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我們的八十年代: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校友回憶錄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45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452
版次:1

商品編碼:13575040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6
字數:31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

    
    
"

編輯推薦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校友回憶崢嶸歲月,一代人的黃金時代

一、具有原創性。本書的篇目征集自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校友,稿件本身具有原創性和獨特性。
二、具有史料價值。本書是非常難得的史實資料,回憶了八十年代中文繫建設發展、師生情誼、校園生活,這些都是不可逆的珍貴歷史資料。
三、具有中文精神傳承的社會價值。本書記錄中文繫的春華秋實,體現中文人精神、文脈的薪火相傳,具有很強的社會效應,凝聚更強大的中文力量。
四、具有一定的社會傳播力。本書稿件的作者為中文繫八十年代校友,如孫颙、李洱、宋琳、王雪瑛等,他們在中國當代文化界有著深刻的影響力。

內容簡介

《我們的八十年代》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校友回憶錄,承載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的學子的美好記憶。主要內容包括中文繫建繫以來的發展變遷、重要事件、重要活動、校史掌故、校園生活、師生情誼等。回憶錄以筆寫意,以書傳史,以史凝神,記錄了中文繫點點滴滴的建設發展故事,亦有對許傑、施蟄存、徐中玉、錢谷化、程俊英等名師學者的懷念,可供後人閱讀,並為想進入中文繫求學的學子提供學史資料,發揚中文繫的人文精神。

作者簡介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創建於1951年,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研究重鎮和人纔培養基地,是華東師範大學最早建立的繫科之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積累,使中文繫在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學界公認的知名院繫。許傑、徐震堮、施蟄存、徐中玉、錢谷化、程俊英、周子美、李毓珍、萬雲駿、史存直、林祥楣等知名學者均曾執教於此,一時雲蒸霞蔚。新中國成立後,錢谷融教授關於“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曾引發全國大討論,徐中玉教授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為該學科的現代拓進作出了重要貢化教授的一繫列學術思想著作更是開一代風氣,影響深遠,海內同欽。改革開放以來,中文繫幾代學人各領風騷,以敏銳、穩健、扎實的參與姿態與實績,始終走在中文學科前沿。在文學理論與批評、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等各個研究領域,出版了大量有影響的學術專著,在學術界贏得了巨大聲譽。

目錄

情繫麗娃河
——寫在紀念華東師大建校七十周年之際/ 大其美
點憶/ 戴達奎
我為老師和同學“作嫁衣”/ 董康定
我拍攝的紀錄片《七七級備忘錄》/ 馮 喬
追憶我的大學時代/ 李宗賢
我的大學/ 林 放
母校,母親/ 劉觀德
我和話劇團/ 劉業雄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憶母校中文繫的那些大師們/ 錢 虹
第一次拿稿費/ 孫 颙
“科研”二字認知雜憶/ 陶嘉煒
睹舊照,思先師/ 嚴耀華
我們寫《人曲》/ 周關東
麗娃河畔的生活/ 周佩紅
生命中的這一片紅霞/ 哈若蕙
難忘歲月,金色年華
——夢縈華師大校園生活/ 劉 菲
徐中玉先生二三事/ 瀋喬生
難忘大學四年/ 王聖思
想義烈/ 邬峭峰
語言的記憶與懷想/ 徐子亮
一生三讀華師大
——我與華東師大中文繫的緣分/ 趙抗衛
媽媽大學生/ 趙麗芳
充滿勞績,激揚詩意
——華東師大中文繫教師群體禮贊/ 王思焜
中文繫1979級研究生班介紹和回憶
——我在華東師大中文繫讀研究生/ 周錫山
1983: 我的畢業季/ 鄒錫明
詩二首/ 宋 琳
你們是我永遠的驕傲/ 查建渝
我與華東師大電影院的愛恨情仇/ 孟 瑤
麗娃印像
——我的大學回憶/ 諶貽春
讀研瑣憶/ 黃 寅
往事並不如煙/ 吳 晟
在人文清風中積習成性/ 謝孝龍
走近施蟄存先生/ 徐 芳
從詩歌演變而來的真實生活/ 鄭 潔
我的事業從這裡起步/ 鄭土有
環境促成纔,活動助成長
——八十年代中文繫學生會工作憶舊/ 朱 樺
重逢母校/ 曹土全
文史樓裡有我們的春天/ 魏玉軍
人文之心熠熠生輝
——回望在華東師大中文繫的歲月/ 王雪瑛
大寫的徐先生/ 李 洱
師大蕩舟/ 閔 強
流光盛年華師大/ 陳改玲
我的大學老師/ 錢曉征
我的老師王建定/ 劉竑波
我的“華師大”/ 郭 梅
宋耀良老師/ 錢紅林
華東師大,我心中的皇村/ 朱惜珍
憶華東師大中文繫足球二三事/ 戚 忠
乘著歌聲的翅膀——友誼地久天長/ 雍 濤
麗娃河/ 呂 約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麗娃河畔的生活
中文繫77級 周佩紅

麗娃河在1978年初春向我展現了它的姿容:美麗,安靜,潔淨。相信這是它最好的時刻。河水清澈,微寒的淡霧從水面上升起,河邊並沒有多少樹,你可以一直望到兩岸那些綠樹、草坪和典雅樸素的教學樓。我不清楚這條河的來歷,當年它究竟屬於一個俄羅斯流亡貴族的私邸,還是一個西班牙人所造的度假區的一部分?是否真有個名叫柳芭的俄羅斯姑娘在此散步或投河?作為一個粗枝大葉的中文繫新生,我沒有注意到茅盾在他著名的《子夜》裡寫它的一節: 趙伯韜們怎樣在這裡燈紅酒綠勾心鬥角。也沒有人來告訴我,在剛剛過去的“文化大革命”中,曾有一個姓李的歷史繫教授不堪批鬥受辱而在這裡投水身亡。至於徐志摩和陸小曼曾在這裡泛舟,我更是最近纔從《麗娃河畔逸事》一書中得知。但“愛在華師大”的說法在上海的大學生中間確實廣為流傳,誰叫它有這麼美麗的河,以及越來越繁茂的樹叢呢?隻是,在我跨入華東師大校門時,這一切仿佛都不存在,麗娃河像是剛剛疏浚,流動的全是清水,校園的空氣也新鮮無比,天是藍的,雲是白的,我永遠這麼記得。
我考進華東師大純屬偶然。恢復高考時,我在插隊所在地安徽省填報大學志願,而華東師大並沒有在那裡招生,我填的全是省內大學。考完後,這所學校纔像忽然想起來似的,跑到一些外省去挑選上海知青考生。於是,一個深夜,錄取通知書來了,摩托車開到我家弄堂,郵遞員嘭嘭敲著門,大哥衝下去再衝上來大叫“妹妹考回上海了”,我卻以為他搞錯了。
我慶幸自己一回到上海就進入一個美麗的校園,而不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這適合我。我自知缺乏拼搏力和適應力。麗娃河靜靜的流水,安撫了我。
我們是倍受禮遇和寵愛的一群,“77級”,校園裡所有人都這麼叫我們,我們所屬的“81屆”倒好像被人忘了。我們實際是在1978年2月入學,到1982年1月畢業,但我們是在1977年——粉碎“四人幫”後中國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年——參加統一高考的。77級,這名稱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幸運。
老師們,白發蒼蒼的老教授,中年講師,和我們差不多大的留校小老師,全都用他們的話語和表情告訴我們: 你們是華師大校園裡有史以來最自覺、最有主動性、最愛學習的一屆。受到鼓勵的我們,於是在教室裡把筆記做得更快更全,恨不能把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記下來(據說真有人做到了),小組討論也更熱烈。我們討論過傷痕文學是不是真的該“不宜過多”(這說法最先由我班一個後來去哈佛研究岩畫的男生提出,很快變成77級中文繫的流行語),討論過魯迅小說《傷逝》及與此相關的婚姻和愛情、物質基礎和精神生活的關繫,大家是那麼激動,女生正方男生反方,有個搗蛋鬼悄悄放了錄音機在桌子底下,爭執剛停,錄音突然響起,男生女生全都為自己方纔激動的聲音不好意思,然後爆發出大笑。
有人每天一大早就起床,開著錄音機背外語單詞,或一邊晨跑一邊背。有人能把古典文學課要求背誦的唐詩宋詞一字不漏背下來,包括“上闋”“下闋”的分隔。有人大一時就在為畢業論文選題作準備,每晚帶一厚疊卡片去圖書館搜集資料。有人在教室上課時悄悄寫自己的小說,準備拿出去發表。還有人一開口就是成語、成語,像得了成語強迫癥。
同學中最年長和最年少的相差有十四歲,即,最大的進校時就三十二了,最小的纔隻十八歲。大家坐在同一個課堂裡,感覺是有些怪的,代溝難免產生,據說有些小同學在大學四年中倍受壓抑。但年輕者的活力和年長者的成熟,似乎在慢慢地互相滲透,有時,河邊一個瘦弱的微駝的老夫子似的背影晃著,回過頭來,卻是一個嘴唇上汗毛剛剛重起來的小伙子。而那些在大草坪上為一隻足球跑得飛快的男生裡面,倒有好幾個大年齡的,有的還剛當上爸爸。
剛進校時我們都穿得很土,言行拘謹。記得第一次班級活動,大家在草坪上合影,一個個面對鏡頭不笑——我們還沒有互相熟悉。擔任攝影的同學臉朝下端詳著他那個120相機的取景框,邊按快門邊說:“怎麼都這麼嚴肅?”大家纔都笑出來,於是攝影者又拍下一張。第二年,我們在同一地點以相同隊列繼續合影,兩次的照片一比較,嗬,好多女生變了發型,再也不是緊巴巴兩條辮子或一刀平的齊耳短發,多了柔美的發卷,羊角辮,菊花頭,男生也不再是中山裝或中式罩衫,而是把淺色的襯衫領子翻在休閑外套外面,或一身球衫球褲。所有人身上都有了一種自如的現代的學生氣質,是和校園外社會上的人有著區別的,但也有相似之處: 那種處於百廢待興時期的向開放、希望奔去的人的精神面貌。
麗娃河把華東師大校園分為河東、河西。河東是文史哲所在地,理科和體育繫在河西。食堂也有東西兩個。當我們提著飯袋,晃著叮當響的搪瓷碗和金屬調羹向河東食堂走去時,真有點像是河東獅下山。
食堂可真是大,一個高屋頂的大平房,管幾百上千人的飯。一開始它隻有兩套菜式,用統一的餐券領取,不是排骨青菜,就是白菜荷包蛋,大四時纔開始有小鍋菜。兩個窗口前經常排長隊。等候的場面和尚未開始的交誼舞會相似,你看我,我看你。有一種公認的說法: 外語繫女生最時髦漂亮,因為她們最“洋氣”,中文繫女生往往神經質,政教繫學生大多是干部面孔加艱苦樸素努力奮鬥的勁頭,歷史繫則多冷面幽默的老夫子。不管這說法對不對,反正,在一段日子過後,就會有這個繫的某男生悄悄寫信給那個繫的某女生,或那個繫的某女生收到外繫素不相識的某男生的信,而在食堂裡用目光悄悄尋找的事情發生。到了後來,食堂在晚飯後或星期天真派上了舞會的用場,可滿屋子趕不走的飯菜味,還是煞了一點風景。
校園裡的路名我已經忘了。路旁綠樹成蔭,路上可以行車,但汽車自行車很少,我們常走在道路中央,三四個人,肩並肩,白天背書包去文史樓上課,中午、黃昏提熱水瓶去食堂打開水,晚上拿鋼筆筆記本卡片去圖書館看書,要是看得晚了,就結伴往直通校門的大道出去,穿過中山北路,在外地人開的小喫店裡買一碗小餛飩或幾個鍋貼當夜宵。
綠草坪,我們大一時常去。一大早,踏著露水,男生女生們圍成個圈,一隻排球被大伙平伸出來的手臂墊過來墊過去,偶爾有人跳起來扣球,圓圈就散了形,大家都去找這隻球。大二以後人就懶了,偶爾看著別人玩,自己已起不了那麼早。
我們住在“一舍”——第一學生宿舍。它緊挨著學校正門,在一塊大草坪後面,與我們上課的文史樓遙遙相望。如果睡了懶覺,一骨碌爬起來飛奔到文史樓315教室,估計還不會遲到。現在它已經拆掉,它太老了,木頭窗,水門汀地,也許是從前的大夏大學留下來的。男生住底樓,女生住樓上,在通向女生樓道的樓梯口牆壁上,不知誰用墨筆寫了“天熱,男生禁步”在牆上,而女生下樓卻不得不經過男生寢室。
禮堂也是老的,舊的,門楣呈三角形,上面有一隻石刻的五角星。我們在裡面聽過無數次報告。我印像最深的卻是,有那麼一次,天還沒大亮我們就從寢室裡給叫下來,揉著睡眼,在這裡看了一部美麗而血腥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
體育課要到河西的操場去上,四個班一起上課,男女生分開,但彼此能遠遠望見,每個人都可以肆意地向自己喜歡或暗戀的某個異性同學投注目光,後來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大家上體育課總那麼起勁,站得那麼直,跑步那麼精氣神十足。
我曾和要好的女同學一道,在沒有課的下午穿過校園,從西校門出去,到隔了一條小街的長風公園去溫習功課。公園裡那時幾乎沒人,整個銀鋤湖都是我們的,但我的注意力總是從復習資料上移開,轉到靜靜的湖光、山色、樹影上。那後面不遠處就是我們的學校,像是公園的一部分。
一個黃昏,我站在麗娃河的一頭,望見另一頭河中央的一座小島。有人告訴我那就是夏雨島——華師大赫赫有名的另一標志,和麗娃河齊名,因學校前身大夏大學的校訓“春風風人,夏雨雨人”而得名。但它看上去很小,人工痕跡也很重,不禁讓我感到失望。
文史樓,磚石和黑木的結構,華師大最老的建築之一,我們在它的三樓315大教室裡上77級四個班的大課,自由就座,有時也在這裡自修。
施蟄存教授來了,褐色提花的絲葛中式對襟上衣,斯的克,頭發中分梳向兩邊,油光光的,確有一點點魯迅講過的“洋場惡少”之遺風,卻是我喜歡的。他有七十歲了吧。第一堂課,他出對子給我們對,又讓我們標古詩的平仄聲。他不用現成的教材,也不用教案,教材全在他腦袋裡。一篇《項羽本紀》,他說書似的串講下來,解詞,訓詁,文學,歷史,理論,全在裡面,讓我們聽得出了神。在今天,這該是研究生的上課方式吧。他要我們下課時向他質疑,他當場就解答,可惜,我很膽怯,隻遠遠看到一兩個勇敢的同學上去向他請教。
出現在這間教室裡的有魅力的老師,我仍能記得一些。許傑老先生微胖的身軀,慈祥的表情,江浙一帶的口音。徐中玉教授的清癯俊朗(我們都說他是個很“靈”的男人),他嚴謹的文藝理論闡述。錢谷融教授的大眉毛,和氣的表情,分析《雷雨》人物的性格命運時那份細膩和多情。倪蕊琴老師溫柔清晰的講述——她的大家閨秀氣質是我們領略俄羅斯文學之美之高貴的前提。王智量老師激情洋溢,鏡片後他的眼睛像在熱切注視著每一個學生,是他把俄羅斯文學的精髓提交給我們。王鐵仙老師,隨和中藏著學者的驕傲,當他用濃重的紹興口音講述到魯迅的《傷逝》,隨和一變而為詩情,內斂,投入,全教室都跟他走進一個愛與不愛的復雜傷痛的人性世界。朱川老師總是兩手相握,安然地望著我們,語音比電臺播音員的更標準、悅耳、有親和力,上她的現代漢語課是一種享受。冉憶橋老師,她詩意的名字先把我們震住,然後是她活潑的梳著兩條辮子的姿態,清亮的嗓音,仿佛她仍是一個女大學生,學生話劇團的臺柱,她正在師大禮堂的舞臺上朗誦詩篇。
其他小教室供各班上小班輔導課。都是一些青年教師來上,有的比年長的學生還小。教現代漢語的小史老師,說話愛臉紅,是一個梳兩條小辮子的美麗而嚴肅的“小姑娘”。教寫作的小李老師,黝黑,愛笑,有發亮的眼睛,他在每個學生的作業上用紅筆認真批改,就像中學語文老師那樣,畫出好句,勾掉贅詞,添加標點,給出評語。對我的一首短詩作業他批道:“換韻過多。”在另一篇寫校內清潔工的通訊報道作業的右上角,他鼓勵道:“本文寫得有激情,層次層層深入,一氣呵成,結尾有力點,明顯是好文章。”隨即又提醒我:“涉及人名時好幾處‘開天窗’,說明采訪應細一些。”他還會另紙寫上他的商榷,先肯定,然後就題目、結構提建設性意見。這要花費他多少時間!畢業幾年後我做了編輯,在給作者回信時,總會想起他認真的評語。當然,他不會記得這些,如今他已是滬上有名的影視學專家。
他們不會要求我們記住他們當年的教誨,那情景和細節。這些是自然而然地留下來的。像春風一樣“風人”(吹拂他人),像夏雨一樣“雨人”(澆灌他人),此之謂也。
學生們基本上都住校,除個別已成家的年長學生。當這些做了爸爸的同學回校,他們的衣襟和袖口上有時散發出炒菜的油味,一種世俗生活的氣味。這是我不願聞到的氣味。但每個周末當我回家,看到的也必然是這種情景,媽媽和祖母歡歡喜喜地給我做好喫的菜,噓寒問暖,然後慢慢回復到她們日常的哀愁和煩惱中去。我那時還沒有意識到這其中包含的珍貴,我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大多來自書本,以及我們美麗浪漫的沒有人間煙火氣的校園。麗娃河迷惑了我。我曾希望自己一直在這樣的氛圍中生活,拿一本書,向教室、圖書館、大草坪走去,與校外嘈雜的、紛亂的、充滿生存煩惱、無聊爭鬥和瑣屑欲望的世俗社會永不搭界。
今天我仍會遇到這樣的中文繫女生,為了晚一點進入她害怕的、不了解的社會,寧願一直考研,碩士,博士,或遠走他鄉繼續深造。這當然也是一種生活,卻也可說是某種回避。麗娃河畔就像像牙塔,玻璃城,我們從外面望進去,或從裡面看出去,一切都具有虛幻的美。
在校四年,校規裡一直有這麼一條:學生在校期間不得戀愛。在這奇怪的不合理的條文之下,我們的老師們微笑著祝我們人生幸福。也許他們和我們一樣,在我們快要畢業時,都意識到麗娃河並不是一個學生一生一世可待的地方,我們必將踏入更復雜、深刻和本質的生活。


詩二首
中文繫79級 宋琳

麗娃河

我見過許多河流,流淌在我故鄉山中
那隱逸的小溪;歐洲,以及更遙遠的
南美洲的大河。時常,我在我自己身上
看見它們,奔瀉而去並留下刺骨的箴言。

沿著歲月的弧形彎道,緩慢而持久,
源頭的允諾脫口而出,化作我詩中
幾行墨汁。時常,當記憶的勺子探入那閃閃靈光,
舀取的卻依舊是慨嘆——逝者如斯!

但這一條幾乎不能稱之為河的河,
我的姐妹,羞澀地隱藏著自己。
你在地圖上找不到她,世人鮮有知道她的名字,
河兩岸對望著的是眼淚般純淨的小樹林。

謙謙君子們,遊蕩著,容貌和氣質
像年輕的神,如果他們愛,是真愛;
而少女的哭泣是因為昂貴的青春
壓迫著她,膨脹的心思像快要爆裂的種子,

像蒲公英,一陣風就能帶它到天涯。
而平靜的麗娃河,敞開胸襟,接納並挽留
來自遙遠九重天的作客的流星,
又依依不舍地送走她親自釀造的花蜜。

這裡,在上海的一座開明的學府,
我學會了贊成,或許更重要地
(如仁者所說),學會了不贊成:
丁香花美,有毒的夾竹桃更美。

那在禁錮的年代偷嘗過禁果的人有福了,
曾在同一座橋上看流水,曾在同一個河面投下身影。
朋友們,當你們在五月齊集,依我的建議,
首要的是觀花,別的且留待將來去回憶。

2007年4月


二十年後
——為七九級老同學聚會而作

歲月匆匆。我時常想,我們不過是流水
和轉篷,什麼也挽留不住。你,我的同窗
在如此漫長的沉默中,是否發現所謂今天
不過是一個同時夢見過去和未來的夢?
孤獨地走著人生的分岔小徑
忽然來到似曾相識的地方
相互端詳,卻難以辨認
當變化從眼角的紋理開始

銀杏樹下,麗娃河邊,愛情
姍姍來遲。寢室的燈光熄滅後
夜談的風箏掛住了嫦娥,但那
極端的美人從未垂青於我們
鞋匠的兒子,洗衣婦、農夫或
死刑犯的兒子,小學教師的女兒
除了小小的怪癖,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穿著清一色舊軍裝和喇叭褲

這就是我們——火熱而淳樸
弈棋的、跳舞的、害著相思病的
周末在外灘,把懷舊的晚霞
塗抹在眼瞳深處;長而灰的拖輪
像魔術師的帶子,後面是星與火在浮動
沿著江堤,風吹起衣襟。幾個逃課者
像幾個先知,用天纔的譫妄
預言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於是二十年後,來到今天這個
貴重的日子,仿佛神秘的循環磁力
作用於我們。你,我的同窗
是否贊同一切逝去的都會以某種方式回來
譬如另一個初夜?另一場狂歡?
你心跳的節拍是否將要駁斥
畢達格拉斯的理論,說
不熄的火是友誼、星星和我們?

為此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寫下這首
即興詩,不是為了炫耀我的手藝
而是為祝福你,我往昔的朋友
向你詢問關於活著的理由。請伸出手來
讓我們慶祝四十歲的青春
請把苦難、記憶和愛同時納入
你那因含笑的寬恕而變得博大的內心吧
請在夜幕降臨後一醉方休!

2004年8月18日於布宜諾斯艾利斯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