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安徽新華書店官方正版 樂府詩選 曹道衡選注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出版社】人民文學 
    【ISBN】97870201171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人民文學
    ISBN:9787020117185

    商品編碼:64752634941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8-01-01


        
        
    "
    內容簡介

    樂府詩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詩歌類型之一,傳說漢代置樂府專門采詩,它本是歌辭,可以配樂演唱,所以除郊廟歌辭之外,樂府詩一般有朗朗上口、清新自然的特點。本書由學者曹道衡先生編選注釋,經餘冠英先生審定,共選編從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樂府詩600餘首,基本涵蓋了樂府詩的主要代表篇目,主要以時間順序編排,朝代內又分為郊廟民歌和文人樂府詩,可相對參照比較二者之間的不同,郊廟民歌則按照《樂府詩集》的體例編排,更能了解樂府詩的主要類型結構。全書編排得當,注釋尤見功力,釋義簡潔準確,引用典故明晰易懂,是一本極為的傳統文化讀物,亦可為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曹道衡(1928-2005),江蘇蘇州人。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繫,歷任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卷》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副主編,第二版主編,中國文選學研究會會長。鄭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曾任《文史》雜志學術顧問,《文學遺產》編委。

    目 錄

    目  錄

    (一)漢魏西晉郊廟樂曲及民歌

    郊廟歌辭·漢郊祀歌

    天地

    青陽

    日出入

    天馬

    天門

    景星

    華曄曄

    鼓吹曲辭·漢鐃歌

    朱鷺

    戰城南

    巫山高

    有所思

    上陵

    雉子班

    上邪

    相和歌辭

    公無渡河

    江南

    東光

    薤露

    蒿裡

    雞鳴

    烏生

    平陵東

    陌上桑

    長歌行(三首)

    猛虎行

    君子行

    相逢行

    〔附〕長安有狹斜行

    塘上行

    善哉行

    隴西行

    步出夏門行

    西門行(本辭)

    〔附〕西門行(晉樂所奏)

    〔附〕生年不滿百(古詩)

    東門行(本辭)

    〔附〕東門行(晉樂所奏)

    折楊柳行

    飲馬長城窟行

    上留田行

    婦病行

    孤兒行

    雁門太守行

    艷歌何嘗行

    艷歌行(二首)

    白頭吟(本辭)

    〔附〕白頭吟(晉樂所奏)

    梁甫吟

    怨詩行

    滿歌行(本辭)

    〔附〕滿歌行(晉樂所奏)

    怨歌行

    雜曲歌辭

    蜨蝶行

    驅車上東門行

    傷歌行

    悲歌

    古咄歌

    枯魚過河泣

    冉冉孤生竹

    青青陵上柏

    迢迢牽牛星

    上山采蘼蕪

    古艷歌

    ……
    前 言

    前  言 

    在我國詩歌史上,“樂府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就專有《樂府》一篇,和《明詩》等篇並列。許多作家的詩文集,也往往將“樂府”單列一類,和一般詩歌相區別。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部分詩,本是歌辭,是可以配樂演唱的,因此名之曰“樂府”。所謂“樂府”本是一個官署的名稱。正如清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所說,是有了這個官署,“後人乃以樂府所采之詩名之曰樂府”。

    關於“樂府”這個官署的設置時間,根據過去的說法,都認為始於漢武帝時代,此說創自東漢班固的《漢書》。他在《禮樂志》中說: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同書《藝文志》也說: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詩,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但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卻使這種說法產生了疑問。因為據1982年陝西《考古與文物》所載袁仲一的《秦代金文·陶文雜考》說,秦始皇陵出土編鐘,其一紐上有秦篆“樂府”二字,那麼樂府官署的設立,至少可以上推至秦代,證以《史記·樂書》及《漢書·禮樂志》中都曾談到漢惠帝時已有“樂府”的記載,這結論大致是可以肯定的。根據上述的情況,我們似乎可以認為:“所謂樂府詩,就是古代樂府官署中所演奏的樂歌。”然而這樣的結論並不完全準確,至少是很不全面。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詳談。

    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的記載,秦漢以來掌管音樂的官署共有兩個:一個叫“太樂”,是“奉常”(後改名“太常”)的屬官,掌管“雅樂”;一個叫“樂府”,是“少府”的屬官,掌管“俗樂”。前者所掌為宗廟祭祀、朝廷典禮所用的樂曲;後者所掌則為采自民間的歌曲,貴族娛樂享受之用。據《漢書·藝文志》說:們所以要演奏這些民間樂曲,是為了“觀風俗,知薄厚”。這種說法雖多少有點美化的用意,也未 盡屬杜撰。因為根據一些古籍的記載,采詩之制起源甚早,至少可以上溯到周代。漢何休《公羊傳解詁·宣公十五年》:“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故 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是東漢後期人,他的說法可能有根據儒家思想而加以理想化的成分。但關於采詩的事,在先秦典籍中確有記載,如《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誦。”吳韋昭注:“無眸子曰瞍,賦公卿列士所獻詩也。”這裡所說的“獻詩”,應該包括他們自己所作的詩和從民間搜集到的歌謠。現在我們所常讀的《詩經》,尤其是“十五國風”,有一部分可以斷定是民歌,大約就是經過這些采詩者的采集,然後由周代樂官加以潤飾、整理後的產物。後來漢以後的各類樂府民歌,其形成情況,大約也與此相類似。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古代樂府民歌,大抵是這樣被保存下來的。

    但是,現今我們所說的“樂府詩”,其內容並不限於民歌,其中有一部分卻出於文人手筆,有些還是的宗廟和朝廷所用,例如今存《樂府詩集》中的《郊廟歌辭》、《燕射歌辭》以及一部分《鼓吹曲辭》就是這樣。這些樂曲似乎在當時,應當歸“太樂”之官所職掌,而非“樂府”官署所司。隻是由於它們也是樂曲,所以後人就籠統地把它們歸入“樂府”一類。例如劉勰在《文心雕龍·樂府》中所談的“樂府”,就包括著這些內容。

    在古代,“詩”和“樂”本來是不分的,凡是詩都能歌唱。一般來說,都是先有了歌辭,然後纔被人譜曲歌唱。《尚書·舜典》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說:“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所以早的樂曲,都是依辭配曲的。從漢代以來的樂府詩也是這樣。《宋書·樂志一》說到漢代的《相和歌辭》及東晉南朝的“吳歌”時說:“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但這些樂曲一旦在人們中流行,並受到歡迎以後,就有人反過來,依照這種聲調,另造新辭。這就是同書所說:“又有因弦管金石,造哥以被之,魏世三調哥詞之類是也。”這裡所說的“魏世三調哥詞”,也就是《宋書·樂志》中的“清商三調歌詩”,它們大抵是曹操、曹丕等人根據《相和歌》的曲調,另撰新辭,並經魏晉樂官譜曲歌唱的。但還有一些詩歌大約隻是某些文人模仿當時的樂曲創作詩歌,實際上並未演唱過。如《文心雕龍·樂府》:“子建(曹植)、士衡(陸機),咸有佳篇,並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後來不少文人擬作的樂府詩,大抵都是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說樂府詩本是樂曲,卻並不是所有的樂府詩都曾被人歌唱。這些沒有被譜曲歌唱的詩,既然不曾入樂,有時也不免和樂律有所不合,所以在梁代就有人稱這些詩為“乖調”,但它們為什麼不合樂律,現在已無從知道。也許,那些已經入樂的文人詩,在配曲以前是否全部合律,有沒有經樂官們加工,也很難確知。但隋唐以後的文人有些詩仍襲用漢魏舊題,而據《隋書·音樂志》,這些曲調在隋時已不復歌唱,可見其寫作已不復顧及音律,據此來推論南北朝文人的某些擬樂府,是否也有這種情況,也很難說。然而不管怎樣說,這些詩被歸入樂府之列,已是約定俗成,不 另立新說了。

    關於“樂府詩”的分類,我們一般根據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的辦法,把它們分成《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等類。此外,在《樂府詩集》中還設有《近代曲辭》和《新樂府辭》兩類。但郭氏所謂“近代”,實指隋唐五代,所以其中絕大部分歌辭,已和《新樂府辭》一樣,不屬於本書的入選範圍,所以隻選錄了薛道衡《昔昔鹽》、丁六娘《十索》等少數隋人之作。

    至於前面所提到的幾個部類,情況也各各不同,歷來傳誦的樂府詩名篇,大抵屬於《相和歌辭》、《清商曲辭》、《雜曲歌辭》和《鼓吹曲辭》及《橫吹曲辭》的某些部分,歷來文人的擬作,也大多屬於這些部類。我們不妨說,這幾個部類實為樂府詩中的精華所在。

    關於《雜歌謠辭》,情況就有所不同。無可否認的是在這一部類中,同樣存在許多傳誦的名篇,郭茂倩在《樂府詩集》中,把“歌”和“謠”是區別開來的。這樣處理確有其理由。因為像《並州歌》、《隴上歌》這樣的歌辭,如果有樂官加以采集、配曲,未嘗不能像《相和歌辭》等樂曲那樣演奏(其實《隴上歌》恐怕在北朝曾被配樂歌唱,如《洛陽伽藍記》卷四所載田僧超吹笳所奏的《壯士歌》可能即《隴上歌》)。至於謠諺,恐怕是無法譜曲歌唱的,其產生時代有的很難判定,如《三峽謠》、《灩歌》、《丁令威歌》等,雖出於南北朝人著作,但其產生年代,則很難確定。因此餘冠英先生在《樂府詩選》中專門設了“漢至隋歌謠”這一類,和“漢魏樂府古辭”、“南朝樂府民歌”及“北朝樂府民歌”這些類目並列。這樣做是比較妥當的。但在現在這個選本中,既然要按時代順序來分,那麼這些歌謠的安排,確實有一定的困難。我現在考慮這些歌謠雖出於南北朝典籍所載,其產生時代當在此前。像《三峽謠》之類,既見於《水經注》,而該書作又不可能親自到過三峽,很可能轉引自東晉前後人的著作,那麼這類歌謠的產生時間,當不致晚於東晉,所以把它們放在西晉後一部分,也許是可以的。當然,這樣做也未 完全妥善,還望廣大讀者和專家們賜教。

    本書中選錄《琴曲歌辭》和《舞曲歌辭》相對地較少,這是因為《樂府詩集》中這兩部分作品本來數量不多,而藝術上比較好的數量更為寥寥。至於那些被視為廟堂樂章的《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近代以來的學者一般是不加選錄的,如黃節先生的《漢魏樂府風箋》、餘冠英先生的《樂府詩選》都是這樣。我在這裡則選錄了一些《郊廟歌辭》,因為這些歌辭在藝術上多少有它們的某些特色;同時在體裁上也多少顯示了後來七言詩形成的雛型,對讀者了解詩歌形式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至於《燕射歌辭》,則現存的作品都產生於晉以後,而詩體則基本模仿《詩經》,很少特色,因此一概從略。

    本書對入選的作品,為了幫助讀者閱讀,對一些難解的字辭和典故,都作了注釋。這些注釋一般要求比較簡明,但在有些問題上,由於典故比較生僻或文字比較艱深,我不得不引證一些典籍或舉出某些例證。特別是對有些作品的理解,我和前人有不同看法時,也作了一些考訂和解說。這些看法是否妥當,還希望大家指正。

    這部《樂府詩選》是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幾位先生提議下編選的。本來,在“樂府詩”的選本方面,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餘冠英先生的《樂府詩選》。但這部選本初版是以民歌為止,隻采錄了少量文人作品作為附錄,而再版時,又把附錄刪去。這部選本出版後得到廣大讀者歡迎,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好書。但根據歷來對“樂府詩”的理解,那些文人的擬作,似也不宜摒棄不錄,因此出版社的幾位先生就倡議再編一個選本。這個工作,照理說自然應該請餘先生來做為合適。但這時餘先生已經九十高齡,身體條件已不適宜再從事這一工作。因此經陳建根、劉文忠、張福海三先生專門去征求了餘先生的意見,命我來擔此重任。我自惟學識淺陋,很難勝任,雖屬師命難違,實在深感惶恐。

    在本書的編選過程中,我在很多地方都曾參考過餘先生的《樂府詩選》,並且始終受到餘先生的親切關懷。使我痛心的是在本書初稿完成後不久,餘先生就永歸道山。“泰山其頹,我將安仰?”言念至此,不禁淚下。更使我難過是亡友瀋玉成兄,原來準備和我一起來承擔這一工作,後來他有其他工作,沒有參加,但當本書的部分選目列出後,他曾提出一些意見,對有些篇的解釋還發表過他的見解。不幸的是他在近亦已逝世。謹以此書作為對師友的紀念。

    當然,本書的出版,更是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幾位先生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特別是劉文忠先生不但慷慨地把他的藏書長期借我使用,在書稿完成後,他和張福海先生又進行了細致的審閱,提出了許多寶貴而中肯的意見,使我獲益匪淺。在這裡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曹道衡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於北京車公莊寓所

    媒體評論

    傅璇琮:在我的印像中,五六十年代是比較注重普及讀物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從五十年代開始,陸續推出“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影響很大,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等都在這套書中,很受歡迎。(來自《傅璇琮、程毅中談五六十年代的古籍整理與出版》)

    謝琰:唐宋以外的作品,可從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選擇,比如《詩經選》《三曹詩選》之類,都是名家做的,品質值得信賴……如果大家特別中意某家作品,想集中多讀,也可同樣從“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中選擇,如《蘇軾選集》……要想進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詩詞閱讀,請認準: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來自公眾號文章《“中國詩詞大會”:繁華落幕,速去讀書!》)

    精彩內容節選

    景星〔1〕

    景星顯見,信星彪列〔2〕,像載昭庭,日親以察〔3〕。參侔開闔〔4〕,爰推本紀〔5〕,汾出始〔6〕。五音六律,依韋饗昭〔7〕,雜變並會,雅聲遠姚〔8〕。空桑琴瑟結信成,四興遞代八風生〔9〕。殷殷鐘石羽龠鳴〔10〕。河龍供鯉醇犧牲〔11〕。百末旨酒布蘭生〔12〕。泰尊柘漿析朝酲〔13〕。微感心攸通修名〔14〕,周流常羊思所並〔15〕。穰穰復正直往寧〔16〕,馮切和疏寫平〔17〕。上天布施後土成。穰穰豐年四時榮〔18〕。

    〔1〕《景星》:“景星”據說是一種吉祥之星,不經常出現,隻是在 政治清明時出年(前110)秋天,據雲曾出現此星。這首詩據古今一些學者考證,封二年。《漢書·禮樂志》原鼎五年(前112),誤。

    〔2〕信星:即填星,亦即鎮星。《漢書·天文志》:“填星曰季夏土,信也。”彪列:有文彩地排成行列。

    〔3〕像:懸像,指日月星辰。載:事,指天像所顯示的人事。昭庭:明顯地呈現於庭前。這兩句是說天像顯示上天對漢朝日以親近已很明顯。

    〔4〕參:三,指星和日、月合而為三。侔:相等。開:指乾(天)。闔:指坤(地)。這句說景星之出現等同於天地。

    〔5〕爰推本紀:指推原於祥瑞的出現(年號)。

    〔6〕汾(shuí誰):汾水旁隆起的鼎四年(前113)曾在這裡出土一口古鼎。這兩句是說,在汾出現古鼎是上天下降大福的開始。

    〔7〕韋:同“違”。饗:同“響”。這兩句說祭神的音樂依違於五音六律,聲響明朗。

    〔8〕姚:同“遙”,遠。這兩句寫祭神的樂聲繁復多變,雅正的聲音遠揚。

    〔9〕空桑:地名,出良好的木材,可以造琴瑟等樂器。四興:指四季。八風:指八方來的風。這兩句是說優美的樂舞可以調節四季的風向,使之風調雨順。

    〔10〕殷殷(yǐn隱):聲音盛大的樣子。石:指磬。羽龠(yuè粵):古代舞蹈者手中所拿的器具。

    〔11〕河龍供鯉:指河伯提供鯉魚。醇:毛色純一不雜。這句寫供品的精美。

    〔12〕百末:各種芳草做成的粉末香料。旨酒:美酒。布:陳列。這句說各種香料配制的美酒陳上後香氣如同蘭花盛開。

    〔13〕泰尊:上古的瓦尊(酒器)。柘:同“蔗”,甘蔗。析:解。酲(chénɡ呈):喝醉了酒神志不清之狀。這句寫瓦罐中的甘蔗汁能夠醒酒。

    〔14〕“微感”句:這是說皇帝內心精微處所通能遠達神靈,以保他得成久遠的美名。

    〔15〕周流:通行周遍。常羊:同逍遙。思所並:想尋求與神的道理相合。

    〔16〕穰穰:多的樣子。復:歸。直:當。寧:願。這句說既已獲得眾多的福,歸於正道,能符合往日的心願。

    〔17〕馮:指馮夷,即河伯。(xī希):龜類。疏寫平:同“疏瀉平&rdquo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自到瓠子黃河決口處,命令群臣背柴薪,堵塞決口。使河水疏導流瀉得以平和不泛濫。

    〔18〕“上天”二句:指上天降福,後土成就其功,使年成好,收獲繁盛。

    華曄曄〔1〕

    華曄曄,固靈根〔2〕。神之,過天門〔3〕,車千乘,敦昆侖〔4〕。神之出,排玉房〔5〕,周流雜,撥蘭堂〔6〕。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7〕。神之徠,泛翊翊〔8〕,甘露降,慶雲集〔9〕。神之揄,臨壇宇,九疑賓,夔龍舞〔10〕。神安坐,翔吉時,共翊翊,合所思〔11〕。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12〕。沛施,汾之阿〔13〕,揚金光,橫泰河〔14〕,莽若雲,增陽波〔15〕。遍臚歡,騰天歌〔16〕。

    〔1〕《華曄曄》:“華曄曄”,光芒盛大的樣子。據史載,鼎四年(前113)到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北)祭後土(大地之神),禮畢,到滎陽,經洛陽而還。這首詩作於他渡過黃河南行途中。詩寫了神的出遊、來臨、受享及賜福等等幻想的情節。

    〔2〕固靈根:指神所乘車輛。據《後漢書·輿服志》,皇帝的車輛,有金根車,以金為裝飾。這二句是形容神的車輛放著金光。祭者從遠處望見,知道神靈降臨。

    〔3〕:見《天門》注〔20〕。這兩句寫祭者遠見神的旗子已越過天門。

    〔4〕敦:同“屯”(tún豚),聚集。

    〔5〕排玉房:列隊於華麗的房屋前。

    〔6〕周流:同周遊。雜:聚集。撥:同“茇”(bá跋),停止。這二句說神周遊太空,聚集於用蘭花熏香的祭殿。

    〔7〕容容(yǒnɡ勇):飛揚的樣子。騎(jì技):騎馬的人和他的坐騎。沓沓:行進迅速。般:相連。縱縱(zǒnɡ總):眾多。這幾句寫神出行時人馬眾多,行動迅速。

    〔8〕泛:浮遊。翊翊:飛翔的樣子。

    〔9〕“甘露”二句:講神靈飛來時降下吉祥的甘露,出現像征太平的慶雲。

    〔10〕揄(yú逾):相互牽引。壇宇:指祭殿宮室。九疑:九疑山之神,指舜。夔:舜的樂官。龍:舜的納言。這幾句說神的到達引著虞舜也來作客,舜的臣下夔和龍也來舞蹈娛神。

    〔11〕共:同“恭”。翊翊:恭敬的樣子。這幾句寫神飛翔著趕吉時來到安坐。祭者恭敬地感到合意。

    〔12〕虞:娛樂。申:再次。貳觴:重次敬酒。這幾句寫神對祭享感到滿意。致祭者再次敬酒。神降下豐厚的福澤,延伸長久。

    〔13〕沛:廣泛。阿:水流曲折之處。這兩句說神普施福於汾河曲折處,即汾陰。

    〔14〕橫:充滿。泰河:大河。

    〔15〕莽:雲的樣子。陽波:陽侯(河神)之波,這裡指黃河的波浪。這二句說神的金光像雲一樣升起,激起黃河的波浪。

    〔16〕臚:陳列。這兩句說參加祭典的人見了神光,普遍地感到高興,歌聲上徹天空。

    ^_^:ef67cc43313320cd68bb5824ad54f44e

    ^_^:b8443c7d48b1de43ebda4dbdd4c7b9d8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