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鹿鳴集:李濟先掘西陰遺址八十周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五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070-1552
    【優惠價】
    669-97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2626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262622
    商品編碼:68389988303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12-12
    代碼:180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鹿鳴集:李濟先掘西陰遺址八十周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五十周年紀念文集
    作者:宋建忠,謝堯亭主編
    代碼:180.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030262622
    印次:
    版次:
    裝幀:
    開本:

      內容簡介
        《鹿鳴集:李濟先掘西陰遺址八十周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五十周年紀念文集》是2006年10月中旬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辦的“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會議的紀念文集,共收錄全同各地專家學者提交的學術文章50餘篇,淡西陰、論文明,憶侯馬、說晉國,集中年來山西史前考古和商周考古的新研究成果。
        《鹿鳴集:李濟先掘西陰遺址八十周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五十周年紀念文集》可供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領域的研究者及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上編 紀念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前言
    “紀念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紀念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紀念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前仰韶文化時期的三足器
    後岡、西陰與紅山前5000~前3000年中國北方的態勢和文明的崛起
    彩陶“西陰紋”細說
    史前晉南和北方考古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山西垣曲盆地的聚落形態與社會變遷
    垣曲盆地仰韶晚期遺存的兩個問題
    垣曲盆地新石器時期陶器化學成分初探人面形筒狀器物的宗教含義——兼談和紅山文化筒形器的關繫
    從聚落形態看人類族群的
    山西新絳縣孝陵遺址陶窯群發掘初識
    山西發現“土鼓”初論
    陶寺文化初探
    陶寺文化與銅鈴
    從考古材料看陶寺遠古社會的階級差別
    石器分析與文明起源研究的幾點淺識
    環鹽湖地帶新石器文化初論
    山西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陰村遺址研究八十年
    半個蠶繭兩岸風波——考古學大師李濟與夏鼐的故事
    下編 紀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學術研計會論文
    “紀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開幕式上的講話
    晉南“夏墟”考
    商代的“方”方——晉地諸戎來源之一的甲骨學考察
    傭國考
    西周初年汾河下遊霍、楊封國考——封國考之
    西周金文中的王稱
    帷帳形棺飾溯源
    臺灣所見晉侯囚斤簋
    楚公逆編鐘的成編方式及其他
    晉侯墓地玉器的工藝
    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出土的玉石器
    青銅鉦淺論
    作為考古學的周文化
    侯馬盟書“內室”商榷
    太原晉國趙卿墓車馬坑及相關問題——試說較、軾、軌
    渾源犧尊鑄造技術考察及相關技術的討論
    “九原”的地望及其相關問題
    讀《國語?晉語》二得
    釋“宗主”“宗盟”——兼論《侯馬盟書》所反映的春秋末年社會結構的演變
    晉假虞滅虢後的上陽城
    從異地出土的有銘吳越青銅器看晉與吳越的文化交流——兼談春秋時期晉國和越國在爭霸鬥爭中的策略
    河南晉文化鉤沉
    從分水嶺M12、M25看晉東南地區的積石積炭墓
    新田祭祀遺跡研究
    侯馬西高祭祀遺址出土龍形玉佩特征及年代分析
    “塗水”方足布
    介紹一件晉陽令銅戈
    試論周代棺槨構築程序及相關葬儀
    從喬村殉人墓的文化歸屬看戰國時代的奴隸制
    山西省境內出土的帶鉤
    古代棺釘略論
    平朔出土幾面精品戰漢銅鏡
    永樂宮重陽殿扇面牆“圖》”內容考辨
    從侯馬“新田”等四處古遺址發掘的豐碩成果看文物普查與保護工作的歷史價值
    風雲半百 往事悠悠——記侯馬工作站初建二三事

      前言
        2006年10月中旬,對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而言,那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時光。在那個金秋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尊貴的新朋老友,一起慶祝中國考古的兩個重要事件:一個是紀念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另一個是紀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
        1926年2月,為了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時任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人類學教師的李濟和中國地質調查所袁復禮到山西晉行考察。2月22日,他們途經夏縣西陰村時意外發現了西陰遺址,並於當年10月15日至12月行了科學的考古發掘。於是,這次發掘成為“國人從事考古發掘工作的次”,李濟和西陰從此載人史冊,成為中國考古學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光陰似箭,80年後的10月15日上午,我們站在前輩發掘過的土地上,憑弔西陰,緬懷先驅,展望中國考古學的明天,意義非凡。考古學家黃景略、張忠培、嚴文明、王克林,李濟先生之子李光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以及40餘位國內外知名中青年學者,參加了在西陰遺址舉辦的“西陰遺址發掘八十周年紀念碑”揭幕儀式,以及之後以中華文明起源、紀念李濟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此外,李光謨先生還特意為會議贈送了《李濟文集》,仿佛使我們聆聽到這位中國考古學奠基人的諄諄教誨。
        1956年10月,為了使侯馬晉國遺址的考古工作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設立侯馬工作站。由此,侯馬工作站成為全國早的考古機構之一。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和關懷下,侯馬工作站對晉國遺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前後約有200餘位國內外考古工作者參加了發掘工作,他們後來都成為中國考古的中流砥柱,其中包括蘇秉琦、張頷等的老一輩考古學家。
        歲月如歌,50年後的10月10日,當年意氣風發、激揚文字的熱血青年,一個個再次回到他們“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地方,隻是無法掩飾時光的流痕,均已“朝如青絲暮成雪”。然而,從他們臉上,仍然可以看出興奮和喜悅之情,畢竟在這裡,他們度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是黃景略、謝辰生、張彥煌、高煒、陳文華、彭適凡、楊育彬等。此外,參加會議的還有李伯謙、劉緒、張天恩等省內外學者共計100餘人。
        用兩個會議來紀念兩個重要事件,其目的是溫故知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為我們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汲取養料,為我們山西的考古事業出謀劃策,共籌美好藍圖。兩個會議共收到論文70餘篇,這些文章洋洋灑灑,談西陰、論文明,憶侯馬、說晉國。我們從中選出60篇集結成冊,以饗讀者,永志留存。

      摘要
        二、分類
        對於“西陰紋”的研究,李濟先生指出了它的重要性,梁思永先生也曾給予關注。梁先生1930年撰寫的論文《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將“西陰紋”作為類紋行了討論,但他既沒有重復李濟先生給出的名稱,也沒有給出新的命名。嚴文明先生1963年也曾就西陰村遺址作過專門的探討,他將“西陰紋”定名為“垂弧紋”。
        我們在這裡討論的“西陰紋”,確實是一種很有的彩陶紋飾。它們的構圖雖然基本相同,但細部的變化也是明顯的,這些變化體現了地域區別,也應當有年代上的距離。
        先我們認定“西陰紋”是一種地紋彩陶,它的圖案要素是四周塗色,映襯出中間的彎角狀紋飾。從大形上看,彎角狀紋飾的輪廓有長短和寬窄之分,窄長者彎角較尖,寬短者則彎角較鈍,兩者之間看不出明確的年代早晚關繫。它們之間是不是由此及彼地發展演變,還無法得出結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這彎角形幾乎全是寬頭在左,尖頭在右,按逆時針方向排列。這個程式幾乎沒有被破壞過,至今還沒有發現相反的情形。
        如果我們忽略彎角狀紋飾的長短寬窄的區別,僅由它們附加的圖形來區分,依據它們的變化,至少可以細分出以下形式(圖一二):
        A式:沒有附加圖形的彎角狀紋,角中無紋,角之間也沒有間隔圖形。
        B式:角中無附加紋飾,但角之間繪有間隔圖形。
        C式:角中附加圓點紋,角之間沒有間隔圖形。
        D式:角中既附加有圓點紋,角之間也繪有間隔圖形。這是發現數量較多的一式,可以看做是彎角狀紋的標準形式。
        E式:角中繪1~3條分割線,或附加圓點紋,角之間或有間隔圖形。這是彎角狀紋中的一種形式。
        F式:角中附加紋飾,角之間或有間隔圖形。角中的紋飾,對於判斷不同遺址不同地域之間的關繫,有可提供有力的證據。
        這幾種形式,由地域的分布看,並不是均衡的。如晉南地區缺少B、C式,豫中地區缺少A、B式,關中地區缺少E、F式,隴東地區缺少A式,鄂西北地區缺少D式,以隴東地區發現的形式全。
        由橫向分布觀察,以C、D、E三式發現比較普遍,所以我們可以確定這三式為標準形式。其他各式,有的在兩個地區有發現,表明不同地區之間可能存在著聯繫。
        由這樣的分類看,彎角狀彩陶紋飾的繪制在廟底溝文化時期應當已經確定了程式化標準,它不是陶工們可以隨意發揮任意描繪的紋飾。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