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兒童青少年社交心理學 榮文婷 西苑出版社 9787515107813 心理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78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7813
    商品編碼:1002715737655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1-01

    頁數:264
    字數:178.0
    代碼:49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兒童青少年社交心理學
    作者:榮文婷
    代碼:49.8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1-01
    ISBN:9787515107813
    印次:1
    版次:第1版
    裝幀: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參考書”,將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加以呈現。作者是一個知識的整理者,將多年以來學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思想觀點,整理、傳遞給家長,幫助家長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直擊孩子社交問題的關鍵。作者還是一個分享者,將自己多年遇到的與孩子社交有關的事件描述、呈現給家長,把經驗、感觸與家長分享,讓家長能夠具體把握孩子的社交現狀,以充足的準備應對孩子的社交難題,幫助孩子發揮性格優勢,養成社交能力。

      目錄
    第一章 抓住孩子社交發展的關鍵期

    第一節 衝你微笑:嬰兒期的社交 002

    第二節 自我意識的覺醒:敲響社會性的前奏曲 008

    第三節 樂於分享:親社會屬性帶來友誼 014

    第四節 泛泛之交:幼兒時期的友誼 020

    第五節 同一性:青春期社交重要的一課 026

    第六節 自尊與自我:看清自己纔能找到朋友 032




    第二章 家庭:孩子第一個社交圈

    第一節 誰養育了受歡迎的孩子 040

    第二節 是兄弟也是朋友:家有倆娃的相處之道 046

    第三節 假想伙伴:孩子幼年的陪伴者 051

    第四節 玩中學:親子遊戲在社交中的重要角色 057

    第五節 志同纔能道合:幫孩子敲開友誼的大門 063

    第六節 家長:請讓孩子遠離溝通 069

    第七節 孩子對不起,媽媽也“認生” 076




    第三章 學校:叢林裡的生存法則

    第一節 幼兒園:叢林生活的初體驗(上) 084

    第二節 幼兒園:叢林生活的初體驗(下) 090

    第三節 校園裡的社交潛規則 095

    第四節 那些以貌取人的友誼後來都怎麼樣了 101

    第五節 異性之間該不該存在友誼 107

    第六節 被排擠的“優等生” 113

    第七節 成為“被接納”的孩子 120

    第八節 朋友以上,戀人未滿 125

    第九節 亦正亦邪:社交媒體與孩子面面觀 131




    第四章 性格與社交

    第一節 性格是把雙刃劍 140

    第二節 外向的孩子也有社交焦慮癥 146

    第三節 內向的孩子也有社交法寶 154

    第四節 孤獨的成長 160

    第五節 自卑的孩子 166

    第六節 被動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172

    第七節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177

    第八節 孩子不是膽小鬼 183




    第五章 影響社交的關鍵因素

    第一節 情緒:滋潤孩子友誼的土壤 192

    第二節 溝通:最需要示範的社交技能 202

    第三節 將心比心:看見他人,纔能快樂自己 208

    第四節 積極溝通:家長和孩子都受益的表達 214

    第五節 傾聽是一門藝術 220

    第六節 衝突宜解不宜結 227

    第七節 學會說“不”:劃清友誼的界限 234

    第八節 友誼在誠實與謊言間自由走動 239




    結 語 244

      編輯推薦

    作者專業

    本書作者榮文婷是心理咨詢師,10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研究經驗,曾發表多篇教育專著。


    內容全面

    6大發展時期、8個關鍵影響因素、38個真實社交難題、16種典型教育法則,幫助家長培養出自信又合群的孩子。


    剖析深刻

    引用眾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專業理論,緊抓兒童青少年社交發展關鍵期,呈現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規律,剖析影響兒童社交能力的各個因素。


    實用性強

    從家庭和學校和孩子性格3方面出發,作者將多年所遇與孩子社交有關的事件呈現給家長,把經驗與家長分享,提供幫助孩子培養社交力的具體策略。




      媒體評論
    作者專業
    本書作者榮文婷是心理咨詢師,10年兒童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研究經驗,曾發表多篇教育專著。
    內容全面
    6大發展時期、8個關鍵影響因素、38個真實社交難題、16種典型教育法則,幫助家長培養出自信又合群的孩子。
    剖析深刻
    引用眾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專業理論,緊抓兒童青少年社交發展關鍵期,呈現孩子社交能力發展的規律,剖析影響兒童社交能力的各個因素。
    實用性強
    從家庭和學校和孩子性格3方面出發,作者將多年所遇與孩子社交有關的事件呈現給家長,把經驗與家長分享,提供幫助孩子培養社交力的具體策略。

      前言
    我是個內向的人,從小就是。是有了外向的孩子做對比後,我更能看清自己是有多內向。從懷孕起,我就能感受到這個小生命的活力——在肚裡子的他活潑好動、一刻不停歇,超聲檢查做了三次,纔拍到他頑皮地舉著手、蹬著腿的照片。\u0007 出生1周左右,他的小嘴就喜歡發出嘟嘟嘟的聲音,舉著小手,跟我們交流。幾個月大時,我推著他走在路上,他見到喜歡的人,就會發出嗚嗚的聲音,揮著小手,示意我們湊上前去。這時,他就會嬌羞地笑一下,然後一邊伸出他的小手,一邊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與人搭訕。再大一點兒,他玩得高興、喫得開心時,會發出興奮的尖叫,會開心地到處爬來爬去,或者跑、跳,見到人就會主動招手、打招呼、微笑……\u0007 而這些我至今都做不到。我能回憶起來的童年,都是安靜的、緩慢的、獨自一人的,如安靜地彈琴、畫畫、過家家、看電視。6歲前,我沒有去過幼兒園,一直跟著姥姥長大。姥姥很愛干淨,又把我照顧得很仔細,所以,我也很少在院子裡跟其他小朋友玩,除了自家的表妹,沒有玩伴。我就讀的小學是全市的學校,班級又是學年的班級,我們班有80多個孩子。而我的小學生活卻是寂寞的,甚至是孤獨的。最深的記憶,就是我一個人無所事事地站在場上,周圍是同學們互相打鬧的熱鬧的、熙攘的場景。我感覺很緊張,想加入他們,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我感覺,。我們太執著於追求一樣的優秀,而忽視了不一樣的美好。夏日美好,可烈日炎炎,太陽也會灼傷皮膚;鼕季蕭條,但白雪皚皚,瑞雪也預示著豐收。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更像是一個引導者。我們需要放下焦慮,因為任何的焦慮都是自己內心不自信的映射。作為家長,我們更像一個園丁。我們播下了種子,可以細心地照料它們,為它們提供好的生存環境,替它們遮風擋雨,讓它們地長大,但是我們無法改變它們,或者說我們是接納它們本身的樣子,一味地“強扭”“撥苗”“嫁接”,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u0007 作為家長,我們想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一帆風順、更幸福。的確,社交能力的提高可以有很多的原則、方法,我們可以教孩子如何更有禮貌、更有情調,如何談吐自如,如何擁有“高情商”,教孩子怎麼做纔能更受歡迎,如何克服自己的膽怯、嬌羞……然而這些畢竟都是“術”,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術”,恰恰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u0007 太多的條框、技巧隻會將孩子的本真束縛。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的是去積極地看見我們的孩子,用愛去接納我們的孩子、用愛去滋養他們的內心,讓他們在關注中綻放自己,將孩子的精神從條框中解放出來,纔能夠讓孩子真正地成長為他們自己的樣子,纔能不斷地發生生命的奇跡。他們的本真是那樣純粹、坦誠、善良和充滿愛,而這些纔是人際,很窘迫,因為隻有我一個人被孤立在這碩大的場上。這個場景久久地封存在我的記憶裡,甚至是出現在夢裡。\u0007 我的媽媽很愛我,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她看出我性格中的敏感、內向、軟弱的部分。她也跟大多數家長一樣,生怕孩子“性格不好”“膽小”“不合群”;她很擔心我會因為性格內向而不夠優秀,因為膽子小而錯失機遇,因為敏感而脆弱得不堪一擊。在那個封閉的、知識匱乏的年代,她用本能且直接的方式抓住一切機會來鍛煉我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希望不斷增加我的勇氣,讓我外向一點兒、開朗一點兒,更像別人家的孩子一點兒。\u0007 比如,自我從有記憶起,媽媽就告訴我:遇到鄰居或者認識的人要微笑地打招呼。而我也從小為了“達到”要求,叫著叔叔好、阿姨好。我很小開始學鋼琴,不斷參加演出、比賽,這些都是希望能鍛煉我的膽量。媽媽還會要求我去競選班級干部,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所以我從小學就在班級擔任班干部,一直到我大學畢業,我仍是學校各類演出隊伍裡的常客。在她不斷的督促和提醒下,我也成了同學和家長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那個笑容明媚、開朗活潑、落落大方、知書達理的孩子。我的朋友也多了起來,他們個個伶牙俐齒、能說會道。\u0007 然而,這種本能且直接的方式並沒有帶給我愉悅,隻有我自己知道,那並不是我,那是媽我,那是別人眼裡的我。,交往的核心。\u0007 至於這本書,我更想稱為一本“參考書”,書裡將孩子在社交方面遇到的問題加以呈現,我隻是充當一個知識的整理者,將我多年閱讀、學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思想、觀點,遴選、整理、呈現給各位家長,希望可以幫助家長看到不同角度的觀點、聽到不同方面的聲音。我還是一個分享者——將我多年來,遇到的與孩子社交有關的事件、情景加以描述,呈現給各位家長,把經驗、感觸和收獲與各位家長分享。,我仍然會為了躲開鄰居寧可多等一部電梯,為了打一個電話而焦慮一上午,上臺前會緊張到尿頻。我仍感到孤獨,雖然我並不缺少朋友,也被很多人喜歡,但他們從未見到那個真實的我。我擔心那個真實的我被那些有魅力的朋友嫌棄。\u0007 我時常感到有兩個小人兒在我的頭腦中打架。雖然那個被否定、被指責、被深藏在內心深處又內向的我一直被壓抑,但它卻被這些負面的內容滋養著,生機勃勃地長大了,躍躍欲試要與那個精雕細琢的、外在的我發起挑戰。這些糾結一直困擾我,我一直想找到答案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一個理工科出身的我,自學了心理學、教育學,我渴望找到自己成長中的漏洞,並修正它們。\u0007 然而,這也是我的執著,就如媽媽期待我成為外向的孩子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並不是所有的漏洞都可以找到並且被修正。這與追求的人生一樣,是一種執著的追求。或許的方式,就是看見它,然後接納它。真實的自己,沒有辦法改變,也沒有必要去改變。那就是我們本來的樣子,的那個我。我開始學會看見自己,看見那個被自己層裹起來、藏到最深處的內向的自己,並學著欣賞它、接納它,與它和解。並不是我會被朋友嫌棄,嫌棄我的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u0007 我們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模式,纔會為孩子的不一樣而擔憂、焦慮

      摘要

    第一節誰養育了受歡迎的孩子



    小A 是班級裡的班花,長得漂亮又懂事,大家都很喜歡她。

    小B 比較沉默,總是默默地坐在後面,做自己的事兒。

    小C 在班級裡總是打架,除了自己的小弟兄,很多同學都怕他。

    小D 是班級裡學很多同學崇拜他,但是也有很多同學嫉妒他。

    1982 年,幾個研究者通過分析社會測量數據,將兒行了以下分類。

    受歡迎兒童,在兒童中很受歡迎,隻有很少的人不喜歡他們。

    被忽視兒童,他們被關注,被提名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次數都很少。同伴對他們似乎是視而不見。

    被拒絕兒童,他們被大多數人不喜歡,隻有少數人喜歡。有爭議兒童,他們被許多兒童喜歡,也被許多兒童不喜歡。

    當然除了這4 種具有典型特征的兒童占人群中的2/3 外,還有1/3 的人是一般兒童。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受歡迎的兒童,但是這並不一定能如願以償。

    什麼樣的孩子是受歡迎的

    如果讓我們來描述心目中受歡迎的孩子,每個人都會說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有責任感、願意分享、樂觀、友好、合作、沒有攻擊性……但這些真的是受歡迎的孩子的特征嗎?並不一定。

    有研究者發現,在群體中,受歡迎的因素可能很多,如學有吸引力、身高出眾、有魅力、溝通能力強、主動地提供幫助……但根據研究發現,這些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常會隨著社會文化的不同、兒童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例如,那些看起來很酷、行為比較出挑(一些反社會行為,如說髒話)的人可能會更受男孩的歡迎和女孩的青睞。

    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下,受歡迎的孩子的特質會有細微的差別。例如,在個人主義文化氛圍下,更注重個體的個性化。在教養方式上,也會更注重鼓勵孩子的個性化表達和獨立思考能力。而在集體主義文化氛圍中,更注重個體的合作意識。在教育體繫中,會更強調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有個性的孩子有時會出現被排斥的現像。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受歡迎的孩子的特質也會存在差別。譬如,在北美的整體教育氛圍中,很注重孩子的運動能力的培養,所以從幼兒時期,家長會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孩子的運動能力的培養上。因此,在北美,愛運動也會是兒童在校園裡受歡迎的重要因素之一。反過來講,如果孩子不參加動團體,就很難在北美的校園裡找到朋友。但是在很多東亞國家,家長更注重孩子文化素質的培養,孩子的課餘時間基本都被學術類的輔導課占據,體育活動和運動能力的培養並不被重視,所以,體育的孩子就不會在校園裡得到太多的關注,愛運動也不是孩子受歡迎的主要因素之一。

    受歡迎的孩子與攻擊性的關繫。如果我們認為受歡迎的孩子一定是不具有攻擊性的孩子,這也是個偽命題。受歡迎的孩子在群體中有很高的地位,他們受人矚目,有很多的追隨者,他們是社交圈子裡的核心人物,懂社交規則。但是許多研究發現,受歡迎的孩子保持自己地位的方式是公開的關繫性攻擊。

    很多研究表示,受歡迎的孩子為了保持自己的核心地位,會采用忽視、排擠、威脅甚至是散布謠言等方式,是男孩,受歡迎的男孩甚至會更具有攻擊性,他們會發起更多的爭鬥,更具有破壞性。

    關於受歡迎的孩子的一些負面聲音。孩子希望在學校獲得同齡人的喜歡,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希望從環境中得到他們有魅力、有趣或者受歡迎的反饋,但是這是一項高維護性的活動。他們需要像公關公司一樣,運營他們的社交圈子。譬如,他們需要不斷地花費精力在社交上,這有時會影響學庭生活;他們因為年齡尚幼,所以並沒有完成自我意識的固化,他們的價值觀、觀並沒有成形,有時會為了受歡迎而不斷地去取悅他人。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

    那我們要放棄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孩子了嗎?也並不是!我們並不想讓孩子成為群體裡被排斥的、被嘲笑的、被冷落的或者被欺負的那個。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在群體裡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以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聲音,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又在群體裡具有融合性。我們期待孩子樂於助人,但又不會為了助人而失去自己的原則,我們期待孩子是受歡迎的,但不是為了受歡迎而活。

    我們可以讓孩子更受歡迎嗎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教養方式和與孩子的共同努力,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更受歡迎;壞消息是,並不是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我們做不了全部。

    父母的生長環境決定了孩子的社交基礎。有研究表示,童年生活是幸福的母親更容易生下受歡迎的孩子;反之,童年充滿敵對傾向的母親更容易生下不受歡迎的孩子。而介於兩者之間的,譬如,母親的童年是在孤獨或者焦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那麼她的孩子可能處於中等以上更受歡迎的程度。

    基因也是影響孩子是否受歡迎的一個因素。這也是讓我們無奈的一個因素,有的孩子就是天生自帶“討喜肉”,他們生下來就是天生有吸引力的人,他們身體健康、充滿活力,總是熱情的、積極的、樂觀的。這樣的孩子從很小的年齡就可以從人群中凸顯出來,而這些基因來自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父母也是“令人感到舒服的”。這樣的父母在教養過程中,一步加強了孩子的特質,讓孩子形成了“總讓人感覺舒服”的社交特點,自然這樣的孩子在社交場合中會是更受歡迎的那個。

    型依戀關繫有助於孩子形成受歡迎的特性。這是我們可以努力的部分。型依戀會給予孩子感,孩子將父母視作基地,在父母的陪伴下,他們在嬰幼兒期就會敢於獨自探索,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會給予支持和緩解他們的壓力。這類兒童很隨和並且大方,會很獨立,但是又跟父母保持親密的關繫。反之,不型依戀模式的親子關繫更容易產生冷漠、獨立性差、友善卻缺乏溫度、對人藏有戒心、拒絕親密關繫等特性,這都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社交發展。

    避免成為攻擊型家庭。攻擊性是易被模仿的行為,而好鬥的孩子通常是受歡迎的孩子。即便是受歡迎的孩子可能通過攻擊他人來獲得自己的地位,但是反之並不成立,即攻擊型的孩子(愛打架、蠻橫、叛逆等)並不會成為受歡迎的人。父母整天爭吵、冷戰、婚姻不和諧,這都會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染攻擊性。很多研究表明,父母吵架時孩子的內心會難受,家庭中的持續爭吵會使得孩子和兄弟姐妹、同伴的關繫變得敵對和富有攻擊性。而且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會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教,這也一步增加家庭整體關繫的緊張度。

    父母在無形中傳遞情緒的式。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話,“所謂的高情商就是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可見,情緒的調節在人際關繫中的重要性。情緒的調節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一種能力。父母的行為就是的教科書。年幼的孩子在玩耍中遇到狀況時,母引導孩子學處理自己情緒的好時機。例如,孩子在跌倒後,向父母尋求幫助,如果父母的情緒反應是焦慮的、煩躁的,那麼孩子可能哭泣的時間會更長。

    我們還不該過多地干涉孩子的社交。過多的干涉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甚至在朋友面前顏面盡失。但是我們還需要知道孩子的社交情況,所以,對孩子社交的“干預度”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與孩子磨合的。

    要的一點是,我們要知道,每個人生下來都是自帶光環的,生命本身就是閃光的,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樣子就是做自己,做自己就是的社交開始。


      作者簡介
    榮文婷,心理咨詢師,西交利物浦大與教育前沿院研究員。博士畢業後,因工作原因,她對青少年心理教育產生極大興趣,於工作之餘自學並考取心理咨詢師,開啟心理與教育的研究之路。她曾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榮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勵,出版學術著作《情商與智慧人生》《加拿大教育治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