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教育立命之道與中華文化復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市場價】
1049-1520
【優惠價】
656-950
【作者】 郭齊家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210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2104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6643
品牌:其他品牌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94
字數:7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郭齊家


    
    
"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教育立命之道與中華文化復興》繫《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中的一種,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史學家郭齊家教授數十年來從事教育史學科教學和研究成果的荟萃,集中收錄了作者在中國教育史研究和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著作節錄、學術演講等。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教育立命之道與中華文化復興》包括“孔子與儒家教育思想研究”、“古典教並進”、“教育的轉型與更生”、“教育的傳承與創新”、“國學經典教育研究”、“教育史學研究”和“傳統文化研究”等共七編。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教育立命之道與中華文化復興》涉及作者對古代教育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對閱讀經典與提升國民素養的研究,對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流派、著名教育家思想和實踐的研究,對教育史學研究方法的研究,從整體上構成了既深探邃古,又關照當下的一以貫之的繫統。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教育立命之道與中華文化復興》對教育史學工作者和傳統文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史學素養和研究能力具有借鋻意義,可供高等院校教育專業師生、教育科研人員、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中小學教師閱讀和參考。

作者簡介

郭齊家,1938年生,湖北武漢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法政學院教授。曾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會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教育和傳統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主講“中國教育史”課程。1989年主持的“中國教育史課程教學質量建設”項目獲北京師大優秀教學成果獎。1997年被評為北京師大“師德先進個人”。先後培養碩士生17名(其中英國留學生1名)、高訪學者和進修生10名(其中韓國、日本高訪學者各1名)、博士生13名(其中韓國留學生2名)。專著有《中國教育史》、《中國教育思想史》(簡體字版、繁體字版和英文版)、《中國古代學校》、《中國古代考試制度》、《中國古代教育家》、《中國古代學校和書院》、《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教育——文明薪火賴傳承》等,合著有《簡明中國教育史》、《中國遠古暨三代教育史》、《陸九淵教育思想研究》等,參編有《中國教育思想通史》(並任第三卷主編)、《中國教育魂——從毛澤東教育思想到鄧小平教育理論》等,主編有《中外教育名著評介》、《中國小學各科教學史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實務全書》等,共同主編有《中國教育通史·卷》、《中國教育史研分卷》、《中國教育傳統與教育現代化基本問題研究》等。

目錄

代自序文化自信與中國傳統教育精神
第一編 孔子與儒家教育思想研究
重溫孔夫子治學之道
——紀念孔子誕展二五五○周年
孔子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改革的意義
孔子仁學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孔子和他的學生
孔子的精神和智慧是什麼
儒家的教育思想傳統與未來教育
論儒家道德教育思想
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書院
儒學與中國大學精神
久沐春風高山安仰深悲絕學薪炬誰傳
——追念中華孔子學會前任會長岱老與湯老

第二編 古典教並進
中國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家論道德教育的作用
老子論道德教育
略論《管子》的教育思想
文種思想研究
顏之推的道德教育觀
韓愈論教師
略論宋代教育流派的勃興及其教育思想的特色
宋明理學道德教育思想散論
程頤《顏子所好何學論》教育思想引證與疑義
評朱陸之爭
蒙學

第三編 教育的轉型與更生
西學東漸與中國教育目標的近代化
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道德教育觀的演變
“五四”新文化教育思潮的回顧與反思
中國近代女子學校教育的興起及其社會影響
論唐文治教育思想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陶行知關於社會大學的思想和實踐
現代教育主體理論與陶行知的鄉村教育思想
雷沛鴻
——從整體上探索中國教育出路的先行者
雷沛鴻師範教育思想研究發微
《中國大學精神的歷史與省思》序
《中國近代大學精神史》序
《中國近代德育課程史》序
《來自山溝的大智慧》序

第四編 教育的傳承與創新
第五編 國學經典教育研究
第六編 教育史學研究
第七編 傳統文化研究
附錄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當代教育學家文庫·教育立命之道與中華文化復興》:
1.人際之愛,群際之愛
前已有述,孔子的“仁”建立在血親情感——“孝”、“悌”的基礎之上,卻超越這種血親情感。它要求把“孝”所包含的血親之愛擴展到一切人身上:“弟子人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①它要求人們在考慮自己的利益時,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利益,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以求建立一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親密的、和諧的人際關繫。現代化進程中,隨著競爭的加劇,利害關繫日益復雜化,人際關繫的衝突和矛盾普遍存在。但這些矛盾多屬根本利益一致的矛盾,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試圖用你死我活的鬥爭手段或壓制、懲罰的方式解決這些矛盾是難以奏效的,甚至適得其反。而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群體、社會,則不失為消解人際衝突、群際衝突的根本原則。鋻於此,應該而且必須以仁愛原則作為中國未來教育中倫理道德教育目標體繫的基點,要在各級各類學校廣泛實施“愛心”教育,要教育學生尊重體貼父母,尊重他人人格,平等待人,對人類社會有深切的了解,對人類富有同情心、憐憫心,履行和擔負起對家庭、他人、社會的各種責任。當前,我國為數不少的學校借鋻孔予及儒家的仁愛思想,同時結合今天新形勢下的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如黑龍江省某地一所學校長期開展“把忠心獻給祖國,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社會,把關心獻給他人,把信心留給自己”的教育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會成員之間相互關心、相互愛護,人人都有一份愛心,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希望的。在發展市場經濟、凸顯個人利益的今天,在學校、社會大力倡導仁愛精神,對青少年兒童和全體社會成員進行仁愛教育;這對於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2.對己之愛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中西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化側重於對個體權利的關注,強調人格獨立和對自己關心、負責,而中國文化則偏重於對個體義務的關注,強調群體認同和社會責任。但這不等於說,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對個體自身的關注。實質上,孔子及儒家的仁愛也包含了對個體自身的“已愛”,孔子及儒家的“立己”、“達己”、“成己”正是愛己的最根本體現。與西方文化不同的隻是孔子及儒家沒有將“愛己”絕對化,而是將“愛己”與“愛人”統一起來。在孔子看來,“仁”是“立己”與“立人”、“為己”與“為人”、“達己”與“達人”的統一。“愛己”與“愛人”:個體與社會在孔子那裡構成完整的統一體,盡管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統一體的曲調是不和諧的。西方近現代文化承認個人私利的合理性,關心個體的地位和價值,強調人間的平等關繫,在人類文明史上奏響了人的解放的號角,有其偉大的意義。但不可否認,由於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在西方社會有時被推向極端,因而產生了一定的弊病,如過分遷就個人權利,會導致群體或社會利益受到損害,在需要強調群體利益和社會利益時,放任自流、自行其是或個人主義被絕對化也會對社會造成種種危害。相比而言,孔子的“由己”與“克己”統一、“愛己”與“愛人”統一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醫治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愛己”意識、主體意識過分高揚而“愛人”意識、社會責任感異常淡薄的弊病。
3.對自然之愛
孔子及儒家的仁愛思想,由人、社會推及自然,講究“天人合一”,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繫。孔子及儒家充分流露出對社會人群的關切之情,同時又推展此仁愛之心於草木鳥獸之上。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文化自信與中國傳統教育精神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習主席還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繫,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隻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纔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四大繫統
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世界古代文明主要有四大繫統對人類的發展產生了經久的影響,那就是西歐、伊斯蘭世界、印度和中國。而從教育來看,嚴格地說,也許隻有西歐和中國纔形成了一套復雜多樣的教育繫統。記住這個事實,對於我們深入研究西方教育史和、中國教育史是很有意義的,我們之所以對西方教育史加以強調和研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19世紀以後,西方教育已成為世界很多民族、很多國家、很多地區教育發展的一個共性。從整個人類教育發展史來看,了解西方教育史也是對19世紀以後整個人類教育發展史的一種共性的認識。然而我們絕不能因此而低估了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西方在現代化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許多西方有識之士,把眼光轉向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希望從中尋找有價值的東西,以補救現代化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弊病。
一、中國傳統教育的形成和演變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中國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以前。商周時代,中國教育已有相當的積累,知識大體具備規模,這就為學校教育的興盛發展創造了條件。西周時期已逐步形成了一個以“禮、樂、射、御、書、數”為主體的“六藝”教育體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明的果實成熟了,中國教育進入了“古典”時代,產生了私學和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群體,一大批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教育家,如群星燦爛,各家學派教育思想竟相爭輝。不僅《論語》、《墨子》、《孟子》、《荀子》、《禮記》、《管子》、《呂氏春秋》等典籍中記載了大量的教育資料,而且還出現了像《大學》、《學記》、《勸學》、《弟子職》等這樣的教育專著。這些教育專著是春秋戰國時代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的總結,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成體繫的教育學著作,奠定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理論基礎。
從歷史上看,先秦時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形成、奠基時期;秦漢至宋明時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發展、輝煌時期;清代開國直至近代,中國傳統教育出現了衰微的傾向;20世紀以來,“重建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的重大課題。
中國傳統教育是指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已定型的教育遺產,是已經成為實際的教育歷史實體,是中華民族文明進化過程的教育淵源。與中國傳統教育略有不同,中國教育傳統是指中華民族文明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教育源流,是仍在不斷豐富發展的還未完全定型的教育動態和教育發展趨勢。
中國傳統教育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大致包含:(1)中國儒家的傳統教育;(2)中國道家的傳統教育;(3)中國佛教的傳統教育;(4)近代西方教育科學傳入後形成的傳統教育;(5)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三十年代中國眾多的教育家和教育流派,通過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創新形成的傳統教育;(6)中國無產階級的傳統教育,包括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及老解放區的教育實踐、1949年後社會主義教育實踐形成的傳統教育。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