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社會研究方法(第14版)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1160-1680
    【優惠價】
    725-1050
    【作者】 艾爾·巴比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911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591160
    商品編碼:10042428780412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2-01-01
    代碼:128

    作者:艾爾·巴比

        
        
    "
    作  者:(美)艾爾·巴比 著 邱澤奇 譯
    /
    定  價:128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
    頁  數:52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302591160
    /
    主編推薦
    名家經典著作再版,社會研究方法專門研究人員及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推薦參考書。
    目錄
    ●第1篇 研究概論
    第1章 人類研究與科學 3
    導言 3
    1.1 尋求真實 4
    1.1.1 共識中的知識 4
    1.1.2 探索中的錯誤,一些解決方案 6
    1.2 社會科學的基礎 7
    1.2.1 理論,而非哲學或信仰 8
    1.2.2 社會規律 8
    1.2.3 累計,而非個例 10
    1.2.4 概念和變量 11
    1.3 社會研究的目的 16
    1.4 社會研究的一些辯證關繫 18
    1.4.1 個案式和通則式解釋 19
    1.4.2 歸納與演繹理論 20
    1.4.3 決定論還是能動論 22
    1.4.4 定量與定性數據 23
    1.5 研究計劃書 25
    第2章 範式、理論與社會研究 28
    導言 28
    2.1 幾種社會科學範式 29
    2.1.1 宏觀與微觀理論 29
    2.1.2 早期實證主義 30
    2.1.3 社會達爾文主義 30
    2.1.4 衝突範式 31
    2.1.5 符號互動主義 32
    2.1.6 常人方法論 32
    2.1.7 結構功能主義 33
    2.1.8 女性主義範式 34
    2.1.9 批判種族理論 35
    2.1.10 再論理性的客觀性 36
    2.2 社會理論的要素 39
    2.3 兩種邏輯體繫 40
    2.3.1 科學的傳統模式 40
    2.3.2 演繹與歸納:舉例說明 44
    2.3.3 圖解對照 45
    2.4 演繹式理論建構 47
    2.4.1 開始 48
    2.4.2 建構理論 48
    2.4.3 演繹式理論舉例:分配正義 48
    2.5 歸納式理論建構 50
    2.6 理論和研究的關聯性 52
    2.7 研究倫理與理論 52
    第3章 社會研究的倫理與政治 55
    導言 55
    3.1 社會研究中的倫理 56
    3.1.1 自願參與 56
    3.1.2 對參與者無害 57
    3.1.3 匿名與保密 59
    3.1.4 欺騙 61
    3.1.5 分析與報告 62
    3.1.6 倫理審查委員會 64
    3.1.7 職業倫理規範 65
    3.2 兩起有關研究倫理的爭議 68
    3.2.1 “茶室”風波 68
    3.2.2 觀察人類的順從行為 69
    3.3 社會研究中的政治 70
    3.3.1 客觀性與意識形態 71
    3.3.2 無孔不入的政治 74
    3.3.3 正視政治問題 75
    第2篇 研究的建構:定量與定性
    第4章 研究設計 81
    導言 81
    4.1 研究的三個目的 82
    4.1.1 探索 82
    4.1.2 描述 83
    4.1.3 解釋 83
    4.2 個案式解釋 85
    4.3 通則式解釋 85
    4.3.1 通則式因果關繫的標準 85
    4.3.2 通則式因果分析和假設檢驗 87
    4.3.3 通則式因果分析的錯誤標準 87
    4.4 必要原因和充分原因 88
    4.5 分析單位 89
    4.5.1 個體 90
    4.5.2 群體 91
    4.5.3 組織 91
    4.5.4 社會互動 91
    4.5.5 社會人為事實 93
    4.5.6 分析單位的回顧 93
    4.5.7 分析單位的錯誤推理:區位謬誤和簡化論 94
    4.6 時間維度 96
    4.6.1 截面研究 97
    4.6.2 歷時研究 97
    4.6.3 近似歷時研究 101
    4.6.4 研究策略舉例 102
    4.7 混合模式 102
    4.8 如何設計研究計劃 103
    4.8.1 開始著手 105
    4.8.2 概念化 105
    4.8.3 選擇研究方法 105
    4.8.4 操作化 106
    4.8.5 總體與抽樣 106
    4.8.6 觀察 106
    4.8.7 數據處理 106
    4.8.8 分析 107
    4.8.9 應用 107
    4.8.10 回顧研究設計 107
    4.9 研究計劃書 108
    第5章 概念化、操作化與測量 113
    導言 113
    5.1 測量任何存在的事物 113
    5.1.1 觀念、概念和現實 114
    5.1.2 建構的概念 116
    5.2 概念化 117
    5.2.1 指標與維度 117
    5.2.2 指標互換性 119
    5.2.3 真實定義、名義定義和操作定義 120
    5.2.4 概念次序的建立 120
    5.2.5 概念化舉例:失範 122
    5.3 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的定義 123
    5.4 操作化選擇 124
    5.4.1 變異的範圍 124
    5.4.2 變異的兩極 125
    5.4.3 針對維度的提示 126
    5.4.4 界定變量和屬性 126
    5.4.5 測量層次 127
    5.4.6 單一或多重指標 130
    5.4.7 操作化選擇舉例 131
    5.4.8 操作化永無止境 132
    5.5 評估測量質量的標準 133
    5.5.1 準確性和準確性 133
    5.5.2 信度 133
    5.5.3 效度 136
    5.5.4 誰決定何者有效 137
    5.5.5 信度和效度之間的張力 138
    5.6 測量的倫理 138
    第6章 指標、量表和分類 141
    導言 141
    6.1 指標還是量表 142
    6.2 指標的建構 144
    6.2.1 內容選擇 144
    6.2.2 經驗關繫的檢驗 145
    6.2.3 指標賦值 149
    6.2.4 處理缺損數據 150
    6.2.5 指標的鋻定 151
    6.2.6 女性地位:建構指標舉例 156
    6.3 量表的建構 158
    6.3.1 鮑嘎德社會距離量表 158
    6.3.2 瑟斯東量表 159
    6.3.3 李克特量表 160
    6.3.4 語意差異 160
    6.3.5 哥特曼量表 161
    6.4 分類 164
    第7章 抽樣的邏輯 167
    導言 167
    7.1 抽樣的簡要歷史 169
    7.1.1 阿爾夫·蘭登總統 169
    7.1.2 托馬斯·杜威總統 169
    7.1.3 兩種抽樣方法 171
    7.2 非概率抽樣 171
    7.2.1 就近法 171
    7.2.2 目標式或判斷式抽樣 172
    7.2.3 滾雪球抽樣 172
    7.2.4 配額抽樣 173
    7.2.5 選擇知情人 174
    7.3 概率抽樣的邏輯和理論 175
    7.3.1 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抽樣誤差 175
    7.3.2 代表性與選擇概率 176
    7.3.3 隨機選擇 177
    7.3.4 概率理論、抽樣分布和抽樣誤差評估 178
    7.4 總體與抽樣框 185
    7.5 抽樣設計的類型 189
    7.5.1 簡單隨機抽樣 189
    7.5.2 繫統抽樣 191
    7.5.3 分層抽樣 192
    7.5.4 繫統抽樣中隱含的分層 194
    7.5.5 舉例:對大學生進行抽樣 194
    7.6 多級整群抽樣 195
    7.6.1 多級整群抽樣設計與抽樣誤差 197
    7.6.2 多級整群抽樣中的分層 198
    7.6.3 概率比例抽樣(PPS) 199
    7.6.4 非比例抽樣和加權 200
    7.7 概率抽樣回顧 201
    7.8 抽樣中的倫理 201
    第3篇 觀察的方式:定量與定性
    第8章 實驗方法 207
    導言 207
    8.1 適於實驗方法的議題 207
    8.2 古典實驗 208
    8.2.1 自變量與因變量 208
    8.2.2 前測與後測 209
    8.2.3 實驗組與對照組 209
    8.2.4 雙盲實驗 210
    8.3 選擇被試 211
    8.3.1 概率抽樣 212
    8.3.2 隨機化 212
    8.3.3 配對 212
    8.3.4 配對還是隨機? 213
    8.4 實驗設計的變體 214
    8.4.1 前實驗研究設計 214
    8.4.2 實驗研究中的效度問題 215
    8.5 實驗研究舉例 219
    8.6 實驗方法的替代 221
    8.6.1 因素設計 222
    8.6.2 基於互聯網的實驗 223
    8.6.3 “自然”實驗方法 223
    8.7 實驗方法的優缺點 224
    8.8 實驗方法的倫理 224
    第9章 問卷調查 227
    導言 227
    9.1 適於問卷調查的議題 227
    9.2 提問指南 228
    9.2.1 選擇合適的提問形式 229
    9.2.2 提問要清楚 230
    9.2.3 避免雙重提問 230
    9.2.4 受訪者必須能回答 230
    9.2.5 受訪者必須願意回答 231
    9.2.6 提問應該相關 232
    9.2.7 提問越短越好 232
    9.2.8 避免否定性提問 232
    9.2.9 避免帶有傾向性的提問和詞語 233
    9.3 問卷的建構 234
    9.3.1 一般的問卷格式 234
    9.3.2 應答的格式 235
    9.3.3 關聯訪題 235
    9.3.4 矩陣訪題 237
    9.3.5 問卷中的題序 238
    9.3.6 問卷說明 238
    9.3.7 預調查 239
    9.3.8 一個綜合例子 240
    9.4 自填式問卷 242
    9.4.1 郵寄問卷的分發和回收 242
    9.4.2 監控問卷的回收 243
    9.4.3 補寄問卷 243
    9.4.4 應答率 244
    9.4.5 給受訪者補償 245
    9.4.6 問卷調查案例 245
    9.5 訪談問卷 246
    9.5.1 訪員的角色 247
    9.5.2 問卷調查指南 247
    9.5.3 協調與控制 249
    9.6 電話訪問 251
    9.6.1 計算機輔助的電話訪問(CATI) 251
    9.6.2 訪談調查的應答率 252
    9.7 在線調查 253
    9.7.1 線上設備 254
    9.7.2 電子工具設計 254
    9.7.3 提高應答率 255
    9.8 混合模式調查 255
    9.9 不同問卷調查方法的比較 256
    9.10 問卷調查的優缺點 257
    9.11 二手分析 259
    9.12 倫理與問卷調查 261
    第10章 定性實地研究 264
    導言 264
    10.1 適於實地研究的議題 264
    10.2 定性實地研究的特別注意事項 267
    10.2.1 觀察者的不同角色 267
    10.2.2 與研究對像的關繫 269
    10.3 一些定性實地研究的範式 272
    10.3.1 自然主義 272
    10.3.2 常人方法學 274
    10.3.3 扎根理論 275
    10.3.4 個案研究和擴展個案方法 277
    10.3.5 制度民族志 279
    10.3.6 參與行動研究 280
    10.4 定性實地研究的執行 283
    10.4.1 實地研究的準備工作 283
    10.4.2 定性訪談 285
    10.4.3 專題小組 287
    10.4.4 觀察的記錄 289
    10.5 定性實地研究的優缺點 291
    10.5.1 效度 292
    10.5.2 信度 292
    10.6 定性實地研究的倫理 293
    第11章 非介入性研究 296
    導言 296
    11.1 內容分析法 297
    11.1.1 適於內容分析法的議題 297
    11.1.2 內容分析法的抽樣 298
    11.1.3 內容分析法的編碼 301
    11.1.4 內容分析法舉例 305
    11.1.5 內容分析法的優缺點 307
    11.2 既有統計數據分析法 307
    11.2.1 塗爾干的自殺研究 308
    11.2.2 全球化的後果 310
    11.2.3 分析單位 310
    11.2.4 效度問題 311
    11.2.5 信度問題 311
    11.2.6 既有統計數據的來源 312
    11.3 比較和歷史分析法 314
    11.3.1 比較和歷史分析法舉例 314
    11.3.2 比較和歷史分析的數據來源 317
    11.3.3 分析技術 318
    11.4 非介入性在線研究 320
    11.5 倫理與非介入測量 321
    第12章 評估研究 323
    導言 323
    12.1 適於評估研究的議題 324
    12.2 問題設計:測量問題 326
    12.2.1 說明結果 326
    12.2.2 測量實驗環境 327
    12.2.3 辨明干預因素 327
    12.2.4 界定總體 329
    12.2.5 新的還是已有的測量 329
    12.2.6 操作化的成功與失敗 329
    12.3 評估研究設計的類型 330
    12.3.1 實驗設計 330
    12.3.2 準實驗設計 331
    12.3.3 定性評估 335
    12.4 社會環境 336
    12.4.1 後勤問題 336
    12.4.2 研究結果的應用 338
    12.5 社會指標研究 342
    12.5.1 死刑與阻嚇 343
    12.5.2 計算機模擬 343
    12.6 倫理與評估研究 344
    第4篇 數據分析:定量與定性
    第13章 定性數據分析 349
    導言 349
    13.1 理論與分析的關聯 349
    13.1.1 發現模式 350
    13.1.2 根理論方法 351
    13.1.3 符號學 352
    13.1.4 談話分析 353
    13.2 定性數據處理 354
    13.2.1 編碼 354
    13.2.2 備忘錄 358
    13.2.3 概念圖 359
    13.3 定性數據處理 360
    13.3.1 QDA 軟件 360
    13.3.2 用Qualrus分析《利未記》 361
    13.3.3 NVivo 363
    13.4 定量數據的定性分析 368
    13.5 評估定性研究的質量 369
    13.6 倫理與定性數據分析 371
    第14章 定量數據分析 373
    導言 373
    14.1 數據的定量化 373
    14.1.1 開發編碼類別 374
    14.1.2 建立編碼簿 376
    14.1.3 數據錄入 377
    14.2 單變量分析 378
    14.2.1 分布 378
    14.2.2 集中趨勢 380
    14.2.3 離散趨勢 383
    14.2.4 連續變量和離散變量 384
    14.2.5 細節還是可處理性 385
    14.3 子群比較 385
    14.3.1 合並應答的類別 386
    14.3.2 處理“不知道” 387
    14.3.3 定性研究的量化描述 387
    14.4 雙變量分析 388
    14.4.1 百分比表格 389
    14.4.2 建立和解讀雙變量表格 391
    14.5 倫理與定量數據分析 392
    第15分析的邏輯 394
    導言 394
    15.1 詳析模式的起源 395
    15.2 詳析範式 397
    15.2.1 復證 398
    15.2.2 辨明 398
    15.2.3 闡明 402
    15.2.4 標明 402
    15.2.5 範式的微調 403
    15.3 詳析與事後假設 406
    15.4 社會學診斷 407
    第16章 統計分析 412
    導言 412
    16.1 描述統計 413
    16.1.1 數據簡化 413
    16.1.2 相關性測量 413
    16.1.3 回歸分析 417
    16.2 推斷統計 421
    16.2.1 單變量推斷 421
    16.2.2 統計顯著性檢驗 422
    16.2.3 統計顯著性的邏輯 423
    16.2.4 卡方 426
    16.2.5 檢驗 428
    16.2.6 注意事項 429
    16.3 其他多變量方法 430
    16.3.1 路徑分析 430
    16.3.2 時間序列分析 432
    16.3.3 因子分析 433
    16.3.4 方差分析 435
    16.3.5 判別分析 437
    16.3.6 對數線性模型 440
    16.3.7 概率比分析 440
    16.3.8 地理信息繫統(GIS) 441
    第17章 社會研究論文的閱讀與寫作 445
    導言 445
    17.1 閱讀社會研究論文 445
    17.1.1 組織一篇文獻回顧 445
    17.1.2 閱讀期刊還是閱讀書籍 446
    17.1.3 研究報告評估 448
    17.2 合理利用互聯網絡 451
    17.2.1 一些有用的網站 451
    17.2.2 搜尋萬維網 452
    17.2.3 評估網絡資源的質量 454
    17.2.4 引用網絡資源 456
    17.3 撰寫社會研究論文 457
    17.3.1 基本考量 457
    17.3.2 報告內容的組織 458
    17.3.3 報告分析結果指南 462
    17.3.4 公開發表 463
    17.4 閱讀與撰寫社會研究的倫理 463
    附錄
    附錄A 如何使用圖書館 468
    附錄B 隨機數表 476
    附錄C 卡方分布 478
    附錄D 正態分布 480
    附錄E 估計抽樣誤差 481
    術語表 482
    譯校後記 494
    內容簡介
    《社會研究方法》是美國大學遺用的社會學教械被譯成多國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聲譽的經典之作,1975年初版剛一面世即引起學術界關注。本書廣泛的討論範圍、嚴密的論述,從社會理論的基本範式到學科報告的撰寫,從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種復雜的技術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既適合專門研究人員。也是其他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推薦參考書。書中包含了大量圖表和鮮活案例,同時吸納社會研究的近期新理論和方法,並附有詳細的參考書目,為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作者簡介
    (美)艾爾·巴比 著 邱澤奇 譯
    邱澤奇,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繫教授,先後學習過植物保護、農業古籍整理和農業史、社會學;當過農場技術員,1986年進入社會學領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至今,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