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夏書繫·做一個理想教師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53-512
    【優惠價】
    221-320
    【作者】 袁衛星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303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3038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2272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對話名家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袁衛星

        
        
    "

    編輯推薦

    語文名師袁衛星從走進學生心靈、追求課堂詩意、享受教育幸福、陪好自己的孩子四個維度,描述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摸爬滾打、成長成名的經歷與體悟,詮釋了“做一個理想教師”的赤子情懷,也為我們揭示了成為一名理想教師的可期路徑。
    在“享受教育幸福”這一部分,作者不僅再現了自己的教育生命之旅,還著重介紹了朱永新、李鎮西、盧志文、竇桂梅、萬瑋等教育名人的教育理念和成長之道,非常具有參照價值和啟發意義。

    內容簡介

    《大夏書繫·做一個理想教師》是袁衛星老師的教育隨筆集,全書共四輯——“走進學生心靈”“追求課堂詩意”“享受教育幸福”“陪好自己的孩子”,既有一個個喚醒學生心靈的教育思考,也有打造詩意課堂的精彩案例,還有陪伴孩子成長的家教理念,更有對名家名師,如朱永新、李鎮西、竇桂梅等教育思想的深刻解讀。

    作者簡介

    袁衛星,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曾獲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江蘇省“五四杯”十傑名教師等稱號。
    著有《心存敬畏》《生命教育》《細數陽光》《美麗的過程》《爸爸在這裡》《班會18課》《素質養成讀本》《中學語文教與學》《聽袁衛星老師講課》《情感:像霧像雨又像風》《生命課: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生命課:一個教師的教育手記》《生命課:一個學生的必修課程》等書。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要成為學生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做一個用學科(語文、數學、外語……)來教學生的老師,而不隻是做一個教學生某一學科(語文、數學、外語……)的老師。這兩者有著“育人”和“教書”的差別,有著“人師”和“經師”的區別。教師,隻有完成了這種轉向,纔能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並實施教育;纔能在教育中將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終把人“還原”為“人”,達到人的“自我實現”。而這時候的教師,纔真正稱得上是“理想教師”。
    ——袁衛星

    目錄

    輯一 走進學生心靈
    一通接警電話的教育啟示
    教育拒絕阿伽門農的心態
    開除那些不會微笑的老師
    尊重學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風險防範:一堂待補的課
    保護學生:兩個同樣感人的事例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敬畏生命
    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用性命擔保學生的品質
    要表揚,也要懲罰

    輯二 追求課堂詩意
    就像一首詩
    超越課堂教學技巧
    放下標準化的棍棒
    課堂教學必須歸真
    課堂教學應當求美
    課堂教學需要移情
    吸納滋養底氣
    探索那寫的緣由
    共享一份親情的溫暖
    一次靈魂的洗禮

    輯三 陪好自己的孩子
    你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學生
    示女兒十歲生日書
    示女兒十二歲生日書
    示女兒十四歲生日書
    示女兒十六歲生日書
    示女兒十八歲生日書
    示女兒二十歲生日書

    輯四 享受教育幸福
    走向生命“完滿”的旅程
    朱永新:詩性伴理想同行
    李鎮西:燃亮教育反省時代的希望之光
    盧志文:“我隻用心去做”
    儲昌樓:為了人生的慶典
    馮衛東:為了實踐的研究
    張 悅: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竇桂梅:為學生的生命奠基
    薛法根:在泥土中扎根
    王文麗:語文讓她如此美麗
    萬 瑋:一部“兵法”闖“江湖”
    梁增紅:內心有一個深的答復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大夏書繫·做一個理想教師》:
    尊重學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網友桐葉給我講了她的一個動人的故事:
    有一次上語文課,班上一個出名的搗蛋鬼不知為什麼不高興,一個勁兒用筆敲桌子,那“篤篤篤”的聲音嚴重影響了教學活動。我停下講課,用眼睛示意他注意自己的行為,然後繼續講課,誰知他毫不悔改,繼續敲桌子,這下我沒法上課了,對他不尊重老師的行為很惱火,很想發脾氣,但說實話我從來沒訓過學生,一時還真不知該怎麼訓,隻得說道:“李揚同學,請你停止敲桌子。下課後去一趟辦公室。”這下他安靜了。
    下課後,他滿不在乎地來到辦公室,站到我面前,也不出聲。我對他說:“我知道你的字寫得不錯,‘尊重’這倆字你會寫嗎?”他詫異地看了我一眼,半天纔說:“會。”“那你給我寫下來。”他遲疑了半天,纔抓起筆寫了“尊重”。我繼續問:“知道這倆字的含義嗎?”他點頭。我很平和地說:“一個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老師尊重你,也希望你能尊重老師。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他又點頭。我說:“那你回去吧。”他轉身走了,低著頭。
    從那以後,上語文課再沒見他違反紀律,看見我時,還有點惴惴的。我看他似乎還有點心理負擔,就尋找機會表揚了他幾次,消除他的顧慮,之後他的學習態度明顯好轉了。後來在一次作文中,他這樣說:“我是個硬性的人,脾氣上來了誰的話都不聽。那次語文課上違反紀律,老師讓我去辦公室,我以為也就是訓一頓寫份檢討,纔不在乎呢,那些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了。沒想到老師並沒有那麼做,她隻讓我寫‘尊重’兩個字,當時我提著筆好像抓著根柱子一樣重,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寫出那兩個字的。老師的話讓我明白了我的錯誤,我不尊重別人,別人怎麼會尊重我呢?我要做一個尊重別人也受人尊重的人。”
    是的,尊重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個不懂得尊重學生的老師,是難以走進學生心靈的。上海建平中學前校長馮恩洪曾說:“真正有生命力的學校,是尊重人格的學校;我當過20年的班主任,太了解尊重學生人格的意義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更是說,關於“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峰──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我想告訴你,年輕的朋友,一個極其簡單而又極其復雜的教育秘訣”,“這個秘訣就是:隻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纔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
    尊重學生要從細小處做起。
    例如,尊重學生的課間休息權。
    課間十分鐘雖然短暫,卻十分寶貴。它能調節學生的身心,有利於學生上好下一節課,有利於下節課教師的教學。不克扣學生的休息時間,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休息權和娛樂權的尊重,又體現了教師們在教學上的相互合作。
    可我們就有這樣的老師:每課必拖,少則一兩分鐘,多則到下一節課開始。他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我是為了學生好啊,我想盡量給他們多講些,盡量讓他們都聽懂些;沒辦法,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緊,課堂容量大……
    這樣的教師應該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一堂課坐下來,是不是也很累?是不是很想出去活動一下?當我目睹窗外蹦蹦跳跳的伙伴時,我的心是不是也飛走了?
    這樣的教師應該自我反思:經常性拖堂是不是也暴露了課前準備的不夠,備課質量的不高,駕馭的能力不強?
    我的朋友瀋涓給學生上設計與工藝課,問學生最想設計的是什麼,一位學生回答:“設計一種裝置,下課鈴一響,黑板上的字自動消失,喇叭裡音樂響起,機器手友好地把老師請出教室;若老師不出去,機器手把他推出去。”話音剛落,教室裡響起一片掌聲。
    這掌聲讓我想起我高中時的一位語文老師,隻要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他總能“喀嚓”斷電,踩著還沒有停下來的鈴聲大踏步地走出教室,留下我們在那裡回味,那是真正的瀟灑!
    再如,尊重學生的“話語權”。
    課堂上,常有老師想方設法地“啟發”學生,將極有創意的回答“修理”得與教參如出一轍;校園中,也有老師對學生講座、學生報刊的時尚話題一概視為淺薄,厲聲制止,而後又抱怨學生素質太差。果真是學生素質太差嗎?試想,如果學生的話語動輒遭到“修理”,這也不對,那也不行,課堂上誰又願意自討沒趣?所以,為師者若想讓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應容許學生“犯合理的錯誤”,鼓勵有個性的聲音,少搞標準答案“一刀切”,而是把學生看成有獨立人格、與老師平等的人。這樣,自由開放的氣氛營造出來了,課堂上“萬馬齊喑”的局面也就消失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是為了了解新一代的語言文化,不斷豐富自己的“一桶水”。當新生的一代就喬布斯、蘋果安卓、微博微信等侃侃而談時,我們的很多教師卻對此極為不屑,甘做“世紀遺民”,固守著陳詞濫調去訓導學生。如此拒絕時尚與現代,恐怕是不能站穩講臺的。身為教師,融入學生的文化圈子並勇敢地與之同思考、共評析,方能真正盡到為師之道。
    又如,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
    李希貴老師說:“什麼年齡讀什麼書。”的確,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規範學生的閱讀,一提起閱讀就是讓學生讀名著,讀經典,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高品位、高格調的作品都塞給學生,也不管學生認知水平、人生經驗、審美能力等多方面有沒有達到作品鋻賞所需要的層次。另外,我們還要尊重學生的閱讀趣味。有人喜歡“大江東去”,有人偏愛“小橋流水”;有人鐘愛莫泊桑、契訶夫,有人專注於錢鍾書、餘秋雨。各人有各人的興趣,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我們不必強求一致。此外,我們不應給學生設置太多的“禁區”,譬如學生喜歡讀金庸、瓊瑤,這應當很正常,學生不會因為讀了武俠小說就變成了“俠客”,讀了言情小說就變成了“情種”。關鍵在於引導,引導他們如何吸納有用的養分,引導他們如何處理和日常學習的關繫,引導他們如何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品位,而不是硬塞硬灌、硬堵硬卡。
    特別要尊重的是學生的隱私權。信件是隱私,日記是隱私,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名次同樣也是隱私。
    總之,尊重學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一位23歲的青年告訴別人,他最大的遺憾是求學期間沒有踫到一個好老師。他說,別人談起讓自己受益匪淺的老師時,他就像單親家庭的孩子聽人家講家庭如何幸福一樣,心裡特別難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講,老師無疑是生活中除父母之外最重要的人物。那麼,何謂“好老師”?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愛心與教育》的作者李鎮西老師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是的,愛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而且也是教育的真正動力。夏丏尊先生在《愛的教育》譯者序言中說過一番發人深思的話:“學校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聞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池,有人說四方形好,有人又說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於池的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為他操心時,是不會無動於衷的。一方面,他們會把自己的愛回報給老師,從感情上縮短師生的距離;另一方面,師愛又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橋梁。學生越能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就越信任老師,老師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美國芝加哥一所私立中學,一位九年級的英語教師布朗女士在討論完一道學習上的難題後,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請問同學們,在洪水來臨時,你將先救誰?”這個提問立刻使課堂炸了鍋:學生們議論紛紛,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學們一片笑聲和喝彩聲中,一位年僅15歲的男學生回答道,如果他結婚了,他會先救自己的妻子,而一位女生則大聲回答說,她要去救老師布郎女士。
    “為什麼呢?”布朗女士問道。
    “因為您最愛我們,最關心我們,您是我們最值得依賴的朋友!”話音剛落,又是一片喝彩聲,情緒激動的學生們順著她的話紛紛發言,一致贊美他們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富有同情心、最完美的人,也是他們最可信賴的朋友。
    顯然,布朗女士的教育工作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來源於最根本的教師素質——師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原始的、自然的,是寫進人類基因裡的。而以一種養育自己孩子的心態去教育學生的老師,是神聖的、偉大的。
    有一篇文章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積雪皚皚的鼕日,小學生曹彥上學後的第一次期終考試正在進行。曹彥坐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裡,棉鞋已被融化的雪水浸透。他感到了雙腳的麻木和疼痛,控制不住自己小聲抽泣起來。鄰村小學來監考的一位30多歲的女教師問明原因,坐到他身邊,三下兩下脫掉他的濕棉鞋,然後解開她單薄的棉襖,把他冰冷的雙腳放到自己懷裡,捂了起來。當麻木的雙腳恢復知覺,曹彥止住抽泣,繼續埋頭考試的時候,高高個子,穿著樸素衣服的女監考老師的形像,已在他人生的記憶中定格成一個永遠的高大的塑像。
    參加全國語文創新教育理論學習班期間,同宿舍的成家武老師由我接了幾個關心我喉病的學生的電話談到愛生,家武說,他印像最深的老師是中學時期的餘榮桂老師。在一個飄雪的鼕日,這位有著慈母胸懷的女教師,見家武衣著單薄,怕他受寒,跑到隔壁班上去,脫下兒子的棉衣來,親手穿在家武瑟瑟寒戰的身上。
    聽完這個片段,我和家武心裡一樣溫暖。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成為學生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
    這是近幾年來我常常和老師們分享的一個故事。
    許多年前,湯姆遜老師對著她五年級的學生撒了一個謊,說她會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前排坐著泰迪?史塔特——一個邋遢而且上課不專心的小男孩。
    事實上,湯姆遜老師很喜歡用粗粗的紅筆在泰迪的考卷上畫一個大大的叉,然後在最上面寫個“不及格”!
    直到有一天,湯姆遜老師查看每個學生以前的學習記錄表,她纔驚訝地發現泰迪之前的老師給的評語十分驚人。
    一年級老師寫道:“泰迪是個聰明的孩子,永遠面帶笑容,他的作業很整潔,很有禮貌,他讓周圍的人很快樂!”
    二年級老師寫道:“泰迪很優秀,很受同學歡迎,但他的母親患了絕癥,他很擔心,家裡生活一定不好過!”
    三年級老師寫道:“母親過世,泰迪一定很難過,他努力表現但父親總不在意。若再沒有改善,家庭生活將嚴重打擊泰迪。”
    四年級老師寫道:“泰迪開始退步,對作業不感興趣,沒有什麼朋友,有時在課堂上睡覺。”
    直到此刻,湯姆遜老師纔了解到泰迪的困難,並為自己從前對泰迪的態度深感羞愧。
    而當湯姆遜老師收到泰迪的聖誕禮物——別人的禮物用絲帶及包裝紙裝飾得漂漂亮亮,泰迪的禮物卻是用雜貨店的牛皮紙捆起來的——她更覺得難過了。
    湯姆遜老師忍著心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拆開泰迪的禮物。有的孩子開始嘲笑泰迪送的禮物:一條假鑽石手鏈,上面還缺了幾顆假的寶石;還有一瓶隻剩四分之一的香水。但是湯姆遜老師不但驚呼漂亮,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帶上手鏈,並噴了一些香水在手腕上,小朋友們全愣住了。
    放學後,泰迪留下來對湯姆遜老師說:“老師,你今天聞起來好像我媽咪!”泰迪離開後,湯姆遜老師整整哭了一個小時。
    從那天起,她不再教“書”,不再教閱讀,不再教寫作,不再教數學……相反地,她開始“教育孩童”。
    從那天起,湯姆遜老師特別關注泰迪,而泰迪的心似乎重新活了過來。湯姆遜老師越鼓勵泰迪,泰迪進步越快。到了學年末,泰迪已經成為班上最聰明的孩子之一。雖然湯姆遜老師說過她會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但泰迪卻是她最喜歡的學生。
    一年後,湯姆遜老師在門口發現一張紙條,是泰迪寫的,上面說,湯姆遜老師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
    六年過去了,湯姆遜老師又發現另一張泰迪寫的紙條,泰迪已經高中畢業,成績全班第三名,而湯姆遜老師仍然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
    四年後,湯姆遜老師又收到一封信,泰迪在信裡說,有時候大學生活並不順利,但他仍然要堅持下去,不久的將來要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他再一次告訴湯姆遜老師,她仍然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
    四年過去,又來了一封信,信裡面,泰迪告訴湯姆遜老師,大學畢業後他決定繼續攻讀更高學位,他也不忘再說一次,湯姆遜老師還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而這封信的結尾多了幾個字:“泰迪?史塔特博士”。
    故事還沒結束。隔年春天又來了一封信,泰迪說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女孩,馬上要結婚了。泰迪解釋說,他的父親幾年前過世了,他希望湯姆遜老師可以參加他的婚禮並坐上屬於新郎的“母親”的位置。
    湯姆遜老師完成了泰迪的心願。但你知道嗎,湯姆遜老師竟然戴著當年泰迪送的假鑽石手鏈,還噴了那一瓶香水——泰迪母親過世前最後一個聖誕節用過的香水。
    他們相互擁抱,泰迪悄悄在湯姆遜老師耳邊說:“湯姆遜老師,謝謝你相信我,謝謝你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讓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
    湯姆遜老師熱淚滿盈地告訴泰迪:“泰迪,你錯了,是你教導我,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改變——直到遇見你,我纔知道該怎麼教書!”
    分享完這個故事,我還常常加上幾句贅語。我說,我們都知道,遇到生命中的貴人時,要記得好好感激,因為他(她)是你人生的轉折點;但我們更要知道,我們可以成為別人,尤其是我們的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我們能不能成為學生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
    要成為學生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師,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做一個用學科(語文、數學、外語……)來教學生的老師,而不隻是做一個教學生某一學科(語文、數學、外語……)的老師。這兩者有著“育人”和“教書”的差別,有著“人師”和“經師”的區別。教師,隻有完成了這種轉向,纔能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並實施教育;纔能在教育中將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終把人“還原”為“人”,達到人的“自我實現”。而這時候的教師,纔真正稱得上是“理想教師”。
    理想教師應當走進學生心靈。他們應當有這樣的信念:“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義的目的,與人有關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實現’,是豐滿人性的形式,是人種能夠達到的或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度的發展。”(馬斯洛語)“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為他打開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裡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語)
    理想教師應當追求課堂詩意。他們應當有這樣的追求:當我和我的學生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當為一堂課的平庸蒼白而慚愧,也不應當為一堂課的碌碌無為而悔恨;把課堂視為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個性,投入熱情……投入整個的生命。“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踫,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育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裡高高升起。”(於漪語)
    理想教師應當陪好自己的孩子。他們應當有這樣的認同:我的孩子是作為教師的我最重要的學生之一,我不僅應當是我孩子的首任教師,還應當是我孩子的首席教師。作家畢淑敏曾經寫到,她“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同樣的道理,我們完全有理由不喜歡孩子嗷嗷待哺,卻斷然離去的老師。
    理想的教師應當享受教育幸福。他們應當有這樣的徹悟: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亦應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