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自私的基因 理查德道金森著 顛覆你的世界觀財富觀 靈性法則進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518-752
    【優惠價】
    324-470
    【作者】 道金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44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4498
    商品編碼:41033178347

    品牌:鳳凰新華(PHOENIX
    出版時間:2018-10-30
    代碼:68

    作者:道金斯

        
        
    "

    內容簡介

    《自私的基因》於1976年首次出版之後便暢銷全球,是20世紀百大經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僅在基因領域更在社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作品。

    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識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滿想像力的敘述回答了這些重要命題。道金斯在本書中提出大膽創見: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隻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復制、變異和淘汰這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現像的林林總總。

    《自私的基因》更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觀。道金斯在書中將進化論從基因層面升華至文化層面,創造了“覓母”(meme,即文化基因)這一新型的復制因子名詞,特指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文化進化,並提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復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後,在社會各界引發了重大爭議。本書為40周年增訂版,在30周年版的基礎上,新增道金斯對於這些爭議的回應,共計6萬餘字,主要探討了人們在基因決定論、基因選擇論,以及基因適應性上存在的普遍誤解,進而從基因的視角正確理解生命及其意義,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對於“自私的基因”的經典論述,形成這本特別的“延伸的”40周年增訂版《自私的基因》。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極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裡·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平裝+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開創一個理想世界》[荷]羅傑·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茲曼

    29《黑*時代:中國、軍事創新與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歐陽泰

    30《當代歐洲史》[美]斯圖爾特·休斯

    31《從航海圖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變歷史》[日]宮崎正勝

    32《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美]查爾斯·曼恩

    33《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美]查爾斯·曼恩

    34《專家之死》[美]托馬斯·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荷]弗雷德·斯皮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作者簡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首席西蒙尼“公眾理解科學教授”,進化論生物學家。他是英國著名科學作家,幾乎每本書都是暢銷書,並經常在各大媒體引起轟動。

    2005年,英國《前景》雜志會同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評選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觀念顛覆了我們對自身的幻覺,深刻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

    其他主要作品有《延伸的表型》《祖先的故事》《盲眼鐘表匠》《地球上*偉大的表演》《解析彩虹》《魔鬼的牧師》《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等。


    精彩書評

    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非常了不起,對人類境況給出了*基本的解釋,就投資來說,生物推理是非常有用的。交易進化與生物進化非常類似,因此,我們能夠預測出交易進化過程的結果。

    ——美國投資家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

    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道金斯的這本《自私的基因》,而且也能讀懂這本書。書中運用豐富的技巧,展示出了進化論嶄新的一面。道金斯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運用簡單易懂的非專業語言,向大眾介紹了新近出現的進化論思想中頗為深奧的準數學主題。通篇閱讀本書之後,就連懷著廣闊視野、自認為知識淵博的生物學研究專家,都會為之驚嘆,感覺耳目一新。至少,此書令筆者甚為驚喜。再次重申,此書對於沒有科學基礎的讀者來說,也是輕松易懂的。

    ——世界知名進化科學家漢密爾頓(W. D. Hamilton)

    每一個對宇宙及其所處位置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暢銷書《動物行為》作者傑夫瑞·R.貝利斯(Jeffrey R. Baylis)


    達爾文的進化論100多年後,又在新的科學水平上出了更新的版本,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就是一個饒有興味、頗富挑戰性的新版本。他提出進可能既不是物種,也不是群體,甚至也不是個體,而是基因。所謂自私,不過就是爭取自身的生存。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繫主任

    《自私的基因》*大的特點就是冷,比冷靜更冷的冷,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盡管這種結論不一定正確,卻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劉慈欣/科幻作家、《三體》作者

    我其實是斷斷續續讀過些別的進化論、基因和進化心理學的流行讀物以後纔看了這本經典的。雖然懸念少些,但經典就是經典,每頁都非常值得。如果你想找出“生命的意義”來。這是很考驗人的,這本書幫不了你,但我個人隻是希望能早十幾年看到這本書。

    ——阿北/豆瓣創始人

    道金斯創造的覓母(meme)與基因相對。如果說生物基因能決定我們的行為,但還是會有一種文化基因影響生物,也許能解釋文化傳播的過程。

    ——梁文道/文化名人

    這本重要的書令人不能更興奮! ——《經濟學人》


    《自私的基因》是那種讓讀者覺得這真是天纔的科普寫作! ——《紐約時報》


    《自私的基因》的精彩之處在於簡潔明了,對任何一個年齡段的讀者來說都是可以理解的。

    ——《美國科學家》

    道金斯的處女作《自私的基因》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棒的是,道金斯用高超的技巧和清晰的表達將它展示出來。毫無疑問,這是有史以來*好的科普作品之一。

    ——《紐約書評》


    目錄

    40周年增訂版說明

    40周年增訂版序言

    30周年版簡介

    第2版前言

    序言

    前言

    第1章 為什麼會有人呢?

    好奇的孩子常會問:“ 為什麼會有人呢?” 達爾文使我們能夠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給出一個切合實際的回答。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麼?我們在面對這些深刻的問題時,無須再求助於怪力亂神。

    第2章 復制因子

    它們存在於你和我的軀體內,它們創造了我們,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而保存它們正是我們存在的終j理由。這些復制因子源遠流長。今天,我們稱它們為基因, 而我們就是它們的生存機器。

    第3章 不朽的螺旋圈

    DNA 分子因其太小而不能為肉眼所見,但它的確切形狀已被人類用間接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出來。它由一對核苷酸鏈組成,兩條鏈相互交織,呈雅致的螺旋形,這就是“ 雙螺旋”或“ 不朽的螺旋圈”。

    第4章 基因機器

    北極熊基因可以有把握地預先知道,它們尚未出生的生存機器將會面對一個寒冷的環境。這種預測並不是基因進行思考的結果。它們從不思考:它們隻不過是預先準備好一身厚厚的皮毛,因為在以前的一些軀體內,它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第5章 進犯行為:穩定性和自私的機器

    對於生存機器來說,合乎邏輯的策略似乎是將其競爭對手殺死,然後*好把它們喫掉。盡管自然界會發生屠殺和同類相食的現像,但認為這種現像普遍存在卻是對自私基因理論的一種幼稚的理解。

    第6章 基因種族

    根據漢密爾頓的遺傳學說,我們很容易解釋氏族之間的仇殺和家族之間的爭鬥。亂l的禁忌表明人類具有深刻的親緣關繫意識, 盡管亂l禁忌在遺傳上的好處與利他主義無關。它大概與近親繁殖能產生隱性基因的有害影響有關。

    第7章 計劃生育

    個體之所以調節其窩卵數,絕非出自利他性的動機。它們不會為了避免過多地消耗群體的資源而實行節制生育。它們節制生育是為了*大限度地增加它們現有子女的存活數,它們的目標同我們提倡節制生育的本來目標恰好背道而馳。

    第8章 代際之戰

    這是一種微妙的爭鬥,雙方全力以赴,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約束。幼兒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欺騙。它會裝成比實際更饑餓的樣子, 也許裝得比實際更年幼或面臨比實際更大危難的模樣。另一方面, 父母必須對這種欺騙行為保持警覺,盡力避免受騙上當。

    第9章 兩性戰爭

    鋻於精子易於散失,雄性魚必須等到雌性魚產卵後纔在卵子上射j。但這樣,雌性魚就有了難得的幾秒鐘時間可以趁機溜走, 把受精卵丟給雄性魚照管,使之陷入特裡弗斯所說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10章 你為我撓癢,我就騎在你頭上

    假設B 頭上有一隻寄生蟲,A 為它剔除掉。不久以後,A 頭上也有了寄生蟲,A 當然去找B,希望B 也為它剔除掉,作為報答。結果B 嗤之以鼻,掉頭就走。B 是個騙子,這種騙子接受了別人的恩惠,但不感恩圖報。

    第11章 覓母:新的復制因子

    我認為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近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復制因子。它就在我們眼前,不過它還在幼年期,還在它的原始湯裡笨拙地漂流著。但它正在推動進化的進程,速度之快令原來的因子望塵莫及。這種新湯就是人類文化的湯。

    第12章 好人終有好報

    好人的數目注定要減少,善良在達爾文主義裡終將滅亡。這裡的“ 好人”還有另一種專有解釋,和俗語中的含義相差並不遠。但在這種解釋裡,好人則能“ 得好報”。

    第13章 基因的延伸

    我們可以進一步推理:一個生物體內的基因可以對另一個生物體有延伸表型影響。基因從其自身身體中逃逸出,操縱著外部世界。

    第14章 基因決定論與基因選擇論

    若干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們和神學家們一直都在爭論決定論觀點是否正確,以及它與一個人為自身行為所需承擔的道德責任之間是否有關聯性。

    第15章 對於完美化的制約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動物很有可能是“過時的”,影響其建立過程的那些基因是在某個更早的時期為了應對與今天不同的條件而被選擇出來的。

    尾注

    參考書目

    第14、15章術語表

    評論集萃


    精彩書摘

    第1章 為什麼會有人呢?

    行星上的智慧生物開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時,纔算真正成熟。如若宇宙空間的高級生物蒞臨地球的話,為評估我們的文明水平,他們可能提出的第y個問題是:“ 他們發現了進化規律沒有?”30 多億年來,地球上一直存在著各種生命有機體,但對生命存在的道理,它們始終一無所知。後來,其中有一個人終於弄懂了事實真相,他就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說句公道話,其他人對事實真相也曾有過一些模糊的想法,但對我們存在的道理第y個做了有條理、站得住腳的闡述的卻是達爾文。好奇的孩子常會問:“ 為什麼會有人呢?”達爾文使我們能夠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給出一個切合實際的回答。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麼?我們在面對這些深刻的問題時,無須再求助於怪力亂神。著名動物學家辛普森(G. G. Simpson)在提出上面*後一個問題之後,曾這樣說過:“ 現在我要講明的一點是,1859 年之前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的一切嘗試都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我們將其全部置於腦後,我們的境遇會更好些。”

    今天,人們對進化論產生疑問,猶如懷疑地球繞著太陽轉的理論, 但達爾文進化論的全部含義仍有待人們去了解。在大學裡,動物學仍是少數人研究的課題,即使是那些決定選學這門課的人,往往也沒有理解其深刻的哲學意義。哲學以及被稱為“ 人文學科”的課程,現在講授起來,仍好像不曾有過達爾文此人。毫無疑問,這種狀況以後將會改變。不管怎樣,本書並無意於全面地宣揚達爾文主義,而著眼於探索進化論對一個特定問題所產生的種種影響。我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在生物學上的意義。

    除了學術意義,這個主題對人類的重要性也顯而易見。它關乎我們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的愛與憎、鬥爭與合作、饋贈與盜竊、貪婪與慷慨。這些本來是洛倫茨(Lorenz)的《論進犯行為》(On Aggression)、阿德裡(Ardrey)的《社會契約》(The Social Contract)和埃布埃爾—埃爾布菲爾特(Eibl-Eibesfeldt)的《愛與憎》(Love and Hate)探討的主題。這3 本書的問題在於它們的作者鑄下了大錯。他們犯錯是因為他們誤解了進化論。他們錯誤地假定進化的關鍵在於物種(或者種群)的利益, 而不是個體(或者基因)的利益。可笑的是,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批評洛倫茨,說他是“(相信)‘ 大自然是殘酷無情的’的19 世紀思想家的‘ 嫡繫’……”。在我看來,洛倫茨和蒙塔古是半斤八兩, 二人都拒斥丁尼生這個著名短語的含義。與二人不同,我認為這句話極好地概括了我們對自然選擇(理論)的現代理解。

    我在開始論證之前,想先扼要地說明一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論點, 以及不是什麼樣的論點。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某人在芝加哥黑社會中長期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我們就能夠對他是什麼樣的人做一些猜測。我們可以想見,他的性格粗暴魯莽,動輒開槍,而且能吸引忠貞不貳的朋友。而推論並非是萬無一失的。但如果你知道一個人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活和發跡的,那你就能夠對他的性格做出某些推斷了。本書的論點是,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創造的機器。在一個具有高度競爭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發跡的匪徒一樣,我們的基因生存了下來,有的存續長達幾百萬年。這使我們有理由在我們的基因中發現某些特性。我將要論證,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基因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然而我們也會看到,基因為了更有效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上句中,“特殊”和“有限”是兩個重要的詞。盡管我們可能覺得這種情況難以置信,但對整個物種來說,普遍的愛和普遍的利益在進化論上簡直是毫無意義的概念。

    因此,現在我要講一下本書所不準備論證的第y點。我並不提倡以進化論為基礎的道德觀*,我隻是講事物是如何進化的,而不是講人類應該怎樣行動纔符合道德準則。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知道我有被人誤解的危險。有些人不能把闡述對事物的認識同提倡事物這兩件事區別開來,此類人實在為數太多。我自己也覺得,生活在一個單純以基因那種普遍的、無情的自私性法則為基礎的人類社會中將會令人厭惡至極。然而我們無論怎樣感到惋惜,事實畢竟就是事實。本書的主旨在於引起讀者的興趣,如果你想從中引出某種教益,那麼閱讀時,可以視之為一種告誡。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慷慨大度、相互無私合作的社會,那你就不能指望從生物的本性獲得什麼助益。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到人們頭腦中去吧!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沒能做到的。

    上述有關教育的議論,必然表明下面的觀點是錯誤的: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繼承下來的特性是明確固定、不容改變的。這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謬見。我們的基因可以驅使我們的行為自私,但我們也不必終生屈從。如果我們在遺傳上生來就是利他性的,再去學利他主義也許不那麼困難。在動物中,隻有人類受文化也受後天獲得的以及繼承下來的影響的支配。有人可能會說,文化是如此之重要,以至於不論基因自私與否, 它與我們對人類本性的理解毫不相干。另有一些人也會不同意這種說法, 這完全取決於在作為人類特性的決定性因素“ 是本性還是教養”的辯論中,你站在什麼立場上。這就使我要講一講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二點。在“ 本性和教養”的爭論中,本書不支持這一或那一立場。當然我有自己的觀點,但我不打算表達出來,隻在*後一章中,把我的觀點融合到了我闡述的文化觀點中。如果確實證明基因同現代人的行為毫不相干, 如果在動物界中我們在這方面確實是獨一無er的,那麼至少探究一下我們在如此短期內成為例外的規律,仍將興味無窮。而假如我們這一物種並不像我們一廂情願的那樣是個例外的話,研究這一規律就更加重要。

    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三點是,不對人類或其他某一種動物的行為細節進行描述。隻有在舉例說明時,我纔使用有事實根據的細節。我不會說:“ 如果你看一下狒狒的行為,就會發現它們的行為是自私的,所以人類的行為也可能是自私的。”


    前言/序言

    40周年增訂版序言

    科學家與政客不同,能夠以錯為樂。政客如果改變了主張,會被人說成是“ 反復無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就誇口說自己“從未開過倒車”。科學家一般來說也願意看到自己的觀點被證明是正確的, 但是偶爾一兩次的錯判同樣能夠為自己贏得尊重,尤其是當他們能夠優雅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時。我從未聽說過有哪位科學家被指責為反復無常。

    在某種意義上,我很願意找到一種方式來收回《自私的基因》一書的核心思想。在基因組學的世界中已經發生了如此之多激動人心的事情, 那麼一本出版於40 年前的以基因為題的書如果還不至於被徹底摒棄的話,必然需要接受大幅度的修改—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甚至很是誘人。然而在這本書中,“基因”的定義比較特殊,它是為進化量身定做的,而不以描述發育問題為目的—若非如此,這本書就真要大改特改了。本書中基因的定義來自種群進化生物學家喬治·C. 威廉斯, 他已然仙逝,但無疑是本書的英雄。同樣離我們而去的還有約翰·梅納德·史密斯和比爾·漢密爾頓。威廉斯認為:“基因是染色體材料上任何一個可能存在得足夠長久的代際,並且是可以當作自然選擇的單位的部分。”我從這個定義中得出了一個多少有些好笑的結論:“嚴格來講,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是……《染色體有點自私的一大部分以及更為自私的一小部分》。”胚胎學家關心的是基因會如何影響表型,我們新達爾文主義者的關注點則是實體在種群中的頻度發生的改變。這些實體在威廉斯看來就是基因(威廉斯後來稱之為“ 抄本”)。基因是可以計數的, 而其出現頻度是其成功與否的一種測度。本書的一個核心思想是:生物個體不具備上述討論的基礎。單個生物體的基因頻度都是100%,因而無法“ 當作自然選擇的單位”。同樣,也無法扮演這樣的角色。如果非要說生物個體是自然選擇的單位,這其中的意味也很不一樣,實際上是把生物個體視為基因的“ 載具”。生物個體成功與否的測度是其所攜帶的基因在未來代際中出現的頻度,而其奮力去爭取*大化的那個量值是漢密爾頓所說的“廣義適合度”(inclusive fitness)。

    一個基因要獲得這些數值層面的成功,就需要在生物個體身上表現出表型效應的價值來。一個成功的基因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表現在許多個體身上,它能夠幫助這些個體在環境中存活得足夠長久,令繁育下一代成為可能。不過,這裡的環境指的並不僅僅是身體之外的外部環境,諸如樹木、水體、天敵等等,其實還包括了內部環境,特別是其他基因—自私的基因與其他基因共享了一繫列生物個體的身體,不僅遍布種群,而且跨越代際。由此,必然的結果是,自然選擇會青睞那些在有性繁殖種群中其他基因的陪伴下共同繁榮的基因。從本書的主張來講,基因的確是“ 自私的”。但基因同時也能夠與其他基因合作,它們所共享的不僅僅隻是某一個特定的生物體的身體,還是這個物種的基因庫所產生出來的一般意義上的所有身體。一個有性繁殖種群是由相互兼容、彼此合作的基因所組成的聯合體—它們今天會合作是由於許多世代以來在先祖類似身體中的合作已經讓它們得以繁榮。需要了解的重點在於(這一點常常被人誤解),合作性之所以得到青睞,並非是因為一組基因天然地作為一個整體接受選擇,而是因為單個基因是單獨接受選擇的,但這個選擇過程的背景是該基因在身體內有可能接觸到的其他基因,也就是說物種的基因庫內的其他基因。一個有性繁殖物種的每一個個體都是從基因庫中抽取自己的基因的。在一繫列個體的身體裡,這一物種(而非其他物種)的這些基因會不斷地彼此相遇,彼此合作。

    我們仍不完全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推動了有性繁殖的起源。但是有性繁殖的一個結果就是,物種可以被創新性地定義為:相互兼容的基因所組成的合作聯合體的棲息地。正如在《基因的延伸》這一章所指出的: 合作的關鍵在於,對於每一代而言,一個身體裡所有基因共享的那個去往未來的出路如同“ 瓶頸”一般—那是它們渴望搭乘著前往下一代的精子或卵子。“ 合作的基因”也是一個同樣恰當的書名,而且如此一來, 這本書就根本不用做任何修改了,我估計人們因誤解提出的許多質疑也可以因此而避免了。

    另一個不錯的書名是“不朽的基因”。“不朽”比“自私”更有詩意,同時也抓住了本書的一個關鍵性問題。DNA(脫氧核糖核酸)復制的高保真度對於自然選擇而言是一個基本要素,也就是說突變是罕見的。高保真度意味著,基因作為準確的信息拷貝能夠存續數百萬年之久, 成功的基因如此,不成功的基因則不行—而這正是成功性的定義。不過,如果一段遺傳信息可能的生命周期很短的話,兩者的差異就不會很顯著。換個角度來看,每一個活著的生物個體從其胚胎發育期開始就是由一些基因建造出來的,而這些基因能夠追溯到許多許多代際以前的許多許多祖先個體身上。活著的生物繼承了這些曾經幫助過許多許多祖先存活下來的基因,這就是為什麼活著的生物具備存活下去所需的一切, 並且能夠繁衍下去。它們所需的東西具體是什麼,是因物種不同而各異的—捕獵者或是獵物,寄生蟲或是宿主,水生或是陸生,棲息在地下或是森林的樹冠層—但是普遍性的原則仍是相同的。

    本書的一個核心論點是由我的朋友,偉大的比爾·漢密爾頓提出並完善的。我至今仍在為他的離世感到哀痛。我們認為動物應該不僅僅要照料自己的孩子,而且還要照料其他有血緣關繫的親屬。對此,有一個我很喜歡的簡潔的表述方式,就是“ 漢密爾頓法則”:如果一個利他性的基因能夠在種群中擴散開來,那麼必然滿足以下條件,即利他者的成本C 要小於受益者獲得的價值B 與兩者之間的親緣度繫數r 之積。這裡的r 是一個介於0 與1 之間的比例。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