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典型傳統牧區產業結構研究苗靜中國經濟出版社9787513632508 經濟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20-464
    【優惠價】
    200-290
    【作者】 苗靜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ISBN】97875136325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ISBN:9787513632508
    商品編碼:10049939970169

    包裝:平裝
    開本:小16開
    出版時間:2020-10-01

    頁數:212
    字數:null
    代碼:59

    作者:苗靜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典型傳統牧區產業結構研究
    作者:苗靜
    代碼:59.0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0-01
    ISBN:9787513632508
    印次:1
    版次:1版1次
    裝幀: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傳統牧區的面貌發生了的大變化。本書主要對典型傳統牧區——內蒙古33個純牧業旗市的產業結構展開研究,探70年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規律,分析其產業結構的動力因素,結合能區定位評價產業結構的效果,審視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提出未來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方向,以實現生態保護、牧民增收和牧業旗市經濟發展“三贏”。

      目錄
    1 引 言

    2 典型傳統牧區產業結構的理論依據

    3 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分析

    4 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影響因素分析


    5 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的效果評價

    6 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調整與政策建議


    7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索 引
    後 記

      前言

    序言

    我出生於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那裡碧草茵茵,水草茂盛,草坦潤澤。每年七八月間,遼闊的草原,碧空萬裡,花香撲鼻。草原的要數“干枝梅”,被譽為草原上凋落的花。火紅的山丹花,開放在綠色的海洋中。百合、銀蓮花、龍膽、蒙古百裡香、金蓮花五顏六色,把大草原裝點得愈加美麗。久負盛名的白蘑,草原河旁、沼澤、草甸大量生長的黃花菜美味可口。草原遍地是牛羊,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連老舍先生都情不自禁地贊美:“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但是後來,草原生態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再難見到齊腰的碧草,曾經隨處可見的黃羊、狼群,而今早已不見蹤影。呼倫湖邊大面積的蘆葦和濕地漸漸消失。工礦業使草原整體景觀被大面積毀壞。廢棄的露天尾礦、開采區的垃圾堆、雜亂無章的建築物、工礦區的生活垃圾將原本穩定的自然景觀格局打亂,一個個巨大天坑土堆赫然人目,讓人心生悲涼。這並非個例,其他草原牧區同樣如此。

    2012年,我有幸成為蓋志毅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牧區研究工作,心繫牧區發展,足跡遍布內蒙古大草原。一方面深受導師影響,另一方面兒時草原情結猶在,我便踏上了牧區研究之路,開始思索牧區究竟該怎樣發展,纔能實現生態保護、牧民增收和牧區經濟發展“三贏”。合理的產業結構是經濟發展的源泉,是人民生活提高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保證。基於此,我便以典型傳統牧區——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和調整作為本體展開研究,通過梳理自1947年以70年的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歷程,探尋其規律,對產業結構展開實證分析,挖掘產業結構的動力因素,從經濟和生態兩個方面評價其效果,審視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成因行深刻反思.並提出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的方向和調整建議,以期實現生態保護、牧民增收和牧區經濟發展“三贏”。

    我業結構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以邊疆牧區為題的專著卻鳳毛麟角。與一般地區相比,邊疆牧區因地緣性、民族性、生態性,成為極為特殊的一類區域經濟體。雖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不同區域的產業結構問行了研究,但是以生態性和民族性特點十分顯著的傳統牧區產業結構作為研究對像的成果卻少之又少。從時間跨度上看,本書整理了70年的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變遷的歷史數據資料,形成了對33個牧業旗市產業結構規律的科學認識。然後將產業結構理論運用到33個牧業旗市,通過對產業結構的測度分析、客觀評價,引發產業結構理論在33+牧業旗市是否同樣具有普適性的思考,從中審視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產業結構理論的不足之處。書中運用綜合指標法對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所處的工業階行判斷尚屬。這些可以稱為傳統牧區產業結構研究的,借用蓋志毅教授之言:“則意味著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調研,意味著更為艱巨的勞動!”

    改革開放後,傳統牧區的面貌發生了的大變化,未來傳統牧區有可能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對於未來傳統牧區的發展,本書提出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傳統牧區的草原能和草原生態經濟價值是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從草原能中衍生出來的生態經濟價值十分巨大,遠遠超過了草原自身的經濟價值,這纔是牧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任何經濟行為都必須以保護環境和生態為基本前提。唯有這樣,纔能實現生態保護、牧民增收和牧區經濟發展“三贏”。願我們的牧區永遠“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願我們的牧民生活富足、笑靨如花。作為一個心繫傳統牧區發展凡工作者,我願繼續投身於傳統牧區發展的研究中,為傳統牧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凡的事,安安靜靜地做凡的事,腳踏實地去做。凡,卻美好。是為序!

    苗靜

    2020年3月於呼和浩特寓所



      摘要

    pan>引言

    pan>.pan>研究背景與意義

    pan>.pan>.pan>研究背景

    我國共有五大傳統牧區——內蒙古牧區、牧區、青海牧區、牧區和甘肅牧區。其中,內蒙古牧區居五大傳統牧區之首。傳統牧區因其民族性、地緣性、政治性及生態性等顯著特點,成為我國比較特殊的一類區域經濟主體。如果按牧區的行政建制劃分,我國現有牧業旗縣(市)264+,占全部縣域數的12_8%,東中部和東北地區有牧業旗縣(市)36個,占13.6%。西部地區有牧業旗縣(市)228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青海等省份,占全國牧業旗縣(市)的86 4%。其中,內蒙古牧區含33個純牧業旗市和2pan>個半牧業旗縣(市),合計54個。

    33個牧業旗市是內蒙古牧區典型的純牧業旗市,蒙古族人口約占內蒙古牧業旗縣(市).3%。在長達4200公裡的內蒙古自治區邊境線上.共有20個邊境旗,而33個牧業旗市中就有15個,屬於典型的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邊境旗,是地緣政治學應該關注的地緣關繫敏感地帶。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一樣,33個牧業旗市也存在不同利益主體的矛盾。因此,和諧牧業旗市的構建,關乎民族團結和政治安定。

    33個牧業旗市經濟發展極衡,生值排位的鄂托克旗是後一位的阿拉善右旗的15.8倍。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的東烏珠穆沁旗是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的科爾沁右翼中旗的3.3倍。33個牧業旗市在內蒙古102個旗縣(市)中,生值排名在前50的隻有1pan>個,而且名次居後者占多數。33個牧業旗市牧民生活貧困,內蒙古共有貧困旗縣3pan>個,33個牧業旗市中就有10個。可以說,牧民增收脫貧直接關繫到牧區的繁榮穩定和經濟社會的良性循環,更關乎國家問題。

    33個牧業旗市的草原能和草原生態經濟價值是的,具有不可替代性。33個牧業旗市草原面積約6300萬公頃,占整個內蒙古草原面積的92%。草原作為陸地上第二大生態繫統,具有強大的水土保持和抵御風蝕能力,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還發揮著氣、固碳釋氧、存儲碳等能。從草原能中衍生出來的生態經濟價值十分巨大,遠遠超過了草原自身的經濟價值。草原孕育著的草原文化,並與遊耕文化、農耕文化共同組成了我國經濟文化區的三大類。草原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崇尚自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兼容並蓄的文化,因草原文化自身的性,衍生出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點,這是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轉變的關鍵,也是牧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草原生態經濟價值的重要性要求我們,必須保護草原,保護草原生態繫統。草原的生態經濟價值纔是牧區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任何經濟行為都必須以保護環境和生態為基本前提。2012年內蒙古33個牧業旗市被定位為我國重要的能區,其生態地位可見一斑。

    曾經強勢的中原農耕文明衝擊著遊牧經濟,遊牧草原畜牧業逐漸定居化,並朝著集約化、規模化、大眾化方向。濫墾過牧使內蒙古草原生態繫統受到極大破壞。從2000年開始引入環境政策,惡化態勢雖有緩解,但惡化趨勢還未得到遏制。2015年《全國草原生態監測報告》分析顯示,草原生態繫統仍然不夠穩定,比較脆弱,極易受到降水等氣候因素及利用方式的影響,草原生態距全面恢復的目標仍有一定距離。……


      作者簡介
    苗靜,1978年生,山度人,經濟學博士,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內蒙古農村牧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基地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與保險、農牧區經濟與政策、產業扶貧。出版專著、教材2部,在《內蒙古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文21篇。主持項目6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1項、省部級3項。4次參與國家社科項目研究,1次參與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次參與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前期重大課題,2013年參與《呼倫貝爾市縣域經濟發展規劃》(2012—2017)項目,並被呼倫貝爾政府采納。曾獲得內蒙古自治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優秀獎。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