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集團教師的“鐵”與“流”: 教育均衡背景下的教師流動機制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丁利民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182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18288
版次:1

商品編碼:13513214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0
字數:1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丁利民

    
    
"

內容簡介

在教育均衡背景下,集團化辦學的關鍵使命在於人、財、物的統籌配置與機制創新,其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無疑是重中之重。教師流動作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視作推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重要舉措,一直是集團化發展中的難點。教師的合理流動,打破了教師終生固守一校的陳舊格局,不僅為教師隊伍不斷輸入了新鮮血液,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也有利於促進集團內的師資資源的均衡分布和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有利於教育公平的實現。 本研究聚焦微觀層面,立足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團教師流動的實踐探索,其內容涉及現實背景與意義、機制構建與調試、實施成效與評價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收集一線教師對流動工作的真實想法與可行性建議,選取典型案例,探討不同群體教師流動的特點、 影響流動意願的因素、流動對學校產生的影響等,提出指向均衡優質的科學教師流動機制與創新舉措。

作者簡介

丁利民,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團理事長。
已出版教育專著《不一樣的生命,一樣的精彩》。其領銜的性別教育課程,獲“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並出版了全國首套性別教育實驗教材和家庭版讀本。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教育均衡化
(一) 優質教育與教育公平
(二) 家長“擇校熱”現像
(三) 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失衡
(四) 亟待推進教育資源配置均衡
二、 促進教育均衡化
(一) 國家對促進教育均衡化的決心
(二) 促進教育均衡化的關鍵
三、 促進教師均衡的重要舉措
(一) 集團化辦學
(二) 教師流動
四、 教師流動的價值取向與可行性
(一) 教師身份決定教師流動價值
(二) 教師隊伍管理機制促成教師流動
五、 集團化辦學中教師流動的現實困境

第二章 專業調研促流動長效發展
一、 調研背景
(一) 集團化辦學“擴容”與“深化”並舉
(二) 集團教師流動“挑戰”與“機遇”共存
二、 調研概況
(一) 調研目標
(二) 調研維度
(三) 調研實施
三、 調研結果與解析
(一) 流動基本概況
(二) 流動實施現狀
(三) 流動如何做得更好
四、 流動工作建議
(一) 細化制度
(二) 人員篩選
(三) 流動準備
(四) 流動評價

第三章 集團化辦學中的教師流動機制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對教師流動機制的認識
三、 教師流動機制的範例及啟示
(一) 管窺日、韓已有教師流動機制經驗
(二) 借鋻國內各地區教師流動機制經驗
(三) 對集團化辦學中教師流動機制改進的啟示
四、 對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的再思考
(一) 區域集團化辦學教師流動政策依據
(二) 集團內教師流動所需要遵循的原則
(三) 給改進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帶來的啟示
五、 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的改進
(一) 對照流動工作環節,梳理流動實施流程
(二) 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改進的典型樣例

第四章 教師流動管理平臺開發與實踐
一、 管理平臺的架構
(一) 教師流動管理平臺頂層設計
(二) 平臺數據體繫與算法設計
二、 管理平臺的功能設計與實現
(一) 教師發展檔案模塊功能
(二) 教師流動管理模塊功能
三、 管理平臺的運維
(一) 平臺操作培訓實施
(二) 平臺技術維護內容

第五章 流動的不同層次與案例分析
一、 教師流動的不同層次及其任務
(一) 教師流動層次的劃分
(二) 不同層次教師流動的目標及任務
二、 不同層次教師流動的案例與分析
(一) 青年教師的流動故事
(二) 成熟教師的流動故事
(三) 骨干教師的流動故事
(四) 特色教師的流動故事
(五) 中層干部的流動故事

第六章 上理工附小集團教師流動實錄
一、 流動初探索: 盤家底,摸著石頭過河
(一) 盤家底,我們抱團取暖
(二) 前路難,文化踫撞下的“水土不服”
(三) 讀懂這個共同體,一個理事長的自問
二、 從工作思路到研究思路: 循證改進
(一) 立題與破題:“好的”教師流動是怎樣的?
(二) 從經驗判斷走向科學論證: 基於真實數據的策略改進
三、 木桶理論的啟示: 靶向幫扶,托起薄弱校的明天
(一) 邁向均衡: 打破心中藩籬
(二) 靶向流動: 攻堅質量短板
四、 一群人走得更遠: 機制構建促緊密合作
(一) 1+1>2,激活課程共建內生動力
(二) 精準支持,理念引領下的課程規劃

第七章 教師流動的成效與評價
一、 教師流動對優化學校學科建設的作用
(一) 學科建設方向的特色形成
(二) 學科教學研究的動態成長
(三) 學生學科學習的不斷提升
二、 教師流動對教師個人成長的作用
(一) 師德素養的培養
(二) 專業能力的提升
(三) 教學科研的學習
三、 教師流動對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作用
(一) 師生關繫的融洽
(二) 課堂教學的優化
四、 教師流動對教育均衡化的作用
(一) 形成集團辦學的凝聚力
(二) 減少區域間辦學的差異
(三) 促進學生教育權利的公平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前言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黨中央回應人民的訴求,給人民更好的教育的決心。緩解愈演愈烈的擇校熱,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成為集團化辦學的使命。
楊浦區作為上海的一個優質教育示範區,從2005年就開始實踐集團化辦學,旨在通過資源共享,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團成立於2009年4月,是楊浦區從2005年起成立的第四家小學教育集團,跟前三家教育集團相比,我們的起點並不高。
上理工附小是一所成長中的大型學校,教師隊伍平均年齡36歲,區級骨干教師4位,副高級教師5位。當時的集團由5所有獨立法人的小學構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集團中有三所薄弱學校,本地生源流失嚴重,當時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生源占到了50%~80%。上理工附小作為核心校,既要實現自身的成長,又要發揮核心校的示範輻射作用,這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提出“不一樣的學校,一樣的精彩”的集團辦學理念,發揮每一所學校的優勢,共享有限的資源,抱團取暖,通過“文化共識、課程共建、教學共研、師資共享”等途徑,實現均衡優質的共同發展,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2010年,我們就在兩所學校之間嘗試了教師流動,然而並不成功,教師在文化差異很大的兩所學校之間遇到了包括心理適應和因為生源差異帶來的教學困難。但是這次嘗試為我們之後大規模的教師流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016年,楊浦區教育局頒發了《關於推進教育集團內教師流動的若干意見(試行)》,全區開始了教師流動這項工作。在實施了一輪流動之後,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教師流動項目,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到底有哪些收獲?又有哪些問題?為了尋求答案,我們邀請第三方公司進行調研。
調研呈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數據,比如,相比參與流動過的教師,未參與過的教師焦慮度更高;流動意願與流動效果呈顯著正相關;流動教師最主要的收獲是“在新的學校交到朋友,分享教學經驗”,而教師對流動最大的顧慮是“不能適應新的環境”……
調研除了讓我們找到打破教師顧慮、鼓勵教師流動的辦法,也讓我們在如何對教師在流動中的每個階段提供支持有了明確的方向,實現了讓教師願意流動和舒心流動的目標。
同時我們思考,流動不僅是為了完成10%的教師流動比例,更是為了實現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均衡優質。如何衡量均衡優質,如何實現集團教師的科學配置,實現每一所學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優化,是我們第二階段的工作重點。
我們與上海思來氏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教師流動管理平臺,建立教師隊伍大數據畫像,充分發揮過程性評價的作用,並且通過師資隊伍結構分析功能對集團或各校師資隊伍結構現狀進行可視化呈現,包括學科分布、年齡分布、教齡分布、職稱分布、梯隊分布、流動分布等情況,讓集團管理層對整個集團的教師隊伍情況有更直觀的了解,實現集團教師的科學配置,整體提升集團的師資水平。
流動打破了教師固守一所學校的傳統,當老師深情地談到流動給自己帶來的成長,當校長看見流動教師帶來新的做法和改變,流動的就不隻是教師,而是不同的專業理解,是對教育的反思和創新。
本書梳理了上述這幾年教師流動工作的得與失,收獲與思考,凝結著全體集團校長們的共同智慧。本書分為七章。
第一章和第三章,由上理工附小徐瓊校長編寫,透過“擇校熱”,闡述了教育均衡的內涵及國家層面的政策依據,論證教師流動的價值取向與可行性,由國內外各地區教師流動機制經驗出發,結合實踐樣例,提出教師流動機制構建的依據、原則與方法。
第二章,由上理工附小潘華萍老師編寫,闡述集團教師流動調研的設計與實施,形成了教師流動工作的相關建議。
第四章,由思來氏公司王健林先生編寫,基於第三方平臺建設的前期設計,闡述了教師流動管理平臺的開發與實踐,解析了如何基於大數據優勢,形成教師數字畫像體繫及相關算法模型。
第五章,由開魯新村第二小學徐晶校長與內江路第二小學董敏校長共同完成,收集了大量教師流動案例,歸納與提煉出不同層次流動的劃分、目標及任務。
第六章,由上理工附小杜青校長編寫,記錄了集團教師流動從“盤家底,摸著石頭過河”到“機制構建緊密合作”的真實歷程,澄清了集團辦學的意義與教師流動的可行路徑。
第七章,由水豐路小學分校瀋沁校長編寫,論述了流動對學科建設、個人成長、學校教育質量、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意義與作用。
梳理流動歷程,每一次突破,都有一個標志性的成果——機制。機制,固化了我們對問題解決的辦法和流程,也彙聚了這項創新工作的基本經驗,在每一次交流中都有同行希望我們分享具體的做法,這也是我們出版本書的一個動因。
《集團教師的“鐵”與“流”》的書名,源於“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鐵”是指固定與堅守,辦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是集團化辦學不懈的追求和堅守,同樣需要堅守的是每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形成的優良的辦學傳統和特色。
“流”是指流動與創造,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教師流動,以及由此創生的機制,實現情感的交融和學校優良文化的交融,創造出更加優秀的學校文化,創造出因為追尋共同的教育理想,攜手發展而成就的更好的教育。
教師流動為公平和優質的教育而來,以流動的形式為教師職業生涯注入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理解,對教學的理解,對教育的理解,對學校的理解,對公平的理解……這是教師專業的應有之義,卻隻有在流動的變化中,纔能得到升華。感恩我們親歷這一段歷史,見證這美好的改變。

2021年3月10日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一
教育公平,是中國教育不曾更改的坐標,也是中國教育奮發前行的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字字珠璣。“公平”“質量”兩個詞,彰顯出縮小教育鴻溝的追求,概括出我國教育的新使命。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建設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的教育,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期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教育人的使命。如何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懷著教育公平的理想願景,用科學的態度全面謀劃,用務實的力度不懈追求,在探索優質均衡之路上攜手合作。
集團化辦學,無疑是實現教育公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需求的重要舉措。而教育均衡背景下的教師流動,一直是集團化發展中的難點。通過教師在校際間的互派流動,真正達成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內的師資均衡發展,需要教育者立足教育公平,飽含對教育事業的大愛,走到一起、形成共識,解決實現優質均衡道路上的各種問題:
是否會造成優質資源的稀釋,導致“削峰填谷”的局面?
如何界定“什麼樣的流動纔是好的流動”,從而促使管理者建立目標導向,科學規劃流動方案?
如何在人員流動中始終保持並且不斷提升和輻射學校長期積澱的優良文化,而不是造成優質學校的文化在人員流動中流失?
如何讓教師主動流起來,激活其內驅力,從而達成更好的流動效果?
如何通過科學調研,甄別教師流動的實際效果與關鍵要素?
如何對流動的流程與實施規範進一步規劃梳理,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與保障機制?
如何舉措,幫助教師建立流動預期,達到人盡其纔的效果?
如何從單純輸血到造血功能激活,體現流動的真正價值?
如何通過優質師資的輻射作用,幫助薄弱校“修煉內功”?
如何循證改進、創新機制,實現治理效能迭代升級?
……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上理工附小)在追索、釐清、實踐、提煉的過程中,不斷澄清理念與思路,校準路徑與方法,讓每一位教育者深刻感悟到: 要讓教師流動的初衷得以體現,還應設計科學機制,根據實際情況與學校發展,選擇合適的教師流動方式。在機制與效能的雙向互動中,促進可持續發展,逐步從“量變”達到“質變”。
從上理工附小教師流動的實踐探索中,我們可以看到,實踐者對於“均衡”的內涵有了更豐富、更深刻的理解,對於“優質”的路徑有了更明晰、更科學的選擇。《集團教師的“鐵”與“流”》凝結著全體集團人對教育的深情、對辦學的思考。“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原意指“部隊裡年年都有新老交替,老兵走,新兵來,就像流水一樣,唯有有形的營房和無形的部隊文化是固定的”,引用於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其內涵得到了進一步延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像人體,需要不斷的新陳代謝,促進各項機能的高效運作,纔能充滿活力、蓬勃成長。對任何一個組織而言,要確保“營盤”固若金湯,需要對價值追求“鐵”一般的堅守,需要盤活人力資源,讓人纔“流”起來。
本書梳理了附小集團教師“鐵”與“流”的互生互長、整合發展。理念引領、合理流動,從單純輸血到造血功能激活,體現流動的真正價值;通過優質師資的輻射作用,幫助薄弱校“修煉內功”,實現教研氛圍、梯隊成長等軟實力提升;同時,通過平臺搭建,使流動成為教師個體專業成長的契機,達成人盡其纔的效果。書中各個篇章闡述詳實、理據充分,為教育均衡視角下的教師流動機制探索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其中,第一章,透過“擇校熱”,闡述了教育均衡的內涵及國家層面的政策依據,論證教師流動的價值取向與可行性;第二章,集團教師流動調研的設計與實施,形成了教師流動工作的相關建議;第三章為本書的核心部分,由國內外各地區教師流動機制經驗出發,結合實踐樣例,提出教師流動機制構建的依據、原則與方法;第四章,基於第三方平臺建設的前期設計,闡述了教師流動管理平臺的開發與實踐;第五章,收集了大量教師流動案例,歸納與提煉出不同層次流動的劃分、目標及任務;第六章,記錄了集團教師流動從“盤家底,摸著石頭過河”到“機制構建緊密合作”的真實歷程,澄清了集團辦學的意義與教師流動的可行路徑;第七章,論述了流動對學科建設、個人成長、學校教育質量、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意義與作用。
談及對於集團教師流動的感悟,丁利民理事長如是說:“作為教育者,懷著教育公平的理想願景,放下慣性思維,站在更高境界思考辦學,將你的、我的,變成我們的、國家的!”樸素平實卻飽含熱忱的話語,道出了優質均衡的執著追求,描摹了敢於創先的使命擔當,更詮釋出“鐵”與“流”的真諦。
“不一樣的起點,師資素養一樣的精湛;不一樣的學校,學生發展一樣的精彩。”期待附小集團,在共探優質均衡的道路上,堅守理念、合作共贏,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譜寫不一樣的精彩!

(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巡視員,現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教育學會會長)


序二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公平與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主題。上海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重視基礎教育均衡發展,2014年3月在全國率先整體通過義務教育區(縣)內基本均衡驗收後,又提出了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發展每一個教師、培育好每一個學生,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此,上海市先後實施了新優質學校推進項目、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項目、城鄉一體化發展工程、加強百所公辦初中學校建設工程等一繫列舉措。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旨在打破校際壁壘,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校際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共建、共享、共進的局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整體提升教育質量,從而總體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形式上是打破校際壁壘,機制上是資源共建、共享,本質上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途徑千萬條,但根本路徑是要生成優質教育資源。師資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資源,所以在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過程中,人們自然想到了優質師資的流動辦法。但師資流動往往會遇到許多問題或阻礙,如流出校會擔心,會不會影響學校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會不會導致優質教育資源稀釋?注入校則擔心,會不會是走走形式,起不到作用,反而會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被流動的教師則擔心自己會不會水土不服,發揮不了作用,反而會影響自己的聲譽,等等。
上理工附小集團在這一方面作了十多年行動研究,從最初探索不成功的反思中,抓住集團內教師流動的準備、啟動、實施、評價四個環節,借助第三方建立教師流動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為教師隊伍畫像,對教師專業成熟度、學校學科成熟度、教師流動均衡匹配度進行建模,逐步優化集團內教師流動的均衡匹配方案,並形成《流動手冊》《流動管理條例》《流動評價》等基本制度,從而使教師流動有效地促進集團內各校學科的發展、教師的進步、質量的提升,最終提升集團內校際間的優質均衡發展。上理工附小集團的探索為其他同行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有效線索,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有價值的樣例。
十年磨一劍,每步都驚心。集團理事長丁利民校長在回想起當時的抉擇及與同事們一起奮鬥的歷程時,仍然很感觸:“教師是教育的根本,教師隊伍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原動力,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基礎。在集團辦學的過程中,我們愈發感受到,要實現優質均衡,促進集團內涵發展,關鍵在於人、財、物的統籌配置和機制創新。而人、財、物這三個要素中,最核心的、也是最難的是‘人’。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通過集團治理體繫的構建與優化,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早在2010年,我們就率先嘗試集團內的教師柔性流動,一輪輪流動推進下來,需要我們用更科學的手段,去研判實際的效果,去鎖定流動的關鍵節點,去提煉有效舉措,去構建有效機制……”為了解決教師流動中的難題,丁校長想到了科研。2018年,在兩輪教師流動後,集團邀請第三方開展了教師流動調研,從位於流動第一線的教師角度出發,關注教師實際想法及經驗,調研流動的成效、實施方式、影響等。在此基礎上,集團成功申報了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均衡視角下教師流動機制研究》,並將他們的研究心得寫成《循證改進,優化教師流動機制》的研究報告,發表於《上海教育科研》。
今天,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集團教師的“鐵”與“流”——教育均衡視角下的教師流動機制研究》著作,更是集團十多年實踐智慧與研究探索的結晶。這本書直面集團教師流動的實際問題,對國內外文獻進行了充分梳理,對集團教師流動現狀進行了深入剖析,詳細總結了集團教師流動的機制,探索搭建了教師流動管理平臺,生動呈現了各層面教師流動的典型樣例,對老師流動效果也進行了科學分析,具體描繪了上理工附小集團人的探索歷程,有理論有實踐,有發展有創新,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鮮活,凝結了上理工附小集團人共同的汗水與智慧。雖然呈現的是上理工附小集團的案例,但在面上也極具普遍意義,值得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借鋻學習。
在“十四五”期間,上海將進一步推進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和市示範性學區集團建設,著力使學區集團在管理組織、師資交流、課程教學、教育評價和育人方式上更為緊密,強化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的生成,進一步提升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期待著上理工附小集團,在“不一樣的學校,一樣的精彩”理念引領下,進一步探索實踐,努力讓每一所學校都優質,讓每一個師生都出彩!為全市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創造更多、更好的經驗,為楊浦區初步建成高標準人民城市實踐區、高能級科技創新引領區、高水平社會治理先行區、高品質生態生活融合區作出更大的貢獻!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長)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