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第二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市場價】
    673-976
    【優惠價】
    421-610
    【作者】 黃新炎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599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599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783678
    品牌:外教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9-11-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黃新炎

        
        
    "

    編輯推薦

    《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第二輯)是《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的續篇,是作者與我國外語界20位前輩名家如北京大學胡壯麟教授,南京大學王守仁教授,廈門大學楊仁敬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何其莘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錢紹昌教授、虞建華教授、李維屏教授、譚晶華教授,中山大學王東風教授、夏紀梅教授,蘇州大學方漢文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王寅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張紹傑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王初明教授、錢冠連教授和何自然教授,復旦大學何剛強教授,同濟大學張德祿教授,南開大學王宏印教授的訪談錄。外語名家黃源深教授深情作序。


    這批外語界名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面臨外國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落後於西方的情狀急起直追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是那個時代外國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領域的拓荒者,他們在學術研究的荒野上艱難跋涉的歷程,在三尺講臺不斷超越自我,為國育纔的創舉,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記錄整理他們的外語教學和學術思想史,對當下青年外語教師的成長富於教育和啟發意義。他們總結歸納的外語學法、教法和研究法是我國外語教育教學不斷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本書可供外語教育教學研究者閱讀,也可供廣大外語學習者閱讀。

    內容簡介

    《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第二輯)》是作者對我國外語界20位前輩名家的訪談與對話。訪談的主題為“青年外語教師如何成長”,名師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年輕的外語教師嚴守師德、立德樹人。所采訪的外語界名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外國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領域的拓荒者,他們在學術研究的荒野上艱難跋涉的歷程,在三尺講臺不斷超越自我的經歷,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記錄整理他們的外語教學與學術思想史,對青年外語教師的成長具有教育和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黃新炎,副編審,江蘇南通人。本科就讀於南京大學化學繫,研究生就讀於江蘇省委黨校社會學繫和蘇州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6年以來於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工作,為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讀物、風靡全國的《黑布林英語閱讀》繫列叢書策劃編輯之一。研究方向:民族志、影視藝術、外語教育口述史等。出版有《邊地人生——來自布朗族的影像檔案》《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海上映像——上海紀錄片研究》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倡導並踐行:為讀者出好書,為好書找讀者,與師生共成長!

    精彩書摘

    參賽是一段旅程,《聆聽》是一座燈塔


    我是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繫的霍雨佳,2018年參加第九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獲得了商務英語專業組特等獎。通過參賽,我不僅得以與全國各地的優秀選手切磋和交流,還有幸結識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黃新炎博士,並領先一步讀到了《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第二輯)的書稿。全書以訪談錄的形式呈現,收錄了黃博士與外語界的20位開拓者、領航者的對話。讀這本書,除了流暢的閱讀體驗之外,我還有三點特別強烈的“感”受,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感恩。在我選擇教師這份職業之前,我一直從事翻譯相關的工作。雖說口譯曾給我帶來過一些見識大場面的機會,但登上講臺之前,我其實一直都很緊張,因為在我心中,“教師”這兩個字所承載的意義遠大過傳授知識和分享經驗,而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又很有限,我很擔心自己會辜負學生的期待。嘗試教學的第一年,現在看起來就像是一次徒手攀岩——即便能看到廣闊而壯麗的前景,也隻能靠著有限的思維方式摸索向上;參賽獲獎後收獲的肯定,就像是增添了安全繩——要對自己的實力有信心,前面的路還很長;而現在的我如獲至寶,仿佛已經能看到縱向鋪開的岩點——各位前輩訴說自己的人生經歷、探索方法、忠告建議,在不同的專業領域做著相同的前進和探索,這也是我們得以參考和借鋻的地方。但在這樣的“攀岩”裡,似乎沒有真正的頂峰,因為越是向上探索,就越是謙遜而不滿足,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現在從容地回首、無私地分享,纔是留下了穩固的基石和後人眼裡的一個個坐標。


    然後是感動。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常想像,如果書中的前輩們都是同學,那這一定是個很有意思的班級。既有“不會英語而選擇上英語專業”的張德祿教授,也有“義無反顧地選擇英語專業”的夏紀梅教授;既有“頭一年學得非常辛苦,一年以後,差不多跟同班同學們水平相當”的虞建華教授,也有“讀書多而極富文化自信”王東風教授。再仔細回想一下,我曾身處過的班級和現在教書遇到的班級,其實也都是這樣素組成。那麼,“前輩班”的同學又是如何在各自的專業成為得到廣泛認可的前輩呢?我認為,有熱愛,也有堅持。錢冠連教授因為第一篇理論文章而被從湖北的山溝溝調往廣外工作,然後“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王寅教授的西方哲學四個轉向簡表清晰明了,一句“這張表我劃了十幾年”似乎稀松平常。近兩年的經歷加上閱讀前輩們的成長故事,我意識到,我是熱愛外語教學的,這是個不錯的開頭和基礎,在這之上,還要堅持。堅持探索、堅持實踐,在探索中求創新,在實踐中尋規律,唯有如此纔能更上一層樓。


    最後是感召。張紹傑教授說:“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就是選擇了一個終身發展的過程。”好幾位前輩也提到這樣的終身過程,而且雖然名為“教師”,卻絕不隻是“教”,更重要的是“學”。教授過程其實也是學習過程,一種更廣泛、更主動、更透徹的學習,因為教之前我們要拓寬思路,分析難點,甚至預測可能相關的其他問題;然後我們要明確“教什麼”和“怎麼教”;教授過程中還要提綱挈領,明確關鍵和要點。這樣看來,“教學”在一開始更像是“學教”,學會教、學中教、學完教。如此“學”的過程並不容易,我也會在學的過程中冒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好在黃博士在采訪過程中幾乎涵蓋了所有我想問的,現在這些問題也都有了答案,有些問題還有來自不同的前輩的不同回復。從這個答疑解惑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對我這樣的青年教師,尤其合適,就像是一顆定心丸,讓我帶著我的熱愛,沉穩而執著地往前走。前輩們的回復也讓我充滿希望,在自己喜歡的外語界走到足夠遠的地方時,也許我也能有自己的故事講給學生、講給他人聽。


    燈塔,是為了給浩瀚海洋中的船隻明確航向,這本書即是如此——外語界前輩們用自己的故事砌成燈塔,又用感悟和經驗點亮燈塔。在這片洪波湧起的海洋中,我曾揚帆追逐光亮,也要乘風再度起航。


    霍雨佳

    2019年6月23日於南京



    霍雨佳簡介: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90後”青年教師,本科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翻譯碩士。2018年榮獲第九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商務英語組)特等獎。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言

    拓荒者的艱難跋涉:一個時代的縮影 黃源深

    友人新炎,兩年前出版了他主編的《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第一輯,現在又再接再厲,編就了該書第二輯稿件,行將付梓,囑我寫幾句。他邀請一批知名外語學人,書寫外語界文化記憶,傾吐為人為學切身體會,激勵同行,惠澤後人。我認為此舉很有意義,便欣然應命。

    1949年後的十七年間,我國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界基本處於自我封閉和“鼕眠”狀態,一方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學者們和外部世界隔絕,與外域同行幾無交流;另一方面,為響應號召,解決國內外語人纔短缺的燃眉之急,從教者大多埋頭教學,學術研究,鮮有人問津;1966年後則是長達十年的文化自戕和無端殺伐,招致外國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領域滿目荒蕪。1978年“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中國學者重新起步,遙望遠去的外國同行的背影,隻覺得恍是“桃花源”中人,不免有“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隔世之感。

    事實也的確如此。以外國文學研究為例,讀書偶見,冰心早在1933年發表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中,就已提及卡明斯( E.E.Cumings 1894-1962)的作品;文學史顯示,新感覺派作家施蟄存已在上世紀30年代,就運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論,創作了一批現代主義小說;至於當時國外相關的文學批評,則幾乎與現代主義文學的興起同步。遺憾的是,卡明斯和其他現代主義流派作家,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纔引起中國研究者的足夠關注,中國學者在外國語言文學研究領域的落伍,是顯而易見的。

    本書中受訪的外語學人,盡管存在年齡差異,但基本上都屬於同時代人。他們是學界長期掉隊之後,急起直追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是那個時代外國語言文學研究領域的拓荒者。他們在學術研究的荒野上艱難跋涉的歷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個人的命運始終和國家的命運相勾連。當年,國家開放了,中國的外語學人纔有機會踏上留學之路,獲得接觸第一手研究資料,與外國學者交流的大好機會。但是,“白手起家”的困難超乎想像,不說語言學理論深奧難懂,就連相關術語也夠讓人暈頭轉向;各種翻譯新論聞所未聞,要深刻理解其內涵,需借助多方面尚需補課的知識;文學研究則涉及大量未讀的作品,急盼盡快補上,卻無奈閱讀速度滯後,不得不加時加點,乃至通宵達旦。那個時代的學者們知難而進,繼承了老一輩學人艱苦治學的傳統,堅持不懈努力,苦心孤詣搜集資料,爬梳剔抉,消化吸收,注入新意,前後花了幾十年功夫,終於在語言學、文學、教學理論、翻譯學等諸多方面,填補了外國語言文學研究領域長期留下的巨大空白,構建了富素的話語體繫,並具備了和外國同行平等對話、切磋學問的能力,應當說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那個時代外語領域的先行者功不可沒。

    這些學者的成功,有賴於他們自身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學問的可貴品質。首先要說的是頑強意志。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做學問,長年累月,始終如一,再難再苦也決不退縮,因為有頑強的意志力作支撐;其次是批判意識。他們用挑剔的目光,審視過往的學問,揚棄錯誤,接受真知,並不盲從;最後是創新精神。他們深入鑽研現有知識,融會貫通,努力貢獻新的感悟,把學問推向前進。我覺得,他們的頑強意志、批判意識和創新精神,也許是最值得學界同人和後人效仿的,這也是我讀了《聆聽外語界前輩的聲音》第二輯後的一點感想。

    2018年12月於羅切斯特市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