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夏書繫·作文課的味道:聽黃厚江講作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黃厚江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524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524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965051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語文之道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28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黃厚江


        
        
    "

    編輯推薦

    *“共生寫作”倡導者和實踐者——黃厚江老師告訴你:作文課,我們有辦法。
    *精選15節課,每節課實錄後有聽課老師的點評和學生習作,直接、真實、多側面地呈現共生課堂教學現場。
    *實錄包含四種課型:作文指導課、作文評講課、能力訓練課、寫作理念課,另附四種課型詳盡的特點分析及操作方式,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參照,易學、實用。
    *為熱愛作文教學的一線語文教師提供一個範本,為研究作文教學和關注黃老師作文教學的專家們提供一份資料。

    編輯推薦篇章:
    第1節課 記敘文中的描寫
    第7節課 用情節表現主題
    第12節課 格言的改造和思想的提煉

    內容簡介

    《作文課的味道:聽黃厚江講作文》是收集黃厚江老師作文教學實錄zui全的一部著作。精選15節課,共分為四種課型:作文指導課、作文評講課、能力訓練課、寫作理念課,另附四種課型詳盡的特點分析及操作方式。每節課的實錄後還收錄了當時聽課老師的點評和學生習作,真實地再現共生課堂教學現場。全新理念,全新內容,全新思路,全新角色!

    作者簡介

    黃厚江,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國標本蘇教版初高中語文教材主要編寫者,全國中語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江蘇省中語會副理事長,蘇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南京師範大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蘇州市教育名家。
    對中學語文教學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繫統的語文教學主張,倡導的“本色語文”和“語文共生教學”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分別獲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成果獎特等獎和江蘇省首屆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發表論文數百篇,主編參編教材、教參數十部(套),教學成果獲省政府三項特等獎(唯一一人)。應邀在全國各地舉辦語文教學講座數百場,執教公開課數百節。出版《語文的原點》《享受語文課堂》《你也可以這樣教閱讀》《你也可以這樣教寫作》《論語讀人》和長篇小說《紅茅草》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語文本色教學的核心主張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學生按母語學習的規律學語文,教師按母語學習的規律教語文”,語文共生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用閱讀教閱讀,用寫作教寫作;在閱讀中教閱讀,在寫作中教寫作”,是立足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對語文本色教學核心主張的具體體現。
    ——楊九俊

    很多次,我會在黃老師的課堂上不由自主地退回了時光。和學生一樣,我認認真真地想著,實實在在地寫著,開開心心地成長著。不知不覺,會讀書了,會寫文了,然後我覺得我更懂語文了。他,讓我想到長滿綠葉的大樹,芳香溫暖的原野,托載風帆的大海。本色,共生,讓他的語文化成流淌乳汁的樸實生動的土地。
    ——肖培東

    黃老師的作文課,起步於平地,涓涓流淌,初而有趣;繼而轉折,開一生面,波瀾壯闊,情味俱佳;忽又宕開一筆,迷花倚石,不知今夕何夕;終而雷霆乍驚,妙論層見錯出,讓人腦洞大開。每一堂作文課,都是一篇絕妙的好文章。
    ——王開東

    聽黃老師的作文課,無論是學生還是聽課老師,總會沉浸在課堂中,或思考,或體悟。黃老師的課堂語言親切自然,似與學生聊天,使學生不自不覺在一種氛圍中受到濡染、熏陶。聊天式課堂,看似隨意,甚至有些散亂,實則有大學問,因為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學生的言說欲望被激發出來,言語生命獲得了自生長。
    ——徐 飛

    目錄

    第一章
    作文指導課

    第1節課
    教學實錄
    3-記敘文中的描寫
    ——寫一件事
    聽課者說
    13-=經驗型評價:共生課堂的催化劑
    學生習作
    17-丟

    第2節課
    教學實錄
    19-寫出人物的特點
    聽課者說
    28-讓作文課成為一個寫的過程
    學生習作
    33-認識黃厚江老師

    第3節課
    教學實錄
    35-主題的提煉與角度的選擇
    聽課者說
    40-生長性:語文共生教學的本質特征
    學生習作
    44-身後的目光

    第4節課
    教學實錄
    46-議論性材料的分析與立意的選擇
    53-共生寫作教學的原點與拐點
    56-梭羅的小木屋

    第二章 作文評講課

    第5節課
    教學實錄
    63-讓觀點更鮮明
    聽課者說
    68-聚焦和裂變:作文評講課的共生追求
    學生習作
    72-一萬人個人眼中就應該有一萬種風
    73-人身如舟心是風

    第6節課
    教學實錄
    75-記敘文故事情節的展開
    聽課者說
    85-打開寫作教學的黑箱
    學生習作
    89-牽動內心的聲音

    第7節課
    教學實錄
    91-用情節表現主題
    聽課者說
    98-半成品寫作:作文評講的一種好形式
    學生習作
    100-尋找

    第8節課
    教學實錄
    102-用“感激”喚醒“感動”
    聽課者說
    105-“喚醒”的不止是“感動”
    學生習作
    108-感動

    第三章 能力訓練課

    第9節課
    教學實錄
    117-寫出特別之處背後的故事
    聽課者說
    127-讀書不僅僅是一種“結合”
    學生習作
    131-快樂男孩

    第10節課
    教學實錄
    133-材料的理解和敘述
    聽課者說
    148-作文課應該是個訓練的過程
    學生習作
    152-返璞歸真,去偽存真

    第11節課
    教學實錄
    154-議論文思路的展開
    聽課者說
    161-共生共長,讓思想開花
    學生習作
    164-智慧是知道自己的季節

    第12節課
    教學實錄
    166-格言的改造和思想的提煉
    聽課者說
    174-思想之花是這樣綻放的
    學生習作
    181-不自由,也別死

    第四章 寫作理念課

    第13節課
    教學實錄
    191-一則材料的多種使用
    聽課者說
    201-一節帶給我們全新感受的作文課
    學生習作
    205-我的山羊伙計
    206-致梅津采夫園長書

    第14節課
    教學實錄
    208-在別人的樹上開自己的花
    聽課者說
    214-每節寫作課都是一項微課程
    學生習作
    222-“你們的英文很棒”

    第15節課
    教學實錄
    224-自我提升和再度作文
    聽課者說
    235-讓學生在自悟中學習寫作
    學生習作
    238-嵇康人生:鳳頭·豬肚·豹尾
    240-規則

    245-附錄 共生寫作教學的基本認識及操作要領
    257-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1節課 記敘文中的描寫
    第1節課
    教學實錄
    記敘文中的描寫
    ——寫一件事
    師:上課,今天我們上一節作文課。
    師:先問一個問題,大家丟過東西嗎?(學生思考,點頭。)
    師:有沒有人從來沒有丟過東西?(學生搖頭)
    師:有時候,東西丟了能丟出一篇好作文,就看你會不會寫。現在你說說(指身邊一位同學),哪個東西丟了你最心疼,並且印像很深。
    生:磁鐵。我把它帶到學校裡,對著籃球架往上扔,結果它吸在上面了。(生笑)
    師:你眼看著它卻拿不到了,就是沒辦法。
    師:還有沒有誰丟了東西?女同學說說看。
    生:我丟過手機。(另一同學說,是的。)
    師:哦,你也知道的。
    師:(接著問)你丟了什麼?
    生:小學的時候我丟了從商店新買的東西。
    師:是什麼東西?
    生:就是一個水晶球。
    師:女孩子玩的,我小時候不玩。(師生同笑)
    師:看來大家已經一一想起來丟的東西是什麼了。現在能不能把你丟掉的東西描述一下,讓我們一讀就知道是個什麼樣的東西,並且知道你自己很喜歡?
    請大家描寫一下你丟的東西(師板書),有兩個要求:一是寫出事物的特征,二是表現你的感情。給大家3分鐘時間,看誰3分鐘就能寫出來。
    (學生寫作文)
    師:3分鐘時間到,如果有一句話沒有寫完可以趕快寫完整,其他的內容想到了還沒有寫的,可以先留一留,等一下聽聽其他同學寫的以後再補充。有的同學一句話都沒有寫,有的寫了半句。聽聽人家怎麼寫,就知道怎麼寫了。
    師:有沒有同學主動交流的?——啊,有些同學還在拼命寫!(生笑)
    (師就近拿起一位同學的文章讀:我丟了一個磁鐵,它長二釐米,寬二釐米,厚二釐米,白色。)
    師:(問同位)這篇文章如果10分你打幾分?
    生:2分。
    師:這個分數讓人很心寒,但也很有道理。
    師:(問寫作的同學)服氣嗎?
    生:服氣。
    師:大家想想為什麼隻得2分。
    生:黃老師要求描寫,而他這個不是描寫。
    師:(又讀一遍剛纔學生寫的內容)這個是不是描寫?
    生:不是。
    師:對,這叫什麼?這叫作說明。我為什麼第一個評點他?因為一開始寫,我就知道他錯了。我看到他拿個小尺子在那裡一邊量一邊寫。記敘文中的描寫能這麼寫嗎?不能。如果讓你描寫媽媽,你拿尺子量一量,說,媽媽的臉長20釐米。(生大笑)
    師:描寫和說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要寫出事物的特征。但是說明表達出的特征很客觀,描寫要更主觀一點,是不能去量的。
    (師讀第二個同學的作文:我丟過一本最心愛的本子,這本子是一個同學送的,天藍色,看著十分淡雅。封面上還有一艘小舟緩緩駛過,蕩起陣陣漣漪。那個本子的底頁上還有同學寫給我的留言呢。)
    師:(問同位)你給這個學生打幾分?
    生:9分。
    師:眼光很準,這個物品描寫得很詳細。
    師:你為什麼扣一分?
    生:封面上還可以寫一點東西。我覺得可以把景物描寫得更細致一點。
    師:有沒有同學有不同意見?
    生:我覺得留懸念比較好,不要太具體。寫得太具體,人家不想看。
    師:你的觀點我比較贊同。封面已經有風景,我們不需要通過想像寫得更豐富。但是你說的懸念呢也不需要,懸念需要在寫故事的時候用。——這個東西隻要你喜歡就行。我覺得再添加風景,還不如描寫自己經常摸著這個封面留下的痕跡,或者寫作業時灑在上面的油漬或者什麼,讓我們感覺你對這個本子記憶深刻,也說明你很喜歡它。
    師:我來看看你的,你對人家那麼挑剔,你自己寫得怎樣呢?我想一般評點得好,就寫得好。
    生:我曾經珍藏過一支新加坡制造的筆,之所以說它珍貴是因為它是我最好的一個朋友送的。那支筆是粉紅色的,頂端還有一個新加坡的獅子,十分小巧,那支筆筆頭可以伸縮,一寫字筆身就會發出紫色的熒光。
    師:(問同位)她寫得好不好?
    生:好。
    師:好在哪裡?
    生:形狀特征描寫出來了,頂端有新加坡的標志——獅子等。
    師:你打幾分?
    生:8分。
    師:2分扣在哪裡?
    生:她還可以描寫得更細致。
    師:可以細在哪裡,你有沒有想好?(生思考)
    師:沒想到沒關繫。因為你和這個筆之間沒有什麼感情。(轉頭對寫文章的這位學生說)其實你對這支筆的喜愛,還可以表現在你使用這支筆時的感覺,比如用得很順手,用它做作業特別爽,用筆時很開心等等。
    師:幾位同學都寫得不錯,寫出了這個東西的特征,也寫出了對這個東西的感情。
    師:在記敘文裡面能把一個東西的特征描寫好,是非常重要的。把故事寫得具體,善於在敘述的過程中抓住事物的特點,把它描寫出來,並表達出對這個事物的喜愛,這是寫好記敘文非常重要的一個要求。問題是一篇記敘文最主要的常常並不是描寫一個物體。如果寫一篇丟東西的作文,那麼還可以描寫什麼內容呢?
    生:寫它丟的過程。
    師:寫丟的過程,常常是敘述,就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完整,說具體。寫記敘文,這也很重要,但僅僅如此還比較單薄,也比較單調。所以我們強調在寫丟東西的過程中,還要有描寫。大家覺得除了描寫丟掉的東西,還可以描寫什麼呢?(問靠近的一個同學)你還會描寫什麼?
    生:寫丟的過程中的事情。
    師:寫什麼內容呢?
    生:心情。
    師:一般都是寫心情。主要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生:著急,煩躁。
    師:寫記敘文善於描寫是很重要的,描寫心情又是最常見的內容。能把心情描寫得很細致,是非常重要的寫作能力。現在請大家寫一段心情。回想當初丟東西的情景,看能不能把丟了心愛的本子和筆的心情寫出來。寫得越細致越好,越豐富越好。
    動筆寫的時候先好好想一想,回顧一下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想得細纔能寫得細,想得豐富纔能寫得豐富。
    (學生描寫心情)
    師:好的。現在我們開始交流。看有沒有同學能把急躁和煩惱的心理寫得很細致的。
    (師拿起一位同學的本子讀起來:我看到磁鐵下不來,心裡很是著急,心想這下子完了,有什麼辦法能把它弄下來呢?我心裡很後悔,為什麼扔上去呢?現在好了,我長得不高也夠不著,但是不把它拿下來,我的心情又平靜不下來,雖然沒有人責備我,但是我責備我自己。這是我心愛的磁鐵啊!我想找老師,但我想他也不會理我,畢竟是我自己弄的。)
    師:(問同學)這段描寫你打幾分?
    生:7分。
    師:好在哪裡?
    生:真實細致。
    師:很專業。3分扣在哪裡?
    生:比較啰嗦。
    師:(問寫作的同學)你服不服氣?
    生:服氣。
    師:我覺得你真是老實。我替你感到不服氣。我覺得這段描寫至少可以得9分。(轉身對評點的那位同學說)你這位同學有些太“殘忍”了,要求太苛刻了。(生笑)
    我為什麼打9分?我覺得不是啰嗦,而是細致。描寫就是要細致。他雖然隻是主要從一個角度寫煩躁著急,但是他寫出了變化。描寫心理是記敘文很重要的辦法,而描寫心理就是要細致,能寫出變化則更好。大家看哦。“我看到磁鐵下不來,心裡很是著急,心想這下子完了,有什麼辦法能把它弄下來呢?”——這是著急。“為什麼扔上去呢?現在好了”——這是自責。“我長得不高”——即使長得像黃老師這麼高,也夠不著——這是無助。(生笑)“不把它拿下來我的心情又平靜不下來,雖然沒有人責備我,但是我責備我自己”——這是矛盾。“這是我心愛的磁鐵啊!我想找老師,但我想他也不會理我,畢竟是我自己弄的”——這是糾結。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心理描寫啊。
    師:你的呢,我來讀一讀,這位丟了筆的同學。看看她的心理描寫。
    (師讀: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和往常一樣。當我想拿出筆做作業時,卻發現那支筆被我丟了。那可是我最心愛的筆啊。我回想起上午發生的事,幾個同學到我家玩。會不會是小紅偷的呢?不可能。會不會是小潔偷的?更不可能。我昨天什麼時候用了?我記得我昨天第一節課還用來著,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了。我心裡忙亂起來,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從滾燙的臉頰滾下來。窗外那隻嘶啞的蟬又在鳴叫了,使我愈加煩躁。)
    師:你是他的同桌,說說你的看法。
    生:10分。
    師:你這個馬屁拍得沒有水平。這難道是完美無缺的作文嗎?拍馬屁沒有標準沒有藝術就不好了。(生笑)
    師:同意打10分的舉手。(一部分人舉手)
    師:這篇文章的確寫得很好。但能不能得滿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支筆被我丟了。那可是我最心愛的筆啊。我回想起上午發生的事,幾個同學到我家玩”——這是回想,首先要將自己放到情景中去。“會不會是小紅偷的呢?不可能。會不會是小潔偷的?更不可能”——寫猜測。兩次猜測寫出了心理活動的豐富。裡面有個詞我建議換一換,我覺得“偷”要改成“拿”纔好。孔乙己都說讀書人竊書不為偷。同學們之間用“偷”這詞是不是有點刺眼?當然我是建議,大家再推敲。“我心裡忙亂起來,一滴滴豆大的汗珠從滾燙的臉頰滾下來”,這是不是心理?
    生:不是,是表情。
    師:但我覺得可以表現心理啊,一般人緊張起來都會流汗,寫流汗可以寫出心理緊張啊。
    “窗外那隻嘶啞的蟬又在鳴叫了,使我愈加煩躁”,這是不是心理?窗外的蟬在叫,是在寫心理嗎?
    生:是的,也是心裡煩躁的表現。
    師:是的。這些是通過環境寫心理。真的不容易,寫得這麼豐富。看來要扣分還不容易。不過黃老師吹毛求疵提一個問題,就是心理變化還不夠。比如先懷疑一位同學,然後一想這不可能啊,她可一直很誠實啊;再一想可能是另一個人,可是一想也不可能啊。——這樣多一些變化的層次是不是更好?
    (那位同學點頭,其他同學也點頭。)
    師:有沒有同學主動願意交流自己的寫作的?這個機會很難得啊。(生沒有舉手)
    師:沒有人願意?那好吧。其實,把心理寫豐富,這篇寫丟東西的作文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如果還要描寫,大家看除了描寫丟了的東西,除了描寫丟了東西的心情,還可以描寫什麼呢?
    生:寫丟東西以後發生的事情。
    師:寫什麼事情呢?
    生:丟東西以後事件的發展。
    師:怎麼發展呢?
    生:寫丟東西以後的語言行為。
    師:描寫丟東西以後的語言行為,那就是寫找來找去找不到,連找五個地方找不到嗎?這樣寫好不好?
    (學生大多數搖頭,也有人在猶豫。)
    師:你們東西丟了找不找?(問靠近的一個學生)
    生:不找。
    師:這是要批評的。這太不懂得珍惜了,而且也寫不出好文章。
    師:(再問一個學生)你東西丟了找不找?
    生:找。
    師:怎麼找?
    生:到處找。
    師:對,到處找,找不到,就不找。對吧?(生笑)是的,我知道,有些同學東西丟了找也不找,反正老爸有錢,再買唄。我剛纔已經批評了。大家要懂得珍惜。這樣纔能寫出好文章。我也知道有些同學找一找,找不到就不找了。這似乎可以理解,我們總不能整天就想著那個丟了的東西。但從寫文章的角度講,這樣處理就過於簡單了。描寫事件的過程,也要善於寫出變化還有矛盾。大家動腦筋想想,找的過程中會有什麼樣的矛盾呢?例如剛纔那個女同學,你懷疑那兩個女同學拿了你的東西,你有沒有問她們?
    生:沒有。
    師:為什麼不問?
    生:這……
    師:假如你問,她們會高興嗎?
    生:不高興。
    師:對了,這就是矛盾。生活中,我們或許並不適宜這樣直接問,但寫文章有時候是要故意激化矛盾的。這個矛盾首先就是和別人的矛盾。你可以想一想,你問了,她們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她們的態度會不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樣一想,文章就豐富了。
    師:還有什麼矛盾?寫事件發展的過程,要描寫人的行為和態度的變化,更要把矛盾寫出來。大家想一想,丟了東西除了會和懷疑的人形成矛盾,還會和誰形成矛盾?
    (學生思考)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學問深處是性情

    ——記“語文農夫”黃厚江

    我的師父黃厚江老師常自稱是“農民的兒子”。這其實不是自謙,我猜想,他內心對此大約有些小小的自得。在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的今天,農民正變得越來越少。做個好的農民其實不易,需要通曉時令節氣,了解農作物習性,聽得懂布谷鳥的叫聲,看得懂天氣陰晴,懂得依時而為、順性而施。師父出身於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務過幾年農,是生產隊裡干農活的好手。農民的出身加上務農的經歷,成就了師父一生不變的質樸底色。

    “最不像專家的專家”

    師父外出講學,常常穿一件衝鋒衣,蹬一雙休閑鞋,挎一隻小背包,普通得如同上街買菜的鄰家大伯。有老師打趣,形容他是“最不像專家的專家”。師父如農民般質樸,這份質樸中帶著些倔強。他看不慣花裡胡哨的語文教學流派招式,認為語文應以本色、自然的面目示人。在語文教育這塊土地上,他就像個樸實本分的老農,執著倔強地守護著自己的園子。

    聽過師父講座的老師,都會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感染。他總愛用通俗的比喻將深奧的理論表達得淺顯易懂,讓人聽後難以忘記。他常用的比喻,也散發著農民的質樸氣息:“語文是農業,用太多化肥不好。”“本色語文就像農民種地,要在自己的地裡種自己的莊稼,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在種菜中喜歡種菜,在種菜中學會種菜。”……質樸平易的表達中蘊含著大智慧、大學問。師父“高而能下”,通曉教育、教學理論,但不玩空洞的概念,不作無意義的理論建構,而始終匍匐於大地,以最原始的方式躬耕於田野,堅持自己的行動研究。

    師父非常尊崇葉聖陶先生,潛心學習葉老的語文教育思想,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他常常提起葉老當年辦過的一個農場——“生生農場”。葉老讓孩子們在農場裡自己種菜、種瓜。師父認為,葉老的“生生農場”,其意義不隻是優秀的生活教育、勞動教育的範本,更是葉老教育理念的生動詮釋。如果將葉老辦農場的教育思想遷移到語文教學上來,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喜歡語文,在聽說讀寫中發展能力。

    “帶著作文的種子進課堂”

    師父本色、質樸的語文教學思想與實踐,影響我至深。近幾年,他潛心研究中學寫作教學,成果頗豐。關於寫作教學,他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教師要“帶著作文的種子進課堂”,主張作文教學應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正如農夫耕作,選好一粒種子,播進土壤,給它合適的養料後,還在關注著它的萌芽破土,直至長成主干、展開分枝、生出綠葉。

    師父的作文課常常圍繞一條主線分層推進,既有縱向深入,又有橫向拓展,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其中,選好教學生長點是第一關鍵。師父認為,好的教學生長點,就像一粒好“種子”,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生長性與操作性的統一,是開放的、有生機的,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衝動和表達欲望。這粒“種子”,可以是學生的習作、故事,也可以是教師的親身經歷或隨筆文章,還可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時事、美文。

    選好“種子”後,如何用其來催發、培育學生的寫作激情,也大有學問。我發現,師父在教學中很善於創設情境或設置矛盾,為學生提供一個“寫作場”。如《寫出人物的特點》一課,師父將自己“奉獻”出去,做學生寫作的“模特”;再如《寫出特別之處背後的故事》一課,他選用了內蒙古作家鮑爾吉?原野的《雪地賀卡》一文。這樣做,總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並且會說得越來越精彩,寫得越來越漂亮。同時,師父又善於借助矛盾追問,讓課堂具有飽滿的張力。

    聽師父的作文課,我常常聯想起《明湖居聽書》中對王小玉聲音的描寫,常常會有“愈翻愈險,愈險愈奇”之感。在對課文的解讀上,師父總能翻出新意,讓學生愈發主動,生成愈發精彩。師父的課堂語言親切自然,似與學生聊天,使學生不知不覺受到感染、熏陶。聊天中,他常常笑瞇瞇地傾聽學生的發言,不動聲色地追問、質疑、補充,帶著學生往更深處思考。在這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言說欲望被激發,種下去的寫作與表達的“種子”,由此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生長動力。聽師父的作文課,無論是上課學生還是聽課老師,總會深深沉浸在課堂中,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一切妙境皆共生”

    好的農夫不會將優質的種子私藏起來,而是會拿出來與人分享。師父就是這樣的好“農夫”。

    有一次,我執教一節作文公開課《學會具體分析》,請師父點評,師父作了中肯的點評後,對我這節課所使用的材料之一——一句非洲諺語,非常感興趣,思考了良久。隔了沒幾天,他邀我到蘇州中學聽他上一節作文課。我一聽纔發現,這節課所用的材料與我那節課的完全相同,所教的內容卻完全不同。師父的課堂,圍繞那句令他深思的非洲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遠,隻有一群人纔能走得更遠”展開。第一環節,師父讓學生談談願意選擇一個人走還是一群人走,並說說理由;第二環節,他根據學生在第一環節選擇的觀點分組,讓大家嘗試否定對方的觀點,證明自己的觀點;第三環節,他引導學生對立的思維定式,想想有沒有其他可能;第四環節,他提示學生回看題目,結合快與慢、遠與更遠兩組矛盾,再次解讀一個人走與一群人走的關繫。整節課,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說得越來越好,連聽課的我都感覺到思考的快樂與暢快言說的喜悅。聽完課,我與師父說起感悟,他笑稱,這節課的一些設計還是受我那節課啟發,這便是“一切妙境皆共生”。

    唯開放纔能革新,唯革新纔能共生。師父雖然是名師、大家,但他不端架子,始終以一種謙卑的姿態待人處世、做學問。他琢磨出一節新課來,便像農夫培育出新品種般喜悅,常常招呼我們這些徒弟前去觀課、磨課。有一次,我和幾位同門連聽了師父的兩節課,一節教作文,一節教現代詩。課後,我們圍坐在一起談語說文,毫不客氣,有一說一。師父在一旁笑瞇瞇地“洗耳恭聽”。那幕場景,可謂“共生妙境”也。

    學問深處是性情。跟隨師父學習的時間愈久,愈能發現他為人的性情與趣味。這些日子,師父正創作一部長篇小說,情節、人物煞是動人。師父愛拉著熟人,一遍遍講述小說裡的故事。其情景之有趣,頗像一位耕作有成的農夫,守著即將豐收的莊稼,拉住路過的鄉鄰,興奮地絮叨著。是的,當勞作成為一種審美活動,成為自己的志趣所在,即便辛勞也是甘甜的。恰如汪曾祺先生在果園裡開心地噴著波爾多液,搭著葡萄棚,勞作已成為一種享受,我的師父黃厚江,就是這樣一位快樂的農夫,他挽著褲腿,赤腳走在語文的田埂上,播種語文回歸的希望……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員 徐 飛

    2015年2月2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