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類創新人纔培養體繫重構與實踐蒙艷玫華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作者】 蒙艷玫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08184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081849
    商品編碼:1005857369825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7-01

    頁數:166
    字數:200
    代碼:49

    作者:蒙艷玫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類創新人纔培養體繫重構與實踐
    作者:蒙艷玫,陳遠玲,李俚 等
    代碼:49.8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7-01
    ISBN:9787568081849
    印次: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由六部分組成。章體層面討論新工科的內涵特征,建設目標、原則、思路,分類建設和建設。第二章討論和分析新工科在地方高校改革現狀、如何組織和有效實施新工科建設思路。第三章研究探討基於新工科背景的地方高校教育教學體繫的重構。第四章繫統深入地研討新工科建設中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繫的重構。第五部分針對新工科專業人纔培養中學科交叉知識核心的兩個環節即課程和教學,探討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教學模式。第六章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多方面研討新工科專業人纔必須面對的理解、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

      目錄
    第1章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和特征(1)1.1新工科提出的背景(1)1.2新工科的內涵(2)1.3新工科的建設要求(2)1.4新工科的培養模式(3)第2章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類教育教學現狀和改革思路(5)2.1新工科環境下的工程教育教學現狀(5)2.2新工科環境下地方高校機械類教育教學改革(6)2.2.1改革目標(7)2.2.2改革思路(7)第3章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類理論教學體繫重構(15)3.1新工科背景下重構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教學體繫的必要性(15)3.2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機械工程創新人纔培養模式改革與實施路徑(18)3.2.1改革思路(18)3.2.2實施路徑(19)3.3新工科背景下廣西大學機械專業創新人纔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25)3.3.1培養方案制定過程(26)3.3.2培養目標(28)3.3.3課程體繫(30)第4章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繫重構(46)4.1概述(46)4.2虛實結合、開放共享實驗教學體繫的重構(47)4.3繫統建設虛實結合、開放共享的實驗和實踐教臺(51)4.3.1實體架構(51)4.3.2課程虛擬實驗教臺(51)4.4虛實結合、開放共享、校企共贏的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57)4.4.1校內實驗和實踐教學的實現(57)4.4.2校外實踐環節的實施(57)4.4.3化考核評價方法(58)第5章虛實結合、開放共享典型實驗教學案例(60)5.1機械制造教臺典型案例(60)5.1.1船用曲軸制造過程實驗(60)5.1.2數字化車間實驗(62)5.2機械設計虛擬教臺典型實驗(66)5.2.1典型零件虛擬裝配實驗(66)5.2.2小能綠籬苗木修剪機整車越障實驗(69)5.3機械電子網絡化遠程實驗教臺典型案例(74)5.3.1網絡化遠程振動分析實驗(74)5.3.2網絡化遠程車輛行駛監控實驗(80)5.4典型學科交叉知識綜合實訓案例——網絡化遠程汽車防抱死制動繫統(84)5.4.1實驗背景(84)5.4.2實驗的目(85)5.4.3實驗原理(86)5.4.4教學方式與實施(89)5.4.5綜合實訓的方法與步驟要求(92)5.4.6教學實施效果(114)第6章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學科交叉知識教育教學研究(116)6.1引言(116)6.2解決的教學問題(117)6.3改革的目標和思路(117)6.3.1改革的目標(117)6.3.2改革的思路(118)6.4改革的舉措(118)6.4.1跨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架構(118)6.4.2跨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項目式教學內容構建(119)6.4.3基於項目驅動教學的組織實施(122)6.5項目式教學支臺和保障措施(123)6.5.1教學支臺建設(123)6.5.2金字塔形導師隊伍建設(124)6.5.3質量保障制度建設(124)6.6成果的推廣應用(125)6.6.1改革成果(125)6.6.2改革實踐成效(126)6.6.3跨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的綜合實臺研發(127)6.6.結(135)第7章多方面質量保障與反饋機制建立(137)7.1構建三級全鏈條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和持續機制(137)7.1.1校院繫三級教學質量的制度建設(137)7.1.2校院繫三級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建設(137)7.1.3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教學質量監控和反饋機制(142)7.1.4建立以產出為導向的課程質量的評價機制(142)7.1.5構建“全面、全過程、全員參與”的質量保證體繫(143)7.2建立學生培養過程評價機制(144)7.2.1學校制度保障及評價(144)7.2.2機械類專業規章制度保障(145)7.3建立健全用人單位反饋機制(152)7.3.1建立了社會評價機制(152)7.3.2評價結果被用於專業的持續(153)參考文獻(164)

      
    本書由獲得區級教學“基於OBE理念的“2433”機械工程創新人纔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等成果凝練而成,對於指導新工科背景下機械類專業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前言

    機械和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高適應性專業人纔。地方高校肩負著為這兩大支柱產業培養高素質技術人纔的使命。然而,目前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普遍存在人纔培養與行業需求脫節,教學環節與工程實際脫節,學生學際需要脫節的問題,導致學生綜合工程素質偏低、人纔適應性偏低。

    據此,課題組自2007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以及2010年專業建設開始,從建立機械工程專業的培養體繫入手,以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繫、師資隊伍為抓手行了繫統的改革和實踐,對教學課程和實驗體行優化整合,以產品解決方案為主線,將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繫貫穿於設計制造過程的知識構架之中,體現設計制造過程的交叉、並行、協同和有機聯繫。以教學課程一實驗技術一制造設備及測試手段一工程技術應用軟件構築完整的專業教學體繫;以現代設計制造模式的全局形態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和實驗內涵,為培養創新型制造業人纔建造拓展性的學練空間。課題組自2014年開始展開專業認證相關工作,對標國際認證標準,按照“逆向設計,正向施工”的流程修訂專業培養方案,其制定與實施的流程為“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繫→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與反饋→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與反饋→培養目標達成情況評價與反饋→持續”,根據調查與評價結果不斷優化人纔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完善人纔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形成了以培養質量為,以創新工程能力為導向的新型機械工程專業人纔培養模式。教學改革主要如下:

    (1)從地方高校的實際出發,致力於為地方產業服務,提出了“數字賦能、項目驅動”多學科交叉知識融會貫通的高素質、高適應性工程人纔培養理念。針對機械行業發展新態勢,構築產業發展需求的協同育人體繫,提高人纔培養適應性;通過校內校外一課內課外一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實現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教學與工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工程素質,讓人纔培養與企業需求相適應。

    (2)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打造基於新工科特點的課程體繫,突出課程在畢業能力中的支撐作用,從基礎課到專業課逐漸,終使學生具備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強化工程能力培養環節,建立虛實結合、線上線下、開放共享的實驗教學體繫,同時新增企業行業課程,動態地融入行業與企業新技術、新方法,使教學內容、知識結構與行業發展緊密結合。

    (3)構建基於新工科背景下的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的實驗教學體繫,以企業課程、虛擬結合的實驗課程、項目驅動的第二課堂學生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全程協同培養,實踐課程校企協同、真題實做;引導學生自、自主動手;第二課堂以項目驅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開展創新活動,學生自、自主實踐、自主創新。

    改革實踐成效顯著。基於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虛擬實驗教學中心十多年的改革建設,構建了典型工程案例庫,研發100項“虛實結合”創新實驗項目,並將教師研究成果轉化到教學中。以實驗中心開放性實驗室和本科生專業導師制為依托,以面向工程實際的產學研真實項目研發作為學,將知識的拓展與項目研究過程的迭代相結合,用項目研發的思想與知識構建的思路貫通主干課程知識體繫,注重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資源的優勢互補,極大提生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基於新工科背景建設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於2016年、2019年兩次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於2019年獲專業建設點,專業的國際影響和競爭力提升,畢業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得到用人單位好評。學生課外作品獲獎和科研成果質量與數量顯著提高5年學生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獲獎328項,本科生參與申請並獲得授權專利97項,100篇。同時,通過產學研合臺,老師和學生先後為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等提供技術服務,完成項目125項,實現真正意義的校企全程協同育人。

    本書的出版得益於改革實踐獲得的以下項目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1)專業建設項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建設點(教高廳函〔2019〕18號)”;

    (2)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基於機械行業產業聯盟智能制造人纔培養實踐創臺建設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E-JX20201527)”;

    (3)工程訓練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三期金工與工訓教育科學研究項目“雲上智造——基於柔性制造繫統的實驗實訓教學臺(項目編號:JJ-GX-JY202145)";

    (4)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面向科研素養的機械工程創新人纔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JGA100)”;

    (5)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22年度):“剛柔並濟”打造柔性制造繫統實驗教學超共享臺(項目編號:2022JGA116)。

    本書的出版還要感謝廣東工業大學教學研究團隊的辛勤付出,通過雙方長期的交流學了地方高校教育教學的提高。後,對所有為改革實踐做出貢獻的老師和本書中引用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目前新工科建設還處於探索實踐階段,加之作者有限,書中疏漏或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摘要

    第1章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和特征

    1.1新工科提出的背景

    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指出,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彙,工程在社會中的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工程科步和創新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人類社會正在邁入工業4.0時代,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湧現,前沿領域不斷延伸,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且正處於取得關鍵突破的歷史關口,與中華民族偉大復程形成歷史性交彙,科技、工程和人纔的創新迭代成為社會發展的引擎,教育事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世界經濟已由工業經濟開始向信息經濟轉變。以“互聯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經濟”時代的發展新引擎。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已由“動力驅動”逐步轉變為“技術驅動”“數據驅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核心。因此,人類社會+計算機+物理融合,信息繫統與物理繫統的融合(CPS)使信息服入了普及時代,“大數據十機器深度學服務”等將人類帶入機器決策時代。

    新工科教育是快速響應社會變革與產業需求的新型教育形態,能夠高度契合新經濟、新技術和新業態的發展態勢,在教育強國建設,實現中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1.2新工科的內涵

    新工科是面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基於國際競爭新形勢、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立德樹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因此,新工科既涵蓋了傳統工科中工程的要素,含融合交叉、新技術的發展。

    新工科內涵是:以立德樹人為,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化、創新型工程人纔,為未來提供人纔保障和智力支撐。新工科的內涵強調“立德樹人”“國家戰略”“前沿技術性”“學科間交融性”“知識體繫多樣性”“人纔培養創新性”等,“工科”是本質,“新”是取向,雖然強調“新”字,但又不能脫離“工科”。

    1.3新工科的建設要求

    新工科是高質量應對國際競爭新形勢、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對工程人纔素質規格、能力結構和質量標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需求發起的重大戰略性和繫統性工程教育改革計劃,旨在工程教育變革新理念、創造新形態、……

      作者簡介
    蒙艷玫,女,廣西南寧人,1963年10月生,2006年1月加入中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重量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虛擬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項目2項、科技部、廣西科技廳和南寧市科技局以及企業委托項20項,作為發明人獲授權發明20餘項,公開文60餘篇,其中SCI或EI檢索論文30餘篇。在復雜機電產品設計和機電繫統測控技術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獲得了推廣應用,獲廣西自然科學很好論文1項,南寧市科步2項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