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李猛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18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18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665328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5-01
    用紙:特種紙

    作者:李猛

        
        
    "

    編輯推薦

    倡導博物學文化,反省現代性邏輯,欣賞自然之美。


    內容簡介

    班克斯是英國啟蒙運動時期較具影響力的博物學家之一,是迄今為止任期較長的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班克斯依托皇家學會等學術機構,成功地將科學尤其是博物學推銷給了王室、政府和東印度公司,極大地開發了科學的實用性,從而使科學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在博物學方面,班克斯的主要成就是建立起了一個全球性博物學網絡,從認知和實作兩個層面將博物學與大英帝國聯繫起來,構建起小科學時代的大科學發展模式。本書全景式回顧了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之路,從中可窺見博物學與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繫。

    本書適合博物學、歷史學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李猛,1983年生,山東新泰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繫,現為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英國博物學史、生態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等刊物發表文章十餘篇,翻譯出版《性、植物學與帝國》,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目錄

    0.1 為何關注班克斯 /

    0.2 帝國博物學的認知與實作 /

    0.3 班克斯原始文獻的簡要說明 /

    1 帝國博物學“科學”地位的確立 /

    1.1 18、19世紀英國博物學的繁榮 /

    1.2 啟蒙運動時期皇家學會兩種文化的衝突與交融 /

    2 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之路 /

    2.1 貴族與上流社會高雅之風 /

    2.2 班克斯的博物學之旅及其科學地位的確立 /

    2.3 在科學與宗教之間 /

    3 班克斯帝國博物學的空間邏輯與認知特性 /

    3.1 自然秩序的建立與地方性的消逝 /

    3.2 博物館藏: 自然秩序與帝國秩序 /

    3.3 博物畫:帝國博物學的認知媒介 /

    4 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網絡 /

    4.1 權力機構的政治訴求 /

    4.2 采集者與植物園 /

    4.3 小科學時代的大科學 /

    4.4 博物學團隊的版權認定規範 /

    5 班克斯帝國博物學實作的民族國家屬性 /

    5.1 博物學資源與帝國財富 /

    5.2 班克斯與“殖民地科學” /

    5.3 自然的“經濟”體繫 /

    5.4 帝國博物學實作的自然觀 /

    6 中英兩國博物學交流的指揮者 /

    6.1 認識中國 /

    6.2 班克斯與中英博物學網絡 /

    6.3 主導使團博物學交往 /

    7 班克斯式科學 /

    7.1 科學與權力的謀和 /

    7.2 帝國博物學的興衰 /

    參考文獻 /

    譯名對照表 /

    後記 /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博物學文化叢書總序

    博物學(natural history)是人類與大自然打交道的一種古老的適應於環境的學問,也是自然科學的四大傳統之一。它發展緩慢,卻穩步積累著人類的智慧。歷史上,博物學也曾大紅大紫過,但最近被迅速遺忘,許多人甚至沒聽說過這個詞。

    不過,隻要看問題的時空尺度大一些,視野寬廣一些,就一定能夠重新發現博物學的魅力和力量。說到底,“靜為躁君”,慢變量支配快變量。

    在西方古代,亞裡士多德及其大弟子特奧弗拉斯特是地道的博物學家,到了近現代,約翰·雷、吉爾伯特·懷特、林奈、布豐、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梭羅、繆爾、法布爾、譚衛道、邁爾、卡遜、勞倫茲、古爾德、威爾遜等是優秀的博物學家,他們都有重要的博物學作品存世。這些人物,人們似曾相識,因為若干學科涉及他們,比如某一門具體的自然科學,還有科學史、宗教學、哲學、環境史等。這些人曾被稱作這個家那個家,但是,沒有哪一頭銜比博物學家(naturalist)更適合於描述其身份。中國也有自己不錯的博物學家,如張華、瀋括、徐霞客、朱橚、李漁、吳其濬、竺可楨、陳兼善等,甚至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學問尤以博物見長,隻是以前我們不注意、不那麼看罷了。

    長期以來,各地的學者和民眾在博物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精致的博物學文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天人繫統的可持續生存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相比於其他強勢文化,博物學文化如今顯得低調、無用,但自有其特色。博物學文化本身也非常復雜、多樣,並非都好得很。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反省“現代性邏輯”、批判工業化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可能發揮獨特的作用。人類個體傳習、修煉博物學,能夠開闊眼界,也確實有利於身心健康。

    中國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邁向小康社會。我們主張在全社會恢復多種形式的博物學教育,也得到一些人的贊同。但對於推動博物學文化發展,正規教育和主流學術研究一時半會兒幫不上忙。當務之急是多出版一些可供國人參考的博物學著作。總體上看,國外大量博物學名著沒有中譯本,比如特奧弗拉斯特、老普林尼、格斯納、林奈、布豐、拉馬克等人的作品。我們自己的博物學遺產也有待細致整理和研究。或許,許多人、許多出版社多年共同努力纔有可能改變局面。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這套“博物學文化叢書”自然有自己的設想、目標。限於條件,不可能在積累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全方位地著手出版博物學名著,而是根據研究現狀,考慮可讀性,先易後難,摸索著前進,計劃在幾年內推出約二十種作品。既有二階的,也有一階的,比較強調二階的。希望此叢書成為博物學研究的展示平臺,也成為傳播博物學的一個有特色的窗口。我們想創造點條件,讓年輕朋友更容易接觸到古老又常新的博物學,“誘惑”其中的一部分人積極參與進來。

    叢書主編 劉華傑

    2015年7月2日於北京大學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言

    扎實推進博物文化研究

    廈門大學青年教師李猛副教授希望我為其即將出版的作品《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寫幾句話,我欣然應允。此書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作為李猛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我有義務交待一些情況,這樣便於讀者了解作者、理解書裡所討論的內容。

    李猛碩士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我的好朋友田松教授是其論文指導教師。多年前田松向我推薦了李猛,自然講了許多優點,我記下了。那時候北京大學哲學繫還沒有實施推薦審核制,考生要一本正經考不少東西。李猛的筆試成績排在前面(匿名批卷),於是一帆風順,他來到北大讀博士了。我印像中李猛本分、理性、勤奮、低調,是位比較省心的學生。李猛做事有條不紊,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遇事他能識別大小。回過頭,從稍大一點尺度看也是這樣,讀本科、碩士、博士,到英國訪學,談戀愛、結婚、生子,到大學任教、申請科研基金、職稱晉升等,各項穩妥推進,既不冒進也不推遲,一切剛剛好。真希望所有的學子都能如此順利。當然,外觀順當,建立在背後艱苦努力的基礎之上,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和精明的局勢評價力。李猛入學時我曾對包括他在內的在讀研究生說,向徐保軍、熊姣學習,言必信行必果。李猛畢業後,對於新來者又加了一句:向李猛學習,抓大放小,逃不掉的事情趕早不趕晚。

    入學後,接下來就是考慮一個具體的研究課題,寫出博士學位論文。我考慮了很久,針對李猛的背景和特長,建議他研究一下博物學家班克斯(Joseph Banks)。學界長期以來不大重視這個人物,國內更是如此。我讀研究生時不曉得班克斯的地位、重要性。後來讀Ray Desmond的The History of the Royal Botanical Gardens纔略知一二。實際上我最早是通過山龍眼科植物的一個屬Banksia而知道這個人的,屬名就來自他的姓Banks,這個屬有上百個種。非常奇怪的是,這個屬的中文名被中國植物學界長期譯作“班克木屬”,一本厚厚的拉英漢植物名詞典也是這樣寫的。也就是說,人家一個完整的姓被生扯活拉地裁掉一塊。就好比恩格斯被簡化為恩格一樣!如果采用音譯,按理說應當叫班克斯屬或者班氏木屬。我曾在網上吐槽,建議改一改那個荒唐的中文名,可是有人不以為然,覺得“班克木”叫法挺好的,讓人無語。後來劉冰和劉夙等把這個屬的中文名改為筒花屬,比較合適。這是閑話。不過,這也說明在中文世界班克斯的知名度不高,許多人不知道那個屬名與一個人名有關。

    班克斯任過英格蘭皇家學會主席,而且年頭甚久,至今沒人能打破記錄。照理說植物學界應當熟悉他,不應當隨便把人家名字拆了。其實,這隻是一種事後的猜想。比班克斯地位更高、影響更大的博物學家林奈人們又了解多少呢?迄今,林奈本人的任何作品都沒有譯成中文,相當多中文作品中關於其著名的“雙詞命名法”也有著望文生義的解釋。現在,中國出版界好不容易纔推出了一本譯作《林奈傳》,譯者是李猛的師兄徐保軍。

    班克斯和林奈一樣,都是博物學家,都做了許多重要的工作。在數百個大博物學家當中他們肯定會排在前面。那麼為何中外學者長期不重視他們呢?說到底與人們的價值觀有關,具體到史學界,與人們的編史觀念有關。歷史過程涉及的信息無窮多,書寫出來的歷史不可避免地大大簡化,做法是摘取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把它們整理得符合某種秩序,讓讀者相信那就是實際的歷史。現在的科技哲學與科技史課程中,反省輝格史觀是不可或缺的一課,但對輝格史不能簡單否定了事。關於輝格史有三個階段或者層次:第一是無意識的輝格史做法;第二是對輝格史的批判;第三則是在反省的基礎上有意運用輝格史方法,變一種輝格史為多種輝格史。也就是說,用多維偏見補充單一偏見,力求對所關注主題有更立體的理解。

    回到班克斯,科學史界如何關注他呢?在極端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大背景下,在以數理科學、還原論科學為中心的年代,班克斯隻能靠邊站,因為他的所作所為不夠有力量,學問不夠深刻,甚至他所在的學科本身就不夠硬,不屬於硬科學。但是觀念在緩慢變化著,各種各樣非主流編史理念紛紛登場,特別是後現代、女性主義、人類學與社會學視角的全方位引入,以及後殖民主義編史策略的實施,衝破了舊有的格局。在此形勢下,考慮博物編史綱領,博物學以及班克斯得到關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起初,還是就科學史而講科學史,一切都頂著科學技術這個大帽子。解放之路就是科技概念不斷泛化的過程,用“寬面條”取代“窄面條”,讓科技這個大帽子盡可能涵蓋更多的內容,非西方傳統、地方性知識、中國古代致知等均獲得新的合法性加持。喜歡博物的,自然要論證它是科學或部分是科學,甚至是好的科學、“完善的科學”。在這種思路下,我也試圖從人類認知傳統上為博物尋找位置,構造了歷史上自然科學的四大傳統:博物、數理、控制實驗和數值模擬。我在給熊姣的著作《約翰·雷的博物學思想》作序時就講述過,2013年5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的講座“關於博物學編史綱領”中也講過,並提示:此分類也隻是韋伯所說的“理想類型”而已。現實的科學要比這復雜得多,是復合型的,各有所側重。這四大傳統的劃分當然有充分根據,不但對過去、現在有相當的解釋力,對於未來也有意義。它能為思考提供一種參照,比如將來發展自然科學,這四個傳統是否還都要?權重如何?據我所知,John V. Pickstone的Ways of Knowing: A New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與我的想法最為接近,或許我自己的劃分更合理。沿此思路,可以做許多事情,有礦采、有飯喫。即使按此思路理解,做博物相關的史學研究依然不是主流(有人說已成為顯學),但也正好因為不是主流而有廣闊的空間,做的人會越來越多。

    但是,這仍然是一種以(近現代)科學、科技為中心的範式,最終也難以逃脫西方中心論的、現代性的學理糾纏,因為人們理解的科學主要是以當下或者近期所見所感為依據的、拋開本質主義的路數。科學雖是不斷演化的,內涵和外延一直在變,但是學者無法改變的基本事實是:伽利略、笛卡兒以來的近現代科技基本框定了(並非完全決定)“科學”概念的解釋空間。挖掘中世紀、追到古希臘、吸收非西方智慧等,都改變不了這個大局,說到底那些隻是一種學術裝飾。在上述思路或階段中,要為博物爭名分,盡可能論證博物像科學、是科學。這樣做,可以取得不少成果,但終究視野不夠。但是,一旦跳出藩籬,情況就變化了。對於博物,現在有了三種方案:從屬論、適當分離說和平行論。說到底它涉及如何確定博物與科學之間的關繫。“此定位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博物學在中國的長遠發展”。“此事我思考了十多年,自己的想法也經歷了三個階段:①內部補充:以博物補充數理,作為自然科學四大傳統之一的博物學對科學可能仍然有幫助。②適當切割:參與人群和目標並不重合,不必隻考慮為自然科學服務。③平行論:著眼文明長程演化,確立‘自性’,借鋻科技進展而不為其左右。實際上,一直是自己說服自己的過程,現在覺得‘平行論’雖然大膽但比較恰當,從歷史、現在和未來看,都講得通。理解平行說並不難,打個比方,就像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繫一樣。”(《中華讀書報》,2017年11月15日,第5版)三種方案都不否定一個基本事實、共識:博物與科學有交叉,隻是對交叉的多少、性質、意味有不同的理解。這個共識現在看十分直白、理所當然,但是它真的來之不易。最弱的表述便是,因為有此交叉,在科學史界、科學哲學界做與博物相關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合法性。

    關注班克斯,當然首先也是從這個最弱的辯護出發的。到了現在,不大可能有人站出來反對從科學史的角度研究班克斯,雖然私下裡仍可以認為這類研究不重要。

    李猛對班克斯的研究是如何定位的?一開始,這並不是很合適的提問方式,實際上一個年輕人做某項研究也不可能時刻想著立場、境界。那麼,如何看待本書的研究?我個人的看法是,看它提供的信息是否足夠豐富、足夠新鮮,是否給人以啟發。我想,李猛做到了。帝國博物學是否也沾染了某些壞東西?班克斯的大科學與20世紀的大科學有何關聯和區別?班克斯的科學組織對於當下的科技管理是否仍有借鋻意義?重啟博物學可以從班克斯那裡借鋻什麼、回避什麼?英法不同科技體制對於科技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帝國型博物學是相對阿卡迪亞型(田園牧歌型)博物而言的,這種簡單的二分,作為邏輯類型十分清晰、有用,但也要時刻清楚它隻是一種方便的切分方式。有人喫驚地跟我說:沒想到博物也與帝國扯到一起,博物也搞擴張、侵略,於是博物並不比科學好到哪裡去。這是因為思考不足夠,匆忙構造幻景並快速自己撕破幻景的過程。博物與科學一樣,不會是鐵板一塊,從博物中找出壞人壞事決不是難事,因此重啟博物學,也要做出限定,要講究博物倫理。2018年8月18日在成都白鹿小鎮通過的關於博物理念的《白鹿宣言》就是為了事先做好準備。就人與自然互動的方式方法而論,博物與數理科學、還原論科學確實有相當的差別,後果也自然不同。坦率地講,博物對天人繫統的擾動、破壞很有限,用於殺人效率也不高,如果利用得當,還非常有助於繫統的可持續生存。即使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聽起來有可能損壞了天真的想像,其正面價值也是主要的,負面影響是可控制的。班克斯關心過茶葉、面包樹和羊毛,沒有研究攻城術,沒有組織研發自動步槍、機關槍、核武器、潛艇,這本身就能說明問題。有人有話等著呢:“那是因為時代不同,或者因為他水平低,他不懂。”即便在他生活的年代,18世紀下半葉和19世紀初,把自己的智慧主動奉獻於軍事戰爭的也不在少數,而且得到了交戰各方的頌揚。

    不管怎樣,研究班克斯,提供一批有趣的材料、故事,能刺激人們思考,能為學者開展其他研究提供啟發,也有文化傳播的意義。這可能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順便一提,李猛在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譯出了法拉的著作《性、植物學與帝國:林奈與班克斯》,熊姣翻譯了《造物中展現的神的智慧》,楊莎翻譯了《探尋自然的秩序:從林奈到E.O.威爾遜的博物學傳統》,劉星翻譯了《發現鳥類:鳥類學的誕生(1760—1850)》,前三種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者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些譯作確實提供了大量有趣的信息,對中國學界也算是一種貢獻吧。

    作為一篇博士論文,《班克斯的帝國博物學》也並非完美,其實不足之處也較明顯,我完全同意程美寶教授的意見:李猛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已經收集到的書信、檔案材料,對其進行挖掘、分析。對此,我與李猛也多次交流過。如果還繼續研究相關課題的話,走向深入是理所當然的。

    一般說來,人文學術是慢活,急不得。年輕學者在開始獨立進行研究時宜老老實實,盡可能吸收國內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然後再創新。學術必須創新,但是也不能過分鼓吹創新,也不宜輕言創新,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巨人的肩膀豈是好站的?實際上矮子的肩膀也不是好站的!李猛目前做得比較扎實,一步一個腳印。我相信隨著積累的增加,他的膽子也會變大,提出更多自己的想法。

    李猛在北大就讀時我是指導教師,但我們這裡從來都是開放辦學、開放培養學生,我的學生同時受益於校內外其他各位老師、同學。我要借此機會感謝教研室的各位老師,特別感謝校外的田松、範發迪、劉孝廷、程美寶、劉兵、吳肜、劉曉力、江曉原、法拉等諸位教授。

    在與年輕人接觸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學習,所謂教學相長,他們也教育了我。感謝李猛,現在我們是同行、同事。作為叢書的主編,感謝李猛貢獻了獨特的力量!

    劉華傑

    2019年2月21日於北京西三旗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