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清詩流派史 中國斷代專題文學史叢刊 劉世南 著 文學 文學史 鳳凰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作者】 劉世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65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6504
    商品編碼:65572192393

    出版時間:1900-01-01
    審圖號:9787020156504
    代碼:50

    作者:劉世南

        
        
    "

    內容簡介

    《清詩流派史》,本書條分縷析,又融會貫通,既努力地探究清代各流派產生、發展的歷史原因及詩學本身的原因,又精心尋繹各流派之間的相互影響;既沿波討源,探求其繼武前賢之處,又能由表及裡,較確切地擷取其思想藝術方面的獨到特點,平實地闡述其得失,考究其消長。此書用力甚勤,資料翔實,自成體繫,多有精審之見。

    作者簡介

    劉世南,1923年10月生於江西省吉安市,任教於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江西省《豫章叢書》首席學術顧問。代表作有《清詩流派史》(1995年臺北文津繁體豎排本、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簡體橫排本)、《在學術殿堂外》(200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清文選》(與劉松來教授合作,人民文學出版社)、《大螺居詩存》(2004年天馬出版有限公司)。

    目錄

    《清詩流派史》序 敏澤1

    第一章 河朔詩派

    一 河朔詩派的由來

    二 河朔詩派的特色

    三 幾位代表詩人

    第二章 嶺南詩派

    一 嶺南詩派的風格特色

    二 屈大均

    三 陳恭尹

    四 釋函可

    第三章 顧炎武

    一 顧炎武的先進思想對其詩作的影響

    二 顧炎武的詩論反映在詩作上的特點

    三 顧炎武詩作的藝術特色

    四 顧炎武詩對清詩的影響

    第四章 虞山詩派

    一 虞山詩派的興起

    二 錢謙益

    三 馮舒與馮班

    第五章 婁東詩派

    一 婁東詩派的興起

    二 吳偉業

    三 “梅村體”傳人之一——吳兆騫

    四 “梅村體”傳人之二——陳維崧

    第六章 秀水詩派

    一 秀水詩派的產生

    二 朱彝尊

    三 秀水詩派的變化

    第七章 神韻詩派

    一 神韻詩派的興起

    二 王士禛

    三 神韻派及其影響

    第八章 清初宗宋派

    一 清初宗宋派的產生

    二 清初宗宋派詩人

    三 查慎行

    第九章 飴山詩派

    一 飴山詩派的產生

    二 趙執信

    三 流派及其影響

    第十章 浙派

    一 浙派的產生

    二 厲鶚生平及其詩論

    三 厲鶚的詩

    四 對浙派的評價

    第十一章 格調詩派

    一 格調說產生的原因

    二 瀋德潛提倡格調說的主客觀條件

    三 瀋德潛詩的分析

    四 格調派

    五 對格調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肌理詩派

    一 肌理說的“義理”和這一詩論產生的原因

    二 從“文理”角度看肌理說的理論價值

    三 論翁方綱的詩

    四 肌理派詩人及其影響

    第十三章 性靈詩派

    一 性靈派產生的原因

    二 袁枚及其詩

    三 趙翼及其詩

    四 張問陶及其詩

    五 性靈派的影響及其歷史評價

    第十四章 桐城詩派

    一 桐城詩派的形成

    二 桐城詩派的詩論

    三 劉大櫆、姚鼐和方東樹、梅曾亮的詩

    四 流派與影響

    第十五章 高密詩派

    一 高密詩派興起的原因

    二 高密派的詩論

    三 李憲噩與李憲喬

    四 二李的追隨者

    五 對高密詩派的評價

    第十六章 常州詩派

    一 常州詩派的產生

    二 常州詩派的詩論

    三 常州詩派的傑出詩人黃景仁

    四 常州詩派及其影響

    第十七章 龔自珍

    一 生平

    二 詩論

    三 龔詩的悲劇意識

    四 龔詩對近代詩的影響

    第十八章 宋詩運動和同光體

    一 產生的原因

    二 狹義宋詩派的詩論

    三 兩位代表詩人

    四 結論

    第十九章 漢魏詩派

    一 漢魏派產生的原因

    二 王闿運生平簡介

    三 王闿運的詩論

    四 王闿運的詩作

    五 結論

    第二十章 中晚唐詩派

    一 產生的原因

    二 樊增祥的生平和詩論

    三 樊增祥的詩作特色

    四 中晚唐派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詩界革命派

    一 詩界革命的歷史意義

    二 黃遵憲的詩論與詩作


    精彩書摘

    劉世南 《清詩流派史》

    第三章 顧炎武

    明末清初這一“天崩地解”的時期,產生了一位最j出的遺民詩人顧炎武(1613—1682)。有人說:“有明二百七十餘年間,詩人突起突落,有如勝、廣,卻成就此一大家。即清詩號稱跨越明代,然求如亭林之篤實光輝者,亦難與並。”①又有人說:“明遺民詩,吾深畏一人焉,曰顧亭林。……亭林之詩堅實,非以詩為詩者,而其詩境直黃河、太華之高闊也,……誰與抗手?”②他們都認為顧詩是明、清詩之最,特點是“篤實光輝”、“堅實”、“高闊”。而其所以能如此,則是因為他“非以詩為詩者”。

    顧炎武作為一位詩人,他的傑出處,就在於“不為文人”(這種“文人”包括做世俗應酬文字的詩人),而強調詩歌的現實性與戰鬥性。他本來“少為詞章有名”,“少年時,不過從諸文士之後,為雕蟲篆刻之技”③,“未登弱冠之年,即與斯文之會”④。但是,後來他自編詩集時,把那些少作全部刪除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顧詩,使他和同時的大詩人都截然不同:“牧齋、梅村之沉厚,漁洋、竹垞之博雅以來亦所謂卓然大家者也,然皆詩人之詩也。若繼體風騷,扶持名教,言當時不容已之言,作後世不可少之作,當以顧亭林先生為第一。”⑤

    顧炎武既然立志“不為文人”,自然不會在詩壇上開宗立派,更不肯附和到哪一個詩派去。但是,他的理論和創作卻對清詩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而本書特為他列一專章。

    一 顧炎武的先進思想對其詩作的影響

    顧炎武是人所共知的啟蒙思想家,他具有當時先進的思想,這種思想對他的詩創作起了決定性的指導作用。主要的一點就是宣傳“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

    他在《日知錄》中說過一段著名的話:“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⑥後來梁啟超把這意思概括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歷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人以為這一思想是顧炎武首創的,其實當時這已是一種社會意識。明末廣東梅州布衣盧仲六,“其終也,召其子弟而訓之曰:‘天下將亂矣!……數十年後,朝廷不蹈東漢之轍,則為南宋之續耳。如其蹈東漢之轍也,是易姓也,不食其祿者無責焉也已。如其為南宋之續也,是亡國也,凡我草莽小民皆與有辱焉者也。汝曹力能救國則救國,不然,其守乃田園廬舍,毋事乃仇,貽乃祖宗羞!’……先生卒後二十年而明社屋。”⑦但是這兩段話盡管內容相同,顧說卻在盧說基礎上有了提高:盧說主要是消極地不合作,顧說則強調積極地鬥爭;盧氏隻是秘密地訓誡子孫,顧氏則著書立說,明昭大號於天下後世,而且本身就這樣身體力行了一生。

    正是為了強調民族復仇,所以他還堅決反對理學中的心學一派,指責他們“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⑧。顧炎武和河朔詩派諸人不同正在此點。所以申涵光等人的民族氣節遠遜於顧炎武。

    當時漢族大地主階級從階級利益一致性出發,和清統治者欣然合作。貳臣洪承疇之流還恬不知恥地宣稱:“弒吾君者(指李自成)吾仇也,誅吾仇者(指清統治者)吾君也。”錢謙益也說:“犧牲玉帛待於境上,以待強者而庇民焉,古之人行之矣。”⑨顧炎武針對這些謬論,借古諷今地說:“文中經》之帝魏,謂‘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何其語之偷而悖乎!”⑩

    綜上幾點,可見顧炎武的思想已經超越“忠於一姓”的觀念,而認識到平民對國家的責任,甚至能超越階級利益而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隻有明白了這點,我們纔能深透地讀懂他的詩。否則我們對他的“五謁孝陵,四謁宮”,會以為是“忠於一姓”,而不了解他其實是把皇帝作為政權的像征,作為國家和民族的像征。懂得這一點,對他的詩集以《大行皇帝哀詩》冠首,就體會到那是故國的哀歌,也是漢族的哀歌。

    二 顧炎武的詩論反映在詩作上的特點

    明人的風氣是空疏不學,清談誤國。顧炎武在《日知錄》裡指出:“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認為明朝滅亡就是“今之清談”即心學造成的。由此他提出一條文學創作原則:“文須有益於天下。”具體地說就是:“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很明顯,他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處在那一鬥爭激烈的時代,他對文學提出這種要求是自然而合理的。所謂“明道”,就是用詩文宣傳儒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紀政事”是記敘重大的政治事件,表示自己的觀感。“察民隱”是反映人民的痛苦和願望,揭露社會的黑暗面。“樂道人之善”是歌頌節士、志士,當然也鞭撻叛徒和奸佞。現存顧詩四百二十四首,完全可以按此分類,他是忠實地實踐了自己所揭櫫的創作原則的。

    和當時許多遺民詩人一樣,他也深受杜甫影響,而且也是從明七子入手學杜的。這一點前人頗多論及。有的說:“(寧人)詩初自七子入,進而益上,心摹手追,惟在少陵。”有的說:“寧人詩甚高老,但不脫七子面目氣習。”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