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影像史第5卷,1919~1927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市場價】
596-864
【優惠價】
373-540
【作者】 韓叢耀趙迎新主編範文霈周振華鄭麗君編著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15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ISBN:9787517901525
商品編碼:1586293934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5-01-01
代碼:98

作者:韓叢耀,趙迎新主編範文霈,周振華,鄭麗君編著

    
    
"
作  者:韓叢耀,趙迎新 主編;範文霈,周振華,鄭麗君 編著 著
/
定  價:98
/
出 版 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1日
/
頁  數:315
/
裝  幀:精裝
/
ISBN:9787517901525
/
目錄
●  序
主編的話
導論
第一章 1911-1927年北洋的激蕩歲月
第一節 武夫當國
一、北洋戰火
二、職能建設
三、外交成敗
第二節 經濟變遷
一、工商業普遍發展與農業相對停滯
二、階層流動、三教九流
第三節 夫子議政
一、北洋政府的文教政策
二、各種主義、黨團與傳媒
小結
第二章 1919一1927年影像文化總貌
第一節 新聞攝影浪潮
一、傳媒上的新聞攝影
二、新聞攝影及其從業者和新聞攝影研究
第二節 攝影藝術探索
一、藝術攝影的創作嘗試
二、中國攝影藝術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西方視呈現
一、備受青睞的社會調查
二、西方的新聞視角
三、不曾放棄的藝術嘗試
小結
第三章 1919―1927年影像產制環境
第一節 影像產制的技藝前沿
一、照相器材的發展
二、暗房技術的發勝
三、攝影藝術思想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影像的產制條件
一、攝影器材條件
二、民間照相館業
三、影像印刷條件
第三節 影像創作的基本隊伍
一、攝影藝術團體
二、照相館
三、攝影通訊祉
四、第一批專業攝影記者的出現
小結
第四章 1919-1927年影像構成特點
第一節 影像題材選擇
一、藝術攝影
二、新聞攝影
三、其他應用攝影
第二節 影像體裁概述
一、犖幅影像創作
二、專題攝影創作
三、影展濫觴
第三節 影像造型攻略
一、主體的表現
二、形像的抓取
三、結構的選用
小結
第五章 1919-1927年影像傳播特征
第一節 影像傳播媒介
一、發行影集、畫冊
二、出版報紙攝影副刊與畫搬
三、舉辦攝影作品展覽
第二節 攝影人纔培養
一、設置新聞攝影機構
二、成立攝影教育機構
三、出版攝影圖書期刊
第三節 影像傳播價值
一、影像紀實價值
二、輿情導向價值
三、藝術消費價能
小結
第六章 1919-1927年影像人物
第一節 影像出版人物
伍聯德
馮武越
梁得所
戈公振
畢倚蚍
第二節 美術影像作者
陳萬裡
劉半農
潘達微
吳中行
胡伯翔
張印泉
吳印咸
第三節 新聞影像記者
邵飄萍
顧淑型
王小亭
魏守忠
第四節 紀錄電影影像的創作者
黎民偉
小結
第七章 1919-1927年電影概述
第一節 本時段電影的特色
一、民族電影企業之始一一商務印書館的活動影戲部
二、民營電影公司酉花齊放――在曲折中發展
三、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武俠神怪片的泛濫
第二節 本時期電影的生產特點
一、中國影業公司的興起
二、生產技術的革新
三、生產場所的變更
第三節 本時期電影的形態
一、電影被當作投機事業經營的畸形繁榮
二、不同影片公司的創作傾向
三、蘇聯電影和蘇聯電影工作者在中國
第四節 電影展示的場域
一、電影影像展示的社會場域及其變化
三、電影期刊的出現與發行
第五節 本時期電影的樣態
一、半殖民地半半封建社會文化的影像
二、舊市民影像
小結
第八章 1919一1927年影像選萃
第九章 結束語
第一節 影像創作理念
一、“中國畫意”的美術攝影
二、我國最早、最完整的攝影藝術理論著作出版
第二節 影像的創作類型
一、美術影像
二、照相館影像
三、新聞影像
第三節 影像創作風格
一、抒情寫意的工具
二、莢術攝影風格
三、攝影的民族化
小結
參考文獻
一、著作部分
二、資料彙編
三、論義部分
四、網絡資源
後記
內容簡介
歷代文明是影像產生的源點,而通過影像我們又能反觀文明延續的脈絡和傳承的路徑。在中國史學界,一直有“左圖右史”的傳統,而在西方史學界也早就有“以圖證史”的方法。本套叢書正是秉持了這樣的原則,因而該叢書對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對影像內容的單純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歷史的語境下進行解剖,包括影像產生的背景、現場和傳播形式,從影像的三種形態和影像意義的三個場域,即技術性形態、構成性形態和社會性形態,圖像制作的場域、圖像自身的場域和圖像傳播的場域,進行分析和整理。
“中國影像史”叢書以時間為序分成八個歷史階段,分別書寫不同階段影像發展的狀況。依次為:古代卷,研究攝影史前時代中國古代科學家在光學和化學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攝影術誕生並傳入中國後,外國在華攝影師及中國本土攝影師在中國的拍攝活動及所攝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變至清王朝滅亡前這一時期中國影像的發展狀況;1等
作者簡介
韓叢耀,趙迎新 主編;範文霈,周振華,鄭麗君 編著 著
韓叢耀,南京大學歷史繫/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圖像傳播學者。曾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重量教學成果二獎,兩次獲得中國個人藝術成就優選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
趙迎新,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繫新聞攝影專業,同年分配到新華社攝影部工作。《北京申奧成功》獲2001中國體育攝影展特等獎;2002年獲中國新聞攝影優選獎“金眼獎” ;2004年被評為當代十大傑出體育攝影家。現任中國攝影出版社社長。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