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約翰克利斯朵夫 插圖珍藏版 上下 全2冊 羅曼·羅蘭 著 法國文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2384-3456
    【優惠價】
    1490-216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89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58935
    商品編碼:10039142659632

    代碼:288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法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的代表作

    一部偉大的催人奮進、向往自由的人類史詩


    內容簡介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繫列矛盾衝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小說描寫了約翰-克利斯朵夫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纔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1915年羅曼·羅蘭憑借《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插有麥綏萊勒所作六百餘幅插圖,圖與文相得益彰,值得收藏。

    作者簡介

    作者: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思想家、文學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革命戲劇集》,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哥拉·布勒尼翁》《母與子》。

    譯者:

    傅雷(1908—1966),字怒安,號怒庵,原江蘇省南彙縣下沙鄉(現浦東新區航頭鎮)人,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鬥抗爭為主。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版畫作者:

    麥綏萊勒(1889—1972),二十世紀偉大的佛蘭芒木刻畫家之一,與羅曼·羅蘭等作家一起參與歐洲的進步文化運動。黑白粗曠的木刻線條是他的主要風格,構圖簡潔有力,備受魯迅推崇。翻譯家傅雷的譯文與麥綏萊勒的版畫相得益彰,是難得的珍品,值得收藏。


    內頁插圖

    • //static.360buyimg.com/item/unite/1.0.137/components/css/i/big.cur"),
    • //static.360buyimg.com/item/unite/1.0.137/components/css/i/big.cur"),
    • //static.360buyimg.com/item/unite/1.0.137/components/css/i/big.cur"),
    • //static.360buyimg.com/item/unite/1.0.137/components/css/i/big.cur"),

    精彩書評

    文學創作中高度的理想主義以及在描寫各種不同典型時所表現出來的同情心和真實性。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詩歌、音樂、科學的三位一體與法、德、意文化三位一體的交融在羅蘭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

    一旦我意志消沉的時候就會看,可以說是我的勵志書。

    ——作家嚴歌苓


    目錄

    目錄

    第一冊

    原序

    卷一·黎明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卷二·清晨

    第一部約翰·米希爾之死

    第二部奧多

    第三部彌娜

    卷三·少年

    第一部於萊之家

    第二部薩皮納

    第三部阿達

    第二冊

    卷四·反抗

    卷四初版序

    第一部松動的沙土

    第二部陷落

    第三部解脫

    卷五·節場

    卷五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冊

    卷六·安多納德

    卷七·戶內

    卷七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八·女朋友們

    第四冊

    卷九·燃燒的荊棘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十·復旦

    卷十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精彩書摘

    江聲浩蕩,自屋後上升。雨水整天地打在窗上。一層水霧沿著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黃的天色黑下來了。室內有股悶熱之氣。

    初生的嬰兒在搖籃裡扭動。老人進來雖然把木靴脫在門外,走路的時候地板還是格格地響:孩子哼啊嗐地哭了。母親從床上探出身子撫慰他;祖父摸索著點起燈來,免得孩子在黑夜裡害怕。燈光照出老約翰·米希爾紅紅的臉,粗硬的白須,憂郁易怒的表情,炯炯有神的眼睛。他走近搖籃,外套發出股潮氣,腳下拖著雙大藍布鞋。魯意莎做著手勢叫他不要走近。她的淡黃頭發差不多像白的;綿羊般和善的臉都打皺了,頗有些雀斑;沒有血色的厚嘴唇不大容易合攏,笑起來非常膽怯;眼睛很藍,迷迷惘惘的,眼珠隻有極小的一點,可是挺溫柔;——她不勝憐愛地瞅著孩子。

    孩子醒過來,哭了。驚慌的眼睛在那兒亂轉。多可怕啊!無邊的黑暗,劇烈的燈光,混沌初鑿的頭腦裡的幻覺,包圍著他的那個悶人的,蠕動不已的黑夜,還有那深不可測的陰影中,好似耀眼的光線一般透出來的尖銳的刺激,痛苦,和幽靈,——使他莫名其妙的那些巨大的臉正對著他,眼睛瞪著他,直透到他心裡去……他沒有氣力叫喊,嚇得不能動彈,睜著眼睛,張著嘴,隻在喉嚨裡喘氣。帶點虛腫的大胖臉扭做一堆,變成可笑而又可憐的怪樣子;臉上與手上的皮膚是棕色的,暗紅的,還有些黃黃的斑點。

    “天哪!他多丑!”老人語氣很肯定地說。

    他把燈放在了桌上。

    魯意莎噘著嘴,好似挨了罵的小姑娘,約翰·米希爾覷著她笑道:“你總不成要我說他好看吧?說了你也不會信。得了罷,這又不是你的錯,小娃娃都是這樣的。”

    孩子迷迷糊糊的,對著燈光和老人的目光愣住了,這時纔醒過來,哭了。或許他覺得母親眼中有些撫慰的意味,鼓勵他訴苦。她把手臂伸過去,對老人說道:“遞給我罷。”

    老人照例先發一套議論:“孩子哭就不該遷就。得讓他叫去。”

    可是他仍舊走過來,抱起嬰兒,嘀咕著:“從來沒見過這麼難看的。”

    魯意莎雙手滾熱,接過孩子摟在懷裡。她瞅著他,又慚愧又歡喜地笑了笑:

    “哦,我的小乖乖,你多難看,多難看,我多疼你!”

    約翰·米希爾回到壁爐前面,沉著臉撥了撥火;可是郁悶的臉上透著點笑意:

    “好媳婦,得了罷,別難過了,他還會變呢。反正丑也沒關繫。我們隻希望他一件事,就是做個好人。”

    嬰兒與溫暖的母體接觸之下,立刻安靜了,隻忙著唧唧喳喳地喫奶。約翰·米希爾在椅上微微一仰,又張大其詞地說了一遍:

    “做個正人君子纔是最美的事。”

    他停了一會兒,想著要不要把這意思再申說一番;但他再也找不到話,於是靜默了半晌,又很生氣地問:“怎麼你丈夫還不回來?”

    “我想他在戲院裡罷,”魯意莎怯生生地回答,“他要參加預奏會。”

    “戲院的門都關了,我纔走過。他又扯謊了。”

    “噢,別老是埋怨他!也許我聽錯了。他大概在學生家裡上課罷。”

    “那也該回來啦。”老人不高興地說。

    他躊躇了一會兒,很不好意思地放低了聲音:

    “是不是他又……”

    “噢,沒有,父親,他沒有。”魯意莎搶著回答。

    老人瞅著她,她把眼睛躲開了。

    “哼,你騙我。”

    她悄悄地哭了。

    “哎喲,天哪!”老人一邊嚷一邊往壁爐上踢了一腳。撥火棒大聲掉在地下,把母子倆都嚇了一跳。

    “父親,得了吧,”魯意莎說,“他要哭了。”

    嬰兒愣了一愣,不知道是哭好還是照常喫奶好;可是不能又哭又喫奶,他也就喫奶了。

    約翰·米希爾沉著嗓子,氣衝衝地接著說:“我犯了什麼天條,生下這個酒鬼的兒子?我這一輩子省喫儉用的,真是夠受了!……可是你,你,你難道不能阻止他麼?該死!這是你的本分啊。要是你能把他留在家裡的話!……”

    魯意莎哭得更厲害了。

    “別埋怨我了,我已經這麼傷心!我已經盡了我的力了。你真不知道我自個兒在家的時候多害怕!好像老聽見他上樓的腳步聲。我等著他開門,心裡想著:天哪!不知他又是什麼模樣了?……想到這個我就難過死了。”

    她抽抽噎噎的在那兒哆嗦。老人看著慌了,走過來把抖散的被單給撩在她抽搐不已的肩膀上,用他的大手摩著她的頭:“得啦,得啦,別怕,有我在這兒呢。”

    為了孩子,她靜下來勉強笑著:“我不該跟您說那個話的。”

    老人望著她,搖了搖頭:“可憐的小媳婦,是我難為了你。”

    “那隻能怪我。他不該娶我的。他一定在那裡後悔呢。”

    “後悔什麼?”

    “您明白得很。當初您自己也因為我嫁了他很生氣。”

    “別多說啦。那也是事實。當時我的確有點傷心。像他這樣一個男子——我這麼說可不是怪你,——很有教養,又是優秀的音樂家,真正的藝術家,——很可以攀一門體面的親事,用不著追求像你這樣一無所有的人,既不門當戶對,也不是音樂界中的人。姓克拉夫脫的一百多年來就沒娶過一個不懂音樂的媳婦!——可是你也知道我並不恨你;趕到認識了你,我就喜歡你。而且事情一經決定,也不用再翻什麼舊賬,隻要老老實實地盡自己的本分就完了。”

    他回頭坐下,停了一會兒,莊嚴地補上一句,像他平常說什麼格言的時候一樣:

    “人生第一要盡本分。”

    他等對方提異議,往壁爐裡吐了一口痰;母子倆都沒有什麼表示,他想繼續說下去,——卻又咽住了。



    前言/序言

    譯者獻詞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隻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隻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隻消你能不斷地自撥與更新。

    《約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篇小說,——應當說:不隻是一部小說,而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它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戰績。它是千萬生靈的一面鏡子,是古今中外英雄聖哲的一部歷險記,是貝多芬式的一闋大交響樂。願讀者以虔敬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罷!

    戰士啊,當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個時,你定會減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將永遠在絕望中再生了罷!

    譯者弁言

    在全書十卷中間,本冊所包括的兩卷恐怕是最混沌最不容易了解的一部了。因為克利斯朵夫在青年成長的途中,而青年成長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曖昧、矛盾、騷亂的歷史。頑強的意志,簇新的天纔,被更其頑強的和年代久遠的傳統與民族性拘囚在樊籠裡。它得和社會奮鬥,和過去的歷史奮鬥,更得和人類固有的種種根性奮鬥。一個人唯有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得勝,纔能打破青年期的難關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兒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質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還有最悲壯的是現在的自我和過去的自我衝突:從前費了多少心血獲得的寶物,此刻要費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脫。這個時期正是他閉著眼睛對幼年時代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時期。他恨自己,恨他們,因為當初曾經五體投地地相信了他們。——而這種反抗也是應當的。人生有一個時期應當敢把不公平,敢把跟著別人佩服的敬重的東西——不管是真理是謊言——一概摒棄,敢把沒有經過自己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統統否認。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見聞,使一個兒童把大量的謊言與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飽了,所以他若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少年時期的第一件責任就得把宿食嘔吐干淨。是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克利斯朵夫肆無忌憚地抨擊前輩的宗師,抨擊早已成為偶像的傑作,抉發德國民族的矯偽和感傷性,在他的小城裡樹立敵人,和大公爵衝突,為了精神的自由喪失了一切物質上的依傍,終而至於亡命國外。(關於這些,尤其是克利斯朵夫對於某些大作的攻擊,原作者在卷四的初版序文裡就有簡短的說明。)

    至於強烈獷野的力在胸中衝撞奔突的騷亂,尚未成形的藝術天纔掙扎圖求生長的苦悶,又是青年期的另外一支精神巨流。一年之中有幾個月是陣雨的季節,同樣,一生之中有些年齡特別富於電力……

    整個的人都很緊張。雷雨一天一天地醞釀著。白茫茫的天上布滿著灼熱的雲。沒有一絲風,凝集不動的空氣在發酵,似乎沸騰了。大地寂靜無聲,麻痺了。頭裡在發燒,嗡嗡地響著;整個天地等著那愈積愈厚的力爆發,等著那重甸甸的高舉著的錘子打在烏雲上面。又大又熱的陰影移過,一陣火辣辣的風吹過;神經像樹葉般發抖……

    這樣等待的時候自有一種悲愴而痛快的感覺。雖然你受著壓迫,渾身難受,可是你感覺到血管裡頭有的是燒著整個宇宙的烈火。陶醉的靈魂在鍋爐裡沸騰,像埋在酒桶裡的葡萄。千千萬萬的生與死的種子都在心中活動。結果會產生些什麼來呢?……像一個孕婦似的,你的心不聲不響地看著自己,焦急地聽著髒腑的顫動,想道:“我會生下些什麼來呢?”這不是克利斯朵夫一個人的境界,而是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心靈在成長時期所共有的感覺。歡樂,如醉如狂的歡樂,好比一顆太陽照耀著一切現在的與未來的成就,創造的歡樂,神明的歡樂!唯有創造纔是歡樂。唯有創造的生靈纔是生靈。其餘的盡是與生命無關而在地下飄浮的影子……

    創造,不論是肉體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總是脫離軀殼的樊籠,卷入生命的旋風,與神明同壽。創造是消滅死。瞧,這不是貝多芬式的藝術論麼?這不是柏格森派的人生觀麼?現代的西方人是從另一途徑達到我們古諺所謂“物我同化”的境界的,譯者所熱誠期望讀者在本書中有所領會的,也就是這個境界。

    “創造纔是歡樂”,“創造是消滅死”,是羅曼·羅蘭這闋大交響樂中的基調;他所說的不朽,永生,神明,都當做如是觀。

    我們尤須牢記的是,切不可狹義地把《克利斯朵夫》單看做一個音樂家或藝術家的傳記。藝術之所以成為人生的酵素,隻因為它含有豐滿無比的生命力。藝術家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模範,隻因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較最完全的一個。而所謂完全並非是圓滿無缺,而是顛撲不破地、再接再厲地向著比較圓滿無缺的前途邁進的意思。

    然而單用上述幾點籠統的觀念還不足以概括本書的精神。譯者在第一冊卷首的獻詞和這段弁言的前節裡所說的,隻是《克利斯朵夫》這部書屬於一般的、普泛的方面。換句話說,至此為止,我們的看法是對一幅肖像畫的看法:所見到的雖然也有特殊的征像,但演繹出來的結果是對於人類的一般的、概括式的領會。可是本書還有另外一副更錯雜的面目:無異一幅巨大的歷史畫,——不單是寫實的而且是像征的,含有預言意味的。作者把整個十九世紀末期的思想史、社會史、政治史、民族史、藝術史來做這個新英雄的背景。於是本書在描寫一個個人而涉及人類永久的使命與性格以外,更具有反映某一特殊時期的歷史性。

    最顯著的對比,在卷四與卷五中占著一大半篇幅的,是德法兩個民族的比較研究。羅曼·羅蘭使青年的主人翁先對德國作一極其嚴正的批判:他們耗費所有的精力,想把不可調和的事情加以調和。特別從德國戰勝以後,他們更想來一套令人作嘔的把戲,在新興的力和舊有的原則之間覓取妥協……喫敗仗的時候,大家說德國是愛護理想。現在把別人打敗了,大家說德國就是人類的理想。看到別的國家強盛,他們就像萊辛一樣地說:“愛國心不過是想做英雄的傾向,沒有它也不妨事”並且自稱為“世界公民”。如今自己抬頭了,他們便對於所謂“法國式”的理想不勝輕蔑,對什麼世界和平,什麼博愛,什麼和衷g濟的進步,什麼人權,什麼天然的平等,一律瞧不起;並且說最q的民族對別的民族可以有絕對的權利,而別的民族,就因為弱,所以對它絕對沒有權利可言。它,它是活的上帝,是觀念的化身,它的進步是用戰爭,暴行,壓力,來完成的……(在此,讀者當注意這段文字是在本世紀初期寫的。)盡量分析德國民族以後,克利斯朵夫便轉過來解剖法蘭西了。卷五用的“節場”這個名稱就是含有十足暴露性的。說起當時的巴黎樂壇時,作者認為“隻是一味地溫和,蒼白,麻木,貧血,憔悴……”又說那時的音樂家“所缺少的是意志,是力;一切的天賦他們都齊備,——隻少一樣:就是強烈的生命。”克利斯朵夫對那些音樂界的俗物尤其感到惡心的,是他們的形式主義。他們之間隻討論形式一項。情操,性格,生命,都絕口不提!沒有一個人想到真正的音樂家是生活在音響的宇宙中的,他的歲月就寄於音樂的浪潮。音樂是他呼吸的空氣,是他生息的天地。他的心靈本身便是音樂;他所愛,所憎,所苦,所懼,所希望,又無一而非音樂……天纔是要用生命力的強度來測量的,藝術這個殘缺不全的工具也不過想喚引生命罷了。但法國有多少人想到這一點呢?對這個化學家式的民族,音樂似乎隻是配合聲音的藝術。它把字母當做書本……等到述及文壇、戲劇界的時候,作者所描寫的又是一片頹廢的氣像,輕佻的癖習,金錢的臭味。詩歌與戲劇,在此拉丁文化的最後一個王朝裡,卻隻是“娛樂的商品”。籠罩著知識階級與上流社會的,隻有一股沉沉的死氣:豪華的表面,煩囂的喧鬧,底下都有死的影子。

    巴黎的作家都病了……但在這批人,一切都歸結到貧瘠的享樂。貧瘠,貧瘠。這就是病根所在。濫用思想,濫用感官,而毫無果實……對此十九世紀的“世紀末”現像,作者不禁大聲疾呼:可憐蟲!藝術不是給下賤的人享用的下賤的刍秣。不用說,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但你隻能用艱苦的奮鬥去換來,等到“力”高歌勝利的時候纔有資格得到藝術的桂冠……你們沾沾自喜的培養你們民族的病,培養他們的好逸惡勞,喜歡享受,喜歡色欲,喜歡虛幻的人道主義,和一切足以麻醉意志,使它萎靡不振的因素。你們簡直是把民族帶去上鴉片煙館……巴黎的政界,婦女界,社會活動的各方面,卻逃不出這腐化的氛圍。然而作者並不因此悲觀,並不以暴露為滿足,他在苛刻的指摘和破壞後面早就潛伏著建設的熱情。正如克利斯朵夫早年的劇烈抨擊古代宗師,正是他後來另創新路的起點。破壞隻是建設的準備。在此德法兩民族的比較與解剖下面,隱伏著一個偉大的方案:就是以德意志的力救濟法蘭西的萎靡,以法蘭西的自由救濟德意志的柔順服從,西方文化第二次的再生應當從這兩個主要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發軔。所以羅曼·羅蘭使書中的主人翁身為德國人,使他先天成為一個強者,力的代表(他的姓克拉夫脫在德文中就是力的意思);秉受著古弗拉芒族的質樸的精神,具有貝多芬式的英雄意志,然後到萊茵彼岸去領受纖膩的、精練的、自由的法國文化的洗禮。拉丁文化太衰老,日耳曼文化太粗獷,但是兩者彙合融和之下,倒能產生一個理想的新文明。克利斯朵夫這個新人,就是新人類的代表。他的最後的旅程,是到拉斐爾的祖國去領會清明恬靜的意境。從本能到智慧,從粗獷的力到精練的藝術,是克利斯朵夫前期的生活趨向,是未來文化——就是從德國到法國——的第一個階段。從血淋淋的戰鬥到平和的歡樂,從自我和社會的認識到宇宙的認識,從擾攘騷亂到光明寧靜,從多霧的北歐越過了阿爾卑斯,來到陽光絢爛的地中海,克利斯朵夫終於達到了最g的精神境界:觸到了生命的本體,握住了宇宙的真如,這纔是最後的解放,“與神明同壽”!意大利應當是心靈的歸宿地。(卷五末所提到的葛拉齊亞便是意大利的化身。)

    尼采的查拉圖斯脫拉現在已經具體成形,在人間降生了。他帶來了鮮血淋漓的現實。托爾斯泰的福音主義的使徒隻成為一個時代的幻影,煙霧似的消失了,比“超人”更富於人間性、世界性、永久性的新英雄克利斯朵夫,應當是人類以更大的苦難、更深的磨煉去追求的典型。

    這部書既不是小說,也不是詩,據作者的自白,說它有如一條河。萊茵這條橫貫歐洲的巨流是全書的像征。所以第一卷第一頁第一句便是極富於音樂意味的、包藏無限生機的“江聲浩蕩……”

    對於一般的讀者,這部頭緒萬端的迷宮式的作品,一時恐怕不容易把握它的真際,所以譯者謙卑地寫這篇說明作為引子,希望為一般探寶山的人做一個即使不高明、至少還算忠實的向導。

    一九四一年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