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藏經譯注:素問玄機原病式 醫學 [金]劉完素原著 中國人民大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50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5078
    商品編碼:66483230090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0-04-01
    頁數:258

    代碼:62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中藏經譯注:素問玄機原病式 醫學 [金]劉完素原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787300115078
    作者:[金]劉完素原著
    代碼:62.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300115078
    印次: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叢書的讀者對像是要求學習和閱讀中醫古籍,領會和參悟醫道原理,以提高中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廣大中醫工作者,也包括具備一定古漢語水平的中華文化熱愛者和中醫愛好者。
    本叢書的目的是為廣大讀者提供一部繫統、準確的中醫古籍原文及現代漢語譯注本,並進一步提供各種外國語譯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揚醫道,澤被圜州,造福桑梓。
    本叢書正文雙欄排,分原文、譯文與注、按。分段的原文與注排左欄,對應的譯文與按語排右欄。古籍原序體例同。叢書總序、叢書凡例,各書前言、補充凡例、附錄、後記等均通欄排。
    為方便讀者閱讀學習,本叢書在正文雙欄排的左欄部分使用漢字簡化之前的規範字,其餘部分均使用現行規範漢字。原文使用兩個以上異體字,或後世已不用的異體字,譯注統一為後世常用者。每部古籍的具體情況在補充凡例中予以說明。

      目錄
    前言
    凡例
    重校華氏中藏經序
    華氏中藏經序
    中藏經卷上
    人法於天地論第
    陰陽大要調神論第二
    生成論第三
    陽厥論第四
    陰厥論第五
    陰陽否格論第六
    寒熱論第七
    虛實大要論第八
    上下不寧論第九
    脈要論第十
    五色一作絕脈論第十
    脈病外內證決論第十二
    生死要論第十三
    病有災怪論第十四
    水法有六論第十五
    火法有五論第十六
    風中有五生死論第十七
    積聚瘕瘕雜蟲論第十八
    勞傷論第十九
    傳尸論第二十
    論五髒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第二十
    論肝髒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二
    論膽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第二十三
    論心髒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四
    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五
    論脾髒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六
    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第二十七
    論肺髒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八
    論大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九
    中藏經卷中
    論腎髒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
    論膀胱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
    論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三十二
    論癉第三十三
    論氣癉第三十四
    論血癉第三十五
    論肉癉第三十六
    論筋癉第三十七
    論骨癉第三十八
    論治中風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論五丁狀候第四十
    論癰疽瘡腫第四十
    論腳弱狀候不同第四十二
    論水腫脈證生死候第四十三
    論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論服餌得失第四十五
    辨三痞論並方第四十六
    論諸病交錯致於死候
    第四十七
    論診雜病死候第四十八
    察聲色形證決死法第四十九
    中藏經卷下
    療諸病六十道
    萬應圓
    療萬病六
    安息香丸
    明目丹
    地黃煎
    起蒸中央湯
    補藥麝臍丸
    太上延年萬勝追魂散
    醉仙丹
    靈烏丹
    扁鵲玉壺丹
    葛玄真人百補構精丸
    澀精金鎖丹
    療百疾延壽酒
    交籐丸
    天仙丸
    左慈真人陸本無此上四字,作善養千金
    地黃煎
    取積聚方
    治癮瘕方
    通氣阿魏圓
    治尸厥卒痛方
    鬼哭丹
    治心痛不可忍者
    取長蟲兼治心痛方
    治蟲毒方
    破棺丹
    再生圓
    救生圓
    治脾厥吐瀉霍亂
    三生散
    起猝死
    浴腸湯
    破黃七
    三黃丸
    通中延命玄冥煮朱砂法
    治暴熱毒、心肺煩而嘔血方
    治吐血方
    治中喝死、心下猶暖、起死方
    玉霜膏
    百生方
    治喉閉、悶氣欲死者
    治漏胎、胎損方
    治婦人血崩方
    治婦人血閉方
    三不鳴散
    甘湯
    治溺死方
    治縊死方
    槐子散
    治腸風下血
    治暴喘欲死方
    大聖通神乳香膏
    水澄膏
    更蘇膏
    千金膏
    定命圓
    麝香丸
    香鼠散
    定痛生肌肉方
    又定痛生肌肉方
    治白丁增寒、喘急,昏冒方
    又取白丁方
    治赤丁方
    又取赤丁方
    治黃丁方
    又取黃丁方
    治黑丁方
    治青丁方

      前言
    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高擎中醫古籍整理研究之旗幟,旨在勘誤訂訛,注難析疑,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通譯原文,以廣交流而古為今用。《中藏經》列入選書目,現已編譯告竣,特將所需志之者,列述於後。
    一、《中藏經》內容簡析
    本書名《中藏經》,又名《華氏中藏經》,舊題漢·華佗撰。此書歷來多認為是後人偽托之作,或疑六朝人手筆,或疑華佗弟子吳普、樊阿依華氏遺意輯錄。但本書所具有的學術價值,則為國內外學術界所。全書共分三卷,上卷暨中卷共四十九論,下卷附方實計六十八道。通覽全書,若按其內容區劃,則可分為四部分:至第二十論為總論,第二十一至三十二論為論藏府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第三十三至第四十九論為論雜病及決生死法,末則附以救急療疾諸方。各篇分別詳論天地、陰陽、水火、寒熱、虛實、脈色、藏府辨證及痺證、痞證、中風、水腫、腳氣、淋證、積聚、癰疽、疔瘡等。諸論以藏府脈證為中心,尋求《內經》、《難經》及上古醫經中論陰陽、析寒熱、分虛實、辨藏府、言脈證之理,揆諸大旨,融會貫通,發揮蘊奧,早形成以脈證為中心的藏府辨證學說,奠定藏府辨證之基礎。且自成體繫,具有繫統、簡明、精闢、實用、完整之五大特點。實乃自《內》《難》以降,理法方藥俱備的完整的醫經,其學術思想之影響,啟導易水,綿延不絕,澤及今世。
    二、《中藏經》作者及成書年代初考
    《中藏經》始載於宋·鄭樵《通志·藝文略》醫方下,題日《華氏中藏經》。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錄為“中藏經一卷,漢譙化撰”。然而,關於本書及其作者之真偽,代有考辨而眾說紛纭。有疑為鄧處中所撰者,如《宋史·藝文志》題為靈寶洞主探微真人撰;有疑為六朝人之手筆者,如孫星衍;有統斥為後人托名之作而又化之遺意,或為華佗弟子所輯者,如呂復;有化之書,要其說之精者有所自者,如周錫瓚;近人有言其純屬後人抄襲《內》、《難》諸書而成者;亦有言祖本為華佗早年輯古醫經而自撰者。統而言之,乃歷代其為偽書,或謂真偽雜糅之書,所以使《中藏經》沉淹千載。

      摘要
    病起於六府者,踢之繁也。賜之騷也,或上或下,或內或外,或畜在中。行之極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贒者,有寤而不寐者,有寐而不寤者,有能食而不便利者,有不能食而便自利者,有能言而罄清者,有不能言而罄昧者。狀各不同,皆生六府也。
    注:【1】賜之發:指因賜邪袋病。
    【2】行之極:發展至極。此指踢邪所致寅詮發展到了肢重程度。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滂之;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桀,慎勿逵背,亦不可強抑之也。如此徒順,則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無瘛矣。
    注:【1】慎:繇本作“孝宗廟”。今恢後本字。
    病證起自六腑,是陽邪所導致的。陽邪發作之時,或在上或在下,或在內或在外,或積聚在中部。陽病發展到極點了,有能高歌狂笑的,有能悲傷哭泣的,有能狂奔疾走的,有能呻吟不止的,有自感卑微低賤的,有自感高尚賢能的,有常醒而不睡眠的,有睡眠而不清醒的,有能進食但大便不通利的,有不能進食但大便通利的,有能言語而又聲音清楚的,有不能言語而又聲音模糊的。證狀各不相同,都產生於六腑。
    病人喜好通利,就用通利的它;病人喜好收塞,就用收塞的它;病人喜好水液,就用滋水的濟助它;病人喜好寒涼,就用寒涼的救助它。病人的喜好,注意不要違背,也不可勉強他。這樣順從病人的喜好去,就會有十生十,有百生百,疾病就沒有不能痊愈的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