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水滸傳--中國文學四大名著之一 施耐庵 羅貫中著 中華書局 新華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施耐庵羅貫中李永祜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461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46137
    商品編碼:12745896165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代碼:45
    作者:施耐庵,羅貫中,李永祜


        
        
    "

    編輯推薦

    是作者施耐庵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北宋農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的小說。小說傾向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群眾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鬥爭道路。正是這些藝術成就,纔使它成為我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
    《水滸傳》(中國文學四大名著)是一部長篇英雄傳奇,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義故事為線索創作出來的。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都有記載。從南宋起,宋江起義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醉翁談錄》記載了一些獨立的有關水滸英雄的傳說,《大宋宣和遺事》把許多水滸故事聯綴起來,和長篇小說已經很代出現了不少水滸戲,一批梁山英雄作為舞臺形像出現。《水滸傳》是宋江起義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吸收了民間文學的營養。

    內容簡介

    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鬥爭的悲壯畫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成功地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衝、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但作品歌頌、美化宋江,鼓吹“忠義”和“替天行道”,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
    《水滸傳》(中國文學四大名著)的思想成就和藝術精華主要體現在前七十回之中,作者生動描繪眾多英雄好漢,尤其是宋江、林衝、武松和魯智深、李逵、楊志等人被迫落草、逼上梁山的曲折歷程,揄揚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團結一致“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同時又打家劫寨,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

    作者簡介

    施末明初人,生平不詳,傳《水滸傳》為他與羅貫中所作。
    羅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等。

    內頁插圖

    • //static.360buyimg.com/item/main/1.0.38/css/i/big.cur"),

    目錄

    引首
    D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撥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面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郓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郓城縣 朱全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郓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郓哥大鬧授官廳 武松鬥殺西門慶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鼇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鬥浪裡白跳
    第三十九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莊
    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吳學究雙用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 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弔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裡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賺蕭讓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像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九十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渡燕青射雁
    第九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九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第九十三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第九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第九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九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九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D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精彩書摘

    D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詩曰: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但見: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天香影裡,玉簪朱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御駕。珍珠簾卷,黃金殿上現金轝,鳳羽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隻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計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範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準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即便登程前去。
    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盛了御香,帶了數十人,上了鋪馬,一行部隊,離了東京,取路徑投信州貴溪縣來。但見:
    遙山疊翠,遠水澄清。奇花綻錦繡鋪林,嫩柳舞金絲拂地。風和日暖,時過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郵亭驛館。羅衣蕩漾紅塵內,駿馬馳驅紫陌中。
    且說太尉洪信齎擎御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隨即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備接詔。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於龍虎山下,隻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至上清宮前下馬。太尉看那宮殿時,端的是好座上清宮!但見:
    青松屈曲,翠柏陰森。門懸敕額金書,戶列靈符玉篆。虛皇壇畔,依稀垂柳名花;煉藥爐邊,掩映蒼松老檜。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著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發仗劍,北方真武踏龜蛇;趿履頂冠,南極老人伏龍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後列三十二帝天子。階砌下流水潺。牆院後好山環繞。鶴生
    丹頂,龜長綠毛。樹梢頭獻果蒼猿,莎草內銜芝白鹿。三清殿上,擊金鐘道士步虛;四聖堂前,敲玉罄真人禮鬥。獻香臺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將瑤壇,赤日影搖紅瑪瑙。早來門外祥雲現,疑是天師送老君。
    當下上自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著。洪太尉便問監宮真人道:“天師今在何處?”住持真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詔,如何得見?”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當時將丹詔供養在三清殿上,與眾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執事人等獻茶,就進齋供,水陸俱備。齋罷,太尉再問真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真人稟道:“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道行
    非常,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貧道等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目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書丹詔,親奉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以禳天災,救濟萬民。似此怎生奈何?”真人稟道:“天子要救萬民,隻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太尉聽說,便道:“俺從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誠。既然恁地,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
    當晚各自權歇。次日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草履,喫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脊梁上,手裡提著銀手爐,降降地燒著御香,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與路徑。真人又稟道:“太尉要救萬民,休生退悔之心,隻顧志誠上去。”
    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寶號,縱步上山來。將至半山,望見大頂直侵霄漢,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根盤地角,頂接天心。遠觀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岫,孤嶺崎嶇謂之路,上面平極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藏虎藏豹謂之穴,隱風隱雲謂之岩,高人隱居謂之洞。有境有界謂之府,樵人出沒謂之徑,能通車馬謂之道,流水有聲謂之澗,古渡源頭謂之溪,岩崖滴水謂之泉。左壁為掩,右壁為映。出的是雲,納的是霧。錐尖像小,崎峻似峭,懸空似險,削如平。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籐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猿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籐。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裡多路,看看腳酸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隻見山
    凹裡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了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弔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喫了一驚,叫聲:“阿呀!”撲地望後便倒。偷眼看那大蟲時,但見:
    毛披一帶黃金色,爪露銀鉤十八隻。睛如閃電尾如鞭,口似血盆牙似戟。伸腰展臂勢猙獰,擺尾搖頭聲霹靂。山中狐兔盡潛藏,澗下獐皆斂跡。
    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後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弔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口裡連聲叫苦。
    大蟲去了一盞茶時,方纔爬將起來,再收拾地上香爐,還把龍香燒著,再上山來,務要尋見天師。又行過三五十步,口裡嘆了數口氣,怨道:“皇帝御限差俺來這裡,教我受這場驚恐。”說猶未了,隻覺得那裡又一陣風,吹得毒氣直衝將來,太尉定睛看時,山邊竹籐裡簌簌地響,搶出一條弔桶大小雪花也似蛇來。太尉見了,又喫一驚,撇了手爐,叫一聲:“我今番死也!”往後便倒在盤陀石邊。微閃開眼來看那蛇時,但見:
    昂首驚飆起,掣目電光生。動蕩則折峽倒岡,呼吸則吹雲吐霧。鱗甲亂分千片玉,尾梢斜卷一堆銀。
    那條大蛇,徑搶到盤陀石邊,朝著洪太尉盤做一堆,兩隻眼迸出金光,張開巨口,吐出舌頭,噴那毒氣在洪太尉臉上,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卻早不見了。太尉方纔爬得起來,說道:“慚愧!驚殺下官!”看身上時,寒栗子比餶飿兒大小,口裡罵那道士:“叵耐無禮,戲弄下官,
    教俺受這般驚恐!若山上尋不見天師,下去和他別有話說。”再拿了銀提爐,整頓身上詔敕,並衣服巾幘,卻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隻聽得松樹背後隱隱地笛聲吹響,漸漸近來。太尉定睛看時,隻見那一個道童,倒騎著一頭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轉出山凹來。太尉看那道童時:
    頭綰兩枚丫髻,身穿一領青衣,腰間絛結草來編,腳下芒鞋麻間隔。明眸皓齒,飄飄並不染塵埃;綠鬢朱顏,耿耿全然無俗態。
    昔日呂洞賓有首牧童詩道得好: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簑衣臥月明。
    但見那個道童笑吟吟地騎著黃牛,橫吹著那管鐵笛,正過山來。洪太尉見了,便喚那個道童:“你從那裡來?認得我麼?”道童不睬,隻顧吹笛。太尉連問數聲,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鐵笛,指著洪太尉說道:“你來此間,莫非要見天師麼?”太尉大驚,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間在草庵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今上皇帝差個洪太尉齎擎丹詔御香,到來山中,宣我往東京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內毒蟲猛獸極多,恐傷害了你性命。”太尉再問道:“你不要說謊。”道童笑了一聲,也不回應,又吹著鐵笛,轉過山坡去了。太尉尋思道:“這小的如何盡知此事?想是天師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纔驚的苦,爭些兒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罷。
    太尉拿著提爐,再尋舊路,奔下山來。眾道士接著,請至方丈坐下。真人便問太尉道:“曾見天師麼?”太尉說道:“我是朝中貴官,如何教俺走得山路,喫了這般辛苦,爭些兒送了性命。為頭上至半山裡,跳出一隻弔睛白額大蟲,驚得下官魂魄都沒了;又行不過一個山嘴,竹籐裡搶出一條雪花大蛇來,盤做一堆,攔住去
    路。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盡是你這道眾戲弄下官。”真人復道:“貧道等怎敢輕慢大臣?這是祖師試探太尉之心。本山雖有蛇虎,並不傷人。”太尉又道:“我正走不動,方欲再上山坡,隻見松樹旁邊轉出一個道童,騎著一頭黃牛,吹著管鐵笛,正過山來,我便問他:‘那裡來?識得俺麼?’他道:‘已都知了。’
    說天師分付,早晨乘鶴駕雲,往東京去了,下官因此回來。”真人道:“太尉可惜錯過,這個牧童,正是天師。”太尉道:“他既是天師,如何這等猥?”真人答道:“這代天師,非同小可。雖然年幼,其實道行非常。他是額外之人,四方顯化,極是靈驗,世人皆稱為道通祖師。”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真人道:“太尉且請放心。既然祖師法旨道是去了,比及太尉回京之日,這場醮事,祖師已都完了。”太尉見說,方纔放心。真人一面教安排筵宴,管待太尉,請將丹詔收藏於御書匣內,留在上清宮中,龍香就三清殿上燒了。當日方丈內大排齋供,設宴飲酌,至晚席罷,止宿到曉。
    次日早膳以後,真人、道眾並提點、執事人等,請太尉遊山。太尉大喜。許多人從跟隨著,步行出方丈,前面兩個道童引路。行至宮前宮後,看玩許多景致。三清殿上,富貴不可盡言。左廊下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右廊下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諸宮看遍,行到右廊後一所去處。洪太尉看時,另外一所殿宇:一遭都是搗椒紅泥牆;正面兩扇朱紅格子,門上使著膊大鎖鎖著,交叉上面貼著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疊疊使著朱印;檐前一面朱紅漆金字牌額,左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太尉指著門道:“此殿是甚麼去處?”真人答道:“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太尉又問道:“如何上面重重疊疊貼著許多封皮?”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在此。但是經傳一代天師,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走了魔君,非常利害。今經八九代祖師,誓不敢開。鎖用銅汁灌鑄,誰知裡面的事?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隻聽聞。”
    洪太尉聽了,心中驚怪,想道:“我且試看魔王一看。”便對真人說道:“你且開門來,我看魔王甚麼模樣。”真人告道:“太尉,此殿決不敢開!先祖天師叮嚀告戒:今後諸人不許擅開。”太尉笑道:“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鋻之書,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快與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稟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太尉大怒,指著道眾說道:“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煽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
    真人等懼怕太尉權勢,隻得喚幾個火工道人來,先把封皮揭了,將鐵錘打開大鎖,眾人把門推開,看裡面時,黑洞洞地,但見: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數百年不見太陽光,億萬載難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東西。黑煙靄靄撲人寒,冷氣陰陰侵體顫。人跡不到之處,妖精往來之鄉,閃開雙目有如盲,伸出兩手不見掌。常如三十夜,卻似五更時。
    眾人一齊都到殿內,黑暗暗不見一物。太尉教從人取十數個火把點著,將來打一照時,四邊並無一物,隻中央一個石碑,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趺坐,大半陷在泥裡。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人皆不識。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字大書,鑿著“遇洪而開”。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二來宋朝必顯
    忠良,三來湊巧遇著洪信,豈不是天數?洪太尉看了這四個字,大喜,便對真人說道:“你等阻當我,卻怎地數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開,分明是教我開看,卻何妨。我想這個魔王,都隻在石碑底下。汝等從人,與我多喚幾個火工人等,將鋤頭鐵鍬來掘開。”
    真人慌忙諫道:“太尉不可掘動,恐有利害,傷犯於人,不當穩便。”太尉大怒,喝道:“你等道眾,省得甚麼?碑上分明鑿著遇我教開,你如何阻當?快與我喚人來開。”真人又三回五次稟道:“恐有不好。”太尉那裡肯聽,隻得聚集眾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齊並力掘那石龜,半日方纔掘得起。又掘下去,約有三四尺深,見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圍。洪太尉叫再掘起來,真人又苦稟道:“不可掘動。”太尉那裡肯聽,眾人隻得把石板一齊扛起,看時,石板底下,卻是一個萬丈深淺地穴。隻見穴內刮喇喇一聲響亮。那響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嶽撼山崩。錢塘江上,潮頭浪擁出海門來;泰華山頭,巨靈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奮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飛錘擊碎了始皇輦。一風撼折千竿竹,十萬軍中半夜雷。那一聲響亮過處,隻見一道黑氣,從穴裡滾將起來,掀塌了半個殿角。那道黑氣,直衝到半天裡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眾人喫了一驚,發聲喊,都走了,撇下鋤頭鐵鍬,盡從殿內奔將出來,推倒翻無數。驚得洪太尉目睜口獃,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隻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太尉問道:“走了的卻是甚麼妖魔?”那真人言不過數句,話不過一席,說出這個緣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穩,晝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兒窪內聚神蛟。畢竟龍虎山真人說出甚麼言語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前言/序言

    《水滸傳》是一部兩代數百年的醞釀、積累而最終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它和《三國演義》不同,不是通俗化的歷史教科書,而是一部集合了無數英雄好漢生生死死的悲壯故事、凝聚了無數中國人的理想、感情和纔思的英雄傳奇。
    書中描寫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反抗官軍、殺富濟貧的故事是有歷史根據的。宋宣和年間,“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拒者”(《宋史·侯蒙傳》)。此事在當時朝野上下引起極大的震動。在民間,有關宋江好漢的傳聞軼事更是喧騰眾口,流傳不息。宋代的說書人熱衷於水滸故事,留下了《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說書名目初,更有《大宋宣和遺事》話本傳至今日;戲曲家們則把水泊梁山搬上了舞臺,現存的還有《李逵負荊》、《宋公明劫法場》、《燕青博魚》等雜劇。正是這些民間傳說、說書、戲曲的不斷創造,為長篇小說《水滸末明初的誕生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寫小說的作者是誰?這實在是一個至今難以解開的謎。有人說是羅貫中,有人說是施耐庵,更多人認為《水滸傳》是羅、施二人合作完成。這個難題隻能留待以後再考證了。
    《水滸傳》的故事可以以宋江受招安前後分成兩個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發展壯大、對抗朝廷的過程,受招安後是起義軍為國盡忠、損失殆盡的悲劇。貫穿始終的,是一種在特殊歷史環境下的"忠君報國"思想,和具有濃重平民色彩的英雄主義精神。
    北宋宣和年間,國家貧弊,政治腐敗,外寇不斷,內亂四起,忠臣義士走投無路,平民百姓難以自存。宋江、林衝、武松等揭竿而起,與其說是被逼無奈、自求生存,不如說是對罪惡現實的最激烈的反抗。他們樹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懲治貪官污吏,攻殺惡霸豪強,用暴力來維護廣大百姓所認可的社會正義。因此,明代思想家李贄熱烈地稱贊道:“水滸之眾皆大力大賢、有忠有義之人。”“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是他們忠義的準則,所以,一 旦皇帝招安,宋江便滿心歡喜,率領部下為國征戰,最終傷亡殆盡、身死非命仍無怨無悔。這種“忠君報國”的思想正是《水滸傳》作者努力鼓吹、推崇的。
    而在每一個好漢個人身上,支配其行為的則是凝聚著平民道德傾向的英雄主義精神:嫉惡如仇,殺富濟貧,急公好義,尚武疏財等。這些品質正是當時社會平民百姓所景仰的最高的道德境界。正因如此,李逵、林衝、魯智深、武松纔會這樣受人喜愛,被李贄看作“活佛”、“上上人物”。
    《水滸傳》在藝術上達到的成就是空前的。它給人印像最深刻最強烈的,是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鮮明、光彩奪目的傳奇英雄。讀著小說,果敢剛烈的武松,忠勇莽直的李逵,粗魯質樸的魯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仗義干練的宋江等會在你眼前活起來。清代評論家金聖嘆說:“《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誠如斯言!
    《水滸傳》的語言也堪稱爐火純青。它繼話本的傳統,以北方方言為基礎,錘煉出生動的、極富表現力的、異常豐富多彩的文學語言。敘述情節時,它平實樸素,用白描手法勾畫,在具體細節上雕琢;在人物對話上,則突出其個性,使人物的語言與性格、身份、地位、處境相協調,往往是一句話、一個詞便畫龍點睛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風貌。
    《水滸傳》在問世之後的幾百年間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多次出版,因而版本十分復雜。概括地說,有繁本和簡本兩大繫統。繁本的文字豐富多彩,文學價值明顯高於簡本。目前我們讀到的《水滸傳》一般多是根據繁本整理的。
    一九九七年,我們出版了由李永祜先生整理的《水滸傳》,它是以北京圖書館所藏《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容與堂刻本為底本進行整理的。此次出版,我們征得李先生的同意,刪去了評語和校記,保留了全部小說原文。在此,我們再一次對李先生傑出的工作表示感謝。
    中華書局編輯部
    2005.3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