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農業生產責任制的演變 經濟 賈艷敏著 江蘇大學出版社 9787811301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209-304
    【優惠價】
    131-190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3010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
    ISBN:9787811301038
    商品編碼:69605824695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9-08-01
    頁數:353

    代碼:40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農業生產責任制的演變
    作者:賈艷敏著
    代碼:40.0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811301038
    印次:1
    版次:1
    裝幀: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九章,內容涉及新中國農業集體化運動的制度淵源、新中國農業集體化的實踐、農業合作化時期的包工包產和包產到戶、“大”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包工包產到戶、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體制的調整等,可供相關讀者閱讀學

      目錄
    第一章 新中國農業集體化運動的制度淵源
    第一節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農業集體化的理論
    第二節 前蘇聯關於農業集體化的理論和實踐
    第二章 新中國農業集體化的實踐
    第一節 新中國農業集體化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 新中國農業集體化的歷程
    第三章 農業合作化時期的包工包產和包產到戶
    第一節 初級社時期的包工包產責任制
    第二節 社時期生產管理上的嚴重問題
    第三節 包工包產和包產到戶的興起
    第四章 “大”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包工包產到戶
    第一節 人民公社體制在生產管理上的缺陷
    第二節 人民公社體制調整中包工包產到戶的再次萌發
    第三節 廬山會議後對包工包產到戶的批判
    第五章 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體制的調整
    第一節 “大”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災難性後果
    第二節 農村人民公社“六十條”的制定
    第六章 包工包產到戶的再次出現
    第一節 各省不同形式的生產責任制
    第二節 萌生於宿州農民開荒的“責任田”
    第三節 風雲突變——關於包產到戶的爭論和批判
    第七章 “大寨”成為全國農業發展的模式
    第一節 對“單干風”一步批判和集體經濟的典型——大寨的崛起
    第二節 大寨的生產管理和分配模式——大寨工
    第三節 “農業學大寨”運動及其後果
    第八章 “大包干”——當代農村改革的前奏
    第一節 “”結束後農村的破敗
    第二節 安徽、四川農村改革的啟動
    第三節 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大包干到戶
    第四節 安徽農村改革試驗的阻力
    第九章 “大包干”在全國的推廣
    第一節 “大包干”引起的全國大爭論
    第二節 “大包干”的推廣
    第三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帶來的巨大效益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去年8月,江蘇大學出版社邀我主持編寫一套新中國農村發展60年的叢書,力求體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發展的整體面貌,希望我盡快拿出總體設想和具體的編寫計劃。經過陸續的幾次洽談和商榷,編寫與出版計劃均順利地落實了下來。中國是具有悠久農業文明的人口大國,農民是中國人口的主體,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穩定是全社會穩定的關鍵,應該說這是人們理解中國社會和歷史的三個正確的視點。也許,今天這三個視點仍然具有相當的正確性。新中國農村的發展,雖然至今纔60年的時間,但卻是自古以來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它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第一,農村的土地關繫,在這個階段發生過,並且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在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度裡,土地關繫是所有社會關繫的主軸。自春秋時期土地私有化以來,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漸成為中國沿襲不變的基本的土地形態,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纔開始動搖。1950年前後的短短7年中(包括1949年前的3年多時間),全國範圍行了土地改革,2000多年的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被摧毀。這個變革,其深刻的社會意義,至今還有解讀的空間。


      摘要
    1953年2月提出的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中心內容是“一化三’改”,即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同年12月發布的《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傳提綱》對總路線作了解釋:“小農經濟是分散的和落後的,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土地是分成小塊經營的,農具還是古老的,耕耘靠人力和畜力,無力采用農業機器和新的耕作制度,收獲量低,不能很快擴大耕地面積和提高產量。”“這種建立在勞動農民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上面的小農經濟,限制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和工業化事業對糧食和原料作物日益增長的需要,它的小商品生產的分散性和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不相適應,因而這種小農經濟和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之間的矛盾,已隨著工業化展而日益顯露出來。”“必須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來逐步改造我國的農業,使我國農業由規模狹小的落後的個體農到規模巨大的的集體農業。”“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必須經過合作化的道路。”
    此後,對這種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同時並舉的思想又作了多次表述,而且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堅定。“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不能離開農業合作化而孤立地行的。知道,我國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生,現在是很低的,而國家對於這些物資的需要卻是一年一年地增大,這是一個尖銳的矛盾。如果我們不能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基本上解決農業合作化的問題,即農業由使用畜力農具的小規模的經營到使用機器的大規模的經營,包括由國家組織的使用機器的大規模的移民墾荒在內,我們就不能解決年年增長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的需要同現時主要農作物一般產量很低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就會遇到絕大的困難,我們就不可能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