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官方正版 復活 列夫 托爾斯泰 著 《語文》閱讀叢書 中小學必讀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75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37596

    商品編碼:58383761481

        
        
    "

    編輯

    本書收入“ 統編《語文》閱讀叢書”,是專為中小學生朋友們課內外閱讀準備的,版本完善,校勘精良:

    1.本版特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制作,書前配有“導讀”,書後有“知識鏈接”。導讀到位,知識點提示翔實,可為青少年朋友的閱讀提供必要輔助。

    2.本書另配精美插圖多幅,以期讓青少年朋友獲得雙重美感享受。

    3.我社為出版社,是國內文學、語文讀物出版的重鎮,編校質量上乘,品牌號召力強,在業界素享盛譽,我社版本,是讀者朋友們可以放心選擇的。

    內容介紹

    ★ 經典文學名著

    ★ 語文 課外閱讀圖書

    《復活》是托爾斯泰思想藝術的總結。作品以一起真實的刑事犯罪為基礎,通過描寫男女主人公復雜曲折的經歷,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黑暗,在深刻批判政府、司法、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宣揚不以暴力抗惡和自我修身的思想。

    此次收入“ 統編《語文》閱讀叢書”,特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制作,書前配有“導讀”,書後有“知識鏈接”,以給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閱讀指引和知識積累。

    作者簡

    列夫•托爾斯泰(l828—1910),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學、宗教、哲學、美學、政論等,反映了俄國社會的一個時代,對世界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復活》等。

    名人

    《復活》,據說也有托爾斯泰少年生活的影子,從全體上說,這是托爾斯泰精神生活歷程的像征的作品。——矛盾:《世界文學名著雜談》,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復活》是托爾斯泰嘔心瀝血的一部傑作,也是作家後一部長篇巨著。它凝結了繼《安娜·卡列寧娜》後長達二十年之久的思想探索和藝術追求,是偉大作家全部文學創作生涯的總結,也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

    ——曹靖華主編:《俄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目錄

    導讀

    第二部

    第三部

    關於《復活》

    知識鏈接

    關於《復活》

    十九世紀末年,俄國文壇上出現了一部的批判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這就是托爾斯泰的《復活》。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是偉大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的文學活動,主要是在一八六一年農奴制改革至一九○五年爆發這個俄國資產階級民主時期。托爾斯泰在描寫這一階段的俄國生活時所提出的重大問題和他所達到的藝術高度,“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第的地位”《列·尼·托爾斯泰》。《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二一頁。。

    對於這位偉大而復雜的作家,在他生前和死後,都有許多人加以評論,眾說紛纭,莫衷一是。隻有列寧從“俄國的性質、的動力”③《列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鏡子》。《列寧選集》第二卷,第三六九頁。的觀點出發,全面地分析了托爾斯泰,並且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把他同俄國聯繫起來,作出了“托爾斯泰是俄國的鏡子”的科學論斷,指出這面鏡子恰恰表現了俄國“是農民資產階級的特點”③,既體現了俄國農民群眾運動的力量和威力,又反映了它的弱點和局限。

    托爾斯泰出身於貴族家庭,本人是個伯爵。他早年受西歐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曾在自己莊園中試行減租減役,幻想尋求地主和農民和諧相處的途徑;以後加入軍隊,參加俄土戰爭,曾在克裡米亞作戰,親眼看到沙皇軍隊的腐敗;退役後又出國旅行,但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也引起他的憎惡。

    托爾斯泰開始文學創作不久,俄國社會圍繞著廢除農奴制問題,爆發了一場尖銳的爭論。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反映在他的主要作品中。但他先是站在自由派貴族的立場,反對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以農民起義推翻專制農奴制的主張,這導致了他同民主主義陣營的分裂。當一八六一年實行改革的時候,他又看出改革是“無濟於事的空話”。他於是譴責貴族,維護農民,引起了保守派貴族的痛恨。因此,他的家遭到政府的搜查。

    到七十年代末,俄國社會的階級鬥爭又趨劇烈。改革以後的農民,本來就遭到了一連串的掠奪,瀕於破產,現在又遇上連年歉收,成千上萬地死於饑饉與瘟疫。天災人禍迫使農民不得不奮起抗爭,再一次形成形勢,引起了托爾斯泰的關注。於是他加緊社會活動,遍訪大教堂、修道院,和主教、神甫談話;出席法庭陪審;參觀監獄和新兵收容所;調查貧民區等等。這加深了他對專制制度和剝削階級罪惡的認識,促進了他的世界觀的劇變,並給予他的創作以深刻的影響。他曾在《懺悔錄》裡自述道:“一八八一年這個時期,對我來說乃是從內心改變我的整個人生觀的一段為緊張熾熱的時期”,“我棄絕了我那個階級的生活”。列寧對托爾斯泰後期世界觀的變化極為重視,並作了明確的概括:“鄉村俄國‘舊基礎’的急劇破壞,加強了他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加深了他對這的興趣,使他的整個世界觀發生了變化。就出身和教育來說,托爾斯泰是屬於俄國上層地主貴族的,但是他拋棄了這個階層的傳統觀點”《列·尼·托爾斯泰和現代工人運動》。《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三○頁。,轉到宗法制農民的觀點上來了。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以後,越到晚年越致力於“平民化”。後,為了擺脫貴族生活,終於在一九一○年十月一個寒冷的鼕夜棄家出走,不久即病逝在一個小火車站上。

    可是在托爾斯泰轉變後的觀點和創作中,還存在著顯著的矛盾,正如列寧指出的:“一方面,無情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揭露了政府的暴虐以及法庭和 管理機關的滑稽劇,暴露了財富的增加和文明的成就同工人群眾的窮困、野蠻和痛苦的加劇之間極其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狂信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惡’。一方面,是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了假面具;另一方面,鼓吹世界上卑鄙齷齪的東西,即宗教,力求讓有道德信念的僧侶代替有官職的僧侶,這就是說,培養一種精巧的因而是特別惡劣的僧侶主義。”《列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鏡子》。《列寧選集》第二卷,第三七○頁。這兩個互相對立的方面使托爾斯泰顯得既偉大又可笑。

    托爾斯泰的這種矛盾,並不是偶然產生的,也不僅僅是他個人固有的,而是當時俄國動力農民群眾的矛盾的思想情緒的反映。俄國千百萬農民由於幾百年來的農奴制壓迫和改革以後幾十年來的破產,積下了對舊制度的無比仇恨以及拼死的決心,他們要求打倒地主和地主政府,消滅舊的土地占有制,鏟除官辦教會,這統統表現在托爾斯泰的作品裡面,在那裡,“通過他的嘴說話的,是整個俄羅斯千百萬人民群眾。”《托爾斯泰和無產階級鬥爭》。《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五二頁。但是農民又是在舊制度下長大的,“他們在喫母親的奶的時候就吸取了這個制度的原則、習慣、傳統和信仰”《列·尼·托爾斯泰和他的時代》。《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三五頁。,因此他們對新的制度無法理解,也不知道怎樣纔能消除自己身受的深重災難,結果鬥爭不夠堅決,甚至訴諸祈禱與哭泣。這在托爾斯泰的作品裡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所以列寧說,托爾斯泰這面鏡子“反映了一直到深的底層都在洶湧激蕩的偉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弱點,也反映了它的有力的方面。”《托爾斯泰和無產階級鬥爭》。《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五三頁。

    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復活》寫於一八至一九年,集中地體現了他轉變後的世界觀及其矛盾。小說的素材是檢察官柯尼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他姑母家的婢女。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錢而受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準許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托爾斯泰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他初的構思是用它做基礎,寫一本以懺悔為主題的道德教誨小說。初稿寫成後,作者自己很不滿意,他在一五年十一月五日的日記中寫道:“剛去散步,忽然明白了我的《復活》寫不出來的原因。……必須從農民的生活寫起,他們是對像,是正面的,而其他的則是陰影,是反面的東西。”在十年的創作過程中,作者經過艱苦的探索,不斷地修改、擴大和深化主題思想,前後共寫成六稿,內容逐步演變,使柯尼的故事情節同托爾斯泰想揭露的社會問題聯繫起來,小說的篇幅也逐步擴展,由中篇而長篇,後,終於成為一部體現作者“要講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欺騙”,“也要講專制制度的可怕”以上所引托爾斯泰的話均見他的日記。這個重要主題的小說。然而,既然《復活》體現了托爾斯泰轉變後對事物的新看法,它也就存在著非常矛盾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俄國社會的批判極為尖銳,另一方面對“托爾斯泰主義”的宣傳也異常集中。

    列寧說過,托爾斯泰“在自己的晚期作品裡,對現代 制度、教會制度、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而這些制度所賴以建立的基礎,就是群眾的被奴役和貧困,就是農民和一般小業主的破產,就是從上到下充滿著整個現代生活的暴力和偽善。”《列·尼·托爾斯泰和現代工人運動》。《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三○頁。這個評價指出了托爾斯泰晚期創作的批判力量及其政治意義,首先可以指導我們來分析《復活》的優點。

    《復活》的情節和柯尼所講的故事大致相同。後來主人公涅赫柳多夫決定為被誣告犯殺人罪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即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是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她終於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者”結合。這樣,男女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通過這些情節,作者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刻畫了各個階級的人物。

    小說以大量的篇幅揭發沙皇專制制度下法庭、監獄和政府機關的黑暗,暴露了官吏的殘暴和法律的反動。在法庭上,那些貌似公正的者,包括庭長、副檢察官、法官和陪審員,一個個昏聵無能,自私自利,拿犯人的命運當兒戲。就是在這樣一群官吏手裡,瑪絲洛娃被平白無故地判處苦役刑。盡管名義上她可以上訴,“不過樞密院不可能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隻審查在法律的引用和解釋方面是不是得當”,就駁回了上訴狀;即使呈文遞到“皇帝陛下”那裡,也僅僅是被“恩準”將“苦役刑改為流刑”,這對沙皇的“體恤下情”簡直是一個諷刺。小說通過涅赫柳多夫到樞密院上訴的情節,還進一步揭露了沙皇政府的各級官吏。退休國務大臣貪婪成性,是個吸血鬼。樞密官背信棄義、口蜜腹劍,是蹂躪波蘭人的罪魁。掌握彼得堡犯人命運的老將軍極端殘忍,“利用成百上千人的眼淚和生命來博得高官厚祿”。副省長則經常以鞭打犯人為樂事。在他們的淫威下,受害者何止瑪絲洛娃一人,農民、工匠、流浪漢、小業主統統不能幸免。“從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起到庫頁島止”,冤獄遍於國中,哪裡還有正義可言!“真理讓豬喫掉了”。沙皇專政機構“從上到下充滿著整個現代生活的暴力和偽善”,以至作者憤怒地控訴道,“人喫人的行徑並不是在原始森林裡開始,而是在政府各部門、各委員會、各司局裡開始的”,“法院無非是一種行政工具,用來維護對我們的階級有利的現行制度罷了”。

    小說不但揭露了官僚機構的橫暴,而且撕下了官辦教會的“慈善”面紗,暴露了神甫麻醉人民的騙局。他們貌似正經,實際是為了撈得“一筆收入”。獄中犯人做禮拜的場面,更是令人毛骨悚然,“饒恕我!”的祈禱聲竟和囚犯的鐐銬聲響成一片。作者激憤地指出,監獄的長官和看守長們相信這一套,是“因為高當局和沙皇本人都信奉它”,而且他們“的確體會到這種信仰在為他們”辯護,便於他們的統治,而“大多數的犯人相信”,則因為它“含有神秘的力量,人借助於這種力量就可以在現世的生活和死後的生活裡得到很大的便利”。可見,政府的暴行有賴於官辦教會的支持,而教會不過是沙皇愚弄和統治人民的另一種工具。列寧說過:“所有壓迫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都需要有兩種社會職能:一種是劊子手的職能,另一種是牧師的職能。劊子手被壓迫者的反抗和,牧師安慰被壓迫者,給他們描繪一幅在保存階級統治的條件下減少痛苦和犧牲的遠景……從而使他們忍受這種統治。”《第二的破產》。《列寧選集》第二卷,第六三八頁。托爾斯泰的藝術描寫有助於我們理解劊子手和牧師狼狽為奸的實質。小說激怒了政府和教會。因此,不但書中的這些描寫被圖書審查機關掉,而且作者本人也被俄國主教公會開除了教籍。

    《復活》比作者過去任何作品都更為深刻地揭露了農民貧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占有制。在農村,“兒童紛紛夭折,婦女擔任力不勝任的工作”,人們“四處討飯”,“人民正在紛紛死亡”。農民苦難的根源是什麼,那時對這個問題,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答案。托爾斯泰好像是為了辯論似地先引進涅赫柳多夫的貴族地主親戚們的謬論,說是農民得到土地以後“索性不做活兒了”,由於懶,“反倒更窮了”。然後,作者強烈地指出:“人民貧困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人民僅有的能夠用來養家活口的土地,都被地主們奪去了。”作者並且借涅赫柳多夫之口大聲疾呼:“土地是不可以成為財產的對像的,它不可以成為買賣的對像,如同水、空氣、陽光一樣。人,對於土地,對於土地給予人們的種種好處,都有同等的權利。”這裡,托爾斯泰之所以能夠揭示這個重要問題,正是因為他的批判力量有社會基礎,如同列寧所說的:“他對土地私有制的毅然決然的反對,表達了一個歷史時期的農民群眾的心理。”《列·尼·托爾斯泰》。《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二三頁。

    此外,小說對資本主義在俄國急遽發展給農民帶來的痛苦和禍害,也作了充分的揭露。這樣,在沙皇統治下俄國的種種黑暗,諸如 、法律、教會、土地私有制以及初興的資本主義,總之造成人民群眾苦難的社會環境,統統都被作者描繪在他的作品裡了。

    《復活》的情節是單線發展,但是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作者沿著瑪絲洛娃蒙冤下獄並被流放、涅赫柳多夫為她奔走上訴以及陪同她前往西伯利亞這條線索,以描寫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為主,從城市到鄉村,從首都到外省,從政府的到省長官邸,從貴族的廳堂到農民的茅舍,從劇院的包廂到三等客車車廂,從警察局到停尸房等各個角落,廣闊而深入地反映了沙皇俄國的面貌。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開始向軍事封建帝國主義過渡,對內強化統治,對外到處擴張的時候,《復活》的揭露和批判更有助於人們認識沙皇制度既反動又虛弱的本質。盡管作者沒有達到,甚至顯然避開了的思想,但是我們在《復活》中看到的仍然是他“以巨大的力量和真誠鞭打了統治階級”《托爾斯泰和無產階級鬥爭》。《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五二頁。,發出了“他對階級統治的激烈抗議”《列·尼·托爾斯泰》。《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二六頁。。而托爾斯泰的批判威力,也是令敵人十分害怕的。難怪圖書審查機關要對《復活》進行認真的刀斧削,全書被刪去了五百多處,在總共一百二十九章中後未經刪節而發表出來的隻不過二十五章。揭露監獄祈禱儀式的偽善的兩章全被斧削,隻剩下“禮拜開始了”幾個字。描寫托波羅夫殘酷迫害異教徒的一章被整個刪去。第三部凡講述政府對者摧殘迫害的地方也都被刪去。隻有在後,一九三三年出版《托爾斯泰全集》時,纔得以次完整地把《復活》全文公之於世。

    在藝術上,《復活》也有較高的成就。作者善於通過男女主人公活動的主線,把各種事件、各個階層的人物、各個社會生活的側面串聯起來,組成一個整體,廣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的黑暗,達到較高的藝術概括;同時又抓住一些具體情節,給予細膩的描寫,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更能顯示人物的性格。作者刻畫反面人物或者揭露人物的惡劣品性時,善於運用辛辣的諷刺筆法,以暴露他們的丑惡。

    特別應當指出,在結構安排和人物描寫中,為了更形像生動地展示群眾的苦難,更突出鮮明地暴露社會矛盾,作者非常熟練地大量運用對比手法。無論是景物對比、人物遭遇對比、人物外表對比、人物前後思想活動對比等,都被用來加強小說的揭露和批判力量。就連小說的故事本身,這種在舊文學中司空見慣的題材,也不再被簡單地寫成男女愛情的牧歌,或是主人公悲歡離合的鬧劇,而是被作者賦予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用來表現貴族與農奴、損害者與被損害者的尖銳對立。這樣,那個罪惡的社會,那種不合理的現實,種種慘像,躍然紙上,使人震驚和憤慨。應該說,《復活》正是“清醒的現實主義”特點的代表作。

    《復活》的弱點和消極面也是很突出的。托爾斯泰在揭露社會罪惡的同時,又散布了許多令人生厭的說教。他反對政府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暴虐,卻呼吁“禁止任何的暴力”,否定用手段推翻專制制度,竟讓小說中的一個“政治犯”主張“,不應當毀掉整個大廈,隻應當把這個……古老大廈的內部住房換個方式分配一下罷了”。他反對教會的偽善,卻乞靈於“心中的上帝”,說“不應該在寺院裡祈禱,卻應該在精神裡祈禱”。他反對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也隻能讓書中的農民、馬車夫和工匠發出沉痛的怨訴和無力的咒罵。這些消極的東西正是俄國農民“用很不自覺的、宗法式的、宗教狂的態度”來看待社會問題的體現,反映了他們的“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養的缺乏和的軟弱性”《列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鏡子》。《列寧選集》第二卷,第三七四頁。。

    不僅如此,托爾斯泰還直接進行荒謬的宣傳。我們看到,小說一開頭就引《福音書》的話作為題詞,宣傳對別人要饒恕“到七十個七次”。後來在讓主人公閱歷過那麼多苦難之後,作者還說“為要擺脫這種駭人聽聞的、使人們受苦的惡勢力,毫無疑義的方法僅僅是人們在上帝面前永遠承認自己有罪,因而既不能懲罰別人,也不能糾正別人”,“要永遠寬恕人”。到了小說末尾,他更直接捧出《福音書》來進一步傳播“人非但不應當恨仇敵,打仇敵,而且應當愛他們,幫助他們,為他們服務”的教義。這就不但是“一個發狂的篤信基督的地主”,而且是一個“鼓吹世界上卑鄙齷齪的東西,即宗教”的牧師了。在俄國形勢已經高漲的年代,作者還要宣揚“不用暴力抵抗邪惡”“寬恕”和“博愛”這種麻醉人民的精神鴉片,就更顯出其思想的反動而有害的一面了。

    托爾斯泰的這套反動觀點,是有“人性論”作為理論基礎的。他認為,社會如此腐敗,“問題的癥結就在於人們喪失了做人的主要品質”。在他看來,每個人身上仿佛都有“獸性的人”和“精神的人”在互相對抗,“獸性的人”占了上風,人就作惡;“精神的人”取勝了,人就向善。基於這種對“人性”與“獸性”矛盾的認識,他纔讓男女主人公通過“懺悔”和“寬恕”走向“復活”,借以體現“人性”由喪失到復歸的過程,使他們幾乎成了“托爾斯泰主義”的體現者。在這部小說裡,他企圖說明,無論是貴族或農奴,壓迫者或被壓迫者,都要進行“道德上的自我修養”,避惡趨善,或改惡從善。人人都保持善良的“人性”,就可以消除社會弊病,“天國就會在人間建立起來”。可是,“在階級社會裡就是隻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麼超階級的人性。”:《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選集》合訂本第八二七頁。托爾斯泰的救世豈不是抹煞了造成社會災難的根源是統治階級的剝削本性嗎?可見這種教義是多麼荒謬!連作者自己後來也失去信心。小說的末尾他寫不下去了,第三部中那些體現作者意圖的“政治犯”形像,大多蒼白無力,毫不感人,或者遭到嚴重的歪曲。就是“復活”以後的涅赫柳多夫的生活“新階段會怎樣結束”,作者也感到茫然,隻好用“那卻是未來的事了”這句話來了結。可見鼓吹抽像的“人性論”,既破壞了作品的思想性,又損傷了藝術性。

    托爾斯泰不是要為社會尋找出路嗎?出路是有的,這就是。隻有暴力纔能推翻剝削階級的統治和壓迫,解放作者所同情的勞動群眾。因此,一定要批判托爾斯泰的反動教義。列寧早就痛斥過那些宣布托爾斯泰是“生活的導師”的機會主義者,並且指出:“俄國人民不應該向托爾斯泰學習如何求得美好生活,而應該向托爾斯泰所沒有了解其意義的那個階級學習,向能夠摧毀托爾斯泰所憎恨的舊世界的那個階級學習,即向無產階級學習。俄國人民隻有懂得這一點的時候,纔能求得解放。”《托爾斯泰和無產階級鬥爭》。《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五三頁。

    我們在研究《復活》、接受托爾斯泰文學遺產的時候,就要反對某些研究者把托爾斯泰理想化,反對袒護或鼓吹他的“不抵抗主義”、向“精神”呼吁、“道德上的自我修養”以及“博愛”等教義,反對把托爾斯泰吹捧為人們“共同的導師”“人類的指路”。我們要接受和研究的是他遺產中“沒有成為過去而是屬於未來的東西”《列·尼·托爾斯泰》。《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二六頁。,也就是“可以為啟發先進階級提供寶貴材料的批判成分”《列·尼·托爾斯泰和他的時代》。《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三六頁。。並且對其批判成分的意義給予新的、的闡發。如同列寧所教導的,要“闡明托爾斯泰對 、教會、土地私有制的批判的意義”,要“闡明托爾斯泰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的意義,激發群眾起來進行。《列·尼·托爾斯泰》。《列寧全集》第十六卷,第三二六頁。

     李明濱

    一九七八年五月四日

    精彩內容節選

    這個法庭的庭長很早就來到法院裡。庭長是個又高又胖的人,留著一大把正在變得花白的絡腮胡子。他成了家,可是過著極其放蕩的生活,他的妻子也是這樣。他們兩個誰也不管誰。早晨他接到一個瑞士女人的來信,她去年夏天在他家裡做過家庭教師,現在從南方來,到彼得堡去,路過此地。她信上說下午三點鐘到六點鐘之間她在本城“意大利旅館”裡等他。因為這個緣故,他希望早點開庭,早點審完,以便騰出工夫趕在六點鐘以前去看望那個紅頭發的克拉拉·瓦西裡耶夫娜。去年夏天他在鄉間別墅裡已經跟那個女人打得火熱了。

    他走進辦公室,扣上房門,從文件櫥的下面一格取出兩個啞鈴,向上,向前,向兩旁,向下舉了二十回,然後把啞鈴舉過頭頂,把身子輕巧地蹲下去三次。

    “再也沒有一種辦法像洗淋浴和做體操這樣能保氣的了。”他暗想,用他那無名指上戴著金戒指的左手摸了摸右臂上部繃緊的一大團肌肉。他還有一套擊劍中的揮旋動作要練(他在進行長久的審訊工作以前總要練這兩套把式),不料這時候房門動了一下。有人要推開房門。庭長趕緊把啞鈴放回原處,開了門。

    “對不起。”他說。

    一個法官走進房間,他個子不高,聳起肩膀,戴著金邊眼鏡,愁眉苦臉。

    “馬特維·尼基季奇又沒來。”法官不滿地說。

    “這是說他還沒有到,”庭長一邊穿上他的制服,一邊回答說,“他總是遲到。”

    “真奇怪,他怎麼會不怕難為情的。”法官說,生氣地坐下來,拿出一支紙煙。

    這個法官是個很死板的人,早晨跟他的妻子發生了一場不愉快的衝突,因為他妻子已經把他交給她供這個月使用的錢提前用完了。她要求他預支一筆錢,可是他說他決不改變他的章法。結果大吵了一頓。他的妻子說,既是這樣,那麼家裡就不預備飯了,他回到家裡來休想喫到飯。吵到這兒,他就走了,生怕她真按她威脅的那樣辦事,因為她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過規規矩矩、合乎道德的生活,反而落到這樣的下場。”他瞧著面帶笑容、健康快樂、性情溫和的庭長,心裡暗想。庭長正往寬裡張開兩個胳膊肘,用他那雙好看的白手在制服的繡花衣領兩邊理順又密又長的花白絡腮胡子。“他永遠心滿意足,高高興興,我卻總是活受罪。”

    書記官走進來,帶來一份案卷。

    “多謝多謝,”庭長說,點上一支紙煙,“我們先審哪一案?”

    “我看,就審毒死人命那一案吧。”書記官仿佛漫不經心地說。

    “嗯,也好,毒死人命案就毒死人命案吧。”庭長說,心裡盤算這個案子倒可以在四點鐘以前審完,審完以後就可以走了,“那麼馬特維·尼基季奇沒有來嗎?”

    “直到現在還沒來。”

    “那麼布雷威來了嗎?”

    “來了。”書記官回答說。

    “那麼,要是您見到他,就請告訴他,說我們先審毒死人命案。”

    布雷威就是在這次審訊中負責提出公訴的副檢察官。

    書記官走到長廊上,遇見了布雷威。布雷威高高地聳起肩膀,沒有扣制服胸前的紐扣,胳肢窩底下夾著一個公文包,順著走廊很快地走去,幾乎是在跑步,鞋後跟嘎吱嘎吱響,他那隻空著的手甩來甩去,手心對著前面。

    “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要我問您一聲:您準備好了沒有?”書記官問他說。

    “不用說,我總是準備好了的,”副檢察官說,“先審哪一案?”

    “毒死人命案。”

    “好得很。”副檢察官說,其實他絲毫也不認為那好得很,因為他通宵沒有睡覺。他們給一個同事送行,喝了很多酒,又玩紙牌,一直打到深夜兩點鐘,然後坐著馬車去找女人,他們去的地方正好就是六個月前馬斯洛娃住過的那家妓院,因此他恰巧沒有來得及閱讀毒死人命一案的卷宗,目前想去草草地看一遍。書記官是故意刁難,明知他沒有看毒死人命一案的卷宗,偏偏建議庭長先審這一案。書記官按思想方式來說是自由派,甚至是激進派。布雷威卻是保守派,甚至如同在俄國做官的日耳曼人從布雷威這個姓來看,他祖籍德國。一樣,特別篤信東正教。書記官不喜歡他,而且看著他的職位眼紅。

    “哦,那麼關於閹割派基督教的一種宗派,為道德純潔而閹割自己。教徒的案子怎麼樣了?”書記官問。

    “我已經說過,我不能答應審問這個案子,”副檢察官說,“因為缺乏證人,我要向法庭申明這一點。”

    “其實那是完全沒關繫的。……”

    “我辦不到。”副檢察官說,仍舊甩動著胳膊,往他的辦公室那邊跑去。

    他借口有一個對案情來說完全不重要和不必要的證人傳不到庭而拖延閹割派教徒的案子。他這樣做僅僅是因為這個案子由受過教育的陪審員組成的法庭來審理,就可能以宣告無罪釋放而結案。一旦跟庭長商量妥當,這個案子就必然會移交縣城的法院去審理,那邊的陪審員當中農民比較多,因而判罪的機會也就大得多。

    走廊上的活動越發熱鬧了。人們大都聚集在民事庭附近,庭上正在審訊方纔那個儀表堂堂、喜歡了解訟案的陪審員先生所講過的案子。在審訊的休息時間,從民事庭裡走出一個老太婆,那個天纔的律師已經大顯神通,把她的財產奪過來,交給一個生意人了,其實那個生意人絲毫也沒有權利得到這筆財產。這一點連法官們也是很清楚的,原告和他的律師就更清楚了。然而他們想出來的巧計已經把案子弄到了這樣一種地步:要想不把老太婆的財產奪過來,要想不把它交給生意人,已經不可能了。老太婆是個胖女人,穿著華麗的連衣裙,帽子上插著些大花朵。她從門裡走出來,在走廊上站住,攤開兩條又粗又短的胳膊,對她的律師反復說:“這是怎麼回事?我倒要請教!這是怎麼回事啊?”她的律師瞅著她帽子上的花,心裡在盤算什麼事,沒有聽她講話。

    那個的律師跟在老太婆身後,很快地從民事庭的門裡走出來,他襯衫上的硬胸襯嵌在領口很寬的背心裡,平滑發亮,他那洋洋得意的臉上也同樣大放光彩。他施展手段,弄得戴花的老太婆傾家蕩產,而那個送給他一萬盧布的生意人卻得到了十萬以上。所有的眼睛一齊盯著律師,他自己也感覺到了,他的全身好像在說:“用不著對我做出什麼欽佩得五體投地的表示。”他很快就從大家身旁走過去了。

    馬特維·尼基季奇也終於來了。於是民事執行吏,一個身體消瘦、脖子很長、步子歪斜、下嘴唇也往一邊撇著的人,走進陪審員議事室裡來。

    這個民事執行吏是老實人,受過大學教育,可是任什麼職位也保不牢,因為他常發酒狂癥。三個月前他妻子的保護人,一個伯爵夫人,給他謀到了這個職位。他一直到現在還保持著這個職位,為此暗暗高興。

    “怎麼樣,諸位先生,人來齊了嗎?”他說,戴上他的夾鼻眼鏡往外看。

    “看樣子全到了。”那個心緒暢快的商人說。

    “我們馬上就來核實一下。”民事執行吏說,從衣袋裡取出一張單子,開始點名,有時從眼鏡裡面,有時從眼鏡上面看一看被點到名字的人。

    “五品文官伊·馬·尼基福羅夫。”

    “是我。”那個儀表堂堂、熟悉訟案的先生說。

    “退役上校伊萬·謝苗諾維奇·伊萬諾夫。”

    “有。”一個瘦子,穿著退役軍官的,答應道。

    “二等商人彼得·巴克拉紹夫。”

    “在,”那個脾氣溫和的商人說,嘻開嘴巴微笑著,“準備好了!”

    “近衛軍中尉德米特裡·涅赫柳多夫公爵。”

    “是我。”涅赫柳多夫回答說。

    民事執行吏從眼鏡上面往外看,特別恭敬而又愉快地對他鞠躬,仿佛借此表示涅赫柳多夫跟別人有所不同似的。

    “上尉尤裡·德米特裡耶維奇·丹琴科,商人格裡戈裡·葉菲莫維奇·庫列紹夫。”等等,等等。

    除了兩個人以外,大家都到了。

    “現在,諸位先生,請到庭上去吧。”民事執行吏說著,用愉快的手勢指著門口。

    大家紛紛走動,在房門口互相讓路,走進了長廊,再從長廊走進法庭。

    ^_^:01fa586764e7e84c6999a3c736cdb76a

    ^_^:62bea837e8913372ff569e7040019cbf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