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王樹增6冊 1911:王樹增非虛構中國近代歷史繫列:紀念版+抗日戰爭(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各出版社圖書
    【市場價】
    2771-4016
    【優惠價】
    1732-251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42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4283
    商品編碼:10062704392755

    代碼:384

        
        
    "
    1911:王樹增非虛構中國近代歷史繫列:紀念版
    9787020114283
    抗日戰爭:1942年6月-1945年9月:第三卷
    9787020110063
    抗日戰爭:1938年8月-1942年6月:第二卷
    9787020110056
    抗日戰爭:1937年7月-1938年8月:第一卷
    9787020110032
    解放戰爭·下:1948年10月~1950年6月
    9787020073733
    解放戰爭: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9787020073580

    編輯推薦

    1、《1911·紀念版》——再現帝制傾覆的宏大歷史現場,中國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靈史


    2、《1911·紀念版》——王樹增近代歷史繫列經典之作,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傾情力獻!


    3、《1911》是中國人民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靈史——一個對完美社會、完美國家永抱幻想的民族,纔是一個有力量、有希望的民族。這就是百年以後我們驀然回首並將往事托舉心頭的原因。



    內容簡介

    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人文社隆重推出王樹增近代歷史經典力作——《1911·紀念版》,再現清末民初帝制傾覆的宏大歷史現場,這是一部中國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靈史。


    由《1901》《1911》構築成的王樹增近代歷史紀實繫列,講述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發生在中國的那一幕幕恐怖的災難和悲壯的抗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變革如何到來的那段紛繁復雜的歷史。


    《1901》《1911》自出版以來,以其高品質的文學水準、獨到的歷史見識、激情與紀實相得益彰的筆法而備受廣大讀者認可,一直在近代歷史題材作品層出的圖書市場上保持暢銷、長銷。至今王樹增近代史繫列總銷量已逾二十萬冊,是了解和銘記民族歷史不可逾越的經典作品。值此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際,此次《1911·紀念版》的推出極具紀念意義。


    發生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歷史地位。作為推翻千年帝制、喚起民族覺醒的實踐發端,在希冀與幻滅、新生與腐朽、成功與挫敗的劇烈交織中,在近代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政體樣式和民生訴求以及重建近代社會道德體繫等關乎民族前途的重大問題上,中華民族經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全民思想啟蒙運動。這場偉大革命所揭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是梳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的一個重要歷史線索,無論對於辛亥革命之後的中國當代史、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革命史以及正在實踐民族復興偉業的今日中國,都有著巨大的認知意義和價值。《1911》一書以歷史事件為經、時代人物為緯,充分發揮非虛構類文學作品史實翔實、立論嚴謹的藝術特色,全面深刻地展示歷史風雲,探求歷史大勢,著力剖析歷史曲折中的根由原委,弘揚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以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作者簡介

    王樹增,1952年生於北京。中國非虛構文學第*人,中國戰爭題材第*作家。著有長篇紀實文學《抗日戰爭》《長征》《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非虛構中國近代史繫列《1901》《191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中國圖書政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目錄

    第一章 滿腔心事


    醫生的叛逆


    國民們!


    迷夢漸醒


    滿腔心事


    面目不清的資產階級


    第二章 眾聲喧嘩的時代


    當死勝於活著的時候


    “開明專制”與“暴力革命”


    原動力


    銀票、喜翠與變革


    眾聲喧嘩的時代


    第三章 鞏金甌


    君上大權


    紳士們


    土崩之勢


    碧血橫飛


    鞏金甌


    第四章 明孝陵前的傾訴


    霞光如血


    紛亂的序幕


    “整個國家歇斯底裡”


    項城何以蠢拙至此


    歷史的賭注


    明孝陵前的傾訴


    第五章 共和舞會


    一個非常別扭的國家


    春草怒生


    人民全數安樂


    民國國會萬歲


    共和舞會


    第六章 革命尚未成功


    鴛鴦蝴蝶新約法


    第一次知道了戀愛的苦樂


    “天命不可以久稽,人民不以可無主”


    怎樣纔配做他們的朋友


    革命尚未成功


    後 記 完美的國家是個幻想

    前言/序言

    後記:完美的國家是個幻想


    “從前種種事,至一九一六年死;以後種種事,自一九一六年生。吾人首當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國家,以新社會,以新家庭,以新民族。”


    一個名叫陳獨秀的中國青年,痛惜志士流血捐軀而於事無補,認為過去的中國必須讓其死去,因為它已有千般死去的理由:


    外人之諷評吾族而實為吾人不能不俯首承認者,曰“好利無恥”,曰“老大病夫”,曰“不潔如豕”,曰“遊民乞丐國”,曰“賄賂為華人通病”,曰“官吏國”,曰“豚尾客”,曰“黃金崇拜”,曰“工於詐偽”,曰“服權力不服公理”,曰“放縱卑劣”,凡此種種,無一而非亡國滅種之資格,又無一而為獻身烈士一手一足所可救治。


    怎樣纔是一個獲得新生的青年?


    就是不要與那些腐敗墮落的舊國人一樣總是追求做官發財:“倘自認為二十世紀之新青年,頭腦中必斬盡彼老者壯者及比諸老者壯者腐敗墮落諸青年之做官發財思想,精神上別構真實新鮮之信仰,始得謂新青年而非舊青年,始得謂為真青年而非偽青年。”


    陳獨秀為“新青年”和“真青年”,提出了人生的六條標準: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一九一五年,在中國的上海,一本小小的刊物悄然出現,刊名為《青年雜志》,幾個月後改名為《新青年》。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本小小的刊物將對中國歷史產生怎樣的巨大影響。偶爾看到《新青年》裡的文字的讀者——隻要他是中國人,無論他是否是青年——定會幻想叢生:我的中國呀,你真的可以官吏不再殘暴貪婪而令民眾安居樂業,你真的可以政幕不再黑暗重重而令歷史清明疏朗,你真的可以朱門不再窮奢極欲而令山河豐饒錦繡,你真的可以不再格殺勿論而令眾生自由歌唱?我的父老鄉親呀,你真的可以膝蓋不再用於跪叩、脊梁不再用於卑屈、神情不再張皇失措、日子不再陰霾滿天麼?


    中國人自古向往大同世界。


    中國人對大同世界夢幻了千百年。


    人類歷史上每個發展階段都是必然的,辛亥革命的爆發同樣。


    中國文化中不斷積累的大同思想,在專制統治愈加殘暴的壓力下,於歷史的某一時刻到了爆發的臨界點。在中國的社會演進中誕生的資產階級,在世界文明發展的腳步聲的催促下,心馳神往,急不可耐,如同一個尚在少年的孩子仗劍出遊去打天下,他不識路徑,盤纏又不多,頭頂上柔軟的頭發此前還沒被風霜雨雪打濕過,天下誰人會在乎這個幼稚莽撞的孩童?中國的資產階級遠沒有準備好承擔大業,幻想中催生出的人為的力量遠大於他實際擁有的力量。所幸的是,國人長期的反抗以及列強自近代以來的步步進逼,已將大清氣消耗殆盡。柔弱的中國資產階級、心懷不滿的年輕軍官和知識分子,以及那些與舊式政權運轉不斷衝撞的士紳門,僅僅是在不堪任何重負的清廷身上施加了最後一力,便使一個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封建王朝轟然倒塌——革命的結局無可爭議。


    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是:它驟然變換了中國千年不變的沉悶空氣,使得各種變革思想的種子獲得了萌生、成長的機會。它加速了中國社會的變革進程,是自此往後中國歷史中一切社會改革的發端。它促進了中國社會觀念的更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近代思想啟蒙的大門自那時開啟後便再也難以閉合。它毫不妥協地推翻了封建帝制,斬斷了中國社會任何後退的可能性,為中國民主革命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


    為辛亥革命流血捐軀的志士們,是標志著中國歷史進步的永遠的驕傲。


    正如一位偉人所說:“如果對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者不抱至深的敬意,就不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然而,人類歷史上的每個發展階段都不是完美的,辛亥革命同樣不是完美的革命。


    封建帝制的覆滅,並沒有使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革命沒有觸及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即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因此中國最廣大的社會階層並沒有參與到革命之中,這使得辛亥革命無法獲得最廣泛的基礎和力量。革命如同給中國社會的病體做了一個割除潰瘡的手術,因為內毒未消致使創口遲遲不能愈合。孫中山曾這樣總結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譬如我們要建築一新屋,須先將舊有的結構拆卸干淨,並且鍬地底,纔能建築堅固的屋宇……八年以來的中化民國,政治不良到這個地位,實因單破壞地面,沒有掘起地底陳土的緣故。”什麼是“陳土”?官僚、武人和政客。孫中山認為“要建築燦爛莊嚴的民國,須先搬去這三種陳土,纔能立起堅固的基礎來,這便是改造中國的第一步”。辛亥革命割斷了君主制的紐帶,卻沒能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共和國,反而催生出新的特權階層:官僚軍閥、壟斷資產階級和大地主寡頭集團,中國社會因此進入了一個更加生民塗炭的歷史時期。


    我們要學會容忍歷史的不完美。


    盡管希圖改變歷史的仁人志士絕不容忍。


    他們不能容忍的不是歷史的缺陷而是人格的缺陷。


    中國革命的思想先驅無不認為,這個國家的衰弱首先是人的衰落。中國人衰落的表現是:依賴聖君賢相而不講獨立自主,固守求安有餘而創造思變不足,隻有人治思想而無法治理念。總之,缺乏“人格自覺”的國民是不會獲得真正的平等與自由的:


    ……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到現在還如此……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屬於哪一面,但又屬於無論哪一面。強盜來了,就屬於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於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們去做牛馬,情願自己尋草喫,隻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經歷了辛亥革命的中國人需要重新啟蒙。


    一九一九遍爆發的五四運動就是新一輪國人啟蒙的開始。


    民主與科學將在五四運動中並行走進仁人志士的夢境。


    恩格斯說:


    歷史同認識一樣,永遠不會把人類的某種完美的理想狀態看作盡善盡美的;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是隻有在幻想中纔能存在的東西;反之,歷史上一次更替的一切社會制度,都隻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一些暫時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對它所發展的時代和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是不讓位於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同樣是要走向衰落和滅亡的。


    完美的社會是一個幻想。


    完美是人格的完善,美學的純粹,哲學的彼岸,是人類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盡管身不能至,永遠心向往之,這就是人類文明得以前行的動力。


    志士們一旦擁有了幻想,奔走呼號,投身奮爭,流血捐軀,人間因此英雄輩出,歷史因此篇章輝煌。


    對“完美社會、完美國家”永抱幻想的民族,纔是一個有力量、有希望的民族,這就是百年之後我們募然回首並將往事托舉心頭的原因。


    辛亥不朽!


    2009年-2011年於北京


    編輯推薦

    王樹增戰爭繫列自2006年開始出版,至今已有《長征》《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一繫列作品問世。他開創了全新的戰爭史寫作範式,也為戰爭文學樹立了新標杆。


    這一繫列作品所具備的堅實宏大的結構、國際的視角、對現實的關照以及詳盡的資料,使他擁有了數百萬忠實的讀者,而萬眾期待的《抗日戰爭》將於2015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至此中國戰爭繫列作品將完滿收官。


    《長征》基調樂觀,以這一人類重大的精神事件展示信仰的力量;《解放戰爭》氣勢恢宏,寫出民心向背之別對戰爭的決定性影響;《朝鮮戰爭》以對萬千戰士的悲憫之情,構建起對戰爭整體格局的無奈與戲謔;而《抗日戰爭》基調莊嚴,全景真實再現了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悲壯,這是七十年來第一部屬於中國全民族的抗戰史!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王樹增戰爭繫列作品登頂之作!


    七十年來第一部屬於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記述了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作品以戰爭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場戰役為縱貫,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際視角全面真實地揭示了中華民族在近代歷史中第1次全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山河所贏得的偉大的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是一次全新寫作,全新閱讀戰爭的體驗,對抗日戰爭全新定位和見識的巨著。從史料收集和研讀開始,《抗日戰爭》寫作長達六年之久。由於戰場廣闊,參戰人數眾多,抗日戰爭親歷者遍布各地。盡管如此,王樹增還是盡可能地查閱文獻、踏勘戰場、采集、比對、甄別,力求真實。經過海量閱讀和精心醞釀,最後完成了這部大書。


    《抗日戰爭》站在全民族抗戰的立場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戰役戰鬥為軸,以重大歷史事件及相關人物為經緯,突出反映並全景式地記敘1937—1945年這八年抗戰中的主要戰役戰鬥。對敵我雙方統帥部的戰役企圖、計劃,兵力部署,作戰行動和戰役經過,都做了詳盡的記敘,特別是對戰役戰鬥結局及其經驗教訓,能從軍事學術的高度給以分析、總結與點評。


    這部作品以波瀾壯闊的文學敘述向廣大的讀者解讀中日之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持久的戰爭。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山河破碎、艱難困苦、犧牲巨大的歷史現實下如何同仇敵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這場偉大的民族戰爭。對於這場殘酷的戰爭所揭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於廣大讀者認識戰爭的本質在實踐民族復興偉業的今日中國,都有著巨大的認知意義和價值。


    全面講述抗日戰爭歷史,是歷史的需要,也是現實的可能。隨著社會日益開放,對外交流通暢,兩岸對歷史的態度日趨一致,塵封已久的秘密文書檔案也紛紛解密。有太多讀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有太多他們的父輩曾親身經歷的戰爭需要重新講述。


    此時回首上世紀的抗日戰爭,創作一部符合歷史真實的巨著,便既是應當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樹增的“戰爭繫列”一直在努力達到這一目標,這也是他的“戰爭寫作”的價值所在。正是基於此,王樹增完成了他“戰爭繫列”為宏闊的一部作品——《抗日戰爭》。


    作者簡介

    王樹增,1952年生於北京。中國非虛構文學第1人,中國戰爭題材第1作家。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長征》《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非虛構中國近代史繫列《1901》、《191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中國圖書政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目錄

    第三 十章 剝開表皮露出紅瓤第三十一章 杜利特爾轟炸第三十二章 把我等的血肉英名塗寫在岩石上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切代價讓中國繼續打下去第三十四章 中國的斯大林格勒第三十五章 挫師失地,罪戾難辭第三十六章 血腥之月第三十七章 我們是否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擁護第三十八章 我願意追隨他們到任何地方第三十九章 山川震眩,聲折江河第四 十章 “一號作戰”到此停止第四十一章 退後一步不是中國好男兒第四十二章 漫山遍野殺鬼子第四十三章 中華民族的勝利

    精彩書摘

    當遠征軍在緬甸的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的時候,在中國北方河北省的東部,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師團長原田熊吉,帶領一個視察團從唐山出發向北抵達了遷安。原田熊吉外出視察原因有二:一是他剛由第三十五師團調任第二十七師團,需要盡快熟悉部隊;二是第二十七師團自去年年底以來,一直在執行對東起灤河、西至潮白河、南迄北寧鐵路、北達長城的八路軍冀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任務。目前已經把冀東抗日根據地四面包圍,戰鬥進行了數月之久,他有必要上前線安撫一下他的士兵。


    視察團成員除了他的隨從參謀福間之外,還有步兵團長鈴木少將和他的隨員炭江副官、天津特務機關長雨宮少將、第一聯隊聯隊長田浦大佐和他的隨員田島大尉、隨軍顧問鷹羽大佐等。護衛部隊由一個步兵中隊、一個重機槍分隊和一個火炮分隊以及偽軍一個營組成。


    自遷安向南,沿著野雞坨到沙河驛的土路已被破壞得無法行車,視察團的汽車開進路邊栽滿低矮桑苗的田地裡試圖繼續前行時,突然,前方一百米處升起兩顆信號彈,步兵團長鈴木少將立即跳下車,準備上前查看情況,就在這時,數百名八路軍官兵已經衝到眼前,護衛部隊的前衛和後衛都發生了激戰。鈴木的副官炭江帶著幾名士兵跑向桑苗林一側的小土包,手榴彈隨之下雨一樣地飛來,他們被夾在了對射的彈雨中。往回爬到時候,一顆手榴彈砸在炭江的肩上,但手榴彈沒有爆炸。偽軍們開始逃跑,田島大尉前去制止,可沒有任何效果。八路軍官兵一度衝到原田熊吉的跟前,福間參謀撥出戰刀拼死護衛他的長官。桑苗地四周回響著喊殺聲、白刃戰的咒罵聲以及受傷人員的呻吟聲。為了盡力阻止護衛隊的士兵後退,軍官們四處奔跑大喊大叫,因此成為八路軍攻擊的主要目標。隨軍顧問鷹羽大佐、護衛中隊的塚田湲中尉、山本莊五郎曹長、今井升兵長、田中廣吉伍長和機槍中隊的鈴木正一伍長等都被打死了。戰鬥持續到下午,發動攻擊八路軍突然撤離,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視察團的汽車終於開出了地獄般的桑苗地,抵達沙河驛時已經夕陽西下。——“暗紅色的雲層籠罩著西方天際的山嶺。視察團受到第三聯隊長小野大佐的迎接,並在該地宿營。當晚將戰死者尸體火化。次日清晨,視察團攜帶骨灰返回唐山。”


    原田熊吉的參謀們判斷,攻擊他們的是八路軍冀東軍分區李運昌的部隊。


    一九四二年,處於敵後戰場上的八路軍和抗日民眾武裝,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日軍在敵後推行“強化治安運動”後,經過大規模的“鐵壁合圍”和“梳籬清剿”,抗日根據地遭受巨大打擊,八路軍官兵傷亡嚴重,抗日民眾被大量屠殺,根據地面積急劇縮小,財政供給空前困難。到一九四二年初,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總面積比前一年縮小了六分之一以上。在華北,八路軍控制的人口僅占四分之一,約二千二百多萬人;而日軍占領區內的人口多達六千餘萬,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八路軍雖然占據著鄉村一半以上的區域,但在華北的四百三十七座縣城中,八路軍占據的不足十座。且抗日根據地大多處於偏僻貧窮地區,相對而言日軍占領區內物產富足、人口稠密。一九四二年初,華北日軍總兵力約為三十二萬五千人,偽軍約十一萬七千人,八路軍總兵力約為二十六萬五千人。雖然雙方兵力相差不多,可八路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戰鬥力的外在對比依舊敵強我弱。


    從中國抗戰的全局上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武裝能夠把數十萬日軍拖在其占領區並不斷地消耗,這是中國抗日戰爭整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敵後抗日武裝的存在和作戰,不但強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極大地牽制著日軍的兵力;更主要的是,八路軍官兵的決死作戰不但向日本而且向全世界證明:日本侵略者可以用武力占據中國的部分國土,但是他們從來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占領,他們占據的每一平方公裡的中國國土都猶如一個巨大的火山口,憤怒的復仇火焰隨時可能猛烈地噴發,日本侵略者徹底征服中國的企圖隻是一廂情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防止部分兵力調走導致中國軍隊發動反擊,特別是為防止八路軍趁機擴大作戰區域並壯大抗日力量,決定先發制人。一九四二年二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召開參謀長會議,傳達了年度“肅正作戰計劃”內容,其要點是出動相當規模的兵力,首先把八路軍的平原根據地冀東和冀中徹底鏟平,然後向八路軍的核心根據地太行山北部發動全面進攻。——“在本年度內,務期將河北省大部、山東和山西各省以及蒙疆的主要地域都變成治安區。”


    根據這一計劃,從四月開始,日軍第二十七師團從河北東部、第十二軍和第一一〇師團一部從河北南部、第一一〇師團和獨立混成第十五旅團主力從河北西部,開始了大規模的“掃蕩”。以上的“掃蕩”是更大規模作戰前的一繫列牽制作戰,日軍的最終目標是五月開始的對冀東和冀中作戰以及對晉冀豫邊區作戰。


    日軍想重復中條山作戰的前例。在中條山作戰中,日軍基本上肅清了在敵後作戰的國民黨軍主力。但是,連日軍也明白,接下來的作戰會異常艱難,因為共產黨武裝力量是中國抗日軍隊中極其特殊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人又是中國人中極其特殊的一群人,太行山絕不是中條山。


    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於一九四二年二月連續發出反“掃蕩”指示,對八路軍官兵提出了克服“三種情緒”的要求:不要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產生麻痺輕敵和盲目樂觀的情緒;不要因為日軍的殘酷燒殺和親人的不幸遇難而產生拼命蠻干的情緒;不要因為敵情的嚴重和根據地遭受損失而產生悲觀失望和驚慌失措的情緒。面對殘酷的鬥爭,領導機關須盡量精干,干部要適當分散到基層和前線去指導對敵鬥爭。反對部隊拖著機關跑“掃蕩”的現像、等掃蕩之後再作善後處理的消極現像以及依據狹隘的經驗鑽固定的溝渠和窯洞的現像。要徹底發動群眾,實行堅壁清野,組織民兵力量,密切軍民團結。總之,發揚不怕一切困難的精神,保證黨的組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發揮戰鬥力——“必須使一切黨及政府群眾團體的機構在戰爭環境中仍能工作,仍能更緊張的進行工作”。


    “更緊張的進行工作”,實際上就是在敵後頑強戰鬥下去,直至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