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詩門血脈論外篇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季惟齋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788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78814
版次:1

商品編碼:12430923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8-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0
字數:263000

作者:季惟齋

    
    
"

內容簡介

《詩門血脈論外篇》為《詩門血脈論內篇》(華東師大出版社)之姊妹篇,專門研究南宋至民國時期的各大詩歌流派及代表詩人。《外篇》根據《內篇》所總結的十二大脈絡,打破朝代之限制,將各脈古近詩人聚於各自一卷之中,體例甚為獨特,且觀點和思想突破一般學術體制下的脈絡,深具獨創性。

作者簡介

季惟齋,號昧庵道人、無懷氏,定居杭州,略通儒道釋三教之學,為國學講習所梅花堂創始人。出版有《徵聖錄》、《書史》、《畫史》、《詩門血脈論內篇》、《外篇》、《宋儒忘筌編》六種,又著有《無懷氏詩集》及佛學著作數種。

目錄

自 序/1



卷甲唐宋兼宗之衍派/1


陸放翁承往啓來/1

近人評放翁詩/3

範石湖/4

石湖好用絮沾泥/5

朱晦翁/7

姜白石/10

劉後村/12

周德卿/15

趙閑閑/18

遺山金源最嫩極旺/20

遺山適怨清和導源於義山/21

虞道園寫天機於貴氣/23

高青丘以全體為尊/24

季迪六朝綺雅/25

楊孟載與季迪齊驅/26

楊孟載詩評/29

李西涯/30

懷麓堂集佳篇/32

錢牧齋/34

陳獨漉嚴暇法勝/36

獨漉堂集摘詩/38

李杲堂以氣節為詩/41

杲堂古詩評/43

杲堂近體評/45

朱竹垞唐音宋格/46

袁子纔出格之機/48

隨園詩/50

趙甌北神智湛然/53

蔣心餘/55

心餘兼師唐宋/58

姚惜抱/60

黃仲則善悟/62

洪稚存/64

宋芷灣飛行絕跡/64

芷灣佳篇/66

揅經室詩/68

龔定庵/69

定庵天民詩/71

馬蠲叟/73




卷乙盛唐中正脈之支裔/77


辛敬之/78

李長源/80

楊仲弘/81

揭曼碩/82

張仲舉合南學於北氣/86

吳正傳/88

劉誠意帶燥方潤/90

袁海叟/93

李獻吉輕靈鬆逸/95

何大復/99

李滄溟/101

王弇州圓方互見/104

謝茂秦一悟得純/106

陳臥子樂府奇音/109

顧亭林/112

屈翁山/114

施愚山本末一貫/115

王漁洋/118

瀋歸愚/120





卷丙中唐奇奧脈之支裔/122


永嘉四靈/123

徐道暉/125

徐文淵/126

翁靈舒/127

趙紫芝/128

謝臯羽/130

戴剡源善悟之士/132

袁清容/135

楊叔能/137

王若虛/139

劉靜修/141

範德機論詩/144

薩雁門/145

吳淵穎/147

楊鐵崖/149

鹿皮子附黃溍 柳貫 戴良/151

宋景濂/154

吳梅村/156

吳野人/158

李懷民高密詩派/160

王仲瞿/162





卷丁晚唐清圓脈之支裔/165


仇山村/166

趙子昂/168

王次回/171

海虞二馮/174

舒鐵雲/175

孫子瀟/177

樊樊山清切有味/178

易哭庵四魂集/180

寅恪先生詩/182





卷戊北宋清奇脈之支裔/184


宋詩發源於浙/184

南雷詩曆/186

錢澄之藏山閣詩存/188

查初白/189

厲樊榭清能靈解/191

杭大宗倡學人之詩/194

杭堇浦詩/195

丁龍泓/197

金鼕心/198

近人評鼕心詩/199

翁覃谿為詩阨/200

張廣雅不以同光為然/202





卷己江西奧衍脈之支裔/205


趙昌父/206

韓澗泉/208

劉無黨/211

李屏山/213

雷希顏/216

方回論詩/218

錢籜石/221

黎二樵/222

曾湘鄉喜樂之光/224

鄭子尹/227

莫郘亭/229

何子貞/232

袁爽秋/233

瀋寐叟/235

寐叟欲通三關/237

範肯堂/240

陳散原類韓昌黎/242

散原奇格出荘生/244

鄭海藏/245

陳弢庵詩/247

滄趣樓詩摘句/249

陳弢菴感春詩/251

陳石遺/252

石遺晚年談藝/254

黃晦聞頗似韓偓/257





卷庚道釋心性脈之支裔/260


梧桐月向懷中照/261

可學而至不學而能/263

天童正覺/263

無準師範/266

南宋禪詩擷英/269

白玉蟾/271

中峯明本/273

張三豐雲水集/275

陳白沙/278

王陽明/279

髙景逸/280

明僧詩偈/282

一休宗純/283

紫柏尊者/285

蓮池大師/287

憨山老人/287

蒼雪讀徹/290

詩禪中道杲堂知/292

破山海明/294

清初浙僧詩偈/296

徹悟大師/298

曲肱齋短笛集/300



卷辛漢魏六朝脈之支裔/303


楊升庵/304

王湘綺自嘆修道無成/306

湘綺樓集摘詩/309

鄧彌之/312

白香亭詩集評/314

高陶堂/315





卷壬不問源流之詩派/318


徐青籐/319

三袁脫胎於心性脈/322

評竟陵/323

譚友夏論孤清永/324

公安竟陵之學禪/325

黃公度/326

公度身後滄海橫流/328

詩界革命體/329





卷末總論/332


方略先成於心/332

先詩而後史/334

史玄二諦/334

遺山學詩自警箋/336





跋一(魏賓峰)/342


跋二(符雲龍)/345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卷甲唐宋兼宗之衍派



太極生兩儀,唐宋猶詩之兩儀也。兩儀又自可分出四像八卦。混合兩儀,則太極自見。故鎔液唐宋之派,自放翁、遺山五丁開山,最爲淵長。兼取勝於獨學,人情皆知之,然用之不善,則又多能不如獨詣。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韓子蒼為呂居仁強之入江西派,殊不樂。其有雲“唐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故善之者,鎔液唐人之真意、宋人之軒昂,出以己意,如放翁、遺山。不善之者,則詩味猶不及晚唐,句法亦難盡展其軒昂,蓋以過求軒昂而敗詩味之純粹,以過求詩味而損句法之軒昂,是為兩難。可遠聽,不可近觀,可娛心,不可養神。所謂乾隆三大家者,即有失乎此者。詩之難也如此。



陸放翁承往啓來



夫放翁之於詩學,猶宗杲之於禪,黃大癡之於畫,皆為古今之變樞機所在。宗杲之前,五家七派,各具宗旨,公案、頌古之學彌盛,宗杲之後,看話禪也。大癡之前,唐五代兩宋之畫各派兼重,大癡之後,董巨水墨山水之風獨尊,以迄於今。放翁之前,十二脈變化已盡,放翁本不失為江西派之廣陵散,與上饒二泉同,放翁之後,則兼師唐宋之風氣獨大,而放翁自亦為後世百代之師。其乃一善悟之士,鎔鑄萬千,自出精純,能濃能淡,能膏能枯,無所不致其極。宗杲破立兼行,恣肆自喜,大癡學古而化,變態無窮,自與放翁同一樞機。其皆為氣運所鍾,有不得不然者。故宗杲毀其師所撰碧巖錄板,痛詆默照禪為邪道,平情觀之,皆非中行。大癡為趙松雪入室弟子,而隻發揚水墨雲山,弗能傳其師諸藝之全。而放翁之詩病,亦往往為後人指摘。此皆氣運所繫焉,不能全善如古賢,亦不必同之也。蓋皆闢拓疆域於千載之內,為後世奉為巨匠。三人所同者,善悟敢為是也。放翁枕上偶成雲“放臣不復望脩門,身寄江頭黃葉村。酒渴喜聞疏雨滴,夢回愁對一燈昏。河潼形勝寧終棄,周漢規模要細論。自恨不如雲際雁,南來猶得過中原”。初看是盛唐氣調,細辨則多宋人筆法,以文入詩,故特為暢達疏朗,混唐宋之英華,成其自家面目。宋季劉後村其先專學唐律,所作終愈近乎放翁,天趣彌張,蓋能知悟其秘鑰所在者。放翁臨安春雨初霽雲“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此兼唐宋之法而自成一味者,似薄輕而實厚雋,猶存唐人蘊藉,而脫落乎歐、蘇、江西之外,別具清音。宗杲倡看話頭,亦存古尊宿之精蘊,而自開眼目,另闢簡易透徹之徑,亦本善悟而出,似單薄而實深透者。大癡於畫道亦然。富春山居圖,亦似澹薄而能厚雋深透者。東籬雲“東籬深僻嬾衣裳,書卷縱橫雜藥囊。無吏徵租終日睡,得錢沽酒一春狂。新營茅舍軒窗靜,旋煑山蔬匕筯香。戲集句成圖素壁,本來無事卻成忙”。放翁尤佳處,在其能直以情味為詩。此亦啟後人神智不淺。(紀昀評此詩“樂天體裁,但修飾光潤耳”,豈為解人。情味自與樂天相近,而詩格已別。放翁性靈獨耀,施諸詩章,紀氏弗識其活機之為貴也。此人似通非通,忠恕難以兼全,好刻論,予素不喜之也。)



近人評放翁詩



石遺室詩話卷二七錄羅癭公掞東評陸放翁詩四十五條,掞東言“放翁詩鮮新俊妙,闊大閑曠,無美不備,而其精深處乃自宛陵得來。世之論放翁者,尠道其學宛陵,甚矣,真能讀放翁者之不易覯也”。亦自具眼力。予謂書法有謂中宮者,放翁詩之中宮,其在宛陵乎。此實多指放翁之五古而論。石遺室詩話所摘掞東評陸放翁詩,多放翁生平合作而名未甚著者。今錄數首,以見放翁所至之境。書懷雲“武擔山上望京都,誰記黃公舊酒壚。宿負本宜輸左校,寬恩猶聽補東隅。一官漫浪行將老,萬卷縱橫隻自愚。甫裡松陵在何許,古人投劾為蒪鱸”。(掞東雲“豪宕流逸,集中最勝境也”。)桐廬縣泛舟東歸雲“桐江艇子去乘月,笠澤老翁歸放慵。一尺輪囷霜蟹美,十分瀲灩社醅濃。宦遊何啻路九折,歸臥恨無山萬重。醉裏試吹蒼玉笛,為君中夜舞魚龍。”(掞東雲“意換句靈,放翁最完滿之作”。石遺雲“中四句乃學蘇處”。)幽居書事雲“莫歎人間苦不諧,清時有味是歸來。已因積毀成高臥,更借陽狂護散纔。正欲清言聞客至,偶思小飲報花開。紛紛爭奪成何事,白骨生苔但可哀”。(掞東雲“清雋絕倫”。首句苦不諧三字,民國詩話叢編一石遺室詩話作若不諧。)五律如病中雲“風雨暗江天,幽窗起復眠。忍窮安晚境,留病壓災年。客助修琴料,僧分買藥錢。餘生均逆旅,未死且陶然”。(掞東評次聯雲“字字千錘百煉,卻極自然”。留病壓災年,真洞達語,妙哉。)七古立賞荷花追懷鏡湖舊遊,掞東雲“清折明麗,以太白之雋,兼飛卿之縟,可謂佳絕”。題梁山軍瑞豐亭,掞東雲“通首舒卷自如,神完氣足,大似坡老”。愈見放翁熔液唐宋,無所不師也。瀋其光瓶粟齋詩話初編卷六有雲“放翁古詩雖不及蘇黃之開閤動宕,然其律句法紀謹嚴,如千兵萬馬,步伐整肅,兩宋詩人罕有至者。可取其律句,抽去中、腹二聯,或截去首尾兩韻,改為絕句,都成佳調。餘嘗以此試之,百不失一。誠齋跋劍南集雲,雕得心肝百雑碎,依然塗轍九盤紆。放翁之學問境遇,二語足以賅之”。見民國詩話叢編五。彌見放翁詩功深煉,而情味盤紆,近世陳滄趣作前後落花詩,猶承此塗轍。可知陸詩實為疏鑿手,承往啟後如是。滄趣樓諸詩,亦可謂雕得心肝百雑碎,依然塗轍九盤紆,能哀感頑艷者也。




範石湖



觀畢範石湖集,彌知楊誠齋措辭之精。其序石湖集謂範“至於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僒,清新嫵麗,奄有鮑謝,奔逸儁偉,窮追太白,求其隻字之陳陳,一唱之嗚嗚,而不可得也”。以予血脈論觀之,石湖誠兼師唐、北宋者。大篇決流,七古如太白、東坡,氣理緜密,如韓無咎檢詳出示所賦陳季陵戶部巫山圖詩即是。五古亦緜密清麗,一任性情,無斷裂處。石湖尤可觀者,在七律及七絕。出語清健明栗,師法歐梅,興像則頗深於中晚唐,能於義山下功夫,縟麗清真,細而能渾。此七律也。不釀,謂其不雜也。七絕為石湖最擅之物。斂芒、不僒雲雲,固難盡其幽微。石湖喜作禪語,今以三祖信心銘以喻其詩,即一種平懷是也。石湖七絕從容蘊藉,如鑑納萬像,而平懷不動,寫物細密,而能溫厚有餘味,所以為難。七律如次韻正夫遊王園會者六人曰 “丘園窈窕復崎嶇,草木生香景倍殊。花下百杯齊物我,雲邊一眼盡江湖。不知朱戶趑趄者,能勝青山放浪無。六逸蕭然真可畫,為君題作竹溪圖”。此宋詩筆調清健者。次韻韓無咎右司上巳泛湖曰“休沐辰良不待晴,徑稱閑客此閑行。春衫欺雨任教冷,病自明。抹黛濃嵐圍坐晚,揉藍新淥沒篙清。棲鴉未到催歸去,想被東風笑薄情”。可見石湖性情之淑且美,詩功之清而深。大凡石湖出手,即有一種雍和之氣,非同放翁七律力擬老杜,窮狀蒼古忠愛,或學大蘇,特寫曠達自陶之美。石湖不刻意為高調,偶亦有之,便不及放翁稱手,詩格更近蘇子美,不似放翁取法乎上。然當石湖一種平懷,不作高腔之時,則放翁便略見不足,蓋範清切如磬音,亦能溫厚蘊藉,且復深諳禪味,陸天真過之,而略少其瀋著。夜歸曰“竹輿伊軋走長街,掠面風清醉夢迴。曲巷無聲門戶閉,一燈猶照酒壚開”。清寂多可回味。高景菴泉亭曰“峯頭揮手笑紅塵,天入雙眸洗翳昏。萬裡西風熟秔稻,白雲堆裏著黃雲”。瀋著中自是悠然。田園雜興最末一首曰“村巷鼕年見俗情,鄰翁講禮拜柴荊。長衫布縷如霜雪,雲是家機自織成”。此中真有古味,非凡俗所可想見。惟家機織成,愈見古禮之意真,不然,恐假道學亦成矣。(觀田園雜興春夏秋鼕四時語,時令人遙想豐子愷之筆畫。“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蜻蜓倒掛蜂兒窘,催喚山童為解圍”,子愷作畫亦自石湖詩中悟入耶。)大抵石湖詩有一種貴氣,不同於放翁、誠齋。氣遒而媚,筆細而深,不刻意立高,而清真自遠。世間喜放翁詩之豪健工妙,猶南宋人之特喜米海嶽字。若石湖詩,則另具一格,曉貴氣者,易知其佳趣,性偏激者,往往難喜之。天下不可少放翁,自亦不可無石湖。此詩之陰陽二格,可分亦自不離者也。




石湖好用絮沾泥



僧參寥贈妓詩雲“多謝尊前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此北宋禪詩之妙者。範石湖詩好用此語。錄之以見南宋士夫資取禪學之風氣。次韻時敘有雲“閒心如絮久沾泥,但愛日長添午睡”。三月四日驟煖有雲“如何柳絮沾泥處,煖似槐陰轉午天”。子文見和雲亦有小鬟能度曲復用韻戲贈有雲“花酒俱來事更奇,不妨禪心絮沾泥”。皆可見石湖禪心。若謂放翁詩以動勝,動中有靜,則石湖詩以靜超,靜中生動。以動氣馭之,精魄盪之,以靜超者,則如鑑納物,纖細畢現,而見造化機神之妙。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石湖能靜,蓋天性而外,又在其能深諳襌味也。翻菴夜坐聞雨有雲“人生寧有病連歲,身世略如僧在家”。此亦心出家僧也。自嘲二絶有雲“終日嘵嘵漫說空,觸來依舊與爭鋒。登時覺悟忙收拾,已是闇黎飯後鍾”。“惡聲惡色橫相干,覿面須臾箭萬攢。有客癡聾都不動,方知我被見聞漫”。此見石湖參禪,深知習氣難銷。蠻觸有雲“萬仞我山髙不極,一團心火蔓難圖”,亦自省尚欠懲忿工夫也。再題白傅詩有雲“若將外物關舒慘,直恐中塗混主賓”。主賓謂臨濟宗四賓主也。主賓既混,則不免賓看賓。義玄大師雲“或有學人披枷帶鎖,出善知識前,善知識更與安一重枷鎖,學人歡喜,彼此不辨,喚作賓看賓”。自箴有雲“白傅病猶牽愛,晁公老未斷嗔。莫問是情是性,但參無我無人”。莫問二句,真可深思。理學家往往纏繞於性情二字,各執一詞,如朱陸之辨無極太極,不如直搗黃龍,直參無我無人,爲大受用。淨慈顯老爲衆行化且示近所寫真有雲“推倒禪牀並拄杖,飢來喫飯看西湖”。予寓西湖十餘年,亦每每飢來喫飯時看,此非遊人可知者。七律偶至東堂中二聯雲“歸來栗裡多情話,病後香山少醉吟。久坐蒲團蕉葉放,閒拖藜杖蘚花深”,亦見其本懷真趣如是。病中三偈之一爲律詩,其雲“擾擾隨流無定期,波停浪息始應知。一塵不偶同歸處,四海無親獨步時。苦相打通俱入妙,病緣纔入更何疑。霜清木落千山露,笑殺東風葉滿枝”。近世馬湛翁七律多禪機理窟,所作大抵類乎石湖居士此偈也。霜清、笑殺二語,亦見石湖確有造道之得,非僅文字超放而已。頷頸二聯甚幽微,俱非實證莫能道者。屬對精切,則其餘事耳。士夫學禪者,兩宋極多。範石湖此等詩,雖不足以爲心性脈,亦自可味。石湖兼宗唐宋,此種自是宋調,石湖詩人而參禪,亦與江西詩社中人同其樞機,惟不以江西自限而已。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自序




夫儒經予尤喜小戴禮,而禮記之言尤拳拳服膺者,莫若極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二語也。四十歲後,彌覺斯言為可味。詩道玄奧,亦寓於其間乎。性情感應之道,極高明是也。魏晉盛唐諸公和郊、島、韓、白及長吉體,一往雋氣,亦是極也。遺山謂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競逐南北,趙、李爭派金源,代有異人,性靈自曜,窮極其性,而為詩人。公安竟陵,或功或罪,明清鼎革,尤崛羣雄氣,鼓之盪之,洩之軛之,其機為莫測,自不可以常情禮義相議焉。情性之極,常在鬼神之間。故中唐諸家之體,於後世陶鑄尤深。葉星期嘗謂此中唐之中,乃百代之中,古今詩運關鍵。此實亦中唐人善用情性之極使然。夫文質彬彬然,道中庸是也。文質彬彬,然後可以歸諸日用倫常。詩者,持也。適也。自適而適人,自養而養人。孰人不得彭澤之適,誰氏不受少陵之養。陶杜二公之妙,道中庸有在焉。樂由天作,禮以地制。極高明者天之事,道中庸者地之宜。夫詩可泣可歌,可哀可怨,可莊可諧,然不可不有中正之氣以馭之,尊德性是也。德者,得也。無德,則所得亦虛餒。詩之體以中和正大為貴,詩之像則以變化靡測為神。而情性之外,實有學問,以積其氣體,煉其識度,既得根源,盡除踳駮,道問學是也。讀書天地間,啟其神智,祛其滯礙,心源中得,歌詠之音,若趵突虎跑,汨汨然不擇地而流,遂令詩極高明處,可振動幽明,而道中庸處,如飢輒食,如寒輒衣,平澹而已。夫不可測之神機,以可踐可履之道而應之,神機遂昌。弗然,神氣易亡。今世詩道將熄之驗,人皆見而痛之久矣。數年前內篇甫付剞劂,外篇即已腹構。非我性喜勤苦,乃胷中物事勃勃焉不得不然耳。年來常伏案於凝冰溽暑之際,甚思亭林、青主之孤懷。斯編綱目也恢恢,逸筆也草草,脫漏乖謬不少,俟以歲時,再為訂正補罅之事。昔著徵聖錄,於近世詩已論及焉,今亦羅列本編。惟多斧削,非復舊觀耳。丁酉立秋季昧庵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