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鳳凰新華書店旗艦店】說東道西 他山之石可以為錯可以攻玉錢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本書編寫組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34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23469
    商品編碼:58665573061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
    開本:16

    代碼:49
    作者:本書編寫組

        
        
    "

    內容簡介

    1985年,被稱為 “燕園三劍客”的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倡導以整體的眼光將中國現當代文學溯源至晚清,將“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三個時段打通,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漫說文化叢書”即是這一概念的具體表現,所選散文充滿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橫生。《說東道西》一集中收錄了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大家的散雜文。他們以"世界民"自居的全球意識,站在平等、獨立的角度,體現了他們愛的博大情懷。同時文章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幽默感,這些幽默包孕著慈愛與溫馨,包含著苦澀,這樣的幽默,豐厚而不輕飄,既耐品位,又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錢理q

    1939-

    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具有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

    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他以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學和社會的精深研究,特別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歷史與精神的審察,得到海內外學界的重視與尊重,被認為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標志性人物。

    代表作品丨《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1948:天地玄黃》等。


    目錄

    |再 記|

    | 序 |

    |附 記|

    |導 讀|

    呵旁觀者文 ◎ 梁啟超| 001

    隨感錄·三十六 ◎ 魯迅| 009

    隨感錄·三十八 ◎ 魯迅| 011

    燈下漫筆 ◎ 魯迅| 015

    看鏡有感 ◎ 魯迅| 023

    論照相之類 ◎ 魯迅| 027

    論“他媽的!” ◎ 魯迅| 034

    落葉 ◎ 徐志摩 | 039

    “就使打破了頭也還要保持

    我們靈魂的自由” ◎ 徐志摩 | 054

    薩天師語錄 ◎ 林語堂| 057

    論性急為中國人所惡 ◎ 林語堂| 062

    喫粢粑有感 ◎ 林語堂| 065

    粢寶 ◎ 林語堂| 067

    東西文化及其衝突 ◎ 陳源| 070

    管閑事 ◎ 陳源| 072

    “旁若無人” ◎ 梁實秋| 075

    中國的實用主義 ◎ 夏丏尊| 079

    並存和折中 ◎ 夏丏尊| 084

    像的故事 ◎ 陳源| 088

    從外國回來的悲哀 ◎ 廖沫沙| 090

    隔膜的笑劇 ◎ 秦牧| 092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 魯迅| 097

    結緣豆 ◎ 周作人| 101

    緣日 ◎ 周作人| 106

    關於雷公 ◎ 周作人| 111

    日本的衣食住 ◎ 周作人| 119

    日本的文化生活 ◎ 郁達夫| 129

    取錢 ◎ 老舍| 135

    避暑 ◎ 老舍| 140

    西洋人的中國故事 ◎ 王力| 143

    西餐 ◎ 王力| 147

    英國人 ◎ 老舍| 151

    中國文化之精神 ◎ 林語堂| 157

    中國人與英國人(節選) ◎ 儲安平| 170

    |編輯附記| ◎ 188



    精彩書摘

    日本的文化生活

    郁達夫

    無論那一個中國人,初到日本的幾個月中間,最感覺到苦痛的,當是飲食起居的不便。

    房子是那麼矮小的,睡覺是在鋪地的席子上睡的,擺在四腳高盤裡的菜蔬,不是一塊燒魚,就是幾塊同木片似的牛蒡。這是二三十年前,我們初去日本念書時的大概情形;大地震以後,都市西洋化了,建築物當然改了舊觀,飲食起居,和從前自然也是兩樣,可是在飲食浪費過度的中國人的眼裡,總覺得日本的一般國民生活,遠沒有中國那麼的舒適。

    但是住得再久長一點,把初步的那些困難克服了以後,感覺就馬上會大變起來;在中國社會裡無論到什麼地方去也得不到的那一種安穩之感,會使你把現實的物質上的痛苦忘掉,精神抖擻,心氣和平,拼命的隻想去搜求些足使智識開展的食糧。

    若再在日本久住下去,滯留年限,到了三五年以上,則這島國的粗茶淡飯,變得件件都足懷戀;生活的刻苦,山水的秀麗,精神的飽滿,秩序的整然,回想起來,真覺得在那兒過的,是一段蓬萊島上的仙境裡的生涯,中國的社會,簡直是一種亂雜無章,盲目的土撥鼠式的社會。

    記得有一年在上海生病,忽而想起了學生時代在日本喫過的早餐醬湯的風味;教醫院廚子去做來喫,做了幾次,總做不像,後來終於上一位日本友人的家裡去要了些來,從此胃口就日漸開了;這雖是我個人的生活的一端,但也可以看出日本的那一種簡易生活的耐人尋味的地方。

    而且正因為日本一般的國民生活是這麼刻苦的結果,所以上下民眾,都隻向振作的一方面去精進。明治維新,到現在不過七八十年,而整個國家的進步,卻盡可以和有千餘年文化在後的英法德意比比;生於憂患,死於逸樂,這話確是中日兩國一盛一衰的病源脈案。

    刻苦精進,原是日本一般國民生活的傾向,但是另一面哩,大和民族,卻也並不是不曉得享樂的野蠻原人。不過他們的享樂,他們的文化生活,不喜鋪張,無傷大體;能在清淡中出奇趣,簡易裡寓深意,春花秋月,近水遙山,得天地自然之氣獨多,這,一半雖則也是奇山異水很多的日本地勢使然,但一大半卻也可以說是他們那些島國民族的天性。

    先以他們的文學來說罷,最精粹最特殊的古代文學,當然是三十一字母的和歌。寫男女的戀情,寫思婦怨男的哀慕,或寫家園的興亡,人生的流轉,以及世事的無常,風花雪月的迷人等等,隻有清清淡淡,疏疏落落的幾句,就把乾坤今古的一切情感都包括得纖屑不遺了。至於後來興起的俳句哩,又專以情韻取長,字句更少——隻十七字母——而餘韻餘情,卻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所自始,也不知其所終,飄飄忽忽,裊裊婷婷;短短的一句,你若細嚼反刍起來,會經年累月的使你如喫橄欖,越喫越有回味。最近有一位俳諧師高濱虛子,曾去歐洲試了一次俳句的行腳,從他的記行文字看來,到處隻以和服草履作橫行的這一位俳人,在異國的大都會,如倫敦、柏林等處,卻也遇見了不少的熱心作俳句的歐洲男女。他回國之後,且更聞有西歐數處在計劃著出俳句的雜志。

    其次,且看看他們的舞樂看!樂器的簡單,會使你回想到中國從前唱“南風之薰矣”的上古時代去。一櫂七弦或三弦琴,撥起來聲音也並不響亮;再配上一個小鼓——是專配三弦琴的,如能樂,歌舞伎,淨琉璃等演出的時候——同鳳陽花鼓似的一個小鼓,敲起來,也隻是鼕鼕地一種單調的鳴聲。但是當能樂演到半酣,或淨琉璃唱到喫緊,歌舞伎舞至極頂的關頭,你眼看著臺上面那種舒徐緩緩的舞態——日本舞的動作並不復雜,並無急調——耳神經聽到幾聲琤琤琤與鼕鼕篤拍的聲音,卻自然而然的會得精神振作,全身被樂劇場面的情節吸引過去。以單純取長,以清淡制勝的原理,你隻教到日本的上等能樂舞臺或歌舞伎座去一看,就可以體會得到。將這些來和西班牙舞的銅琶鐵板,或中國戲的響鼓十番一比,覺得同是精神的娛樂,又何苦嘈嘈雜雜,鬧得人頭腦昏沉纔能得到醍醐灌頂的妙味呢?

    還有秦樓楚館的清歌,和著三味線太鼓的哀音,你若當燈影闌珊的殘夜,一個人獨臥在“水晶簾卷近秋河”的樓上,遠風吹過,聽到它一聲兩聲,真像是猿啼雁叫,會動蕩你的心腑,不由你不撲簌簌地落下幾點淚來;這一種悲涼的情調,也隻有在日本,也隻有從日本的簡單樂器和歌曲裡,纔感味得到。

    此外,還有一種合著琵琶來唱的歌;其源當然出於中國,但悲壯激昂,一經日本人的粗喉來一喝,卻覺得中國的黑頭二面,決沒有那麼的威武,與“春雨樓頭尺八簫”的尺八,正足以代表兩種不同的心境;因為尺八音脆且纖,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跡近女性的緣故。

    日本人一般的好作野外嬉遊,也是為我們中國人所不及的地方。春過彼岸,櫻花開作紅雲;京都的嵐山丸山,東京的飛鳥上野,以及吉野等處,全國的津津曲曲,道路上差不多全是遊春的男女。“家家扶得醉人歸”的《春社》之詩,仿佛是為日本人而詠的樣子。而祗園的夜櫻與都踊,更可以使人魂銷魄蕩,把一春的塵土,刷落得點滴無餘。秋天的楓葉紅時,景狀也是一樣。此外則歲時伏臘,即景言遊,凡潮汐干時,蕨薇生日,草菌簇起,以及螢火蟲出現的晚上,大家出狩,可以謔浪笑傲,脫去形骸日的門松,端陽的張鯉祭雛,七夕的拜的盆踊,以及重九的栗糕等等,所奉行的雖繫中國的年中行事,但一到日本,卻也變成了很有意義的國民節會,盛大無倫。

    日本人的庭園建築,佛舍浮屠,又是一種精微簡潔,能在單純裡裝點出趣味來的妙藝。甚至家家戶戶的廁所旁邊,都能裝置出一方池水,幾樹楠天,洗滌得窗明宇潔,使你聞覺不到穢濁的熏蒸。

    在日本習俗裡最有趣味的一種幽閑雅事,是叫作茶道的那一番禮節;各人長跪在一堂,制茶者用了精致的茶具,規定而熟練的動作,將末茶衝入碗內,順次遞下,各喝取三口又半,直到最後,恰好喝完。進退有節,出入如儀,融融洩洩,真令人會想起唐宋以前,太平盛世的民風。

    還有“生花”的插置,在日本也是一種有派別師承的妙技;一隻瓦盆,或一個淨瓶之內,插上幾枝紅綠不等的花枝松干,更加以些泥沙岩石的點綴,小小的一穿圍裡,可以使你看出無窮盡的多樣一致的配合來。所費不多,而能使滿室生春,這又是何等經濟而又美觀的家庭裝飾!

    日本人的和服,穿在男人的身上,倒也並不十分雅觀;可是女性的長袖,以及腋下袖口露出來的七色的虹紋,與束腰帶的顏色來一輝映,卻又似萬花繚亂中的蝴蝶的化身了。《蝴蝶夫人》這一出歌劇,能夠聳動歐洲人的視聽,一直到現在,也還不衰的原因,就在這裡。

    日本國民的注重清潔,也是值得我們欽佩的一件美德。無論上下中等的男女老幼,大抵總要每天洗一次澡;住在溫泉區域以內的人,浴水火熱,自地底湧出,不必燒煮,洗澡自然更覺簡便;就是沒有溫泉水脈的通都大邑的居民,因為設備簡潔,浴價便宜之故,大家都以洗澡為一天工作完了後的樂事。國民一般輕而易舉的享受,第一要算這種價廉物美的公共浴場了,這些地方,中國人真要學學他們纔行。

    凡上面所說的各點,都是日本固有的文化生活的一小部分。自從歐洲文化輸入以後,各都會都摩登化了,跳舞場,酒吧間,西樂會,電影院等等文化設備,幾乎歐化到了不能再歐,現在連男女的服裝,舊劇的布景說白,都帶上了牛酪奶油的氣味;銀座大街的商店,門面改換了洋樓,名稱也喚作了歐語,譬如水果飲食店的叫作Fruits Parlour,旗亭的叫作Gafé vienna或Barcelona之類,到處都是;這一種摩登文化生活,我想叫上海人說來,也約略可以說得,並不是日本獨有的東西,所以此地從略。

    末了,還有日本的學校生活,醫院生活,圖書館生活,以及海濱的避暑,山間的避寒,公園古跡勝地等處的閑遊漫步生活,或日本阿爾泊斯與富士山的攀登,兩國大力士的相撲等等,要說著實還可以說說,但天熱頭昏,揮汗執筆,終於不能詳盡,隻能等到下次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寫了。

    一九三六年八月在福州

    (選自1936年9月16日《宇宙風》第25期)

    ……


    前言/序言

    |序|

    陳平原

    據說,分專題編散文集我們是始作俑者,而且這一思路目前頗能為讀者接受,這纔真叫“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編這套叢書時,考慮的是我們自己的趣味,能否暢銷是出版社的事,我們不管。並非故示清高或推卸責任,因為這對我們來說純屬“玩票”,不靠它賺名聲,也不靠它發財。說來好玩,最初的設想隻是希望有一套文章好讀、裝幀好看的小書,可以送朋友,也可以擱在書架上。如今書出得很多,可真叫人看一眼就喜歡,願把它放在自己的書架上隨時欣賞把玩的卻極少。好文章難得,不敢說“野無遺賢”,也不敢說入選者皆“字字珠璣”,隻能說我們選得相當認真,也大致體現了我們對20世紀中國散文的某些想法。“選家”之事,說難就難,說易就易,這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記得那是1988年春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約我編林語堂散文集。此前我寫過幾篇關於林氏的研究文章,編起來很容易,可就是沒興致。偶然說起我們對20世紀中國散文的看法,以及分專題編一套小書的設想,沒想到出版社很欣賞。這樣,1988年暑,錢理群、黃子平和我三人,又重新合作,大熱天悶在老錢那間10平方米的小屋裡讀書,先擬定體例,劃分專題,再分頭選文;讀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文章,當即“奇文共欣賞”;不過也淘汰了大批徒有虛名的“名作”。開始以為遍地黃金,撿不勝撿;可沙裡淘金一番,纔知道好文章實在並不多,每個專題纔選了那麼幾萬字,根本不夠原定的字數。開學以後又泡圖書館,又翻舊期刊,到1989年春天纔初步編好。接著就是撰寫各書的前言,不想隨意敷衍幾句,希望能體現我們的趣味和追求,而這又是頗費斟酌的事。一開始是“玩票”,越做越認真,變成撰寫20世紀中國散文史的準備工作。隻是因為突然的變故,這套小書的誕生小有周折。

    對於我們三人來說,這遲到的禮物,最d的意義是紀念當初那愉快的學術對話。就為了編這幾本小書,居然“大動干戈”,臉紅耳赤了好幾回,實在不夠灑脫。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點好笑。總有人問,你們三個弄了大半天,就編了這幾本小書,值得嗎?我也說不清。似乎做學問有時也得講興致,不能老是計算“成本”和“利潤”。惟一有點遺憾的是,書出得不如以前想像的那麼好看。

    這套小書最表面的特征是選文廣泛和突出文化意味,而其根本則是我們對“散文”的獨特理解。從章太炎、梁啟超一直選到汪曾祺、賈平凹,這自然是與我們提出的“20世紀中國文學”概念密切相關。之所以選入部分清末民初半文半白甚至純粹文言的文章,目的是借此凸現20世紀中國散文與傳統散文的聯繫。魯迅說五四文學發展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幾乎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機》),原因大概是散文小品穩中求變,守舊出新,更多得到傳統文學的滋養。周作人突出明末公安派文學與新文學的精神聯繫(《雜拌兒跋》和《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反對將五四文學視為歐美文學的移植,這點很有見地。但如以散文為例,單講輸入的速寫(Sketch)、隨筆(Essay)和“阜利通”(Feuilleton)固然不夠,再搭上明末小品的影響也還不夠;魏晉的清談,唐末的雜文,宋人的語錄,還有唐宋八大家乃至“桐城謬種選學妖孽”,都曾在本世紀的中國散文中產生過遙遠而深沉的回音。

    面對這一古老而又生機勃勃的文體,學者們似乎有點手足無措。五四時輸出“美文”的概念,目的是想證明用白話文也能寫出好文章。可“美文”概念很容易被理解為隻能寫景和抒情;雖然由於魯迅雜文的成就,政治批評和文學批評的短文,也被劃入散文的範圍,卻總歸不是嫡繫。世人心目中的散文,似乎隻能是風花雪月加上悲歡離合,還有一連串莫名其妙的比喻和形容詞,甜得發膩,或者借用徐志摩的話:“濃得化不開”。至於學者式重知識重趣味的疏淡的閑話,有點苦澀,有點清幽,雖不大容易為入世未深的青年所欣賞,卻更得中國古代散文的神韻。不隻是逃避過分華麗的辭藻,也不隻是落筆時的自然大方,這種雅致與瀟灑,更多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學養,一種無以名之但確能體會到的“文化味”。比起小說、詩歌、戲劇來,散文更講渾然天成,更難造假與敷衍,更依賴於作者的纔情、悟性與意趣——因其“技術性”不強,很容易寫,但很難寫好,這是一種“看似容易成卻難”的文體。

    選擇一批有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橫生的散文分專題彙編成冊,一方面是讓讀者體會到“文化”不僅凝聚在高文典冊上,而且滲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為你所熟悉的一種情感,一種心態,一種習俗,一種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借此改變世人對散文的偏見。讓讀者自己品味這些很少寫景”也不怎麼“抒情”的“閑話”,遠比給出一個我們認為準確的“散文”定義更有價值。

    當然,這隻是對20世紀中國散文的一種讀法,完全可以有另外的眼光另外的讀法。在很多場合,沉默本身比開口更有力量,空白也比文字更能說明問題。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我們淘汰了不少名家名作,這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憤怒。無意故作驚人之語,隻不過是忠實於自己的眼光和趣味,再加上“漫說文化”這一特殊視角。不敢保證好文章都能入選,隻是入選者必須是好文章,因為這畢竟不是以藝術成就高低為惟一取舍標準的散文選。希望讀者能接受這有個性有鋒芒因而也就可能有偏見的“漫說文化”。

    1992年9月8日於北大

    |附 記|

    舊書重刊,是大好事,起碼證明自己當初的努力不算太失敗。十五年後翩然歸來,依照慣例,總該有點交代。可這“新版序言”,起了好幾回頭,全都落荒而逃。原因是,寫來寫去,總擺脫不了十二年前那則舊文的影子。

    因為突然的情事變故,這套書的出版略有耽擱——前五本刊行於1990年,後五本兩年後方纔面世。以當年的情勢,這套無關家國興亡的“閑書”,沒有胎死腹中,已屬萬幸。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十冊小書出版後,竟大獲好評,獲得首屆(1992)新聞出版署直屬出版社優秀圖書選題一等獎。我還因此應邀撰寫了這則刊登在1992年11月18日《北京日報》上的《漫說“漫說文化”》。此文日後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版《漫說文化》(1997)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漫說文化》(2004),流傳甚廣。與其翻來覆去,車轱轆般說那麼幾句老話,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引入這則舊文,再略加補正。

    叢書出版後,記得有若干書評,多在叫好的同時,借題發揮。這其實是好事,編者雖自有主張,但文章俱在,讀者盡可自由馳騁。一套書,能引起大家的閱讀興趣,讓其體悟到“另一種散文”的魅力,或者關注“日常”與“細節”,落實“生活的藝術”,作為編者,我們於願足矣。

    這其中,惟一讓我們很不高興的是,香港勤+緣出版社從人民文學出版社購得該叢書版權,然後大加刪改,弄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剛出了一冊《男男女女》,就被我們堅決制止了。說來好笑,雖然隻是編的書,也都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不希望被人肆意糟蹋。

    也正因此,每當有出版社表示希望重刊這套叢書時,我們的要求很簡單:保持原貌。因為,這代表了我們那個時候的眼光與趣味,從一個側面凸現了神采飛揚的八十年代,其優長與局限具有某種“史”的意義。很感謝復旦大學出版社,除了體諒我們維護原書完整性的苦心,還答應幫助解除人文版印刷不夠精美的遺憾。

    2005年4月13日於京西圓明園花園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