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手機行為:手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嚴正劉燁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44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4465
    版次:1

    商品編碼:12995444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字數:2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嚴正,劉燁

        
        
    "

    編輯推薦

    全方位了解讓人們愛恨交織的手機行為。

    人們幾乎總是隻從一個角度(或者是積極,或者是消極)來看待手機行為,而很少有人能夠同時從兩個角度全面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例如,手機使用者經常被認為是正常的或是良好的公民(從來沒有人考慮波士頓的馬拉松爆炸案案犯),涉及的手機技術也都是質量良好的(完美的密碼保護特征,或是無害的電池),手機活動總體上被認為是積極的(人們總是提到有用的多任務學習,而很少有人想到對學習產生的干擾),被提到的手機效應大都是積極的效應(幫助家庭協調成員間的活動),或者就是完全消極的效應(造成大腦癌變)。在本書中,我們有意地收集並討論了不同角度的手機行為案例,從而幫助我們形成沒有偏倚的思維習慣,也就是說能夠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考慮手機行為,而不是隻從單一角度、片面地理解手機行為。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種思維習慣發展為專家直覺,我們就可以真正做到同時考慮好的和壞的手機用戶,設計良好或是很差的手機技術,建設性的或是破壞性的手機活動,以及有益的或是有害的手機效應,並將這種思維習慣內化,穩固於心。

    內容簡介

    《手機行為:手機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是國內一部聚焦手機行為的書籍。通過手機行為的四個基本方面(用戶、科技、活動及其效應),以及手機行為的四個基本領域(醫療、商業、教育和日常生活),本書為讀者展現了人類手機行為的復雜性。本書一共包括10個章節,每章都以普通手機用戶對於手機行為的常見觀點開篇,進而介紹一繫列日常生活中的案例、科學研究以及綜合知識,最後以深刻而又富有趣味的結論結束全篇。通過與大量手機用戶的訪談、一繫列科學研究,以及繫統的知識介紹和日常生活的案例分析,展現了人類手機行為的方方面面。通過本書的閱讀,讀者不但可以獲取手機行為復雜性的有用知識,而且可以掌握分析手機使用復雜性(以及其他科技行為)的技能。本書會給關注當前手機使用的社會心理學愛好者提供手機行為的科學思考,為智能手機設計和制造領域的從業人員、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從業人員提供人類手機使用行為和心理的科學分析,為手機產業發展提供心理學的指導。

    作者簡介

    嚴正博士自2007年起擔任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繫的副教授。他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人類發展與心理學專業。他的研究主要關注當代科技與人類發展之間動態、復雜的關繫,以及人類發展領域的研究方法,尤其聚焦在電腦行為、網絡行為和手機行為領域。他是《網絡行為百科全書》和《手機行為百科全書》的編者,是《網絡行為、心理與學習國際期刊》的聯合編輯,也是該期刊在以下特刊和特殊研究領域的客座或聯合編輯,其中包括:手機科技與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移動計算相關行為,兒童、青少年與互聯網,以及電子學習心理學。

    劉燁,女,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一直從事人類社會認知、知識表征和語言理解領域的基礎研究,並開展手機界面對話語言設計和謊言識別的應用研究,長期致力於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和融合,在人機交互、情感計算和謊言識別等領域與計算機科學開展廣泛的合作。先後承擔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多項,在Experiment Brain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期刊上發表文章30多篇,參與翻譯和寫作學術專著4部,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8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2項。擔任中國計算機學會人機交互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人工心理與人工情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像圖形學會人機交互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目錄

    序言
    譯者序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手機行為科學
    第二章 手機用戶
    第三章 手機科技
    第四章 手機活動
    第五章 手機效應
    第六章 醫療領域的手機行為
    第七章 商業領域的手機行為
    第八章 教育領域的手機行為
    第九章 日常生活中的手機行為
    第十章 手機行為的復雜性
    索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文版序

    序言好寫,因為自古沒有定規,願意寫的人不少;序言難寫,因為常常內容紛繁,記得住的不多。這裡我就講自己的三個小故事,但不企望有多少人記得住。
    1996年春天的一個星期天,我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計算機房做博士必修課統計分析的作業。整整一天,程序就是調不出來,統計結果自然出不來。查來查去,最後在夜幕深深中終於發現竟然是沒有加一個小小的連字符。於是就有了研究計算機心理過程的想法,於是就有了動態分析學生學習統計軟件的微過程的畢業論文,於是就有了研究計算機視覺癥的研究,於是就有了在《教育計算研究雜志》(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出版的特輯“電子學習的心理學: 一項田野研究”(The Psychology of Elearning: A Field of Study),於是自己就有了第一個正兒八經的研究方向: 計算機行為。這是一個“跟跑型“的方向,因為當時許多人早已在這個領域開展工作多年。
    2001年夏天,幾乎每天苦苦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如何超越現有的計算機心理的工作而不是跟在很多人的後面走。偶然聽到一個同學正在研究人們如何在互聯網搜索信息,一天中午就專門開車到同學的研究所,向她與她的同事請教,一頓工作午餐下來,受益匪淺。於是就有了研究互聯網心理學的想法,於是就有了研究兒童理解互聯網的技術復雜性與社會復雜性的研究,於是就有了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雜志發表的專輯“兒童、青少年與互聯網”(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he Internet),於是就有了《互聯網行為百科全書》,於是自己就有了第二個正兒八經的研究方向: 互聯網行為。這是一個“並跑型”的研究方向,因為當時有些人也開始了在這個領域的工作。
    2011年鼕天的一個下午,家裡人警告我要盡量少用手機,因為手機致癌,非常可怕。我覺得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難以相信。於是就開始查找文獻,於是就有了手機成癮、手機多重行為、手機安全、手機研究方法、學校手機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於是就有了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雜志發表的專輯“當代移動科技與兒童和青少年發展”(Contemporary mobile technology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於是就有了《手機行為百科全書》,於是就有了《手機行為》(Mobile Phone Behavior)一書,於是自己就有了第三個正兒八經的研究方向: 手機行為。這是一個可以說是“領跑型“的研究方向,因為當時在這個領域開展全局性與前瞻性工作的人為數不多。
    這三個我個人研究的小故事,實際上涉及一個當代人類面臨的大挑戰。計算機行為、互聯網行為、手機行為,都屬於21世紀的基本問題,即人類與技術的關繫問題,或者說當代人類在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中間如何生存發展的問題。但是,包括我自己作為研究這一問題的研究者在內,許多人對這一基本問題的認知與應對往往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直覺的而不是理性的,零散的而不是繫統的。因此,我今後5—10年的研究方向,包括與著名的威利出版社(Wiley)合作在今年創辦出版具有鮮明特點的英文雜志《人類行為與新興技術》(Human Behavior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直接指向當代人類面臨的這個重大挑戰。
    近年來,以物流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為代表的又一輪新技術浪潮開始湧入人類生活。這樣一來,對人類與技術的關繫這一基本問題的認知與應對變得愈加重要迫切。感謝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劉燁博士與她的研究生們的辛勤認真的工作,現在《手機行為》中文版即將與讀者見面。希望這能使國內有更多的人投身於此,從而使當代人類在世界範圍內對人類與技術的關繫這一基本問題的認知與應對變得更加主動、理性與繫統,盡快把人類面臨的又一個重大挑戰轉變為人類取得的又一個重要成就。
    嚴 正
    2019年6月於波士頓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譯者序

    手機在最近的十年間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你是否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是不是甚至還躺在床上,最先必做的是刷微信朋友圈或微博等手機社交應用軟件,或者諸如今日頭條之類的新聞客戶端?你是否每天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也是放下手機?睡前追追劇、刷刷朋友圈是否是你每日睡覺前躺在床上的必修課?我們每天手裡握著手機、眼睛不離手機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8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發布了《中國無線電管理年度報告(2018年)》。報告裡稱,2018年我國手機用戶(從移動通訊服務商那裡購買手機號碼和通訊服務的用戶)達到15.7億,比2017年增長了1.49億,增長率為10.48%。但是,根據2017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17年中國人口數僅為13.9億(不包括港澳臺以及海外華人),而且其中還包括那些沒有使用手機能力的嬰幼兒。如此算來,中國大約有2億人可能擁有兩部手機或者兩個手機號碼。2019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手機網絡用戶規模達8.47億,較2018年底增長2984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至99.1%。人們使用手機上網做得最多的10件事情,分別是即時通訊、手機搜索、看網絡新聞、網絡購物、網絡支付、聽網絡音樂、玩手機網絡遊戲、看網絡文學、訂外賣和學習在線教育課程。
    除了我們自己的切身體會,通過以上數字,我們可以對中國當前的手機使用狀況產生更為宏觀的認識。手機幾乎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頻繁、功能最齊全、依賴性最強的物品。但是,與此相反,我們對手機行為的認識卻非常匱乏,甚至在學術界,有關手機行為的研究數量和深度也遠遠無法與手機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率相媲美。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心理學繫副教授嚴正博士的這本著作正是當前有關手機行為領域為數不多的學術著作之一。圍繞手機用戶、手機科技、手機活動和手機效應這四個研究手機行為的要素,《手機行為》一書分別介紹了醫療、商業、教育和日常生活這四種典型的手機使用情境中的一些生活事例、實驗報告、綜述類研究,由簡入繁,從直覺思維到復雜思維,再由繁入簡,從復雜思維到直覺思維,為我們全面介紹和揭示了手機行為的復雜性,以及我們在研究手機行為時應該遵循的思維過程。這本書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當前有關手機行為研究的成果和相關知識,更為我們思考手機行為和其他領域的問題提供了繫統的思維方法。
    不管你是手機的設計者、制造者,或者是手機應用軟件的開發者,或者網絡客戶端的服務提供者,甚至你僅僅是普普通通的一位手機用戶,這本書的內容都與你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關。雖然這本書的英文原稿成稿於3年前,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研究都不是針對中國用戶的研究,但是你仍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到與自己手機行為相關的知識,甚至解決你在手機使用中產生的疑問(例如,使用手機到底與腦癌的發生是否有關繫)。希望通過翻譯這本書,我們可以把手機行為研究的進展介紹給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手機行為研究的愛好者,能夠促進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的開展,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我們對手機行為的認識,並且能夠用於指導和規範手機的軟件開發和應用。
    非常感謝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的彭呈軍社長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讓這本相對學術化的科普書籍能夠順利翻譯成中譯本;也非常感謝參與此書翻譯的四位研究生,他們分別是:
    倪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繫博士生,負責翻譯第1章至第3章第3節
    於文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負責翻譯第3章第4節至第5章
    孫洵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負責翻譯第6章和第7章
    勵奇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負責翻譯第8章至第10章。
    通過兩輪研究生之間的相互審校,兩輪我與各位研究生之間的相互審校,以及與原著作者嚴正博士核對書中的數據,我們力求使此書的翻譯質量得到保障,並能夠保留原書的寫作風格,使讀者可以原汁原味地體會嚴正博士循循善誘、引人入勝的寫作思路和思維體繫。
    由於本人和翻譯團隊的水平所限,翻譯過程中難免有紕漏,在此也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劉 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2019年秋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