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霍布斯的政治哲學:義務理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霍華德·沃倫德唐學亮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5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537
    版次:1

    商品編碼:13020219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歐諾彌亞譯叢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4
    字數:2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霍華德·沃倫德,唐學亮


        
        
    "

    編輯推薦

    歐諾彌亞譯叢;研究霍布斯哲學無法繞開的經典著作,影響力超越施特勞斯同名專著。

    ●本書作者霍華德·沃倫德是英國著名霍布斯研究學者,1943年以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牛津大學PPE專業,其研究和編輯出版的霍布斯著作,在霍布斯學界以及政治理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並延伸至道德哲學、倫理學等領域。
    ●本書與施特勞斯的同名專著並稱霍布斯研究傳統中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典範著作。

    內容簡介

    在霍布斯的道德和政治哲學中,最受關切的主題是什麼?針對道德和政治義務,霍布斯提出了何種洞見?
    沃倫德將問題聚焦於一處:是什麼賦予了人們按契約行事的義務。他提出,如果霍布斯想要論證公民應該服從市民法,那麼他關於義務的理論必須擁有融貫的構造。沃倫德圍繞《利維坦》這一核心文本,通過嚴密且深入的論證,撥開圍繞在霍布斯思想周圍的層層迷霧,令其義務理論得到清晰融貫的表達。
    本書不僅在霍布斯研究領域樹立了典範地位,其影響力更是延伸到一般的道德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哲學領域。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霍華德·沃倫德(Howard Warrender,1922-1985),英國著名政治學家和霍布斯研究學者,1943年以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牛津大學PPE專業,之後相繼任教於格拉斯哥大學、英國女王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其研究和編輯出版的霍布斯著作,在霍布斯學界以及政治理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譯者簡介:唐學亮,哲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法理學、公法理論與政治哲學研究,繫國際霍布斯學會會員、歐洲霍布斯學會會員。

    目錄

    導論 /1
    第一章 問題 /3
    第二章 研究框架 /14

    第一編 自然狀態中的義務 /31
    第三章 信約 /33
    第四章 自然法 /52
    第五章 法律的條件和義務的條件 /84

    第二編 政治社會中的義務 /109
    第六章 政治義務 /111
    第七章 自然法與市民法 /156
    第八章 主權者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188
    第九章 自利與自我保存 /212
    第十章 信約與同意 /234
    第十一章 自然法與自然權利(對第二編的總結) /262

    第三編 義務的根據 /279
    第十二章 意志、動機與利益的和諧 /281
    第十三章 建立在救贖之上的義務 /293
    第十四章 建立在命令和法律之上的義務 /315
    第十五章 結論:霍布斯哲學中的強力與權利 /328

    附錄 其他的解釋 /346
    參考文獻 /356
    索引 /358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六章 政治義務

    [103]如果上文給出的解釋是對的,那麼在霍布斯的理論中,政治社會之外的人的困境就不是因為缺乏一種道德法,而是由於對那一法律的全部或部分的破壞(frustration)造成的。破壞產生自這一事實,即道德原則必定取決於個人良心的解釋,而且就符合它們要求的外在行為而言,因為不安全的彌漫,該道德原則被懸置或部分地懸置起來。因此,霍布斯宣稱,在自然狀態中,

    “……盡管存在自然法,但是若權力沒有建立起來或者其不足以保護我們的安全的話,隻有當一個人可以安全行事並決定遵守它們的時候,它們纔能得以遵守;每個人將會並且也可以合法地依賴自己的力量和技藝(art)來防備所有的其他人。”(Leviathan,E.W.,vol.3,p.154.)

    因此,這就得出了霍布斯的著名的每個人反對每個人的“戰爭狀態”。
    這種不可忍受的狀態不能簡單地通過人們小規模或者甚至大規模地結合而終結,因為相互間的不信任以及觀點間的差異仍然存在。在霍布斯看來,這些人,除非由一種判斷進行指導,否則隻能組成一種純粹的群眾(multitude)或集合(aggregate)。接下來必然需要的是一個政治社會和一個統一的主權權威,其將依靠暴力(force)的使用來確保一套確定的典章制度的執行。

    “如果我們可以設想一大群人,在沒有一個公共權力使他們所有人都感到畏懼的情況下,同意遵守正義和其他的自然法;我們同樣可以設想所有的人類概莫如此;那麼就不存在,也不需要存在任何種類的世俗政府或國家(commonwealth)了;因為將會存在沒有臣服(subjection)的和平。”(Ibid.,p.155.)

    [104]此外,對人們的持續的安全來說,隻在有限的次數下被一種判斷所指導,是不夠的。人們有時候將會聯合起來反抗共同的敵人,但當打敗敵人之後,他們又作鳥獸散,於是復歸普遍不安全的狀態。建立一個能夠令人滿意地保證和平的共同權力的唯一途徑是人們準備:

    “……把他們所有的權力和力量授予一個人,或授予通過多數決可將其所有意志變成一個意志的一群人:這就好比任命一個人或一群人去承擔他們的人格;每個人在這些牽涉公共和平和安全的事情上,承受(own)和承認自己是承當他們人格的人無論做或被做任何之事的作者;因此在其中,每個人的意志服從他的意志,每個人的判斷服從他的判斷。這就超越了同意或協調(concord);這是他們所有人的真正聯合,聯合於完全的同一個人格之中……”(Leviathan,E.W.,vol.3,pp.157—8.)

    在霍布斯看來,政治關繫始終是通過信約建立起來的,正如我們所展示的,這是人們通過承擔新義務而借此擴展義務的標準途徑。他這樣來描述這一信約的本質特征:

    “……就像每個人對每個人說,我向這個人或這群人授權並放棄自我統治的權利,條件是,你也向他放棄你的權利,並以同樣的方式授權他的所有行為。”(Ibid. See also De Cive,E.W.,vol.2,pp.xvii,68;De Corpore Politico,E.W.,vol.4,pp.121—2.)

    霍布斯總結到,這就是“使我們在不朽的上帝之下擁有和平和防衛的那個偉大的利維坦,或者……可朽的上帝”的誕生,國家的本質存在於它身上。[105]這是一種主權者的權力,無論其掌握在承擔國家人格和每一個公民的權威的一人、一群人還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民的手中,其都能提供一個統一的判斷,因此正是由於這一主權者的存在纔使得一個由人們組成的社會與一群雜眾區別開來。
    在霍布斯對政治信約的解釋中涉及兩種概念,即放棄或轉讓自然權利以及授權一個代表去承擔國家的人格,而在這兩種情況下,如果抽離其學說的語境的話,那麼霍布斯關於其立場的表述就要遭到誤解。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言
    詹姆斯·霍華德·沃倫德
    格拉斯哥大學政治學繫,1955年11月

    [vii]霍布斯的政治學說呈現出不同尋常的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一種“官方的”解釋,這方面的一個例子就是學院裡的學生們被期待對之熟練掌握,另一方面又有一種對文本本身與該解釋之間存在相關(approximate)關繫的普遍懷疑——盡管無論是“官方的”解釋,還是懷疑的根據,都不時地發生變化,但這種狀況卻似乎一直存在。這並非由於霍布斯一向被視為一個極其粗心的思想家;他顯然並不比洛克這樣的人更自相矛盾,也不比盧梭更模稜兩可,然而在這裡,在界定其中各種解釋可合理地衝突的領域方面,評注卻一直更為成功。在霍布斯這裡,這一悖論的根源在於這個事實,即在其道德和政治哲學中,關於什麼是他的最核心的主題,尤其是什麼是他對其道德和政治義務理論的解釋,存在著最多的疑惑。
    鋻於這種不確定性,因此把精力投入到例如他的物理世界理論或心理學假設,抑或其對契約論的貢獻而不是他的義務理論上,就令人頗感意外。因此,對這一主題進行重新考察可謂正當其時,如果這本著作對該問題能做出任何貢獻的話,那麼它就不辱其使命了。
    就其實質上呈現在這裡的樣子而言,本書的論題寫於1949年,憑借的是對《利維坦》(Leviathan)的反復閱讀直至獲得其前後融貫的論證,而且使該論題與霍布斯的其他英文和拉丁文著作相對勘。盡管我認為在《利維坦》中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我以下的觀點,但我還是在不顧及其來源的情況下,選擇闡釋霍布斯著作中那些最明確和簡潔地表達其立場的文本。[viii]盡管霍布斯政治學說的不同版本存在些許差異,但這是次要的,並且我在其思想中也沒有發現,為著當前的目的,有什麼特別需要予以指出的發展或變遷的證據。
    與通常的研究相比,我更加廣泛地直接引證霍布斯的文本。這比其他做法似乎更為可取。如果完全建立在文本的頁碼索引上,這會使讀者除開本書之外,還要像玩雜耍一樣翻閱莫斯沃斯(Molesworth)的故紙堆。廣泛運用意讀的方式似乎也不是很好。除了我不想模仿霍布斯的風格並因此盡可能讓他為自己說話外,還有就是,那些已相當熟悉霍布斯著作的讀者也可以在自己一眼即可識別出的相關段落中更簡單和迅速地讀到論點,而不是必須陷入那些忠實程度不一的意讀之中不能自撥。
    我試圖根據其不同的著作建構一個對霍布斯義務理論的解釋,並且全然關注他自己的論述以及其學說的內部融貫性。因此,我不對這一理論在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進行解釋,也不使其變成對二十世紀福利國家理論“有用的”(live)鋻借。起初我希望對霍布斯的觀點做某種歷史的解釋,我為此目的而收集的材料表明,盡管霍布斯排斥其在牛津受到的亞裡士多德主義教育,但是他對亞裡士多德的依賴比過去設想的要大得多。然而,這些材料被排除於目前這項研究之外,否則會干擾這裡所給出的論證。同時,它將在對霍布斯理論的解釋中引入一種猜測,而這種猜測不同於那種完全建立在內部證據基礎上的猜測。無論如何,比起霍布斯的理論如何發源或如何解釋這樣的問題,我更關心的首要問題是他的理論是什麼,我發現這是一件任務量很大的工作。
    [ix]讀者可能會發現腳注數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它們幾乎僅僅隻是對霍布斯的文本或本書其他部分的引證,抑或隻與其他評論人的觀點有關;與未在其他地方更為充分地表達出來的主要觀點有關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包含在這裡面。因此,它們是為那些試圖研究某個特別問題的讀者所準備的,而其他人可能會遭到忽視。這本書的完整初稿完成於1953年年底,在可能修正的地方吸收了自那時以來的對該主題的相關研究。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欠下許多文債。過去,我受益於和導師以及朋友們的討論,其中必須提及的有,馬克能(D.M.Mackinnon)教授、福克(W.D.Falk)先生和基德(R.Kydd)太太,他們激發了我對霍布斯哲學的興趣並提升了我對它的理解。更直接說來,我受惠於奧斯丁(J.L.Austin)、麥克拉艮(W.G.Maclagan)教授以及哈裡森(W.Harrison)先生對我的手稿的通讀,並感謝他們給予的寶貴建議和批評。同樣的感謝還要送給我的妻子,她的樂觀和鼓勵使得寫作一直是一件愉悅之事。
    在出版物中使我受惠最大的是奧克肖特(M.Oakeshott)教授和已故的泰勒(A.E.Taylor)教授對我的評論,這將在本書附錄中得到查驗。盡管我經常不贊成他們的評論,但我必須強調的是,他們並不因此而使我少受其惠。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