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事業部制 大船變艦隊的企業發展模式 梁學榮 事業部制理論研究實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1016-1472
【優惠價】
635-920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010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0102
商品編碼:65133330783

開本:25開
出版時間:2019-09-01
頁數:10

代碼:168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各類大中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企業問題研究人員

每位老板都盼望企業在成長中變大,但變大後又時時感到管控起來鞭長莫及。此時,事業部制或許是企業的必由之路。本書作者梁學榮多年從事事業部制的理論研究與實戰操作,通篇干貨,開卷有益!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事業部制管理的專著,也是一部事業部制管理的實際操作大全,作者梁學榮是知名事業部制管控專家,曾輔導過近百家企業的事業部制改造。本書是在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較上版增加了十篇國內外事業部制典型案例和四十篇專欄文章。全書共十三章,從事業部的基本概念到事業部的人財物管理及與總部的關繫問題都進行了全面的描述與分析,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專講事業部管理的著作。本書語言準確簡潔,邏輯清楚,分析透徹,是一部可長銷的管理類圖書。

作者簡介

梁學榮,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長江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知名事業部制管控專家。歷任科技制造企業集團總裁、副總裁、首席架構官、首席制度官等職務,受聘於多家企業擔任高級發展顧問。

親身經歷事業部制的全程組建與後期運營、發展,多年潛心於事業部體制研究,為國內眾多企業提供事業部制轉型指導、咨詢與課程培訓。主講課程“事業部制構建與管控”體繫完整、觀點深刻、實操性強,廣受好評。本書亦成為諸多企業內部集體學習和實踐借鋻的管理指導書。曾出版管理專著《從脫靶到命中:提升公司基礎管理的8堂課》。

目錄

第一章認識事業部……………………………………………1

第一節 什麼是事業部與事業部制 ………………………… 2

一、事業部與事業部制定義 ……………………………… 2

二、事業部制與其他體制的區別 ……………………… 10

三、事業部制的價值 …………………………………… 13

第二節 事業部經營體制特征 …………………………… 20

一、事業部制的總體體制特征 ………………………… 20

二、事業部的體制核心 ………………………………… 21

三、事業部的經營內涵 ………………………………… 27

四、事業部的發展軌道 ………………………………… 30

五、事業部的資源整合與調動 ………………………… 31

第三節. 創建事業部的條件 ……………………………… 32

一、事業部創建前的管理困擾 ………………………… 33

二、事業部創建條件分析 ……………………………… 40

第四節. 案例:杜邦公司曲折的事業部制變革之路 …… 50

總結 ……………………………………………………… 58

第二章事業部制的組織繫統設計………………………… 59

第一節.事業部制的宏觀組織結構 ……………………… 60

一、事業部制組織的三大構成板塊 …………………… 60

二、事業部制的針對性組織設計 ……………………… 65

三、事業部制三大組織板塊的內部構成 ……………… 67

第二節.事業部制的中觀組織結構 ……………………… 69

一、事業部的動態組建過程 …………………………… 69

二、產品型事業部組織結構 …………………………… 73

三、產品型事業部的基本組織運行 …………………… 78

四、資源整合型事業部組織 …………………………… 83

第三節.事業部內部的微觀組織結構 …………………… 89

一、精簡原則下的微觀組織結構 ……………………… 90

二、保障型事業部的微觀組織結構 …………………… 91

三、微觀組織結構的三個重要細節 …………………… 91

第四節.案例:不斷變化的美的事業部制 ……………… 94

總結 ……………………………………………………… 100

第三章事業部制的總部價值與管控模式…………………103

第一節.事業部制基本管控模式 ………………………… 104

一、事業部管控模式的分類 …………………………… 105

二、三種管控模式特征對比剖析 ……………………… 108

三、三種管控模式的選擇 ……………………………… 109

四、三種管控模式下的組織結構設計 ………………… 110

第二節.事業部制企業總部價值定位 …………………… 114

一、企業總部功能的轉變 ……………………………… 114

二、企業總部存在的價值及價值發揮 ………………… 120

三、企業總部價值與管控模式的關繫 ………………… 135

四、企業總部價值的動態變化 ………………………… 136

第三節.事業部制與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的區別 ………… 138

一、強調對經營過程和要素的管控 …………………… 138

二、事業部制管控更易表達管理意願 ………………… 139

第四節.案例:IBM從集權走向分權 …………………… 144

總結 ……………………………………………………… 153

第四章事業部領導體制設計………………………………155

第一節.事業部總經理及總經理班子負責制 …………… 156

一、兩種負責制的內涵 ………………………………… 156

二、兩種負責制的結合使用 …………………………… 157

三、事業部領導體制獨立性的保持 …………………… 158

第二節.事業部領導班子制約機制設計 ………………… 159

一、事業部領導班子結構性分工 ……………………… 160

二、事業部內部權限分劃 ……………………………… 162

三、事業部審批流程的制度化 ………………………… 163

四、事業部重要事項的集體決策 ……………………… 163

五、事業部重要信息的共享 …………………………… 165

第三節.事業部“雙核”領導體制設計 ………………… 165

一、構建“雙核”領導體制的意義 …………………… 168

二、“雙核”制的運營原則與策略 ……………………… 169

三、“雙核”領導體制異化設計 ………………………… 173

四、“雙核”領導體制的應用原則 ……………………… 174

第四節.事業部總經理的產生 …………………………… 174

一、事業部總經理的用人標準 ………………………… 175

二、事業部總經理的任命策略與形式 ………………… 179

三、事業部總經理的兼任 ……………………………… 181

四、事業部總經理的內部培養與空降 ………………182

總結 ……………………………………………………… 186

第五章事業部制授權與激勵機制設計……………………189

第一節.事業部授權 ……………………………………… 190

一、事業部授權原則 …………………………………… 191

二、事業部授權的設計 ………………………………… 194

三、面向事業部行權的原則 …………………………… 202

第二節.事業部的激勵機制設計 ………………………… 204

一、純指標的當年短期效益評價 ……………………… 205

二、純指標的發展要素考慮 …………………………… 211

三、純指標的短期效益與發展要素的平衡 …………… 215

四、進一步完善定性的發展要素評價 ………………… 216

五、事業部年度業績考評舉例 ………………………… 219

六、業績評價規程與關鍵操作細節 …………………… 225

第三節.案例:西爾斯的戰略轉型與事業部制 ………… 226

總結 ……………………………………………………… 234

第六章事業部的戰略管控…………………………………235

第一節.事業部制企業總體戰略的內涵 ………………… 236

一、確定公司總體發展目標和業務貢獻結構 ………… 236

二、界定公司的事業範圍和業務特征 ………………… 237

三、提出公司的主業方向和主輔業配合策略 ………… 238

四、闡明公司各業務板塊遵循的共性發展模式 ……… 239

五、規定事業板塊間的業務協同原則 ………………… 239

第二節.事業部戰略的制訂 ……………………………… 240

一、以“兩大模塊”為戰略管理體繫的核心 ………… 241

二、戰略分析與戰略制訂同步進行 …………………… 241

三、強調戰略管理的三大思想原則 …………………… 242

四、保持戰略管理體繫的傳承性與適應性 …………… 243

第三節.對事業部的戰略管控 …………………………… 243

一、構建事業部制戰略管理體繫 ……………………… 244

二、開展戰略分析與戰略制訂 ………………………… 245

三、做好戰略執行與戰略監控 ………………………… 260

四、執行戰略審批 ……………………………………… 264

五、實施戰略考評 ……………………………………… 265

第四節.案例:與時俱進的中興事業部制變革 ………… 265

總結 ……………………………………………………… 271

第七章事業部的組織與人力資源管控……………………273

第一節.事業部組織管控 ………………………………… 274

一、事業部的整體組織架構及層級管理 ……………… 274

二、事業部的領導組織管理 …………………………… 277

三、事業部的職能組織對應設置 ……………………… 278

四、事業部的大區銷售機構管理 ……………………… 281

五、事業部的具體組織職能及組織運行管理 ………… 283

第二節.事業部人力資源管控 …………………………… 285

一、對事業部人力資源工作的總體控制 ……………… 287

二、對事業部主要崗位的管理 ………………………… 292

三、戰略性人力資源的干預 …………………………… 308

四、共性人力資源工作的統籌管理 …………………… 309

第三節.事業部知識管控 ………………………………… 309

一、事業部總經理及業務骨干個人經驗管理 ………… 310

二、事業部成功業務模式的管理 ……………………… 312

三、事業部優秀機制的產生過程管理 ………………… 312

四、事業部主要會議紀要管理 ………………………… 313

第四節.案例:惠普之道中的事業部制 ………………… 314

總結 ……………………………………………………… 322

第八章事業部的運營與財務管控…………………………323

第一節.事業部運營管控 ………………………………… 324

一、全面計劃與預算管理 ……………………………… 324

二、業務政策與業務審批 ……………………………… 345

三、橫向運營協同 ……………………………………… 345

四、事業部業績實現過程管控 ………………………… 346

五、事業部經營監測 …………………………………… 347

第二節.事業部財務集中管控 …………………………… 350

一、財務體繫集中管理 ………………………………… 351

二、資金集中管理 ……………………………………… 356

三、核算集中管理 ……………………………………… 358

四、預算集中管理 ……………………………………… 362

五、財務風險集中管理 ………………………………… 369

第三節.事業部投融資管控 ……………………………… 371

一、對外對內投資 ……………………………………… 371

二、對外對內融資 ……………………………………… 372

第四節.案例:“斯隆模式”落地通用汽車 ……………… 373

總結 ……………………………………………………… 384

第九章事業部的橫向協調與內部競爭……………………387

第一節.事業部間業務爭端的處理 ……………………… 388

一、事業部自身問題由其自行處理 …………………… 389

二、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問題由公司解決 …………… 389

三、杜絕損害公司行為 ………………………………… 390

第二節.事業部之間的協作 ……………………………… 391

一、 研發協作 …………………………………………… 39

二、 生產協作 …………………………………………… 393

三、 銷售協作 …………………………………………… 395

四、 管理協作 …………………………………………… 397

第三節.內部市場機制設計 ……………………………… 398

一、內部交易價格的確定 ……………………………… 399

二、內部融資管控 ……………………………………… 403

三、內部協議管理 ……………………………………… 404

四、制訂內部市場運行流程與規則 …………………… 405

五、內部市場仲裁 ……………………………………… 408

第四節.事業部間比較性競爭機制設計 ………………… 414

一、內部吞並的威脅 …………………………………… 414

二、資源投向的影響 …………………………………… 416

三、利益機制的設計 …………………………………… 417

四、外部采購市場的引入 ……………………………… 418

五、公示的壓力 ………………………………………… 418

第五節.案例:卡特彼勒的總部作用的發揮 …………… 418

總結 ……………………………………………………… 422

第十章事業部的側翼監控機制設計………………………423

第一節.事業部的財務與管理審計 ……………………… 424

一、審計的分類及概念 ………………………………… 424

二、審計的組織體繫與獨立性的保持 ………………… 428

三、審計規程 …………………………………………… 431

四、管理審計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 434

五、管理審計與企業經營監測繫統的聯動 …………… 437

第二節.事業部經營監測體繫的建立 …………………… 438

一、經營監測體繫定義 ………………………………… 438

二、建立經營監測體繫的意義 ………………………… 439

三、經營監測體繫的構建思路 ………………………… 442

四、經營監測體繫的適用性 …………………………… 448

總結 ……………………………………………………… 449

第十一章事業部制的轉型策略……………………………451

第一節.事業部構建策略設計 …………………………… 452

一、事業部試點制 ……………………………………… 452

二、研產銷內部細分對應制 …………………………… 457

三、銷售研發體繫最先分化制 ………………………… 460

四、大事業部制 ………………………………………… 463

第二節.事業部轉型政策設計 …………………………… 467

一、研發費用的分攤 …………………………………… 468

二、總部計提費用的調劑 ……………………………… 468

三、歷史負擔或遺留問題的處理 ……………………… 470

四、貼身輔助 …………………………………………… 470

第三節.轉型過程中的顧客對接 ………………………… 473

一、人員變化的處理 …………………………………… 473

二、服務層次變化的處理 ……………………………… 474

三、從“一對一”到“多對一”的處理 ……………… 474

四、轉型過程中避免怠慢顧客 ………………………… 475

第四節.案例:松下重拾事業部制之劍 ………………… 480

一、1933年,松下幸之助首創事業部制 ……………… 482

二、2000年,中村變法 ………………………………… 487

三、2012年,津賀一宏上任,恢復事業部制 ………… 489

總結 ……………………………………………………… 491

第十二章事業部制的深化與企業集團事業部制變革……493

第一節.事業部制的深化 ………………………………… 494

一、超事業部設計 ……………………………………… 494

二、事業部的繼續拆分 ………………………………… 499

三、“小事業部”的產生 ………………………………… 501

四、矩陣式事業部的形成 ……………………………… 508

第二節.企業集團事業部制變革 ………………………… 516

一、企業集團事業部制變革的動因 …………………… 516

二、企業集團事業部制業務重組的路徑 ……………… 521

三、企業集團事業部制架構與運行 …………………… 526

第三節.案例:通用電化與事業部制 ………… 530

總結 ……………………………………………………… 540

第十三章事業部內部管理…………………………………543

第一節.事業部總經理如何實現新體制下意識轉變 …… 544

一、從企業角度出發悟透自身使命 …………………… 544

二、從事業部角度出發加強角色認知 ………………… 546

第二節.事業部如何抓好自身經營與管理 ……………… 547

一、確定事業部發展戰略 ……………………………… 547

二、把握選人標準 ……………………………………… 548

三、加大團隊激勵 ……………………………………… 549

四、提升業務謀劃與設計水準 ………………………… 550

五、提高業務職能協調效率 …………………………… 550

六、加強內部管理 ……………………………………… 551

第三節.事業部如何加強與總部的良性互動 …………… 552

一、積極達成總部的工作要求 ………………………… 553

二、以成熟心態對待五項工作 ………………………… 554

三、理性申訴 …………………………………………… 554

第四節.如何看待與其他事業部的關繫 ………………… 555

一、切忌與其他事業部對立或攀比 …………………… 555

二、建立事業部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繫 ………………… 555

總結 ……………………………………………………… 556

參考文獻………………………………………………………557


精彩書摘

第五章 事業部制授權與激勵機制設計

在事業部制企業當中,對事業部的授權及激勵機制設計至關重要。

首先,我們要對權力的本質要有清醒認識。在企業中,權力是什麼?不是炫耀的資本,而是一種寶貴的工作資源,這種資源還具有支配其他資源的特性。缺少這種資源就無法履行好現行工作。對於事業部制企業而言,由於“集中決策、分散運營”是其內在機制本質,因此,在代表牽動一切經營管理活動的權力資源的下放和分化上就非常重要,因為隻有權力分劃界面清晰,纔能實現決策與運營層面分劃的清晰,否則,分散運營無從談起。

權力的正確、充分運用可為事業部帶來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但這裡的經濟利益是代表事業部這一組織形態整體的。因此,僅僅有權力並不構成對事業部管理團隊的直接激勵。所以,一定要在授權的基礎上,對事業部的激勵機制進行深入設計。而激勵機制的覆蓋範圍很廣,例如,企業出臺事業部可內部吞並其他事業部的政策,這也是一種激勵機制,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本章談到的激勵機制內容作以界定——其僅指與事業部領導班子個人利益掛鉤的薪酬激勵。

第一節 事業部授權

關於授權,除了財務審批權、人員任免權、領導因出差臨時授權之外,一些公司對其沒有認真研究和界定過。在日常工作中,員工也會經常抱怨,說公司權限不清,但很多時候,這樣的反饋並未被重視,也可能因工作忙陰差陽錯就略過去了,當然,更大可能是不知如何科學合力清晰地授權。如今,面對事業部制轉型,權限的劃分不可能再被無視了……

在權限的分劃中,授權是個大概念,凡是涉及權限的賦予都可以稱作是授權。而我們常常談到的分權是授權的一種固定常態,是一種更穩定、更徹底的授權。至於說到“下放權力”其本質當然還是一種授權。很明顯,授權並非交出權力,授權人按照企業的權力章程相關規定可以收回權限。授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時加大或收回一部分授權。

對於事業部制企業而言,事業部擁有的權限還是一種“被授予”性質的嗎?作為相對獨立經營的事業部應該擁有自己的固定權限纔對呀。實質上,事業部擁有的權限是被授權的,隻不過這種權限是被企業所“法制化”的。即,事業部擁有必然的權限底線——這個權限底線是事業部制屬性的重要支撐,低於底線的事業部權限隻能宣告事業部制名存實亡。例如,對事業部實行直線職能制的緊密管控,事事請示、事事彙報,涉及業務的指令也要由上級做出,那麼這樣的事業部就沒擁有足夠的權限,也無法發揮事業部的功能和價值。不過,擁有底線的事業部權限仍然是一種授權,因為,僅有的底線權限仍然有可能被收回,以滿足特殊時期或特殊狀況下的事業部管控需要。可見,按照事業部制企業的內部規定,對事業部的授權伸縮性很大,這也是事業部制企業存在較大自由度和管控彈性的原因。

一、事業部授權原則

企業對事業部的授權通常遵循如下原則:

1、緊扣分權大原則

說一千、道一萬,事業部必須取得一定授權,尤其是具體業務規劃與處理的相對完整也相對獨立的權限,隻有這樣,纔能滿足事業部制企業“集中決策、分散運營”、“上統政策,下統業務”的本質特征。因此,那些與業務密切相關的權限,那些總部想管也因遠離市場無法管好的權限,都應統統下放給事業部。也就是說站在總部的角度,除了必要的決策權、職能管理權、監督權之外,其他權限能授予的一定要授予出去。其實,授權的出發點很明晰,那就是隻要有助於事業部按照公司界定的方向、模式、規範快速發展,那麼該給予的權力不要保留。

2、管控模式框架下授權

對事業部的授權,與對事業部采取的管控模式密切相關,如采用深度控制型模式,那麼就會在授權上相對收斂,在決策權之外,會有不少業務相關權限在總部一手控制;如采用目標計劃型管控模式,則要特別注重對經營目標、經營計劃與預算規劃、執行工作的管控;如采用增值運營型,則要在業務模式的優化方面賦予事業部更大的權限。可見,權限的形態是管控模式發揮作用的實質,不同的授權面和授權深度,代表了不同的管控思想。

3、掌握企業總部控制權底線

不論企業內外部環境怎樣,一般說來,企業總部有七項權力必須牢牢抓在手中,不能頭腦發熱地自破底線,這是確保事業部制企業穩健經營的重要保障,也是事業部分權但不失控的重要保障:

(1)事業部的發展戰略管理權不能放

發展戰略決定事業部的發展方向與發展模式,其必須在企業整體發展框架之下進行規劃,遊離出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範圍的事業部戰略是不能被接受的。也許,其對事業部的確是一個富有價值的發展戰略,但對企業整體而言,則更可能是一個破壞價值的戰略,因此,不能作出這樣的戰略選擇或設計。換言之,如果發展戰略審批權下放給事業部,必然會導致離散性的產業經營局面,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也就不復存在了,事業部制的總分一體化的優勢也就變成了劣勢。

企業總部對事業部發展戰略的控制權,主要體現在對事業部發展戰略制訂遵循的模式的要求、戰略方案的審批以及事業部年度經營計劃與預算對戰略承接的準確度與力度等方面。

(2)事業部的組織結構調整權不能放

事業部組織結構是事業部發展戰略落實與日常運營的組織支撐平臺,同時,其銜接著總部對事業部的職能管理活動。組織結構的調整並非減少一個部門、增加一個部門那麼簡單,而是牽扯到事業部經營或管理思路的變化,因此,組織結構屬於戰略級的管理對像,總部對其控制權不能下放。換言之,如果事業部可對自身組織結構進行任意調整,那麼將為事業部的經營帶來一定風險,同時,不利於總部對事業部的職能對口管控。

對事業部組織結構調整的管理主要需做好針對事業部組織架構調整申請方案的審批工作。

(3)事業部的經營計劃與預算審批權不能放

經營計劃與預算是事業部發展戰略執行與當年經營目標完成的核心保障,可以說,如果事業部沒有一份相對完備的經營計劃在嚴格履行,那麼企業總部就不會信服事業部的戰略與效益承諾。因此,年度經營計劃與預算執行過程、階段性結果是透視事業部發展質量與目標接近程度的重要依據。所以,對這麼重要的戰略級工作不能完全下放給事業部,甚至連月度計劃與預算審批權都不能下放。

(4)事業部的領導班子成員任免權不能放

事業部總經理的任免權不能下放,這是自然的。至於事業部副總經理的任免權限也不能下放為哪般?則很多人會打個問號。其實,這麼做無非是要產生一個相互制約和穩健決策的機制,打破事業部總經理在事業部層面一手遮天的局面,以避免“一總獨大”問題導致事業部處於高風險境地。如果事業部總經理可以直接組閣並任命領導班子成員,那麼在事業部領導集體治理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其很容易根據自身眼光和喜好進行副總經理的選擇,所建立的事業部領導層將出現制約和民主空心化局面,不利於事業部的健康穩定發展。

(5)事業部的業績考核權、事業部總經理的績效考核權不能放

這是自然產生的不能下放的權力,因為事業部不能考核自身業績,這是顯然的道理,此處不再贅述。

(6)事業部的財務管理權不能放

對事業部的財務權限不能徹底下放,這也是顯而易見的。這裡的財務管理權不能下放並非指事業部不能設立財務部,對於達到一定規模的事業部,有必要設立財務部門,以協助事業部總經理班子更好地進行財務管理、業務運行和決策支持。但是,事業部的財務體繫必須在總部的管控框架下透明運行,總部對其管控程度相對於其他體繫而言,應該力度更大,跟蹤更緊密,權限更集中。通常的做法是派出事業部的財務負責人,其薪酬方案由總部決定,其工作績效考核總部所持權重較大。

(7)事業部的知識管理權不能放

對事業部的專利、品牌與運營經驗都需進行管理,這些知識成果的歸屬、緊密跟蹤與長久留存都非常重要,其突出價值就在於一個“延續性”上,從而為後來人提供寶貴的再發展財富。

4、差異化授權

面對多個事業部的授權不應一刀切,對於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或能力不同以及地位、業績不同的事業部,應采取差異化的授權方式,從而形成對發展處於初期、能力不足、業績不佳或處於主業地位的事業部進行更緊密地控制,而對業務成型、能力較強、業績良好以及處於邊緣地位的事業部可以放權更大些。在保證差異化授權大原則的前提下,不宜將差異設計得過細,因為這樣容易引起事業部反感——認為同為事業部,但不受總部信任。

二、事業部授權的設計

事業部制企業授權包含內容很多,不僅僅是對事業部的授權問題,還包括對總部職能部門的授權、領導成員的授權、專業委員會的授權、總經理的授權等。我們這裡將重點討論對事業部的授權,以及權力在行使過程中涉及到的部門或崗位的權限形態。

對事業部的授權主要包含三個要點:一是分析事業部的哪些經營管理活動必須得到總部的批準後纔可進入到執行階段、哪些不需要批準但必須進行彙報、備案或接受總部的監督。言外之意,這部分經營管理活動的決定權沒有下放到事業部或雖然下放了但要接受總部的監督;二是在事業部日常運營當中,企業總部還有哪些管理行為應對事業部形成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這一條之所以被納入到授權範疇,是因為不通過權限的明確,這類影響就不能通過“法定性”途徑予以達成;三是總部對事業部要進行經營業績考評與審計,因此要具備考評權和審計權。

1、因需總部審批或知曉產生的有關權限需要總部審批的事業部的經營活動或事項主要包括:

(1)事業部的發展戰略;

(2)事業部的年度經營計劃與預算;事業部按照半年、季度、月度分解計劃與預算;事

業部的增補計劃與預算;

(3)事業部的組織結構優化方案;

(4)事業部的領導班子成員與財務負責人崗位說明書;

(5)事業部領導班子成員的任免、獎罰;事業部財務負責人的任免、獎罰;

(6)事業部經營業績評價、考核;事業部領導班子與財務負責人薪酬制度、激勵政策;

(7)事業部總經理的財務資金權限;

(8)事業部基本管理制度、核心業務流程;

(9)事業部重大經營模式或研產銷業務模式的調整等。

在這部分經營活動或事項的審批過程中涉及企業總部行使審批權、涉及事業部的提案權、提名權。所謂審批權,是指對某項活動、事件是否允許執行或方案是否予以通過的決定權。而所謂提案權,是指提出新的建議或對原有思路、方案提出修改、調整意見的權力。而提名權是指提出某人出任某職務的權力。同時,事業部的提案一般不是直接進入最後的審批程序,而需要總部相應的職能部門進行審核把關,因此,涉及職能部門行使審核權。所謂審核權顧名思義,就是對有關活動、事件或方案進行較全面的專業可行性研究,以得出可否被批準的專業結論意見。在有的企業當中,往往非常注重這一環節的討論過程,因為職能部門是專業性的代表機構,其必須為公司領導層提出專業意見,在此基礎上,領導層纔能更好地履行審批權。為了提高專業深度,一些企業還在專業職能部門的基礎上成立若干專業委員會,以通過多名資深專業委員合議機制來保障專業意見的正確性。更有個別企業對專業職能審核權進行細分,將其分為審核權和審議權,其區別在於:持有審核權的職能部門有權在提出意見後要求事業部按照審核事項進行修改,修改通過後纔能越過職能部門這一關卡進入審批階段;而持有審議權的職能部門則提出意見後,不能“退稿”,事業部可將帶有審議意見的方案直接上交有關領導層審批。之所以產生審核權和審議權這樣的區分,是因為在企業實際運營當中,有的職能部門綜合能力強有的則綜合能力差,領導層對其信賴程度也不同。對專業能力強、工作作風公允的職能部門,領導層往往比較放心地將審核權賦予給這樣的部門,對於專業能力差或工作作風存有問題的職能部門,領導層往往賦予其審議權,從而建立與事業部之間的工作直通車,避免審批效率低、審核環節意見誤導以及故意刁難事業部的情況出現(見表5—1)。

表5—1 需總部審批的經營活動或事項涉及的權限

企業領導層 職能部門 事業部

審批權 指導權

審核權、審議權 提案權、提名權

事業部另外有些經營活動或事項不需要上報審批,但要進行彙報、備案或接受總部的監督。例如,事業部對二級組織機構的調整,對中層干部的任免、異動,薪酬總額框架內出臺新的薪酬激勵政策,新品研發信息及重要市場信息等在一些事業部制企業中都需及時上報或備案。再比如,針對事業部對總部業務政策的執行情況,總部的職能部門就有權限進行監督——這裡的所謂監督權,就是對他人執行既定計劃的過程實施偏離標準了解的權力。監督權限的具體發揮是通過調研、了解並比照有關政策、計劃標準實現的。對這部分事宜,總部有要求事業部按照標準執行的權限。而在行使監督權之後,情況了解清楚了,總部還有接續的權限要行使,那就是:提醒權、督促權、整改權並附加獎罰權。所謂提醒權是指告訴他人按照有關規定履行義務的權力;督促權則是催促有關對像按事先約定好的計劃完成有關任務的權限;整改權是指要求別人按照標準進行偏差行為修正的權力;獎罰權是指按照公司有關規定實施具體精神或物質獎罰的權力。在此,有必要說明兩點:一是提醒權、督促權、整改權、獎罰權的行使都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要事先擁有被公司批準的政策、規則、計劃標準或規定,在此基礎上纔可行使相應的權限,二是有必要說明一下為什麼會設定上述諸如提醒權、建議權、提案權此類比較軟性的權力。這部分權力感覺規定與否沒什麼太大用處,因為在不規定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提醒、建議和提案。但在企業中,為了明確某些崗位或部門的權力,以及為了推進有關權力的行使,減輕有關崗位的心理負擔,同時嚴肅有關事項的履行,往往還是比較正規地將這些權限列明並賦予出去——這完全是制度化企業的支持運營的權限安排問題,而不是姿態高的就可說,姿態不高的就可不說的問題。另外,企業是人的集合體,難免一些人被提醒、被建議後會不高興。但是當提醒者、建議者被公司書面制度賦予了權力之後,往往可以避免一些人為層面的摩擦,上升到制度和工作層面來理解這個問題,因為權力行使往往還滲透著義務在其中,容易博得一份理解。至於提案權,則更應明確界定下來,雖然每個崗位、每個部門都有自然而然的提案權,但如果不將其明確化那就是未將其義務化,很多提案是看不到蹤影的。為此,一些企業把提案權叫做策劃權,強調其職責性,從而強化這一義務的履行(見表5—2)。

表5—2 需總部知曉的管理活動或事項涉及的權限

企業領導層 職能部門 事業部

監督權

提醒權、督促權、整改權

獎罰權 提案權/策劃權

2、因總部對事業部施加影響產生的有關權限

總部對事業部經營施加影響主要指:公司總經理或主管副總對事業部有關經營工作的指揮、指導、組織、協調或獎罰。畢竟企業的運營是實實在在的,即使制度再完善,那麼,對事業部的經營推動和管控也不會完全通過上傳下達的方案審批來實現,有些工作思路、工作執行的路徑、工作結果的分析以及事業部之間的協同行動是需要總部領導親自指導或指揮的。例如,某個事業部由直銷模式轉向分銷,那麼這次轉型行動就有可能由公司某位副總負責指揮,事業部具體執行。再比如,事業部在新產品研發工作思路上存在問題,管理上存在漏洞,那麼,總部領導就要對其進行思路指導。而事業部之間因為重要競標,更會由總部領導出面進行周密的組織、協調。至於對事業部總經理的獎罰,雖然應該慎重,但作為公司領導根據具體情況,是可以臨時做出的,從而行使獎罰權。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總部對事業部施加影響的經營活動很多,在此過程中總部行使了相應的指揮權、指導權、組織權、協調權和獎罰權。在這裡,同樣要對這些權限進行一下解釋。所謂指揮權是指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的權力,其屬於強制性權利;指導權是指對別人進行專業說教或啟發的權利,指導權不僅可以被有關領導持有,專業職能部門也可持有。指導權作為一項權限為了發揮其作用,就要求被指導方一定要傾聽,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沒有意見就要執行。指導權與我們通常說到的建議權相比較,具有一定強制性,因為建議權是可聽可不聽的;而組織權、協調權則是指為達到統一的工作目標所進行的一繫列溝通、說服、有步驟地安排與提出相應要求,其目的是為了讓某個或某幾個機構、群體能夠協同工作(見表5—3)


前言/序言

第三版前言

2016年5月,本書第二版推出。時隔三年,“事業部制轉型”仍像一座熔爐,外在沉靜如常,內在卻越燒越旺。我歸納了一下,這三年,事業部制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事業部制轉型業態狀況

1、實體公司仍是事業部制轉型的主力軍。

2、從轉型覆蓋看,國企民企平分秋色。

3、在變革構成中,知識型服務類公司異軍突起。

4、互聯網公司、高科技公司與電力、通訊、鋼鐵、交通、食品、金融等行業仍然處於變革領跑位置。

5、互聯網巨頭承接戰略變化,引發事業部制架構隨之調整,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6、高知型團隊坐鎮頂層的公司在事業部制轉型思想認識上更本質化。

二、促發事業部制轉型的關鍵因素

1、人纔從成本工具變成智慧資本的認識跨越是驅動轉型的最大起因。

2、人纔與公司的合作方式革命是推動事業部制新體制崛起的直接要素。

3、競爭壓力的蝕骨傳導引發敏感公司從被動削足走向主動革新。

4、卓越公司的標杆效應與全球化學習浪潮讓優秀模式獲得更多展露機會。

5、組織模式的綿勁與柔性成為核心競爭力拼圖的重要一塊。

6、市場擴張、產品增線、業務復雜化仍是擊碎傳統管控方式的前衝重拳。

三、事業部制轉型呈現的新特點

1、業界對事業部制的本質認識取得了長足進步。

2、管理投入漸成必須並呈現專職化、長期化的趨勢。

3、大型企業的事業部制變革帶動了超事業部的逐步應用。

4、在事業部制實際環境中錘煉事業部的自運營能力成為變革深化的一大舉措。

5、事業部間的高度協同化成為攻關性、常態化工作,也成為競爭力高低的關鍵拉分項。

四、事業部制的倒退與回歸

1、出於應對階段性困難及重新強調集權控制的考慮,存在從事業部制退回直線職能制的公司。

2、“過山車式”的事業部制體制回歸更精彩:先期采用事業部制——中期弱化甚至撤銷事業部——如今再度起用事業部制。

3、由於轉型先期投入及變革餘震影響,一些公司業績經歷了先降後升的過程,演繹了一把V字形復興。

4、對“事業部制實乃一把雙刃劍”的認識,在“沒有哪種組織模式是完美無缺的”及“短板能彌補的可能就是好體制”的討論中變得更趨理性和成熟。

五、事業部制轉型左邊是冰山,右邊是火焰,中間是混沌

1、走上轉型之路的公司在組織管理方面加速積澱,繼經營輝煌之後,開闢管理盛世。

2、太多公司在認識上揮刀自宮,自己把自己攔在管理門外,處於單純業務運營的獨輪裸奔中。

3、缺乏中長視野及統一領導力的企業則在混沌中仰仗行業尚未洗牌得以機會性生存。

六、阻礙事業部制轉型的關鍵問題

1、對加速落伍麻木不仁,對競爭衝擊輕視無感,以為行業依舊寬容,我行我素,自信原始方法依然可以搏擊眼下及未來市場。

2、對管理,尤其是組織管理缺乏認知,這在民企中仍是重災區。

3、受限於公司價值觀、人纔觀的陳舊,制約於核心高管團隊(不是老總一個人)總體格局天花板的封頂。

4、公司對變革可控性與諸多不確定性惴惴不安,對管理現狀與管理目標差異過度恐懼——在最需要堅硬的時候顯得異常軟弱。

5、從上至下,總體干部隊伍已經形成觀念板結和經驗依賴,卻又忌諱外力打破,於是坐井觀天,僅靠蠻力、笨勁自我摸索、希望突破,導致效率極其低下,道路異常曲折。

6、對事業部制的古板認識及斷章取義不僅低估了事業部制的價值,甚至達到誤導正念的地步,事業部制被生生解釋成一種四不像的片面認知產物。

伴隨著事業部制的持續熱議與各類應用,並基於以上情況及趨勢,本書第三版如期問世。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著力強化了“延伸閱讀”部分,並為此增加了兩項重要內容,概要介紹如下:

一、增加了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這些案例,每一篇都稱得上經典——從事業部制開山鼻祖通用汽車,到東方事業部制先行者日本松下;從事業部制提議被擱置三次的長壽巨擘杜邦公司,化而與事業部制結伴的全球市值之冠通用電氣;從精彩演繹集權走向分權大戲的藍色巨人IBM,到有事業部制思想印記的硅谷文化像征——惠普之道;從分部制運營楷模,被譽為上世紀“地面亞馬遜”的西爾斯,到盡顯事業部制“力量”的全球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從依靠不斷優化的事業部制支撐發展戰略的中興通訊,到憑借持續迭代的分權架構昂揚進取的美的電器。細讀案例,重溫經典,復盤歷程,感受行業領袖變革的決心與不易;以之為鏡、對照借鋻、取長補短,學習其事業部制研討、啟動與深化的繫統思路,定會收獲良多。

二、增加了四十篇專欄文章。這些文章的最大特點是緊扣事業部制各章節關鍵點,貼近現實、思想奔放、創新出奇,堪稱本書主體內容的有力延展與升華,它將帶給您觀念上、思路上、操作上更多新的視角,從而能夠對事業部制有更深刻和更實際的認識。

組織管理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事業部制作為組織管理家族的核心成員正扮演著結構性升級的重要角色,希望本書能夠為您的組織及團隊帶去新思維、新思路和新的發展。

梁學榮

2019年6月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