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陳東琪學術自傳陳東琪廣東經濟出版社有限公司9787545479249 經濟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662-960
    【優惠價】
    414-600
    【作者】 陳東琪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54792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5479249
    商品編碼:10059334194798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5-01

    頁數:184
    字數:142000
    代碼:88

    作者:陳東琪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陳東琪學術自傳
    作者:陳東琪
    代碼:88.0
    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1-05-01
    ISBN:9787545479249
    印次: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是《改革開程中的經濟學家學術自傳》中的一冊,由經濟學家陳東琪撰寫,以人稱敘述,以學路為主題來寫學術自傳。他從求學歲月、研究經濟學理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為經濟建設建言獻策、堅守人生夢想等五個角度講述了他自己通過不斷學實自己,了解世界,探索真理,為人生夢想而奮鬥,為家、為國、為民努力做貢獻。

    學路起伏但初心未變,從從田間到,從爬格子到敲鍵盤,陳東琪的心裡,一直想的是讓人民變富,讓國家更強;他的行為,一直做的是使市場化改革落地生根,使宏觀經濟穩中。


      目錄

    壹 求學歲月/ 1

    一我的童年/ 2

    二初學的記憶/ 7

    三中學理想/ 13

    四勞動經歷/ 17

    五湘潭師範的時光/ 21

    六楓葉紅了的時候/ 24

    七玉泉路讀研/ 28

    貳 研究經濟學理論/ 35

    一創建東歐改革經濟學/ 36

    二研究計劃和市場相結合/ 41

    三對國有制改革的思考/ 48

    四土地合股制構想/ 53

    五提出穩中思路/ 59

    六哈大學的收獲/ 66

    七創立強波經濟理論/ 73

    參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 81

    一參加1991年11次專家座談會/ 82

    二設計市場型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框架/ 93

    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體繫/ 101

    四在教學中研究宏觀調控/ 106

    五構建政府理論/ 112

    肆 為經濟建設建言獻策/ 123

    一從學術到政策/ 124

    二尋找避免大蕭條之路/ 131

    三追求高質量發展/ 137

    伍 堅守人生夢想/ 147

    一精神的力量/ 148

    二人生追夢/ 154

    附錄/ 157

    附錄一個人簡歷和重大活動/ 158

    附錄二學術代表作/ 161

    附錄三獎項和榮譽/ 182


      
    與傳統的自傳有所區別的是,陳東琪先生從個人學入手,圍繞學人生畫卷,講述了其從書本中學、從實踐中學,向周圍的能人學歷史精髓和未來趨勢學歷。一步步走來,作者通過學自身,了解世界,探索真理並取得成就,個人關於經濟理論與政策的研究也在學中娓娓道來。 本書的讀者對像廣泛,既適合對經濟學或陳東琪個人經歷、學術成就感興趣的人閱讀;又以實的語言、真實可感的內容,吸引對學活存在困惑的人閱讀。

      前言

    作為生產隊會計,我不斷地問自己:這是為什麼?農民的勞動怎麼隻能創造這麼一點點價值?一個依土而生的人,怎麼這麼不值錢?是農民懶惰嗎?不是,一年到頭,從早到晚,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拼死拼活,不停勞動。為什麼農民隻能勞而少獲,甚至勞而貧困呢?問題在哪裡?解決之道在哪裡?帶著這些令人心酸的問題,我一邊思考,一邊勞動,試圖找到一條讓農民、讓國家走出貧困的路徑。

    我想,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不在於小天地,不在於人民公社、大隊和生產隊的內部修修補補,更不在於農民的加倍努力,而在於國家發展的大氣候變化,在於改變農村生產方式,在於全面解放農業生產力,在於根本突破“計劃一統天下”大格局。

    我也想,在既定的大氣候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每一個人都做出改變,都努力去突破傳統慣性思維的束縛,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一天,小氣候的小變化可以累積為大氣候的巨變。我意識到:要改變大氣候,扭轉大格局,就要每一個人都來改革,都來突破傳統、突破慣性、謀求創新。

    帶著這種思考,我一直找機會走出農村。當時我內心的想法是,湘潭人多地少,如果我走出去,越來越多的人會像我一樣離開土地,走出農村。一方面,留下的人能多一塊地;另一方面,出去的人可以帶回新思想、新知識,為家人、為天底下所有農民帶來新變化,帶來一個富足的未來。在結構嚴重分割的年代,農村孩子想要走出農村,隻有三條路可選:頂父母的職城,喫商品糧為工農兵大學生;報名參軍。前兩條路,我沒有條件,沒有關繫,走不通,我隻好走第三條路。我積極報名參軍,但後來大告訴我:“腳板,不宜當兵。”聽了他的話後,我突感失望,頓覺走投無路。忽然有一天,生產隊隊長張篤玉叔叔向我報喜訊,說是公社要我參加三線建設,我喜出望外,內心感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74年初的一天,天高雲淡,喜鵲聲聲,我用一根竹扁擔挑著兩個小木箱,次不舍地離開父母,告別家鄉,奔向湘西,參加懷化—麻陽谷達坡段的枝柳鐵路建設,投身軍隊式的集體生活,與田關雲、史樹仁、石立明一起打夯、抬石頭、眼,與譚叔雲、李石泉、林朝暉一起在危險的工地做宣傳工作。那時,我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每天起來的目標和信念,就是盡快打開涵洞,架起橋梁,鋪上鐵軌,讓山區農村和外界連通,讓山裡的人走出來,讓外面的人去。

    麻陽路窄人稀、山高水深,比湘潭老家更苦、更窮,幾乎與世隔絕。我在這裡一年半,呼吸著湘西山區的新鮮空氣,感受到落後農村的貧窮,感受到山區農民的困境和他們渴望走出困境的心情,感受到這裡既要抓緊通路、通電、建城,也要在生產方式和深層制度上變革、求新。40年後的一天,我去懷化講學,路經麻陽谷達坡站,特意停下來,看著那裡穿山而過的現代化鐵路和公路,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用手機通話,看著改革開放給麻陽谷達坡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感到無比欣慰,一種奇特的成就感油然而生。40年前,我在這裡,和我的連隊戰友,修過鐵路、建過橋梁、砌過涵洞,流過汗、受過傷,寫過鼓舞士氣的工地標語和快報詩文。也正是在這裡,到湘潭師範專科學校讀教育專業,開始了從體力勞動到腦力勞動的轉變,開啟了從體能貢獻到思想貢獻的人生征程。


      摘要
         我於1955年農歷七月二十六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鐵子坳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祖籍福建,但後來太爺爺帶著全家老小遷移,經江西省到湖南省,在湘潭縣安頓下來。爺爺陳會林排行第十一,當地人叫他陳十一老倌,以煙酒壇罐生意為生。在我不到3歲時,他就去世了,我對他記憶不多,也不深。我出生前,奶奶已經過世,我不知道她的名字,隻知道叫陳向氏。爺爺奶奶育有三子:陳正清、陳正定、陳正雲。二伯父陳正定未娶早逝,沒有後人。1959—1961年鬧饑荒時,大伯父陳正清全家老小逃荒到湖北省西大院農場。隻有我父親陳正雲帶著全家留在湘潭老家。 我外公許桂華個子高大,溫和慈祥,外婆很早去世後,他沒有再娶,而是一輩子守護著自己的獨生女。母親許秀英在我出生不久,就和我父親一起被派去修鐵路,因而外公帶著我,伯母帶著我弟弟。在三年困難時期,農民很苦,糧食不夠喫,農村時興“喫大鍋飯”,各家帶上飯盒到生產隊食堂打飯,按人定量,隻夠六七成飽。有一天,我從隊裡打飯回家,在翻越山坡時不慎摔倒,我帶著空飯盒哭著回家,外公見到我,不僅沒有罵我,反而笑著說:“有(當地方言,‘沒有’的意思)得事,外公再去隊裡要點飯給你喫。”他向隊裡講好話,要回來半碗飯,都給我喫了,而他自己以水煮白菜充饑。不久,外公離開人世,我放聲大哭,哭得很傷心,我那幼小的心靈,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感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難舍之情。 在我7歲以前,全家居無定所,經常搬遷,從鐵子坳搬到張家屋場,在張家屋場住了幾個月後,又搬到荷葉衝,在荷葉衝住了兩年多,1962年8月搬坳老家。此後,父母、東紅弟弟和我,一家四口纔算過上居有定所的生活。當時,在湘潭農村,家境看屋頂,有錢人家的屋頂蓋青瓦,次之的蓋柴,困難的蓋稻父母用修鐵路獲得的津貼,在老屋場地基上建了兩問房,一間臥室、一間灶屋,屋頂蓋的是稻草,牆是用沙、石、土築起來的。這種築㈣壁子屋不高,但鼕暖夏涼。 在新屋安居後,父母又生了四個孩子,其中有兩個夭折,留下兩個妹妹,大妹月娥1963年農歷正月出生,美蓮1968年農歷七月出生。父母對我、弟弟、大妹、都十分疼愛,他們希望我們同心協力,期待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有一天,我們按照父母的意願,在楠竹山的樂園照相館,照了一張“旗紅月美”的兄弟姊妹四人合影。父母看到照片,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興奮不已。 在我的童年時代,農村比較落後,條件差,鄉裡孩子夭折的很多。為了生存下來,很多父母都金、銀、銅、鐵、錫,或者龍、牛、石、江、山等硬朗的字來給男孩取名,我家周圍幾個生產隊裡,叫金伢子、鐵伢子、牛伢子、堅伢子和強伢子的男孩很多。我的小名叫龍堅伢子,這是父親帶我到“龍神爺”那裡討來的名字。離鐵子坳五六裡地,有一個林家廟,據說這個廟拆字算卦很靈驗。廟主見了我,反復打量後,跟我父親說我身體雖弱,但相貌旺,猶如“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如果取一個帶“龍”字的堅硬名字,就能夠安康多福。父親望子成龍心切,連聲說:“好,好,好,那就叫龍堅。”此情此景,此聲此音,我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但後來父老鄉親叫我龍堅時,我都很快答應,自覺開心。 由於家境困難,我小的時候身體發育不良,經常生病。7歲生日那天傍晚,我從田裡撿禾谷的穗子回家,感覺頭暈,眼睛也看不見,在跨門檻時突然跌倒,父親趕緊請來郎中。郎中診斷我得的是“雞毛眼”,即夜盲癥,說是嚴重缺乏營養導致的。他開了幾副藥,並要我多喫動物內髒,喫豬膽優選。從那以後,父親到圓十幾裡,不管哪家殺豬,他都會把豬膽買回來,用打濕的草著放人灶火灰中煨熟給我喫。我記得,好像喫了上百個豬膽後,我的夜盲癥好了。因禍得福,豬膽有明目作用,我到花甲之年,視力一直保持在1.2左右,不用戴眼鏡。真的很感恩父親和那個不知名的郎中,他們給了我明亮的雙眼,讓我既能在煤油燈下夜讀,也能遠望大千世界,洞察紛繁人生。 我家後面環山,樹木茂盛,雨天過後,山上可以收獲竹筍、蘑菇、桃油(桃膠)、地皮菌等。我經常到山上采摘,享受自然的賜予。初春的一天,我到後山采蘑菇,腳被蛇咬了,我趕緊回家。父親看見我的腳背青腫,急忙從屋檐上抓了一隻很大的蜘蛛,打來一腳盆清水,要我把腳放到腳盆裡。很快,蜘蛛爬到我的腳背上,將嘴上尖尖的“針”青腫處,大概半個小時後,它慢慢離開,嘴裡吐出綠色的蛇毒。不久,我腳上的青腫消退,父母臉上露出了笑容。這個用蜘蛛治蛇毒的土辦法,我一直銘記在心,深深感受到父輩對自然力量的認知,感受到自然對人類的恩賜。P2-5
      作者簡介

    陳東琪:1955年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經濟學博士。曾任經濟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副院長,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經濟所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從1983年發表經濟學論文至今,一直從事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發展,以及改革、發展戰略和宏觀政策的制定,建言獻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