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四益館雜著(中國傳統·經典與解釋·廖平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廖平王夏剛校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968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968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903502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傳統·經典與解釋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1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廖平,王夏剛,校


    
    
"

編輯推薦

“經典與解釋·廖平集”,廖平經學四變前後的一部重要學術論文集!

1.《四益館雜著》收錄廖平論著30種,通過本書,可大致了解廖平經學四變前後的學術變遷輪廓。
2.本書“無論言經言子,皆具卓識,另為新解,發前人所未發”。

內容簡介

《四益館雜著》是廖平經學四變前後的一部重要學術論文集。《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本)》認為該書“多考證經史百家之文,故不入文鈔,而曰雜著”,但此書雖為雜著、論文集,卻具有重要價值,“凡氏之思想學術,均於是可見。無論言經言子,皆具卓識,另為新解,發前人所未發,洵非經生所能望其肩背也”。該書又稱《四譯館雜著》、《六譯館雜著》,共收錄廖平論著30種。

作者簡介

作者廖平(1852—1932年),四川井研縣青陽鄉鹽井灣人。初名登廷,字旭陵,號四益;繼改字季平,改號四譯;晚年更號為六譯。他一生研治經學,做出了卓越的學術貢獻,並起到了一個融合古今中西各種學說,富有時代特色的經學理論體繫,深刻影響了康有為等人的思想。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經學大師,在中國近代學術界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古今學考》 《穀梁春秋經轉古義疏》《釋範》等。
校注者王夏剛,男,歷史學博士,大連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近代學術史,出版《戊戌軍機四章京合譜》、《譚嗣同與晚清社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晚清學政與中國近代學術研究”。

精彩書評

凡氏之思想學術,均於是可見。無論言經言子,皆具卓識,另爲新解,發前人所未發,洵非經生所能望其肩背也。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本)》

目錄

校注前言 / 1

尊孔篇 / 7
闕裡大會大成節講義 / 42
《 十翼》爲《大傳》論 / 49
《 牧誓》一名《泰誓》攷 / 54
論《詩序》/ 64
續論《詩序》/ 72
《 山海經》爲《詩經》舊傳攷 / 86
《 中庸?君子之道章》解 / 92
孔子天學上達説 / 97
墨家道家均孔學派別論 / 106
改文從質説 / 116
《 大學?平天下章》説 / 123
哲學思想論 / 127
世界進化退化總表 / 133
災異論 / 138
天人論 / 141
忠敬文三代循環爲三等政體論 / 153
《 高唐賦》新釋 / 157
佛學考原 / 166
南皮纂輯《左氏春秋説長編三十六門》目録 / 180
《 荀子?非十二子篇》解 / 184
中小學不讀經私議 / 191
洪氏《隸釋》跋 / 196
《 隸釋碑目表》自序 / 202
《 隸釋》碑目表 / 204
《 公羊春秋傳例》序 / 226
治學大綱 / 233
答江叔海論《今古學考》書並序 / 237
《 重刻日本影北宋鈔本毛詩殘本》跋 / 250
《 離騷》釋例 / 255
《 容經》凡例 / 259
附録 主要引用書目 / 264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改文從質説戊戌年作,曾刊《蜀報》

[題解]該文曾刊於光緒戊戌年(1898)《蜀學報》第2期,後刊於《國學薈編》1914年第9期。廖平指出西方各國爲質家,其政治法令合於《王制》、《周禮》,禮教風俗則與中國相反相成,中國今日處於文弊之時,需要藉助西方之質以補救。中國取其形下之器,西方取我形上之道。時務之學的傳播,應從兩方面考慮,學習西方之事,由官吏主持;教導西方之事,則由師儒主持。

《論語》言文質而指其弊曰史曰野,《公羊》於是有“改文從質”之例,學者疑之,以爲《春秋》乃不易之法,非一時救弊之書,如改文從質,久成仍弊,則數千年後,抑將再生孔子,更作“改質從文”之《春秋》耶。且《春秋》尊君卑臣,扶陽抑陰,純言大綱,無文質史野之可言,更無質家親親之明據,不得以爵號(爵位,名號)三等冒(冒充,假託)之也。又,中國由秦漢以至今日,仍一尊尊之治法,二千餘年積重弊生,別求一質家救其弊者,而不可得。
然則所謂“改文從質”,亦經空説。在今日固無自救之術,中國將無以自立,且使尼山之席,終爲耶氏奪耶。夫《春秋》固百世不易之經制也,所謂文弊者,不主當時之周,而二千餘年後,用文以治之中國也。所謂質家,亦非郯(tán,古國名,在今山東郯城縣北,戰國初滅於越。《左傳》宣公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jǔ,周代諸侯國名,舊都介根,在今山東省膠州市西南,後遷莒,今山東省莒前431年爲楚所滅。《左傳》文公七年:“徐伐莒,莒人來請盟。”)、滕(ténɡ,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滕州市一帶)、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禮失而後求之野”者也。
質家者何?今之泰西(猶極西。舊泛指西方國家,一般指歐美各國)諸國是也。考其政治法令,其得者頗有合於《王制》、《周禮》。至其禮教風俗,多與中國如水火黑白之相反。中國尊君,以上治下,西人多主民政,貴賤平等。中國妻爲夫義不二斬(斬,喪服中最重的一種,衣服用粗麻布製作,左右和下邊不縫,服制三年,妻妾爲夫,服斬衰。不二斬,意爲婦人在一段婚期內不服二次斬衰,已嫁之婦人爲父之喪服由斬衰變至齊衰),西人男婦平等,彼此自由。中國天子郊天(即祭天),統於所尊,西人上下同祭,人各父天(即以天爲父)。中國坐次,以遠於主人爲尊,西國尚親,則以近者爲貴。中國內外有別,女絶交遊,西人則主婦陪賓,攜手入坐。中國冠履之分別最嚴(即上下之間有嚴格的禮儀規定),西人則首足視同一律。中國以青爲吉,白爲兇,西人則以白爲吉,青爲兇。如此之類,難以枚舉。於中國制度之外,別立一教,行之數千年,牽連數十國,上下服習,深信不疑,方且譏中國君父之權太重,婦女不能自主,以祭祖爲罪於上帝,以妾媵爲失之公平,真莊子所謂“此一是非,彼一是非”(語出《莊子?齊物論》)者也。孔子論質之弊曰野,野者鄙陋,與都士(京都或大城市的人)相反。泰西不重倫常,絶於名教(指以正名定分爲主的禮教),極古今中外之變,而求一與文相對相反之質,非泰西而何?
文弊不指東周,則質之不主春秋明矣。或曰野人之質,直夷狄之別名耳。三統循環,安用是以亂聖人之天下哉。曰:經傳文、質,蓋有二説。一則中國與中國分,從聖人不易之中,別分爲三等,以待後王之取用。如改正朔(正,一年的開始,朔,一月的開始。古代改朝換代,新王朝須重定正朔。正朔後亦指帝王新頒之曆法)、易服色(古代每個王朝所定車馬祭牲的顔色,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明堂之三式,社樹(古代封土爲社,各隨其地所宜種植樹木,稱社樹。《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之三種,事可循環,理無二致,此經中之三統變易,以新耳目,亦所以救弊,董子所雲“法夏、法商、法周”是也。中國與外國分,如西人之無父無君,所謂野人之質,固不得與明堂、社樹一例視之也。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校注前言

《四益館雜著》是廖平經學四變前後的一部重要文集。《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本)》認爲該書“多考証經史百家之文,故不入文鈔,而曰雜著”,但此書雖爲雜著集,卻具有重要價值,“凡氏之思想學術,均於是可見。無論言經言子,皆具卓識,另爲新解,發前人所未發,洵非經生所能望其肩背也。”
該書又稱《四譯館雜著》、《六譯館雜著》,共收録廖平論著30種。從所收作品撰寫時間來看,最早撰成於1898年,最晚當撰成於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多刊於《四川國學雜誌》、《國學薈編》等雜誌。據廖幼平《六譯先生已刻未刻各書目録表》(載《圖書集刊》創刊號,四川省立圖書館編輯,1942年3月出版),《四益館雜著》撰成於民國七年(1918)。民國十年(1921)四川存古書局刊行,收入
《六譯館叢書》。
《四益館雜著》論述範圍較廣,既包括對經典的詮釋、考證,也包括對孔經哲學的理論發揮。
首先,經典詮釋與考證方面,主要有以下內容:
對《牧誓》與《泰誓》的關係進行辨析。廖平指出,古今言《大誓》者,共有四家,並採輯衆説,詳爲辯論,列舉十四條理由,證明《牧誓》即《泰誓》,或《大誓》,而流行本《大誓》,當爲解釋《牧誓》的傳。他認爲經文與傳記混雜,尤其是傳記羼入經文,導致經傳不分,給後世的理解造成困難。
對現存《詩序》進行考訂。廖平認爲,説《詩》首在明《序》,《詩經》和《易》、《書》、《春秋》一樣,筆削全由聖人,“句字皆有取義”,不必在《詩》外立序造成衆説紛紜,而應從《詩》的內容、《詩》的構成,來索解《詩》的含義。他指出序者《詩》之骨,有序則《詩》可解釋,無序則衆説紛紜。《詩經》是孔經天學著作之一,《楚辭》是其師説,《中庸》是其傳記。《詩》並非述往之書,而是
預測未來的哲學著作。
他對《山海經》進行了大膽設想,認爲其爲解釋《詩經》的傳。他按照自己人學、天學的觀念,對《高唐賦》進行了重新詮釋,認爲其中所説皆有寄託。他還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先秦學術思想的脈絡,對《荀子?非十二子》所涉及的學術流派進行了梳理,指出孔學範圍淵博弘大,既包括儒家,也包括名家、墨家、法家,並專門撰文指出墨家、道家均爲孔學別派,同出於六經。此外,還對《中庸?君子之道章》、《大學?平天下章》進行了解説,並對《隸釋》的碑目進行了整理。
其次,經學思想方面,既包括對孔經哲學的宏觀把握和認識,也對孔經哲學與時局的關係進行探討。
在《尊孔篇》中,他指出自己雖然學經四變,著書百種,但尊孔宗旨前後如一。尊孔必先知孔,音訓、語録之孔並非真孔,難以抵擋世界的衝突。孔子是受命制作,空言俟後,他創作了六書,並以之撰寫六經。六經非史,而是有所寄託且飽含微言大義。孔經不僅可以治理中國,而且可以治理世界,甚至宇宙。六經中《春秋》治中國,《尚書》治全球,六經如同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可與地球相始終。他認爲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學者不尊孔,孔教瀕臨滅亡,“夫亡國必先亡教,今之尊孔者,十人不得二三,所尊之孔,又音訓、語録之孔,豈足以當世界之衝突乎!”因此必須大聲疾呼,維護孔子聖人的地位,獨尊孔子,使愛國保種之念油然而生。
在第一次全國孔教大會的演講中,廖平又重申了孔子作六經是爲萬世立法的觀念,並提出以經爲史引發的弊端十條。在《改文從質説》中,他指出西方各國爲質家,其政治法令合於《王制》、《周禮》,禮教風俗則與中國相反相成,中國正處於文弊之時,需要藉助西方之質以補救。中國取其形下之器,西方取我形上之道。時務之學的傳播,應從兩方面考慮:學習西方之事,由官吏主持;教導西方之事,則由師儒主持。在《忠敬文三代循環爲三等政體論》中,他認爲《禮》中的忠、敬、文,即西人的專制、民權、共和三等政體,我國革命民權,早在三千年前,已據世界上遊,當前正處於二次共和時代,不能謂之爲民權,也不能謂之爲君權。
在《孔子天學上達説》、《哲學思想論》、《災異論》、《天人論》等文獻中,廖平構建了孔子的天學觀,認爲孔子的天學理論,主要體現在《詩經》和《易經》中,《春秋》、《禮》、《尚書》所言爲人學,《詩經》、《樂》、《易》所言則爲天學。《春秋》爲人學之始,《易》爲天學之終。《大學》則爲天學兼人學,《中庸》則專爲天學。《論語》以學、思分兩派,人事爲學,天事爲思。
針對當時的“不準讀經”政策,他指出經學旨義宏大精深,不適用於幼童。但傳記之中一些內容及《朱子小學》,明白淺易,不傷腦力,可以將之和《容經》一起,加以整理,以便幼童。要對經學內容加以區分,不可概以“不準讀經”來涵蓋。總之,廢經之名不可立,尊經之旨不可移。
第三,闡述了自身的思想變遷。在《治學大綱》中,他闡述了自己的經學思想。欲明經學,必先知聖與制作六經之本旨。他在撰寫《知聖編》、《制作考》等書後,又掇其精華,分門別類,加以推闡,提出學者必先知聖,而後可以治學,必先知經,而後可以治中西各學;並結合自己的治學途轍,分淵源門、世界門、政事門、言語門、文學門、子學門加以分析。
在《答江叔海論〈今古學考〉》中,他針對江瀚對其《今古學考》的批評,闡述了其思想淵源。信中稱今、古之分,原爲東漢學派,本出於《五經異義》,他隻是重申其説,著爲專書,以明顯區別周公和孔子。今、古之分,除去文字異同,取舍異趣外,尚有地域、制度的差別,還有孔子早年、晚年學説之異。廖平還對西漢的師法、家法進行了闡釋,指出八儒分立,宗孔則同。今古之爭,分界
在對孔子、周公的不同認識。孔爲新經,周則爲舊史。
通過《四益館雜著》,一編在手,可以大致了解廖平經學四變前後的學術變遷輪廓。相對於研習專經的鴻篇巨製而言,本書所收,除《尊孔篇》外,多爲提綱挈領、要言不煩,但發凡起例的零篇碎簡。從內容上看,既有綜論尊孔宗旨的《尊孔篇》,又有宣傳尊孔尊經的演講辭,還有闡發其學術思想的辯難之作,以及揭示讀經方法、倡導讀經的建言,亦有考證經典,對《尚書》篇章存佚,《詩經》大小序的價值,《易經》繫辭作者的考索,並通過對《山海經》、《大學》、《中庸》、《高唐賦》、《荀子?非十二子》等篇章的別樣解釋,涉獵多方。
通過這些文獻,我們可以看出廖平勤於求索,勇於開創經學新理的努力。雖然在其後期,廖平的一些觀點未免奇譎怪誕,漸趨宏大不經,但其在“尊西人如帝天,視西籍如神聖”的潮流中,堅持尊孔主張,開闢經學蹊徑的勇氣,仍然值得我們欽佩。廖平抱持傳統經學於不墜的苦心,以及其獨特的經學發明,均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基於上述考慮,筆者不揣淺陋,校注《四益館雜著》,爲了
解廖平經學思想略盡綿薄。
此次整理,以民國十年(1921)四川存古書局刊本爲底本,同時也參考了舒大剛、楊世文主編的《廖平全集》。
本書的校注體例分述如下:
一、全書採用繁體橫排,施以現代標點,於難解字詞、人名地名、典章制度、引文出處等,作必要的注釋。
二、正文用小四號字宋體字,正文原注和校注者新增注釋爲小五號宋體字。新增注釋文字較短者採用隨文夾注,外加圓括號;文字較長者及校勘記,採用腳注形式。
三、每部著作或每篇文章前撰寫簡明題解,介紹文本的寫作時間、刊載情況、主旨大意等。題解爲五號仿宋字。
四、凡出注條目,一般以首出者爲作注對像,後出者不作注,以免繁複。
五、凡底本中的譌、脫、衍、倒文字,一般出校説明;但如果僅是筆劃小誤,如日曰、戊戌、己巳等之類混淆,則徑改不出校。
六、凡原文中爲避聖諱、清諱所改字,徑予回改,不出校記。
七、凡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一般保持原樣。爲規範起見,將舊字形悉改爲新字形。
八、凡原有頂格、退格等行文方式,改爲現代通行方式。
九、原有分段者,一般保持原樣。原無分段的長篇文字,按文意酌情分段。
十、對於書中引文,盡量查明原始出處,並將主要引用書目及其版本情況附書末。

(本書係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106112015CDJSK47XK21。)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