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正版 4冊 認真穿好每+怎麼穿都很美+越穿越搭+穿搭黃金法則:10條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192-1728
    【優惠價】
    745-1080
    【作者】 馬熒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622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62292
    商品編碼:10034630621294

    開本:32
    代碼:175
    作者:馬熒晗


        
        
    "

    3813584d1b3d1beb.jpg90238802d55ddd07.jpgc763d01ffe8a41e2.jpg

    產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論語別裁 全2冊
    作 者:
    ?南懷瑾
    代碼:
    ?98.00
    ISBN號:
    ?9787309131208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開本:
    ?16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17-8-1
    印刷日期:
    ?2017-8-1
    編輯
    南懷瑾先生旁征博引,撚提古今而撰成的《論語別裁》,是關於《論語》的講演錄。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尤為新穎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這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別具一格的。
    內容介紹

    ?

    南懷瑾先生旁征博引,撚提古今而撰成的《論語別裁》,是關於《論語》的講演錄。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尤為新穎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這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別具一格的。

    作者介紹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出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家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臺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南懷瑾先生在臺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裡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

    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富,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合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撚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目錄
    目錄
    學而
    三言四語
    語文的變與不變
    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被忽視的道家
    三家店賣的是什麼
    冤枉的一打
    再論《論語》
    學而有何樂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誰來了解你
    愛與罪
    孝道是這樣一個東西
    禿頭的十字架
    誰能忘情
    花言巧語
    三面鏡子
    可愛的小學生
    呂端大事不糊塗
    飲食男女
    沒有朋友的上帝
    種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經
    善知識與惡知識
    老鼠生兒的孝道
    無所適從的禮俗
    上帝的外婆是誰
    《三國演義》的幕後功勞
    多纔多藝的子貢
    詩的人生

    為政第二
    孔子不談政治
    大政治家的風範
    星辰知多少
    劉備上了曹操的當
    從臺風了解人生
    聖人也勢利嗎?
    悠美的情歌
    詩的偉大
    窮哉法治
    孔子的自剖
    車上的一課
    以孝治天下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晚娘面孔難為人
    孔子也會看相
    是什麼東西
    異端與偏激
    由養士到考試
    天下英雄入彀中
    千裡求官隻為財
    治國難!齊家更難!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禮樂衣冠
    泰山之旅
    志在春秋
    秉筆直書罪罪惡惡
    承讓領教
    淡泊以明志
    窮源溯本
    心香一瓣誠則靈
    拍灶君的馬屁
    量力而為謙虛好學
    儒冠錯換八卦袍的諸葛亮
    孔子的換心術
    追的哲學
    傳統歷史上的精神堡壘
    責備賢者
    敲響了的活禮樂
    衰世的通病

    裡仁第四
    那“仁”卻在燈火闌珊處
    月是故鄉明
    照臨萬類的仁道
    兼收並蓄見仁心
    了知生死不相關
    富貴不淫貧賤樂
    敝屣功名尊道義
    孔子四字禪
    吉光片羽稍縱即逝
    仁義值千金
    孝子仁人不二門
    仁者之言

    公冶長第五
    孔子選女婿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立己易立人難
    孔子要出國
    孔門弟子畫像
    吾愛吾師
    手倦拋書午夢長
    人到無求品自高
    推己及人難又難
    孔門文武事功的二子
    蓋棺成定論
    名臣的典範
    玩物喪志
    進退揖讓之問
    濯足滄浪哪得清
    想得太過了
    難得糊塗
    不如歸去
    一樂也的對話

    雍也第六
    閑置纔
    當皇帝的能受氣
    周富濟貧
    天生我纔必有用
    各有千秋
    爵祿不能移——閔子騫
    李斯的老鼠哲學
    不在愁中即病中
    學問的鴻溝
    知人之明
    功成身退
    聖人也有牢騷嗎?
    百無一用是書生
    人性的基本問題
    還是老虎可愛
    樓下黃金樓上人
    我誤聰明
    政治與宗教
    不在山水之間
    變了形的文化樣品
    君子可欺以其方
    衝冠一“路”為紅顏
    此事古難全

    述而第七
    一肩挑盡古今愁
    夢中的憂樂
    道德仁藝
    孔子的學費問題
    刺激和誘導的教育法
    千古艱難死
    男兒到此是英雄
    南面王不易也
    進步和退步
    聰明人的玩具
    謙虛和自信
    時衰鬼弄人
    虛字文章實事知
    孔子的行誼
    同姓不婚的優生學
    生活的藝術
    凡聖之分
    祈禱是求救的信號
    要愁哪得工夫
    光風霽月

    泰伯第八
    薄而不為
    貴為天子而友布衣
    無愧平生事大難
    馮道的故事
    學問深時意氣平
    臨大節而不可奪
    怎樣纔算知識分子
    文章自己的好
    愚民政策
    社會動亂之源
    知人於微
    求學的目的為什麼
    入山唯恐不深的隱士
    秀纔未必知天下事
    文化復興運動
    三代之治
    民主乎?專制乎?
    大禹和墨子

    子罕第九
    利害交關的生命意義
    歷史文化先驅
    禮的變態
    良冶之門多鈍鐵
    古之學者為己
    行為心理學
    不見頂相
    見與師齊減師半德
    大丈夫當如是乎?
    解脫生死
    賣不出去的無價寶
    不落醉夢中
    水流花謝兩無情
    女人未必皆禍水
    學而有成之難
    勿輕後學
    高帽壓人低
    意氣凌雲..
    三達德的重心
    聖人之道與纔

    下冊
    先進第十一
    半部《論語》
    素樸的美
    知人論事
    聽話的顏回
    孝子閔子騫
    纔命相妨的顏回
    不問蒼生問鬼神
    生命的幽默
    孔門弟子的素描
    言語的藝術
    子路的琴學入門
    低昂失律的資質
    儒家四相
    顏回的空子貢的有
    不著痕跡的善人
    應機施教
    死有重於泰山
    歷史人物典型的塑立
    從政與求學
    力挽狂瀾的子路
    謙謙君子的冉求
    性天風月
    春風化雨

    顏淵第十二
    天人合一
    靜的修養
    乾坤馬一毛
    大光明與復禮
    無所住心
    身非我有
    夢幻空花非真無
    頓悟與漸修
    司馬牛的問題
    四海之內皆兄弟
    自知者明
    眾志成城
    內外兼修之謂美
    歷代興衰的趨勢
    繼絕傳薪
    書畫琴棋詩酒花
    喫飯大如天
    知人易自知難
    相對的人為政治
    能平不平的子路
    理難清
    之不易
    上不正下便歪
    風吹草動
    聞人與賢達
    修養上的三岔路口
    樊遲問“知”“仁”
    交友的藝術

    子路第十三
    先天下之憂而憂
    纔難
    孔子要正什麼名
    問舍求田
    鬥屋升基之爭
    政治.經濟.文化
    仁德須加累積成
    正己而後正人
    閑話一句
    風頭主義的英雄
    畫龍點睛
    是不是——士
    有恆為成功之本
    鄉願之見
    國防

    憲問第十四
    俠隱中人——原憲
    名利濃於酒
    隱痛詩人——吳梅村
    草澤中自有經綸
    狼虎叢中安身
    度德不量力
    愛裡生害
    為政難做人更難
    不學謂之貧
    識人難識己更難
    全纔——智.清.勇.藝.禮
    疑假疑真
    挾兵自重
    管鮑之交難
    死生亦大矣
    人盡其纔
    為正義而言
    風雲際會
    為誰讀書
    稱職的使者
    宿將還山不論兵
    思無邪
    智.仁.勇
    待人接物
    夫子何為者
    報怨與報德
    存心自有天知
    入山未必心安
    大隱市朝
    收場不易
    不合時宜
    聖人頭痛的事
    急功近利之徒

    衛靈公第十五
    又說一貫
    使節的信條
    長安居大不易
    夏歷與過年
    時空問題
    英雄無奈是多情
    精神失落的病態
    反求諸己
    多為別人想一想
    毀與譽
    出入無車少馬騎
    小忍與大謀
    幾人憂道不憂貧
    器小易盈
    燙手的山芋
    花果枝葉

    季氏第十六
    興滅繼絕
    族姓的家譜
    孔孟曾顏的通天譜
    紅藍畫線鬼哭神號
    傳統歷史的資料
    侵略者的遁詞
    老虎出籠珠寶完蛋
    孔子與冉求政略的論辯
    先知的預言
    朋友之道
    說話難難說話
    誰人肯向死前休
    怕的哲學
    學問的條件
    詩禮傳家
    稱呼的禮節

    陽貨第十七
    陽貨的火腿
    《三字經》與孔子
    孔子與子路唱雙簧
    正反相依
    重論詩教
    面壁而立的悲嘆
    禮樂的基本精神
    擺虛架子
    古老文化社會的通病
    患得患失
    今古人物論
    法爾如是
    手揮五弦目送歸鴻
    愛的回報——孝
    麻將的學術思想
    男人與女人

    微子第十八
    隱士與歷史文化
    眾鳥高飛盡
    王不留行
    江山與美人
    鳳凰離亂不如雞
    處處關津處處寒
    如此風波不可行
    窮達行藏
    時衰鬼弄人
    周公遺訓

    子張第十九
    有容德乃大
    雕蟲小技大有可觀
    學問無盡歲月難留
    體相圓融用之不窮
    交淺不言深
    大行與小節
    學與仕
    辦喪事不是演戲
    難能可貴
    繼往開來
    法律不外人情
    成敗論英雄
    聖人無常師
    宮牆外望
    聖人心日月
    欲贊無詞

    堯日第二十
    歷史文化的重心——公天下
    天人合一的氣數
    辨中邊論
    禹分九州
    周重九鼎
    上古的政治經濟
    人治法治並重
    承先啟後
    養生送死無憾
    從政典範論
    四惡
    學至三知的結論
    鄉黨第十
    《鄉黨》的歇後語

    附錄
    孔學新語自序
    孔學新語發凡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學而

    三言四語

    現在各大專學校的學生,有一個新稱號——“三四教授”。假如我們看見一位不認識的教授,想知道這位老師是教什麼的,往往被詢問的同學會說:“哦,三四教授。”這句話含有輕視的意思。所謂“三四教授”就是教三民主義、四書五經的教授。他們在學校
    裡是沒有人看得起的,同軍訓教官一樣,被學生另眼相視,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八、九年前,和一位國立大學教書的朋友談起,問他怎麼搞的,教得學生對三民主義如此反感?他說這件事沒有辦法。我認為不是沒有辦法,表示願意代他教幾個小時。後來有個機會,一位某大學的學生要我去參加他們開會,他說他們要開會討論“中國文學的再革命”,?
    聽到這個題目,我說:“你們要搞這個東西?!我晚上來看看!”?
    我約了那位三民主義教授一起去參加。參加開會的都是調皮學生,他們激昂慷慨,說了一大篇話,要我講話。我就告訴這些同學們,首先應該了解“革命”是什麼意思。這所大學是國立的學府,在這裡的青年知識分子,對它的意義不能不懂,要知道“革命”一詞,出於我國老著作之一的《易經》,然後講了許多理由。
    我說,譬如中國文學自“五四運動”以來,由舊的文學作品改成白話文後,有什麼功用呢?幾十年來親眼所見,中國的教育普及了,知識普遍了,對世界知識的吸收力增加了,無可否認,這些對於國家的進步有貢獻。但是對於中國文化,卻從此一刀斬斷了。什麼原因呢?中國文化庫存裡堆積的東西太多了,幾千年來的文化都藉著古文保留著。至於接受白話文學教育的人們看不懂古文,當然就打不開這個倉庫,因此從中國文化的立場看,就此一刀攔腰斬斷了。
    你們現在講文學再革命,講白話文學,我們先要知道為什麼要推行白話。在“五四運動”前後,一般人認為救這個國家,必須吸收新的知識,尤其要融會古今中外的學術文化,於是老牌留學生到外面一看,任何國家的語言和文字都是一致的,因此認為中國所以不進步,是文字工具害了我們,尤其四書五經“子曰、孔子曰”一塌糊塗,非把這個打倒不可,所以提倡了白話文。

    語文的變與不變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我們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雖然現在的文字和語言是合一的,但是語言大約三十年一變,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書籍,除非專家,否則是莫辨雌雄。
    我們中國的老祖宗曉得語言和時代是要變的,所以把文字脫開了語言,隻是用很短的時間,經過二三年的訓練就會寫出來,這個文字就單獨成為一個體繫,表達了思想。因此這種文字所保留下來的幾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幾千年以後的人看來,如面對現在,沒有阻礙,它對於國家有什麼錯誤呢?沒有錯。隻是因為教育不普及,大家對於這個國文的修養沒有學好。當時提倡“五四運動”的部分人士,求進之心是對的,在學問修養上,老實講,還有商量的必要,於是這一文學革命就出了問題。
    舉例來講,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廁所,我們小時候叫“出恭”,後來叫“解手”,現在叫“上一號”了,看看幾十年來,變了好多。因此,我們翻開資料,對“五四運動”前後的白話文,現在看來,簡直不通;到了現在的文章,說它不好嗎?真好。好嗎?文章看完了,價值也完了,多半沒有保留的價值。將來怎樣演變還不知道,所以你們為什麼要文學再革命,我就不懂。
    因此,文學革命,我沒有資格講,你們也沒有資格講。為什麼呢?如果古文、四六體、作詩、填詞,都能露一手,然後發現這種文學有毛病,這纔有資格談革命。現在你們連“命”都還沒有,還“革”個什麼呢?你們還有文學革命的資格嗎?
    我這番話一講,他們聽傻了。這個會後來也就搞不成了。無形中也把大專院校中這個小風波平息了。因此,我告訴那位教三民主義的朋友,一定替他教幾個鐘點課,因為大學生中,信仰堅強的固然很多,而對三民主義頭痛的也大有人在。後來我去替這位朋友講課,起初不講三民主義,而講中國文化與中國思想演變的原因道理。分析自上古到現在為什麼變得這樣,演變到後來,所以纔有我們國父的三民主義出來,問同學對不對?對!有沒有價值?有價值!所以要讀三民主義,讀了以後再加批評都可以,不能盲目地不去看它,就說這個三民主義是黨八股。黨八股你懂不懂?不懂就不能隨便批評。這一來,引起他們讀三民主義的興趣了,這是我所經歷的故事。

    ............


    ^_^:9b185553baf282cca0c4296e85e5c620


    ^_^:d334e8a570d14465c37975ca1d994f28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