[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托爾斯泰如是說(大師的叮嚀)
    該商品所屬分類:少兒 -> 勵志/成長
    【市場價】
    126-182
    【優惠價】
    79-114
    【介質】 book
    【ISBN】97875391584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
    • ISBN:9787539158495
    • 作者:林郁
    • 頁數:242
    • 出版日期:2010-11-01
    • 印刷日期:2014-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30千字
    • 被眾人仰望的偉人們,都在仰望列夫·托爾斯泰,要有多**,要有多偉大,纔可以達到如此的高度?逝者如斯,如今留下的,隻有偉人的作品。本書集托爾斯泰作品之精華,為您展現一個真實的托爾斯泰,帶您領略偉人筆下如大海般恢弘開闊的美。
    • 本套書從茫茫書海中提煉出大師、先哲的閃光語言,集腋成裘,呈獻給 讀者。這些名言雖文字簡短,卻是知識的積澱,智慧的濃縮,可謂一字一珠 璣,一句一真諦。本套書是自我提升的最佳讀本,是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本書從托爾斯泰的所有著作,如藝術作品、評論、日記、筆記、書簡等 之中,挑選出代表其各方面思想的語句,再分門別類,歸納成像辭典一樣的 托爾斯泰思想體繫。
    • 序文
      **部 生、死、愛
      1.生
      2.死
      3.愛
      4.神
      5.靈魂與良心
      6.信仰
      7.基督徒
      8.人類
      9.自己
      10.疾病與痛苦
      11.男與女
      12.結婚
      13.**
      14.家庭
      15.道德
      16.真理
      17.苦惱
      18.善
      19.惡
      20.慈善
      21.勞動
      22.富有
      23.平等
      24.自由
      25.欲望
      26.憎恨
      27.傲慢
      28.罪惡
      29.時間
      30.行為
      第二部 **、暴力、金錢
      1.**
      2.權力
      3.愛國心
      4.軍隊
      5.教會
      6.暴力
      7.革命
      8.刑罰
      9.金錢
      lO.私有
      11.奴隸
      第三部 藝術、科學、教育
      1.文學與藝術
      2.戲劇、詩、語言
      3.科學、歷史、教育
      托爾斯泰的簡略年譜
    • 1 生 真正的生活,要接續過去的生命,促進現在與未來生活的幸福。要加入 這樣的生活,人類必須在賦予人子生命之時,貫徹為人父者的意志,因而不 得不舍棄自我。
      ——《我的信仰是什麼?》 在現代世界,所有人類都不能沒有真理,不能沒有追求真理的意念而生 存。所有不能舍棄的事情當中*不能舍棄的,是探求人類生存的真理,以及 堅定地信仰真理。
      ——《我的信仰是什麼?》 人活著,不是為了期待別人為自己工作,而是為了服務他人。勞動的人 ,纔是賜予食物的人! ——《我的信仰是什麼?》 水車,為了把粉磨好,是必要的。人生,為了讓生命燦爛發光,是必要 的。
      ——《人生論》 所有的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與幸福而求生存。如果一個人沒有追求 幸福的欲望,那麼這個人可能是不知道自己之所以生存的意義。也就是說, 人如果沒有追求自身之幸福的想法,根本談不上什麼人生。對所有的人來說 ,所謂生存,就等於追求幸福與獲得幸福。因此,追求幸福與獲得幸福,當 然也就等於人生。
      ——《人生論》 首先浮現在人們心中的人生的**目標,當然是自身的幸福。但是,人 不能單單隻想到自己的幸福,即使人生中好像有幸福。“隻要自己好就是美 滿的人生”,像這種充滿自私的人生,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都一步步 邁向苦惱、不幸、死亡、毀滅,而且會很難停止地向前猛衝。
      ——《人生論》 人類的生活,是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之間的連貫行為。人每天必須從 自己所能做的無數行為當中,不斷地選擇自己所能做的事。
      ——《人生論》 一個人所稱呼的人生,就是他出生以後的生存,**不是他的人生。自 己從出生到現在的這一瞬間,一直生存下來的這個觀念,就好像夢中所見的 錯覺一般。這也就是說,在還沒有睡醒睜開眼睛之前,並不知道這隻是一場 夢;當睡醒睜開雙眼之時,纔恍然大悟——啊!這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同理 ,在理性意識還未覺醒之前,人生是毫無意義的。關於過去之生活的觀念, 隻有在理性意識覺醒之時纔形成。
      ——《人生論》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別人的生存,不曉得快樂並不能帶來滿足,又不了解 自己正一步步邁向死亡,那麼,他連自己的生存都無法理解。
      ——《人生論》 隻有拋棄動物性的個人幸福,纔是人類生存的法則。
      舍棄個人的幸福,既非美德,也非美譽,而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
      對動物來說,不以自己單一的幸福為目的而行動,就是和自己的幸福正 面對立,也就是否定了生存。不過,人類的情況恰好相反,僅僅指望自己一 個人幸福的行動,纔是**否定了人類的生存。
      ——《人生論》 耶穌基督說:“你們必須重生。”這句話並非意指有誰在對人下令降生 ,而是人必然會如此。為了擁有生命,人在生存當中就必須重生,而每次誕 生都是根據理性意識。
      ——《人生論》 你是否希望所有的人都為你而活?你是否希望所有的人都比愛自己本身 還*愛你?能適應你這種願望的情況隻有一種,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是為 了他人的幸福而生存,所有的人都比愛自己還*愛他人。隻有在這種情形之 下,你自己和他人纔會得到所有人的愛,並且獲得你所盼望的幸福。隻有在 所有的人都比愛自己還*愛他人時,纔能實現你所盼望的幸福。如果是這樣 ,那麼,作為一個生存分子而存在的你,就必須比愛自己還要*愛他人纔行 。
      ——《人生論》 “追求個人幸福就是人生。”如果用這種人生觀看世界,人們會發現, 這世界隻剩下相互殘殺的獸性鬥爭。如果承認隻有為他人謀求幸福纔是人生 ,那就可以在這個世界看到**不同的情況。偶發的人與人之間的相爭,遠 比他們互相奉獻服務的情形還要多,這是在這個世界看得到的。人類之間如 果不願互相奉獻、服務,這個世界根本不能形成。
      ——《人生論》 對那些把生命當做真實姿態的人來說,步入風燭之年及對於生命無多的 慨嘆,就如一個面對光亮前進的人,越接近光亮,越慨嘆自己的影子愈來愈 小一般。相信肉體滅亡即生命滅亡的人,由於物體進入光亮之處而影子消失 ,便因此相信這是物體消滅的確證。這種結論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那些長 時間看著影子的人,到了*後,竟把影子當成了物體本身。
      ——《人生論》 對於不死的信仰,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領受,都能在內心栽植這種信念。
      為了讓不死的信仰存在,首先就必須使信仰存在;而為了使信仰存在,就必 須使自己在不死的這個方向上掌握自己的生命。能夠相信來生的人,在他完 成了自己的人生事業後,便成為這個世界上未能平息之處,**能在有生之 年確立對世界之新關繫的人。
      ——《人生論》 人隻有在認識“自己**不曾誕生,卻一直存在,且現在依然存在,以 後還要永遠存在”時,纔會認識自己的不死;隻有在理解“自己的生命不僅 是一股波浪,還是永恆的運動”時,纔會相信自己的不死。
      ——《人生論》 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好好地保護自己,而是為了不停地完成我們的人生 事業。
      ——《人生論》 高興起來吧!人生的事業、人生的使命,都是喜悅;迎向天空、迎向太 陽、迎向星夜、迎向草原、迎向樹木、迎向動物、迎向人,都是可喜的。為 了讓這份喜悅不致遭到破壞,你要時時監視它。這份喜悅若是破滅了,那就 是你在什麼地方犯了錯。找到這個錯誤,糾正它。
      ——《日記》 2 死 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產生於肉體的毀滅及喪失人生幸福的畏怯心理。
      如果人能把別人的幸福視同自己的幸福,也就是比愛自己*愛別人,那麼死 就如同隻為自己而活的人所想的一般,所謂“幸福與生命的斷*”,他連想 都不會去想。關於死,對於一個為他人而活的人來說,可能不曾想到“幸福 與生命的破滅”。為什麼?因為他的幸福與生命不僅不會隨著他所服務的人 類生命之滅亡而滅亡,反而會經常由於為他人生命的犧牲而被加強、擴大。
      ——《人生論》 越是愛自己,越會跟他人爭奪,引起他人的仇視,於是彼此就起而以刀 刃相向。越是想要逃避痛苦,痛苦就越強烈。這就如同越是想從死亡線上掙 脫,死亡就越顯得恐怖。
      ——《人生論》 所謂死亡的恐懼,並不是指對死產生的恐懼,而是對虛幻的生存感到恐 懼。*好的證據,是人們屢屢因死的恐懼而自殺這個事實。
      恐懼死亡的人,是因為恐懼死的空虛與黑暗。他們之所以能看見死的空 虛與黑暗,是因為他們看不見生。
      ——《人生論》 所謂肉體的死亡,是指空間上的肉體與時間上的意識之消失。然而,構 成生命之基礎的東西,也就是這個世界與各個存在的生命之間所成立的特殊 關繫,是不會消失的。
      ——《人生論》 死亡的恐懼,由於人們心存的錯誤觀念,使得原本隻是局限於生命小角 落的一部分被當做是人生,而不斷滋長著。
      ——《人生論》 生命,是與這個世界的關聯。生活的運動,是要確立與世界的新高度關 繫。因此,死亡就是步入與世界的新高度關繫之中。
      ——《人生論》 人類的死亡,是因為人已無從再增加真實生活中的幸福,而不是因為得 了肺病、患了癌癥、被射殺,或是處於**事件當中。
      我們想著,人不該死,卻又在當中死去,像這樣的事是不可能的。人類 的死,隻限於對他的幸福是必要的時候。這就如同一個人會長大成人,隻限 於對他的幸福是必要的時候。
      ——《人生論》 隻有在人錯把肉體上的動物生存的法則當做是人類生存的法則時,死亡 與痛苦纔會被看成是一種災禍。
      他雖為人類,卻淪落至動物的等級——隻有在這個時候,他纔會看見死 亡的痛苦。
      ——《人生論》 人類賦予自己自殺的可能性,因而人類可以自殺(有自殺的權力)。因此 ,人類不斷行使這種權力,經由決鬥、戰爭,或者以自我墮落的生活方式, 或者用伏特加、煙草、鴉片等,不停地自*生命。
      生存是得不到褒獎的,生命是**時間與空間的;而死亡隻不過能夠改 變生命的形式,中止在世生存的狀態罷了。
      ——《關於自殺》 活著與死去一樣。好好地活著,如同好好地死去。因此,為了好好地死 亡,必得努力不懈。
      ——《日記》 我們知道,雷鳴是在打雷之後。所以,在雷鳴之時,**沒有被雷打到 之虞。但是,我們在聽到雷聲之時,總會震驚、顫抖。在死亡的場合也一樣 :不了解生命之意義的人,以為死亡就是**的毀滅,所以他們恐瞑死亡, 並盡其所能地逃避死亡。愚蠢的人在聽到雷聲之後,明明早已沒有被雷打到 的憂慮,但他仍會想法子躲藏起來。
      ——《人生之道》 死亡,是將我們的靈魂包藏起來的外殼所產生的變化。外在的軀殼根本 無法與其中的靈魂混合為一。
      ——《人生之道》 是否有所謂死後的世界?這個問題就如同——所謂時間,是承受肉體限 制的人類思考的產物,抑或對所有的存在而言,是不可欠缺的條件? 對於所有的存在而言,時間不可能皆是不可欠缺的條件。這可由我們都 是憑借自己認識不受時間限制之物,即存在於現在之自我的生命,得到證明 。所以,“是否有死後的世界?”這個問題,說實在的,與“尾隨時間之後 的人類觀念,以及存在於現在的生命意識,這兩者何者為現實?”是相同的 問題。
      ——《人生之道》 對死亡所產生的恐懼,和對幻覺所產生的恐懼一樣,也就是說,對不存 在的東西感到恐瞑,都相同。
      ——《人生之道》 不論死亡也好,或是死亡會造訪我們每一個人也罷,都不是確確實實的 。也許明天、也許午後夜晚來臨之前、也許夏末、也許鼕初,死亡即將來臨 ,但那也並不確實。為什麼我們會準備如何過夜、如何過鼕,卻對死亡毫無 準備?不能不對死亡有所準備。預備死亡的方法之一,就是好好地過生活。
      越是能好好地過生活,死亡的恐怖便會越少,死亡也會變得輕若無物。對於 聖人來說,死亡是不存在的。
      ——《人生之道》 忘卻死亡的生活,與意識到時時刻刻都逼近死亡的生活,兩者全然相異 。前者與動物的狀態相近,後者則與神的狀態相近。
      ——《人生之道》 P12-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