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原茶路研究/中國商業文化遺產文庫孫建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978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148-1664
    【優惠價】
    718-1040
    【作者】 孫建國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ISBN】97875223077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ISBN:9787522307749
    商品編碼:1005571483583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10-01

    頁數:606
    字數:666000
    代碼:153

    作者:孫建國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中原茶路研究/中國商業文化遺產文庫
    作者:孫建國
    代碼:153.0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0-01
    ISBN:9787522307749
    印次: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明清時期,中原地區作為連接南北商道的重要樞紐,四通八達的水路陸路交通網絡、的地理區位和完備的郵驛體繫,使其成為萬裡茶路北上的必經之所。作為茶商集散之所的會館、關帝廟、市鎮等,是研究中原茶路的重要依據。同時,在“”的驅動下,中原茶路相關史料所具有的科研價值、文化遺存價值,以及中原茶路沿線所具有的旅遊開發價值和區域經濟合作價值吸引了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研究通過對商人販茶行路交通網絡、中原地代交通網絡路線、商人商貿活動、節點實地數據、明清宏觀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分析,並以史料為支撐,建成一個集數據資料整合和文化遺產於一體的中原茶路綜合的文化遺產文庫叢書。同時,本書意將應用於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助益茶路沿線節點的遺產保護,打造品牌文化,提升當地知名度,創造更強的影響力,對中原地區通過萬裡茶路融入“”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緒論

    節 研究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創新價值

    編 中原地區市場網絡構建

    章 明清時期中原地區商業網絡的構建

    節 中原地區集市的形成與網絡構建

    第二節 區域市場之農村集市網絡

    第三節 區域市場之商業市鎮網絡

    第二編 中原茶路考證

    第二章 基於《漢鎮至通灣茶葉轉輸成本賬》茶葉之路考述

    節 茶葉之路的問題提出

    第二節 民間文獻整理與研究:甄別、定位與歸戶

    第三節 茶葉轉輸:規程、碼頭與車腳

    第四節 歷史敘事及其論域延伸:數字中內涵與貨幣形態

    第三章 中原地區販茶行路路線考證

    節 萬裡茶道中原路線走勢

    第二節 中原地區茶葉貿易線路的復原——基於GIS技術支持視角

    第三節 黑茶貿易及對河南的影響

    第四章 宋代榷茶販路與市場發展

    節 茶葉的轉賣者市場

    第二節 茶葉的消費者市場

    第三節 茶葉的政府市場及繁榮發展

    第三編 中原地區茶路節點

    第五章 洛陽:萬裡茶道

    節 焦點彙聚:洛陽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茶路樞紐:商貿往來達四京

    第三節 晉商會館:山陝精英臺

    第四節 茶葉轉換:行商坐賈促繁榮

    第六章 山東聊城:運河明珠

    節 聊城歷史地理變遷與其區域樞紐作用

    第二節 聊城山陝會館建能分析

    第三節 聊城山陝商人的集聚與商業的發展

    第七章 山東濟寧:以贛商活動為中心

    節 明清時期贛商入濟寧的原因

    第二節 明清時期贛商在濟寧的商貿活動

    第三節 贛商對濟寧區域經濟社會的影響

    第八章 安徽毫州:以山西商人為例

    節 明清時期毫州水陸交通

    第二節 明清時期毫州藥材市場和山西商人貿易活動

    第九章 賒店鎮:萬裡茶道南船北馬分界線

    節 晉商“萬裡茶道”樞紐問題分析

    第二節 商人會館在南陽地區的建立

    第三節 萬裡茶道與南陽商人會館的節點支撐

    第四節 商人會館與區域經濟發展聯動

    第十章 周家口:中原茶路沿線市鎮興衰

    節 學術回顧及問題緣起

    第二節 周家口的興盛及原因

    第三節 周家口的衰落及原因

    第四節 中原茶路沿線局部中心市鎮區位對比

    第五節 周口港的復興及建議

    第十一章 北舞渡:填不滿的北舞渡

    節 北舞渡的歷史內涵

    第二節 市鎮興衰與市場構建

    第三節 商貿市場構建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第十二章 胡襄鎮:古商道上的遺珠

    節 胡襄鎮山陝會館的發現

    第二節 關於胡襄鎮的歷史地理學探討

    第三節 胡襄鎮山陝會館與晉商活動

    第十三章 大名府:古河道變遷與北方漕運重鎮

    節 古代河道的變遷特點

    第二節 大名府的環境變化因素

    第三節 環境變化對大名城的影響

    第四節 大名府成為商品貿易重鎮

    第四編 中原茶路遺產文化

    第十四章 開封的會館文化內涵

    節 “關廟合一”問題分析

    第二節 開封市鎮繁興與關帝廟建設的興盛

    第三節 開封的廟分布與捐贈人結構

    第十五章 明清山陝會館與河南經濟的發展

    節 河南山陝會館的建立

    第二節 山陝會館對河南經濟的影響

    第十六章 晉商茶規與遺產文化

    節 茶葉規程釋義及其界定

    第二節 茶規文本的種類與形式

    第三節 茶規文本中的內容與價值

    第十七章 垣曲盆地曙猿文化發展多層次研究

    節 曾經的曙猿文化焦點

    第二節 垣曲盆地——人類遠祖起源地

    第三節 垣曲盆地古商道

    第四節 文化資源多層次開發與研究

    第十八章 《恰克圖販茶歌》表現的茶路商人文化遺產

    節 以說唱本《恰克圖販茶歌》為例的具體討論

    第二節 清代“萬裡茶道”的主體性

    第三節 清代“茶葉貿易”的延伸:萬裡茶道與商業遺產保護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原茶路數據庫資料

    一、中原地區山陝甘會館數據資料

    二、中原地區驛站數據資料

    三、中原地區茶亭數據資料

    四、中原地區關帝廟數據資料統計

    五、河南地區集市

    六、碑刻資料部分

    七、調研照片部分

    後記


      摘要

    章明清時期中原地區商業網絡的構建

    古代河南在歷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是農耕文化屬性強烈的一個區域;同時作為“萬裡茶道”南船北馬的過渡區域、水陸轉換的對接點,也充當南北經濟的交換區域。明清時期伴隨以開封、洛陽為中心的水陸交通體繫的建立,中原地區成為北方經濟走向發達的代表性區域。作為本課題研究基礎理論分析部分重要內容,選取清朝河南地區作為區域市場網絡的研究對像,運用空間分析法、歷史歸納法與歷史比較法,基於以中心地理論為基礎的區域市場體繫理論、新興古典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理論、格雷夫歷史比較制度理論,探究了清朝河南區域市場網絡的特征以及形成規律,並據此得到現代河南區域市場發展的借鋻經驗。

    考察清朝河南區域市場網絡的特征,以施堅雅在晚期衡量聚落在經濟一般重要性的三個指標為參考②,對中原地區農村集市的時空分布、商品種類、廟會等市場要行分析,對商業市鎮的水陸交通、商品貿易、商人活動、金融資行研究,根據商人會館碑刻資料中的捐資明細對市鎮的市場規行估計,並根據市場規模將清朝河南區域市場網絡劃分為基層市場、中間市場、中心市場。在中心市場內,區域性中心市鎮周口、朱仙鎮、賒旗(賒店),與轉運的能力強,他們在運輸網中分別是豫東、豫中、豫南的大型集散樞紐,也是接連外省、外國的轉運中心;在中間市場內,地方性中心市鎮洛陽、開封、荊子關、清化鎮、北舞渡,與轉運的能力較強,在運輸網中屬於中型集散樞紐;在基層市場中,農村集市提供基礎的作用,能很少體現,在運輸網中處於末端。

    從新興古典經濟學的交易費用理論視角來看,一方面,清朝河南的商業交通、商人貿易、商業組織制度,共同作用於市場網絡的形成過程。另一方面,消費者出於降低交易費用的目的,會產生對市場的分級需求,市場分級會造成分工專業化的限制,這種分級需求與分工專業化限制共同作用,終形成了上述三級市場,即在清朝河南區域市場分級網絡中,居民與鄰村的貿易伙伴在基礎市場農村集行交易,與鄰州縣的貿易伙件在中間市場址方行中擊鎮講行交易,與鄰省的貿易伙伴在中心市場區域性中心市行交易。

    節中原地區集市的形成與網絡構建

    一、相關理論

    (一)以中心地為基礎的區域市場理論1.中心地理論

    1933年,克裡斯泰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論。中心地是指能對其周邊區域提供服務且售出商品的一個地域範圍,大多在地理空間上居於其所服務區域的中心部位。中心地理論是指城市作為周邊地區提供商品與服務的地理位置中心,根據該中心能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級別,城市之間會形成一種規則且等級均勻分布的關繫,同一等級的中心地在地域上呈均勻分布的狀態。

    中心地理論有如下基本假設:自然環境方面,假設區域是一個均原,不存在自然地形差異和人工障礙;資源配置方面,假設區域給充足,且分布均勻;交通運輸方面,假設區域內運輸條件無差異,每個方向的交通費用一致;交易範圍方面,假設區域內經濟活動可在音的方向發生;購買力分布方面,區域內居民及其購買力是連續均分的分布,無地域差異;消費者是理性經濟人,消費行的經濟活動遵循“短距離原則”,具有空間上的合理性。

    ……


      作者簡介

    孫建國博士,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日本東京大學特聘教授,日本大阪產業大學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管理學,擅長理論經濟學經濟史分析、中日比較分析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文12篇,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主持服務地方經濟橫向課題6項,靠前合作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項5項,出版個人專著6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