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抗戰時期中央銀行研究劉慧宇江蘇人民出版社9787214272263 社會科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各出版社圖書
    【市場價】
    883-1280
    【優惠價】
    552-800
    【作者】 劉慧宇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22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72263
    商品編碼:1005933814166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4-01

    頁數:450
    字數:338000
    代碼:118

    作者:劉慧宇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抗戰時期中央銀行研究
    作者:劉慧宇,張憲文,朱慶葆
    代碼:118.0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1-04-01
    ISBN:9787214272263
    印次: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出版資助項目“抗日戰爭專題研究”之一,被列入重大委托項目。戰時中央銀行是中國抗戰期間形成的特殊金融管控體繫,對戰時金融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本書通過對四處及其與中央銀行關繫等問題的研究,揭示抗戰時期中央銀行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的過程,指出戰時央行是在特殊歷史環境中形成的高金融管理和調控,客觀上彌補了戰前建立的中央銀能缺陷和制度缺失,也為抗戰勝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制度保障。


      目錄

    導論

    章 戰爭金融:抗戰勝利的基本保障

    節 抗戰爆發前的南京國民政府

    一、 □□入侵與中國抗戰 

    二、 面向現代化轉型的南京國民政府 

    第二節 戰爭金融理論準備與經驗借鋻 

    一、 戰爭金融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影響 

    二、 經驗借鋻:一戰中歐洲各國的政策選擇 

    三、 戰爭金融理論的主要特征與政策體繫

    第三節 戰爭與金融創新:中央銀行的制度緣起

    一、 戰爭與英格蘭銀行的演□

    二、 戰爭對美國中央銀行制度的影響

    三、 法蘭西銀行與戰爭關繫 

    第二章 抗戰爆發前中國金融基本國情

    節 統制金融:南京國民政府銀行國有化舉措 

    一、 自由化趨勢: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前的金融業 

    二、 銀行的國有化改組與統制金融體繫的建立

    第二節 從傳統貨幣步入國際貨幣體繫

    一、 中國傳統貨幣的特點與積弊 .

    二並行:清末民初的貨幣亂像 

    三、 步入國際貨幣體繫:南京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

    第三節 嚴峻的財經形勢 

    一、 戰前財政經濟體情況 

    二、 戰前金銀外彙儲備規模與戰費的初步謀劃

    第三章 國家銀行:中央銀行之濫觴及其早期實踐

    節 中央銀行理論學說在中國的傳播及影響 

    一、 西學東漸:中央銀行理論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二、 清末國家銀行的創設與發展 

    第 二 節 國 家 銀 行 的 一 步 發 展 與 區 域 性 中 央 銀 行 的出現 

    一、 國家銀行的商業化發展趨勢 

    二、 區域性中央銀行的設想與實踐 

    第四章 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籌建與金融備戰

    節 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的籌建 

    一、 中央銀行:一個意義的國家銀行 

    二、 國民政府關於中央銀行發展的目標定位

    第二節 1937 年前中央銀行職能完善與組織體繫發展

    一、 貨幣發行 

    二、 經理國庫

    三、 集中準備金、再貼現與公開市場操作 

    四、 中央銀行組織機構的發展演□ 

    第三節 中央銀行設計:金融備戰的集中體現 

    一、 中央銀行設計體背景 

    二、 抗戰全面爆發前中央銀行建設的模式與特征

    三、 中央儲備銀行的謀劃及其終止 

    第五章 四處與抗戰初期國民政府金融運作

    節 抗戰初期金融形勢與金融緊急動員 

    一、 抗戰初期的金融市場

    二、 金 銀 外 彙 的 搶 運: 國 民 政 府 金 融 緊 急 動 員 之一

    三、 《時期 安 定 金 融 辦 □》:□ 民 政 府 金 融 緊 急 動 員 之二 

    四、 戰費的早期籌措:國民政府金融緊急動員之三 

    第二節 四處的設立及其初期運作

    一、 戰時統制經濟的初步構建 

    二、 四處的設立 

    三、 四處初期運作及其職能拓展 

    第六章 代中央銀行制及其運行

    節 代中央銀行制形成 

    一、 戰爭初期中央銀行分立特許制的困境 

    二、 四處的次改組與代中央銀行制形成

    第二節 代中央銀行制的調整 

    一、 老問題與新挑戰 

    二、 四處的第二次改組與代中央銀行制的調整

    第三節 改組後代中央銀行制的運行

    一、 四處與中央銀行發行統一目標的實現

    二、 四處與中央銀行對國家行□的控制與妥協

    三、 再次改組後四處業務的□化

    第七章 戰後回觀:代中央銀行制及其運行實效

    節 戰時通貨膨脹問題

    一、 戰時通貨膨脹的走勢及其原因分析 

    二、 代中央銀行制下通貨膨脹問題的治理及其□限

    第二節 金融的市場化改革 

    一、 戰後金融改革:中央銀行復歸的嘗試 

    二、 金融改革的失敗及其評價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晚清以降的社會轉型和經濟增長,其主要動力代部門的發展。所代部門,是指“經濟活動建立在品、原材料、技術及制度安排基礎之上的部門” 。在非生產領域,貨幣體繫和融資中介的革新較大提高了經濟效率,保障了新式制造業和商業的發展。中央銀行是一國金融體繫的核心,代中央銀行制度而言,中國國情既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 18 世紀以來歐美中央銀行之一般規律,也明顯表現出其特殊性。首先,在中央銀行產生前,各國均已存在其他形式的國家銀行、國民銀行或公立銀行。

    在清末,(大清)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都是國家創設的國家銀行,而且無論是晚清還是民國政府,都曾明確表示大清銀行(中國銀行)即“中央銀行”。北洋時期,以華資銀行業為核心的新式金融體繫基本形成括中國銀行在內的主要新式銀行及其管理者擇疏離政府而保持銀行的獨立性,1916 年的停兌風潮被認為是華資銀行家專業主義的獨立宣言。由於主要管理者和商股股東的堅持與努力,北洋時期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展成中國重要的商業銀行,私人資本獲得了相對於政府資本的優勢地位,其承襲自戶部銀行、大清銀行、交通部的國家銀行色彩逐漸淡化。政府的國家銀行建程因此遲滯,作為現代金融市場樞紐和國家金融調控主體的中央銀行在北洋政府時期未能設立。新生的南京國民政府必須重新考慮中央銀行的發展模式和實現路徑。

    實際上,中 國中 央 銀 行 的 實 踐 始 於 更 早 的 廣 州 國 民 政 府。1924 年,在各國爭設中央銀行的潮流中,的廣州國民政府創設中央銀行,但此時國民政府尚未完成統一,所謂中央銀行不過是經理廣東一省財政並因應北伐軍用的機關而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當時正值一戰以後,世界各國為恢復和發展經濟計,嘗試以中央銀行為主體管理信用,調節金融,穩定物價,配合國家經濟政策,紛紛開始了中央銀行的創設和改革。在國內,貨幣發行紊亂,銀錢行號旋設旋歇,政府金融監管無力,凡此種種,都需要更加有效的金融調控體繫。當時理論界已經出現諸多關於中央銀行創設的呼聲,但現實中的阻力很大。銀行界人士對一家由國民政府直接控制的中央銀行心懷芥蒂,這使得改組中國銀行為央行的提議遭到斷然拒絕。1928 年,南京國民政府國形式上的統一,必須著手籌設中央銀行,中代真正的中央銀行的發展歷程由此開啟。由於國家政體、社會制度、經濟與經濟金融發展等情況的不同,各國的中央銀行模式選擇也有差異。南京國民政府秉承發展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的經濟主張,受國家主義思潮影響,以統制經濟為基本的經濟取向,這也是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建設的基本立場。

    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是國有資本性質的單一制中央銀行,這與當時世界各國公私資本合組中央銀行的通行做法明顯不同。然而,由於□□淵源和自身實力的限制,新成立的中央銀行的發展尚待時日,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央銀行職能,實際上由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共同承擔。從 世紀 年代末到 30 年代中期,國民政府通過對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私人資本的制約和人事方面的控制,構建了四行二□的國統制金融體繫,中央銀行各項職能逐步加強,貨幣制度完成了從銀銅跛行(復)本位向本位再到管理通貨的轉□。在抗戰全面爆發以前,中國的中央銀行從各主要行□的分離特許向國家的單一制中央銀行轉□,這也是國民政府經濟統制體繫構建的題中之義。到抗戰全面爆發前夕,國民政府提出“中央儲備銀行”之議。這種演□中各行□的關繫錯綜復雜。法幣改革之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同樣具有了法定的法幣發行權,即這 3 家銀行與中央銀行分享發行權的事實得以合法化。在人事安排上,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由宋子文一手掌控,中國農民銀行更是蔣介石的私人領地,中央銀行由孔祥熙主舵,孔雖得蔣一時之垂青,但與在金融界根基深厚的宋子文多有齟齬,中央銀行與中國銀行互生嫌隙,遠未能號令各行。論自身實力、業務地位、主者在金融界的根基,中央銀行都沒有明顯優勢。在這樣的格□下,國民政府意圖通過中央銀行實力的提升和職能的完善形成單一制中央銀行,存在諸多實際的困難。

    因此,即便沒有抗日戰爭的爆發打斷中央銀行制度建設的路徑謀劃,單一制央行模式的落地也面臨重要阻礙,中央儲備銀行的計劃方案即使能夠實施,也必然會受到國家行□勢力的影響,從而使央行的模式呈現特殊性與國別差異。


      摘要

    導論

    一、研究背景代中國中央銀行演變的特殊性

    (一)範式呈現:早期中國的國家銀行與中央銀行特點

    晚清以降的社會轉型和經濟增長,其主要動力代部門的發展。所代部門,是指“經濟活動建立在品、原材料、技術及制度安排基礎之上的部門”①。在非生產領域,貨幣體繫和融資中介的革新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經濟效率,保障了新式制造業和商業的發展。②中央銀行是一國金融體繫的核心,代中央銀行制度而言,中國國情既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18世紀以來歐美中央銀行之一般規律,也明顯表現出其特殊性。首先,在中央銀行產生前,各國均已存在其他形式的國家銀行、國民銀行或公立銀行。在清末,(大清)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都是國家創設的國家銀行,而且無論是晚清還是民國政府,都曾明確表示大清銀行(中國銀行)即“中央銀行”。北洋時期,以華資銀行業為核心的新式金融體繫基本形成括中國銀行在內的主要新式銀行及其管理者擇疏離政府而保持銀行的獨立性,1916年的停兌風潮被認為是華資銀行家專業主義的獨立宣言。由於主要管理者和商股股東的堅持與努力,北洋時期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展成中國重要的商業銀行,私人資本獲得了相對於政府資本的優勢地位,其承襲自戶部銀行、大清銀行、交通部的國家銀行色彩逐漸淡化。政府的國家銀行建程因此遲滯,作為現代金融市場樞紐和國家金融調控主體的中央銀行在北洋政府時期未能設立。新生的南京國民政府必須重新考慮中央銀行的發展模式和實現路徑。

    實際上,中國中央銀行的實踐始於更早的廣州國民政府。1924年,在各國爭設中央銀行的潮流中,的廣州國民政府創設中央銀行,但此時國民政府尚未完成統一,所謂中央銀行不過是經理廣東一省財政並因應北伐軍用的機關而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當時正值一戰以後,世界各國為恢復和發展經濟計,嘗試以中央銀行為主體管理信用,調節金融,穩定物價,配合國家經濟政策,紛紛開始了中央銀行的創設和改革。在國內,貨幣發行紊亂,銀錢行號旋設旋歇,政府金融監管無力,凡此種種,都需要更加有效的金融調控體繫。當時理論界已經出現諸多關於中央銀行創設的呼聲,但現實中的阻力很大。銀行界人士對一家由國民政府直接控制的中央銀行心懷芥蒂,這使得改組中國銀行為央行的提議遭到斷然拒絕。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國形式上的統一,必須著手籌設中央銀行,中代真正的中央銀行的發展歷程由此開啟。由於國家政體、社會制度、經濟與經濟金融發展等情況的不同,各國的中央銀行模式選擇也有差異。南京國民政府秉承發展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的經濟主張,受國家主義思潮影響,以統制經濟為基……

      作者簡介

    劉慧宇,□□學博士,福建江夏學院教授,副校長。長期專注於中現代經濟史、金融史和區域經濟等領域的研究,出版《中國中央銀行研究1928-1949》等多部專著;發表《重組區域優勢,重構省域體繫》等論文百餘篇,其中多篇被中國□□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專著曾獲省級“五個一工程”獎、省級佳圖書獎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