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清末維新派人物致山本憲書札考釋 [The Research Notes for Late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1744-2528
    【優惠價】
    1090-1580
    【作者】 呂順長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20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20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3967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6
    字數:45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呂順長


        
        
    "

    內容簡介

    《清末維新派人物致山本憲書札考釋》著重對日本漢學家山,本憲後人所保存的清末維新變法派人物致山本憲的一百二十餘通書札進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解題、書札影印、書札錄文、書札考釋等部分。這些書札記錄了清末多位維新變法及其相關人士所進行的諸多活動,以及他們對當時所發生的多起重大事件乃至周圍的生活瑣事的看法和感受。
    《清末維新派人物致山本憲書札考釋》內容不僅可對維新變法運動之研究作重要的資料補充,還涉及近代中日兩國知識階層交往之歷史,反映了錯綜復雜的近代中日關繫的一個側面,折射出甲午戰後兩國民眾尤其是知識階層的種種心態變化。

    作者簡介

    呂順長,男,1962年生,現任浙江工商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曾任日本神奈川大學客座研究員、四天王寺大學教授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日關係史、日本語言文化。主要著作有《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教育考察記》(編著)、《清末浙江與日本》(專著)、《日本文化大講堂·棋道》(合著)、《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專著)。在《文獻》《世界歷史》《浙江大學學報》《中國研究月報》《四天王寺大學紀要)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主持“從清末民初中國教育雜誌看日本近代教育對中國的影響”(日本文科省)、“清末維新變法派人士致山本憲書札考釋”(國家社科基金)等項目。

    目錄

    解題
    書札原件與考釋

    康有儀書札
    康有儀書札一(1898年7月)
    康有儀書札二(1898年7月)
    康有儀書札三(1898年7月20日)
    康有儀書札四(1898年7月22日)
    康有儀書札五(1898年7月23日)
    康有儀書札六(1898年7月28日)
    康有儀書札七(1898年7—8月)
    康有儀書札八(1898年7—8月)
    康有儀書札九(1898年7—8月)
    康有儀書札十(1898年7月)
    康有儀書札十一(1898年8月5日)
    康有儀書札十二(1898年7—8月)
    康有儀書札十三(1898年8月11日)
    康有儀書札十四(1898年8月13日)
    康有儀書札十五(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十六(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十七(1898年8月18日)
    康有儀書札十八(1898年8月20日)
    康有儀書札十九(1898年8月22日)
    康有儀書札二十(1898年8月24 Et)
    康有儀書札二十一(1898年8月24 Et)
    康有儀書札二十二(1898年8月26日)
    康有儀書札二十三(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二十四(1898年8月28日)
    康有儀書札二十五(1898年8—9月)
    康有儀書札二十六(1898年8月30日)
    康有儀書札二十七(1898年8月31日)
    康有儀書札二十八(1898年8月31日)
    康有儀書札二十九(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一(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二(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三(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四(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五(1898年7—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六(1898年7—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七(1898年8月)
    康有儀書札三十八(1898年9月1日)
    康有儀書札三十九(1898年9月1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1898年9月6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一(1898年9月21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1898年9月27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三(1898年9月28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四(1898年9月30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五(1898年10月1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六(1898年10月)
    康有儀書札四十七(1898年10月12日)
    康有儀書札四十八(1898年10月)
    康有儀書札四十九(1898年10月)
    康有儀書札五十(1898年10月)
    康有儀書札五十一(1898年10月)
    康有儀書札五十二(1898年11月16日)
    康有儀書札五十三(1898年11月)
    康有儀書札五十四(1898年11月24日)
    康有儀書札五十五(1898年12月8日)
    康有儀書札五十六(1898年12月11日)
    康有儀書札五十七(1898年12月14日)
    康有儀書札五十八(1898年12月18日)
    康有儀書札五十九(1898年12月30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1899年1月6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一(1899年1月11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二(1899年1月20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三(1899年1月26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四(1899年1月28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五(1899年1月30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六(1899年2月3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七(1899年2月9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八(1899年2月27日)
    康有儀書札六十九(1899年3月2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1899年3月7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一(1899年3月30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二(1899年4月2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三(1899年4月23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四(1899年5月4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五(1899年5月24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六(1899年6月1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七(1899年9月2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八(1899年10月28日)
    康有儀書札七十九(1900年1月4日)
    康有儀書札八十(1900年1月25日)
    康有儀書札八十一(1900年3月22日)
    康有儀書札八十二(1900年11月8日)

    梁啟超書札
    梁啟超書札一(1898年10月29日)
    梁啟超書札二(1898年11月3日)
    梁啟超書札三(1898年12月8日)
    梁啟超書札四(1899年5月25日)
    梁啟超書札五(1899年6月3日)
    梁啟超書札六(1899年6月17日)
    梁啟超書札七(1899年9月4日)
    梁啟超書札八(1901年11月17日)

    康有為書札
    康有為書札一(1898年7月19日)
    康有為書札二(1898年10月29日)
    康有為書札三(1898年10月)
    康有為書札四(1898年11月12日)
    康有為書札五(1898年11月25日)
    康有為書札六(1898年12月)
    康有為書札七(1899年2月3日)
    康有為書札八(1899年2月8日)

    王照書札
    王照書札一(1898年10月)
    王照書札二(1898年11月)
    王照書札三(1900年2月13日)
    王照書札四(1900年3月25日)
    王照書札五(1900年4月7日)
    王照書札六(1900年5月28日)

    徐勤書札
    徐勤書$L(1898年9月30日)

    汪康年書札
    汪康年書札一(1897年11月22日)
    汪康年書$L——(1898年1月)
    汪康年書札三(1898年2月5日)
    汪康年書札四(1898年6月8 H)
    汪康年書札五(1898年7月28日)
    汪康年書札六(1898年10月3日)
    汪康年書札七(1898年10月21日)
    汪康年書SLA(1898年11月12日)
    汪康年書札九(1900年10月8日)
    汪康年書札十(1901年1月18日)
    汪康年書札十一(1901年3月5日)
    汪康年書札十二(1901年9月13日)
    汪康年書札十三(1902年1月17日)
    汪康年書札十四(1903年5月8日)
    汪康年書札十五(1903年9月29日)
    汪康年書札十六(1905年9月11日)
    汪康年書札十七(1907年9月24日)
    汪康年書札十八(1903年12月15日)
    汪康年書札十九(1909年3月13日)

    山本憲書札
    山本憲書札一(1898年10月7日)
    山本憲書札二(1898年10月17日)
    山本憲書札三(1901年2月9日)

    征引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清末維新派人物致山本憲書札考釋》:
    一、山本憲及其中國漫遊
    (一)山本憲生平
    山本憲,字永弼,號梅崖,通稱繁太郎,亦稱梅清處主人。1852年出生於日本土佐藩高岡郡(現高知縣高岡郡)佐川。在日本江戶時代,佐川繫土佐藩家老(輔佐大名的最高職位家臣)深尾氏領地。深尾家代代重視教育,第六代深尾茂澄於1772年開設了學塾“名教館”,其歷任“學頭”或稱“教授”均由當地精通漢學的山本憲祖先擔任。山本憲祖父山本晉(號澹齋)曾任“名教館”第四任“學頭”,叔父山本迂齋(號竹園)為第五任,父親山本璉(號竹溪)也曾任同館“助教”。山本憲出生於漢學世家,據稱三歲開始學習《論語》,八九歲能讀懂漢文,十歲讀完《左傳》《史記》年(1865),入藩校“至道館”,師從伊籐山陰、吉田文次等學習《資治通鋻》《易經》等年(1868)人土佐藩洋學校“開成館”學習英語,明治四年進入東京“育英義塾”學習洋學。
    明治七年,山本憲進人工部省任電信技師,因學非所用,明治十一年以“不屑區區從事末技”而辭職。明治十二年開始,先後任《大阪新報》《稚兒新聞》《中國日日新聞》《北陸自由新聞》等報的記者或主筆,撰寫了大量有關論自由民權思想的文章。明治十六年辭去報社工作,於大阪開設漢學塾“梅清處塾”②。此後,山本憲仍關心政治,在私塾教學之餘,作為自由黨黨員繼續開展言論活動。明治十八年,參與以大井憲太郎為中心的自由黨左派策劃的通過插手朝鮮內政改革試圖制造國內混亂的所謂“大阪事件”,起草檄文《告朝鮮自主檄》③,以“外患罪”獲刑入獄,明治二十一年假釋出獄,明治二十二年因頒布憲法而被恩赦釋放。
    釋放後,山本憲主要致力於漢學塾的經營。由於“大阪事件”的影響,山本一躍成為知名人物,希望人其學塾學習者驟然增加,學塾經營蒸蒸日上,一時幾乎與同樣位於大阪的籐澤南嶽所經營的泊園書院齊名,山本憲本人也因此與籐澤南嶽、近籐南州、五十川訊堂一起被稱為大阪的四大漢學家。據不完全統計,曾就讀於梅清處塾的學生累計達三千餘人,其中日本知名漢學家川田瑞穗①、詩人增田水窗、畫家菅盾彥等均曾入塾受業。明治三十年,山本來華遊歷,與汪康年、梁啟超、羅振玉、張謇等均有接觸。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逃亡日本,山本憲曾多方予以援助,並與他們保持緊密交往。明治三十七年,因日俄戰爭爆發而人塾學生驟減,加之健康原因,山本憲將學塾和住居遷往風景秀麗的海邊小鎮岡山縣牛窗町,數年後築居宅於山坡,“可觀者海山之景,可聽者萬鳥之聲,出則與魚樵親,人則求知於書中”②,“晴釣雨讀”,直至昭和三年(1928)去世,度過了相對平靜的晚年。
    山本去世後,根據遺願其藏書約6300冊捐贈給了岡山縣立圖書館,後因戰火燒毀,現僅存《岡山縣立圖書館藏山本文庫圖書目錄》。其後人於2006年所捐贈的山本憲手稿、友人書信及名片等計六千餘件資料,現保存於高知市立自由民權紀念館。山本憲生前除設塾授徒外,還撰寫了大量的著作,包括去世後由門人整理出版的在內,至少有:《慷慨憂國論》(明治十三年)、《朝鮮亂民襲擊始末》(明治十五年)、《文法標解古文真實注釋大全》(明治十七年)、《勸善小話》(明治二十一年)、《訓蒙文章軌範》(明治二十五年)、《四書講義》(明治二十六年)、《煙霞漫錄》(明治二十六年)、《圖解說明文法解剖》(明治二十六年)、《史記抄傳講義》(明治二十八年)、《燕山楚水紀遊》(明治三十一年)、《東亞事宜》(明治三十三年)、《遼豕小言》(明治三十八年)、《豈好辯》(明治四十年)、《梅清處文鈔》(大正二年)、《香雲餘味》(大正十五年)、《梅清處詠史》(昭和四年)、《梅崖先生年譜》(昭和六年)、《論語私見》(昭和十四年)等近二十種③。
    除以上著作外,山本憲還創作了大量的漢詩,這些作品除大多收入《嚶嚶會志》④外,還被收入<漢詩大講座·明治大正名詩選》⑤等。尤其是在遷居牛窗後,其創作漢詩的熱情更為高漲,僅刊載於《嚶嚶會志》的詩作就有172首之多。而且山本曾坦言:“餘近年讀陶詩,殊覺有味,迨移居後尤然。”他不僅深愛陶詩,其創作風格也明顯受到了陶淵明的影響。這與他具有極高的漢學素養,以及移居牛窗後所處的優美的自然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此摘錄一首頗能反映山本憲本人志趣和經歷的作品,作為對其生平的總結。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呂順長教授的新著《清末維新派人物致山本憲書札考釋》付梓在即,在此謹允許我對此表示衷心的祝賀。
    2012年,我主持申請的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研究課題“從‘山本憲關繫書簡’中的康有為族兄康有儀等人的書信看近代日中交流史之特征”(課題編號JP23320151,基盤研究,平成二十三至二十七年度)獲得通過,2017年2月其研究成果《變法派之書簡與(燕山楚水紀遊)》在日本汲古書院順利出版。在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呂順長教授在對“山本憲關繫資料”中的中國人書信的解讀、翻譯和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涉及這一課題研究成果中書信部分的約三分之二內容。
    眾所周知,呂順長教授已出版了《清末浙江與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清末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之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等學術專著,可謂該研究領域的專家。筆者此次被邀為本書作序,雖深感不夠資格,但念及呂教授這些年來對我所主持的課題的支持,不妨容我借此機會對我們的共同研究課題,包括成為共同研究契機的“山本憲關繫資料”的內容作一介紹。
    本書書名中出現的山本憲(1852-1928),字永弼,號梅崖,日本近代文人,出生於高知縣佐川町,晚年則在岡山縣牛窗度過。對山本憲其人,大約至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學界有人認為他是日本近代自由民權運動的活動家(如間島永太郎著《-位憂國者的面容》,1988),有人認為他是一位努力向中國學者提供日本及西洋書籍譯作的翻譯家(如遠籐光正《山本梅崖所見的日清戰爭後的中國——以(燕山楚水紀遊)為中心》等,《東洋研究》第82號,1987),但更多人則認為他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漢學家(如三浦葉著《明治之碩學》之《川田雪山談山本梅崖先生》等,汲古書院,2003)。雖諸說不一,但這恰好反映了其生前活動的不同側面。
    約從2000年前後開始,有關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期間的中日民間交流之研究進一步受到了學界的重視。中國國內的重要研究著作,如王曉秋先生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木田知生譯,東方書店,2000)等被翻譯介紹到日本,與此同時,日本國內研究者所開展的如對以梁啟超為中心的維新變法派人物與日本學界、政界的交流等研究,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狹間直樹編的《共同研究梁啟超》和丁文江、趙豐田編,島田虔次編譯的《梁啟超年譜長編》(岩波書店,2004)。在這一過程中,山本憲的活動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如狹間直樹在《初期亞洲主義的歷史考察(7)關於善鄰協會及岡本監輔》(《東亞》第416號,2002)一文中就論及了山本憲與梁啟超任主筆的《清議報》以及與汪康年的關繫。另外,狹間教授在新著《梁啟超東亞文明史之轉換》(岩波書店,2016)、《日本早期的亞洲主義》(張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等著作中,則根據呂順長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山本憲的活動進行了介紹。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