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收入效應及形成機理——以西部地區為例任曉紅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948-1376
    【優惠價】
    593-860
    【作者】 任曉紅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6238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623850
    商品編碼:10028346823056

    包裝: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11-01

    頁數:169
    代碼:109
    作者:任曉紅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收入效應及形成機理——以西部地區為例
    作者:任曉紅
    代碼:109.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11-01
    ISBN:9787030623850
    印次:1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在綜合梳理中國西部11省(區、市)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及其形成機理的基礎上,構建理論模型論證並求解出能顯著影響該區域農民收入的交通網絡臨界密度值區間,並結合鄉鎮彙總面板數據模型等實證手段,從微觀視角檢驗與解讀交通基礎設施的農民收入效應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作用機制等,從交通基礎設施視角尋找農民增收的可能路徑,補充與完善“收入等-增長-交通基礎設施”三角聯動關繫的理論分析框架,即關注收入等與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植入經濟增長中介變量(傳導機制)。建構此研究範式,希望在理論上擴延交通運輸經濟學的研究內涵;在應用上助力地方政府準確把握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流量)的合理性和規模(存量)的適宜性,更為有效地利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
    本書適合經濟或管理類本科生、研究生、政府官員、研究人員以及其他各類有興趣的人員閱讀。

      目錄
    第1章 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與收入等
    1.1 經濟增長的源泉及交通基礎設施的作用
    1.1.1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及其分類
    1.1.2 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前提條件及作用機理
    1.2 收入等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3 交通基礎設施的收入效應
    1.3.1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強度和作用方向
    1.3.2 交通基礎設施影響農民收入的路徑
    1.4 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與收入等的聯動關繫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形成機理
    2.1 交通基礎設施的主要屬性
    2.1.1 交通基礎設施的經濟屬性
    2.1.2 交通基礎設施的通達性
    2.1.3 交通基礎設施的外部性
    2.1.4 交通基礎設施的網絡性
    2.1.5 交通基礎設施的門檻特征
    2.2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形成機理
    2.2.1 交通基礎設施的微觀動力學內涵
    2.2.2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宏觀動力學基礎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西部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與農民收入現狀及相關性
    3.1 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現狀
    3.1.1 中國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概況
    3.1.2 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存量變化趨勢
    3.1.3 西部地區農村道路建設投資狀況
    3.1.4 中國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養護狀況
    3.2 西部地區農民收入現狀
    3.2.1 農民人均純收入整體狀況
    3.2.2 西部地區內部收入等狀況
    3.3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及收入差距之間相關性
    3.3.1 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繫檢驗
    3.3.2 西部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因果關繫檢驗
    3.4 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4.1 空間分布失衡性問題
    3.4.2 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來源問題
    3.4.3 農村公路養護問題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門檻值的存在性
    4.1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門檻值的存在性論證
    4.1.1 文獻回顧
    4.1.2 基本假定
    4.1.3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微分動力學模型
    4.2 仿真實驗與結果分析
    4.2.1 數據處理及參數估計
    4.2.2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模擬
    4.3 門檻值估計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門檻值測度
    5.1 文獻回顧
    5.2 模型構建及變量選取
    5.2.1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對農民收入影響的非線性關繫檢驗
    5.2.2 基準模型
    5.2.3 門檻面板模型
    5.2.4 變量說明與數據來源
    5.3 實證結果與分析
    5.3.1 變量穩性檢驗
    5.3.2 門檻效應檢驗
    5.3.3 模型回歸結果與分析
    5.4 結論及啟示
    第6章 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檢驗
    6.1 交通基礎設施溢出效應概述
    6.2 模型構建及數據處理
    6.2.1 變量選取、來源與模型設定說明
    6.2.2 西部地區農村人均純收入的空間相關性檢驗
    6.2.3 實證模型的構建
    6.3 實證結果及分析
    6.3.1 交通基礎設施資本流量模型的實證結果分析
    6.3.2 交通基礎設施存量溢出效應模型的實證結果與分析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等效應檢驗
    7.1 研究背景
    7.2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等效應理論分析
    7.2.1 農村收入等效應的內涵及測度指標
    7.2.2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等效應相關研究綜述
    7.3 計量模型的建立
    7.3.1 變量的選擇
    7.3.2 數據來源
    7.3.3 模型的設定
    7.4 實證結果分析
    7.4.1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等效應傳導機制的實證結果分析
    7.4.2 交通基礎設施收入等效應的實證結果分析
    7.5 結論及政策含義
    第8章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農民增收效應檢驗
    8.1 引言及文獻綜述
    8.2 變量選取、數據說明和模型構建
    8.2.1 變量選取和數據說明
    8.2.2 模型設定
    8.3 實證結果與分析
    8.3.1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影響的實證檢驗
    8.3.2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作用機制檢驗
    8.3.3 分省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對農民人均純收入影響的實證檢驗
    8.4 本章研究結論與啟示
    第9章 財政分權與地方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激勵
    9.1 引言
    9.2 文獻述評
    9.3 央地財政關繫測度指標對比
    9.3.1 測度方法對比評析
    9.3.2 方法選擇
    9.4 經驗分析
    9.4.1 計量模型
    9.4.2 變量定義及數據來源
    9.4.3 實證結果及解釋
    9.5 結論與建議
    第10章 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融資和建設策略
    10.1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融資現狀概述
    10.2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融資政策梳理
    10.2.1 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來源政策
    10.2.2 農村公路建設融資的典型政策
    10.3 農村公路建設融資政策的影響
    10.4 農村公路建設融資政策缺陷
    10.5 適量規模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方案
    10.5.1 對農村公路建設融資政策的思考
    10.5.2 適量規模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想
    參考文獻

      前言

    序  言

     我的童年是在中國西部農村度過的,離家的那條公路也需要步行足足40分鐘纔能到達。記憶之中,那是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雨天很多地方泥漿會漫過解放鞋鞋幫,就連大客車也常常會陷入大坑和深深的車轍中。忘不了每逢雨季人們下車推車出坑的情景:全車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部下車,有人撿些石頭填到坑中,然後駕駛員開足馬力,壯年男士齊力推車——就是這樣的路,在當時卻是縣城到離我家的鄉政府和村莊的路,可以通車,而且比當時孩子們上學途中必經的那些隨時可能滑入稻田、長筒水鞋可以陷入泥中大半截的田間小道不知要好多少倍。離開故鄉多年,忘卻了很多舊事,然而,那些泥濘道路的記憶時不時地會在心中飄來蕩去,難以忘懷。2003年送父親的骨灰回老家安葬,方知村裡來了石油隊,公路被延伸到了村頭。那天下著小雨,已經硬化成水泥路面的公路通行便利了,但到村子裡的那段土路依然泥濘和顛簸,我們不得不下車步行。之後,幾乎每年都會回到故鄉給父親掃墓,見證了尚未開通公路的鄰村向在外工作的人湊款修路和這些村子雙向一車道水泥道路的開通。路還在不斷地延伸和被改良著,不少地方將原來的路擴為雙向兩車道,而我們鄉鎮到縣城那條曾經泥濘的公路變成了柏油馬路。然而,從我的父親——村子裡第一個考學外出的人開始,到年輕人紛紛南下打工、考學或參軍等,許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相繼離開了村莊,加之村裡留守老人相繼過世或隨子女到城裡生活和帶孫子輩,現在常駐村裡的隻有一對返鄉從事副業的年輕夫婦和他們的父母了。隨之而來的是,小時候和長輩一起為長防林工程栽的柏樹長大了,曾經光禿禿的山丘變成了濃密的林海,但從前田間地頭通暢的羊腸小道卻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荊棘和雜草,荒蕪的農田越來越多,很多的民房已經垮塌。不少村莊開始土地流轉,土地的農業公司來來去去,然而,真正用心做農業的又有多少呢?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長期嚴重滯後在很大程度上與新中國成立到2000年之間,國家先後實施的城鄉和區域間的衡發展戰略是分不開的,在此期間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明顯表現出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態,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城鄉和地區之間要素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加劇了城鄉與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然而lO年來農村道路修建與改善的背後卻是農村勞動力流出、農業空心化和農村空巢化日益嚴峻等現實。農村修路還能提高農民收入和振興鄉村嗎?農村與農業的路在何方?

     帶著兒時的直觀感受和這些年累積的疑問,受亞當·斯密(Adam Smith,1776)交通改良最有實效思想,以及國內劉生龍等學者主張道路和通信基礎設施在長期和短期均能農民增收(劉生龍和周紹傑,201pan>:謝裡等,2012),道路設施是除教育基礎設施外能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鞠晴江和龐敏,2005)等的影響,一個假設在心中越來越清晰,從農村交通基礎設施這一視角或許能找到農民增收的突破點,為切實解決中國現階段農民增收和“誰來種地”等一繫列問題提供思路。於是,2013年開始和團隊成員一道著手搜集、思考和研究中國西部1pan>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卅l、重慶、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和廣西,由於的相關數據嚴重缺失因而未作分析)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收入效應問題及其背後的故事,本書是這些思考與研究成果的彙聚。鋻於農村交通基礎設施主要由農村公路構成,本書立足於農村公路來探尋交通基礎設施的農民增收效應。

     在內容安排上,本書首先綜合梳理與闡釋了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和收入效應之間的三角聯動關繫及交通基礎設施收入效應的形成機理,在此基礎上,構建動力學模型論證並求解出能顯著影響農民收入的交通網絡臨界密度區域和收入效應的作用機制,然後結合鄉鎮彙總面板數據模型和門檻面板模型等實證手段,從微觀視角解讀交通基礎設施的農民收入效應。鋻於合理布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關乎區域均衡發展和城鄉良性聯動,且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籌措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本書還基於中央跨區域財政配置視角,探究央地財政關繫對地方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激勵的影響,同時繫統地梳理和分析了西部農村交通基礎設施融資政策和適宜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政策構想。具體體現如下:

     第一,繫統地梳理和分析國內外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動力學內涵。

     第二,從中國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流量)的合理性、規模(存量)的適宜性及交通基礎設施與農民收入效應之間的因果關繫視角綜合調研、分析與評估交通基礎設施的收入效應。

     第三,構建微分動力學模型論證交通基礎設施門檻效應的存在性,求出新增交通基礎設施顯著影響農民收入的交通網絡密度l臨界區域的理論解。

     第四,通過仿真實驗討論交通基礎設施對微觀經濟主體產生顯著影響的門檻值區間,找出能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符合農村現實與發展的農村交通網絡密度,理論建模與數值模擬相結合以增強理論的可信度。

     第五,測度交通基礎設施的收入效應、作用機制及各省(區、市)合理的交通規模。交通基礎設施的門檻值、溢出效應和農民增收效應的測度采用鄉鎮層面彙總面板數據及其相匹配的宏觀數據,分解出交通基礎設施存量和流量的貢獻及其形成機制。

     第六,分析與測度央地財政關繫對地方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激勵的影響強度與方向。

     第七,提出能降低交通投資盲目性和避免規劃不到位產生浪費(適宜規模)的西部地區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政策組合。

     本書的順利完成要感謝很多人和事。在成書之際,首先要感謝本書一繫列研究的主要合作者張宗益、李森聖、侯新爍、王春楊、但婷和徐彩睿等。同時要感謝重慶交通大學的王方、鐘昊君、王鈺、何靜、廖宏、段宏宇、劉風、羅玉群、吳小文、郭曉肜、柳春花、喬娜和吳傑等,在我的組織和指導下,他們在數據和資料整理、書稿校對,以及完成相關研究的過程中為我提供了諸多幫助。這些研究(

     最後,要感謝家人給予我的大愛、教育、影響和幫助。感謝我的母親和姊妹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愛、幫助和鼓勵。感謝我的先生和女兒對我的愛護、理解和幫助,尤其要感謝我的女兒,這麼多年一直讓我地省心,從小到大還時不時地給我以督促和幫助。還要感謝我已逝世多年的奶奶和父親,如果沒有他們曾經對我無盡的大愛,以及從孩提時代就開始的教育、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我在很大程度上很難克服重重困難,在企業工作10年之後,在孩子快上小學之時還毅然決然地選擇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並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順利考上重慶大學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並最終獲得了技術經濟及管理博士學位,走上科研之路。父親對我的影響極深,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懷、默默的付出、無以言表的慈愛和卓越的纔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成就了我堅韌、實誠、善良與不取的個性。父親在為我們付出大愛的過程中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己然成為我今生的遺憾,從他身上我理解了精神的真正含義……

     要感恩的人和事還有很多……僅以此書獻給所有關心和幫助過我的人。



      摘要

    第1章  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與 收入等  

         交通基礎設施可以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同時,因其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等原因,交通基礎設施可以借助經濟增長的中介作用間接地影響農民收入的增長。本章基於文獻視角梳理與分析交通基礎設施、經濟增長與收入等三者之間的聯動關繫。

    pan>.1  經濟增長的源泉及交通基礎設施的作用

    pan>.pan>.pan>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及其分類  

    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早期的經濟增長理論如亞當·斯密(Adamsmith,1776)主張分工引起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資本積累是一國收入增加的途徑,大衛·李嘉圖(2013)強調,資本積累和資本主義展的重要性,而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965)強調資本家投資和企業家經營管理對增長的作用,約瑟夫·熊彼特(1990)則強調創新與企業家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20世紀60—70年代t西蒙·庫茲涅茨(1989,1999)將知識因素、生產因素和結構因素等視為經濟增長的源泉,他在197pan>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中代經濟增長是總產量和人口的快速的增加、生產效率的增長率、經濟結構從農業生產占主導地位向制造業和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的改變、社會結構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通信和運輸技術改變引起的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經濟中的分化跡像等六個相互關聯的方面。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奠基人羅伯特·默頓·索洛(Solow,1956)則將經濟增長的源泉概括為勞動和資本投入的增加、由技步引起生產要素的生產率提高等三類.增長核算或增長原因分析之父愛德華·富爾頓·丹尼森(Denison,1962)將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具體化為:就業人數及年齡.性別構成括非全日制工作工人在內的工時數、勞動力教育年限、資本存量大小、資源配置的、規模經濟和知展等,喬根森和格瑞利茨(Jorgenson and Griliches,1967)對美國的經濟增行了研究,得出了人力資本和非人力資本投入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根源,而生產率的作用並不顯著的結論。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2001)提出了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其本質仍落到資本的積累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羅默(Romer,1986)和盧卡斯(Lucas,1988)等為代表的內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因此,技術內生、人力資本和制度是經濟增長的源泉。20世紀90年代以來,內生增長理論通過構建定量模型分析R&D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繫,並對熊彼特的創造性毀滅做了重新探索等。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將沿兩個方行,其一是沿非線性動態模型路行,以更復雜的數學模型更地模擬現實經濟;其二是計量檢驗的研究括引入更多變量、對變行調整以具有現實性、定性因素的定量化等。

     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中,資本、勞動和技術3類要素僅是區域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原因是與區域經濟相關聯的條件和環境均可能影響區域經濟增長。因此,不能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等同於生產要素。本書結合現有研究成果,將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因素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直入生產過程的因素,即投入的生產要素括資本、勞動力、資源和技術等:另一類是形成生產環境的因素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指基礎設施條件和相關產業的布局條件等,軟環境括經濟制度、管理方式及組織形式等。基於現有研究,可以將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歸結為生產要素和生產環境兩類.具體如圖pan>.pan>所示。……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