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假面的告白 三島由紀夫 著 古吳軒出版社 外國文學 外國小說 現代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265-384
    【優惠價】
    166-240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ISBN】97875546178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ISBN:9787554617830
    商品編碼:10039113015122

    出版時間:1900-01-01
    審圖號:9787554617830
    代碼:32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多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文學鬼纔三島由紀夫早期自傳體小說。

    2. 原著被川端康成譽為“1950年代的希望”,川端康成、莫言、餘華、梁文道、閻連科等推薦閱讀。

    3. 翻譯家陳德文經典全譯本,設計典雅,裝幀精致工藝。


    內容簡介

    “我”被同學近江吸引了。年少時,這種叛逆成性、特立獨行的少年總令“我”著迷。然而,人們說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就必須“愛”著一個人。於是,“我”開始嘗試接觸異性,和同學妹妹園子相愛了。 在戴上了假面以後,“我”開始小心而惶恐地與這個世界共處。

    或許,每個人臉上都有一幅假面。藏在假面後,我們纔能小心謹慎地做自己。 而那幅假面戴的久了,卻讓我們面目可憎。然而,多少遺憾自負存念想,唯有時間不可擋。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原名平岡公威,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曾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語等外語版本最多的日本當代作家,被譽為“日本的海明威"。著有《金閣寺》《潮騷》《愛的饑渴》《假面的告白》等文學作品。

    譯者簡介:

    陳德文

    江蘇邳縣人,日本文學翻譯家、作家。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繫日本語學,後赴早稻田大學學習,現為日本愛知文教大學專任教授。著有《鴿雨雁霜》等作品,譯有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諸多名家的作品。


    精彩書評

    像三島由紀夫這樣纔華橫溢的天纔作家,大概兩三百年都難遇一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川端康成

    對於三島由紀夫來說,這一切都是極為美好的,他的敘述其實就是他的頌歌,他歌頌死亡,歌頌丑惡,歌頌鮮血。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敘述是如此美麗,同時他的美又使人戰栗。

    ——餘華

    三島由紀夫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現代主義小說家,也就是非常擅長把寫作重心轉移到內向的世界,而且不斷不斷地內挖,這個內挖挖到三島由紀夫的境界,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哲理化的地步……

    ——梁文道

    《假面的告白》是一封遺書,我想把它留給自己迄今所住的那片死亡領域。寫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反向的自殺。

    ——三島由紀夫


    目錄

    第1章 3

    第2章 27

    第3章 73

    第4章 155

    譯後記 183


    精彩書摘

    第1章

    很長一段時間,我總是倡言我見過自己出生的光景。每當說起這件事,大人們就笑,到頭來他們自己也覺得受到愚弄,便用一種稍帶慍怒的目光,瞧著我這個面色蒼白、不像孩子的孩子的臉。偶爾在不太熟悉的客人面前提起,祖母就擔心我會被當成白痴,厲聲地打斷我,吩咐我到別處去玩。

    取笑我的大人,通常都試圖用一種科學的道理說服我。他們說,那時候嬰兒還沒睜開眼呢,即便睜開眼,腦子裡也不會留下清晰的觀念啊,等等。按慣例,他們多多少少會像演戲一樣,熱心而喋喋不休地詳加說明,極力使孩子打內心裡徹底理解。他們還搖晃著深抱疑惑的我的小肩膀,問:“呶,不是這樣嗎?”其間,他們又似乎覺得差點兒上了我的當。不能因為小孩子就一點不在乎。這小子一定是想引誘我上鉤,企圖套出“那件事兒”的吧?果真如此,可為何又不像個孩子更加天真地發問呢?比如:“我是從哪兒生的?”“我是怎麼生的?”—— 他們又一次沉默了,不知為什麼,心中似乎藏著巨大的傷痛,一直淡然地笑著,凝視著我。

    然而,他們多慮了。我對“那件事兒”,根本不會再問什麼。不過,我還是擔心會刺傷大人們的心靈,談不上耍弄策略引誘人上鉤。

    不管怎麼勸說,不管怎麼恥笑,我對曾經見過自己出生的光景這一體驗深信不疑。抑或在場的人們記憶中對我說起過,也可能出自我任意的想像,二者必居其一。不過,我以為至少有一處我是親眼所見。那就是為初生兒洗澡的浴盆沿兒。那是頭一回使用的木紋清爽的澡盆,從內裡看,盆沿兒閃現著微弱的光亮。唯有那裡的木紋使我晃眼,似乎是黃金所雕制。晃漾的水波不停地用舌尖兒舔舐著,總也到達不了盆沿兒。然而,那盆沿兒下面的水,或許是反光,或許是光線的照射,看上去寧靜閃亮,瀲灩的波紋,不斷地相互擁合於澡盆之中。

    ——對於這種記憶,有力的反駁是,我的生辰不是白天。我是晚上九點出生的,不可能有陽光照射進來。那麼,是不是電燈光呢?盡管受到嘲笑,我依然認為夜間也未必沒有一線陽光照射澡盆某個地方。我就是這樣毫無困難地步入悖理之境。而且,蕩漾於澡盆中的水光,作為我降生後初次沐浴,不止一次地確實搖曳於我的記憶之中。

    我生於大地震翌年的翌年。

    那是十年前,祖父在殖民地為官時代,惹起一場官司,因部下犯罪受到株連而隱退(不是我玩弄麗辭美句,像祖父那般對人一味信賴的愚痴秉性,我半生從未見有人可與之相比)。我家可以說是哼著小曲兒,以悠然自得的速度從斜坡上滑落下來的。龐大的借債、抵押、變賣房產,隨著窮困的到來,越發顯現出回光返照般的病態的虛榮。——就在這時候,我生在一個風氣不太好的城鎮的一角。那是租住的一座古老宅院,有著虛張聲勢的鐵門和前庭,以及和近郊禮拜堂不相上下的軒敞的洋房。從坡頂上看是二層樓,從坡下面看是三層樓。這是一座煙熏火燎、灰黑錯雜,外觀高大威嚴的建築,擁有眾多陰暗的房間。女傭六人。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一共十口,起居於破櫥櫃一般咯吱作響的房子裡。

    祖父的事業心,以及祖母的疾病和浪費習性,是全家苦惱的根源。祖父時常被那些不務正業、逢迎拍馬的家伙帶來的圖紙所誘惑,懷著黃金夢遊歷遠方。出身於舊時豪門的祖母,憎惡和蔑視祖父。她狷介不屈,有著某種狂傲的詩的靈魂。經年不愈的腦神經痛,繞著圈子,切切實實侵蝕著她的神經。同時,也為她的理智增加無益的明晰。誰又知道,此種持續到死的狂躁的發作,正是祖父壯年時代罪孽的饋贈?

    父親在這個家裡,迎娶了纖弱的美嬌娘,我的母親。

    大正十四年一月十四日早晨,陣痛襲擊了母親。夜裡九點,生下不到五斤重的小小嬰兒。生後七天的晚上,我穿上法蘭絨背心,乳白色紡綢內褲,還有飛白花紋的和服,祖父當著全家人的面,在奉書紙上寫下我的名字,放在“三寶”供物盤裡,置於壁龕之內。

    頭發永遠是金黃色。一直搽橄欖油,誰知搽著搽著就變黑了。父母住在二樓,祖母借口嬰兒在樓上危險,生下第四十九天,硬是從母親手裡奪走了我。從此,我就在祖母的病房裡長大。那是一間整日裡緊閉房門的屋子,塞著嗆人的病患及衰老的氣味,小被窩兒挨著病床。

    出生不到一年,我從樓梯第三級跌了下來,磕破了額頭。祖母看戲去了,父親的堂兄妹們,還有母親,瞅著閑空兒熱鬧一番。母親忽然要上樓拿東西,我追她而去,一腳絆在拖地和服的衣裾上,摔下樓來。

    打電話到歌舞伎劇場找人。祖母回來站在大門口,右手用拐杖撐著身子,兩眼直盯著迎上來的父親,用不緊不慢的語調,一字一頓,似乎要將每個字都雕刻下來。

    “摔死啦?”

    “沒有。”

    祖母邁著巫女般堅定的步子,跨進家門……

    五旦早晨,我吐出咖啡般暗紅的東西。主治醫生走來撂下一句“沒法治了”。插針包似的注射了樟腦液和葡萄糖。手腕和上臂摸不到脈搏,家人守著我的“尸體”,度過了兩小時。

    準備了經帷子和愛玩的玩具,全家人聚在一起。又過了一小時,撒了泡尿。那位博士大舅叫道:“有救啦!”據說這是心髒回跳的證據。不久,又撒了點兒尿。慢慢地,我的面頰恢復了朦矓的生命之光。

    那種病——自家中毒——成了我的痼疾。每月一次,有時輕,有時重。好幾次出現危機。我特地借著向我漸漸逼近的疾病的跫音,辨別這種病究竟是接近死亡還是遠離死亡。

    初的記憶,一種奇妙而確實的影像苦惱著我的記憶,從此開始了。

    鬧不清牽著我的手的是母親、護士、女傭,還是嬸嬸。季節也不分明。午後的太陽,渾濁地照射著斜坡上的家家戶戶。我被一個不知是誰的女子牽著手,登上斜坡,朝自家走去。對面下來個人,女子用力拽緊我的手指,讓開路徑,佇立一旁。

    此種影像,經過多次復習、強化、集中,每一次都無疑附加一層新的意味。為什麼呢?因為在周圍廣漠的情景中,唯有這位“走下斜坡的人”的姿影,帶有不當的精確度。盡管那影像一直給我造成半生的苦惱和威脅,但卻是初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影像。

    走下斜坡的是一位青年。他前後擔著糞桶,頭上裹著污穢的手巾,有著紅肜肜的面頰和炯炯有神的眼睛,腳步沉重地從斜坡上走下來。他是淘糞工—— 收取糞尿的人。套著膠底布鞋,穿著藍色緊身褲。五歲的我,異樣地凝視著他的身影。雖然還沒有確定有何意義,但某種力量初的啟示,或低沉的奇怪的叫聲,正在向我呼喊。那個淘糞工的身影初顯現出的,是一種暗喻。為什麼呢?因為糞尿是大地的像征。向我呼喚的,無疑是作為生命之母惡意的愛。

    我預感這個世界有著某種富於刺激的欲望。我仰視青年污穢的身影,“我想成為他”的欲求、“我想是他”的欲求,緊緊捆綁著我。我清楚地記得,這欲求有兩個重點:一個重點是他的藍色緊身褲,一個重點是他的職業。藍色緊身褲突顯了他下半身的輪廓,似乎顫顫巍巍地向我走來。對那藍色緊身褲,我產生一種難以形容的傾慕。為什麼,我也弄不清。

    他的職業——此時,我的心理結構,也和那些想當陸軍大將的孩子一樣,泛起一種“想當淘糞工”的憧憬。這一憧憬的來源,可以說同樣出於藍色緊身褲,但決不止於此。這一主題,是我自己心裡強行發展而出現的特異的場景。

    這是因為,對於他的職業,我感受到銳利的悲哀的憧憬,一種呼天搶地的悲哀的憧憬。我從他的職業上,感受到極富感覺意義的“悲劇的意味”。這種出自他職業的或是“挺身而出”的感覺,或是孤注一擲,或是面臨危險的親近感,堪稱一種虛無和活力的驚人的混合。這些感覺流溢出來,向五歲的我迫近,將我俘獲。或許我誤解了“淘糞工”這個職業,或許聽人說起別的職業,誤認為是那種服裝,而硬套在他的職業上。不這樣就難以解釋清楚。

    因為這種情緒和同一主題,不久就轉向花電車司機和地鐵檢票員身上。從他們那裡,我強烈感受到我所不知道的,並且被永遠排除的“悲劇的生活”。尤其是地鐵檢票員,當時地鐵車站飄散的橡皮似的薄荷氣息,和他們排列於胸前的銅扣子相互作用,很容易促進“悲劇性的”聯想。生活在那種氣息裡的人,不知為何,使我打心底裡認為是“悲劇性的”。有時,那些同我沒有任何關繫的生活、事件或人們,為我的官能所尋求又被我所排拒。我把這些定義為“悲劇性的”。我從那裡被永遠排拒的悲哀,總是被轉化或夢幻到他們或他們的生活之上。就這樣,我似乎通過我自身的悲哀參與其中。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