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華傳統文化民俗課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蘇晨傑丁莉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743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7431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90536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4
    字數:13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蘇晨傑,丁莉

        
        
    "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文化民俗課程》涵蓋一至九年級“華夏尋根繫列”民俗文化課程。一二年級的“中華傳統節日”、“諺語歇後語”課程中,學生通過生活化體驗,發掘民俗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三年級學習“二十四節氣”時,順應自然節律,春分豎蛋、立夏鬥蛋、小滿讀書、谷雨點豆……學生在實踐中,愉快地習得民俗知識,生動地體驗民俗文化;四五六七年級開設“民族風情”、“中醫藥基礎”、“民族服飾”、“書畫藝術”課程,學生能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加深民族認同感;八九年級的“紅樓民俗文化”和“文化尋根”則是結合閱讀課程而開設,以提升探究能力,領悟傳統文化內涵為目標,學生通過團隊合作進行主題項目式學習並撰寫研究報告,從而挖掘民俗文化背後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目錄


    前言
    一年級 中華傳統節日
    附件一 詩配畫《清明》
    附件二 中華文化節之端午節書法大賽

    二年級 歇後語、諺語
    附件一 歇後語作品及諺語書簽作品

    三年級 二十四節氣
    附件一 春分豎蛋
    附件二 谷雨點豆
    附件三 立夏鬥蛋
    附件四 節氣體驗活動新聞稿
    附件五 節氣體驗活動學生習作
    附件六 學生板報作品
    附件七 學生小組合作演示文稿
    附件八 二十四節氣知識競賽

    四年級 民族風情
    附件一 優秀學生作品

    五年級 中醫藥基礎
    附件一 中醫藥博物館實踐活動方案
    附件二 中醫藥博物館實踐報告一(小組合作項目)
    附件三 中醫藥博物館實踐報告二(個人項目)
    附件四 中華民俗課中醫藥基礎知識測試題(開卷、閉卷、附加題)
    附件五 學生優秀中醫小報作品

    六年級 民族服飾
    附件一 視頻資料
    附件二 參考用書
    附件三 服飾課課後拓展作業
    附件四 中華文化節之民俗活動照片集錦

    七年級 書畫藝術
    附件一 書畫藝術口試試題
    附件二 學生創作照片與學生習作

    八年級 紅樓民俗文化
    附件一 探“紅樓文化”計劃書、可行性報告及任務
    分配書
    附件二 探“紅樓文化”活動流程
    附件三 探“紅樓文化”學生任務單彙報
    附件四 探“紅樓文化”活動照片
    附件五 探“紅樓文化”課堂彙報照片及彙報視頻鏈接
    附件六 探“紅樓文化”活動新聞稿

    九年級 文化尋根
    附件一 “文化尋根”活動流程安排
    附件二 “文化尋根”活動策劃可行性報告及任務分配書
    附件三 “文化尋根”活動照片
    附件四“文化尋根”學生期終研究報告彙總
    附件五“文化尋根”活動新聞稿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華傳統文化民俗課程》:
    1.課前預習
    服飾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並不熟悉,學生想要在課堂上進行深入的理解,就需要在學習之前對此有全面的了解。圍繞一個主題,學生需要完成相關的課前思考題。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思考題的難易程度也會發生相應改變。在查閱資料、提取資源、整合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對此內容會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並不能深入理解。
    2.課堂研習
    帶著課前預習中的學習成果和疑難問題,師生在課堂上共同研討。首先是老師進行專題講解,通過借助各種教學工具,包括與服飾相關的圖片、視頻甚至是實物,學生對此主題有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接下來,學生提出自己課前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可以自己回答,可以請其他同學回答,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解答,甚至可以直接請老師幫忙答疑。通過課堂研習,學生既能習得新知,還可以借助新知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課堂效率更高,探究性學習的氛圍也更加濃厚。
    3.課後拓展
    課後作業既是對課堂知識習得程度的檢驗,也是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拓展。在課後作業中,學生需要根據所學內容,分階段為自己設計漢服。前期隻是設計款式,到了中期,需要在前期設計的基礎上加上顏色的搭配,到後期則是在前兩期的基礎上,增加對發型、配飾等細節的關注。這一整套作業做下來,學生可以結合所學,分階段地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漢服。這既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想像力、創造力,又要求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通過繪畫的形式展示漢服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漢服的興趣和動力。
    少數民族服飾教學這一部分,則是挑選了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或者服飾獨具特色的民族,即蒙古族、滿族、苗族和高山族。以服飾為依托,讓學生學習蒙古族、滿朝和清朝的歷史,學習苗族、高山族服飾中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在少數民族服飾的教學過程中,學科知識相互融合、滲透。師生可借助中國地理歷史圖冊繪本、紀錄片、視頻等,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各民族的服飾特色和民俗文化。
    (1)蒙古族服飾
    在進行蒙古族服飾的學習時,要注重北方草原文化對整個中原文化乃至中亞東歐地區的深遠影響。結合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以及生活習慣等知識,理解蒙古族傳統服飾在設計、用料、配飾等方面的特色。學生在學習蒙古族特色服飾的同時,可感受蒙朝由極盛轉極衰的過程。
    (2)滿族服飾
    滿族服飾的教學,則是引導學生體會東北少數民族服飾與中原的巨大差異,特別是極富地域特色的配飾和帽子。由滿族所建立的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極點也是終點,因此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融入相關歷史知識的教學。
    (3)苗族服飾
    由於在刺繡、用色和配飾上極具特色,特別是苗銀的大量使用,再加上近年來該地區特色旅遊文化的迅速發展,苗族服飾在少數民族服飾裡很突出,得到了高度關注。課堂上可利用紀錄片、宣傳視頻、圖片等資料,將多姿多彩、豐富絢麗的苗服展示給大家。
    (4)高山族服飾
    高山族的服飾有其自身鮮明的特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通過聽高山族民歌、觀看高山族傳統舞蹈的視頻、觀賞高山族服飾圖片等方式,了解學習該民族的服飾特征,領略臺灣這片島嶼上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魅力。(二)研究型課程的實施民俗文化課研究型課程,主要內容是成果彙報和展示,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活動是其核心。研究型課程應有效地與拓展型課程的課堂教學互相結合。在活動的過程中,應以學生自主實踐、自主體驗為主,以教師的指導為輔。學生應將自己對民俗文化課程的理解,滲透到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在實踐中,學生的組織活動的能力得以培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民俗課學習成果展示彙報活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1.活動實施前
    通過討論和研究,學生自主確定活動主題,並在此基礎上,設計體驗教室的名稱(“纔舞閣”和“長安城”)。圍繞主題,學生分小組設計活動、裝扮教室、商討活動細節,並為活動當天的教室裝飾做準備。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國家的富強與民族的興盛往往與其傳統文化的興衰密切相關。在中國近五年來的內政外交中可發現這樣一個信號:中國傳統文化受到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已經在國內教育繫統中彰顯得愈發鮮明國家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已明確提出讓中華傳統文化回歸課堂。
    平和學校以“精品、高素質、國際化”為辦學宗旨,致力於培養扎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功的學習者。我們語文組在校領導的支持下,向前跨了一小步,從2009年就開始探索中華文化課程的校本化,致力於構建和完善《走近中華傳統文化》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漢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思考、實踐和創造活動中全面發展,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使一部分學生自覺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一、校本課程開發過程我們的課程建設和實踐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02年9月,開設中國文化課。2006年9月,確定中國文化課教材。2009年3月,在學部範圍內組織開展“中華文化節”繫列活動,後來“中華文化節”被學校列為十大德育品牌項目之一。如今,“中華文化節”繫列活動作為研究型活動課程,每個學期仍在持續開展。
    2011年3月,丁莉老師撰寫的《中國文化課程》,編入崔允漷教授主編的《校本課程開發:上海經驗》一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
    2012年3月,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漢語言及文化課程的研究。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合作撰寫《一至九年級漢語言及文化課程方案》,並出版《平和教育文集八》,其中包括國家課程校本化方案和《走近中華傳統文化校本課程方案》,形成了“傳統經典繫列”文化課程體繫。
    2014年12月,結合教學實踐,語文教研組進行閱讀課程的研究,確定了一至九年級閱讀課程的課程內容、實施方式和評價方式。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理性實踐的基礎上,老師們結合學校教育繫統性、完整性、漸進性的特點,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認識能力,進行民俗課程研究,教研組合作撰寫《中華傳統文化民俗課程》。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又經過一輪的教學實踐,進一步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民俗課程》,形成了“華夏尋根繫列”文化課程體繫。
    至此,融合課程部語文組的漢語言及文化課程,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與不斷完善,形成了日趨完備的教學體繫:兩個原則、三類課程、四大模塊。
    我們的課程建設本著“國家課程第一”的原則,符合平和課程理念,並結合了我們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三類課型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活動課程。基礎型課程即傳統意義上的語文課;拓展型課程包括閱讀課程、文化課程(傳統經典課程)、民俗課程(華夏尋根課程);而研究型活動課程則是基於閱讀課、文化課和民俗課的“中華文化節”活動和基於課程的社會實踐。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