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薇妮斯蒂·馬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54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5488
    商品編碼:41237153892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包裝:平裝-膠訂
    代碼:58

    作者:薇妮斯蒂·馬丁

        
        
    "

    內容簡介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當耶魯人類學博士薇妮斯蒂·馬丁和丈夫一起帶著孩子搬到上東區時,她對那裡的生存規則還一無所知。


    從物色公寓、購買學區房、給孩子申請私立校開始,她打響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其緊張激烈程度絕不亞於競選美國總統。


    這場“戰爭”持續了六年,為了讓孩子迅速實現階層躍遷,她又排除萬難買到了愛馬仕的鉑金包。


    作者簡介

    溫妮斯蒂·馬丁博士

    於密歇根大學主修人類學,後於耶魯大學取得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博士學位,側重於人類學、人類學史與精神分析史的研究。長居紐約,有超過二十年的寫作與社會研究經驗。常在《今日秀》(Today)、《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CNN、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NBC News、BBC Newshour、福克斯新聞(Fox News)等媒體探討親子教育話題。另著有《Stepmonster》一書。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市。


    精彩書評

    這本回憶錄從人類學角度解讀上流社會的行為,講述作者搬到紐約上東區後,如何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試圖融入當地的媽媽群體,但又保持客觀獨立的精神。——《奧普拉雜志》


    幽默風趣,一針見血,用揶揄口吻帶讀者認識有錢人自成一格的文化。——《經濟學人》


    本書步調輕快,個人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與文化觀察穿插在一起,深入探討一個不對外開放的世界。你可以說它膚淺,說它刻薄,表面上或許如此,但我們對有錢人又羨又妒的心態,讓我們忍不住想知道更多。——《金融時報》


    讓人瞪大眼睛的**手內幕。——《時人》雜志


    作者坐在**排的**位置,為我們深入報道紐約上東區的文化。這本書令人會心一笑,有時偷偷打上流社會一巴掌,讓人重新思考很多事。作者對於那個花花世界的描繪十分精彩,光鮮亮麗的房產中介,沒錢整修高級公寓的業主,靠藥物維持睡眠的焦慮主婦……今日的社會不流行嘲諷富人,本書在這樣的一個年代,探討上東區人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膚淺的一面,也提醒了我們,有錢人或許令人羨慕,但其實他們每天也在擔心財富與地位不保。——《紐約時報書評》


    這本書的作者,就像揮舞著美國運通黑卡的珍妮·古道爾,她帶著讀者了解上東區階層嚴明的媽咪群體。這是一趟紐約高級叢林部落的人類學之旅,珍妮·古道爾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寫成嘲諷當地居民的記錄,然而作者讓我們看到其實全天下的母親都一樣,都希望子女健康快樂。——《圖書館期刊》重點書評


    你是否覺得紐約精英媽媽是另一個星球的人?這本作者跑去臥底後寫成的八卦回憶錄,提醒我們隻要是人,就有共通之處。——《魅力》雜志


    一針見血,令人捧腹大笑。——《哈潑時尚》


    《緋聞女孩》版的媽咪社會學研究。——InStyle.com


    夏日海灘打發時間的**選擇,讓人一翻就停不下來的休閑讀物。——《紐約每日新聞》


    用珍妮·古道爾的大猩猩研究,或是弗郎斯·德瓦爾的倭黑猩猩觀察心得,來解釋鄰居與同事的行為,實在太有趣了。作者抱怨那些錢比我們多、社會地位比我們高、一件衣服價格抵我們一百件的人,讓我們這些沒有金湯匙可含的人,心理多少得到一些平衡。——《芝加哥論壇報》


    既然全世界的聚落都是人類學者研究的對像,為什麼不能研究紐約上東區超有錢、超苗條、全身衣服超高級的媽咪?這是戳破很多事的一本書。——BookPage書評網


    作者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人類學課程、文化研究博士學位),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上東區這個富裕部落異於常人之處。讀了馬丁的書之後,我確認我們舊金山灣區和紐約也沒那麼不同。——《舊金山紀事報》


    真人秀節目《主婦的真實生活》(Real Housewives)加上科普知識,就是作者薇妮斯蒂·馬丁的這本新書。——《匹茲堡郵報》


    從幽默風趣的角度,看令人退避三舍的老曼哈頓上東區人。——《康涅狄格郵報》


    作者擁有博士學位,過去曾研究人類學與靈長類動物,因此她從東非狒狒的角度探討身旁的媽咪,順理成章。本書*精彩的部分是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身邊的人,她用自然界許多動物對比人類女性,例如靈長類動物、做生育計劃的母鳥、視情況與雄性互動的母鼠,真令人拍案叫絕。——《影音俱樂部》


    目錄

    序章 在大都市當媽媽究竟是什麼樣的感受


    一章 紐約有紐約的規矩

    ? 一旦能在該島立足,在全世界皆能立足。

    ? 曼哈頓人在派對和聚會上,也會問這些問題,詳盡到有如在做人口調查,目的是要確認把你擺在哪個社會階層。

    ? “高級樓盤”可能和其他等級的樓盤位於相同街區,甚至外觀也一模一樣,但“高級樓盤”要求你付巨額首付款,而且不能貸款。想買的人,必須證明自己的流動資產至少是房價的三至五倍,甚至是十倍。

    ? 私立學校的文憑和管家,不隻是虛榮的地位像征,不隻是你驕傲地在眾人面前炫耀的東西,而是如果你是上東區人,你一定得有。

    ? 曼哈頓就是靠這種辦法建立階層制度,讓每個人乖乖待在該待的地方。


    第二章 不配一起玩的低等人

    ? 一切是如此愜意,到處是用錢堆出來的美好生活,我感到目眩神迷。

    ? 人們發財之後,兩種供給就喫緊了,一是房地產市場,一是曼哈頓私立學校。

    ? 無法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就跟被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逮到一樣恐怖。對我們來說,進不了好學校,等於是被美洲豹喫掉。

    ? 永遠要提前準備,很早、很早以前就要開始準備。

    ? 環環相扣是一種令人很焦慮的生活育兒方式,讓人活得很緊張,因為你永遠不能松懈,永遠不能休息,不管什麼事都一樣。

    ? 我就此誤入歧途。在恐懼的脅迫下,從原本的旁觀者變成體制的擁護者。我跟上東區的媽媽一樣,跟全世界的媽媽一樣,每天都在焦慮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不夠多,生怕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影響。

    ? 在上東區當母親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高風險職業。當母親的人壓力很大,很焦慮,因為成功或失敗的責任,通通在我們身上。

    ? 在上東區,孩子的朋友和玩伴可以決定你的階層,你的階層會更上一層樓,也或者你會被拖累。你幫孩子找到什麼樣的玩伴,你就是什麼社會階層。如果你地位低下,你天真可愛的孩子也會地位低下。


    第三章 入境隨俗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 讓我徹底進入新世界的臨門一腳,是一樣幾乎帶著魔力、令人目眩神迷的強大法寶——愛馬仕的鉑金包。

    ? 那些趾高氣揚的女人,她們的肩上,或是她們的手上,都有一個美到讓人忘了呼吸,不管是做工或染色都無可挑剔、價值連城的包包。

    ? 一個超棒的包是刀劍與盾牌,我要買一個她們沒有的東西,她們想要的東西,或是她們有但見不得別人有的東西。

    ? 男人遇上中年危機時,有人會買跑車,有人則在外頭撚花惹草,有人在酒窖裡收藏一萬五千瓶酒,或是購買各種心理慰藉品。我的中年危機則靠鉑金包解決。

    ? 我已經步入中年,是真的中年了,每當我想到這件事就無法呼吸,但我依舊夠年輕,夠美麗,夠金發,夠苗條,我和鉑金包可以完美搭配在一起,而且我也老

    ? 到買得起了。

    ? 鉑金包的確代表著一個你想要的物品,然而它真正的本質是誠心盼望,無止境地等待,接著失望,求而不可得,包上的一針一線都是血淚。

    ? 曼哈頓是個階層分明的地方,你所擁有的東西,是在告訴別人你屬於哪個階層,以及你有多少財富、人脈與力量。


    第四章 一定要回到生孩子之前的身材

    ? 懷孕在上東區是一場比賽,比誰懷了孕還依舊瘦、身材好、時髦。

    ? 西方世界的富裕母親生完孩子後,幾乎毫無例外都會給自己強大的身心壓力,“一定要回到生孩子之前的身材”。

    ? 我偷偷觀察過莫妮卡,她不隻健身很專心,工作的時候,還有想辦法把孩子弄進好學校的時候,也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像一臺機器般聚精會神,精準,穩定。

    ? 我一定要征服那些動作,我一定要用五十七分鐘的時間追求完美身材,我要摒除一切雜念,與世隔絕。我下定決心,上刀山下油鍋都要去。

    ? 這個艱辛的完美體態修行之旅是一場耐力賽,每一堂課都是迷你的再生儀式。

    ? 上東區的媽咪不會放棄,永遠不會。她們無法想像過去那種慢慢來、靠著節食就希望自動瘦下來的生活。她們積極追求苗條,永遠在努力“做點什麼”。

    ? 身體是拿來健身和不斷雕塑用的,永遠有改善的空間,永遠不能休息,永遠不能松懈,隻要我還撐得住,就得自強不息,夙夜匪懈。


    第五章 上東區沒有低調這回事

    ? 不管有沒有男士在場,女人花了無數小時在Physique57與SoulCycle鍛煉出來的身材,必須搭配高級服飾,以及濃妝艷抹的臉龐。

    ? 曼哈頓很多女人都熱愛時尚,但這種夏衣鼕穿、鼕衣夏穿的事與時尚無關,重點是要比別人先穿。

    ? 上東區的女人光隻是達到低標準,讓自己能夠見人,衣服和鞋子不要太離譜,加上平日保養身體,就少每年要花九萬左右。

    ? 那是貨真價實的物化女性,女人是帶給他人性欲的“客體”,不是“主體”,自己活起來舒不舒服不重要。

    ? 以前的人看到一個人沒皺紋,會覺得那個人很年輕,但現在隻會覺得那個人已經老到要打肉毒杆菌了——那種面無表情、看不出來心裡在想什麼、過得不開心的老女人。

    ? 現場沒有一個客人是胖的,沒有一個是丑的,沒有一個是窮的。

    ? 你的社會階層,要看你在活動中出了多少錢,但也要看,你認識現場的誰、你和誰講話、你坐在哪裡、你是誰的客人,或是你的客人是誰。

    ? 如果你沒在賺錢,你在婚姻裡就是弱勢,你在世上就是沒有勢力,沒什麼好說的。


    第六章 丟臉等於丟掉靈魂的曼哈頓媽媽

    ? 婚姻一旦出狀況,人生也會跟著完蛋,讓人想起來心驚肉顫。

    ? 你得是完全少根筋的人,纔會感受不到社會加諸身上的壓力。

    ? 在重視榮譽與恥辱的文化裡,在一個你不能有橘皮組織、一根頭發都不能亂的世界,在你是誰要看你在宴會上捐了多少錢、你家整理得多干淨、你的孩子是否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世界,要丟臉太容易了。

    ? 上東區沒有愈挫愈勇的概念,要是你的孩子失敗了——例如分數排名不是前0.1%,美勞課沒有畫出曠世傑作,或是障礙賽表現不佳,那可不是挫折教育的時刻,而是你是個失職母親的明證。

    ? 媽咪錢很多,但力量在保姆手中——保姆有力量讓我們的人生變輕松,或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搞亂我們的行程與人生,並且他們照顧著我們家中脆弱的成員,這讓他們手中大權獨攬,掌控一切。

    ? 我認識的女人要喫抗焦慮藥物纔睡得著,她們會在半夜喫藥,因為她們會在那時突然驚醒,擔心著學校怎麼了、錢又怎麼了,或老公是不是在外面偷喫。

    ? 我發現很多人的人生,以及她們的幸福快樂、她們存在的價值,都得仰賴她們完全無法控制的人事物。

    ? 一個小小的不完美,怎麼就像世界末日一樣,你會感到一股巨大的無力感,覺得自己被大浪衝走,原本安心的日子不見了,你發現自己不是個好母親。


    第七章 想辦法活在壞事會發生的世界

    ? 我不希望孩子以為生活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精彩片段,不希望他們把標準定得太高,再也無法享受粗茶淡飯。

    ? 做母親會踫上的一切,都和取舍與選擇有關。

    ? 在曼哈頓這樣的城市,在我研究的上流社會部落,悲劇會給人雙重打擊,因為伴隨著悲劇而來的是,你會發現盡管自己已是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而且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人生如果要發生什麼事,你依舊躲不過。

    ? 這些事現在對我來說荒謬、扭曲、不重要。做好了又如何?多出版一本書又怎樣?誰在乎我的孩子是否受邀參加生日會,或是別人不和他玩?

    ? 女人從未在孤單一人、隔絕於世的情況下自己養孩子,或是隻跟另一個人一起養,也就是孩子的爸。一個人養孩子是非常喫力、非常特殊的事,不是“該有的”一般狀態。


    第八章 我能改善命運,因為做了社交“努力”

    ? 我能改善命運的部分原因,在於我做了社交“努力”。

    ? 為了孩子,為了一個在你體內發育的東西,你孕育他們,耗損自己的身體,把他們生下來,泌乳喂養,讓他們成為你宇宙的中心,而且這不是幾個小時的事,也不是幾天、幾周,而是幾“年”——女性每日、每日付出的母愛,讓“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界限從根本上模糊起來,一邊是自利,一邊則是對他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同理心與照顧。

    ? 據說上西區的媽咪比上東區人隨和、友善,沒有人會為了幫孩子找玩伴而耍勢力眼,孩子自然而然在放學後和其他孩子玩在一起。在上西區,很少有人跑來撞我,我也從不覺得身上的衣服太丟人。但有時候,我還是會懷念上東區一絲不苟的環境,那裡讓人感到安心,一切都很正式,打理得好好的。


    謝辭

    參考資料



    精彩書摘

    找房子的一天,我獨自抵達公園大道上一間富麗堂皇的大廳,英嘉還沒到。一位脖子上圍著愛馬仕(Hermès)圍巾、全身上下都是高級品牌的女士,遲疑地問我:“你老板今天會來嗎?”她打了肉毒杆菌的僵硬又光滑的額頭,傳遞出一股淡淡的疑惑。


    我伸出手自我介紹,結結巴巴地告訴她:“嗯……我沒……老板……”顯然這位女士看到我“時髦的文青打扮”後,把我誤認為英嘉客戶的助理。看來Marc Jacobs的衣服是下城區的人在穿的,而上城區沒在工作的女人們,都有個人助理負責幫忙找房子。在接下來的尋屋之旅,我得讓服裝升級。就在此時,一個棕發的絕世大美女走了進來,她身材高挑,穿一身米白色高雅套裝,是英嘉來了。我看得出來,剛纔接待我的女士仰慕英嘉,我松了一大口氣,知道這下子不必擔心。我該穿什麼,該做什麼,要怎麼找房子,通通交給英嘉就好了。


    我的判斷是對的。曼哈頓負責買賣公寓的房產中介專為女性,那是女人的世界,上東區尤其如此。人要衣裝,衣服會說話。賣方中介所穿的衣服,讓外界知道她的客戶有多尊貴。買方中介所穿的衣服,則要在氣勢上壓倒賣方中介,她的形像,代表著客戶的形像。要買房子的人,也會靠著身上穿的衣服,同時讓買賣兩方的中介,知道她認真看待這件事(但如果是超級有錢的富太太,則可以隨便穿,她非常清楚中介知道,她已經有錢到不必玩這一套,隻有中介得穿上好的衣服巴結她)。 每一天,每一次看房子,在每一間接待大廳,都是一次服裝大賽。想了解那種情形的話,不妨想像在破曉時分,在西部電影導演萊昂內的音樂中,穿著Brunello Cucinelli與Loro Piana 等品牌的女人,面對面分列兩方準備對決。


    皮包似乎是重點中的重點。在我看房子的一天,英嘉帶我看了四五間公寓,那些公寓的中介,很多都拿著一個閃閃發亮的香奈兒(Chanel)包。有的拿提鏈掀蓋式,上頭有經典雙C標志,有的則拿小牛皮材質、有提把設計的扣環長形包,下方同樣也有雙C,簡單優雅。一天看完房子後,我在快天黑時回到家,半開玩笑地告訴先生:“如果想找到房子的話,我得買一個新包包。”我精疲力竭,走得腿都要斷了(後來纔知道,我太不上道。上東區要買房子的人,一般都會幫自己和英嘉安排司機),而且心理上也很疲憊,我沒料到看個房子以及和中介互動,要上演那麼多內心戲。每看一間房子,我都得改變標準,改變期望,我開始懷疑真的能找得到房子嗎?


    接下來幾周,每天早上,我會穿上我的上東區看房戰袍:端莊的緊身裙,配上Agnès B 或French Sole 平底鞋,外加我淑女的皮包——顯然就我的任務而言,松垮的帆布包並不合適。後,我會綁好一個利落(希望如此)馬尾,畢竟我可是要踏上時髦國度的戰場。梳妝完畢之後,我會搭上出租車,朝著東北前進三十分鐘,接著在某棟戰前建築的大廳和英嘉踫面。幾乎每一次,我們兩人都在萊辛頓大道以西會合,因為我和先生的目標是理想學區。換句話說,基本上我們是在全曼哈頓貴的地帶找房子,隻為了有一天孩子能念免費的公立學校。很諷刺,我知道,先生也知道,英嘉也知道。英嘉很快就變成我和先生之間的“第三者”,我們比較熟了之後,有一次她委婉地勸我:“如果不那麼堅持學區房的話,我們可以看的房子,就會多很多間。”不過我看了她一眼之後,她馬上改口:“但我知道你們夫妻倆想要什麼樣的房子,我們繼續在這一區努力吧。”


    我們似乎怎麼找都找不到,因為現在正是景氣的時候,房地產市場正熱。賣家開出天價,買家隻能任人宰割。英嘉一再暗示,我和先生想住的地方,是全紐約市難搞定的地方,我們一直找,一直找,一直找,怎麼都找不到合適的房子。


    我和英嘉看了“理想建案”、“優秀建案”,甚至是“白手套建案”的“經典六〇年代房”與“經典七〇年代房”。所謂的“白手套建案”,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接待人員都戴著白手套。我們看的每一棟建築,都有負責迎接的門僮,而且幾乎每一棟樓都有電梯服務人員幫你按樓層。然而不管是“理想建案”、“優秀建案”或“白手套建案”,等級都不如“高級建案”。“高級建案”可能和其他等級的建案位於相同街區,甚至外觀也一模一樣,但“高級建案”要求你付巨額頭期款,而且不能貸款。想買的人,必須證明自己的流動資產至少是房價的三至五倍,甚至是十倍。英嘉事先就告訴我,高級建案除了有此類固定資產要求,還可能依據你的身分另外提出要求,因為這類公寓基本上是私人俱樂部,住戶管理委員會有自己的規矩,隻有願意遵守的人纔能住在那裡。公寓一般拒絕有錢名人入住,就連尼克松總統和瑪丹娜都曾被拒於門外,隻能忿忿不平,被迫住獨棟的房子。高級建案的住戶是工業巨子,以及他們的上流社會老婆。人們用地址稱呼那些建案,例如公園大道七四○號、第五大道九二七號、第五大道八三四號,或是第五大道一○四○號。有的則有名字,例如貝爾福德、聖雷莫、達科他、河岸山莊。那些水泥建築都由羅薩裡奧·坎德拉(Rosario Candela)或埃默裡· 羅斯(Emery Roth)等著名大師設計,不適合我,不過顯然它們原本就不是“家庭建案”。“家庭建案”聽起來像是我要找的完美房子,但我問起的時候,英嘉耐心解釋:“家庭建案的意思,不是它們有兒童遊戲室,而是貸款可以貸九成的房子,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英嘉告訴我,她身上穿的Jil Sander 、Piazza Sempione 、Prada 反映著我的身分地位。我買哪一間房,也將反映她的中介地位。她希望我們能住在好的房子,因為我們住的地方也會影響到她。


    哪間房子代表什麼社會地位,我其實不是很關心——我和老公隻希望在學區還可以的地方,找一間還過得去的房子就行了。但是沒想到,就算我的標準相當寬松, 一樣不容易,弄得我很沮喪。中介一再一再告訴我們,紐約的房屋“儲量”不多。此外我沒想到的是,到別人家看房子是一種非常私密的體驗,感覺很怪,好像在入侵他人的人生與空間。我看著他人的私人物品,看著他們的生活習慣。但事實上,我看不到什麼個人特色。我發現上東區的風格都一樣,每間屋子的布置都使用大量花紋布,而黃色和藍色是主要的色調。我很難想像自己搬進去之後要如何改造風格,我家的家具根本不搭。我無法想像我們一家人,我先生,我兒子,還有我,搬進其中一間公寓。哪個角落可以擺嬰兒床?如果想生二寶的話,哪一間房間可以給二寶住?那間房子適合在家工作者嗎?一堆問題在我腦海裡打轉。


    某間公寓通過初步篩選後——學區對了,臥室數量對了,光線充足,景觀還可以——隔天我先生就會和所有人的老公一樣,過去看一看。此時女人們(英嘉、我、屋主的中介、有時屋主本人也會在場)會興奮到不行,一直介紹,努力討好男主人。我感到一陣荒謬,我和其他女人就像《命運輪盤》的美女主持人凡娜·懷特(Vanna White)一樣,“展示”著公寓,打開每一道門,打開每一個衣櫃。我不是個會假笑奉承的人,但此時臉上卻帶著笑容,希望討好老公,就好像所有人正在演一出戲,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按照劇本,接下來先生會四處看一看,打量一下房子,中介會抓住他說的每一個字,仔細觀察他每一個動作,希望找出他喜歡或不喜歡這間房子的蛛絲馬跡。此時老公一般會禮貌待人,但不會太和藹可親,不會在中介面前透露自己的想法。他會很快在屋裡繞一圈,然後立刻回到男人打拼事業的世界,再從辦公室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覺得剛纔那棟房子如何如何。


    一切的一切,讓我覺得自己有如家庭影集《歡樂時光》(Happy Days)裡飾演媽媽的瑪麗恩·坎寧安(Marion Cunningham),但我知道,我們後會買哪一間房子,做主的人會是我。女主內,男主外,房子是女人的事。那就是為什麼所有的中介都是女性,出面的買家也是女性。男人的角色是一臉嚴肅地出現,讓人戰戰兢兢,然後就消失了,後負責簽字,或是不簽字。在那之後,女人想怎樣就怎樣,房子由我們負責,歡迎來到上東區的世界。


    我思考著在我未來的新棲息地,男女是如何分工,以及性別分工所代表的意義。不過我忍不住也想到另一件現實的事:如果是在亞特蘭大,或是密西根第二大城市大急流城(Grand Rapids),我們這次準備買房的錢,足以買有遊泳池的豪宅。然而在上東區,隻夠買間破破爛爛的小公寓。每一間房子都一樣,都位於公園大道、麥迪遜大道或第五大道等“尊榮”的地址,大廳都很豪華,閃閃發亮,還有人幫你開門,但上去之後……我每次看到房子內部都差點昏倒。上東區全身名牌的女人們,都住這種鬼地方嗎?我經常難以置信。有些房子很干淨,不管是廚房、浴室,還有房子整體來說,都稱得上整潔,但就是一種年久失修的感覺。地毯都磨破了,不曉得是什麼年代的產物,還有廚具一看也是很久了,而且牆壁發黃。另外奇怪的是,幾乎每一間房子,都一定有個女傭正在撢灰塵,或是正在擦拭銀器和折衣服什麼的。


    除此之外,每一間客廳,真的是每一間,一定都擺著相框和一些小紀念品,而且大家都一樣,令人瞠目結舌。我造訪的每間客廳,一定有一張年輕女孩的照片,旁邊擺著她的畢業證書,學校不是布裡莉(Brearley)就是史賓莎(Spence), 也就是全紐約難進的女子私立學校。另外也會有年輕男孩的畢業照……旁邊一樣擺著裱好框、以龍飛鳳舞的燙金拉丁字母印制而成的畢業證書,發證的學校也一定是霍瑞斯曼(Horace Mann)、巴克立(Buckley)或聖伯納(St. Bernard’s)等首屈一指的學校。照片中的男孩女孩,發型一絲不苟,年輕的臉龐上毫無皺紋,完美的笑容露出矯正過的牙齒。一天,我在八十幾街和麥迪遜大道交叉口看房子時,突然像是被雷打中一樣,恍然大悟—— 那些屋主之所以要賣掉自己的家,換成比較小間的房子,是因為不得不那麼做。他們花了很多錢費心養大的孩子,如今終於畢業、或是可以獨立了。這些年來,為了請人打掃,讓孩子上高級私立學校,他們山窮水盡,但還是得維持一定的體面。現在責任已了,他們可以把大房賣掉,帶著畢業證書還有管家搬進小屋子。


    我恍然大悟的那天晚上,踏進家門後,重重倒在床上,問先生:“你相信有這種事嗎?”那天我累壞了,心情低落,連續看了四間公寓,四間都有富麗堂皇的大廳,外加破破爛爛的舊地毯,以及一志願的畢業證書。


    先生嘆了一口氣,說“我相信”。老公小時候住布魯克林區,青少年時期纔搬到上東區,所以他算紐約人,但不是土生土長的曼哈頓人,他十分熟悉我每天參觀的那些公寓住戶的渴望、信念、焦慮,以及他們所看重的事物,但又能保持局外人的觀點。他告訴我:“一切的一切,管家,私立學校的文憑,那些東西不隻是擺好看的,他們的人生就是為了那些東西而活。”


    先生打了個呵欠,但我突然清醒到睡不著。我想起我的人類學教授,曾經試圖讓學生了解他研究的也門部落的榮譽概念。許多年前的那一天,我坐在爆滿的大學部教室裡,教授說:“對他們來說,榮譽不是抽像的概念。如果有人污辱你,你不能隻是感到不舒服,然後無視那個人,就那樣算了。”教授告訴我們,如果有人污辱你,那就像是有人砍下你一塊肉,你真真實實受傷了,你缺了一塊東西。這下子我明白了,私立學校的文憑和管家,不隻是虛榮的地位像征,不隻是你驕傲地在眾人面前炫耀的東西,而是如果你是上東區人,你一定得有。那些東西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為了支付好學校和管家的錢,你什麼都能省,寧願不要新地毯,不要裝潢廚房,家裡破破爛爛也沒關繫。


    一切都說得通了。我身邊所有的女性,不管是有孩子的中介,或是我看的房子的屋主,或是上東區朋友的朋友,她們每天談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上哪間學校。她們會用孩子的年紀與校名自我介紹。沒錯,對一般人來說,學校隻是一種介紹自己與攀關繫的方法,但對我身旁的女性而言,孩子的學校就是她們的一切。“嗨,我是艾麗西亞,我小孩安德魯和亞當念艾倫史蒂文森(Allen-Stevenson)——你孩子也是,對不對?”


    “不是欸,我孩子念學院中學(Collegiate)(砰!這下子位階定出來了,這個人的地位比問話的人高,因為她的孩子念的是全國排名好的學校)……不過我朋友瑪裘利四個兒子都念艾倫史蒂文森(言外之意: 我朋友瑪裘利非常有錢喔——有錢人纔有辦法生四個小孩。我和她是朋友,所以我也很有錢)。搞不好你們兩個認識,你孩子幾歲?”


    “真的嗎?我兩個外甥也念學院中學(她在告訴對方,她本人的位階隻比排名好的學校低一階,她姊姊的孩子念好的學校,所以她也差不多算是同一階層的人)。我外甥是雙胞胎,念二年級,你聽過他們的名字嗎,戴文和戴頓?”女人間的對話就像這樣。


    透過私立學校組成的人際關繫十分重要。每次我說等兒子長大以後,我想把他送到附近風評非常好的第六公立小學,所有的女人都會被我嚇傻。有人說話比較客氣,她們會安靜三秒鐘,揚起眉毛,客套地回答:“這樣子啊,學校會決定孩子的未來。”有人講話則比較直接。一名中介聽到我要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一邊打開廚房的櫃子介紹裡頭的內建照明,一邊用硬擠出來的微笑,告訴我她聽不下去:“別鬧了,你得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大家的孩子都念私立的。到時候你要跟大家一樣,用司機送他上學。念私立學校不用管學區,你想買哪一區的房子都可以。”


    我老公和我還是很堅持。我們倆以前都念公立學校,兒子當然也可以念,公立學校沒什麼不好。我們堅持還是要買麥迪遜大道和公園大道之間東八十一街附近的房子,那裡有一間很好的公立學校。然而那一區被地方中介稱為“上東區”,房子本就不好找,那一區更是難上加難。


    事已至此,我也隻能硬著頭皮找下去,我需要先生和英嘉幫我。我知道曼哈頓人靠房子定出社會階級,目前為止我已經跨越一個鴻溝,從“租房子的人”,變成“屋主”。我結婚的時候,先生把他的房子改成我和他共同持有,就隻是改一下房地契而已,但顯然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這是一件大事。很多在曼哈頓租房的人,隱瞞自己的房子是租的,或至少不會到處宣傳,因為租房子就是低人一等。租屋的人是次等人,漂泊不定。中介盤問我的時候,一件事就是問:“你有房子,對吧?”(比較常發生的情況是,她們會在同意讓我看房子之前先從英嘉那邊探聽我和先生的身家)。中介問這個問題,是想確定我們不是來亂的。她們聽到我們夫妻早屬於有屋一族之後,都會松一口氣。


    在曼哈頓的房地產市場,建築物是“戰前”或“戰後”蓋的,也很重要。不過對我來說,如果能住在古色古香的美麗房子裡,當然很好。那些房子都是一流設計師蓋的,歷史上赫赫有名,但要是住不了那種地方,也沒什麼關繫。除了戰前或戰後建築,房子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區別:它們屬於“共有公寓”(co-up), 還是“共管公寓”(condo)。我原本住在下城區的透天厝,所以不太懂這兩種公寓的區別,然而在曼哈頓的房地產世界,以及以上東區的社會階級劃分來說,共有或共管的規矩十分不一樣。


    英嘉和老公告訴我,如果是共有公寓,由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決定誰可以住進去,誰不能住進去,公寓的規矩由他們定。有的規定直接了當,而且很合理,例如“夏天條款”規定隻能在夏天裝修房子,因為施工很吵的時候,天氣適合鄰居躲到戶外,甚至一整個夏天都躲到自己鄉下的房子。曼哈頓的住戶樓上也有人,樓下也有人,彼此緊緊相鄰,鄰居裝潢會破壞生活品質。英嘉告訴我,夏天條款“非常上東區”,上西區則幾乎沒這種事。我可以接受夏天條款,很合理的規定。


    其他的共有公寓條款,則比較說不出理由,沒有實際作用,比較是大家一向習慣那樣規定。例如屋主不能隨便把房子分租他人,也不能讓自己二十幾歲的孩子住進去,必須經過管理委員會同意纔行。我踫過某間共有公寓還要求想住進去的人,必須先證明自己富可敵國,要不然就別想。資產淨值證明是申請時的“必要”條件(不是可附、可不附的文件),委員會說這是為了“保險起見”,但事實上他們握有建築物裡每一間房子的“留置權”,就算住戶有債務,房子是在委員會手上。共有公寓的住戶,沒有誰真正擁有公寓,隻擁有“股份”——公寓坪數較大的人,一般擁有較多股份。誰的股份多,說話聲音就大。想買共有公寓的人,幾乎毫無例外,一定得先接受委員會面試。先生和英嘉事先給我心理準備,委員會面試時什麼都可能問,而且可能毫無理由就拒絕你的申請。這下子我懂了,為什麼公園大道和第五大道的共有公寓廣告,如果罕見寫著“無委員會審查”,根本是搶破頭。不曉得擁有共有公寓的股份,是不是和擁有管家,或是孩子念私立學校的感覺是一樣的。


    我還發現,如果不是共有公寓而是共管公寓,房價會稍微貴一點點,因此一般允許較高的貸款成數,而且屋主擁有真正的房子。除此之外,共管公寓的規定比較寬松,喜歡的話可以分租,也可以留著當偶爾去住的地方。想住共管公寓的話,申請由管理公司審查,感覺比較公正,也沒那麼探人隱私,不是由一群以後可能當你鄰居的人,對你的財務狀況和私人生活品頭論足。


    日子一天天過去,每一天,我從曼哈頓西村(West Village)出發,到上東區看房子。管他是共有公寓還是共管公寓,管他是戰前還是戰後建築,該是時候做決定了,我坐計程車坐到快破產,得馬上搬到上城區,不能再每天“通勤”。



    前言/序言

    全世界媽媽的焦慮都是一樣的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清楚意識到社會階層的存在,或多或少也都曾為了爬到更高的階層而失去理性。

    我們為什麼要瘋狂追求像征身份地位的鉑金包呢?事實上它隻不過是一個包,功用與其他普通的包無異。

    從何時起幼兒園變成了培養精英的機構?它本來應該是孩子們快樂地畫畫和唱歌的地方。

    為什麼那些似乎已經擁有一切的人仍然夜不能寐,為什麼他們永不滿足,拼命想得到更多?

    這些問題,薇妮斯蒂·馬丁會在本書中為你揭曉答案。

    薇妮斯蒂是那些上東區女人中的一員,是位標準的曼哈頓媽媽,有錢有顏,精致苗條,衣著入時。

    她外出時會乘坐由司機駕駛的SUV,她擁有耶魯大學的博士學位,還有人類學和靈長類動物學的學術背景。

    有一天,在曼哈頓東79街,一位女士手挎愛馬仕鉑金包,對著薇妮斯蒂橫衝直撞走過來,毫不避讓,並氣勢洶洶把她逼到路邊。這激發了她的好奇心,是什麼賦予這位女士如此的自信?當她注意到她手上的包,恍然頓悟,於是她開始用人類學的視角,研究上東區媽媽們的獨特世界。

    於是就有了這本充滿智慧、風趣幽默又真實大膽的書。

    我們喜歡讀《保姆日記》(Nanny Diaries)和《穿普拉達的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這樣的小說,因為它們揭示了一個神秘世界的真相。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裡也充滿各種令我們眼界大開的真相:

    上流社會的大多數晚宴都是男女分開的;上東區女人對酒精和特殊藥物的重度依賴;你會了解到當你準備看房子的時候應該穿什麼(以及你的房產中介應該穿什麼);還有婚姻中的經濟學,包括全職主婦應該獲得的年終獎……

    但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止於此,剝鮮亮麗的財富表面,薇妮斯蒂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喫驚的真相:全世界媽媽的焦慮都是一樣的,從曼哈頓到邁阿密到馬裡,媽媽們都在被同樣的恐懼、不安和欲望牢牢控制。

    相信你會喜歡這本書,它將讓你看到同類人群的存在,或許會緩解你極度焦慮的心情。同時它也是研究當下社會的極好案例。願天下媽媽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崔西·托德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