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張愛玲傳:也孤獨,也燦爛 傳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程碧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349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34948
    商品編碼:42279645986

    套裝數量:2
    代碼:116
    作者:程碧


        
        
    "

    產品特色

    src="https://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8048/31/5715/561485/5c403f33E80db0461/fb0ab3097a1fcc7c.jpg"

    內容簡介

    本套書共2冊,包括《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和《張愛玲傳:也孤獨,也燦爛》。


    《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 她出身名門,16歲便隨父親林長民遊歷了歐洲,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有主見的女人。

     

    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等人的交往,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後來,她嫁入中國當時有影響力的一個家族。


    這個家族的當家人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梁啟超。她的丈夫是梁啟超的大兒子梁思成。

     

     

    她是誰?

     

    她是詩人,是作家,是建築師;

     

    她是林徽因,她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以林徽因為中心,通過愛情、親情、友情及審美情趣,展示了那些令人感動的“老派的情誼”。講林徽因不為人知的經歷,講她圓滿的人生,講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梁啟超、泰戈爾、胡適之、張幼儀、陸小曼、凌叔華、冰心、瀋從文、張兆和、費慰梅、費正清、李健吾、蕭乾等人的精彩故事。以多重視角去解讀、去呈現一個全面的多面的林徽因,給當代女性以啟迪——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


    《張愛玲傳:也孤獨,也燦爛》一書講述張愛玲傳奇多彩卻又淒婉的人生,以愛情、親情、友情三大線索貫穿全書,展示張愛玲身邊的人的“眾生相”。比如,張愛玲與胡蘭成、與桑弧、與賴雅之間的愛情故事;張愛玲的母親、父親、姑姑與張愛玲微妙的關繫;姑姑張茂淵的傳奇愛情經歷;炎櫻與張愛玲,一個像初夏,一個像深秋,從如膠似漆到後來彼此疏遠,熱烈之後終陌路;與胡適的忘年之交;與傅雷的恩恩怨怨……盡可能地敘述張愛玲不為人知的真實經歷,講別人沒講過的故事,以現代女性的眼光去解讀張愛玲,將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張愛玲的一生以別樣的筆觸和獨特的敘述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簡介

    程碧,


    暢銷書作家


    全球生活美學MOOK《innearth 地球旅館》繫列讀物的主編。


    喜歡閱讀世界各國不同領域裡活得精彩的女子的故事,並以此汲取能


    量;亦愛研究民國女子、民國風物。願以文字在時間上縫制美妙的針腳。


    已出版


    《三毛傳:你松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與張進步合編出版


    《我要對你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全世界zui美麗的情詩》


    《我允許你,在我心上行走:全世界zui美的情書》等。


    其中,《我要對你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全世界zui美麗的情詩》將於2019年出版繁體版,將在臺灣、香港、澳門同步發行。



    凱瑟玲,


    80 年代生人,雜志編輯,一直以來,都在研究世界各地有趣的人和他們做的有趣的事,並將他們的故事寫出來呈現給讀者。

     

    喜歡研究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女性作家的文學作品以及她們的生活狀態。

    精彩書評

    她天生是詩人氣質、酷愛戲劇,也專學過舞臺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築學和中國建築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卻是他靈感的源泉。


    ——卞之琳



    絕頂聰明的小姐。


    ——瀋從文



    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


    ——蕭離



    林徽因能夠以其精致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


    ——費慰梅



    她是具有創造纔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


    ——費正清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曾出現過像達·芬奇那樣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畫家,又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林徽因則是在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脫穎而出的一位多纔多藝的人。她在建築學方面的成績,無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樹。


    ——文潔若



    我本人一向把張著當sheng經。


    ——亦舒



    迷張愛玲的人,大多是貼身的迷、貼心的迷。


    ——蔡康永



    永遠帶著俗世的煙火,又永遠高不可攀。


    ——著名文學家陳子善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顆敏感的靈魂,一種精致的生態,風韻永存。我並不了解她,但敢於斷定,這些天她的靈魂漂浮太空的時候,di一站必定是上海。上海人應該抬起頭來,迎送她。


    ——作家餘秋雨



    嗨,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作家賈平凹



    張愛玲是今日中國z優秀、z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國人都應當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夏志清



    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纔,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當代著名作家白先勇



    “張愛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無波,越淘越有。


    ——李碧華



    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像神話一般,經過一代代的海峽兩岸作者和讀者的愛戴、詮釋、模仿、批評和再發現而永垂不朽。


    ——李歐梵


    精彩書摘

    《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


    北平時光


    林徽因的不告而別,讓徐志摩無比痛苦,但這卻並未澆滅他心裡的愛情火焰。分手中讓人痛苦的部分,是從前關繫親密的兩個人,分開之後,可能永遠都不會再見面了。有的人,在愛情裡,被拒絕了,就會與對方決裂,從此相忘於江湖,像兩滴無關緊要的水滴,落入茫茫大海,從此誰也認不出誰;而有的人,則會繼續出現在對方的生命裡,讓對方知道我還一直在關注著你,徐志摩便是後者。


    在林徽因回國後的第二年,徐志摩完成在英國的學業後也立刻回國,並與張幼儀辦理了離婚手續,他想繼續追求林徽因。可是,很多東西我們都可以通過努力來獲得,唯獨愛情,即便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那時林徽因與梁思成已經在父輩的撮合下訂立婚約,對於林徽因來說,這是一段安全的、被祝福的感情。得知這一消息的徐志摩,無法掩飾他的失意和痛苦,那段時間,他寫下許多痛苦的詩歌:


    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月下待杜鵑不來》


    我夢見你……呵,你那憔悴的神情!——手捧著鮮花靦腆的做新人;我惱恨,我恨你的負心,我又不忍,不忍你的疲損。


    ——《噩夢》


    但因著徐志摩是林長民的忘年好友,林長民與梁啟超是至交,徐志摩又是梁啟超摯愛的學生,所以徐志摩與林徽因仍然有很多見面機會,回到北平的徐志摩仍找各種機會與林徽因相處。他知道梁林二人常常在梁啟超任館長的松坡圖書館約會,他便在松坡圖書館謀了個英文秘書的職位,並且住在館內,時常借機去找林徽因,逼得梁思成不得不在門上貼上“Loverswanttobeleftalone(情侶不願受干擾)”的字條,將其拒之門外。


    對於對愛情這件事孜孜不倦的徐志摩來說,你隻要還在就好,我歌頌,你偶爾回應,你不要消失就好了。如《小王子》裡面所寫:“星星發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顆星。”徐志摩因為林徽因開始寫詩,也希望她如天空中的星星一樣,一直存在著,讓他能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我。但林徽因的心已經在踏上回國郵輪的那一刻收了回來,她對他,已心如止水,隻餘朋友的情誼了。徐志摩比林徽因大7歲,但在愛情裡面,徐志摩卻更像個小孩子。


    1923年,徐志摩與胡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在北平成立了新月社,常常邀請熱衷於各種文藝形式的林徽因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活動。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徐志摩與林徽因的名字常常一起出現在各種文化場合。


    這一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弗裡茨·克萊斯勒(FritzKreisler)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開演奏會。當時的中國人對西洋音樂還很陌生,克萊斯勒在中國也僅僅是為生活在中國的西方人演奏。熱愛西洋樂的徐志摩,親自登門請他再專門為中國人演奏一場,克萊斯勒被打動,答應在北京真光劇場加演一場。徐志摩便請林徽因擔任這場演奏會的主持人,在音樂會開始演奏之前,向聽眾講解聆聽西方音樂會的行為規範和注意事項,以及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繫。這場一個小時的小提琴演奏,成為轟動京城的一件大型文藝事件。臺下坐滿了京城的知名人士,如梁啟超、林長民、馮耿光、王家襄、王敬芳、曾牗、卓定謀、張嘉璈、章士釗、談荔孖、鄧君翔、錢永銘、張君劢等,當時的中華民國洪夫婦也出席了演奏會。在演出之前,《晨報》第六版就發表預告《世界的大音樂家客拉司拉中國人領略真正音樂之機會》;演出後,《晨報》第六版又以《滿場心醉客拉司拉之妙技聽眾如潮全場無立錐餘地》為題作了詳細報道:


    五時十分客拉司拉及其夫人蒞臨……當由梁啟超、林長民、徐志摩、林徽音女士等導其入臺後休息室。少頃林徽音女士復導其登臺,全場鼓掌雷動,良久始止。由林女士報告聘請喀氏演奏之旨趣,及說明音樂與文化之關繫。介紹畢喀氏復向聽眾道謝由德人某翻譯。五時二十分開演,琴聲一響,萬籟俱寂。


    這是徐志摩回國後,第次與林徽因共同出現在媒體上。


    第二年,梁啟超和林長民創辦的講學社邀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訪華,身為梁啟超弟子的徐志摩又邀請林徽因同他一起擔任泰戈爾在中國的隨行翻譯。期間,適逢泰戈爾64歲生日,新月社的成員在北京東單三條協和小禮堂裡,用英語演出了泰戈爾的戲劇《齊德拉》為其祝壽,林徽因飾齊德拉公主,徐志摩飾愛神瑪達那。舞臺上,愛神瑪達那對著齊德拉公主說出劇中對白:


    哎,你那一夜多麼空虛!快樂的小船已經在望,但是波浪不讓它挨近岸邊。


    這苦悶無奈的臺詞分明就是徐志摩說給自己的。


    到了月底,泰戈爾要離開北平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去。離別時,北平文學圈的名流都去火車站送行,林徽因也在其中。在與林徽因相伴的這幾日,他得知,不久之後,她就要同梁思成一起去美國讀書。這將又是一次長久的離別,已經上了火車的徐志摩突然掏出紙和筆,他想寫封信給她:


    我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話,我已經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寫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總是昏沉沉的,睜著眼閉著眼都隻見大前晚模糊的淒涼的月色,照著我們不願意的車輛,遲遲地向荒野裡退縮。離別!怎麼的能讓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瘋,這麼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他一邊寫,一邊流下眼淚。火車慢慢開動了,他還沒有寫完。站臺上的胡適看到徐志摩流淚了,並站起來想要跳下火車把信給林徽因,他喊了一聲,“志摩流淚了”。坐在他身邊的恩厚之(泰戈爾的秘書)見他情緒太激動,就一把將信搶過來替他藏了起來。這封信,終於還是沒有交出去。


    那些天的相伴,泰戈爾也看到了這兩個人之間未盡的情愫和徐志摩無望的愛情,他為他們寫下了詩:


    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唉。


    《張愛玲傳:也孤獨,也燦爛》


    相思與傾情都曾真心


    關於“胡蘭成到底愛沒愛過張愛玲”這種話題,一扯出來,就會引發一場無休無止的口水戰。有人說,胡蘭成是無恥到骨子裡的無賴,他對張愛玲沒有愛,他對所有女人都沒有愛,如果說這個世界他還有愛的人,那就是他自己;也有人說,胡蘭成是愛過張愛玲的,隻不過,他愛自己更多而已;還有人說,他是愛張愛玲的,張愛玲在他心裡終究跟別的女人不同。


    胡蘭成到底愛不愛張愛玲,有多愛,已經無從知曉。張愛玲到底是不是如她自己所說真的不愛了,連胡寄去的書稿,她也覺得看了好笑,還譏誚它們帶著寧波鄉下的味道……種種這些也都無從得知。


    隻是突然想起一個橋段,很多年前看過的一段明星訪談類的節目,主持人是瀋殿霞,而邀請到的嘉賓是鄭少秋。瀋殿霞是情商很高且性情豁達的女人,前面的采訪進行得很順利,在采訪快結束時,她問:“我有個問題想問你很久了,今天借這個機會問問你,你隻需回答Yes或No就行,究竟多年前,你有沒有真正地愛過我?”鄭少秋沉吟了片刻,然後回答得很認真:“很愛你!”在得到鄭少秋肯定的回答後,瀋殿霞松口氣,眼淚就暢快地流了下來。


    樂觀豁達如瀋殿霞,也要糾結於舊愛是否真的愛過,她真的做不到心裡希望的雲淡風輕。糾結,是因為放不下,是怕當年自己一片真心錯付。鄭少秋是為了安慰她,還是真的愛過她,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瀋殿霞需要給自己一個交代,在漫漫長夜咀嚼回憶的時光裡,還可以有一絲溫情來溫暖自己。


    我們都願意相信在某個瞬間,某個時刻,鄭少秋是愛過瀋殿霞的,同樣也願意相信,胡蘭成與張愛玲也有彼此真正傾心的時候。


    在他們交往的開始,張愛玲刷新了胡蘭成“驚艷”一詞的定義。張愛玲帶給他的驚艷,是無論過去多少年,也依然清晰如刀刻般的深刻。


    這種深刻,是愛情裡真實的沉澱。一般情況下,沒有“見光死”的兩人,都會有發展的可能,但是由於胡蘭成的政治立場跟他的一些言論,張愛玲在決定是否與他交往時,也有矛盾與煩惱。


    有真正的心動,纔有真正的煩惱,胡蘭成自然明白,所以他對張愛玲絕交的字條視而不見,照樣拜訪,給了張愛玲臺階,張愛玲也樂得接受,於是兩人繼續交往。


    張愛玲愛錢眾所周知,她對此也毫不忌諱,“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喫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隻知道錢的好處”。即使面對親人,張愛玲在金錢上也不含糊,“用別人的錢,即使是父母的遺產,也不如用自己賺來的錢來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但張愛玲同時也認為“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都是嚴格的考驗”。應該說,胡蘭成自私、花心,甚至寡情,但是他對女人從不吝嗇。他從日本人手裡拿到了辦報紙的經費後,直接拎了一箱子錢交給了張愛玲。而孤傲如張愛玲,能接下這筆錢,就表示她認定了胡蘭成。


    家事變遷,戰爭離亂,人情冷暖,都讓張愛玲感到了世事無常,動蕩不安。在亂世下,真的很難把握自己的命運,張愛玲覺得與其繼續焦慮無法把握的未來,不如享受當下。


    她享受胡蘭成帶給他的心靈交流,並不在乎胡蘭成的政治傾向。胡蘭成在與張愛玲交往之前,已經與南京的一位舞女建立了一個家庭。在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後,胡蘭成離了婚,解除了與舞女的關繫,恢復了單身,與張愛玲結婚。


    在1944年的暮春,張愛玲與胡蘭成寫了兩份婚書,一人一份。“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簽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前兩句是張愛玲寫的,後面兩句是胡蘭成加上的。炎櫻是媒證。張愛玲冷清消極,深諳世事無常,但還是希望能與胡蘭成簽訂終身,能用一生做托付,而胡蘭成想要的是現世安穩。他所謂的現世安穩,就是牆內紅旗不倒,牆外彩旗飄飄,所有跟他有關繫的女人,都能和平友好相處。


    張愛玲是真的希望能低入塵埃,洗手做羹湯,但是胡蘭成要的從來不是專注於一個人。所以,這兩人做知己比做夫妻更合適。幸虧,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也很短。


    這短暫的日子,被胡蘭成寫得很漂亮,他說:“我們雖結過婚,亦仍像是沒結過婚,我不肯她的生活,有一點因我之故而改變。兩人怎樣做亦做不像夫妻的樣子。卻依然一個是金童,一個是玉女。”


    說得好聽點,胡蘭成是沒有長大不懂得何為責任的孩子。他的多情也好,濫情也罷,以及他那種坦白到無恥的坦蕩,都源於他需要從不同的女人那裡獲得他需要的東西。胡蘭成對張愛玲的愛情裡除了被張愛玲的纔華吸引外,更重要的是


    張愛玲讓他感受到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


    張愛玲讓他了解到,中國人可能比西方人更幽默,讓他深刻地體會漢民族的文化深厚,教會他看日本的白話新詩會,欣賞朝鮮的瓷器,以及古印度的壁畫。他原本想以自己深厚的古文挑戰一下張愛玲,結果輸得徹底。張愛玲甚至成了他的導師,兩人同看一本書,他都懶得想,直接聽張愛玲的分析。胡蘭成自己也說:“我卻不準確的地方是誇張,準確的地方又貧薄不足,所以每要從她校正。前人說夫婦如調琴瑟,我是從愛玲纔得調弦正柱。”


    張愛玲以自己絕世驚艷的纔情滋養了胡蘭成,他們之間的愛戀也真實生動地存在過,深刻地影響過彼此,不然張愛玲不會在幾十年後,對許多細節記憶猶新,盡管是帶著一絲淡淡的嘲諷,如沒愛過,怎會介意?胡蘭成從來就不是一個犀利的人,他絮絮叨叨滿紙溫情,他不喜歡西點,因為張愛玲愛喫,他刻意去買蛋糕喫,以此來拉近與張愛玲的距離。甚至在戰亂的炮火中,他喃喃喊出的名字都是“愛玲”。


    胡蘭成對張愛玲的愛是建立在“懂得”進而“欣賞”上的,這樣大的世界裡,這樣漫長的光陰裡,能遇到一個“懂得”自己、且又能甘心情願“欣賞”自己的人,其實是很難的。從這點來說,張愛玲是幸運的。


    對待愛情,張愛玲是愛了就愛了,不問緣由,不強求結局。不是每個女人都敢愛又愛得起的。你可以認為這是她的消極,但又何嘗不是骨子裡的底氣與傲氣?


    張愛玲怨恨過胡蘭成,也為他長夜不眠淚沾襟,但是,張愛玲從來沒有怨婦式地表示自己後悔遇到胡蘭成,後悔跟他的這段愛情與婚姻。


    因為,她知道,在生命的長河裡,那些閃亮的貝殼裡承載的相思與心動都是真的。無關對錯,隻是一種照見。


    ……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序言


    還能有什麼比活著的時候快樂更快樂的事情?


    我一直這麼認為,世上的女子也許可以分為兩種:張愛玲式與林徽因式。


    張愛玲,情感超前,纔華出眾,可以輕易地看破人世間男女的微妙感情。她更是把情事寫得犀利、直白、不留情面。比如她在《色,戒》裡寫過的句子——“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即便是隔著數十年的時光,到今天再看,依然驚世駭俗。不管文字,還是容貌,她看上去都不像是一個能喫虧的女人。


    但這樣一個看似把世間事、情愛事都看透了的女人,在現實的愛情中卻總是處在下風。站在男人的角度,會認為她是個不需要照顧的女人,即使受到傷害,也可自愈,不需要哄,不需要寵,更不需要向她解釋。


    在她與胡蘭成的感情中,就能看到這樣的痕跡。在那場戀愛裡,被傷害的那個人是她,但看起來高傲的她,卻留下了這樣的句子:“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從這也可以看出,看起來那麼強勢、通透、不喫虧的張愛玲,卻並不是一個會照顧自己的女人。她顯然也不像是典型的上海女子,會疼惜自己,打理自己,過好溫暖的小日子。她不是不想,而是不會。在她的人生中,重要的部分都已被寫作和愛情占據,已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為世俗生活做打算。當她對愛情終於失望之後,所剩下的,便隻有寫作了。之所以後來說出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樣的話,估計那也隻是她為自己幻像裡曾經的愛情留下一個美麗的說法罷。


    林徽因不同,她是一個情商很高的女子。她更像一個現代正能量女郎,出生於大家族的她,父母並不恩愛。林父寵愛的是大字不識的二姨太程桂林,致使林母一生都活在幽怨中。這使得林徽因自小便會察言觀色,在父母、二娘,甚至二娘的孩子們的關繫中,她是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因為她的存在,纔使得這些人不至於陷入敵對狀態,甚至這些人裡的每一個,都與她保持著友好的關繫,能做到這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情商高的人交往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


    況且她生得漂亮,卻不是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嬌小姐。她是個跨領域的纔女。在那個年代出名的女子,不是靠寫作、演電影就是畫畫,大概隻有林徽因選擇了建築作為終身事業。


    雙子座的林徽因,也從來都知道自己要什麼。大部分的美女、纔女,往往會在男人的追逐中失去自我,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情感的拖累。在這方面,林徽因不能說是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她總會在人生重要的時刻,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那條不至於使自己陷入窘境的道路——或許她纔是那個“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人。即便在民國眾多驚纔絕艷的女子中,活得像林徽因這樣周全的女子也不多。


    而同樣是出身於大家族的愛玲,同樣是父母失和,她與家庭的關繫卻是對立的,決裂的。沒有親情滋養的人,內心往往悲涼,並自我放逐。


    如果用花來比喻她倆,張愛玲就是鳶尾,姿態孤高倔強,讓人不敢向前靠近;林徽因則是山茶,明媚,自信,吸引著人們圍繞四周。


    對待愛情,張愛玲像火,張愛一個人,就是一副豁出去了的姿態,是一個愛情終究會戰勝理智的人。


    林徽因像水,雖然她的內心也許會起波浪,但終究她會權衡得失,選那個靠譜、適合自己的人。


    張愛玲在愛情裡沒有被善待,她未曾遇到好的人。如果張愛玲也遇到梁思成和徐志摩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男士的追求,以她的性格,定是會選志摩。


    林徽因則是每段感情的主人,愛慕林徽因的男人們,都會為林在心裡留一個位置,他們都一再地用行動對林表達著:在人生兜兜轉轉中、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裡,我隻喜歡你。他們像土壤一樣滋養著她——有人搭了性命,有人用了一生。


    我覺得,好的愛情並不是你要星星要月亮,他都會為你去摘,好的愛情是有個人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女人。林徽因在建築界和詩歌界的成就,至少是有兩位迷戀她的男士引領的功勞,他們都讓林成為更好的人。


    張愛玲也好,林徽因也罷,都是像貓一樣的女人,而且是出身優良的貓,即便是在窘迫的環境中,也頗優雅體面。林徽因的美國朋友費正清說:“她穿一身合體的旗袍,樸素又高雅,別有一番韻味,東方美的嫻雅、端莊、輕巧、魔力全在裡頭了。”而張愛玲連在家裡見女性朋友都要“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使人一望便知她是在盛裝打扮中。


    她們也都過過苦日子,張愛玲因為戰事流落香港,生活拮據之時,不顧隨時可能扔下的炮彈,也要與同學結伴去買一管口紅;林徽因因為戰事被迫向中國西南逃亡,在擁擠的小旅館中,她也不忘把深埋心中的詩句寫出來。


    張的性格讓她選擇了自我放逐,林則盡量讓自己通向溫暖的地方。


    說了這麼多,我並非不喜歡愛玲,我隻是心疼她,要活成張愛玲那樣的女子需要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勇氣來支撐,而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隻是現實世界裡面的飲食男女,我們更需要的是現實世界裡的快樂。


    我們一生會遇到許多人,如搭乘一班熙攘的地鐵,大量的人湧向你,他們與你交彙,與你擦肩,在某一時刻,你甚至與其中一些人離得很近,但你們就像生活在平行空間的不同圖層上,這些人大都跟你沒有什麼關繫,大部分的人都會消失在時間裡。


    如果運氣不算壞,時過境遷,時光會給你留下幾位摯友和可以相愛的人。如果運氣足夠好,他們也許會與你相伴一生。


    林徽因就是那種運氣足夠好的女人,她的朋友們都寵愛她。當然一個人的好運氣也是他的好性格帶來的,就像古龍先生說的——“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差”。任何的情感交換都是互相作用的,林徽因品格中有很多珍貴的、吸引人的東西,像磁石般緊緊吸引著靠近她的人。


    在25歲之前,我想成為張愛玲那樣的傳奇女子,與家庭決裂,靠寫作為生,與某個多情的男人一生熱烈糾纏,相愛相殺,穿奇怪的衣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不可一世,因為覺得這樣的人生纔酷。


    而隨著年齡漸長,越發覺得張愛玲的人生過於淒涼,就像她的小說一樣,如果讀多了就會感到周身被涼意包圍,想要立刻走到陽光下逃開這樣的涼意。


    現在,我已並不想再穿一些奇怪的衣服,而會選擇設計簡單、平和而有質感的服裝,在人群中稍微獨特,卻不想輕易就被眾人的目光揪出來。我更享受同一個平和的男人相愛,生活在溫暖的小房子裡,偶爾買菜、煲粥,或者對著帶有錄音功能的設備大聲讀幾首少年時熱愛的詩歌,過著世俗、有活力又溫暖的生活,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隻與一個人溫暖相擁。


    在人生的盡頭,我希望如亦舒在《她比煙花寂寞》中所寫的這樣:“當我死的時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邊,我希望有人爭我的遺產。我希望我的芝麻綠豆寶石戒指都有孫女兒愛不釋手,號稱是祖母留給她的。”


    拋開她們的纔情、作品的比較,如果也將林徽因活得過於短暫這一點拋開(她隻活了51歲),林徽因的一生比張愛玲圓滿太多,她的內心始終是明朗、豐沛、歡樂、向上的,即便身陷窘境之時,身邊也有愛人相伴,也有朋友耐心聽她的牢騷,離世的時候,一雙兒女環繞膝前。


    而張愛玲痛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傳奇。在她的晚年,她已經不大見人,以致在去世後很多天,纔被發現伏身在冰涼的地板上。她洶湧的情感在文字中熱鬧著,引得眾人追捧,而現世中的軀殼卻是那麼孤單,在活著的大多數時間裡,也許她內心並不那麼快樂。


    而在這世界上,還能有什麼比活著的時候快樂更快樂的事情?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