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有故事的語文課堂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李衛華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1326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13269
版次:1

商品編碼:12867929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字數:2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衛華

    
    
"

內容簡介

語文課堂有精彩的故事。《有故事的語文課堂》一書根據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繫統總結了作者近10年來以創意視角研究學生、研究文本、研究教學方法的成果,並具體闡述了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實施教學的過程以及產生的效果。
《有故事的語文課堂》選材編排上力求“守正出新”,體現由滬教版教學實踐研究到人教版統編教材教學方式改變的前後傳承,其中的教學理論緊貼一線實際,教學案例生動新穎、可操作性強,適合有志於研究高中語文教與學的師生閱讀。全書本著“講好中國教育故事”的宗旨,體現“海派語文”特征,聚焦“創意課堂”特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李衛華,上海閔行田園高級中學學術委員、語文教研組長。帶領團隊先後指導7位學生出版個人文集,獲得全國百家優秀文學社團、上海市巾幗文明崗、閔行區優秀教研組等榮譽,個人曾榮獲全國文學課堂評比二等獎。曾負責編輯文集《江南可采蓮》,擔任《詩意棲居的青春》責任編輯等。

目錄



第一回 悟已往之不可諫知來者之猶可追——由《師說》課堂教學的故事說起
一、第一次上《師說》
二、第二次上《師說》
三、《師說》教學五法

第二回 中外同歸而殊途古今一致而百慮——有故事的語文課堂的研究背景
一、有故事的語文課堂的內涵
二、對照課程標準理解“有故事”
三、對照國外母語教學課程標準理解“有故事”

第三回 江山代有纔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故事的語文課堂的歷史淵源
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故事性特征
二、歷代先師講故事的教學策略
三、聽於漪老師講課的故事
四、有故事的語文教學的共同特征——以當代名師教學片段為例

第四回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開學第一課的創意故事
一、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二、新風東南來,你自茂盛開
三、故事恆久遠,經典永流傳
四、少年孥雲志,更上一層樓

第五回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閱讀教學課的創意故事
一、三個層面,構建整體設計創意
二、細處著眼,打開教學創意思路
三、見篇知類,體察課文個性魅力
四、讀寫結合,檢查課堂教學效果

第六回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寫作教學課的創意故事
一、寫作素材:學養和積累
二、寫作範式:與材料對話
三、寫作思維:邏輯的推進
四、寫作風格:思辨性表達
五、寫作創意:個性和匠心

第七回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草逐時新——新教材必修(教學創意故事
一、教學故事
二、教學故事

第八回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故事
一、情境化導讀:明確價值,輔助理解
二、基礎型閱讀:提出問題,形成邏輯
三、分析型閱讀:梳理問題,概括提要
四、思辨型閱讀:引發感悟,判斷對錯

第九回 辛勤勞作流汗水科學耕耘講智慧——有故事的語文課堂實施路徑小結
一、參透講好故事的“道”
二、提升講好故事的“術”
三、搭建講好故事的“臺”

第十回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部分學生回憶有故事的語文課堂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有故事的語文課堂》:
(二)嘗嘗鮮:找到鮮活具體的語言素材
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表述語文學科的性質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
歸納起來,開學第一課既要立德樹人,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又要兼顧語文學科性質,上出“語文味”;既要有具體抓手和學習材料,使教學落到實處,又要顧及到教學材料的“真實性”與“即時性”,保證課堂的“語言實踐活動”是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之中實施的。例如,校長開學典禮致辭文稿《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新夢想》就很符合這樣的要求。
這篇文稿有以下特點:第一,鮮明的“即時性”。上課前,校長致辭言猶在耳,恰好趁熱打鐵,十分鮮活。文稿開篇引述寒假期間熱映的三部電影《神秘巨星》《奇跡男孩》和《紅海行動》中的經典臺詞,時尚大氣且深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很對學生“胃口”。第二,豐富的“故事性”。埃隆·馬斯克和重型獵鷹的故事就發生在2月7日,這個震驚了全世界的故事一定也震撼了學生們的心靈。此外,培根的名言“智慧之人所創造的機會,遠遠超過他能遇見的機會”,以及對這句名言的闡釋“一個大好機會,可能因為懶惰而化為烏有,普通的機會,卻因勤奮而變成良機”,會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第三,深刻的“教育性”。同在旅途中的旅行家和流浪漢收獲與境界天淵之別,故事言淺意深,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和深刻啟示,並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素材和文化審美意蘊,也能敲響學生的心窗和勵志前行的鼓點。
(三)品品味:構建多樣有序的課堂層次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開學第一課要體現語文特征,要設計多樣而有序的語言實踐活動,要做到“第一道菜”味道豐富純厚。
迎著學生狐疑又期待的眼神,我的第一句話超乎他們想像:“誰能準確說出今早開學典禮校長致辭引述的三部電影的臺詞?”這是檢驗傾聽中提煉關鍵信息的語言實踐,也是待人接物人際交往中的重要能力。學生自發討論,饒有興味。幾位學生準確而洪亮地說出了這些信息:《神秘巨星》中“如果沒有夢想,是睡是醒,是死是活,都毫無意義”;《奇跡男孩》中“我超愛的就是我兒子的臉”;《紅海行動》中“不要害怕它,壓力會讓你更專注”。
我的第二句話加大了難度:“致辭文稿中有哪些令你印像深刻的故事?”這是檢驗傾聽中提煉復雜信息的語言實踐,也為學生將來的書面表達積累語言素材。學生竊竊私語,紛紛回憶。在幾位學生補充完善之後,有學生完整地表達出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2月7日,現役運力最強的火箭重型獵鷹,載著紅色特斯拉跑車發射上天,埃隆·馬斯克說“這輛車可能會在太空跑上十億年”,走出地球就是他的夢想,而他為了夢想持續不斷地克服諸如破產等困難最後成功了!第二個故事:旅行家和流浪漢都在旅途中,流浪漢嫉妒旅行家的收獲,我們每天同樣都在行走,為什麼我一無所獲?旅行家笑道:那是因為我珍惜每一次行走,邊走邊觀察邊思考邊收集有用的信息啊。
我的第三句話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旅行家和流浪漢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你也說一個夢想的故事。”這是考查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語言素材。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思辨性地討論且主題明確,其實同行業的人都在同樣的道路上前行,結果卻大相徑庭。同是教師,同是醫生,同是公務員,同是普通工人,流於平庸者有之,出類撥萃者有之。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欣聞李衛華老師將把近年來對語文教學的思考成果和教研成果結集出版,並邀我寫序,心裡非常高興。讀著他的書稿,不僅引起了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對衛華教學成長歷程的回憶。
我們都熟知語文的教育功能是“立德樹人”,但我們常把這裡的“人”隻看成學生,仿佛與教師無關,其實不然。語文這門學科既“樹”學生,也“樹”教師。
衛華的成長就是一個“樹教師”的例子。這些年來,在語文的講壇上,他勤勤懇懇,教書育人,教出的一屆屆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他自己也不斷成長,從一名生澀的語文教師,逐漸成長為一名有經驗、有理想、有理念、有方法、有追求的成熟教師。
我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聽衛華上課的情形,那次他執教的是《再別康橋》,課堂上他非常注重朗讀,在學生讀完課文後,他又用廣東話把課文朗讀了一遍。課後聊天,我纔知道他從安徽師範大學畢業後去了廣東,在那裡工作並結識了自己的妻子,而後又雙雙來到上海工作。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於從一名青年教師成長為區域教學的中堅力量。
上海的語文教學,如果要說是“海派語文”教學風格的話,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教學策略上,上海的語文教學特別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操作上,關注課文,關注文本的語言。這是上海的語文教學從“大語文”教學向語文教學本質的回歸,也是上海區別於全國其他地方語文教學的突出特征。衛華的語文教學就帶有“海派語文”的特征,是上海語文“二期課改”的典型例證,我們從本書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他關注語文課堂、關注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努力。在他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把一堂課講完,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生一起享受語文的美好。是的,語文學科的本質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過分地追求功利性,語文追求浸潤,追求熏陶,追求語感的形成,追求思維的提升。那是師生在課堂上,一起感受獲得新知的快樂,一起沉浸在語言的邏輯裡讀懂語言背後意義的快感,一起發現語言組合密碼與規則的欣喜,一起在語言的節奏和韻律中感受詩意的美感,一起在課文中體驗生活和獲得人生成長的意義。
衛華一直關注文本的語言。記得在一次區級教研活動中,衛華再次執教《再別康橋》,這節課明顯是他上一次教學的升級版。課堂上,他引導學生品味“輕輕地”與“悄悄地”的區別,揣摩“波光裡的艷影”與“波光裡的倒影”的區別,思考詩人在這些詞語裡究竟想傳達怎樣的感情。那一次聽課,我心中充滿欣喜,我從衛華對同一篇課文的處理上,真切地看到了他的成長和進步。
後來,衛華成為我工作室的一名學員,我們的接觸就更多了,我們在一起談學習、談讀書、談教學。記得他們學校剛搬到新校區不久,在一次教研活動後,我倆在他們學校的大門口聊了很久,我們聊語文教學,聊他對語文教學的追求。校園西邊是一片尚未開工的工地,地面長滿雜草,一眼望去荒蕪而又開闊,一輪落日垂掛天際,我們並肩而立,衛華有時也不說話,他仿佛陷入更深的思考中。在這一次的談話中,我漸漸明白了衛華對語文教學的追求。我望著那片荒蕪的工地,心想,這裡一定有一個美好的設計藍圖。
於是,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衛華在語文教學之路上行走的印跡,看到了他的努力,看到了他對語文的理解,看到了他的教學追求……
衛華還很年輕,在未來的語文教學中,他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
衛華很勤奮,在未來的工作中,相信他一定能走出一條優美的軌跡!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