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官方正版 現貨 大師和瑪格麗特 精裝被譽為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198-288
    【優惠價】
    124-180
    【作者】 錢誠 
    【出版社】人民文學 
    【ISBN】978702011590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
    ISBN:9787020115907
    商品編碼:10035125614460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6-12-01
    代碼:21

    作者:錢誠

        
        
    "896ec76d166b892c.gif
    編輯
    《大師和瑪格麗特》是俄羅斯少有的一部帶有魔幻怪誕色彩的小說,在作者逝世二十五年後纔得以公開發表。巧妙的構思、離奇的情節、深刻的哲理和的藝術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在西方和俄羅斯被譽為“諷刺文學、幻想文學和嚴謹的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作者簡介
    布爾加科夫(
    1891
    1940
    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大師。出生於基輔市一個神學教授之家。
    1920
    年棄醫從文,開始文學生涯。著有小說《白衛軍》《狗心》,話劇《逃亡》《莫裡哀》等。
    《大師和瑪格麗特》是俄羅斯少有的一部帶有魔幻怪誕色彩的小說,在作者逝世二十五年後纔得以公開發表。巧妙的構思、離奇的情節、深刻的哲理和的藝術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在西方和俄羅斯被譽為
    “諷刺文學、幻想文學和嚴謹的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錢誠
    1922
    — ),本名錢育纔,字裕民,河北定州人。
    1945
    年畢業於國立大學哈爾濱學院,任俄語翻譯。後又畢業於長春大學法學院和哈爾濱外專。
    1950
    年至
    1951
    年在哈外專編著《俄語語法》。
    1979
    年調北京師範大學任《蘇聯文學》雜志副主編。曾譯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多部,索爾仁尼琴《古拉格群島》第三卷及短篇小說。
    目錄
    章永遠別跟生人攀談
    00
    第二章本丟
    ·彼拉多
    0
    第三章第七項論證
    0
    第四章追捕
    0
    第五章在格裡鮑耶陀夫之家
    0
    第六章果然是精神分裂
    0
    第七章兇宅
    0
    第八章教授與詩人交鋒
    0
    第九章卡羅維夫的花招
    第十章雅爾塔急電
    第十一章伊萬人格二重化
    第十二章表演魔術,披露內幕
    第十三章主人公現身
    第十四章光榮歸於雄雞
    第十五章尼卡諾爾的夢
    第十六章行刑
    第十七章惶惶不安的
    第十八章踫壁的來訪者
    第二部
    第十九章瑪格麗特
    第二十章阿扎澤勒的回春脂
    第二十一章飛翔
    第二十二章燭光熠熠
    第二十三章撒旦的盛大晚會
    第二十四章喚來大師
    第二十五章總督如此拯救猶大
    第二十六章掩埋
    第二十七章第
    50
    號住宅的末日
    第二十八章的風波
    第二十九章命運注定
    第三十章時辰到
    !
    時辰到
    !
    第三十一章麻雀山上
    第三十二章寬恕和永安
    尾聲
    896ec76d166b892c.gif
    前言
    “蓋棺公論定,不泯是人心”。這句古話看來隻表達了部分真理。無數史實表明,人心不泯確繫不易之論,而蓋棺論定則未 盡然。對《大師和瑪格麗特》及其作者米·布爾加科夫評價的變遷便是適例。
    三十年代脫稿、六十年代始得與蘇聯讀者見面的《大師和瑪格麗特》,甫問世即轟動文壇,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議論聲二十年經久不息,而且,如一位評論家所說,
    “每篇評論都大有引出另一篇新評論之勢,這種情形一時似難結束”。一部描寫古代傳說和半世紀前的蘇聯生活的作品,何以引起八十年代讀者如此廣泛的興趣
    ?
    為什麼小說一版再版,還總是被 一空呢
    ?
    另一方面,蘇聯一些性資料中關於布爾加科夫的條目內容一再修改,由對他嚴厲批判變為肯定其創作及藝術成就,對這部作品由“默殺”轉到承認其為諷刺哲理小說,這都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大師和瑪格麗特》究竟是怎樣一部書
    ?
    它是一本“對二三十年代蘇聯社會現實進行惡意嘲諷”、“主張向惡勢力投降並為它服務”的怪誕小說呢
    ?
    抑或是“啟迪人們內心的善,淨化人的心靈”、“幫助人們牢牢把握住自己內心的道德準繩”、歌頌“人對真善美的大膽追求的”“當代蘇聯文學中的一部主要傑作”呢
    ?
    眾說紛纭。本書作者布爾加科夫又究竟是一個“不理解無產階級十月”、“暴露了本身的人道主義弱點”的平庸作家呢
    ?
    還是一位思想深邃、“以大無畏精神向惡提出挑戰”、“集諷刺作家、幻想題材作家、現實主義作家的天纔於一身”的文學大師呢
    ?
    他為何曾把花費兩年心血寫到第十五章的這部作品的原稿付之一炬,後來又重新握筆,前後歷時十二載,八易其稿呢
    ?
    他在自知身患絕癥、不久人世的情況下,在生活困苦、精神壓力沉重、明知這部作品不可能發表的處境中,是什麼力量支持他堅持修改並補充它,直至生命之燭燃盡呢
    ?
    現在看來,至少可以說:蓋棺時某些人論定他為“反政治的小說家和不嚴肅的幽默家”,把他的作品說成是“存心取悅於讀者”、“惡意諷刺現實”等,這些結論是下得過於倉促了。為布爾加科夫恢復名譽成為蘇聯文藝界一樁重要事件,他的作品在八十年代仍如此,這裡 定有其內在原因。我們應該努力通過作者的思想、生活及創作道路探索他的創作意圖,在作品本身中尋找其藝術魅力的源泉及上述問題的答案。
    米哈伊爾·阿法納西耶維奇·布爾加科夫一一年五月十五日出生於基輔市一個神學教授的家裡。年幼的米哈伊爾在這個鄙薄驕奢、追求理想、崇尚平和、喜愛獨立思考的典型俄羅斯知識分子家庭裡,在多子女和睦相處的幸福環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自幼喜愛文學、音樂、戲劇,曾幻想當歌劇演員。九歲時初讀《死魂靈》,便深深愛上了果戈理獨特的諷刺藝術風格。但他中學畢業後,卻考入了基輔大學醫學院。十月時他已是個大學畢業後在斯摩稜斯克省一所官立醫院工作了一年半的年輕醫生了。一九一八年春他返回基輔家中,不久即作為醫生被佩特留拉分子征召。逃出後再度被征召。一九一九年國內戰爭的風雲把他帶到了大高加索山脈北麓的弗拉季高加索(今奧爾忠尼啟則市)。他在這裡為地方報刊寫些小文章,為劇院寫些宣傳鼓動性劇本,初步顯露出幽默和諷刺的天纔。次年二月十五日,他毅然宣布完全放棄醫生職業,開始了文學生涯。兩年後他開始在《汽笛報》工作,同時為其他報刊撰稿,以親身經歷為題材寫出了一繫列發人深思的短篇小說、特寫和小品文等,對當時種種不良社會現像進行了揭露和嘲諷,以其深入而細致的觀察和風趣而辛辣的語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喝彩。他的中篇小說《不祥的雞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受到高爾基等人的重視。一位有纔華的諷刺作家和劇作家趨於成熟。但與此同時,矛盾也日益暴露了。據老作家瓦·卡達耶夫回憶,布爾加科夫比當時《汽笛報》大多數記者年長十歲左右。由於出身、經歷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在對許多問題的認識上他與周圍一些熱情甚高、但缺乏理論甚至文化修養的年輕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一些自封為“文學”代表的人對他的指摘也日益激烈。
    二十年代是蘇聯政治思想領域充滿激烈鬥爭的時期,文藝界的情況尤為復雜。當時,被列寧斥為
    “偽造歷史唯物主義和玩弄歷史唯物主義”的所謂“無產階級文化派”正在大力推行其否定過去文化、創建特殊的“無產階級文化”的實驗。“拉普”自封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惟一詮釋者,提出“沒有同路人,不是同盟者就是敵人”的口號,動輒把創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分歧說成政治問題,把諷刺文學都看成“給蘇維埃社會抹黑”。連馬雅可夫斯基的諷刺劇《澡堂》也遭禁演。用維·奧澤羅夫的話說,當時“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思想、粗暴的命令主義和宗派主義方法造成了一種令人無法忍受的氣氛”。
    在這樣的時期,一九二六年十月,公演布爾加科夫根據其長篇小說《白衛軍》改編的劇本《圖爾賓一家的命運》
    (
    以下簡稱《圖爾賓》
    )
    當然會引起強烈反響。劇場裡雖然場場滿座,但在許多群眾為它歡呼的同時,也有些人憤怒地譴責此劇,叫喊“美化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白衛軍辯護”、“仇視”。因此一九二七年《圖爾賓》曾一度被禁演。接著,瓦赫坦戈夫劇院上演他的《佐伊卡的住宅》和《紫紅島》。作者為此受到越來越猛烈的攻擊,他的住處受過搜查,本人受過傳訊,有的作品
    (
    如中篇小說《狗心》
    )
    被查禁、被沒收。他在一九二七年以《青年醫生札記》的總題目發表的一組短篇小說,實際上便成了他生前在蘇聯發表的一部作品。在這種形勢下,莫斯科藝術劇院關於公演他的另一部話劇《逃亡》的預告引起了軒然大波是很自然的。盡管高爾基也認為《逃亡》“是一部極好的喜劇,看不出對白衛軍有任何美化”,但結果,不僅《逃亡》未能上演,連《佐伊卡的住宅》、《紫紅島》和《圖爾賓》等也都被禁演了。
    隻是二十年後,當《斯大林全集》出版時,人們纔知道,原來是斯大林在一九二九年初寫的一封信中曾指出:
    “布爾加科夫的《逃亡》……是企圖為白衛分子的活動作辯護或半辯護的表現……是一種反蘇維埃現像”。斯大林還曾表示希望作者對《逃亡》中的八個夢“再增加一兩個夢”,以便寫出“國內戰爭的社會動力……使觀眾能夠了解……布爾什維克做得完全正確”。當時的收信人是否曾把斯大林這一希望轉告作者,我們不得而知,但事實是:《逃亡》沒有補充,也未能上演。在同一封信中斯大林還說,《圖爾賓》“這個劇本本身並不那麼壞,因為它給我們的益處比害處多……顯示了布爾什維克無堅不摧的力量”,可他同時又認定劇作者並無達到這種客觀效果的主觀願望。這樣,布爾加科夫的種種遭遇和焚稿就不難理解了。但布爾加科夫並未被壓垮,他決心“微笑著接受阨運的挑戰”,表現了堅定的信念和鍥而不舍的精神。一九二七年,他開始寫作以法國古典喜劇大師莫裡哀的生平為背景的劇本《莫裡哀》。據作者自己說,這個劇是為了突出“藝術家與政權”的主題,表現“真正的藝術與君主專制制度的互不相容”。第二年他開始了長篇小說《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創作。
    然而,輿論和生活的壓力畢竟是巨大的。在作品不能發表、生活困難、朋友疏遠、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布爾加科夫邁出了他生平重要的一步
    ——一九三○年三月二十八日他直接給蘇聯政府寫了一封坦率而誠摯的信。他直言不諱地說明了自己的處境:“我分析了我的剪報冊,發現國內報刊上對我十年來的文學創作活動總共刊載過三百零一篇評論,其中贊揚的隻有三篇,其餘二百九十八篇均屬敵視和謾罵的。”他聲明他的立場和態度被評論界歪曲了,請求當局隻根據作品對他進行評價,不要夾雜其他因素。同時,他請求政府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給他一個助理導演的職位,並說:“如果不能任命我為助理導演,我請求當個在編的普通配角演員。如果當普通配角也不行,我就請求當個管劇務的工人。如果連工人也不能當,那就請求蘇聯政府以它認為 要的任何方式盡快處置我,隻要處置就行……”
    一九三零
    年四月十八日,布爾加科夫家裡沉默已久的電話忽然響起來——電話是斯大林親自打來的。事後,作家的夫人葉蓮娜·謝爾蓋耶夫娜根據丈夫的口述在日記裡追記了這段談話:斯大林您的信,我們收到了。我們幾個同志都看過了。我們表示同意,您會接到答復的。不過,或許真的應該放您到國外去
    ?
    怎麼,我們已經使您很厭煩了嗎
    ?
    布爾加科夫 近這個時期我一直在反復思考:一個俄羅斯作家能不能居住在祖國之外
    ?
    我覺得,不可能。
    斯大林您想得對。我也這麼想。您是希望在哪兒工作
    ?
    是在藝術劇院嗎
    ?
    布爾加科夫是的,我希望這樣。我表示過這種願望,但他們拒絕了。
    斯大林那您就遞一份正式申請嘛
    !
    我看,他們會同意的……斯大林的電話就是對那封信的回答。日理萬機的斯大林親自打來電話,這本身就足以說明許多問題了。後來,布爾加科夫被錄用為助理導演了,業餘仍從事文學創作。這期間他完成了劇本《莫裡哀》和一部同名傳記體中篇小說及一個劇本《亞當和夏娃》,還為巴黎出版社修改了《白衛軍》全文,並重新開始寫《大師和瑪格麗特》。一九三二年一月中旬,蘇聯政府作出決議:可以恢復《圖爾賓》的上演。二月十八日該劇重新與觀眾見面。演出結束時觀眾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要求與劇作者見面,演員謝幕達二十次,但獃在後臺的作者卻始終沒有露面。他當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因為他 清楚自己的處境:其他作品仍然不能發表或上演,幾篇新作送審後沒有回答,出國旅行的申請遭到拒絕,當局對他的看法不見好轉。不過,逆境卻使這個“自幼靦腆、斯文、安靜”的人充分顯示了他真正的品質。他認為:“作家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都應該堅貞不屈……如果使文學去適應把個人生活安排得更舒適、更富有的需要,這樣的文學便是一種令人厭惡的勾當了。”他言行一致,不顧戲劇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意見,拒絕修改《莫裡哀》,堅持貫徹自己的創作意圖,致使該劇的上演一拖幾年,上演後又隨即受到《真理報》的嚴厲批判而停演。他又拒不按出版者的意圖修改同名小說《莫裡哀》,小說因而也未能出版。他堅守自己的人生信條。在臨終前十天他還對初次來探視的全蘇作協書記法捷耶夫直率地談出了自己對許多人和事的看法,使這位來作“禮節性探視”的“文藝界大官”深受震動,不由得坐了幾個小時,事後還為與他相知太晚而深感遺憾。法捷耶夫終於承認布爾加科夫“是一個不論在創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沒有背起沉重政治謊言包袱的人。他走過的是一條真摯的人生之路。”歌德說過:“每個藝術家身上都有一顆勇敢的種子。沒有它,就不能設想會有纔華。”布爾加科夫的纔華是和他的勇敢分不開的,他把自身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一九四○年三月十日於莫斯科逝世。他的《大師和瑪格麗特》直至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纔由蘇聯大型文學刊物《莫斯科》發表。
    初看,《大師和瑪格麗特》似乎“就是一個魔王沃蘭德走訪莫斯科,捉弄‘莫斯科居民’的荒誕故事”,具有“明顯的諷刺現實的意義”。再看,我們便會被“小說中的小說”——彼拉多處死耶穌的情節所吸引,它使我們產生一種新鮮感的同時,還在我們頭腦裡畫出一些暫時還輪廓不清的問號。又仔細讀一遍,我們便會喫驚地發現作者是多麼巧妙地把歷史傳奇、神秘幻想和二三十年代的莫斯科現實生活糅合起來,讓人和妖、神和鬼、賢和愚、美和丑一齊來顯示其本來面目,把許多表面上彼此無關、實質上涵義相通的故事連成了一個獨特的有機的藝術整體。由此,我們不由得便要思考各種人物——歷史的、幻想的、現實的人物的命運,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當然,這時便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無怪乎康·西蒙諾夫說:“《大師和瑪格麗特》屬於這樣一類書,對這類書,不同的讀者將抱著不同的態度閱讀它,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喜愛它,各自從中汲取不同的養分。”
    不論從藝術結構上看,還是從思想內涵上看,《大師和瑪格麗特》都是一部多層次、多側面的復雜作品。在這裡,社會庸俗生活的畫面、一張張丑惡嘴臉、純真的愛情、執著的追求、善惡美丑之間的鬥爭、人生價值的思考、精神支柱的求索、永恆真理的探討,都各自在不同層次上顯示著藝術魅力;從人物的心理描寫、性格刻畫,到餐廳、劇院、機關、商店裡的種種景像,一個個不同的側面使我們目不暇接。布爾加科夫以其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高超的結構技巧把我們帶進一個奇妙的世界。在這裡,我們會感到遙遠的歷史事件仿佛就發生在眼前,虛幻的東西仿佛是現實,生活中的現實反而像是夢幻;有些乍看使我們感到荒唐之極、為之震驚的現像,冷靜一想,卻原來是早已司空見慣的,隻是我們過去沒有留意或不敢去想它而已。作者帶著我們時而飛向月宮,時而進入地獄,時而倒退兩千年站在各各他的十字架旁,時而又回到莫斯科,獃在精神病院
    ……可是,我們並不因這迅速的時空變化而頭暈目眩,反倒覺得情節錯落有致,線索涇渭分明,每個懸念都有著落,每一伏筆都有交待,處處可見作者長期構思的痕跡。讀後掩卷沉思,透過離奇的情節和揶揄的語言,我們便能感到,貫穿全書的是作者嚴肅的哲理思考。耶舒阿
    (
    即耶穌
    )
    為信念獻身、彼拉多落得千年悔恨、柏遼茲無法支配自己、伊萬變成另一個人、大師未能進入光明世界、瑪格麗特得償夙願、怠慢忘身者當眾出丑、撒旦對人心進行考驗,這實質上都在說明一個中心問題:精神支柱對於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極端重要性。精神支柱是須臾不可或缺的,缺了它,人不過是一具行尸走肉,社會便失去其賴以維繫的力量,變為互相撕咬的一群。
    有人說柏遼茲是
    “魔王惡作劇的無辜犧牲品”。在作者看來,這裡既沒有惡作劇,也談不到無辜。他認為,可惡而又可怕的並不在於相信耶穌和撒旦的存在與否,而在於不應由此得出結論:既然沒有上帝和魔鬼,人便可以為所欲為,並從而否定文化傳統、精神價值和人們心中的“上帝”—— 根本的善惡觀念。作者認為,正是這種認識中蘊含著對人類發展前途的莫大危險。作品反映出一位有歷史責任感的文學大師對人類文化傳統、對善與惡這一永恆主題的嚴肅思考。這是作者人生哲學和創作思想的總結,是他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把現實、幻想、歷史、神話糅到一起的怪誕形式隻是為創作意圖服務的手段,是內容本身的需要,不是作者的目的,更不是為了
    “取悅讀者”。作者確實在嘲笑和諷刺,但他不是在抒發胸中的郁悒,而是在嚴肅地批判。使用奇特的手法不是嘩眾取寵,而是為了更鮮明地突出人們習以為常的某些事物的實質。為了揭示本質,啟迪人思考其未曾思考、不願或不敢思考的問題,而讓神怪出現,讓無生物說話,用狗、馬等動物的眼睛進行觀察等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原本不是鮮見的。總之,作者的“笑”是嚴肅的,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不隻是在否定,而本身就包含著肯定。作者為我們留下的是一部獨特的幻想哲理小說。
    構成這一藝術整體的幾十個人物,都有“個性”,都呈現為一個小小的“世界”,都是這個整體所 需的。但是,本書的真正主人公是誰?對這個問題還存在不同的看法。從書名看,很明顯。但如果思考一下作品的內容、創作過程、作者的處境以及確定書名之前的幾種方案(《魔法師》、《蹄足顧問》等),看法就不盡相同了。這裡隻對其中幾個人物作些簡單的分析。
    “黑暗世界”沃蘭德的形像貫穿全書。按傳統看,他應是“惡”的像征;他與馬太的對話像是在為黑暗和惡辯護;他的隨從也在莫斯科作出了許多荒唐事。但這並不足以說明他就是惡的化身。他來莫斯科,目的是了解“莫斯科居民的內心是否發生了變化”,他認為這個問題比物質建設成就“更為重要”。為此,他選擇了劇院這一 容易觀察大眾的場所。他沒有惡作劇,隻是造出一些誇大事物本質的環境來檢驗人們大聲宣布的信念是否真誠,是否堅定。他與靡非斯特不同,他既不保護惡,也不誘人作惡,隻是按“分工”管理那些該由他管的
    (
    作惡的
    )
    人。我們看到,他既沒有參與耶路撒冷那場大悲劇,也沒有想影響莫斯科的生活。他局限於考驗和觀察。柏遼茲、索克夫、麥格爾的死隻是他所預見到的。在他的考驗面前,自稱無神論者的柏遼茲和伊萬卻暴露了他們的信念的脆弱性
    (
    看到“透明男人”便“面無血色,心慌意亂”;去追趕外國教授要拿起蠟燭,掛上聖像
    )
    。至於“盧布雨”和“法國時裝”,分明是“戲法”,但人們就是寧願信其真,不願信其假。非分之想、貪欲之心迷住了人們的良知,纔招來了侮辱。“物 自腐,而後蟲生”。既然人自己不尊重自己,豈能指望別人尊重他
    ?
    沃蘭德非但不迫害善,不倡導惡,他還盡可能幫助善良的人和回心向善的人。沃蘭德沒有干涉生活的自然發展,而是聽任人們在各自面前的許多道路中自由選擇。當然,道路可以自由選擇,但後果也 須自己承擔。
    還可以從沃蘭德關於亞巴頓的談話看出他對善與惡所持的超然態度。而如果從他飛離麻雀山時恢復的本來面目看,他又像是自然界和生活本身,即體現著偉大辯證法、包含著矛盾、包含著光明與黑暗、善與惡、同時又超然於這之上的大自然本身。總之,沃蘭德不是善的對立面。他的形像非但不使人產生憎恨、厭惡或恐懼,倒毋寧說,在這個沒有沃蘭德的世界裡,或許人們還寧願出現這樣一個沃蘭德呢。
    直到第十三章纔正式登場的大師是個始終不知姓名的人。這位歷史繫畢業生隻因中彩得了一筆錢,便自認為生活有了保障,遂放棄博物館的工作,去專門從事寫作。他的秘密情人瑪格麗特崇拜他的纔華,稱他為
    “大師”,他也就以大師自稱。由於他以耶穌故事為題材寫的小說剛發表一部分便遭到圍攻,他惶恐萬分,拋棄,逃進瘋人院。他發現瘋人院裡“並不那麼糟”,因為那裡聽安排,無須自己思考。這個人確實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寫出了一部小說,但他自己又把它燒毀了。後來,當沃蘭德問他將來的打算時,他表示:即使有可能,他也無意再從事寫作。他做的另一件事是培養了一個“學生”——伊萬。但是這個在大師啟發下“明白了許多道理”的伊萬並沒有走大師的路。大師 終沒有贏得光明,隻配從沃蘭德那裡得到永安。瑪格麗特身上無疑體現了俄羅斯女性的品質。她那熾烈的愛、善良的心、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和勇敢的獻身精神,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她和大師的結局無疑也是作者為永恆的愛譜寫的一首頌歌。
    作者對彼拉多的獨特處理主要不在於這一人物是否符合《聖經》或歷史,而在於作者賦予他的新的特質發人深思。作者通過彼拉多向我們揭示了耶舒阿道出的一條重要真理:怯懦是人類 可怕的缺陷。
    彼拉多曾是馳騁疆場的騎士,因屢建戰功深得宮廷賞識,成了羅馬帝國派駐猶太的總督。論經歷,論爵位,似乎他身上都絕無怯懦可言。但作者卻通過對他的內心的挖掘,向我們揭示出怯懦的更深層的涵義。從根本上說,具有決定意義的善惡鬥爭本來就是在深層,而不是在表層進行的。
    彼拉多的沙場經歷使他習慣於相信力量,不相信人的善意。但他還是個沒有喪失良知的人,因此,耶舒阿的話,尤其是關於真理王國和怯懦的話,深深震動了他。他理解耶舒阿,但又不敢正視這一點,因為這違背他為之服務並賴以保持爵位的理論;他知道無辜的義人耶舒阿將因猶大的出賣被處死,他想釋放他,不願殺害義人,不願成為猶大的同謀者。但是,這位深知政治遊戲中的殘酷性的總督又不敢不考慮地方當局的意圖。這時在職務和個人良心的夾縫中痛苦掙扎的彼拉多便開始寄希望於耶舒阿本人。他根據自己的怯懦人生哲學斷定,耶舒阿也會為了免於一死而暫時撒謊
    (
    隻要不承認對猶大講過的話就行了
    )
    ,於是他極力給受審人以暗示。當他看到耶舒阿按自己的信念行事,選擇了講真話
    (
    即死亡
    )
    的道路時,他暴露出他的怯懦心理。但他仍不甘心讓“流義人血之罪”落到自己身上,他三次詢問大祭司到底要釋放誰,其目的無非是想說:“流義人血之罪,不在我身上,你們自己承擔吧
    !
    ,當死刑已經執行,怯懦已造成千古恨時,他後悔了。原先他還擺出理所當然的樣子說,總督不會願意為了一個流浪人的生命而斷送自己的前程,此刻他卻寧願斷送了。他千方百計想減輕良心上的重負,但都無濟於事,他的良心找不到避風港,他永遠不得安寧。甚至同耶舒阿一起走在月光路上時,他還在懇求這個流浪哲人證明
    “死刑沒有執行”,盡管這時他對怯懦已有了新的認識,認為它是“人類 大的缺陷”……多少人由於一時的怯懦而造成終生悔恨,人類由於某些人的怯懦而遭受過多少原本可以避免的災難啊
    !
    所以,作者不允許彼拉多像《聖經》故事中那樣在眾人面前洗手了事,而是讓良心懲罰他兩千年,這樣嚴厲的懲罰具有深刻的涵義。
    曾有人指出《大師和瑪格麗特》中這樣那樣的不足以及作者的世界觀、道德觀方面的問題。但是,無論如何,瑕不掩瑜,作者留給我們的畢竟是一部非同尋常、耐人咀嚼、發人深省的傑作。,布爾加科夫的作品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所接受。他在俄羅斯和世界各國讀者中的聲望越來越高。這一事實證明了本書中的另一個中心思想,即某些價值是永存的。真理可能一時不被接受,但終究會被接受。“不泯是人心”。
    借此機會謹向翻譯此書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各位專家和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謝。
    譯者
    一九八六年二月於北京
    精彩內容節選
    暮春的莫斯科。這,太陽已經平西了,卻還熱得出奇。此時,牧首
    “牧首”即宗主教,在俄羅斯東正教中稱牧首,是的主教,教會 高首腦。牧首湖是莫斯科市內一個小公園,內有水池,後改名為少先隊員湖。湖畔出現了兩個男人。身材矮小的那個穿一身淺灰色夏季西裝,膘肥體壯,光著禿頭,手裡鄭重其事地托著頂相當昂貴的禮帽,臉刮得精光,鼻梁上架著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質黑框眼鏡。另一個很年輕,寬肩膀,棕黃頭發亂蓬蓬的,腦後歪戴一頂方格鴨舌帽,上身穿方格布料翻領牛仔衫,下面是一條皺巴巴的白西服褲,腳上蹬一雙黑色平底鞋。
    這頭一位不是別人,正是柏遼茲這個姓氏不同於一般俄羅斯人姓氏,與法國音樂家柏遼茲
    (
    或譯陪遼士,
    1803
    1869)
    姓氏的俄文寫法相同。·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他是莫斯科幾個主要的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之一“莫文聯”的理事會主席,同時兼任某大型文學刊物的主編。他身旁的年輕人則是常以“無家漢”音譯為:別茲多姆內。意為:無家可歸的人,流浪漢。的筆名發表作品的詩人波內列夫·伊萬·尼古拉耶維奇。
    兩位作家一走進剛剛披起綠裝的椴樹林蔭中,便朝著油得花花綠綠的商亭快步走去,商亭的招牌上寫著:
    “啤酒,汽水”。
    噢,對了,我 須首先交待一下在這個可怕的五月傍晚發生的頭一樁怪事:這時,不僅商亭旁邊沒有人,就連與小鎧甲街平行的那條林蔭道上也不見一個人影;太陽把整個莫斯科曬得滾燙,現在正裹著干燥的煙塵向花園環行路西面沉去,人們熱得似乎連喘氣都費勁,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走進這椴樹蔭下,沒有一個人坐到這張長椅上。整個林蔭道空空蕩蕩。
    “請給我們兩瓶納爾贊礦泉水蘇聯北高加索的療養勝地基斯洛沃德斯克有納爾贊碳酸礦泉,泉水對心髒病有療效。。”柏遼茲對櫃臺裡面的女售貨員說。
    “沒有納爾贊礦泉水
    !
    ”售貨員回答,不知為什麼她好像很生氣。
    “有啤酒嗎
    ?
    ”無家漢用嘶啞的聲音問。
    “啤酒過一會兒纔能運來。”婦女回答。
    “那,有什麼
    ?
    ”柏遼茲問。
    “有杏汁水。不過,是溫吞的。”婦女回答。
    “行啊,來兩瓶吧,兩瓶
    !
    ……”
    打開杏汁水,冒出很多黃色泡沫,空氣中頓時彌漫開一股理發館的氣味。杏汁水剛剛下肚,兩位文學家就打起嗝來。他們付清賬,坐到長椅上,面對湖水,背朝著鎧甲街。
    這時又發生了第二樁怪事,不過它隻涉及柏遼茲一個人:忽然,柏遼茲不再打嗝了,隻覺得心髒咚地跳了一下,便無影無蹤了;過了一會兒心髒回到原處,上面卻像是插了一根鈍針。不僅如此,他還突然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恨不得馬上不顧地逃離這牧首湖畔。他惶惑地回頭望了望,仍不明白自己究竟怕什麼。他的臉變得煞白,他掏出手絹擦了擦額頭,暗自想:
    “我這是怎麼啦
    ?
    從來沒有過這類事呀……準是心髒出了毛病……勞累過度。看來是得大撒手了,讓都見鬼去吧,我呢,先到基斯洛沃德斯克去療養療養……”
    忽然,他覺得悶熱的空氣仿佛濃縮起來,奇妙地在他眼前交織成了一個透明的男人,樣子異常奇特:腦袋很小,卻戴著一頂大檐騎手便帽,方格料子上衣十分瘦小,像空氣一樣輕飄飄的
    ……身高足有兩米開外原文為“一俄丈”,俄丈長度為
    2
    134
    米。,肩膀卻很窄,瘦得出奇,而且,請您注意,他那副神態活像在捉弄人。
    出版說明
    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於外國文學名著出版,延請國內學者研究論證選題,翻譯更是優選專長譯者擔綱,先後出版了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名譯插圖本”等大型叢書和外國作家的文集、選集等,這些作品得到了幾代讀者的喜愛。
    為滿足讀者的閱讀與收藏需求,我們優中選精,推出精裝本
    “名譯叢書”,收入膾炙人口的外國文學傑作。豐子愷、朱生豪、冰心、楊絳等翻譯家優美傳神的譯文,更為這些不朽之作增添了色彩。多數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圖。希望這套書能成為中 庭的藏書。
    為方便廣大讀者,出版社還為本叢書精心錄制了朗讀版。本叢書將分輯陸續出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5年1月

    ^_^:7a11eb76ecc4069228b5a876430534e7

    ^_^:e0f2dc616cae30f7af9dd7f00195242b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