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山海經》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85-848
    【優惠價】
    366-530
    【作者】 宋琳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00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0014
    版次:1

    商品編碼:13407324
    品牌:ECNUP
    包裝:精裝

    叢書名:六點詩叢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8
    字數:10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宋琳


        
        
    "

    編輯推薦

    以個人想像對《山海經》及其他典籍所載的古神話原型進行創造性改寫,使得因歷史化而黯淡的諸多神話形像重新發出詩性的光芒。

    內容簡介

    《<山海經>傳》是宋琳近年所寫神話詩的結集,也是中國新詩史上第一部神話詩集,以個人想像對《山海經》及其他典籍所載之上古神話原型進行創造性改寫,並且附有大量的頁下注,一方面便於讀者深入領會詩歌的隱喻,另一方面重新喚起了古代典籍的活力,使得因歷史化而黯淡的諸多神話形像重新發出詩性的光芒,赫然目前。宋琳憑借幾十年的創作功力,頗具創造性地化用了中國傳統文化,這些可觀的成績,將給未來的新詩創作,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

    作者簡介

    宋琳,祖籍福建寧德,1959年生於廈門。1983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1991年移居法國,2003年以來受聘於國內大學講授文學,現居大理。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市詩的代表詩人,著有詩集《城市人》(合集)、《門廳》、《斷片與驪歌》(中法)、《城牆與落日》(中法)、《雪夜訪戴》、《口信》、《告訴雲彩》(臺灣秀威)、《宋琳詩選》、《星期天的麻雀》(中英)、《采擷者之詩》(中英)和隨筆集《對移動冰川的不斷接近》、《俄爾甫斯回頭》等。曾獲鹿特丹國際詩歌節獎、《上海文學》獎、東蕩子詩歌獎、2016年度十大好詩獎、昌耀詩歌獎、2020南方文學盛典年度詩人獎等。詩集《星期天的麻雀》2020年獲第39屆美國北加州圖書獎詩歌翻譯獎(譯者Jami Proctor Xu)。

    目錄

    自序1
    迎神曲1

    第一章1

    燭龍3
    羲和6
    太陽們8
    誇父11
    共工14
    葫蘆之歌17
    大禹20
    塗山氏24
    豎亥26
    群巫的話31

    第二章37

    羿39
    干戚舞45
    船夫唱給誓鳥的歌47
    嫦娥致詩人49
    大章52
    隱飛55
    帝臺之漿59
    白澤獸60
    蓐收63
    木魅65

    第三章69

    少昊71
    瑤池之上73
    泰逢79
    蠶神81
    丹朱84
    蚩尤87
    旱魃90
    貳負之臣93
    武羅96
    河伯98

    第四章103

    騶虞105
    脩109
    壤父112
    貘115
    帝江118
    魌頭121
    飛獸神123
    “時日曷喪?” 126
    魔鏡129
    干將劍131

    第五章139

    狍鸮141
    噓143
    獬豸146
    湘靈148
    視肉153
    離朱155
    後稷158
    神長乘161
    峳峳163
    昆侖166

    合唱: 173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合唱:天梯

    八音克諧,……神人以和。
    ——《尚書?舜典》

    一、人
    誰豎起這垂直體,在大地的中心?
    我們仰起頭來問:誰?誰站在開端裡?
    啊,一棵魔法的樹!父親樹!
    根繫盤曲向下,俯之彌深,
    百仞扶蘇向上,仰之彌高,
    樹冠之上有群星與鳳凰在嬉戲。
    它綿軟如纓的樹皮曾是我們的襁褓,
    它的黑花開放時百花盡皆失色。
    二、神
    萬古長如夜。假如沒有開端,
    沒有瞬息神的誕生那關鍵的一秒,
    空間在哪裡生長?我們又往何處飛行?
    和你們一樣,我們也是太初的後裔,
    曾經的胚胎,在孵化的光卵裡。
    從對流層到大氣層,直抵北極,
    天梯的高度也是靈魂的高度,
    向上或向下,人神走的是同一條路。
    三、人
    木葉叮咚,我們聽見召喚並朝那裡雲集。
    稱為神州的大地,曾經是神的故鄉,
    哪一物不是充滿了神性之光?
    如同火充滿火——可見與不可見的火,
    水充滿水——流或不流的水。
    於是祖先詠唱:“神焉廀哉!神焉廀哉!”
    可我們後來者怎能夠到神?
    眼看天梯近了,忽然又成了邈遠。
    四、神
    火遍燒虛空,所以虛空不真空,
    水無形,風無形,所以能隨物而賦形。
    我們素,宇宙的無窮變體,
    誰也把握不住,但誰也不會絕緣。

    再小的蟲豸身上也有靈的運作——
    這就是在人為人,在物為物的道理。
    親在的光將瀑布般為你們灌頂。
    五、人
    然而誰運起天斧砍伐了建木?誰派遣了
    孤獨?從此再也看不見群巫領路,
    聽不見神諭瑟瑟響著向我們耳語。
    當它高聳,通體光明不曾制造陰影,
    當它倒下,悄然無聲不曾激起回響。
    我們回到暗夜裡,像瞎子和聾子,
    像無人認領的棄,沉淪於新的洪水。
    神,請回答我們的天問,請為我們輸血!
    六、神
    唯一不死的樹是生命樹,行走的樹,
    脊椎,光的垂直體,無限循環著愛的液體。
    像征的天梯之的天梯,
    來自上帝的消息靠量子傳遞。
    縱使重與黎絕地天通,令人神殊途,
    也不能阻隔我們之間血的聯繫。
    看哪,宇宙樹!每顆星都是它播撒的種子,
    人,請果敢地靠近它並信賴它!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神話的魅力為什麼經久不衰?對歷史我們不會深信不疑,神話卻總是讓人信賴的——這多少表明了幻即是真,夢境即實境。榮格通過研究神話發現了“本源意像”和“原型”,並指出“人生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原型”。根據他的理論,光怪陸離的神話世界乃是“集體潛意識”的像征,從那些原型中我們能夠找到人格類型的對應物。並且,神話總是有關於開端,朝向某個開端的。柏拉圖用哲學家的口吻說:“開端因為自有原則,也是一位神明。”自從有了那個神秘的開端,就有了伊甸園、奧林波斯、昆侖山等等樂土。在我們對黃金時代的向往中,盡管意識到“神人雜糅”的完整世界已經被分解了,卻依然抱著考古學的熱望,將小心挖掘出的碎片修復起來。這項工程無異於重建巴別塔和天梯,不管能否實現,人的這一作為已經構成了新的神話,而正是從此意義上,我理解了博爾赫斯為什麼說:“我們依然生活在神話中。”
    三十年前盛夏,我和作家北村,批評家朱大可、王欣在福州鼓嶺的一個招待所裡度過了幾天,我們設想過未來的道德生活、文學生活,其中的一個話題是重建中國神話譜繫的可能性。多年後,北村成為了基督教作家;王欣徹底地隱居起來;朱大可則於2014年完成了上、下卷《華夏上古神繫》。他兌現了諾言。盡管他的研究仍可能是基礎性的,但視野開闊,具有比較神話學方面的啟示。我對《山海經》的興趣始於青年時代,時常把玩,多不求甚解。最終是聞一多的《神話與詩》、袁珂的《中國神話史》等書及顧頡剛、丁山的神話學著述促使我將寫一個繫列神話詩的想法付諸實行。2017年初動筆以來,歷時兩載寫出五十首,分五章,加上新近完成的作為開篇和終篇的《迎神曲》、《合唱:天梯》,於是就有了這部詩集。
    取名《〈山海經〉傳》首先因為它大抵取材於《山海經》——魯迅稱這部奇書:“蓋古之巫書也”(《中國小說史略》),又說:“巫以記神事”(《漢文學史綱要》),即它算得上一部真正的神話典籍,流傳下來的神祇和靈怪大都出自它。《詩經》、《楚辭》中的神話本就相當豐富,足見詩與神話的親緣關繫。先秦著作如《尚書》、《逸周書》、《左傳》、《國語》、《莊子》、《墨子》、《韓非子》等,漢代緯書以及歷代志怪小說中也都有神話的片斷記載,彌足珍貴。我所謂“傳”乃是綜合之,引申之,以個人想像之敷寫,努力還原出原始神話思維中的“神事”。但建立赫西俄德或俄爾甫斯那樣的“神譜”恐怕不是這本小書所能為,我相信中國古代的神譜曾經有過,遺憾的是在歷史化的過程中失落了。
    集中的神祇、巫祝或靈怪間以獨白的方式出現,時或伴以對歌及和歌,是欲達到戲劇化的效果,即參照了古代祭神的儀式。屈原的《九歌》本是一種祭祀詩歌,其中運用了擬神口吻,我步其後塵,無非為了強化神靈出場的氣氛。而《九歌》的首章與終章是迎送神曲,我本能地模擬了這種結構。
    在“小眾”微信平臺發布的《〈山海經〉傳》選章引言中我曾略述寫作本書的初衷,抄錄於後,權作這篇短序的結語:

    古神不死,在人為人,在物為物。但郁而不發非神韻不在,而是人遠離了靈樞。詩作為禱歌與巫咒,庶幾可以在回溯中去接引失傳的古人之大體。我所慕寫不過三千之一瓢耳。


    宋琳

    2019/3/24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