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文化的江山輯(共4冊) :文化中國的來源+王朝中國的確立+中國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953-2832
    【優惠價】
    1221-177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TSJD04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TSJD0474
    商品編碼:6311047128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純質紙
    代碼:262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40歲時開始構思“文化中國”的概念,50歲完成初稿,再經10年打磨沉澱,終擴展成12冊體繫完整的著作,100多萬字,1000餘幅圖片,中國大陸學者伉儷劉剛、李鼕君,重新梳理從《山海經》時代到新文化運動的中國史,發現了一座“文化的江山”,以畢生積累,以一家之言,獻給當代中國人的一套充滿獨到見解和新意的中國史。

    1.“文化中國”史觀:

    “文化中國”史觀是一個創新的提法,為重新認識中國歷史帶來新鮮的視角。“文化中國”是和“王朝中國”不同甚至對立的方法,歷來寫史,多以王朝為本位,以宮廷政治和帝王權謀為主線,被王朝史觀牽引進王朝中國的歷史。王朝中國不過歷史表像,文化中國纔是歷史本體。擺脫二十五史裡的王朝中國,深入文化江山的本體,重讀中國歷史,發現一座豐富的文化的江山。

    2.思想者的見解:

    作者劉剛和李鼕君夫婦都畢業於南開大學歷史繫,專攻思想史,思想史家的背景和訓練,讓他們的表達不拘泥於成見,不局限於考據,重視貫通式的哲學思辨,善於獨立思考帶來的新鮮見解,《文化的江山》繫列不是為了普及一般知識,而是充滿真知灼見。

    3.詩性的文筆:

    作者寫作文筆受王國維影響較大,推崇《人間詞話》的詩性表達,因此本繫列詩性和審美的寫作技巧貫穿始終;不用成語,不用晦澀的理論,專注於歷史現場和原始文本解讀;古典白話,回歸本土性的漢語寫作。

    4.史的視野,多學科的融合:

    隻就中國歷史談中國,已經不適合的時代,作者把“文化中國”放在世界歷史的框架下考察,結合了地理、考古、藝術、哲學、文學等多個領域的智識,創造了許多通透的觀點。

    5.一套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國讀本:

    “文化自信”不是空喊口號,根本上是建立在對“文化中國”的理解和認同上,還沒有一部作品像《文化的江山》這樣如此繫統和鮮活地挖掘出文化中國的巨大價值的,這是化時代,世界在重新定義中國,中國如何面對世界時,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研讀的文化中國讀本。


    內容簡介

    歷史上,其實有兩種中國史觀。一種是二十五史裡的中國,叫王朝中國;一種是貫通於所有王朝之上的中國,叫文化中國。所有王朝,興亡交替,短則數十年,長則二三百年;唯有文化中國,越千年、歷百世,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

    王朝中國是青銅時代的產物,文化中國是玉器時代的產物,文化中國是禮玉文明的一個政治成果。

    歷來寫史,多以王朝為本位,以帝王為核心,以宮廷政治和帝王權謀為主線,被王朝史觀牽引進王朝中國的歷史。

    王朝不過歷史表像,江山實乃歷史本體。重讀中國歷史,要把歷史放到江山中讀,不要放在王朝裡讀,要用詩性的眼光讀,不要用“資治”的眼光讀。以詩性之眼,能讀取文化的江山,用“資治”的眼光,隻能圍繞王朝打轉。

    文化中國,不一定非要呈現某種既定的國家形態,在與王朝中國的互動中,它以文化的江山表現出來,即便在當下民族國家的世界之林裡,它依然漂洋過海,以化的天下觀的方式存在。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書號:9787521703559;代碼:68)

    <前4000—前2500年,彩陶和玉器時代丶,孕育出文化中國。8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開啟,為整個亞歐大陸帶來了一個長達三四千年的溫暖時代。8000—6000年前,是中國《山海經》的神話傳說時代,當與考古和藝術資料結合考察時,河姆渡的伊甸園、史前閩越人的生活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而6000—4000年前北方的彩陶文化和南方的玉文化,經由良渚人從東南到西北的擴散,構建了一個良渚化世界,這就是一個以玉作為核心的禮制文明和審美國度——文化中國。這是文化中國的源頭。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書號:9787521705331;代碼:58)

    前2500—前1000年,文化中國的金玉良緣時代,王朝中國在文化中國的沃土上生成。以玉文化為核心的文化中國受到那條彩陶、玉石之路上西來的青銅文化的衝擊,這種全新的以馬和戰車、武力征服為標志的文化摧毀了暖溫帶的三大文明古國,而在中國的“十字軸心”處遭遇了文化中國的阻擊。以傳說中的禹結合陶寺、石峁、二裡頭等重要遺址的考察見證這個金(青銅)玉(玉石)良緣的世界,夏就是這個世界的代表,而非一代王朝。這一文明包裹經過數百年的演進,終於在“司母戊鼎”的“尸祭”儀式中完成了王朝中國的確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書號:9787521707519;代碼:68)

    前1000—前500年,文化中國的《詩經》時代,自由的時代詠唱出自由的詩歌。“中國”這個詞出現在此時,關於“中國”之內涵的界定也出現在此時,但不是通過論理的形式,而是用銘文中不磨滅的誓言,還有詩歌中活潑歡暢的曲調,來界定中國人就是這樣生活,這樣思考的。周召優雅,鄭風直白,宋地民風狂野,齊魯樸實沉著,楚地天性浪漫,而並未收入《詩經》中的吳地詩歌也經由楚人的“翻譯”,靈氣乍現。

    《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書號:9787521707526;代碼:68)

    <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國的諸子時代,確立了中國人生活和思考的軸心。春秋的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禮”在戰國剛剛到來時就飽受挫折,兵家、縱橫家以用計取代禮,其後有變法,西河之學與稷下之學交相輝映,開啟了熱鬧的諸子時代。孟子、莊子、老子、墨子互相辯駁,他們創造的思想觀念,至今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這個時代終結於“儒家聖化”和“儒門王聖運動”,終局也就是荀子的門徒韓非子的帝王學。

    -------------

    《文化的江山》繫列共3輯12冊,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出品:

    輯:文化中國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

    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

    第二輯:走出王朝的中國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藝復興的歲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時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與中國大航海

    第三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國影響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與東洋夾擊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別晚清的中國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國裡的新文化運動


    作者簡介

    劉剛

    自由寫作者,獨立學術人,以市場經濟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主要著作:《文化的江山:重讀中國史》《通往立憲之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中國近代的財與兵》《中國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回到古典世界》(以上均與李鼕君合著),《中國史詩》。

    李鼕君

    歷史學博士,獨立學者,主要著作:《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國私學百年祭:嚴修新私學與中國近代政治文化繫年》《孔子聖化與儒者革命》《鄉愁的天際線》《思想者的產業》(合著)《載舟覆舟:中國古代治亂的經濟史考察》(合著),譯著:《國權與民權的變奏:日本明治精神結構》《葉隱聞書》。《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國家人文歷史》《新京報》等媒體專欄作家。


    精彩書評

    重讀中國歷史,就是以文化個體性對中國歷史進行價值重估和本體重建。

    ——劉澤華(1935-2018),歷史學家

    歷史是民族和國家的支柱與靈魂,不能有絲毫失憶。祈望國人重讀中國歷史。

    ——來新夏(1923-2014),歷史學家

    王朝總是短暫和灰色的,而文化則永恆而常青。*王朝視角,把中國歷史放到江山中,以詩性之眼,去品讀其厚重的文化底蘊。《文化的江山》這套書的立意與文明史視野都值得點贊。而其大膽闡釋,讓人喫了一驚又一驚,卻又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處。捧讀此書,不能不感嘆作者的獨到思維與優美文字相踫撞而產生的魔力。

    ——許宏,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裡頭考古隊隊長

    大氣磅礡,酣暢淋漓,開闢出五千年中華文化與歷史研究的獨特視野!著眼於文化的江山,就能夠*朝代更替,發現中華文明的另一番天地!概覽先民衣食住行之需的諸項發明,縱論革故鼎新的深邃哲理,透視生產與生活要素的進化態勢,纔可以產生有分量的歷史把握。

    ——王振耀,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

    中國有兩部歷史,一部以二十四史為代表,那是政治史、王朝史。一部是存在方式豐富的文化史。長期以來,文化總被忽略,一直在邊緣狀態存活。這不公平!試問,對於中國人而言,唐朝重要還是唐詩重要?於是,作者發憤要為中國文化鳴不平,一部散文詩般的大作就這樣誕生了。全書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浪漫、詩性、審美的一面,結構富有思辨特色,行文大開大闔,文字靈動飛揚,感人肺腑。以詩話體寫史,在學界是難得一見的創新突破,會獲得熱烈響應。

    ——孟憲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剛和李鼕君的這套《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史詩,既是史又是詩。他倆詩意地棲居於歷史,卻讓我強烈地感到現實,讓我透過王朝的中國看到我們的文化中國,看到中國的文化的江山。文化的“江山”不是“化石”,而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江”是流動的,“山”也是運動的,它們是那樣的源遠流長,讓我們遙想各種未來。

    ——周實,《書屋》雜志原主編

    《文化的江山》是一部關於文化中國的史詩。作者的個性、纔思和當下少有的健全自信的史觀在書中有酣暢的表達,不少史論可圈可點,關於歷史和人格、人生氣像的吟誦,融激情、清明的理性於一體,舉重若輕。這是在我國家文明再造之嚴重時刻的歷史啟示錄,既是向文明中國致敬,又是教化當代中國,對當代社會生活和知識生產機制的教訓。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珍藏的書。

    ——餘世存,學者、自由作家,《非常道》作者

    半世紀來個人著史之壯舉。史學功力深厚而不顯山露水,史識冷峻邁而多有精彩議論,行文似輕松隨意而言必有據。亦詩亦論亦散文,有思有情有文采。不拉主義張大旗而自成一家,不引重言做幫襯而自有境界。

    ——單正平,海南師範大學教授、南開大學兼職教授、文學評論家

    作者的思維是富於張力的,突破了一般史家拘謹內斂的心態,力求以自由的心態寫自由的時代,許多解讀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的江山》充分展示了中國文化浪漫、詩性、審美的一面,結構富於特色,行文大開大合,特別是文字靈動飛揚,感人肺腑,因此是一部對國人,特別是對青少年傳播祖國傳統文化的力作。

    ——胡長明,《書屋》雜志執行主編

    面向文化江山,王朝徒成陰影;求索個體意志,民族無復幻影。這是一部風格突出的歷史長卷,詩史互證,思辯勃發。

    ——周澤雄,獨立學者,自由作家,主要著作《知識分子的筆墨事功》

    這部“文化的江山”繫列,不是帝王的江山,而是我們每個普通中國人心中的江山,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江山,信仰的江山,文化的江山,牽動每個人鄉愁的江山。

    這套書不是對帝王的意義,而是普通人的意義。

    我隻希望學生讀中國史,不論走到哪裡,擁有中國心,做中國人。

    ——王洋,上海市曹楊二中 校長

    作者跟著中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走,跟著江山美人走,行進於美煙麗雲、智山仁水、禮門義路之間,為美麗文化而代言,濃筆書寫了一個個思想者的名字,一座座文化的山,一片片詩的土地,一條條歌的河流,寫出了一個文化的中國、思想的中國,一個具有書卷氣的中國,一個具有絲玉氣質、青銅體魄、虎虎生氣的文化的中國。

    ——胡松濤,軍旅作家

    很羨慕這樣琴瑟相合的作者伉儷,能夠合作出如此佳作,讀史角度頗為嫻雅,是另一種重要的史學注腳。

    ——豆瓣讀者

    看到談墨家思想,談韓非和嬴政的思想、關繫,真是通透精約。

    ——豆瓣讀者

    作者本來想到域外求存在,“乘槎浮於海”,但當他們從歷史中選擇了文化的江山後便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感謝這對學術夫婦給善良的人們帶來一種享受,一種期待。所以,這書很治愈啊。

    ——豆瓣讀者

    歷史也可以如此詩意。

    ——豆瓣讀者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

    章 文明全新世與《山海經》世界

    01·夢想的光源—— 來自仰韶文化的彩陶之光

    02·靈的根據地—— 來自紅山文化的石靈之光

    03·走向全新人—— 文明視野下的全新世

    04·創造性進化—— 《山海經》是全新世的文明曙光

    05·彩陶新世界—— 史前那一次文藝復興

    06·史前東西方—— 從中國到希臘

    07·文明大分野—— 兩個伊甸園及其文明分化

    08·神性的越—— 在神話與歷史的連接處

    09·人體化的龍—— 真龍天子的《山海經》原型

    10·會死的上帝—— 絕地天通是為國家起源設立門戶

    11·昆侖的外延—— 表達中華文明統一性的山繫

    12·昆侖出海口—— 《山海經》裡那隻連山的甌

    13·刳木大航海—— 史前航海人的一個文明標志

    第二章 河姆渡猜想

    01·尋找伊甸園—— 有關伊甸園的東方想像

    02·黑頭人傳奇—— 指向“東方”的伊甸園

    03·東方人之初—— 河姆渡人的幸福指數

    04·思想不經濟—— 河姆渡人的靈性思維

    05·文明不古國—— 河姆渡人沒趕上文明古國的頭班車

    06·禁果的意蘊—— 文明在試錯中進化的代價

    07·該隱後遺癥—— 國家便是伊甸園裡的那個禁果

    第三章 良渚化世界

    01·兩種太陽神—— 神的統一性和性

    02·土貢的國家—— 從良渚文化看國家起源

    03·符號的契約—— 漢字共同體的由來

    04·玉制的國家—— 玉器時代的良渚化國家起源

    05·文明的刺客—— 史前也有革命的海派文化

    06·國民身份證—— 玉的三權合一及其財富屬性

    07·史前玉石路—— 良渚化道路的來路與去路

    08·良渚化世界—— 良渚人是文化中國的播種機

    09·審美的國度—— 以玉的審美屬性表達國家理想

    10·文明搖籃地—— 國家起源的地理條件

    11·農牧大合唱—— 農牧分界線上的皇城臺

    第四章早的中國——文化中國

    01·早的中國—— 從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談起

    02·考古的目標—— 要把文化中國找出來

    03·何必尋五帝—— 孔子從來不說炎黃事

    04·玉的國民性—— 史前那一條玉文化的路線

    05·文化大聯合—— 文邑就是文化中國的原型

    06·治水的源頭—— 治水社會的那位原君

    07·文明的初心—— 東方專制主義來源於青銅文化

    08·社會的由來—— 社稷比社會重要的家國

    --------------------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

    章 青銅時代與王朝中國的確立

    01·鼎立的國體—— 鼎在國家觀念中的勝利

    02·二裡頭問鼎—— 問一問鼎的來歷與身份

    03·中國大鍋飯—— 饕餮紋是民以食為天的代表

    04·革命的本義—— 鼎革之路通往天體運行

    05·文明緩衝帶—— 天山峽谷的文明雅量

    06·青銅的國度—— 革命是青銅時代到來的標志

    07·夏是西化派—— 文化大聯合終止於青銅時代

    08·越禹和戎禹—— 茫茫禹跡留下中國之讖

    09·禹興於西羌—— 接取青銅時代的文明包裹

    10·帝禹大會計—— 夏是一個世界而非一代王朝

    11·會稽在哪裡—— 認識良渚化世界的一條線索

    12·夷夏變華夏—— 堯舜禹的不肖之子們

    13·東夷與西夷—— 走向王朝中國的階段

    14·尸祭司母戊—— 借尸還魂的世襲制的神權來源

    第二章 文化中國的延續與天下觀

    01·家國中與西—— 國家倫理觀與天下倫理觀

    02·天下皇與帝—— 通往公天下還是家天下

    03·尊夏與從周—— 把文化中國與王朝中國結合起來

    04·禹兼和湯兼—— 有一種國家讓世界充滿愛

    05·中國的選擇—— 王朝中國是文明古國的改良版

    06·回到堯舜禹——與三家思想的踫撞

    07·重啟天下觀—— 走向人類性與個體性結合的天下

    08·從民到匹夫—— 人民性與個體性的天下

    09·天下三段論—— 走向人類共和的天下觀

    --------------------

    《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

    章 “中國”名與實

    01·青春“中國”

    02·“中國”的來歷—古史探源

    03·“中國”的來歷—國號反思

    04·文化的邊疆—孔子視野

    05·文化的邊疆—太史公方輿

    第二章 詩經時代的天命與革命

    01·江南那隻虎

    02·革命者來了

    03·金陵王氣隨想

    04·人在江南敢稱王

    05·天命在哪裡—殷周往事

    06·革命:從理想國到家天下

    07·革命與繼續革命的戰車

    08·詩的中國及其風雅—“南化”

    09·詩的中國及其風雅—“憂雅”

    10·春秋從美開始

    11·天命無常之禮與詩

    12·錦繡江山與美的兒女

    13·吳以運河攻天下

    --------------------

    《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

    章 諸子時代:春秋

    01·一次民主政治嘗試

    02·歷史— 素王

    03·聖化— 從民心到人性

    04·聖化— 從有德到有道

    05·聖化— 從禮義到仁義

    06·孔子之道一以貫之

    第二章 諸子時代:戰國

    01·從行禮到用計

    02·從兵法到變法

    03·諸侯與諸子:西河之學

    04·諸侯與諸子:稷下先生

    05·孟子“行仁政”記

    06·孟子“闢楊墨”與墨子非儒

    07·墨子尚賢民主論與權義國家論

    08·墨子神學政治論與神性歷史觀

    09·從墨子無父談起

    10·重啟堯舜禹時代

    11·墨學辯與俠及其知識論

    12·惠施將楊墨“合同異”了

    13·縱橫家與思想者的故事

    14·莊子是一條想飛的至樂之魚

    15·大匠莊子及其兩位質人

    16·誰是郭店竹簡的主人

    17·由《大一生水》猜想屈原之死

    18·“為我”之詩及其魂兮

    第三章 諸子時代大結局

    01·天地一指— 老子與孔子

    02·帝王學在秦嶺—淮河那一線

    03·儒家聖化模式和儒門王聖運動


    引 言 發現文化的江山

    歷史上,其實有兩種中國史觀。

    一個是二十五史裡的中國,叫作王朝中國。

    一個是貫穿了所有王朝的中國,叫作文化中國。

    所有王朝,都在興亡交替中,短則數十年,長則二三百年,都難逃一亡;唯有文化中國越千年,歷百世,還在發展,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

    江山自然生成,人居其中,文而化之,而成國家。

    英雄行走大地,人與山川相映發,而使文明開化。

    英雄從遠古走來,從神話走向歷史,留下一個傳說時代,被結集在《山海經》裡,無論成書於何時,它都留下了初民用文明初曙之眼看到的世界。

    《山海經》之所在,是個自由的世界,而非大一統的世界,是英雄的世界,而非神的世界,其主體為人,是表現為形形色色的文明圖式的萬物之靈,而非神。

    《山海經》的世界,不僅在傳說中存在,還通過考古發掘出來。

    在考古學的框架裡,它被歸納為幾個相互作用的文化區繫,每一區繫,都擁有一大批文化遺址,這些遺址,如滿天星鬥,覆蓋天南地北,不僅存在於大河上下,按流域分布,還從山到海,從昆侖到蓬萊。文明的存在,對應了那個《山海經》世界。

    初民都相信,文明的種子來自天上,所以,先要在高山上生長。昆侖是高的山,不光是天下水源地,更是文明起源地。然後,文明還要順著河流下山去,流域所至,擇其要處,或為村落,或為城市,或為國家,唯有國家,纔能使文明長大。

    文明在全新世大暖期裡生長,度過了人類美好的一段時光。

    在江南河姆渡文化裡,我們看到了有別於《·創世記》伊甸園的中國式天道伊甸園,我們相信,《莊子》裡說的那些比炎黃還要古老的人物,就應該在這裡出現,不能像史官文化那樣將它們當作荒誕的寓言。還有仰韶文化,分布在黃河中上遊,從那天真爛漫的彩陶上,我們看到了文化中國的起源。而良渚文化則在“從東南往西北”的歷史運勢線上,開闢了一條玉石之路,貫穿了長江與黃河兩大流域,用玉文化融合了兩大文化區繫,就在以玉為標志的制度文明—禮制的產床上,一個“審美的國度”——文化中國誕生。

    人類在全新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那就是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從新石器時代走向青銅時代,這是世界文明史的通例。但中國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當西方文明正走向青銅時代時,中國文明則順著新石器文明的慣性,進入一個審美的玉器時代。西方文明史視野下的古代國家起源於青銅時代,而中國文明史視野下的古代國家則起源於玉器時代,這是我們在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發現,以此而有了不同於西方文明的國家觀念。青銅文化的國家與玉文化的國家有不同的文明屬性:青銅國家的本質,有著明顯的暴力認同的特征;而玉制的國家,就如同玉本身,不具有青銅那樣的暴力屬性,呈現出文化認同的特性。

    《山海經》的世界,就包含了青銅時代和玉器時代。考古學認為,《山海經》反映的世界,處於金石並用時期,還把玉器當作新石器的一部分。這顯然是不夠的,因為,玉器與石器的差異不在於材質,而在於功能。玉雖被稱作“美石”,但其材質顯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美”字,它強調了玉器的審美功能,以區別於石器的實用性。所以,我們更傾向於用審美的方式來稱呼那個時代,不是稱作“金石並用”,而是稱為“金聲玉振”。

    相比之下,在《山海經》裡,是“金聲”初起,而“玉振”已大作,明顯有一個玉文化的體繫存在,葉舒憲在《山海經的文化尋蹤》中談到,在夏商周還沒有開始,漢字也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中國境內已經有八個文化是崇拜玉禮器的,中國在四千年前已經被玉文化先統一了。我們舉雙手同意他的這一說法,但他接著又說了一句,就是那時中國還沒有,整個東亞這塊已經被玉文化統一了。為什麼要說“中國還沒有”呢?那時,沒有王朝中國,還有文化中國呀,那被玉文化統一了的不就是文化中國?好在還有我們認領。

    用王朝中國的史官文化來看,《山海經》無非“怪力亂神”而已;從文化中國的角度來看,《山海經》的世界則是一座史前文化的江山,是文化中國賴以成長的搖籃。我們重讀中國歷史,尤其是文化中國的歷史,要從《山海經》開始,《山海經》可以說是一部玉器時代流傳下來的文化中國圖志,雖為歷代王朝所屏蔽,卻被文化中國不斷重啟。

    王朝中國是青銅時代的產物,代表著“金”,文化中國是玉器時代的產物,其本為“玉”,可以說,文化中國是禮玉文明的一個政治成果。以良渚文化遺址所反映的國家樣式為例,我們似可確認,那是一個信仰與審美的國度,也有,但基於文化認同。

    這樣“文化中國”與“王朝中國”,就從根本上區分開了。因為,王朝中國是由文化中國“西化”而成的文明古國的改良版,所以,青銅時代的世界體繫,終於在“金玉良緣”的王朝中國畫上了完滿的句號。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大古國相繼消亡以後,繼之而起的王朝中國,在與文化中國的互動中,又將文明古國的國脈延長了約三千年。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應該有五千年。可甲骨文的發現和殷墟考古,證明了孔子引用的“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周書·多士》),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隻有三千多年。但殷墟不是起點,而是高峰。那麼,起點在哪裡?孔子還說過“祖述堯舜”和“殷因於夏禮”,說明殷的前面還有個夏,說殷人繼承了夏的禮儀制度,那就是已經把夏當作一個世襲制的王朝國家。夏的前面,還有堯和舜,他們的國家有可能是個尚賢與禪讓的方國聯盟。孔子追溯歷史的起點到此為止,他不像古希臘人那樣用神話作為歷史開頭,而是正相反—“不語怪力亂神”。到了太史公寫《史記》時,其眼光越孔子,將歷史的起點追溯到炎黃,以黃帝為首,為炎黃子孫的歷史開了個頭,形成了帝王世繫的歷史和王朝史觀的敘述方式。

    夏在哪裡?良渚文化用禮器—玉琮、玉璧、玉鉞等所代表的一整套用玉制度為夏提供了中國早的禮制文明的樣式和古代國家起源的原型,而龍山文化則代表了正在發生的技術革命和文化轉型,使文化中國向著青銅時代邁進。傳說中,禹鑄九鼎定九州,就標志著文化轉型的完成,將良渚文化的陶鼎轉變為二裡頭文化——夏墟的銅鼎,從此開始了問“鼎”中原。《易傳》曰“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革去故,鼎取新”。

    二裡頭三期出土了青銅鼎,它是青銅時代到來的文化革命的像征,而早將“鼎革”用於改朝換代的政治革命的,便是《易傳》“湯武革命”裡的那個“湯”。

    就在夏墟不遠處,距二裡頭遺址約六公裡,又出土了一座偃師商城,屬於商早期的二裡崗文化,是“湯”以革命取代夏墟的碩果。有人說,它就是商都西亳,也可以這麼說,它的地位,就像周人的東都,東都是克商以後建的。如果《尚書》所言不虛,那麼《湯誥》有可能就是湯在偃師商城發布的革命宣言和戰爭動員令。與偃師商城同時,還有一座更大的鄭州商城,相比之下,偃師商城更加軍事化,實用性較強,神聖性和莊嚴感不足,缺少國之重器,尤其是缺了古代國家政權像征的鼎,如何“率民以事神”成為政治中心?

    而鄭州商城,不僅規模更大、規格更高,而且出土的國之重器多而配套,能充分滿足首都對於神聖性和莊嚴感的要求,這是首都之所以成為首都的一個必要條件。我們假設一下,湯革命成功以後,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國家慶典,祭祀他的祖先和“帝”,當時有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兩地可供選擇,他會選擇哪裡?是在作為前線的偃師商城、原來的夏墟附近,還是在殷人發祥地、作為禮制文明中心的鄭州商城——亳墟?回答無疑是後者。

    為什麼說鄭州商城是禮制文明的中心呢?以文物論,這裡出土了青銅禮器二百餘件,尤其是那兩隻巨型方鼎,大的高達一米,它們成雙成對,不言自威,有衝天霸氣,不是一般貴族能用的,非王莫屬!這樣兩隻鼎,出現在約三千五百年前,別說在中國,就是放到全世界,也是罕見。這是兩隻見證過湯的開國典禮並且承擔過“率民以事神”歷史使命的鼎,或許我們能從它們身上聽到早已凝固的慶典的歡呼聲和“神化革命”的歷史回音。這聲音,從後來安陽殷墟的“後母戊”大鼎裡消失了,盡管“後母戊”鼎看起來更有分量、更為輝煌,更加顯示了帝國的氣魄和力量,但革命精神卻已蕩然無存,我們從中再也聽不到革命慶典的歡呼聲,它早已丟失了杜嶺方鼎的靈魂,因為那時一個王朝中國已經形成。

    殷墟,形成了一個標準的王朝國家,那是一個與世界文明古國接軌的國家,它的出現,標志著青銅時代的世界體繫的完成。這一歷史進程,就如同近代以來的工業革命,當其在英國出現以後,就開足了工業革命的世界化馬力,兩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接力而起,繼以工業革命的化體繫,而當下中國工業革命,又從美國那裡傳承化的工業革命的火炬,預告著工業革命的世界體繫就要在中國完成。它使我們又聯想起殷墟時期在中國發生的青銅時代的那一次金石革命,那也是先在西亞興起,在中亞,從黑海到裡海之間的南俄羅斯草原,經由雅利安人接力,以國家與革命的方式傳遞,世界三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隨之解體,文化中國亦隨之“西化”,從玉器時代轉向青銅時代。這麼一轉,不僅催生了王朝中國,而且使得隨著青銅時代到來的世界體繫後也在中國完成。

    從殷墟開始,中國歷史便走上了王朝中國之路,且與文化中國互動,治亂循環,雙軌同運。儒以道統與政統劃分:道統出自文化中國,以孔孟之道為代表,政統出自王朝中國,以周秦之制為代表。又有“陽儒陰法”一說,以為道統反映儒家思想,而政統則基於法家思想,這也就是所謂“霸王道雜之”。還有兩家—墨子與楊朱,一個主張兼愛,一個主張為我,不與王朝中國合作,孟子罵他們“無君無父”,但他們卻影響了文化中國。

    儒家道統隻是文化中國的一條線索,還有墨子一線,以俠義精神和會黨政治貫穿,成為民本與民間運動的源泉;有楊朱一線,他那“為我”一聲吼,便是中國早的“個人權利”的宣言;有莊禪一線,以回歸自然的審美和思辨開拓著中國藝術的空間,這一線,從山海圖到桃花源,從東籬到東坡,從山陰道上人與山川相映發到山水詩到山水畫……

    王朝雖然赫赫,不過歷史表像,江山何其默默,實乃歷史本體。表像如波易逝,一代王朝,不過命運的一出戲,帝王將相跑龍套,跑完了就要下臺去,天命如此,他們不過刍狗而已。改朝換代,但江山不改,家國興衰,還有文化主宰,文化的江山還在。

    “秦時明月漢時關”,秦漢兩朝已去,可關山依舊,明月依然。這關山啊,就是文化的江山!命運詩意地棲居於江山,我們知天命以詩。重讀中國歷史,要把歷史放到江山中讀,不要放在王朝裡讀。要用詩性的眼光讀,不要用“資治”的眼光讀,以詩性之眼,能讀取文化的江山,用“資治”的眼光,隻能圍繞王朝打轉,把歷史讀成陰謀詭計。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用了詩性的眼來創作,詩中有“我”,“我”在選擇,選擇了“還”,他放下王朝,抱住江南—那詩性的江山。陳寅恪“以詩證史”,一部《柳如是別傳》,還是在江南—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江南。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那“南方”,就是文天祥魂歸之、魄寓之、命托之的江南,宋朝不在了,可江南還在,他的鄉愁還在。中原與江南,一個是王朝中國的地理根據,一個是文化中國的人文始基,北宋亡時,中原成為南宋的鄉愁,南宋亡時,江南成為他的鄉愁,那是他為之披肝瀝膽、為之刻骨銘心的來自文化中國的鄉愁。


    ^_^:93512a3695c71bbe5d5b6b2624b106d5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