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醫史修訂版 李經緯 著中國醫學書籍中醫大辭典作者 中醫歷史東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696-1008
    【優惠價】
    435-630
    【作者】 李經緯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730034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73003478
    商品編碼:10048057351396

    包裝:線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2-03-01

    用紙:膠質紙
    正文語種:中文
    代碼:98

    作者:李經緯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品牌

    三賽文庫(科學·科普·科幻)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書號

    978-7-5730-0347-8

    CIP分類

    R-092

    定價

    開本/尺寸

    16開\\787×1092    170×240

    印張/頁數/裝幀

    36.5印張+2彩印\\584頁\\單色印刷(裸脊鎖線,護封)


    作者簡介

    李經緯教授,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醫史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史雜志》總編。李經緯教授素以發掘古代中國醫學發明創造、隋唐醫學史、外科學史、疾病史、醫史理論研究和主持編撰中醫、醫史工具書著稱。1992年獲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特殊津貼。1929年7月16日生於陝西咸陽,1955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1958年調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研究院)全國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學習。後留該院醫史研究室從事中國醫史研究與教學工作至今。1976年以來先後奉命組建醫史文獻研究室與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任主任、副所長、所長至1991年。現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專家委員會歷屆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醫史文獻分委員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史學會主委,《中華醫史雜志》總編。1987年應約主持衛生部下達《中國醫學通史》四巨冊之編撰工作,任常務副總編兼古代卷、圖譜卷主編;1989年任中德合作項目《中醫學規範辭典》總編;1991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課題中醫學名詞術語譯釋研究。其中《中醫名詞術語選擇》曾獲勝全國科學大會獎;《簡明中醫大闢》曾獲中醫研究院級乙等獎;《中醫大辭典》獲1996年一等獎,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部級二等獎,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獲勝中國廣州仲景中醫藥*出成果獎,2001年獲立夫中醫藥學術著作獎。在教學上,先後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在全國招收中國醫史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編或個人著作二十餘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醫史學論文百餘篇。1983年以來,曾先後應邀多次訪問外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中醫發展通史,作者特別重視醫學內史的研究,著重論述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繼承性發展,尤其注重對中醫創新發明事例的記述。全書總體作通史體例,以斷代論述,其章節以專科、疾病、人物、文獻、軼文故事等內容進行編排。本書章節題目也反映了醫學發展的時代特點,作者結合中國朝紀年的方法,旨在進行比較全面的論述與評介。這本中醫史學泰鬥眼裡的中醫通史雖然是以中醫發展為主體的,但作者並沒有刻意掩蓋西醫之影響,也沒有回避中西醫之間緊密相關的內容,其目的在於喚起人們引入現代科學、現代醫學為中醫所用。

     

    目錄

     

    目    錄

     

    章    中醫藥起源    1

       前21世紀前)

    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內容極其豐富多彩,古典醫藥文獻之富,有效技術之多,理論之獨具特點等,尚沒有其餘國家或民族的醫學內容能與之相比。所有這,讀者不禁要問許多個為什麼。那麼就讓中醫學發生、發展的文明史來向大家做出歷史的客觀的回答。

    節    中國考古學研究與猿人的疾病和衛生狀況    2

    第二節    關於醫藥衛生起源的若干論點    5

    第三節    中國漢晉前學者論述中醫起源    10

    第四節    中醫起源討論    14

     

    第二章    早期實踐與醫巫論爭    19

       夏商西周時前21世紀~前771)

    醫巫分業、醫事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是一個全新的起點,為西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醫學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

    節    農業發展促進醫藥進步    20

    第二節    醫食同源與伊尹創制湯液    21

    第三節    甲骨文與殷商疾病觀    23

    第四節    巫術與巫醫的活動    26

    第五節    醫事管理    27

    第六節    環境衛生與個人衛生    28

     

    第三章    經驗積累與理論形成    32

      春秋戰國時前770~前221)

    中醫學在《黃帝內經》《黃帝外經》產生的基礎上,在扁鵲之後,便再也沒有出現過鬼神觀念統治醫壇的情形,使中醫學始終沿著唯物的道路向前發展著。

    節    早的中醫學分科    33

    第二節    中醫理論高水平研究總結:《黃帝內經》

         《黃帝外經》    35

    第三節    劃時代的進步——醫學戰勝巫術    41

    第四節    從《詩經》等文獻看商周醫藥水平    44

    第五節    大儺與疫病    46

    第六節    職業醫師出現——醫和、醫緩與扁鵲    47

    第七節    中醫學步入學術研究    51

    第八節    尸體防腐、保護技術    58

     

    第四章    中醫學術成果的整理與水平的提高    59

      秦漢三國時前221~280)

    秦漢時期,是我國醫藥學取得重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及華佗等醫學家的傑出貢獻,使西周時代《內經》所確立的理論原則與臨床實踐更緊密地結合了起來。

    節    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    61

    第二節    漢文帝為名醫淳於意的冤案平反並恢復其名譽    66

    第三節    中醫之師徒傳承    69

    第四節    中醫部釋疑解難之專著——《難經》    72

    第五節    針灸由民間到宮廷,再回到民間    73

    第六節    外科鼻祖——華佗    76

    第七節    醫聖——張仲景    82

    第八節    杏林春暖與虎守杏林    89

    第九節    懸壺之禧與韓康賣藥    93

    第十節    秦漢時期負責醫事管理的醫官與醫官犯罪    94

     

    第五章    實踐領域不斷擴大    96

      兩晉南北朝時期(265~589)

    節    棄戎從醫,貢獻卓著的葛洪    98

    第二節    重視切脈診斷的王叔和    102

    第三節    山中宰相——名醫陶弘景    106

    第四節    竹林七賢——嵇康與《養生論》    109

    第五節    繼承發揚針灸的皇甫謐    110

    第六節    藥材炮制的祖師——雷敩    112

    第七節    精巧的外科手術治療技術    114

    第八節    醫方彙集整理與陳延之《小品方》    116

    第九節    中國世醫傳統與徐氏第八代名醫徐之纔    119

    第十節    梁武帝與醫學家    121

    第十一節    南北朝設醫館與太醫署    123

     

    第六章    醫學發展呈現集大成的特點    125

      隋唐五代時期(581~96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活動和醫藥知識,有些還形成了醫學體繫,積累了豐富的醫藥學文獻,還擁有醫學家的傳承與發展。這都是的“中醫”這個概念所不能包括的。

    節    古老的醫科大學與植物園    127

    第二節    唐太宗探視百歲名醫甄權    135

    第三節    大學問家躬身《內經》整理研究    137

    第四節    部病因證候專著《諸病源候論》    139

    第五節    政府頒布的部藥典——《新修本草》    144

    第六節    醫學文獻整理大師王燾    146

    第七節    孫思邈與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150

    第八節    藏醫學集大成巨著——《四部醫典》    159

    第九節    “仙”醫藺道人與《理傷續斷方》    163

    第十節    法醫學與《疑獄集》    166

    第十一節    繁榮的國內外醫藥交流    168

    第十二節    非醫學書籍對外科手術的記載    179

    第十三節    統治階級對醫學家的迫害    182

     

    第七章    醫學全面大發展    184

      兩宋時期(960~1279)

    北宋諸帝多關注醫學,甚至親自征集醫方,治療病人,編撰醫書。仕途不通的知識分子,在“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思想指引下,改變了過去以醫為小技、為恥之觀念,壯大了“儒醫”隊伍,促進了醫學理論水平的提高與技術的普及。

    節    《訪求醫術優長者詔》《訪求醫書詔》    185

    第二節    宋太祖等關注的本草修訂    187

    第三節    太宗詔征醫方,編撰《太平聖惠方》    192

    第四節    宋仁宗創設“校正醫書局”    195

    第五節    宋仁宗詔令翰林醫官院考次針灸,創鑄針灸銅人    197

    第六節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改革醫學教育    201

    第七節    宋神宗在京城創辦太醫局賣藥所    204

    第八節    宋徽宗創辦“醫學”與編撰醫學著作    206

    第九節    解剖新知:《歐希範五髒圖》與《存真圖》    209

    第十節    疾病診斷水平提高    211

    第十一節    臨床醫學豐富多彩    214

    第十二節    宋慈總結法醫學著成《洗冤集錄》    222

    第十三節    科學家瀋括、文學家蘇軾與醫學    225

    第十四節    藏醫學的發展    228

     

    第八章    醫學爭鳴與少數民族醫學融合    230

      時期(907~1368)

    戰爭的擄掠是十分兇殘的,但在客觀或主觀要求上,戰爭也使醫藥衛生知識和技術得到了交流。高明的醫藥學家,的醫藥書籍,先進的教學模具——針灸腧穴銅人等,成為邊遠少數民族同中原政府作戰的目的之一。

    節    契丹族醫學    231

    第二節    回鶻族醫學    234

    第三節    吐蕃醫學    236

    第四節    女真族醫學    237

    第五節    黨項族醫學    240

    第六節    回回醫學    241

    第七節    蒙古族醫學    244

    第八節   &nbs時期的醫學爭鳴    247

    第九節    醫學理論與臨床各科    258

     

    第九章    中醫學發展的革新傾向    265

      明代(1368~1644)

    李時珍所撰《本草綱目》,是舉世聞名的博物學、藥物學著作;人痘接種術天花流行之成功,為人類免疫帶來希望和開闢出新的途徑;吳又可撰《溫疫論》,對傳染病傳染途徑、傳染病因子和特異性的論述,頗有見解;隨著明代手工業、采礦業的發展,職業病的防治也取得了明顯進步。

    節    皇室關注本草學發展    267

    第二節    民間本草研究成果卓著    273

    第三節    朱橚與大型方書《普濟方》    282

    第四節    人痘接種天花的偉大創造    285

    第五節    吳又可《溫疫論》與傳染病理論革新    290

    第六節    臨床內科學的發展    294

    第七節    外科學理論與技術革新成就    298

    第八節    婦兒科學之進展    304

    第九節    眼科、口齒科與耳鼻咽喉科成就    308

    第十節    針灸學之發展    315

    第十一節    經驗的寶庫——《名醫類案》    319

    第十二節    中醫經典整理與叢書全書編撰    321

    第十三節    醫德與醫林故事    325

    第十四節    醫事管理與建廟祭祀先醫    328

    第十五節    創建先醫廟與祭祀歷代醫學家    331

    第十六節    中外醫學交流    334

     

    第十章    醫學發展使普及面擴大與發展中的思想阻力    342

      清時期(1644~1911)

    統治者大興文字獄,促成學術界轉而大興考據之學,醫學領域在古文獻整理研究上獲得進步的同時,思想則遭受到嚴重的制約。若干創新發展隻能曇花一現,即被淹沒在保守的思潮之中,這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和醫學科學的發展。

    節    醫事管理的經驗與教訓    343

    第二節    傳染病治療學派林立與理論創新    346

    第三節    康熙推廣人痘接種天花獲重大成就    353

    第四節    乾隆命令編纂醫學教科書《醫宗金鋻》    358

    第五節    內科學發展與學派爭鳴    364

    第六節    外科學發展趨於保守    370

    第七節    正骨科學技術豐富多彩    375

    第八節    外治法寶庫更趨充盈    379

    第九節    婦兒科的經驗積累和推廣    381

    第十節    五官科技術的發展    388

    第十一節    針灸學發展與道光帝廢除針灸    391

    第十二節    王清任慧目躬身人體解剖    392

    第十三節    發展與普及的醫方、本草    397

    第十四節    醫學普及與文獻整理    403

    第十五節    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醫學    409

    第十六節    醫家要義——養生    420

    第十七節    醫學革新的思想阻力    423

    第十八節    西醫學傳入與影響    429

     

    第十一章    20世紀中醫學發展歷程    434

    20世紀前50年,衛生事業的行政管理大權,基本上為國外留學回國的西醫所掌握。而人數數十倍於西醫的中醫,則完全處於在野無權的地位,這種畸形必然造成唯西醫科學而排斥中醫甚至廢止中醫的局面。

    節    20世紀前50年中國醫學文化思潮    434

    第二節    西醫在朝,中醫在野    441

    第三節    中西醫彙通學派評估    443

    第四節    毛澤東關注中醫中藥    446

    第五節    中醫工作的巨大勝利    448

    第六節    中醫發展融入西醫學理問題    451

    第七節    中西醫結合科研模式    453

    第八節    創造統一的新醫學不是夢想    456

     

    第十二章    中醫學發展新視野    459

    中西醫結合研究繼承了中國傳統醫學的豐碩成果,50多年來取得了豐富的成就,對世界醫學發展的一些重要領域給予了啟迪,從而促使許多現代科學家重視中醫藥並參與研究中醫藥。中西醫的合作研究正在改變著科學家們陳舊的觀點。

    節    中醫政策在實踐中漸趨完善    459

    第二節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新視野    462

    第三節    中西結合針撥套出手術之啟示    465

    第四節    針灸已成為人類共享的醫學    468

    第五節    針灸理論研究百花齊放    471

    第六節    針刺麻醉原理研究新啟示    473

    第七節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思維    475

    第八節    惠及人類的抗瘧疾新藥青蒿素    477

    第九節    抗癌陣線高水平成就    481

    第十節    化瘀法研究不斷開創新領域    484

    第十一節    應對SARS,獲得佳效    486

    第十二節    再現人類共享中醫學之輝煌    491

     

    附錄一    作者與海外的醫史學術交流    501

    附錄二    中醫學要事年表    526

    跋    551

     

    試讀部分

    導???讀

    在 21 世紀中醫事業發展再次面臨重要契機的時候,李經緯教授所撰《中醫史》的問世,有著特別的意義。

    一門學科的發展總是建立在以往的經驗之上的。我們對中醫歷史的研究,近年來取得了相當重要的成果。四卷本《中國醫學通史》就是代表。其中,李經緯教授就是《中國醫學通史·古代卷》的主編。在多年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之後,李教授又於耄耋之年撰成本書,恰
    如醪醴陳釀,更見醇和。我以為此書堪稱適時之史筆,成功之佳作。

     

    對古代醫史的梳理更加精到

     

    由於有編撰《中國醫學通史》以及主持醫史文物研究的基礎,作者對醫學史中的相關史實和進展掌握得相當扎實,其中尤為顯著的是作者曾深入研究過中醫外科技術史等內容。與近代西醫相比,中醫外科手術水平相對落後,以致有人懷疑古書所有關於手術記載的真實性,或者持外國傳入說。作者以豐富的旁證資料指出,華佗時代進行腹部外科手術是完全有可能的,還有如晉代的唇裂修補手術、唐代的腫瘤切除手術和義眼鑲嵌手術等,都有明確依據。這種觀點是正確
    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依據的現狀來懷疑古人的記述。

    另外,對本書之命名《中醫史》,作者也有嚴謹的思考。在緒言中,作者對何謂“醫”, 何謂“中醫”以及歷代醫稱都做了詳細考證,這是前人未曾重視的問題,很有價值。另外緒言還就醫學史研究的任務做了探討,對後來者有指導意義。 

     

    回顧20世紀中醫史

     

    《中國醫學通史》雖有現代卷,但止於 20 世紀末段。現在已步入 21 世紀,有條件對跌宕起伏的 20 世紀的中醫學史做一個完整的回顧。本書列《20 世紀中醫學發展歷程》一章,做專題論述,也是近年中醫通史著作之。雖然限於篇幅,於史事、史實方面隻做粗線條勾勒,但在鉤玄評論方面相當深入,可謂是其精華所在。其中包括對中西醫彙通的評述、對新中國成立後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思考,以及作者對“中西醫結合科技模式”和“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的
    期望等。這體現了作者作為一位醫史學學者對中醫發展路徑及方向的獨到理解。例如對中西醫彙通,作者指出:“(他們)自覺不自覺印證是如何與西醫一致,從而證明中醫是科學的。雖然不承認,或極力反對西醫以不科學、落後為由對中醫的批判,但卻削足適履稱中醫如何與西醫一樣科學,有些給人勉強的感覺。這種傾向,數十年來得到了不斷的發展,甚至在仍有不斷的反映。”這樣的評價十分有啟迪意義。20 世紀中醫走過的歷程是十分曲折的,認真總結其成敗得失,必定能為 21 世紀的中醫事業提供參考,這正是“以史為鋻”的功能。

     

    有史有論,論而中肯

     

    有人說史家當以理性為主,不摻感情因素。其實未必然。撰史者固然不能因為感情因素而曲解歷史,但任何著作中精彩的,一定是作者動情的地方。本書在評論史實時,往往結合作者個人經歷和體會,言論剴切。例如作者原來是西醫出身,經過“西學中”而後選擇了中醫學史作為研究方向,對中西醫結合的發展深有體會,正如書中所言:“他們(指‘西學中’人員)是為了繼承發揚中醫、創新中醫而進行研討的,而*非是要輕視或消滅中醫。”現代中醫、中西醫結合都是發展中醫的重要力量,關鍵在於能否正視中醫的獨值,采取合理的方法去研究,決不能以西醫學理論為標準衡量中醫,這是已為歷史證明的事實。

    以上幾點,是我讀《中醫史》的一點感想,未足以概括全書的特色,但其學術價值足以肯定。此外,本書的附錄部分,還記載了作者與海外的醫史研究者進行學術交流情況,這也是現代醫史的重要資料。

    本書是李經緯教授畢生心血的結晶,為現代醫史學增添了色彩,而且語言通俗,圖文並茂,可讀性強,相信普通讀者也會讀之而不能釋卷。私以為略有不足之處,即中醫“溫病”的概念範圍要較西醫的“傳染病”之內涵為大,本書把明清溫病學派放入“傳染病學派”一節,未必完全恰當。因溫病學派雖有診治傳染病之學術經驗,但葉、薛、吳、王四家之名著,內涵廣博,不隻局限於傳染病方面,故若能以“溫病學派對傳染病之貢獻”為題目則更為貼切。

    後想說明此書之目的:近年來對中醫抹黑者之所為,必須清洗,而讀《中醫史》便能使廣大讀者對中醫之偉大,有較全面之認識。《中醫史》第 11 章《20 世紀中醫學發展歷程》後一句說:“我們還必須嚴肅地指出:那些視中醫為偽科學的先生們,他們數典忘祖,是西化思想的繼承者,我們不能容許他們踐踏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這是作者的大聲“吶喊”。

    《中醫史》出版後獲得成功是預料中的事情,但未料來得如此之快且廣泛,並成為西醫學習中醫的教材。作者應出版社要求進行了必要的修訂,以《中醫學發展新視野》為題,增敘第 12 章,該新內容以政策、50 多年來重點科研課題與交流等 12 個論題,進行了樸素、大方、求實的討論、評估、介紹,其論斷、意見比較符合實際,富有參考價值。


    百歲老人、國醫大師、
    中醫學家、中醫近代史學家鄧鐵濤

     


     

    第六節 針刺麻醉原理研究新啟示

     

    中醫用針灸治療各種疼痛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治療各種疼痛可謂針灸強項之一。將針刺用於麻醉手術,唐代政治家、醫學家狄仁傑(630—700)便有這一經歷。狄仁傑於顯慶年間應制入關,路遇一富家小兒鼻端生贅瘤,大如拳,根細,痛難忍。狄於其腦後針刺寸許,針氣達於瘤處即撥針,贅瘤應手而落。小兒鼻端瘤很可能就是在針刺麻醉下成功摘除了。

    1958 年,國內在研究針刺止痛,特別是手術後止驗總結的啟示下,西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外科、上海市人民醫院外科、運城地區人民醫院外科、長沙市人民醫院外科等,在總結針刺解除外科手術後疼痛效果佳的基礎上,將針刺止痛嘗試應用於外科
    扁桃體摘除手術,又成功實現了在針刺麻醉下進行撥牙、手術、疝修補術、闌尾切除手術,均獲比較好的麻醉效果。

    1960 年,廣西柳州結核病院介紹針麻下肺葉切除手術成功 12例;1966 年 2 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針麻工作會議上,介紹了上海中西醫合作針麻肺葉切除 40 例以及北京結核病研究所針麻肺葉切除術等 6 個單位的學術報告。1972 年總理親自過問並指示:光會做手術不行,還要講出道理。並提出加強針麻作用原理的研究。北京醫科大學痛生理研究所韓濟生正是在此背景下決心投入針麻原理實驗研究的。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其隨行裡格將軍等 30 餘人於北京參觀了針麻手術後不禁驚嘆:“真是不可思議!”此後,有 30 多個國家先後前來考察、學習,一些醫學科學家從此也投入到這一研究工作中來。

    1973 年鼕,由衛生部長錢信忠主持,在西安召開了全國針麻研究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以往的經驗,制定了針麻效果的評定標準,並成立了顱腦、頜面口腔、耳鼻咽喉、甲狀腺、肺切除、胃切除、輸卵管結扎、剖宮產、子宮切除、闌尾切除、疝修補以
    及骨外科等多種具體手術的針麻協作組。

    1978 年 6 月 20 日至 7 月 4 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針麻研究工作座談會,北京婦產醫院、第三軍醫大學、廣西醫學院、貴陽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武漢醫學院和安徽中醫學院等單位,分別介紹了研究經驗,還特約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張香桐教授介紹了瑞典、日本有關疼痛生理和針刺效應機理研究的情況。至1979 年,全國已用針麻進行大小手術 100 多種,達 200 餘萬例,一般認為頭、頸、胸部手術的針麻效果較好。顱腦外科手術的優良率為 76.6%,全喉截除優良率在 70% 以上,各類甲狀腺手術、肺切除術、剖宮產、輸卵管結扎等手術的優良率均在 80% 以上。針麻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共進行了 350 餘例,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功率。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從事針麻原理研究十分普遍,他們在各自研究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與觀察整理,促進了研究之逐步深入。

    1972 年,韓濟生等用兩隻家兔腦脊液交叉灌流的方法證明,針刺家兔足三裡可使其腦內釋放出某些具有鎮痛作用的化學物質。接著對中樞 5- 羥色胺(5-HT)、中樞兒茶酚胺、中樞阿片樣物質(OLS)等多種化學物質進行了研究,鋻定了具有阿片樣作用的肽20 多種,總稱為阿片肽。其代表性品種腦啡肽、強啡肽、肝內啡肽,都可作用於阿片受體,發揮鎮痛作用。韓濟生等用腦內注射微量納洛酮阻斷阿片受體的方法探尋 OLS 轉遞針刺鎮痛的作用部位,發現伏隔核、杏仁核、韁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AG)中的 OLS 在針刺鎮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發現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條環形神經通路,稱之為“中腦邊緣鎮痛環路”。這一環路一旦被針刺激活,即可以往復進行,效應會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如果阻斷了其中一個環節,針刺鎮痛的後效應就大大縮短。

    韓濟生研究成功後,先是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5年又獲得了腦研究組織與美國神經科學基金會聯合頒發的“**神經工作者獎學金”。此外,他還被美、英等 27 個國家和地區 100 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邀請作學術演講 200 餘次。1990~2002年,他被聘任為世界衛生組織科學顧問,1991 年又被聘任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顧問,199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_^:70234be5571c160bdbefef5413e56414


    ^_^:94281d609f05517dec69def436c7fe11


    ^_^:4e031df392480a8dbcca84896eb94bb6


    ^_^:0e3fa637ef7ec5df6d35b0c2c530c2a5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