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趙曉鵬科學出版社9787030720795 工業技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ε
    【市場價】
    2406-3488
    【優惠價】
    1504-2180
    【作者】 趙曉鵬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7207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720795
    商品編碼:10056812336161

    包裝:簡裝
    開本:B5
    出版時間:2021-07-01

    頁數:660
    字數:780000
    代碼:299

    作者:趙曉鵬

        
        
    "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商品名稱: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
    作者:趙曉鵬,丁昌林
    代碼:299.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7-01
    ISBN:9787030720795
    印次:
    版次:1
    裝幀:簡裝
    開本:B5

      內容簡介

    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精)中波的行為,在信息傳輸,網絡、光和聲的調控等領域都有許多潛在應用,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研究。本書從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精)的概念出發,依據局域共振原理,采用仿生設計模型繫統介紹了作者課題二十年在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精)材料及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結和探討了自下向上組裝的光學超材料和超表面、樹枝狀結構與材料性能的內在聯繫及變化規律,為研制高性能光學超材料和超表面提供了新方法。基於聲學超原子和超分子模型介紹了負質量密度、負彈性模量、雙負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超原子簇和超分子簇產生的多頻與寬頻聲學超材料及超表面。另外,本書還從理論和實驗介紹了窄帶、多帶與寬帶超材料吸聲器,水介質中超聲超材料、拓撲聲學超材料。 本書可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光學工程、聲學科學與技術等專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和從事相關工作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目錄

    前言

    上篇  由下向上制備光學超材料與超表面

    第1章  光學超材料與超表面概述  3

    1.1  光學超材料設計  3

    1.2  光學超材料新物理特性  5

    1.2.1  負折射效應  5

    1.2.2  成像超稜鏡  8

    1.2.3  光學隱身鬥篷  9

    1.3  光學超材料制備  11

    1.3.1  “自上而下”刻蝕技術  11

    1.3.2  “自下而上”電化學方法  13

    1.4  光學超表面  14

    1.4.1  光學超表面設計原理  14

    1.4.2  光學超表面特征  16

    1.5  光學超表面實現  17

    1.5.1  Pancharatnam-Berry相位不連續  17

    1.5.2  間隙模式引起的相位不連續  18

    1.5.3  惠更斯超表面  19

    1.5.4  超透射陣列超表面  19

    1.5.5  雙層光學超表面  20

    1.6  光學超表面應用  21

    1.6.1  光束偏轉器與超透鏡  21

    1.6.2  光學偏振控制器  23

    1.6.3  消色差光學超表面  25

    1.7  光學超表面的問題與展望  26

    1.7.1  超表面中的損耗  26

    1.7.2  光學超表面展望  26

    參考文獻  27

    第2章  樹枝結構紅外和可見光超材料  38

    2.1  雙模板法制備樹枝結構超材料  38

    2.1.1  制備流程  38

    2.1.2  周期性多孔氧化鋅模板制備  39

    2.1.3  紅外銀樹枝結構超材料  42

    2.1.4  紅外銀樹枝結構性質  48

    2.1.5  可見光銀樹枝結構性質  51

    2.2  電沉積法制備銅樹枝結構超材料  55

    2.2.1  紅外銅樹枝負磁導率材料  55

    2.2.2  紅外銅樹枝結構超材料  64

    2.3  電沉積法制備銀樹枝超材料  69

    2.3.1  點電極電沉積法  69

    2.3.2  板電極電沉積法  76

    2.4  紅外樹枝結構超材料  90

    2.4.1  制備流程  90

    2.4.2  結果與討論  93

    2.5  可見光樹枝結構超材料  99

    2.5.1  實驗制備  99

    2.5.2  結果與討論  101

    2.6  空間光譜分離現像  103

    2.6.1  緒言  103

    2.6.2  超材料楔形光波導制備  103

    2.6.3  楔形光波導結果與討論  104

    2.6.4  普通楔形光波導制備與測試  106

    2.7  柔性基底樹枝結構超材料  107

    2.7.1  柔性基底樹枝超材料制備  107

    2.7.2  光學特性測試  110

    參考文獻  112

    第3章  準周期漁網結構超材料  118

    3.1  引言  118

    3.2  理論和分析  119

    3.2.1  理論模型  119

    3.2.2  計算S參數  120

    3.2.3  反演計算有效介質參數  121

    3.2.4  非對稱引起的損耗  123

    3.2.5  摻雜增益介質降低損耗  124

    3.3  金屬銀雙漁網結構制備  125

    3.3.1  制備流程  125

    3.3.2  二維PS膠備  126

    3.3.3  金屬銀網格結構制備  132

    3.3.4  雙漁網結構制備與表征  138

    3.4  雙漁網結構光學性質  139

    3.4.1  樣品可見光透射譜  139

    3.4.2  等效介質參數  140

    3.4.3  透射增強現像  142

    3.4.4  RhB物理機理  144

    3.5  超材料吸收器  146

    3.5.1  銀網格吸收器  146

    3.5.2  折射率傳感器  148

    3.5.3  雙漁網結構多頻吸收器模型  150

    3.5.4  樹枝超材料吸收器  152

    參考文獻  159

    第4章  納米顆粒組裝超材料  163

    4.1  引言  163

    4.2  銀樹枝狀顆粒單層組裝超材料  163

    4.2.1  制備流程  163

    4.2.2  制備方法  164

    4.2.3  超材料透射性質  170

    4.2.4  超材板聚焦  171

    4.3  銀樹枝顆粒多層組裝三維超材料  174

    4.3.1  制備工藝流程  174

    4.3.2  制備方法與表征  174

    4.3.3  可見光透射特性  180

    4.3.4  板聚焦效應  181

    4.4  樹枝狀金納米顆粒組裝超材料  183

    4.4.1  樣品制備及形貌表征  183

    4.4.2  光透射特性  184

    4.4.3  板聚焦  185

    4.5  花朵形銀納米顆粒超材料  186

    4.5.1  樣品制備  186

    4.5.2  透射性質  189

    4.5.3  板聚焦  190

    4.6  樹枝狀PAMAM與銀納米顆粒復合物  191

    4.6.1  PAMAM基銀復合物超材料  191

    4.6.2  PAMAM基納米銀薄膜微觀結構  198

    4.6.3  聚焦結果  201

    4.6.4  PAMAM納米銀薄膜光自旋霍爾效應  202

    4.7  其他形貌銀顆粒  206

    4.7.1  F127保護劑制備樹枝狀銀微米粒子  206

    4.7.2  片狀銀納米粒子制備  206

    4.7.3  多孔狀銀微米粒子  208

    參考文獻  209

    第5章  拓撲結構超材料  211

    5.1  引言  211

    5.2  超簇結構設計及結果  211

    5.2.1  結構模型  211

    5.2.2  紅光波段光學響應  213

    5.2.3  綠光波段光學響應  220

    5.2.4  準周期超材料結構設計  221

    5.3  球刺狀超材料性質  223

    5.3.1  樣品的制備及表征  223

    5.3.2  樣品透射性質  230

    5.4  球刺狀超材料光學性能  233

    5.4.1  負折射測試  233

    5.4.2  位移  237

    5.4.3  彩虹捕獲效應  244

    5.4.4  反常多普勒效應  249

    參考文獻  258

    第6章  樹枝結構超表面  263

    6.1  引言  263

    6.2  樹枝超表面制備  264

    6.2.1  制備流程  264

    6.2.2  單層銀樹枝超表面  264

    6.2.3  雙層銀樹枝超表面  269

    6.3  樹枝超表面性質  271

    6.3.1  紅外波段超表面  271

    6.3.2  可見光波段超表面  274

    6.3.3  超表面聚焦效應測試  279

    6.4  可見光波段超表面操控微分運算  283

    6.4.1  設計原理  284

    6.4.2  微分性質計算  287

    6.4.3  微分性質實驗測試  288

    參考文獻  292

    第7章  超表面反常光學行為  296

    7.1  樹枝超表面反常GH位移  296

    7.1.1  GH位移與負GH位移  296

    7.1.2  GH位移測量  297

    7.2  樹枝超表面彩虹捕獲效應  301

    7.2.1  彩虹捕獲概念  301

    7.2.2  超表面楔形波導實現彩虹捕獲  302

    7.2.3  楔形波導出率  306

    7.3  超表面偏振轉換  308

    7.3.1  結構與模擬  308

    7.3.2  超表面偏振轉換實驗  312

    7.3.3  反射模式超表面偏振轉換  316

    7.4  準周期樹枝簇集超表面反常光自旋霍爾效應  321

    7.4.1  光自旋霍爾效應概論  321

    7.4.2  準周期樹枝簇集超表面設計與制備  324

    7.4.3  超表面反常光自旋霍爾效應實驗  329

    參考文獻  333

    下篇  超原子和超分子構築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

    第8章  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概述  339

    8.1  聲學超材料  339

    8.2  負參數聲學超材料  340

    8.2.1  負質量密度  340

    8.2.2  負彈性模量  343

    8.2.3  雙負聲學超材料  346

    8.3  聲學超材料的新物理特性  349

    8.3.1  負折射及聚焦  349

    8.3.2  倏逝波放大及亞波長成像  351

    8.3.3  聲吸收  354

    8.3.4  反常多普勒效應  355

    8.3.5  變換聲學及隱身鬥篷  356

    8.3.6  聲反常透射和聲波準直器件  359

    8.3.7  聲學超材料其他應用  360

    8.4  聲學超表面  363

    8.4.1  反常反射現像  363

    8.4.2  反常透射現像  366

    8.4.3  板超稜鏡  368

    8.4.4  其他應  370

    參考文獻  371

    第9章  聲學超原子模型  380

    9.1  引言  380

    9.2  負彈性模量超原子  381

    9.2.1  模型  381

    9.2.2  一維負彈性模量聲學超材料  383

    9.2.3  二維負彈性模量聲學超材料  392

    9.3  負質量密度超原子  399

    9.3.1  模型分析  399

    9.3.2  負質量密度超材料  401

    9.4  雙負超原子復合超材料  406

    參考文獻  410

    第10章  超分子聲學超材料  414

    10.1  引言  414

    10.2  超分子模型  415

    10.3  低頻超分子雙負聲學超材料  416

    10.3.1  實驗測試  416

    10.3.2  等效模量計算  418

    10.3.3  板聚焦效應  419

    10.3.4  亞波長超分辨成像效應  422

    10.4  高頻超分子雙負聲學超材料  423

    10.4.1  樣品制備  423

    10.4.2  實驗測試及結果分析  425

    10.4.3  等效參數  427

    10.4.4  負折射實驗  429

    10.4.5  板聚焦效應  430

    10.4.6  反常多普勒效應  431

    參考文獻  434

    第11章  超原子簇與超分子簇聲學超材料  437

    11.1  引言  437

    11.2  負彈性模量超原子簇超材料  437

    11.2.1  開口空心球超材料性質  437

    11.2.2  多頻與寬頻負彈性模量超材料  445

    11.2.3  多層結構的多頻超材料  452

    11.2.4  對開口空心球寬頻超材料  458

    11.3  負質量密度超原子簇超材料  464

    11.3.1  單頻聲學超材料  464

    11.3.2  寬頻聲學超材料  468

    11.3.3  反常多普勒效應  474

    11.4  超分子簇雙負聲學超材料  476

    11.4.1  基於不同管長的寬頻超材料  476

    11.4.2  基於不同側孔口徑的寬頻超材料  480

    11.4.3  兩種調制方式組合的寬頻效應  483

    11.5  超分子簇集寬頻超材料  484

    11.5.1  理論模型  485

    11.5.2  透反射性質  487

    11.5.3  負折射實驗驗證  490

    11.5.4  反常多普勒效應  492

    參考文獻  497

    第12章  管樂器的反常多普勒效應  500

    12.1  引言  500

    12.2  豎笛反常多普勒效應與負折射特性  501

    12.2.1  多普勒效應理論  501

    12.2.2  豎笛實驗裝置及測試  501

    12.2.3  結果與討論  502

    12.3  橫笛反常多普勒效應與負折射特性  507

    12.3.1  實驗裝置及測試  507

    12.3.2  結果與討論  507

    12.4  單簧管反常多普勒效應與負折射特性  510

    12.5  其他管樂器的行為  512

    參考文獻  513

    第13章  水介質中超聲超材料  516

    13.1  引言  516

    13.2  負質量密度水聲超材料  518

    13.2.1  模型分析與證明  518

    13.2.2  樣品制備與測試  520

    13.2.3  結果與討論  523

    13.3  雙負水聲超材料  528

    13.3.1  模型設計與理論分析  528

    13.3.2  樣品制備與實驗裝置  530

    13.3.3  結果與討論  531

    參考文獻  536

    第14章  聲學超表面  538

    14.1  引言  538

    14.2  基於超原子結構的聲學超表面  539

    14.2.1  聲學超表面基本理論  539

    14.2.2  開口空心球聲學超表面  540

    14.2.3  雙開口空心球聲學超表面  544

    14.2.4  對開口空心球聲學超表面  553

    14.3  超分子結構聲學超表面  558

    14.3.1  開口空心管聲學超表面  558

    14.3.2  超分子結構寬頻聲學超表面  563

    參考文獻  567

    第15章  拓撲聲學超材料  569

    15.1  引言  569

    15.2  超原子聲學拓撲超材料  570

    15.2.1  空心管聲學拓撲絕緣體  570

    15.2.2  空心管聲學谷拓撲絕緣體  580

    15.2.3  開口環(球)聲學谷拓撲絕緣體  585

    15.3  超分子聲學拓撲超材料  592

    15.3.1  可重構拓撲相變聲學超材料  592

    15.3.2  超分子谷拓撲絕緣體  604

    15.4  多頻聲學谷霍爾拓撲絕緣體  607

    15.4.1  拓撲晶格設計  607

    15.4.2  能帶分析和拓撲相變  608

    15.4.3  單一結構調節研究  609

    15.4.4  能帶色散可調和拓撲邊緣態傳輸  610

    15.4.5  實驗驗證  613

    參考文獻  615

    附錄  619


      前言

    波是自然界的基本運動方式,自從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提出,人類對於波動的認識發展到了新的高度。當今的信息社會,電磁波、光波、聲波已經成為信息傳輸的基本方式。隨著網絡信息和智慧社會迅猛發展,波的調控愈顯突出。

    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一種人工結構的材料,通過設計不結構,使其對外加電磁場產生相應的響應,原理上可以得到任意大小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同時為負的超材料,以及基於超材料設計思想的隱身鬥篷和超分辨透鏡的研究成果分別在2003年、2006年和2016年被美國Science雜志評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超材料的設計思想突破了人們對傳統材料的固有認識,展現出許多奇異的電磁行為,如反常多普勒效應、反常Goos-H?nchen位移、反常切倫科夫輻射、負折射效應、透鏡效應、吸收、隱身鬥篷等。為了避開三維超材料制備與實現上的困難,201pan>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提出超表面(metasurfaces)概念,由於超表面具有低剖面、低損耗等優點,並且可以產生更為特殊的界面光學行為,其自提出後就成為科學界的又一研究熱點。目前,超材料和超表面的研究也從電磁學和光學領域發展到聲學、熱學等領域,成為當前物理學、材料科學與電磁學等研究領域中的前沿與熱點問題。

    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中波的行為,在信息傳輸,網絡、光和聲的調控等領域都有許多潛在應用,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研究。本書基於作者及課題組自2000年以來在國內外雜志、刊物發表的200多篇研究論文和授權或公開的8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繫結了我們組在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領域的研究結果,主括光學和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制備及行為等內容,全書分為兩篇,共15章。上篇自下向上制備光學超材料與超表括7章,第pan>章光學超材料與超表面概述,介紹光學超材料與超表面設計基本概念,敘述光學超材料、超表面新物理特性括負折射效應、成像超稜鏡與光學隱身鬥篷、光束偏轉器與超透鏡、光學偏振控制器;光學超材料制備的“自上而下”刻蝕技術和“自下而上”電化學方法,光學超表面的損耗與展望。第2章樹枝結構紅外和可見光超材料,提出雙模板法制備樹枝結構超材料,介紹了制備流程、影響因素和性能測試。對紅外銀樹枝結構給出電極間距、聚乙二醇、佳反應條件和結構陣列的影響與紅外透射板聚焦測試;可見光銀樹枝結構給出陣列形貌、可見光測試、三原板聚焦測試。另外,用電沉積法制備紅外銅樹枝負磁導率材料,給出單個銅樹枝狀結構,分形維數對磁諧振頻率的影響,銅樹枝狀結構間相互作用及模型的數值。基於點電極板電極電沉積法制備銀樹枝超材料,研究了紅外和可見光樹枝結構超材料、楔形光波導空間光譜分離現像和柔性基底樹枝超材料。第3章準周期漁網結構超材料,首先介紹理論模型和,分析了非對稱引起的損耗和摻雜增益介質降低損耗。制備了金屬銀雙漁網與銀網格結構,研究了電解液、固化時間及不同結構周期金屬銀網格優選條件,RhB對銀網格透射譜的影響;制作了超材料吸收器,針對銀網格吸收器、折射率傳感器、雙漁網結構多頻吸收器模型、樹枝超材料吸收器作了仔細分析。第4章納米顆粒組裝超材料,研究了銀樹枝狀顆粒單層組裝超材料(聚酰胺-胺(PAMAM)保護劑制備樹枝狀銀納米粒子),銀樹枝顆粒多層組裝三維超材料,樹枝狀金納米顆粒組裝超材料,花朵形銀納米顆粒超材料,樹枝狀PAMAM與銀納米顆粒復合物超材料括PAMAM基納米銀薄膜微觀結構與光自旋霍爾效應),片狀銀納米粒子多孔狀銀微米粒子。第5章拓撲結構超材料,提出超簇結構仿生設計模型,給出紅光與綠光波段空氣介質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介質結果;研究了球刺狀超材料性質括球刺狀AgCl/TiO2微納米顆粒,球刺狀顆粒表面改性,球刺狀AgCI/TiO2@PMMA復合顆粒,Ag/AgCl/TiO2@PMMA顆粒制備和表征,光還原過程對球刺狀Ag/AgCI/TiO2@PMMA的影響;測試了球刺狀超材料光學性能括楔形樣品負折射、Goos-H?nchen位移、捕獲彩虹效應及反常多普勒效應。第6章樹枝結構超表面,介紹了樹枝超表面制備括單層銀樹枝超表面電化學沉積、聚乙烯醇(PVA)防氧化層塗覆、表面形貌及雙層銀樹枝超表面介質層選擇與制備、PVA防護層,雙層銀樹枝結構表征;研究了紅外波段與可見光波段超表面性質,綠光、紅光、黃光頻段聚焦,可見光波段超表面操控微分運算,微分性質計算與實驗測試,積分行為。第7章超表面反常光學行為,測試了樹枝超表面反常Goos-H?nchen位移,樹枝超表面彩虹捕獲效應,給出了超表面楔形波導參數、彩虹捕獲實驗設置和實驗圖像及分析楔形波導出率分布;針對超表面偏振轉換,給出了樹簇模擬結果,由超表面偏振轉換實驗,獲得實驗結果與偏振轉換效率和反射模式超表面偏振轉換;設計與制備了準周期樹枝簇集超表面,實驗得到超表面反常光自旋霍爾效應。下篇超原子和超分子構築聲學超材料與超表括8章,第8章聲學超材料與超表面概述,首先介紹了聲學超材料,負參數聲學超材料括負質量密度、負彈性模量、雙負聲學超材料);聲學超材料的新物理特性介紹了負折射及聚焦、逝波放大及亞波長成像、聲吸收、反常多普勒效應、變換聲學及隱身鬥篷、聲反常透射和聲波準直器件、聲學超材料其他應用;聲學超表面概述,反常反射、透射現像板超稜鏡及其他應。第9章聲學超原子模型括負彈性模量超原子(一維、二維負彈性模量聲學超材料模型設計與樣品制備,基的分析,實驗測試與結果討論),負質量密度超原子模型、超材料,雙負超原子復合超材料。第10章超分子聲學超材料,內容有超分子模型,低頻超分子雙負聲學超材料的實驗測試、等效模量計算板聚焦效應、亞波長超分辨成像效應,高頻超分子雙負聲學超材料樣品制備、實驗測試及結果分析、等效參數、負折射實驗板聚焦效應和反常多普勒效應。第1pan>章超原子簇與超分子簇聲學超材料,內容有:負彈性模量超原子簇超材料,研究了開口空心球超材料性質,單孔、雙孔開孔位置和孔個數對透射行為的影響,不同開口孔徑、空心球直徑、晶格常數、單層樣品不同球數目及不同層數的聲學超材料,多頻與寬頻負彈性模量超材料,多層結構的多頻超材料,對開口空心球寬頻超材料;負質量密度超原子簇超材料,研究了單頻、寬頻聲學超材料,寬頻負等效質量密度、負折射率、反常多普勒效應;超分子簇雙負聲學超材料,研究了基於不同管長、不同側孔口徑的寬頻超材料,兩種調制方式組合的寬頻效應;超分子簇集寬頻超材料的負折射實驗驗證及反常多普勒效應。第12章管樂器的反常多普勒效應,介紹了豎笛反常多普勒效應與負折射特性括多普勒效應理論、豎笛實驗裝置及測試、結果與討論;橫笛反常多普勒效應與負折射特性;單簧管反常多普勒效應與負折射特性;其他管樂器的行為。第13章水介質中超聲超材料,內容有:負質量密度水聲超材料模型分析與證明,樣品制備與測試,透射、反射結果分析;聲學超材料等效參數分析、雙負水聲超材料模型設計與理論分析、樣品制備與實驗裝置,開口空心管(PHT)結構聲學超材料透射、反射性質,開孔空心管聲學超材料等效參數計算板聚焦效應。第14章聲學超表面括基於超原子結構的聲學超界面(聲學超表面基本理論,開口空心球、雙開口空心球、對開口空心球聲學超表面);超分子結構聲學超表面(開口空心管聲學超表面、超分子結構寬頻聲學超表面)。第15章拓撲聲學超材料括超原子聲學拓撲超材料(空心管聲學拓撲絕緣體、空心管聲學谷拓撲絕緣體、開口環(球)聲學谷拓撲絕緣體);超分子聲學拓撲超材料(可重構拓撲相變聲學超材料、超分子谷拓撲絕緣體);多頻聲學谷霍爾拓撲絕緣體。作者及課題組在微波超材料與超表面的相關研究已經在另一本書《微波超材料與超表面中波的行為》專門論述。

    研究工作期間,作者先後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50025207)、國家自然科學項目(50632030,50936002)、973計劃課題(2004CB719805,2012CB921503)、國家自然科學(50872113,11174234,11204241,51272215,11674267)等項目,使得研究過程持行。

    作者感謝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葛墨林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馬遠良先生,南京大學陳延峰教授,清華大學周濟院士,東南大學崔鐵軍院士,武漢大學劉正猷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徐卓教授,復旦大學周磊教授,以及國內許多同行長期以來的關心和幫助;感謝我的合作者西北工業大學羅春榮教授和我的學生丁昌林副教授,提供部分章節主要內容的丁昌林博士(第pan>,8,9,14章)、劉輝博士和劉寶琦博士(第2章)、龔伯儀博士(第3章)、趙煒博士(第4章)、陳歡博士(第5,6章)、方振華博士(第6,7章)、陳懷軍博士(第9,13章)、翟世龍博士(第10,1pan>,12章)、董儀寶博博博士(第14,15章)等20多位博士及60多位碩士和80多位學士,編寫附錄收輯了所有參加相關研究工作的同學所文和專利目錄,表示對大家的感謝;感謝科學出版社劉鳳娟編輯的辛勞,是所有朋友多年的心血使本書得以付梓。



      摘要

    第pan>章光學超材料與超表面概述

    1.pan>光學超材料設計

    光學超材料是2pan>世紀初出現的新型人工設計的光學結構材料,在光頻段(紅外和可見光波段)內,其具備許多異於天然材料性質的新奇特性。20世紀60年代超材料(metamaterials)的理論概念被提出來[1],在隨後的30多年裡並未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200pan>年前後[2-5],人工超材料在微波段實現負折射,引起科學界的極大響應一步通過一繫列不同的實驗(如楔形稜鏡實驗、波移實驗、波束彙聚實驗和“T”形波導實驗等)證實了人工超材料實現負折射是可行的[6-9]。此後引發了超材料領域的研究熱潮,各種各樣的超材料構型被設計出來,同時負折射率的響應頻率也逐漸從微波段不斷向高頻發展,實現對光頻段電磁波響應的光學超材料。

    根據有效介質理論,超材料結構的電磁諧振同時在某一頻段內實現負電容率和負磁導率是實現負折射率的主要思路。通常由亞波長金屬杆的電諧振來實現負電容率,而亞波長的金屬開口環是實現磁諧振的基本模型。後來的超材料設計就是在這兩種設計的基礎上,使環杆結構不斷通過變形和簡化來實現各種幾何構型的超材料結構。起初是設計兩種結構分別實現電諧振和磁諧振,再把二者組合起來實現負折射率;後來逐漸地把兩種結構簡化為同時實現電諧振和磁諧振的單一模型結構。圖1-pan>展示了一些常見的二維(2D)超材料結構的設計,如圖1-pan>(a)

    雙S型結構[10]、圖1-1(b)雙Q型結構[11]、圖1-1(c)“H”字型結構[12]、圖1-1(d)迷宮狀多環結構[13]、圖1-1(e)長短線對結構[14]、圖1-1(f)類似浮雕圖像的無序結構[15],這些的尺處於毫米量級,都是在微波段響應的;後來通過不斷縮小的幾何尺,把超材料的負折射率響應頻率不斷向高頻,如圖1-pan>(g)短線對結構[16]、圖1-pan>(h)雙漁網結構[17]是紅外波段的經典模型,它們的的尺已減小到微米量級。我們課題組設計和制備了微波段和紅外波段響應的樹枝狀超材料結構[18,19],如圖1-1(i)所示。此外還有依靠巴比涅原理設計的一些超材料結構[20-22],以及手性超材料結構[23-31]。

    超材料主要靠電磁諧振來實現負折射率,其中產生負電容率的電諧振通常在各個電磁頻譜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它可以來源於金屬等離子體諧振或者金屬中偶極子電流的諧振,而且產生負電容率的頻率範圍比較寬;而產生負磁導率的磁諧振卻不易實現,並且產生的負磁導率範圍相當窄。前面已經敘述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很容易響應電磁波的電場分量,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負電容率是可以自然存在的:而磁響應卻具有高頻截止性,絕大多數材料的磁響應一般在微波段就幾乎消失了。造成這種衡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磁極化源於分子環流或者未成對電子的自旋。因而磁響應主要發生在很低的頻段,雖然極少數天然材料(如鐵磁性和反鐵磁性材料)能在太赫茲以及更高頻率的光頻段發生磁響應,但這是弱的,而且是窄頻,這極大地限制了光頻磁性材料的發展。因此要把超材料不斷地向高頻(光頻)發展,主要是設計人工磁諧振結構(如開口諧振環(SRR))不斷地把磁諧振向光頻發展,采用的方式是把超材料的基本的尺不斷地按比例縮小。但是僅僅通過結構的尺不能把磁響應一直提升到光頻,這是因為縮小結構的尺與頻率的提升不是呈線性變化的[32]。因此在縮小尺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地的幾何構型。通過縮小原始的金屬線和開口諧振環結構也能使電磁響應向光頻發展,但是卻不能無限制地提高,高頻率……


      作者簡介

    趙曉鵬,1957年生於陝西榆林,1979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繫,1995年獲金屬工學博士學位。現為西北工業大學二級教授、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博士生導師,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化學會流變學委員會副主任;《復合材料學報》能材料》雜志編委;陝西省凝聚態結構與性質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獲得者。 長期從事智能材料,光信息材料與行為等方面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等國內外雜志發表SCI論文290多篇,引用4900餘次,H因子40;已獲授權中國發明93項,另有34項已經公開;國內外出版專著12部(章)。作為完成.人獲陝西省科學技術(2005年)、(2003年、2009年)、國防科工委國防科學技術(2005年)、中國航空工業科步(1998年)等。獲政府特殊津貼、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陝西省很好發明人等榮譽稱號。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