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通史 史家名著 呂思勉著 歷史讀物通史 近代史中國古代史 【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6037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ISBN:9787511360373
    商品編碼:12751068119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輕型紙
    字數:424000

    代碼:38

        
        
    "

    產品特色

    photoshow-hd-src="https://img30.360buyimg.com/n1/s800x800_jfs/t2755/347/1879597096/280060/34042309/574d1c33N01ea6276.jpg"

    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分上編下編,上編為十八章,以中國文化史為題,體論述自古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發展,文化現像,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囊括社會經濟、政治體制、學術文化等各個方面;下編以中國政治史為題,下編為三十五章,則按照歷史順序串聯,敘述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變遷,中國政治的變革。

    ★上編的論述囊括下編的現像,上下編對照參考翻看,從而加深對該現像的理解,《中國通史》內容簡明扼要,語言通俗易懂,值得讀者青睞的歷史巨著。

    作者簡介

    呂思勉,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他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瀋陽高等師範學校、蘇州省立*一師範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繫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其作品通貫性強,融合歷史敘述與考據,並具有橫跨社會學、地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視野。代表作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史籍與史學》等。

    精彩書評

    ★“當時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餘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 國學大師錢穆

    ★“呂思勉先生出,有鋻於此,乃以豐富的史實和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方為通史的寫作開一個。……按時代略述政治大事,敘述中兼有議論,純從社會科學的立場上,批評中國的文化和制度,*多石破天驚之新理論。”
    —— 史學家顧頡剛
    ★“呂思勉的治史是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 史學家嚴耕望

    目錄

    《中國通史》目錄
    上 編 中國文化史
    第 一 章 婚姻
    第 二 章 族制
    第 三 章 政體
    第 四 章 階級
    第 五 章 財產
    第 六 章 官制
    第 七 章 選舉
    第 八 章 賦稅
    第 九 章 兵制
    第 十 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實業
    第十二章 貨幣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語文
    第十七章 學術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編 中國政治史
    第十 九 章 中國民族的由來
    第二 十 章 中國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開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跡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會的綜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二十八章 漢武帝的內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漢的衰亡
    第三 十 章 新室的興亡
    第三十一章 後漢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後漢的分裂和三國
    第三十三章 晉初的形勢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亂(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亂(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 十 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積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復的無成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 漢族的光復事業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興亡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五 十 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 漢族的光復運動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亂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國

    精彩書摘

    《中國通史》精彩閱讀:
    歷史,究竟是怎樣一種學問?研究了它,究竟有什麼用處呢?
    這個問題,在略知學問的人,都會毫不遲疑地作答道:“歷史是前車之鋻。”什麼叫作前車之鋻呢?他們又會毫不遲疑地回答道:“昔人所為而得,我可以奉為模範;如其失策,便當設法避免。這就是所謂‘法戒’。”這話驟聽似是,細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謂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誤以不同之事為同罷了。遠者且勿論。歐人東來以後,我們應付他的方法,何嘗不本於歷史上的經驗?其結果卻是如何呢?然則歷史是無用了麼?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嘗不敗。然則究竟如何是好呢?
    歷史雖是記事之書,我們之所以探求,則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眾事的,事則隻是一事。天下事既沒有兩件真正相同的,執應付此事的方法,以應付彼事,自然要失敗。根據於包含眾事之理,以應付事實,就不至於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見的,舍事而求理,無有是處。所以我們求學,不能不顧事實,又不該死記事實。
    要應付一件事情,必須明白它的性質。明白之後,應付之術,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質,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這樣子的一個人?譬如久於官場的人,就有些官僚氣;世代經商的人,就有些市儈氣;向來讀書的人,就有些迂腐氣。難道他是生來如此的嗎?無疑,是數十年的做官、經商、讀書養成的。然則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亦是如此了。中國的社會,為什麼不同於歐洲?歐洲的社會,為什麼不同於日本?習焉不察,則不以為意,細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極為深遠復雜了。然則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已往的事情多呢,安能盡記?社會上每天所發生的事情,報紙所記載的,奚啻億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報紙,業已不可遍覽,何況積而至於十年、百年、千年、萬年呢?
    須知我們要知道一個人,並不要把他已往的事情,通通都知道了,記牢了。我,為什麼成為這樣一個我?反躬自省,總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嘗能把自己已往的事,通通記牢呢?然則要明白社會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以往的事,全數記得,隻要知道“使現社會成為現社會的事”就夠了。然而這又難了。
    任何一事一物,要詢問它的起源,我們現在不知所對的很多。其所能對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則我們安能本於既往,以說明現在呢?
    這正是我們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學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學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實,(二)加以解釋,(三)用以說明現社會,(四)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
    往昔的歷史,是否能肩起這種任務呢?觀於借鋻於歷史以應付事實導致失敗者之多,無疑是不能的。其失敗的原因安在?列舉起來,也可以有多端,其中重要的,自然是偏重於政治。翻開《二十五史》來一看,從前都說《二十四史》,這是清朝時候,功令上所定為正史的。民國時代,柯劭忞所著史》業經奉徐世昌總統令,加入正史之中,所以現在該稱《二十五史》了。所記的,全是些戰爭攻伐,在廟堂上的人所發的政令,以及這些人的傳記世繫。昔人稱《左氏》為相斲書;近代的人稱《二十四史》為帝王的家譜;說雖過當,也不能謂其全無理由了。單看了這些事,能明白社會的所以然嗎?從前的歷史,為什麼會有這種毛病呢?這是由於歷史是文明時代之物,而在文明時代,國家業已出現,並成為活動的中心,常人隻從表面上看,就認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會現像中重要的一項了。其實政治隻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動,全靠社會做根底。社會,實在政治的背後,做了無數更廣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會,是斷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現在講歷史的人,都不但著重於政治,而要著重於文化。
    何謂文化?向來狹義的解釋,隻指學術技藝而言,其為不當,自無待論。說得廣的,又把一切人為的事都包括於文化之中,然則動物何以沒有文化呢?須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異於動物的。其異點安在呢?凡動物,多能對外界的刺激而起反應,亦多能與外界相
    調適。然其與外界相調適,大抵出於本能,其力量極有限,而且永遠不過如此。人則不然。所以人所處的世界,與動物所處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異的腦筋,能想出種種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開,能制造種種工具,以遂行其計劃。(三)又有語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擴大的即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傳之於彼;前人之所知、所能,並可以傳之於後。因而人的工作,不是個個從頭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續著做的。不像賽跑的人,從同一地點出發,卻像驛站上的驛夫,一個個連接著,向目的地進行。其所走的路線自然長,而後人所達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則文化,是因人有特異的稟賦,良好的交通工具而成就的控制環境的共業。動物也有進化,但它的進化,除非改變其機體,以求與外界相適應,這是要靠遺傳上變異淘汰等作用,纔能達到目的的,自然非常遲慢。人則隻需改變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對付事物的方法。我們身體的構造,絕無以異於野蠻人,而其控制環境的成績,卻大不相同,即由其一為生物進化,一為文化進化之故。人類學上,證明自冰期以後,人的體質,無大變化。埃及的尸體解剖,亦證明其身體構造,與現今的人相同。可見人類的進化,全是文化進化。恆人每以文化狀況,與民族能力,並為一談,實在是一個重大的錯誤。遺傳學家,論社會的進化,過於重視個體的先天能力,也不免為此等俗見所累。至於有意誇張種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謂進化,將返於生物進化了。從理論上說,人的行為,也有許多來自機體,和動物無以異的,然亦無不披上文化的色彩。如飲食男女之事,即其顯明之例。所以在理論上,雖不能將人類一切行為,都稱為文化行為,在事實上,則人類一切行為,幾無不與文化有關繫。可見文化範圍的廣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會了。人類的行為,源於機體的,隻是能力。其如何發揮此能力,則全因文化而定其形式。
    ……

    前言/序言

    我在上海光華大學,講過十幾年的本國史。其初繫講通史。後來文學院長錢子泉先生說,講通史易與中學以下的本國史重復,不如講文化史。於是改講文化史。民國二十七年,教育部頒行大學課程,其初以中國文化史為各院繫一年級必修科,後改為通史,而注明須注重於文化。大約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為文化史,則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誠甚周詳。然通史講授,共止120小時,若編制仍與中學以下之書相同,恐終不免於犯復。所以我現在講授,把它分為兩部分:上冊以文化現像為題目,下冊乃依時代加以聯結,以便兩面兼顧。此意在本書緒論中,業經述及了。此冊繫居孤島上所編,參考書籍,十不備一;而時間甚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無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討,以說明其變遷之故,而推求現狀之所由來。此等書籍,現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參考。故上冊寫成,即付排印,以代抄寫。不完不備之處,當於將來大加訂補。此書之意,欲求中國人於現狀之所由來,多所了解。故敘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淺顯;又多引各種社會科學成說,以資說明,亦頗可作一般讀物;單取上冊,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參考之用。其淺陋誤繆之處,務望當代通人,加以教正。
    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呂思勉識。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