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正版圖書】如何修正佛法 南懷瑾 復旦大學出版社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遼寧音響出版社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南懷瑾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1160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遼寧音像出版社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9116090

商品編碼:10029335625673
包裝:平裝
出版時間:2016-03-01

作者:南懷瑾

    
    
"

編輯推薦

正版全新 

南懷瑾著作權合法擁有者臺灣老古公司授權

南師生前多次親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裝版——大陸完備、經典的南師作品集!

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論三大道,出入百家言。

佛教將“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稱為“三學”,認為一切法門盡攝於此,應當精勤修學。這中間,戒、定屬於修行實踐,慧屬於教理思維。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在臺北時,曾以“如何修證佛法”為主題,對學生開設繫列講座,前後凡二十八次。這些講座的內容,經記錄整理,便形成了本書(初名“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書中以“見”(見地)、“修”(修證)、“行”(行願)為重點,以《楞嚴經》《法華經》《增一阿含經》《起世經》 

《華嚴經》《瑜伽師地論》《現觀莊嚴論》《宗鏡錄》《指月錄》《密宗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佛典為資料,對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簡潔明了的闡述。既有要點提示,又有例證說明。問世以後,不僅在海峽兩岸受到廣泛關注,而且被譯成英文,流傳於西方國家。 

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二年八月第二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內容簡介

南懷瑾先生曾以“如何修證佛法”為主題開設繫列講座,前後凡二十八次。這些講座的內容,經記錄整理,便形成了本書(初名“融會顯密圓通修證次第”)。書中以“見”(見地)、“修”(修證)、“行”(行願)為重點,以《楞嚴經》《法華經》《增一阿含經》《起世經》《華嚴經》等佛典為資料,對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簡潔明了的闡述。既有要點提示,又有例證說明。問世以後,不僅在海峽兩岸受到廣泛關注,而且被譯成英文,流傳於西方國家。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出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家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臺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南懷瑾先生在臺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裡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

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富,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合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撚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 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目錄

目錄

 

第一講

 

本講緣起

 

釋迦悟了什麼

 

參考經典

 

解脫和悟道

 

倒因為果

 

見地修證及行願

 

四加行

 

第二講

 

偽經之辨

 

《楞嚴經》的密因

 

心與緣

 

七處征心

 

八還辨見

 

五十陰魔

 

色陰

 

第三講

 

走火入魔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

 

第四講

 

水老鶴

 

識陰

 

五陰及邊際

 

妄想本空

 

四大解脫

 

佛說《法華經》

 

撚花微笑

 

第五講

 

《法華》和《莊子》的寓言

 

五千比丘離席

 

分段及變易生死

 

彈指八萬四千劫

 

《序品》——東方現瑞

 

《比喻品》——火宅三車

 

《信解品》

 

《藥草喻品》

 

《化城喻品》

 

第六講

 

《法華》與寒山

 

衣中寶

 

少欲及無欲

 

佛法與皇帝

 

永恆不變存在的真理

 

大醫王

 

多寶如來和張商英

 

龍女成佛

 

第七講

 

十念法門

 

安般、止觀、煉氣

 

《安般品第十七》

 

正意、正身、正言

 

出息入息

 

氣與兩腿

 

羅雲念安般

 

第八講

 

修持證果

 

初禪到四禪

 

結使和大阿羅漢

 

念身與白骨觀

 

念佛與淨土宗

 

念法與學理實踐

 

念僧念聖賢僧

 

念戒守戒

 

念施念舍

 

念天及天堂

 

第九講

 

孟子的浩然之氣

 

見思惑和結使

 

《楞嚴經》中的十種仙

 

六欲天道

 

斷欲及煉氣調息

 

瑜珈及密宗的修法

 

第十講

 

聽息數息的問題

 

精氣神、樂明無念與三界

 

空假中三止三觀

 

密宗及修氣

 

修脈

 

生命和宇宙法則

 

第十一講

 

達摩的理入行入

 

二祖安心

 

四祖與各宗派

 

五祖的時代

 

六祖的時代

 

即心是佛的流弊

 

小釋迦仰山

 

臨濟四料簡

 

第十二講

 

參話頭

 

觀心法門

 

三際托空

 

再說臨濟四料簡

 

永嘉說三身

 

禪與《指月錄》

 

生死問題

 

溈仰的對答

 

夾山悟道

 

第十三講

 

思想念頭的流動

 

三際托空與現在心

 

四料簡與火候

 

軍事藝術和禪

 

夾山度洛浦

 

《宗鏡錄》悟道十問

 

洛浦三關

 

說臨濟

 

說曹洞

 

第十四講

 

不二法門與自然外道

 

真空頑空

 

真有假有

 

一切唯心和身心

 

說洞山

 

易卦和五位君臣

 

三種滲漏

 

說曹山

 

如來禪與祖師禪

 

五代的人纔

 

第十五講

 

如何去身見

 

鳥飛式

 

再說修氣

 

睦州的草鞋

 

說雲門

 

三平偈

 

法身兩般病

 

陳尚書宴雲門

 

第十六講

 

顧鋻咦

 

法眼宗

 

見桃花悟道

 

圍起來打

 

四禪、四大和三大劫

 

身心健康的修道

 

性相二宗

 

五遍行及五陰

 

意識和餘力

 

第十七講

 

說圓悟勤

 

聞思修是什麼

 

信之難

 

說定

 

昏沉定世間定

 

修定

 

修空與枯禪

 

修有與緊張

 

調整色身

 

第十八講

 

水火風三劫

 

三界天人

 

宇宙的災難

 

人類自身的災難

 

心法與色法

 

人體的三界

 

無住、無著、無願

 

心體及其作用

 

心、意、識

 

變化氣質

 

第十九講

 

第一障礙——身見

 

色身轉變

 

不是絕對的時間

 

三災與修持

 

四大種與色法

 

相續心

 

四禪八定和精氣神

 

善人的凡夫禪

 

輕安、定、非定

 

第二十講

 

什麼不是定境

 

專一作意

 

世間定及非世間定

 

有心地、無心地

 

生起和圓滿

 

六位無心地

 

有餘依涅?、無餘依涅?

 

第二十一講

 

佛法在世間

 

《禪宗直指》——大事因緣

 

雪岩欽公案

 

高峰妙公案

 

修定的善巧

 

第二十二講

 

明心見性與三身

 

呂純陽與黃龍南

 

重要的資糧

 

不能得定與出定

 

定境中的退位

 

現觀與聖教量

 

第二十三講

 

幻相和眼通

 

四加行位

 

聲聞乘的四加行

 

獨覺乘的四加行

 

八萬四千對治

 

習氣次第斷過

 

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

 

把握行蘊

 

第二十四講

 

往生兜率天

 

第一義

 

四正斷

 

未生令不生的不善

 

菩薩道的加行

 

頓根菩薩

 

四十六種魔

 

六度菩薩行

 

四種魔境

 

第二十五講

 

李長者的《合論》

 

妄念和情

 

性與情

 

濟顛和林酒仙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第二十六講

 

困在感覺境界

 

變成習慣的思

 

再說行陰

 

心不相應行法

 

說識陰

 

融通妄想與顛倒妄想

 

五陰解脫

 

打坐的前三秒

 

第二十七講

 

一知與色身

 

一知與思

 

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觀、所緣

 

假想產生的魔境

 

守著靈明清淨

 

不守靈明清淨

 

 

任脈的變化

 

第二十八講

 

隻有行願

 

三千善行,數千功德

 

打開心結

 

情的慈悲與智的慈悲

 

動搖心行

 

如何轉變氣質

 

四重恩三途苦

 

檢查再檢查

 

行行重行行

 

附:三界天人表

 

見思惑與三界九地、斷惑證真之關聯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