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柏拉圖:語詞與神話(法國柏拉圖哲學研究領域負有盛名的學者呂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加)呂克迪·布裡松陳寧馨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39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39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914266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望江柏拉圖研究論叢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加)呂克迪·布裡松,陳寧馨


        
        
    "

    編輯推薦

    法國柏拉圖哲學研究領域最負盛名的學者呂克·布裡松代表作之一,另附作者中譯本前言!

    《柏拉圖:語詞與神話》為法國柏拉圖哲學研究領域最負盛名的學者呂克·布裡松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首次問世,一經出版便獲得廣泛好評,時至今日仍是柏拉圖神話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佳作。

    內容簡介

    神話,這一話語,柏拉圖首次以“mûthos”之名稱呼它,它是佚名者們對過去的講述,這些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傳頌,成為一種實踐,一種知識,一種傳統。
    在本書中,作者主要梳理了柏拉圖著作中所有提到“神話”的地方,繫統地分析了柏拉圖對待神話這一復雜主題所持的態度,並全面解讀了其對於神話的運用。
    我們知道,柏拉圖善於創作神話,而且很多對話的首尾都有神話,究竟這些神話與其對話中的主要論證是什麼關繫,歷來困擾著解釋者。就此而言,布裡松教授給出的解析為我們撥開了層層迷霧,也讓我們對此有了更為清晰且深入的理解。

    作者簡介

    呂克·布裡松,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主任研究員,法國柏拉圖哲學研究領域最負盛名的學者,組織翻譯了柏拉圖對話(逾二十部)以及普羅提諾作品的法語譯本,著有《柏拉圖<蒂邁歐>本體論結構中的同與異》、《柏拉圖:神話創制者》、《古希臘羅馬時期不確定的性別》(已經譯成中文,即將出版)等。此外,布裡松還是國際柏拉圖協會IPS主要組織者之一,2016-2019年輪值主席。

    譯者簡介:
    陳寧馨,四川大學古希臘哲學碩士,浙江大學哲學博士生,四川大學江安柏拉圖學社首任社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古希臘哲學與希臘化宗教,已出版譯著《柏拉圖與城邦》(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目錄

    中譯本前言
    導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信息
    第二章 傳播的手段
    第三章 創制
    第四章 講述
    第五章 接受神話
    第六章 模仿
    第七章 說服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神話之為話語
    第九章 對立:神話/可證偽的話語
    第十章 神話與論述性話語之對立
    第十一章 神話的功用
    第十二章 對寓言式理解的反駁
    第十三章 柏拉圖對“MUTHOS”的衍生用法
    附錄
    附錄一 柏拉圖著作中“MUTHOS”一詞使用索引
    附錄二“MUTHOS”的衍生詞以及柏拉圖著作中由“MUTHOS”構成的復合詞
    附錄三 柏拉圖、古希臘神話中角色及事物的專有名詞
    附錄四 《法義》中的神話與序文
    跋:神話與知識
    參考文獻與研究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在法語以及許多其他歐洲語言中,“神話”一詞都來源於古希臘語中的“muthos”。古希臘語曾經經歷過一繫列歷史變化,期間許多與“言說(say)”或“話語(speech)”相關的詞語都發生了改變,muthos一詞的含義也隨之產生了變化,而柏拉圖生活的時代恰逢這場歷史變革的高潮——事實上,正是柏拉圖最終在其原義及廣義上確定了muthos一詞的完整意義。
    Muthos的原初含義
    當柏拉圖在原初意義上使用muthos時,他完成了兩個任務:一個是描述性的任務,另一個則是批判性的。借助muthos一詞,柏拉圖描述了一種獨成一格的話語實踐,最初是詩人創造了這種話語實踐的獨特形式。從這個角度看來,所謂神話,其實就是詩人們所創作的故事,他們將集體所希望留存下去的那些記憶中進行信息的重新組織,並賦予它們以一個特殊的形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柏拉圖認為神話是傳統的工具——傳統利用神話來傳達價值,並提供一些代代相承的解釋。但與此同時,柏拉圖也曾給予神話以消極的評價——神話與另一種更高級的話語實踐相比就相形見絀了:這種話語就是哲學。
    對柏拉圖而言muthos是什麼
    神話在談論什麼?神話總是關於“超越事物”(beyond)的,它或發生在距今甚遠的過去,或發生在故事的講述者及其聽眾所棲居之地遙不可及的遠方。在《理想國》的第二卷及第三卷中,柏拉圖枚列了神話所指涉的五類實體:諸神,精靈(daimons),英雄,哈得斯的住民,以及過去的人。在任何意義上,這些神話事物都無法為感官知覺捕捉到。在柏拉圖的著作中,這五種存在都處於靈魂的管轄之下。既然這些實體無法通過感官而把握,那麼兩個問題會自然浮現。——為什麼要如此頻繁地談論這些不可能作為經驗之對像的實體呢?以及,對於這些虛幻的存在,要如何進行描述和定義呢?
    對於第一個問題,本書不大可能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復。因為這個問題的涉及面太大,要回答它,我們必須對宗教現像進行整體而細致的研究。考古學和歷史學的證據似乎告訴我們,人類總是注視著一個“超越事物”,將它視為本體論意義上的至高者,並藉此來提出一些原則,來解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起源,又如何發展的。人們將目光投向神話,一方面是希望通過依靠它,確保自己的種種行動最終能戴上勝利的王冠;另外,更重要的是,人們需要借助神話來解釋自己的存在之短暫。為了貫徹這個策略,就必須保證,可感世界與想像出的那個超越世界之間,不能存在根本的斷裂,二者之間的那一絲縫隙應當可以被諸如先知,歌者或詩人的中介者填補上。
    為了使得這些虛幻的存在栩栩如生,也為了召喚出那些“超越事物”,詩人們首先創造出的故事,往往會通過言語,描繪出居住於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者。詩人完全地將自己等同於這些存在物,以至於同自己原本的身份疏遠開來。他們想像那些存在會說什麼話、會發出怎樣的聲音,然後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他們甚至在肉體的層面上成為這些存在——他們為自己戴上面具,然後擺出那些存在者會有的體態與姿勢,並編排歌舞令這些姿態富有節奏。在召喚超越事物時,詩人以及他的詮釋者們在劇院或聖所中,會充分地調動自己的軀體。
    詩人和他的詮釋者們之所以會進行模仿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激發公眾對這些超越存在的認同。但是漸漸地,詩人這種改變民眾行為的意願提出了一個倫理上的難題。這正是事情的癥結所在,任何一位詩人,尤其是荷馬,都可以同時被看作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因為他們希望以自己所召喚的超越存在為模型,來改變聽眾的行為。事實上,詩人們通過舉出各種正例、反例,不斷對公眾提出的一個強烈要求即是,遵守城邦的法律。這些法律本身就是建立在神話之上的。詩人與集體屬於同一戰線,他們塑造城邦公民的靈魂,通過說服,最終令社會成員們服從於同一個價值繫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詩人會使用模仿的方式——而模仿往往訴諸於感性、歡愉,以及敬畏。於是,為神話所說服的人就會紛紛地交付出自己的自由,因為他們在自己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的情況下,正依據著那個一脈相承的價值繫統,改變自己的言行,而這種價值繫統其實是外於他們的。
    社會共同體將那些屬於遙遠過去的記憶保存下來,並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將其存留,而神話就是傳遞這些信息的一種話語形式——總地來說,對柏拉圖而言,這就是神話一詞的真義。無論這種話語是否曾經過那些在集體記憶及溝通方面的專家——譬如詩人——的精心闡發,這一點都不會改變。當然,在絕大多數時候,集體往往還是選擇訴諸於詩人,因為唯有詩人可以賦予這種話語形式以穩定性和延續性。在這個交流過程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模仿的介入,無論是在制造神話的層面,還是演繹神話的層面。這樣一來,通過對話語的組織,神話中展現出的範例就決定或影響著聽眾的行為,尤其是道德行為。這個意義上,詩人就是集體及其價值和解釋繫統之間的中介者。憑借著傳遞神話,集體為自身樹立了一個模範。無論是對於集體本身,還是其中的個人而言,神話都在關於存在的每一個領域確定了一個基準點,更甚者,它們還解釋了諸神,世界,人類以及社會的源起。集體和個人都有自己不能夠回答的問題。而神話則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但是這些答案都僅限於說明,因為神話既不接受質疑,也不允許解釋。因此,神話對於認同它的人並不是“神話”。隻有對於站在神話之外,並質疑其合理性的人,神話纔成為“神話”。進一步講,這點是非常有意義的:當神話出現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時,討論都行將結束,唯一仍然在發言的,就是神話的講述者,他堅信自己所講述的。


    中譯本前言
    呂克?布裡松
    衷心地希望,將本書譯作中文,能夠促進兩種文化之間的聯結。
    神話,這一種話語,柏拉圖首次以“mûthos”之名稱呼它,它是佚名者們對過去的講述,這些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傳頌,傳遞了被我們稱作“文化”的東西;具體言之,就是種種實踐,是知識,是傳統,也是集體所奉行的規則——在本書中,這一集體特指古希臘。它是土壤,科學、歷史及哲學等追求真理且更為縝密的話語(lógos),在它之中孕育出自己的根繫。正是通過“神話”之中介——雖然它既非真也非假,但是確為群體中的每一位成員所熟知——一個群體得以定義自身。神話話語敘述那些多少有些奇幻的過往,提出行為的模範,並由此引出整套的價值繫統,在某種意義上那個,這些故事實際上實現了歷史的價值。
    我們可以以赫西俄德的《神譜》及《工作與時日》作為神話傳說的典型例子,在柏拉圖生活的古希臘世界中,它們是最廣為人知的。
    起初是混沌(Chaos),大地(Gaia)與愛欲(Eros)。大地之中,誕生了和她一樣廣闊,足以覆蓋她的烏拉諾斯(Ouranos),繁星滿布的天穹。在烏拉諾斯與蓋亞的懷抱之中,提坦及他們的姐妹們誕生了。但是烏拉諾斯卻阻止自己的孩子們見到天日。於是克羅諾斯(Kronos)閹割了烏拉諾斯,將兄弟姐妹們放了出來。接下來,故事來到了克羅諾斯時代,他為了穩固自己奪來的權利,吞食自己的孩子。結果他中了妻子瑞亞的詭計,誤將一塊包裹在襁褓裡的石頭當作宙斯,吞了下去。宙斯借機釋放了被父親吞食的兄弟姐妹,從而在對抗提坦及克羅諾斯的大戰中大獲凱旋。克羅諾斯的父親被自己的兒子閹割,但是他依然重蹈了烏拉諾斯的覆轍,他也都依賴強力進行統治,因怒火而挑起戰爭,而宙斯則牢牢攥緊了王位,並開始了正義之治。宙斯對權力進行了劃分:他統領天空,波賽鼕是海洋的主宰,而哈德斯則分得了地下世界。——在這一份神譜中,我們可以找到與其他神譜相通的特征:首先,存在之物都源自於初始的無序,混沌——也就是萬事萬物從中浮現的那個無形式的環境——而後,它們會經歷一個區分彼此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在諸神、世界與凡人之間,一個穩定而又清晰的秩序建立起來,雖然它來自哪裡不得而知,但從此無一物可撼動它。
    這一穩定而清晰的秩序受到了血祭的明確與保障。在傳統宗教之中,祭禮伊始自普羅米修斯,多虧了他從諸神那裡偷來火種,並將火種帶給了人類,地與天之間的交流纔步入正軌;當然,祭禮也以其特殊的形式,重申了諸神與人之間斷然的區分。在牲祭中,人們根據參與者的社會重要性來分享肉食,燃燒獸骨與脂肪產生的煙、肉類的香氣則彌漫上升到諸神那兒去。除此之外,血祭總是需要烹飪技藝的參與,這也使得人類與動物區分開來:血祭拒絕生食(omophagia)。
    通過這個故事,人類得以在諸神與獸類之間找到自己合宜的位置;它也勾勒出了人,與比自己更有力的存在——諸神之間的宗教聯繫,人類通過獻祭特定的牲畜以維繫這種聯繫;另外,它還表達出正義(justice)的要求。對於《伊利亞特》或者《奧德賽》,我們也可以運用同樣的解讀方式。歸根結底,我們可以將那些描述古時候的希臘悲劇看作是對神話的再創作,其目的就在於彰顯城邦的價值觀。譬如,關於底比斯城的那一繫列悲劇就是以此為語境,俄狄浦斯傳說是其中的一個片段。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何神話與教育有關——這裡的教育指的是普遍的教育,而非專門的教育。神話為公民們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模型。或許可以說,當今時代的電影與電視劇實際上也如此,那些數量占少數的影視公司,為整個世界提供了行為的模型。
    話說回來,或許與我們想像的不同,muthos與logos,這兩種話語所包含的真理之價值卻並不是完全站在對立面的。在muthos與logos之間,非但沒有斷然的裂隙,反而包含著一種連續性,而這種連續性也是需要被我們不斷挑戰的,如此我們纔能夠確定,在何種程度上,這一話語是真實的。我們每個人或許自打孩提時期起就身有體會,神話時常充當著一種協助控制的威懾工具。它根據集體所共同接受的規則,塑造著每一個個體的行為。對於神話而言,這種表現力實際上比它本身究竟是真是假更為重要。簡而言之,對於領導者們而言,神話是為既定集體建造秩序及和平的工具。但是,反過來看,如果在某一個集體之內,神話成為了一個黨派對抗其他黨派的工具,那麼可怕的公民戰爭或許就會降臨。除此之外,神話也可被用來挑起對外邦的戰爭。
    本書將為讀者描述柏拉圖對待待神話這一復雜主題所持的態度,這種態度至今仍是有意義的。
    柏拉圖可被視作為所謂“哲學”的始點,這種觀點首先是在古希臘,開4世紀,隨後又擴散至世界上其他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地區。然而,在這種背景下,柏拉圖實際上持有兩個反常識的立場:1)我們通過感官而感知到的事物,僅僅是那普遍的、不動的現實之影像,後者隻能通過我們靈魂中最高的部分——理智——而知道。2)人類的同一性(identity)並不在於其肉體,而在於其靈魂,靈魂推動肉體,同時也掌控著一切認識機能。而且,靈魂是不朽的,所以,在柏拉圖輪回說的語境下,靈魂可以從一個肉體去往另一個肉體(人類的或動物的)。對於柏拉圖而言,隻有在政治的語境下,這兩條信念纔有可能得到辯護。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在《理想國》(十卷)與《法義》(十二卷)之中,提出了兩種政治體制的模型。教育,是柏拉圖城邦的根基,因此柏拉圖希望將它從詩人的掌控之中解放出來,是以他援引了許多詩人的神話,並將它們改造得可為己所用。
    對柏拉圖感興趣的中國讀者們,起初會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文化的宇宙(cultural universe),這個宇宙與其原本的文化相去甚遠。但是,他將很快從中發掘到一些自己素:神話、宇宙運行方式與社會政治組織之間的關聯、不寓於肉體層面的人的同一性概念,以及輪回說與素食主義等等。讀者或許此時會將柏拉圖與老子、孔子以及佛祖做一番比較,從而,原先經由不同的人們而形成的兩個文化宇宙之間,終於產生了交點,而人們需要文化本就是為了盡可能地共同生活。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