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夏書繫·邱學華論數學教育(一位教育理論工作者近七十年對數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邱學華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97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9766
    版次:1

    商品編碼:12585504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邱學華教育文集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字數:22616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作者:邱學華


        
        
    "

    編輯推薦

    邱學華是我國著名的小學數學教育家。在數學領域深耕多年,他的“嘗試教學法”影響了無數數學老師,伴隨著他們成長,指導他們教學。
    《邱學華論數學教育》是“邱學華教育文集”的第二卷,主要圍繞數學教育而展開。對數學的整體性問題,如兒童學習數學規律、教學方法改革,以及具體的問題,如計算教學、應用題教學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可以說,是邱學華數學研究成果的集大成。
    書中的論述源於理論,發於實踐,進而不斷被推廣到一線教師中,有著廣泛的一線基礎,廣大教師從中可以獲得數學教育甚至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找到指導一線教學的好方法。
    邱學華老師從16歲開始從教,有著近70年的教育理論工作經驗,讀他的文章,仿佛在和一位長者對話,感受他的成長,收獲他的悲苦,隨著他一起愛上數學、研究數學。這樣的長者及其文字值得每一個年輕人閱讀。

    推薦文章:
    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 / 031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發展學生的智力 / 053
    怎樣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 065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進展 / 199

    內容簡介

    《邱學華論數學教育》講述了著名數學專家邱學華老師對數學教育的論述。記載了他幾十年來艱辛的耕耘和豐碩的成果。全書內容十分豐富,幾乎涵蓋了整個小學數學的各個方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本書值得一線數學教師細細研讀。

    作者簡介

    邱學華,1935年生,江蘇常州人。196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繫,曾做過小學教師、大學教師、中學教師、師範學校校長。被評為特級教師、榮譽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常州大學嘗試教育科學研究院特聘院長,華東師大、南京師大、魯東大學兼職教授,山東杜郎口中學、香港優纔書院教育顧問。嘗試教學法研究成果榮獲2014年基礎教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編著和主編圖書近300本,在國內外發表文章700多篇。主要有《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論》《嘗試教學理論》《嘗試教學策略》《邱學華怎樣教小學數學》《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中國小學數學四十年》《解應用題的鑰匙》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邱學華先生的探索與創造遠不止“嘗試數學法”,特別是對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貢獻,所涉及的範圍之廣在當代是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戴汝潛

    在我心中,在最近的三十年中,在中國,邱學華老師是小學數學教師的排頭兵,是一兵。
    ——《中小學數學》雜志主編 方運加

    邱學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小學數學教育家。多年來,邱學華先生扎根於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探索了一條新路子,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西南大學教授、博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宋乃慶

    目錄

    叢書總序 / 001
    前 言 / 003

    上篇 總論

    我的數學夢 / 003
    我對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的創新 / 026
    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 / 031
    掌握教學規律,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 039
    正確處理數學教學中的十大關繫 / 044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發展學生的智力 / 053
    怎樣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 065
    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法的探索 / 071
    試談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問題 / 078
    試談算術教學中的基本技能訓練問題 / 087
    數學“雙基”教學的歷史與發展 / 093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探討 / 102
    試談小學數學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 108

    下篇 分論

    計算教學研究 / 117
    一張可以組成近萬道題的口算表 / 118
    口算教學縱橫談 / 121
    怎樣教20以內加減法 / 127
    怎樣解決筆算加減法中進退位的困難 / 134
    熟記乘法口訣的奧秘 / 139
    應用題教學研究 / 145
    從繫統論談改革應用題教學 / 146
    應用題審題教學的研究 / 156
    試談學生自編應用題教學 / 163
    小學數學教學史研究 / 170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40年回顧 / 171
    我國小學數學60年的變遷 / 188
    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進展 / 199
    對《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的分析研究 / 209
    教育評價研究 / 214
    小學數學教育評價問題的探討 / 215
    怎樣編制數學試卷 / 222
    數學試卷分析與試卷評講課 / 230
    新世紀數學教育研究 / 237
    面向21世紀的小學數學教育 / 238
    新世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向 / 244
    我的“三字十二條”建議 / 247
    國外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 253
    國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趨向 / 254
    美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 260
    日本小學數學教學的動態 / 264
    日本對數學學困生(SL)的研究 / 270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
    ——我對小學數學教學60年的探索

    2011年,我從教60周年時,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寫了一篇文章:《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另一件是出版了一本書:《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這兩件事都是通過我60年的親身經歷,探求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也就是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述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這五個方面也是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核心問題,我用60年時間,竭盡一生的精力,應該對讀者有所啟發。此文在《人民教育》雜志發表後,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
    新中國成立之初,從到農村當小學教師至今,我一直忙忙碌碌,驀然回首,已過去了60個春秋。這60年風風雨雨,道路坎坷,但我始終沒有離開過我所眷戀的小學數學教育。
    1949年後的8次課改我都親自經歷,3次參與小學數學實驗課本的編寫,編著和主編了200多本教師進修用書和學生課外讀物。跑遍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臺地區為教師作了近700場講座。回首往事,感到自己沒有虛度時光,做自己喜愛的事,越干越高興。靜下心來思考,60年來我都在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有什麼心得可以與大家共享呢,想來想去下面五條是主要的。
    一、首先要使學生喜歡學數學
    我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悟出一個道理:“要使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使學生喜歡學數學。”許多青年教師經常問我:“數學教師怎樣纔算做到成功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全班學生都喜歡上你的課,你就成功了;如果學生都討厭上數學課,甚至見了你就頭疼,你就失敗了。”記得有一位外國著名數學教育家說過:“數學教師最大的失敗,就在於把學生都教得討厭數學。”這句話講得非常深刻,數學教師最大的失敗為什麼不是把學生教得都考“零”分呢,因為考“零”分還會有挽回的可能,換一位教師可能會有所改變。如果“討厭數學”了,他看到數學書就頭疼,見到數學符號就害怕,還怎麼繼續學習中學數學和高等數學呢!這就害了孩子的一生。這種心理上的陰影是很難消除的。
    其實,心理學家早就做過“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相關”的實驗研究,結果是興趣最高的那門學科成績最好,最討厭的那門學科成績最差。因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下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進行。
    內在方面,主要是依靠數學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使學生從中產生興趣。在練習設計中,配合課本盡可能采用趣味題、遊戲題、智力題和思考題,使學生在“練中生趣”。由此產生的興趣,使學習數學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能夠持久下去。
    外在方面,主要憑借教師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恰當地采用愉快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遊戲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特別重要的是多采用贊賞、激勵的辦法,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你一句激勵的話,一個贊賞的眼光,都能溫暖孩子的心,甚至終身難忘。可是現在有些評課專家把這些做法貶為“廉價的表揚”“助長孩子驕傲自滿”,殊不知就連專家自己也是愛聽表揚的,領導表揚他一次,也會洋洋自得呢。
    我曾施行過“一日一題”活動,每天布置一道趣味題讓學生回家思考,把正確答案交給教師的前十名會獲得一張小書簽(自己做的),累積10張小書簽可換一份小禮物。趣味題如:“大杯可以盛9升水,小杯可以盛4升水,杯上沒有刻度,怎樣可以倒出6升水?”這次活動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他們回家都積極思考,有的家長也參與了進來,樂此不疲,其樂無窮。
    強調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同時又要重視培養學生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學習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有的時候難免枯燥乏味,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意志力。
    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是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正是由於這種教育的影響,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人形成了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之一。中國人缺乏創新精神這是事實,但絕不是勤奮刻苦學習造成的。當今科技發展已達到很高水平,再要前進一步有所創新絕非易事,必須腳踏實地、刻苦鑽研,需要的正是勤奮刻苦的精神。現在在學校裡蔓延著一種不良風氣,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撚輕怕重,浮躁虛誇,急於求成,缺少的正是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勤奮刻苦的精神,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二、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
    60年來我歷經各次教學改革,經受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有一句話深深印在我的心裡:“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
    小學生處於長身體、長知識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奠基時期,他們學習數學的主要任務是掌握人類長期積累又經過不斷提煉的最基本的數學知識。所以對小學生來說,打好基礎永遠是最重要的,這是現在討論“雙基”教學問題的出發點。
    現在有人不贊成提“加強‘雙基’”,擔心會阻礙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從哪裡來?不能憑空而來,不是教師嘴巴上講出來的,而是從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和解題過程中獲得的,練的過程中纔會促進學生思考,不練無從想起。
    其實,早在30年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數學教育界已經著手研究和解決“加強‘雙基’”和“發展思維”的關繫問題。由20世紀80年代提出,90年代逐步得到完善的一個提法是:“在加強‘雙基’的同時,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這個提法,言簡意賅,特別是“同時”這兩個字用得好,把“雙基”教學和能力智力的關繫以及解決的辦法說得一清二楚。正是在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當時的數學教育質量和數學教學研究水平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是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了國際數學教育界難以解決的問題。
    張奠宙先生提出:“在良好的數學基礎上謀求學生的數學發展。”以此來概括中國數學教育的特色,我是十分贊同的。這句話同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在加強‘雙基’的同時,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是一脈相承的,而且更貼近數學教育,更為簡練,把“基礎”與“發展”辯證地統一起來。這也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應該引起中國數學教育界的高度重視。有些人把應試教育所造成的“題海戰術”“機械訓練”的罪名強加到“雙基”教學的頭上,這是不公平的。這裡有必要指出:加強“雙基”需要必要的重復,也需要多做題目。我從事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的60年經歷讓我認識到,小學生必須經過一定量的練習纔能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不練或少練就能掌握那是空話。我們應該把“必要重復”與“機械訓練”區別開來,“多做題目”與“題海戰術”區分開來。其關鍵在於一個“度”,需要多少練習量纔是適宜的、科學的,這正是需要我們調查和研究的課題。
    有人認為數學“雙基”教學不是中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重視“雙基”是從蘇聯學來的,因為蘇聯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有“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的提法,而當時中國的數學教學大綱是參照蘇聯的。
    這裡必須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數學“雙基”本身,一個是數學“雙基”教學。數學“雙基”本身是指數學基本知識和數學基本技能,它屬於知識概念,這樣的提法不僅蘇聯有,世界許多國家的數學課程標準中都有。而數學“雙基”教學是一個特定的教育概念,它不但包含著“雙基”的各自教學問題,更重要的在於如何處理“雙基”教學的關繫問題,如何達到“雙基”之間互相促進和互相提高,如何通過加強“雙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之中既有教學方法問題也有教育思想問題。這是中國教師的創造,凝聚了千千萬萬數學教師(包括數學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勞動和智慧,並非舶來品。
    新中國成立後數學“雙基”教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是親自經歷並參與的。20世紀50年代主要強調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注意講清概念,注意直觀教學,注意復習鞏固等。當時提出的口號是:“為使兒童獲得牢固、深刻的算術科學知識而努力。”
    通過教學實踐人們發現,單單是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強調講清概念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纔能鞏固和熟練。1960年,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小學對小學算術和教法進行全面改革,提出了“精講多練”教學方法。上海等地首先提出了“加強‘雙基’教學”,並認為基本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的。基本技能訓練應以掌握基礎知識為前提,基本技能訓練又能促使基礎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我在1962年的論文《試談算術教學中的基本訓練的問題》(後發表在《上海教育》上)中提出五方面的基本技能訓練:計算技能的訓練;運用計算工具技能的訓練;計量、測量和繪圖技能的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良好作業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訓練。
    “文革”結束後,教育上的“撥亂反正”使我們認識到60年代提出“加強‘雙基’”是正確的,必須堅持。同時,根據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需求,又提出發展智力的要求。以後逐步完善,完整地提出:“在加強‘雙基’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文革”後大綱雖幾經修改(1978年、1986年、1992年),但加強“雙基”教學這個教學思想沒有大的變動,基本穩定了20多年。這段時期,由於大綱、教材相對穩定,出現了十多種風格各異的教材同時實驗、各種具有中國特色新教法競相試驗的繁榮景像。數學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暫且不說國際上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連連奪冠,就連國際教育測試機構(ETS)在1990—1991年的測試(IAP2),中國大陸參加13歲組測試,成績遙遙領先,位居第一[1]。這次測試,要求嚴格按照一定的原則隨機抽樣選取17個省和3個直轄市1650名學生(有城市、有農村)參與,應該可以代表中國大陸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對數學“雙基”教學之爭,是中國數學教學教育界的熱點問題,也是核心問題。張奠宙教授用十多年時間,組織了幾十位數學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集體研討共同編寫了《中國數學雙基教學》,在把雙基教學問題科學化、繫統化、理論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令人振奮。
    三、四則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能力
    我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是從口算教學開始的。20世紀50年代我當農村小學教師的時候,遇到一個頭痛的問題,學生經常算錯,考試成績很差。我一再告誡學生不要粗心,不能做錯,可是學生還是經常算錯,考試成績很差。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什麼解決辦法。
    有一次,我買到一本蘇聯普喬柯的《算術教學法》,真是欣喜若狂。書中說,口算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強口算練習可減少學生計算錯誤。書中介紹了一種口算練習條,使用後我發現並不方便,不過由此受到啟發開始設計口算表。邊使用,邊改進,後來在《江蘇教育》(1956年)上得以發表。
    華東師大畢業後,我在附小從事教學實驗研究,發現許多教師總認為小學生主要用筆算,多練筆算就行了。由此,我決定開展“基本口算與筆算相關問題的研究”。調查測試的結果表明:基本口算速度快,筆算速度也快,正確率也高;反之,基本口算速度慢,筆算速度也慢,正確率也低,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現像。對學生的筆算錯誤加以分析,我發現筆算中絕大部分的錯誤是由於基本口算不熟練而造成的。這次調查實驗研究探索到兩條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口算是筆算的基礎”“計算要過關,必須抓口算”。[2]
    20世紀80年代,有些學校受“文革”期間“三算”結合教學的影響,對口算速度提出高指標,認為越快越好,導致學生負擔加重。學生的口算能力高低應該有一個尺度來衡量,也就是要制定出標準。有了標準,學生就有了奮鬥的目標,教師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學生的口算能力沒有達到標準,應該加強練習;已經熟練了,訓練的時間可以減少,把剩下的時間用於其他方面的訓練。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11張口算量表,每張量表有及格標準和優秀標準。這項口算量表的研究成果[3]在《人民教育》發表後,在全國小學數學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四、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於抓先練後講、練在當堂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必須通過課堂教學來體現。我贊成這樣的觀點:“教改的關鍵在教師,教改的核心在課堂。”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應該把課堂教學研究作為重點。
    探索兒童學習數學的奧秘,必須深入課堂,親自給學生上課,纔能有真切的體會,纔能探索奧秘。所以,60年來不管我在什麼崗位上,我都堅持親自上課。親自給小學生上課,成了我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到全國各地作報告,都是先講理論,再借班上示範課,大受教師歡迎。
    嘗試教學法的研究與應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走出了一條新路。它的教學策略可概括成兩句話:一抓先練後講,二抓練在當堂。
    一抓先練後講。一定要堅持讓學生先試一試,讓學生自學課本後先練。一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可由教師領讀,學生跟著讀,逐步讓學生學會看書。學生自學能力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不能操之過急。到高年級可以逐步采用課前預習。下課時,布置下一堂課的嘗試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回家去自學課本。
    二抓練在當堂。由於教師講解的時間減少,課堂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低、中年級做到不布置家庭作業,可以做點趣味題,高年級可以預習明天的嘗試題。
    先練後講和練在當堂兩者是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的。“先練後講”纔能留出時間做到“練在當堂”;“練在當堂”又能鞏固和提高“先練後講”的效果。
    一個人遇到問題,首先要有敢於試一試的精神,先看書或上網查找資料,再向別人請教,然後積極思考自己去解決。這是學習的本來面目,也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方法。所以,“先練後講,先學後教”的嘗試學習方法,就是還學習以本來面目、教人以終身學習的方法。隻有當已有知識無法解決當前問題的時候,真正的學習纔會發生。
    五、數學教育研究必須走中國化道路
    中國在教育投入不足、班額大、經濟相對落後的情況下,數學教學成績卻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優於許多發達國家,國際數學教育界由此心生疑問:為什麼中國學生能夠在國際測試中領先於歐美國家,但看起來他們的教學方法又如此的陳舊?
    其實,這是個悖論。中國學生優異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數學教學工作者根據中國的國情和中華教育的優良傳統不斷探索,逐步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我們對外的正面宣傳太少。外國人對中國教育的了解還停留在數十年甚至一百年前。
    2008年7月,在新加坡舉行的中小學創新學習國際論壇上,重慶市小學數學青年教師卞小娟上了一堂“軸對稱圖形”的觀摩課,引起強烈反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蘇啟禎教授指出:“這節課讓我們對中國小學數學有了新的認識,這和我們想像的有很大不同。”因為在他們的印像裡,中國的教學方法十分落後,看了卞小娟老師的課,他們纔感到現在中國教師的教學理念如此先進,課堂教學如此精彩。
    現在迫切的任務是要認真總結中華教育的優良傳統和6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在此基礎上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教育理論。其實,這項工作早已啟動,涉及兩三億中小學生的數學新課程改革已受到國際數學教育界的關注。2008年在墨西哥舉行的第11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我國有70多人參加。大會專門留出半天時間給中國教師,這是史無前例的。我國充分利用這次機會,以大會報告、小組發言、展板、宣傳冊、教學錄像片段等形式進行了展示。這是我國第一次全面繫統地向世界介紹中國數學的歷史和現狀、數學改革的成就和經驗。中國的展示活動在大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實在令人興奮和自豪。
    建設中國的數學教育理論必須堅持走中國化的道路,具有中國特色纔能走向世界。歷史證明搬用外國教育理論不可能解決中國教育的實際問題。我堅信中國的教育是大有希望的,中華民族的復興在教育上應該有所作為,必定會對世界教育作出貢獻。

    《人民教育》2010年第22期


    [1] 範良火等:《華人如何學習數學(中文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3頁。
    [2] 邱學華:《邱學華怎樣教小學數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58—63頁。
    [3] 詳見邱學華:《小學生口算能力的研究》,《人民教育》,1980年第12期。參與設計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叢書總序

    以前曾有出版社和朋友建議我出版文集,我都婉言謝絕了,覺得自己條件尚未成熟,積累還不夠豐富。
    現在我已81歲了,自稱“80後”,從教65年。編著和主編了近300本書,在國內外教育雜志上發表了700多篇文章。看到一些老朋友相繼離去,大學同班同學中,已經走了一半,感觸良多。人總是要走的,這是自然規律。這觸發我決定趁現在自己身體尚好,腦子還清晰,應該著手做這件事了。
    我已經出版了很多書,不想按時間順序重復出版,而應該提煉精華的內容,重新組合再創作,奉獻給讀者。因此,決定按專題歸類,分為論數學教育、論嘗試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教育實驗研究、教育隨筆五個方面。
    這套文集,凝聚我一生的心血,把已經出版的近300本書和700多篇文章濃縮在這五本書裡。每一本一個專題,可以單獨成書。每一本都有過去發表過的內容,也有新的內容。這樣編排,可以從整體上認識我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及其發展的軌跡,也方便讀者根據需要選擇,可以選擇一套,也可單獨選一本。
    這套文集有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1956年我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繫,畢業後留校任教,直至1970年“文革”期間我離開母校,前後讀書和工作了15年。今天我有一點成績,離不開母校的培養。這次母校出版社又為我出版文集,更使我感激不盡。特別要感謝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大夏書繫李永梅社長的策劃和幫助。
    當然這套文集的出版,不是我事業的終結,目前對於身體我自我感覺很好,爭取再干20年,對此我有充分信心。在有生之年,將繼續努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盡心盡力。以前,我在《人民教育》上寫過一篇文章——《笑談嘗試人生》,用這篇文章的最後幾段話(有修改)作為結束語,以表露我內心的體悟:
    作為一個教師,我當過小學教師、大學教師、中學教師、師範學校教師,我是幸運的。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為國富民強盡心盡力,問心無愧,我是忠誠的。
    作為一個教育理論工作者,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嘗試教育理論,我是成功的。
    作為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我能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為教師傳播先進的教育思想,為各民族的孩子上課,我是快樂的。
    作為一個父親,我有美滿的家庭,和妻子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度過50多年,兩個孩子都有出息,我是幸福的。
    作為一個人,我身體健康,身上各個“零件”還沒有多大毛病,看來再活20年沒問題,哈哈,活到100歲。
    回首往事,風風雨雨80年,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嘗試,不斷成功。我無怨無悔,心滿意足,每天都有好心情。這條嘗試人生的道路我會繼續走下去!
    2016年1月於常州香樹灣


    前 言

    “邱學華教育文集”第二卷同大家見面了。
    第二卷主要談數學教育。
    從16歲開始當農村小學教師,我開始同小學數學結緣,到現在已經歷65個春秋。雖幾經波折,道路坎坷,但我始終沒有離開過小學數學。嘗試教學法也是在研究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中萌發起來的,後來也是通過小學數學教育研討觀摩活動不斷進行推廣的。
    我在1951年開始教小學數學(當時叫算術),1954年發明小學口算表,1956年發表第一篇文章,1959年第一次主編《小學算術教學法講義》,1979年公開出版第一本著作,這一路艱辛走來,迄今為止,我編著和主編的小學數學教育方面的著作和學生課外讀物近300本,發表文章700多篇,約有3000多萬字,而這本文集隻有大約20萬字,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部放進來。
    65年來,我對小學數學教育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實踐和研究。我一向主張少發空論,多做實驗研究,隻有通過實驗研究和教育實踐的檢驗纔能得出科學的結論。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說:“我所寫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是總論,有關小學數學教育的整體性問題;下篇是分論,按專題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問題,如計算教學、應用題教學等。
    這裡附帶說明一下,有關小學數學實驗的研究報告,將收錄在邱學華教育文集第四卷《邱學華教育實驗研究》中,有關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評論與反思的文章將收錄在邱學華教育文集第五卷《邱學華教育隨筆》中。
    這本文集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將近60年,各個時期寫的文章都會受到當時教育形勢和教育理念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自己教學水平和寫作水平的限制,希望讀者注意審視和分析。我很幸運,一生能為中國的小學數學教育事業奉獻一磚一瓦。現在,我已到耄耋之年,但精神尚好,我有一個新的夢想: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國的小學數學教育走向世界,使全世界的孩子受益。為此,我將繼續努力做點工作。正當這本書完稿時,傳來一個好消息,英國準備引進中國的小學數學課本和練習冊,學習中國的教學方法。2020年將在中國上海舉辦第14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簡稱ICME–14),那時,全世界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目光聚焦中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將會大放異彩、震驚世界。
    閑話少說,感謝大家閱讀我的這本書,有什麼意見和需進一步討論的問題請告知我(13776884613@126.com)。
    邱學華
    2016年8月於常州香樹灣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