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學習的格局: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 黃靜潔 著 自主學習 主動學習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662-960
    【優惠價】
    414-600
    【作者】 黃靜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1345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13459

    商品編碼:10022356629284

        
        
    "

    用錯了學習方法,學得再多也沒用!優等生不是天賦異稟,而是擁有自主學習的格局觀!


    書名:學習的格局: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

    代碼:59

    作者:黃靜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20-04

    頁碼:32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21713459


    用錯了學習方法,學得再多也沒用!優等生不是天賦異稟,而是擁有自主學習的格局觀!

    ◎書、冰心獎作品《父母的格局》作者黃靜潔全新力作。

    ◎融會貫通65個前沿學習理論,顛覆28個常見學習誤區,提供208個學習提升技巧。

    ◎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目標和驅動力,引導孩子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奠定孩子終生競爭大格局。

    ◎ 、黃磊&孫莉夫婦、汪涵&楊樂樂夫婦、俞敏洪、王芳、朱丹、張丹丹、吳軍、小土大橙子 眾多大咖鼎力。

    孩子寫作業磨蹭、上課不專注、成績下滑、嚴重偏科……這些令家長頭疼不已的學習問題,靠單純的“刻苦學習”是無法解決的。《學習的格局》是一本為父母和孩子而寫的“優等生”養育指南。本書融合了世界前沿的學習理論、高效實用的學習方法和翔實生動的案例故事,徹底顛覆靠“低水平重復”的傳統學習認知,引導父母走出固有的學習誤區,助力孩子成為自主學習的“優等生”,成長為具有競爭力的未來人纔。


    序一:“優等生”修煉手冊( )

    序二:用自主學習,成就孩子的終生學習格局(王芳)

    序三:人生有境界,學習有格局(俞敏洪)

    自序:唯有自主學習,方能贏在未來(黃靜潔)

    章差生陷阱:如何克服差生和優等生之間的6大學習障礙

    “學習區”障礙:低水平重復/“恐慌區”/學習區心流

    低效能現像:“知識留存率”/“主動式多維學習”/“向外輸出學習法”

    關於犯錯的:“有效犯錯”/“踢貓效應”/化解直接衝突/容錯機制

    缺失的目標:“驅動力之謎”/自主學習的秘密/“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創造力迷失:高階問題解決力/創造力4C模型/可習得的創造力/創意實現步驟

    內驅力缺失:學習的價值感/認識三種內驅力/學習熱情指數/興趣與能力疊加

    第二章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習效率的六大技能

    學習的本質:“知識鏈”和“記憶結”/“遺忘曲線”/刻意學習

    重度拖延癥:生物鐘效應/“時間清單”/時間的形狀/“吞青蛙理論”

    康奈爾筆記法:提高理解和長期記憶/三步學習法/間隔性練習

    問題驅動力:提問的力量/提問的品質/高階提問/“K-W-L”提問工具

    理解力:“理解力薄弱”/三步鞏固基礎知識/打通理解力

    分析力:分齡分步培養分析力/用分析力為學習做決策

    第三章學習自控力:如何成為別人眼中的優等生?

    應做清單:分級責任感/“自我擔責”清單/自由與自律/“責任階梯法”

    自律力:“自律”大於智商/自律清單/“他律法則”/如何立規矩

    專注力:注意力障礙/專注力三要素/改善專注力的四個方法

    批判性思維: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質疑精神/批判性思維五大培養法

    閱讀力:“一錘定音”的能力/從小奠基閱讀興趣/家庭共讀三大技巧

    第四章終生競爭力:如何打開孩子學習的格局?

    學習適應力:“知識半衰期”/學習適應力/“未來軟實力”/功夫在平常

    情商力:情商學習五步法/從小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協作力:自私的天性/分級協作訓練/選對課餘活動/家庭協作訓練

    抗挫力:挫折掩埋人生/讓孩子從小學會反脆弱/逆商訓練的四個方法

    交友力:“同一感對抗”/交友認知陷阱/正向激勵/人的學問/交友的兩個建議

    第五章“反面管教”:遭遇困境的孩子,如何正確地逆襲?

    成績下滑難關:分階處理問題/重塑思維模式/變化的行動

    陪寫悖論:越陪越差/過度干預/分齡陪寫策略/引導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非暴力溝通:道理腦回路/反應功能/“試錯教育”/自控策略/積極替代負面

    有效賦權:良性教育契機/賦權孩子/“南風效應”/反意志綁架

    無條件接納:包容、忍耐和共情/零負擔的愛/練習接納的關鍵

    “優勢視角”:“安全基地”模型/“鏟雪車父母”/分階段放手/重塑教養觀

    後序一:感謝母親,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譚焉)

    後序二:母親猶如一面鏡子,讓我看見自己(譚響)

    黃靜潔,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特聘“實踐導師”

    書《父母的格局》作者/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夫人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嬰健康成長萬裡行”特邀專家和公益講師,成功幫助30000+父母解決養育困惑。與譚盾先生育有兩子。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年,形成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觀念,並在實踐中建立起獨到的親子關繫培育法,提出為世界養育孩子的父母新格局。


    關於犯錯的:孩子犯錯可能是陷阱,媽媽不讓犯錯是更大的陷阱

    對於孩子犯錯,大部分家長的反應不外乎以下三種:

    ★ 立馬站出來糾正孩子,生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

    ★ 指責甚至打罵,希望用懲罰讓孩子長記性,以後可以不再犯錯;

    ★ 無時無刻不繃著一根弦,希望堵死所有導致孩子犯錯的源頭。

    對照這三種反應,我也是一路走來、一路感悟和學習的。2017 年,我在我的 本親子家教書《父母的格局》裡,提出“讓孩子在裡多待一會兒”,希望家長讓孩子體驗一下犯錯給自己帶來的負面結果,由此引導孩子理解行為的因果關繫,分析自己的,主動發現改正行為的方法和途徑,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

    現在兩年過去了,我在實踐和學習中發現:這種理性看待孩子犯錯的視角還是有一定的局限,因為它是從所帶來的負面結果來考量問題的。現在,我又學到了一個全新的觀念,就是采用思維工具來衡量中所包含的成功和失敗的各種因素。這個新觀念告訴家長,不犯錯可能是失敗,而犯錯有可能是成功。

    “有效犯錯”:對孩子發飆前,務 要先做的一件事!

    心理學家馬努·卡普爾(Manu Kapur)是世界研究型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又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的教授,同時也是該學院“學習科學和高等教育”的研究項目主席。早在2006 年,卡普爾教授就提出了“有效失敗”的新概念。 他把成功分為有效成功(productive success)和無效成功(unproductive success),失敗分成有效失敗(productive

    failure)和無效失敗(unproductive failure)。

    從上面這張示意圖可以看出,即使一個孩子把一項學習任務正確地完成了,這份成功還存在“有效”或“無效”的結果。有效成功就是真正有所收獲的成功,而無效成功就是對未來沒有起到任何推動意義的一種所謂的成功。

    在這項學習科學的研究項目裡,卡普爾教授把重點放在了失敗上,他希望引導大家看到“有效失敗”在學習中占據的重要作用。比如,當老師給一群學生布置課堂作業,讓大家用模型搭出一座塔。有的孩子直接上網搜出搭建方法,結果搭出了一座的塔;還有的孩子完全依靠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搭出了一座 的塔,然而設計中卻存在許多和瑕疵。那麼比起前一種交出作業的孩子來說,後一種孩子花了更多的時間思考,但在搭建時犯了更多的技術,還可能拿到了較低的分數。可是在卡普爾教授眼裡,雖然從短期結果來看,那些沒有經過思考、按照網絡構圖搭出來的塔看起來更加,然而這個學習過程卻被他視作“無效成功”;相反,那個犯了點技術的孩子經過一次有價值的思考和搭建,雖然拿了較低的分數,卻屬於“有效失敗”,因為這個孩子學到了更多知識,收獲了更多思考,在未來的設計中會有更多的突破。

    在學習了卡普爾教授提出的“有效失敗”思維模型後,我開始改變對孩子犯錯的認知和反應,同時借用這個模式來和孩子討論他的成功和失敗。具體來說就是當孩子犯錯時,我會首先在大腦裡盤算一下,孩子這次犯錯屬於“有效失敗”還是“無效失敗”。如果是前者,我會和孩子展開討論,把他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說出自己做對了什麼,我也會明確表示我對他這次犯錯過程裡的“有效”部分的認同。如果是後者,我會推遲一點時間來與孩子討論,好讓自己的衝動情緒平復下來,在冷靜分析之後,我纔會對孩子的或失敗做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反饋。

    前一陣去開小兒子的家長會,在出發前小兒子告訴我,他這次的體育課成績得了C,我不解地問他問題出在哪裡,他竟然告訴我自己不喜歡這位老師。於是,我去和老師聊了一下,發現了問題。原來小兒子與自己的好朋友被分到了一個班上體育課,於是兩個孩子一有機會就躲在一邊,隨心所欲地“開小差”,聽不到老師的指令,行動也就落後於集體,因此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提醒。回家後,我又從孩子這裡了解到,在過去的幾周裡,他們兩個小伙伴一直在忙著為詩歌朗誦會合作創作一首詩歌,於是在體育課上也就借機忘情地討論起來。這時,我拿出了“有效失敗”的思維模型和他一起討論,讓他看到:雖然他與小伙伴成功地蹭到了體育課上的一點時間來進行詩歌創作,但這樣的“成功”卻很可能屬於“無效成功”,因為體育課的分數掉下來了,而且還失去了與別的孩子協作的機會,這當中也包括自己的好朋友,這一繫列不良後果都會把自以為蹭到的時間變得“無效”。此外,我問小兒子,到了學年結束時,成績單上的全年總平均分(GPA)裡,語文課的5 分與體育課的5 分是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落後的體育課成績是否需要由其他科目來補上。這麼形像地一比較,孩子自然地指著思維模型的四格方塊對我說:“媽媽,我懂了。我們雖然討論了詩歌寫作,但這個屬於‘無效成功’,甚至還為我們帶來了負面結果。而體育課的掉分又變成了‘無效失敗’,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獲益,反而還拿了一個低分。”在接下來的四周裡,小兒子和小伙伴約定,在體育課上各自行動,積極參與。他前幾天告訴我,自己已經把所有落下的鍛煉項目補上了,體育成績也從C提到了B+。 他還說:“媽媽,別著急,學期開始纔兩個多月,你要相信我還有時間可以追上去。”事情進展到這裡,我便可以把小兒子在體育課上所犯的稱作“有效犯錯”了,因為他從這個思維模型裡領悟到,在的時間裡做對的事,其結果亦是無效,甚至有害於自己的。這就是在中反思、在改正中所得到的進步。

    通過用這樣的思維模型來自我修正和訓練,我和小兒子一起慢慢習慣了更理性、更辯證地來看待犯錯。更重要的是,孩子不再害怕與我談論犯錯,甚至還會拿著自己犯過的來向我“邀功”,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分析,並由此改正,是值得大家為他鼓掌的。這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理性應對犯錯所帶來的良好結果,父母能夠容錯,孩子就能從中得益。

    “踢貓效應”:對孩子的隱形傷害,其實是父母的思維困局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一旦孩子犯錯成為事實,犯錯所考驗的對像就從孩子轉向了家長。如果家長應對得好,犯錯會成為孩子和父母皆大歡喜的好事,讓孩子獲益良多;如果家長處理得不好,就可能會發生意料不到的“踢貓效應”,導致一連串的負面影響,甚至危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伴著孩子一路成長,我逐漸體會到:理性應對孩子犯錯是家長面臨的的教養挑戰。為此,我為大家三個應對孩子犯錯的新思維。

    1. 多多采用卡普爾教授的“有效失敗”思維模型

    把“有效失敗”的思維模型打印出來,和孩子一起看著圖標,就像我與小兒子一起聊體育課那樣,和孩子聊一聊怎麼看待所犯的,一起發現中的“有效點在哪裡”“無效點在哪裡”。經常進行這樣的溝通練習,孩子就不會害怕和家長談自己的,同時也能幫助父母越來越平和而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和失敗。

    2. 帶領孩子做兩個思維導圖遊戲

    準備兩張白紙,教孩子畫出兩個思維導圖。 個思維導圖模型叫“我改正不了”,第二個思維導圖模型叫“我可以改正”。“我改正不了”思維模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圓。由於孩子不相信自己可以改正,所以放棄任何改正的努力和行動,於是就會重犯。這個圓預示著孩子很難走出惡性循環。在畫這張導圖時,讓孩子說出他心裡的顧慮和擔憂。

    “我可以改正”思維模型是一條從左向右上揚的直線,代表孩子有努力行動的意願,並相信自己可以改正,所以會去思考如何行動,於是成功跳出了的循環。這個思維模型預示著孩子跳出惡性循環,離開不斷犯錯的思維環境。在畫這張導圖時,讓孩子說出自己想要做的努力和改變。

    家長越早和孩子玩這樣的思維遊戲,孩子就越能客觀而理性地看待和分析自己所犯的。慢慢地,他會成為自己的老師,反思自己的行為,找到改正的方向。同時,這也是避免親子之間發生矛盾的好辦法,與其和孩子展開沒有結果的口頭和精神上的惡戰,還不如與他一起做做思維導圖,讓他自己看到事情發展的脈絡和改變的正確方向。

    3. 不讓孩子因為犯錯而感到羞愧和恐懼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反復練習“有效失敗”和“我可以改正”的思維模型時,就是在向孩子不斷釋放一個信號:不怕犯錯,就怕不知錯、不改錯。由此,孩子對犯錯這件事的態度就會變得越來越正向,也會越來越有能力預知將會帶來的不良結果,從而盡早糾正自己的行為。

    化解直接衝突:孩子犯錯之後,關鍵在於親子溝通技巧

    除了改變我們看待孩子犯錯的心態和眼光之外,我還建議大家多學習一些化解親子衝突的竅門。我和兩個孩子就有一個約定,如果他們在學校裡犯了錯,或者需要我幫助, 須 時間寫郵件給我,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需要我幫助的詳細要求。我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的,然後用理性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這樣就可以過濾掉犯錯後帶來的情緒壓力;二是為了讓我更了解他們的犯錯過程,犯錯後的想法,觀察他們的思維邏輯,同時也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來平緩自己的焦慮,為直接面對孩子犯錯的危機時刻做好心理和情緒上的準備。

    記得小兒子上初二那年,他為了結交新朋友,加入了一個打遊戲的微信群。可是不久就與其中一位同學因為遊戲發生了衝突,兩個人竟然在學校的更衣室裡互相動手推搡,嚴重違反了校規。很快,我同時接到了小兒子和校長的郵件,小兒子在信中檢討了自己的行為,並在說,“媽媽,請你別擔心,我已經邀請對方同學一起去見了校長,化解了矛盾,我們沒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而校長在郵件裡說,“因為兩個孩子能夠及時承認,態度也非常好,所以我們決定不予追究”。就這樣,孩子們用自己的智慧化險為夷,這也是犯錯帶給他們的一份 不可少的生存能力。過了兩天,我想找小兒子聊聊打遊戲的事,沒想到他主動告訴我,自己已經退出那個遊戲群了。我問他以後打算怎麼再交新朋友,他說自己決定組織一個閱讀群,現在已經有幾個小朋友想要加入了。沒過幾天,他又帶回一個更大的好消息,他主動提出自己願意每天早上8 點到8 點10 分為全班同學講新聞,老師已經同意了。就這樣,小兒子一講就講了整整一年,也由此吸引了更多朋友。

    在我看來,小兒子的這次經歷就是一次的“有效失敗”,孩子從一次的衝突中領悟到了交友的規則,並勇敢地站到同學們面前,用自己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自己,從而贏得了更長久的友誼和尊重。

    容錯機制:養育真正“乖”孩子的秘訣

    一個學校和家庭是否存在良好的容錯機制,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非常重要。因為當一個孩子下意識裡害怕犯錯時,他就會放慢嘗試新事物的速度,大腦接受外界新事物的刺激也會越來越少。表面上看,家長為自己的“乖”孩子很少犯錯而感到慶幸,但這樣的“乖”卻讓孩子付出了成長的代價,讓家長“收獲”一個鮮少有勇氣嘗試挑戰的人,一個在未來世界缺乏競爭力的人,因為沒有犯錯就沒有人類的進步。

    因此,在西方學校裡,老師們會有意地制造一些學習項目讓孩子們犯錯,比如平時多出一些小測驗讓孩子們去試錯,這樣纔能避免大考時犯下更大的。有些老師甚至把改錯的紅筆變成綠筆來修改學生的作業,因為他們認為紅色代表和停止的信號,改用綠筆可以削弱孩子因為害怕犯錯所帶來的恐懼感。

    你也可以參考紅筆改綠筆的思路,在孩子犯錯時做以下嘗試:

    1. 盡量保持語氣平靜和情緒穩定, 忌諱的是強壓怒火,因為這樣會讓你變得更面目猙獰。

    2. 在與孩子討論問題時,減少或不用挖苦的語言,因為孩子的恐懼更多來自對大人負面態度的懼怕。想讓孩子學會正確地對待,就要讓他先放下對家長的恐懼,然後他纔會有能力聆聽家長的話,去反思自己所犯的。

    3. 隻要不是什麼影響孩子人生或損害孩子健康的,都應該放手讓孩子去試錯。隻有這樣,孩子纔會對自己的有所擔當,而這樣的認錯過程恰恰就是在培養孩子對犯錯的正向態度和認真負責的好品格。

    ^_^:48ab19b49d70e7198439b6e17b5cafdf


    ^_^:68b070ae0dc83f0f8d7fcf3cc27714dc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